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体育锻炼范文

时间:2023-08-16 17:05:34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生体育锻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生体育锻炼

第1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龙岩市新罗区龙岩一中、龙岩二中、龙岩三中和龙岩四中四所中学的高中学生。一中随机抽3个班级,二中随机抽3个班级,三中随机抽2个班级,四中随机抽2个班级,共10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出30名同学,共300名学生。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文献资料法等。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91.33%,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06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和收集到的主要资料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分析。表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统计体育锻炼动机指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产生欲望和内驱力,并引起活动,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需求[1]。表1显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选动机,男生和女生选择的排序总体前五位一致,首选动机第一排序为提高学习效率,说明高中生大都意识到在面临高考这个人生转折点时,学习压力极大,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使头脑得到休息,神经得到调节,从而促进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2]。另外,男、女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首选动机第二、第三和第四排序不一致,同时选择第二、第三和第四选项的人数之间比例比较接近,说明当代高中学生对体育价值观选择具有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不再如过去只认识到体育的强身保健功能,更多学生意识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体育的消遣娱乐功能。2.2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男生进行体育锻炼所选项目主要是篮球,之所以喜欢篮球是因为篮球的对抗性强,打球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有群体性、娱乐性。其次是羽毛球(19.3%)和足球(11.0%),最后依次是乒乓球、跳绳等项目。从女生选择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看,女生最喜欢参与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身体接触少的运动项目。此外女生还更多地选择跳绳、健美操等非对抗性、强度小、又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女高中生选择非身体对抗性、运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体育项目,与性格差异和性别差异有关,调查结果反映出男、女生在体育需求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学生热爱体育项目比以往较多元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男女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特点,男、女学生兼顾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目的[3]。2.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分析。表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表(%)由表3可知,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积极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0.8%,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相比而言,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落后于男生,反映出由于女生与男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形成对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平衡性。这说明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是关系到女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方面。如何使大学女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同伴的锻炼习惯、教师的正确指导、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社会的正确舆论导向的配合。2.4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能够评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量,是反映学生能否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等目的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周有3次的体育锻炼占总数的57.3%,说明大部分高中生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另外,男生较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更多人喜欢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7.4%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甚至一部分学生极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女生中这种现象比男生更多见。从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调查结果看,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直接性体育活动行为欠缺,体育锻炼数量不足,频度低特征彰显,这种现状显然难以达到令人乐观的体育活动效果,说明解决现今体育教育中的这一大难点,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努力。2.5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有研究认为好的锻炼习惯包括每周4次以上的体育锻炼,30min以上的锻炼时间。因此,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短,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难以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且容易发生因不适应体育锻炼带来的意外伤害事故[4]。从调查结果看,还有较大比例的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30min,距离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标准相差甚远。2.6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直接影响锻炼效果,依据运动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脉搏达到120~140次/min对身体产生最佳效果。调查的274人中有57%达到锻炼效果,而男生比例(65%)明显高于女生比例(43%)。参照锻炼动机的调查表发现,未达到锻炼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参与锻炼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除了文化学习外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且在锻炼中应注重锻炼效果,教育工作者应在体育知识上扩大传播途径和宣传力度[5]。2.7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对偶尔参加或被迫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116人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原因调查发现,有88人(75.9%)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种现象与现代应试教育有密切关系,学习负担较重,忙着做习题、做作业,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0人(17.2%)本身不喜欢体育活动,这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没有关系,特别与高中关系不大,对体育活动态度冷漠。剩余的8人(6.9%)选择没有场地器材、没有指导老师、缺少伙伴、父母反对等原因,反映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学生不知道如何活动、怎么活动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以上种种原因说明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工作没有做好。

3.结论与建议

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体魄综合素质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85

众所周知,体育从小学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可见学校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上好体育课能让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而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健康人才的要求。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对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他们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意识潜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用心设计体育教学,用心去教,这样高中生就会不自觉地爱上体育课,从而加强体育锻炼,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表面上是为了强身健体,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其实,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开拓思维和视野等。正如,约翰・格霄所言:“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高中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如果一直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还可能会让高中生厌学、恐学,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成绩下降又会使压力更大,如此恶性循环对高中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体育锻炼就达到了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的个性得以塑造

