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范文

时间:2023-08-16 17:05:35

序论:在您撰写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第1篇

一、全面理解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共识

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发展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改革体制,放手、放权、放胆,鼓励基层创新。“放手”就是在不违法、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公共安全、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放手让县级党委政府处理辖区事务,一心一意谋发展,上级部门不要层层把关、过多干预;“放权”就是凡是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而法律法规没有限制下放的审批权,都应全面地、彻底地下放,上级机关保留知情权、规则制定权和依法否决权;“放胆”就是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县(市)大胆地创新。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县(市)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调控能力

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赋予县(市)政府更大的发展自和决策权。按照“三个一律”和省委、省政府的10号文件的要求,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采取上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省委、省政府的35号文件所列扩权事项落实到位,同时精心组织实施第二轮扩权。省对县实行信息直达、项目直达、资金直达、财政直管,避免因行政层次的复杂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在条件成熟时,将20个扩权县试点推广到全省。逐步扩大直管市的数量,对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城市水平的县(市)适时升格。县(市)、乡(镇)领导班子要相对稳定,特别是届中一般不要调整,对政绩突出的可以在级别待遇上给予激励。对省垂直管理部门在县(市)级延伸机构领导干部的任免,事先征求地方党委、政府的意见。鼓励县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大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如机构设立不要求上下完全对口、职能相近机构合署办公、上级支持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财政供养人员带资分流、大胆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敏感问题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合理变通办理,等等。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领域

招商引资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要把扩大招商引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与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加快企业改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带动县域经济的壮大、上档、升级。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招商引资效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和考核,按照招商引资的资金到位数、项目开工数、税收增长数和就业增加人数等实绩指标进行考评,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地方、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各级行政机关要着眼于鼓励创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对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宽进严管”,从行政指令式管理转变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规则引导式管理。对企业用自有资金或民营资本投资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应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不再审批。对名目繁多的企业年检、年度复核和年度审验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一律取消。必须保留的年检事项,要简化手续,创新方式(如现场年检、联合年检等),提高效率。

五、多管齐下,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继续对全省县(市)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夯实银企合作的基础。打击各类逃废债务行为,为各类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各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扩大基层行审贷权限、贷款额度,推广小额农贷等方式,不断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从资金筹措、机制转换、运作方式等多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成立担保机构和开展担保业务,鼓励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省财政借给20个扩权县(市)用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1亿元资金,尽快拨付到县(市)。对已经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县(市),省财政有选择地进行扶持。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股份合作制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或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重组上市。大胆探索中小企业产权交易的有效形式,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激活民间资本,让民间投资在县(市)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改革财政体制,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平衡、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适当调减县(市)财政体制性上交,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帮助县乡化解债务风险。对县(市)财政收入增长实行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经省批准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工商四税增幅达到全省计划水平以上的新增税收省级分成部分,以转移支付方式专项用于该县(市、区)域经济发展。对各地拖欠的财政周转金进行清理核实,对确已沉淀的陈年老账据实核销;对“零资产”、“负资产”改组企业的财政周转金,经省财政部门批准,可以转增国家资本金。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后每年按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增加,滚动使用,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七、合理开发土地,为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提供保障

湖北省工业化刚刚起步,建设用地不足是个突出问题,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及江西等省的作法,建立县(市)土地储备制度,盘活土地资源,各项规费收取标准按法定低限执行。县(市)上缴省财政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20%部分中,拿出一半直接返还县(市),纳入同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用于耕地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半统筹使用,落实到耕地开发项目,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省级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总体规划,其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在当地难以实现占补平衡的,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异地调剂。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置换。省级示范工业园区的土地出让金除上交中央部分外,全额返还该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八、坚持工业兴县,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

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的指导思想,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形成合力,找准本地的比较优势,把盘活做大现有企业与诚心诚意招商相结合,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创环境,按照经济规律推进本地的工业化进程。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从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资金、新产品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分别拿出一半以上,切块用于支持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在规范整顿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鼓励各县(市、区)依法在园区进行政策的试点,妥善解决建设用地、招商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避免新一轮的产业趋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工业园区内收取的市场管理费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市场建设。省政府每年拨出500万元,对工业园区的排头兵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理顺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对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的城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经济强镇在干部管理、项目审批、城镇建设等方面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镇级金库。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提高省、市(州)建设资金、国债资金用于县乡的比例,加强县乡交通、水利、环保、通信、教育、卫生、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提高乡通村公路的补助额度,加强山区县的出口通道建设,消除交通死角,确保全省所有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通达等级沥青(水泥)路、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如期实现。切实抓好城镇电网建设,把重点工业园区的输变电设施纳入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行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省财政筹措必要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镇的网络、通讯等信息基础建设,构建全省市场信息体系。加快公共设施的市场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第2篇

省委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受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委托。副省长禄智明出席会议并作相关工作部署。

在会上充分肯定了10县今年以来克服凝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亮点,高度评价了10县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工作和群众的干劲。但他同时也指出,同全省相比,10县经济发展指标的确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基础普遍比较弱、增速排位下降位次比较大。

指出,10县发展很有潜力、大有希望,必须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一是有政策机遇。10县都处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能享受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二是有区位条件。习水、务川、道真、正安、绥阳、凤冈、余庆等具,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平塘、独山、三都等县处于西南出海大通道附近,加强与成都、重庆、球三角等地的衔接与合作,吸引周边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实现借力发展。三是有资源优势。10县各有其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有产业基础。10县中,习水的煤炭、白酒,余庆的电力,绥阳、道真、平塘、正安等县的烤烟,凤冈、余庆、务川、正安等县的茶叶。绥阳县的辣椒,独山的盐酸菜等发展得都很好,继续扶持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五是有发展后劲。10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强调,要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工作的“两个大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10个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下决心转型,由农业大县或以农业为主的县转向农工业并举乃至工业主导的县,下决心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把工业做强做大。第二,亳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第三,要规划建设城镇新区,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第四,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搞好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抓好拆迁、征地、服务工作,把县域内公路建设好,实现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第五,要全面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六,要狠抓落实机制建设,把发展型干部提拔到发展岗位上来。

要求,省直各部门要加大对10个县的支持,从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放权让利,开绿灯、给政策,为10个县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有利的条件。

禄智明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遵义市委主要负责人和10个县负责同志做了交流发言。遵义市、黔南州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任玉梅)推动“县域经济”提速转型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凤冈召开专题会议李枫

12月29日晚.省蚕、省政府在遵义市凤冈具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丁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推动2011年全省经济发展增速排名靠后的绥阳、正安、道真、务川、凤冈、余庆、习水、独山、平塘、三都等10具提速转型、加快发展。

省委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受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委托。副省长禄智明出席会议并作相关工作部署。

在会上充分肯定了10县今年以来克服凝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亮点,高度评价了10县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工作和群众的干劲。但他同时也指出,同全省相比,10县经济发展指标的确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基础普遍比较弱、增速排位下降位次比较大。

指出,10县发展很有潜力、大有希望,必须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一是有政策机遇。10县都处在武陵山区、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能享受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二是有区位条件。习水、务川、道真、正安、绥阳、凤冈、余庆等具,地处黔中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平塘、独山、三都等县处于西南出海大通道附近,加强与成都、重庆、球三角等地的衔接与合作,吸引周边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可以实现借力发展。三是有资源优势。10县各有其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有产业基础。10县中,习水的煤炭、白酒,余庆的电力,绥阳、道真、平塘、正安等县的烤烟,凤冈、余庆、务川、正安等县的茶叶。绥阳县的辣椒,独山的盐酸菜等发展得都很好,继续扶持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五是有发展后劲。10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强调,要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省工作的“两个大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10个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下决心转型,由农业大县或以农业为主的县转向农工业并举乃至工业主导的县,下决心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把工业做强做大。第二,亳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第三,要规划建设城镇新区,加快人口向城镇转移。第四,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搞好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抓好拆迁、征地、服务工作,把县域内公路建设好,实现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加快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第五,要全面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第六,要狠抓落实机制建设,把发展型干部提拔到发展岗位上来。