德国体育教育专家海克尔说:“体育课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参加体育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并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中很好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体育竞赛、游戏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反复的体育活动,起到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要靠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去发现、去强化、去塑造,教师也要给学生心理暗示,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表扬,让他们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加自信,坚定个性。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是我们教师教学目的之一,也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三、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复习,而把体育锻炼抛在了脑后。其实,这对学习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没有合理的放松、锻炼机会,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但身体吃不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紧张的备考状态下,不忘锻炼。要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工作的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塑造高中生良好的品质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锻炼;分析研究

强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而且对整个民族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因此强化这一群体的体育锻炼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根据2015年底抽样调查显示,高中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较之201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有52%的学生坦诚自己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27%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持续性。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课余坚持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一是缺乏锻炼意识。许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他们认为只要不生病就是身体好,对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功能认识不足,没有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将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缺乏坚持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二是缺乏吃苦精神。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跑步还是打球、游泳等,对体能都是一次挑战。许多高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锻炼中没有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例如,跑步锻炼里程稍长一点就气喘吁吁,或是春秋两季尚能坚持,烈日炎炎的夏天或寒风凛冽的冬天则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动力。三是缺乏充足时间。高中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为紧张的阶段,不仅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学习时间的运用也非常紧凑,甚至达到点滴时间都被各学科的教学所“瓜分”。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学生长时间地进行体育锻炼,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缺乏了充足的时间作为支撑,许多高中生平时也就懒得进行锻炼,久而久之,体育锻炼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高中生体育锻炼人数少、时间短,既有客观条件上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

二、因地制宜地提高课余锻炼的实际成效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将身体素质锻炼作为重要内容,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课余锻炼的成效。引导学生明白锻炼的重要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通俗易懂,但并非所有学生能深刻理解和领会,所以教师要通过生理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介绍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不仅是塑造完美体型、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锤炼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从而使他们爱上体育锻炼。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制定锻炼计划。高中生时间很紧张,所以要周密制定锻炼计划,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制定锻炼方案,既要考虑到运动的方式方法,又要兼顾到运动量,突出每一位学生重点需要锻炼什么。学生需要锻炼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需要锻炼耐力,有的需要锻炼爆发力,有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塑造完美体型,有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防御疾病,等等,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在个性化锻炼计划中充分体现出来。要求学生见缝插针地实施锻炼。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制定锻炼计划时一定要强调见缝插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对锻炼的方式方法、锻炼的动作等进行调整。例如,早饭前的时间可以进行几分钟小慢跑,睡觉前可以在床上做一些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时上下楼的时候注意速度,这些方面对学生而言也是锻炼。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有紧有松的合理状态。培养体育骨干,营造班级运动氛围。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班级里爱好运动的同学如果同时号召力也强的话,那么整个班级就会呈现良好的运动氛围,反之,个别同学出现扭捏情绪时也会带动一大部分同学抵触锻炼。因此,培养优秀的体育骨干对高中生的课余锻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传授学生锻炼的技巧方法。体育锻炼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体育锻炼也要讲究技巧,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慢跑快走等方式都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对减肥的帮助非常明显。当然,早晨空腹进行跑步也可以加大能量消耗,这些方面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在实际训练中提高机体机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课余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让他们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当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运动就会长久下去,他们的身体状态就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锻炼量不足、锻炼兴趣低下等问题,广大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从内心重视体育锻炼,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以便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者:魏春燕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88

Abstract Under the pressure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the situ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worry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the author uses a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high school in Tongliao City,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体育锻炼是高中生在课外采取各种体育手段以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体魄等的重要活动之一,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受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令人堪忧。长期以来,教育者大多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体育教育。一些学校不仅体育教育资源不足,甚至经常出现挤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来教授文化课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学生未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不仅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体院锻炼意识也随之下滑。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与推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等。为了解当代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现状,笔者对通辽市某高中开展问卷调查,在反映该校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同时,提出了改善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改善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有所裨益。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通辽市某高中在校学生。

2 调查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本次研究。参考相关文献编制高中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该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8份,有效回收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97.5%,并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1)年级:高一139人,高二137人,高三112人,缺失2人;(2)性别:男174人,女215人,缺失1人;(3)所学科类:文科生129人,理科生258人,缺失3人;(4)家庭住址:城市168人,农村220人,缺失2人;(5)是否为寄宿生:寄宿生227人,非寄宿生159人,缺失4人。