第3篇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迅猛。

2007年,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20个,20亿元以上的有5个,超过亿元的90个。201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的旗县市区达到48个,超过20亿元的达到33个,全部旗县市区超过了亿元。2011年,县域经济总量前10名的旗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占到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2007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在“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国百强”榜中,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分列第58位、第72位, 2012年,已经上升到第10位和第23位。2007年,21个旗县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2012年,在“西部百强”榜中,我区进榜旗县数量居西部省区市之首,其中4旗县进入前10名。

据统计, 2012年,准格尔旗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伊金霍洛旗地区生产总值达625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鄂尔多斯飞速跨越的强力肌腱。与此同时,入围“全国百强”、“西部百强”的旗县均表现出与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类似的发展势头,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区总量的59%。 县域经济不仅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部分进入“全国百强”、“西部百强”的旗县经济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尽管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发展水平低,整体竞争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全区还有约半数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还有53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区贫困县。党委书记王君说:“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不足仍然是内蒙古必须攻克消除的发展障碍。”

在2013年的全区“两会”上,赤峰市的代表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一个宏观目标,也是一个微观目标。如果有的旗县被甩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门外,就势必影响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不足就是潜力,目标就是方向。《2012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研究报告》显示,内蒙古准格尔旗、托克托县、东胜区和牙克石市等32个旗县区市入选2012年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县市,在各省市自治区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那么,如何挖掘县域经济的潜力,夯牢我区经济发展基石,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谋思路、找对策,并主要从产业培育、城镇化推进、生态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大力做好产业培育。产业培育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竞争力。特色产业定位成为各县经济发展首先要破解的课题。巴彦淖尔市的代表说,要在市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如乌拉特前旗接壤包头市,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较好,要重点打造好“包钢西区”。乌拉特中旗、后旗有口岸优势且矿产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等产业。同时,前旗、中旗、后旗的畜牧业发展基础比较好,要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业和生态家庭牧场。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土地条件好,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搞好规模化养殖育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较高的产业素质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如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重点。包头市的代表说,县域经济在选准产业定位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布局上要集中具有产业相近性或关联性的企业,通过彼此的分工、协作、良性竞争,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产业结构,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伊金霍洛旗的代表说,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用新兴产业引领构筑产业优势,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例。要紧紧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拉动增长、辐射周边、服务区域的能力。

代表们普遍认为,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镇发展的新组团,带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和林县的代表说,园区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的有效抓手。和林县依托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以“一园五区”为抓手,通过打造大盛乐经济园区、电力产业园区、石材建材园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红城煤炭物流区、大南山旅游园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和石材建材业,着力培育以云计算产业、煤炭物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全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探索了一条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新路子,有力地支撑了和林县经济的发展。 鄂尔多斯的代表说,要立足区位实际和产业发展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建设,并走集群化发展的方向。通辽市的代表说,每个旗县市区都要在现有园区和产业基础上,更加突出自身发展特色,使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和亮点。

以城镇化为抓手,加大城镇建设,深化“产城融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是吸纳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主要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布和朝鲁委员说,要以镇的建设为基础,把乡镇建设成“星星工程”,把旗县所在地建设成有相当辐射功能的中心城镇。进一步优化旗县区市政府所在地城关镇的空间布局,增强城关镇、建制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城扩容提质。准格尔旗的代表说,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积蓄发展能量、增添发展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第4篇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文章作者:名扬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8日12:50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作者:名扬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

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 自春秋战国开启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截至2004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个,县域国土面积***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以上;县域经济gdp为*.**万亿,占全国gdp的**.**%,其中,县域经济gdp比例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贵州省,达**.*%;最小的是上海市,仅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决策层以及专家学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内涵,做好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他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地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共同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工业化、经济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是较高的地区。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依托县域经济载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两大难题。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年代末到**年代中期,县域经济比较活跃,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县域财政困难重重,全国多数县市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1、实施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应高度重视和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一是产业定位面向国际化。应深入分析各县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发展战略有个准确定位,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准确把握国际城市经济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承接对方相对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部分产业转移,并且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上下功夫,从而将县域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中。二是走区域联合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格局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特别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县级行政区域空间。县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按照区域经济的分工,从经济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融入到联合发展这个范围更大、层次更