3 调查结果

3.1 高中生体育锻炼所选择的项目

高中生体育锻炼时所选项目从总体上看较为广泛、多样。根据表1数据显示,高中生体育锻炼时所选项目超过15项,涵盖了传统、现代等体育运动项目。其中,排在前五位的体育锻炼项目分别为跑步(62.2%),羽毛球(57.3%),走步(49.9%),骑车(37.3%),篮球(33.9%)。这是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高中生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多样化。然而就个体选择来看,高中生体育锻炼所选项目仍然相对单一。

3.2 高中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

高中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相对较少,这与赵少雄①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根据表2数据显示,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次数“不锻炼”占13.1%,“1~2次”占40.3%,“3~4次”占24.1%,“5次及以上”占22.3%。“不锻炼”以及每周体育锻炼维持在“1~2次”的高中生人数超过一半(53.1%)。根据表3数据显示,高中生每次体院锻炼的时间“不锻炼”占9.0%,“0~20分钟”占46.7%,“20~40分钟”占28.5%,“40~60分钟”占11.5%,“60分钟及以上”占4.1%。体育锻炼时间低于20分钟的高中生人数超过一半(55.7%)。可见,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次数与时间较少,这一方面受高中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兴趣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习时间紧张和体育设施不够健全所致,这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3.3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心理体验

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心理体验层次较低。根据表4、表5的数据可知,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强度“没有感觉”占3.8%,“微微发热”占17.9%,“微微出汗”占38.5%,“中等出汗”占28.5%,“大汉淋漓”占10.5%。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心理体验“没有感觉”占13.8%,“有一些放松”占38.5%,“充满活力”占27.4%,“身心愉悦”占19.5%。由此可知,高中生的体育锻炼的强度较低,良好的心理体验不显著,这主要受高中生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和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影响。

3.4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中生缺少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根据表6数据显示,高中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占35.1%,体育锻炼习惯维持在“0~6个月”的占31.5%,“6个月~1年”的占10.0%,“超过1年”的占22.6%。体育锻炼习惯低于6个月的学生人数占66.6%,大多数学生缺少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与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关,也是导致高中生身体素质较差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

3.5 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常识了解情况

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常识了解程度不高。根据表7数据显示,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常识“非常不了解”的占5.9%,“不了解”的占21.3%,了解“一般”的占62.8%,“了解”的占7.4%,“非常了解”的占1.3%。由此可见,90%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常识了解程度不高,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由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疏乎,这直接降低了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意愿与效果。

3.6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态度

高中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积极,对体育锻炼呈现出了较强的意愿和兴趣,但缺少实际行动,少部分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消极。根据表8的数据显示,“非常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高中生人数占2.8%,“不愿意”的占6.7%,“一般”的占52.3%,“愿意”的占27.2%,“非常愿意”的占9.7%。根据表9数据显示,“非常不喜欢”体育锻炼的高中生占2.3%,“不喜欢”的占5.6%,“一般”的占54.6%,“喜欢”的占56.2%,“非常喜欢”的占10%。由此可见,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意愿和兴趣。然而,高中生的实际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强度都较低,这可能受来自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此外,仍然有一部分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意愿和兴趣,这有待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

3.7 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

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认识到高中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却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行动,且仍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认知偏差。根据表10数据显示,认为体育锻炼“非常不重要”的高中生占1.5%,认为“不重要”的占1.8%,认为“一般”的占24.6%,认为“重要”的占50.5%,认为“非常重要”的占20.5%。根据表11数据显示,认为高中生体育锻炼“非常不必要”的占2.6%,“不必要”的占2.3%,“一般”的占26.4%,“必要”的占44.6%,“非常必要”的占23.1%。由此可见,大多数高中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高中的体育锻炼实际行动却与之相去甚远,显示出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不一”的情况,这与邱远②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来自学校、家庭以及高中生自身的影响。仍然有部分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错误认知,认为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不重要,也不必要,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矫正。

3.8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样。根据表12的数据显示,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涵盖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宣泄烦恼”、“减肥健美”、“交友社交”、“被迫应付”、“促进学习”、“表现自己”等诸多方面。其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休闲娱乐”(59.9%)、“强身健体”(55.0%)、“宣泄烦恼”(41.9%)、“减肥健美”(37.2%)。这既反映了当前高中生体育锻炼需要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也与高中生爱玩、爱美、情绪不稳等发展特征密切相关,体现了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良好效果。