高的经济区域中去。三是必须突出区域特色概念。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培育特色经济,这样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2、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农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培创农业品牌,加快“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 3、实施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两大使命,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一要优化城镇体系规划。围绕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立城镇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完善城镇网络功能。要抓紧调整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各镇等级公路建设,重点实施一批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域联动,促进经济发展。三要解决好城市化建设投入机制。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放、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4、实施民营化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活跃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 5、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战略。环境优劣关系到县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生死存亡。对外来企业而言,基础设施不行就进不来,发展环境不好就留不住。必须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切实抓紧抓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兑现政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来,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5篇

一、县域经济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区划内的国土为载体,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网络,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在全县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在更大区域的分工协作中获得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它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衔接点,是县域中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与其他经济体系相比,县域经济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农业性、自主性、开放性。

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目前,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总量小、层次低、缺乏活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越拉越大。面对如此突出的差距,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西部县域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思想封闭、观念保守,与国内外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不充分,干部群众普遍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因而缺少发展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环境设施的制约

西部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存发展条件相对恶劣。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目前西部县域的环境问题极为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矿区污染、水资源短缺、沙漠化、自然灾害频繁等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复杂,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尤其广大农村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功能不全,城镇化率低,缺乏产业、人口聚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三)市场发育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市场的发育是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较慢,政府重视不够等影响,市场化改革进程较慢,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发育迟缓,县域各类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将县域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是各种专业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活力,对经济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难以培育县域的优势产业及支柱产业。同时,由于市场化水平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很难有效推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也影响到县域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

(四)资金短缺的制约

众所周知,资金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金投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从总体上看,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都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一方面西部县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源有限,财政收入较少,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和县乡行政冗员给财政背上了沉重包袱。另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较为严重。

(五)科教水平的制约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及教育投入不足的影响,西部县域教育事业发展普遍落后,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水平较低,导致县域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制约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因而也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由于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很难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在县域推广应用,难以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及加快制度创新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难以提升。文化素质的低下也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六)管理体制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实施了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的战略,制度供给长期向以上地区倾斜,西部许多县不仅没有很好地享受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支持,相反还为上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税利上缴和存款上划)和廉价资源,自身的发展基础受到削弱。另外,由于受管理体制不健全及其他相关因素的长期影响,县域干部队伍素质偏低,许多县域政府没有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去思考转变自己的职能,往往用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和法律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导致县域人治色彩浓厚,法制程度低,政府机构膨胀、职能重叠,冗员过多、官僚作风盛行,办事效率低下,经济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加大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

三、加快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其根本措施是首先要转变思想,强化改革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观念,积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广农业适用新科技,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其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通过各种利益机制和组织形式联结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把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有机统一起来,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努力培植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县域自我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群众生活的根本出路。各县应当依据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保护环境为前提,选择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把潜在特色资源转化为现实增长点的项目、把传统工艺发展为特色产业的项目、立足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的项目,切实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探索适合西部县域的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道路,提高县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和规模效益。

(三)创新体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首先,各地应抓住县域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和外资参与国有经济重组,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国企改革结合起来,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其次,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工商登记、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加速民营经济主导化、投资社会化的进程。

(四)加快市场培育步伐,努力完善基础设施

市场发育和投资环境的完善是西部县域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培育发展和完善以县城、建制镇和基地区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并重视发展市场中介,搞好市场配套建设。其次要加速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要把广大农民组织引导成市场主体,把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市场主体,把各类公有制企业真正改造为市场主体,加强监管,搞好服务,依靠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共同繁荣,促进县域经济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加快发展。同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重点要抓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建设、能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探索创新投融资体制,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制定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首先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切实解决西部县域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教育资金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使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真正实施,为经济发展打牢智力资源基础。其次要加强与有关院校的合作,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提高青壮年劳动者的素质,为当地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人才。再次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能有效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体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潜力,尤其要注重培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以此带动地区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普及工作,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6篇