3.9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意愿和兴趣

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样的,既包含主观因素,又包含客观因素。学习负担重、课程紧张,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的不足以及缺乏指导成为限制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根据表13数据显示,在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当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学习负担重,没时间”(62.1%),“学校课程紧,安排的锻炼时间少”( 54.5%),“运动场(馆)不足”(37.4%),“运动器材缺乏”(37.4%),“不知道该如何锻炼”(26.8%),“无人组织指导”(22.9%)。由此可见,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的不足以及缺乏指导成为限制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这为未来体育教育的重点指明了方向。但也不容忽视部分高中生因体育锻炼太累和自身兴趣、缺乏锻炼伙伴等原因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4 对策建议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之适应当前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需要。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丰富的体育锻炼器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支持。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监测与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甚至是杜绝挤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现象,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集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从宏观上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2)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高中生的体育教育。要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完善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常识、体育锻炼方法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及课外锻炼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动机的激发,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和认知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③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校应切实贯彻落实学生减负工作,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国家规定的正常的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要完善体育设施,提供丰富的体育器材,因地制宜的开发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3)高中生应自觉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生应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休闲娱乐、排泄烦恼、减肥健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自觉培养自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自觉选择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要敢于吃苦,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高中生应改变自身不正确的体育锻炼认知,切实提高自身的体育锻炼素养。

5 总结

体育锻炼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生体育锻炼的保证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高中生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为此,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积极调动多方力量,来促进高中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 赵少雄.杜秋香,黄天雄.海南省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9-81.

第5篇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择兰炼一中,兰炼二中,师大附中3所高中院校,涉及3个年级,随机抽取男女生共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资料,通过互联网络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等,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中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结果与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男女生共200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54份,男生93份,女生61份,问卷有效率为77%。1.2.3数据统计法通过Excel对所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与分析

2.1兰州市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中,男生占7%,女生占14%;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时间2h以上以男生居多,女生大多集中在1~1.5h;球类体育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74%,女生占39%;其他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20%,女生占37%;自发性课外体育锻炼,男生占73%,女生占46%;在有无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调查中,男生占81%,女生占65%。

2.2造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如表1)

2.2.1学生方面

就学生而言,自己本身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可及家长老师对其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及强度。13%的同学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其主观态度上对体育锻炼持排斥意见,将严重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状况。14%的同学由于自身身体生理因素,远离课外体育锻炼,这其实也是其主观认识上对体育锻炼的误区。此外,学生的课外锻炼动机不同,同样会导致其课外体育锻炼结果不同。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经调查显示,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占比中,增强体质占65%,考试达标占57%,休闲娱乐占25%,体育求知占14%,缓解压力占28%。不难看出,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增强体质与考试达标排名前两位,说明高中生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成绩关系到评优,毕业等。因此,学生特别在意这一点,这也说明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清,忽视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意义。

2.2.2学校方面

学校运动场地的局限性,运动项目的局限性,重智轻体及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都影响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学习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由于学校场地的局限性,导致运动项目种类单一,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对体育锻炼丧失积极性,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运动场地的局限性有碍于其课外体育锻炼,46%的学生认为由于运动项目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因此,这两个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此外,学校为提高学生升学率,对文化课要求严格,轻视体育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学校体育课工作开展不到位,文化课课时侵占体育课课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氛围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情绪特征所表现的体育行为。校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及班主任、辅导员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高中生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其缺乏老师运动技能的指导有一定的原因。缺乏运动技能理论方面的指导,实践将会盲目没有目的。现行高中生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学课的课时很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时间实践,学生体会不到锻炼的成果和乐趣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调查研究显示,兰州市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有待改善。影响兰州市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场地设施条件有限,学习压力,家长与老师的支持态度及学校组织活动偏少等因素。

3.2建议

第6篇

当前高中学生体育能力,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这种模式下,不仅学生的身质没有得有效的提高,而且体育锻炼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素质改善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团体精神、协作精神、坚强意志、良好心理素养培养的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习惯成为国民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终生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是学生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人们在一定情况下自动从事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生理学上认为: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情境刺激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两个半球上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当个体在同样的情境刺激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去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在习惯形成的原理上,如何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

一、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习惯的关键。

高中生特有心理特征是求知欲强、对社会充满好奇和向往、喜欢模仿,但在刻意表露自己的成熟。针对这种心理特征,在体育课中,体育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体育理论的介绍,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还要介绍一些体育界明星传奇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同时高中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不能象小学生、初中生那种一味的灌输,要多用引导。