为进一步加快陕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组成课题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创新机制和实施措施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中小企业是带动县域经济的火车头

到2007年底,全省中小企业107.66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3353户;实现增加值2050亿元,占到全省GDP的38.5%;实现营业收入6343亿元,利润总额4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9%。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类型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强、最活跃的一支经济力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陕西省发展中小企业,壮大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小企业总量少、发展慢、龙头企业少、创新能力低、核心竞争力弱、融资难等仍然是全省县域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4个百分点,也低于西部的重庆、广西和四川。全省县域平均GDP32.4亿元,相当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58.5%,江苏的21%。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感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差距过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陕西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从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来看,县域之间发展差距悬殊

从全省看,区域发展失衡,南北差距扩大。近年来,陕北部分能源资源富集的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迅猛,财政收入急剧增加;而关中和陕南山区的一些县区,经济落后,财政拮据,靠转移支付度日,无力支持发展,县域之间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按有关统计资料,省内地方财政收入最高县竟然是最低县的190多倍。

(二)从产业结构看,单纯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

从全省情况来看,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较好的县区基本都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区,天然资源的优势为这些县区带来滚滚财源,为这些县区赢得十强、百强的荣誉。但从产业结构看,涉油、涉煤、涉气产业比重过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极不合理。志丹县连续三年蝉联陕西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 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亿元,但绝大部分来自涉油产业,同期中小企业上缴财政1.3亿元,只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1%。

(三)从工业园区的建设看,园区定位和基础设施建设良莠不齐

多数县区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尚欠完善,生态环境不够理想,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入驻的要求;有的园区定位不清,各类企业混杂,缺乏企业间的有机联系和互补互动作用,降低了工业园区对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对投资建厂的吸引力。个别县区对工业园区的认识模糊,概念不清,既没有适合工业企业入驻的标准厂房,又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把简易仓库区引入几家手工作坊式企业就误认为是工业园区。

(四)从发展理念看,对发展县域经济的认识和指导思想差距较大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从调查看,由于发展理念不同,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效果大不一样。延安宝塔区按照“依托城镇、面向市场、服务城市、致富农村”的发展理念,发展大轻工,拓宽大旅游,培育大流通,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使中小企业成为区级财政增收的有力支撑。旬阳县遵循“河源文明”的理念,一手大抓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手大抓环境保护,取得县域经济和县域环境的双丰收,今年前三个季度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77%和58.09%。

发展陕西中小企业的保障机制和促进措施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更新思维、创新机制上走出一条新路子,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壮大县域经济。

(一)强化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1.总结经验,扩大扩权强县的试点范围。县区(镇)两级政府是县域经济的决策者,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从陕西省和各地试点的经验看,扩权强县,实现财政体制的省管县,是进一步唤发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体制上激活县域经济的活力,带动县域经济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的有效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扩大扩权强县的试点范围,更好地解决县区(镇)权限和功能不对称的矛盾,并在总结前一段15个扩权县经验的基础上,把扩权强县的各项试点继续深入下去。有的省在财政体制省管县的基础上,催生行政体制改革,进行省管县的试点;有的在发展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进行区镇合并试点,进一步实现行政体制的省管县,以减少行政层次,提高行政效率,这些可作为扩权强县试点的借鉴。

2.发展充实创业和风险保障基金,加强全民创业的激励机制。要从机制和政策层面鼓励农民离乡离土,落户城镇创业立业。当前由于沿海外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紧缩生产,使陕西大量在沿海务工人员回乡。这些回乡人员由于较长时间在外地务工,视野开阔,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创业的最好种子。要建立和加强全民创业的激励机制,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制订创业的优惠政策,促进务工回乡人员在家乡办工业、搞三产,变出外务工为在家乡创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到城镇打工。

3.实现金融创新,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机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问题。陕西一方面企业资金紧缺,一方面银行存贷差大,资金外流严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除采取财政贴息等一些扶持政策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和金融工具上有所突破,在争取大型金融机构支持的同时,大胆试办适应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新体制、新机构和新金融工具。

――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实现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实现银行的本土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资金外流的根本举措。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中小型银行资金较少,无力为大型企业融资,为搞活资金,增加盈利,从客观上决定了只能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本土中小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信息上的优势,有利于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信贷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当前陕西有3个省辖市分别成立了城市商业银行,还有7个省辖市没有组建,而且覆盖面小,还不能覆盖市管各县。建议各省辖市在财政资助和城市信合组织的基础上尽快组建起各自的城市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额,扩大覆盖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组建全省的城市商业联合银行,以在全省范围内调动头寸,增加信贷额度,减少信贷资金流失。

――充实地方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加大放量。充实担保公司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急迫、最现实的一个措施。据了解,目前陕西现有各类担保公司66家,不但数量不多,一个县平均不到1家,而且资本金少,担保放量小,一般只为1比4,撬动信贷额度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贷要求。为进一步加快信用担保公司建设步伐,应以政府投资参股的形式吸引企业和个人出资,发展政策性或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数量,充实各类各级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加强与银行的协作沟通,扩大放量,增加信贷额度,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活动的急需。

――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开放民间金融机构。当前陕西民间借贷活动频繁,这种地下金融借贷活动,不但利息高,而且合约不规范,极易产生不良经济纠纷,影响社会和谐。要按照央行和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扩大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扩大试办小额贷款公司,尽快使地下民间借贷活动阳光化。对条件较好的县区,可通过自然人和法人共同投资的办法,试办比小额贷款公司规模更大、经营更灵活的股份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提高陕西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水平。

――创新和利用金融工具,活跃金融市场。为多渠道多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试办利用一些市场经济中常用的商业信用形式,如期票、透支、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质押等,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形式。

――强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是企业和银行合作的助推器。由政府和银行共同协商认证陕西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参预中小企业和有关银行之间的合作,把授信企业信用的评估、财务报表的审查、经营活动的监管等事务性工作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办理信贷业务的效率和贷款的安全性,也使企业增加信贷的时效性,提高信贷的效益。

――进一步发挥准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典当行和租赁公司这些准金融组织的作用,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现代典当业实质是一种抵押融资形式,抵押品可以是不动产如住宅、门面房、通用设备等,也可以是动产如珍宝、有价证券等。优点是手续简单,时效性强,可以解决企业一时之急需,缺点是兑现率低、额度小、融资时间不能过长。设备租赁多采用融资性租赁方式,它相当于一次性贷款分期还款,可以缓解因创业或企业技改所需设备而又缺乏购买资金的困难。

4.实现土地流转,解决工业园区的用地问题。在这次调研中,有关县区普遍提出建设工业园区的用地问题,土地已成为建设工业园区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加大土地的流转置换,通过旧村改造、宅基地置换、破产工矿企业场地利用、川道河滩治理等办法,挖掘土地潜力。如志丹县和延安宝塔区的新建工业园区,就是在少量征地的基础上,主要改造河滩建设起来的。

(二)促进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1.选择重点,具体指导,做好县区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规划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规划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业园区建设的经济性、适用性和生态性(包括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就必须首先是规划的生态化,就是把生态观念贯穿到规划的全过程。工业园区规划起点要高,视野要宽,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布局的要求,实现城乡的有机衔接。

2.把发展中小企业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省上已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抓好的一个方面。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造就了气候明显的三个经济地理区域和四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发展条件。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适应性强,覆盖面广,既是能源富集区各市县的辅助产业,又可以成为全省大多数市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3.把发展中小企业和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实现城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小城镇向高层次发展的动力。省上投资2亿元实施百镇建设工程,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把发展中小企业和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具体条件,可以围绕中小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推动实现城镇化;也可通过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充实小城镇的规模,更好地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把发展中小企业和开拓市场相结合,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陕西生态资源丰富,绿色产业是陕西一大优势,如关中和陕北的苹果,早已名闻遐迩;陕南的富硒茶、柑橘、食用菌,也是产量不菲;这次调查中看到,黄姜和魔芋,都已开发出了系列产品。但由于市场开发不够,地域品牌知名度不高,名牌效应不显著,使一些产品销售不畅,制约产量的增加和产品的大量输出。市场开发落后是影响陕西农副产品发展的一大障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财政扶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把发展中小企业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信息灵通、服务周到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

5.把强县和富民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强县富民,实现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需要。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过低,和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一直是困扰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第7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当前,在全国上下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十二五”规划草案的编制,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省、市委做出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战略部署,如何把握发展规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质量,推动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是我们基层县区面临的重大实践性课题。

近两年,我们按照中央实行主体功能区划分、推进非均衡化发展战略和省委“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工业立县、牧业强县、招商兴县”的发展定位,围绕“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差异化考评,配套化推进”的原则,依托资源、产业、区位和园区优势,探索实施了“四区一带”发展模式,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载体,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实举措,深入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通过完善载体、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强化措施,集中精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着力推进奶牛产业区、规模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和生态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建设,积攒了发展后劲,加快了发展步伐,壮大了综合实力。2010年1至9月,共向上争取项目110项、6.4亿元,招商引进项目56项,到位资金23.32亿元,同比增长65.27%。今年重点推进的大项目44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104.53亿元,重点谋划的大项目1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26.4亿元。在大项目的拉动下,截至2010年9月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21.2%。财政收入完成33 875万元,同比增长106.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4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6亿元、增加值7.9亿元、税金8 6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3.3%、66.8%和31.9%。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结合县情,明确主攻方向,举全县之力招引大项目。推进项目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急需破解的问题是,围绕什么上项目,上什么样的项目,怎么样上项目。结合县情实际,富裕县推进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紧紧围绕“三大”、“三新”产业,突出酒、乳、纸、风四大产业优势,采取向上争取要项目、招商引资上项目、内部挖潜扩项目、优化环境引项目等手段,开拓思路,拓宽渠道,拓展空间,全方位谋划项目,多维度引建项目,多举措推进项目。一是向上争取要项目。县域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别是在自我积累发展实力不足,内生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向上争取投资、争取项目支持是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发展途径。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政策以及省委建设“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所带来的扶持政策,深入谋划、精心储备和主动争取一批符合上级投资政策、投资重点、投资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招商引资上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措施,研究招商规律,明确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门槛,既注重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更注重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眼光盯在三个“五百强”和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最大限度地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以政策为导向,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通过全力招引,我们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实现了零的突破。三是内部挖潜扩项目。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在积极扶持招商企业的同时,全力支持本土企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通过加大项目争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富裕老窖、光明松鹤乳业等企业走低成本扩张之路,走裂变式、协作式的集团化发展之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销售、争创名品名牌,提高对外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制定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进入更宽领域、更多行业,鼓励乡镇创办民营经济实体,使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四是优化环境引项目。把环境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着力改善软硬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服务水平。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加强政务中心建设,继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推行了重点项目和企业挂牌保护,杜绝各执法部门乱检查、乱执法、乱处罚现象,通过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放大“洼地”效应,增强项目吸引力。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发挥优势,突出战略重点,举全县之力建设大项目。推进项目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项目拉动,实现由传统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持产业多元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大发展,促进经济新跨越。按照生产加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分类,依托资源、区位、产业、园区等综合优势,在抓项目上突出了“五个重点”。一是围绕区位优势上项目。为承接齐齐哈尔市半小时经济圈辐射,制定了“四区一带”发展规划(奶牛产业区、规模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和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以规划为方向,招引相关项目,分区摆放项目,分类建设项目。对争取来的项目资金,整合资源、打捆使用,向重点产业、相关乡镇和龙头企业倾斜。利用区位优势,重点承接招引城市龙头企业裂变项目,招引大型加工企业协作配套项目,特别是围绕富裕老窖工业游和世界知名的三家子满语活化石、克尔克孜东迁节、站人习俗等资源,招引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类项目,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产业。二是围绕资源优势招项目。围绕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天然矿泉水资源,招引资源精深加工项目,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增值。尤其是针对畜牧业精深加工断档等实际,千方百计引进皮、毛、肉,骨、血、衣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招引企业入驻,发展吃配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做强配套经济。三是围绕产业升级扩项目。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创企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围绕酒、乳、纸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招引项目,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全力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即:发挥富裕老窖品牌优势,强化与黑龙江大学校企合作,利用黑龙江省农科院与富裕县院县共建这个平台,以科技支撑打造有机绿色白酒,扩大生产规模,做大酒类产业基地;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推进光明二期、明翔二期投产达效,力促光明三期、明星四期、科菲特研发中心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招引上海延华科技奶牛营养中心、万头现代化牧场等项目签约落地,做强乳品产业基地;依托晨鸣纸业集团优势,加快技改升级,开发高端产品,引进新建四季风纸业深加工项目,并带动县内包装、印刷企业更新设备,实现配套集群发展,做精纸业产业基地。四是围绕新兴产业育项目。把以风电为代表的“三新”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以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医药为重点,在完成国华风电二期建设,抓好华能风电一期、中水投风电一期开工,争取风机塔筒项目签约,打造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打造新兴产业,抢占科技制高点,做成“三新”产业基地。五是围绕园区建设聚项目。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吸引项目、承载项目、发展项目的重要载体,抓住成功列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有利契机,按照“产业化-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道路,围绕“省内一流,市内最好”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层次,通过加快“七通一平”建设,搭建项目集聚平台,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模块化发展,力争把工业园区打造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服务优良、产业突出、项目集聚的一流示范园区。六是围绕民生改善建项目。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在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抓好道路硬化、管网铺设、街路亮化、绿化、美化等市政工程,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并积极谋划、争取和建设一批民生项目,重点争取铁路跨线桥和引嫩入城项目,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强化大型集中供热站建设,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全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第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强化领导,健全推进机制,举全县之力服务大项目。制度建设与推进项目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导思想应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通过破除阻碍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为加快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进度,我们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企业激励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该给的给,该放的放”的原则,修改完善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政策的灵活适应项目的需要,以无形的政策寻求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把政策的空间拓展到位,把政策的优惠放宽到位,把政策的引力作用发挥到位。积极开展银政银企合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大项目,争取更多银行信贷支持,扩大项目融资规模。探索设立财政支持企业发展基金,针对项目类型、投资额度、建设速度,合理确定奖励额度,科学设定签约奖、当年开工建设奖、投产达效奖、跟踪服务奖和创税增收奖等不同奖项。认真做好土地调整、用地申报和土地收贮工作,预留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不符合产业规划和布局的项目,坚决实行退出机制,确保今后项目建设用地需要。二是实行全民招商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招商部门、对口行业管理部门、专业投资促进服务机构和引资主体四方共同参与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模式,组建专业招商队伍,选派专业招商人才,实行定向定位招商;鼓励机关干部外出招商,向发达地区派驻招商员和招商组,落实招商指标,限定招商时限,拨付招商经费,严格考核奖惩,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社会能人和中介机构招商,重奖有功人员,全力营造人人想招商、人人议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实行工作推进机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谋划生成办公室、环境建设办公室和督促考核办公室。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个制度、一抓到底,对于亿元以上大项目,分战线确定责任县领导和包保部门,全程跟踪推进,直至达产达效;实行例会制度,每季度听取主管县领导一次项目情况汇报,定期研究项目建设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进度,并按项目进展情况排榜公示;实行现场办公制度,重点企业和项目的包扶县领导和部门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建设和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确保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四是实行干部激励机制。树立了“通过项目锻炼干部、透过项目评价干部、抓好项目重用干部、抓不好项目撤换干部”的用人导向,将项目建设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将项目建设成效作为评贡献、论政绩、定进退的主要标准,大胆使用上项目有本事、抓项目有业绩的干部,真正要把既会抓项目、又能抓成项目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熟悉项目、会抓项目、能抓大项目的干部队伍。五是实行严格考核机制。出台了富裕县“四区一带”发展规划及项目建设、财源建设、工业经济等考核办法,突出把项目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提高考核分值比重,尤其是把新上产业项目投资总额、新上亿元以上项目、财政税收增加等作为主要指标,对于超额完成当年目标的乡镇党政班子和承标部门的主要领导,按比例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政治上给予重用,经济上给予重奖;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低于规定分值的,对党政主要领导提出调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