二、根据高中生个体特点制定适宜目标,培养体育意识。

几乎每个高中学生都有体育爱好,但爱好不等于习惯。如果把爱好引导为习惯,除了激发动机之外,还要求体育老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制定,或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一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育锻炼反复进行,在反复中,一种体育意识得到加强。从动机到意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得到强化,体育锻炼习惯的主体性就增强了。主体性是习惯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特长,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地硬件、软件环境为学生制定体育锻炼的合适的目标。适宜目标是不能脱离学生体质特点,兴趣爱好。过高,过严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宜的目标也不能脱离高中体育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在当前情况下,高中体育教学还是主要以体育达标,升学为考评内容。这些硬性指标不能完成,体育工作就得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肯定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体育习惯培养就无从谈起。所以适宜目标还要和当前体育教学要求达成一致,至少是协调。每个学校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比如有的体育设施完备,有的学校有传统的体育专长,这些特点都要与目标适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优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体育运动生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技巧、技能知识引入高中教育工作之中。

学生有了锻炼意识,锻炼目标后,在实践中会遇上一些困难或是困惑。比如心理、心理上的疲倦感,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体育锻炼过度依赖等等。这时,在教学中这方面的知识就很重要了。有了体育心理知识,学生会克服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积极面对困难了。有了体育生理知识,学生能理解身体在运动中的原理和反应,就会理性地调整自己锻炼节奏。体育技能、技巧的教育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也体会到更多的体育乐趣。而且这些知识的教育也是对高中生知识面的一个拓展,是素质教育方面的大胆尝试。也是对高中文化课知识的一种补充。

四、创造机会定时检查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状况,根据具体状况改进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计划。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 体育锻炼 情绪 调控

高中生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又处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因为一些学习和生活的琐事,非常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影响学习和生活。要想让中学生在学校能有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关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做教育工作的,我们首先要讲科学,明白不良情绪的危害。不良情绪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虽尚无定论,但大多倾向于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时,下丘脑、脑下垂体、自主神经系统都会有一定的升华改变,并由此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变化,这就是情绪可以致病的生理学基础。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应激状态可使人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

那么,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情感又有何特点呢?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发现高中生在情感方面有两方面非常突出:情绪体验强烈,情绪两极波动大。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非常强烈,重感情更易动感情。他们(特别是女生)对生活抱有极大的热情,对符合自己兴趣、理想的事件和人物,往往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如对英雄人物、体坛明星等从内心崇拜和尊敬;相反,他们对不符合自己信念的人和事,则常常气愤异常,甚至会产生一些非理性、不分场合、不顾影响和不计后果的不良行为。高中生的情绪又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比如成绩进步或提高很大,他们会兴高采烈、尽情宣泄;当遭遇挫折时,又垂头丧气、苦恼悲观。高中生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认识事物尚不深刻、意志力比较薄弱以及特有的神经过程较强有关。

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情绪健康的营养剂和良药,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有运动习惯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心情舒畅,改善机体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当心情忧郁焦躁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则能振奋精神。

调节情绪状态的形式多种多样,高中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条件,选择方便、行之有效的调节方法。

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转移注意状态法

高中生迫于学业竞争、家庭压力和身心的发展,产生了烦恼和忧愁。此时,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不愉快的事情,从消极的体验中摆脱出来,及时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这种对注意状态的有效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如参加乒乓球、篮球、长跑、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使注意状态发生转移,从而稳定情绪。

二、宣泄消极情绪法

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时,采取妥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对其身心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去运动场来个百米冲刺、打打沙袋、踢踢足球,来个快速大力的射门、连续俯卧撑等运动项目,均可有效地宣泄消极情绪。但要尽量避免与同学进行身体直接对抗,降低由于应激事件所导致的内心紧张状态。

三、提高自我效能法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体验到的成功感,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消除忧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选择运动量小、强度小、对抗小的以个体为主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美操、自行车等,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改善情绪。

四、增强活动胜任感法

当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完成某项任务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此时,最好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在活动中感受自我、认可自我,提升自我信心。这种成功的感觉随之也会进入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五、社会交往法

相比于日常生活,在运动场上和比赛场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使用语言和文字,更多地是采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通常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自己就能领会到他的意图,从而进一步增大队伍获胜的概率。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使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不会因为感情深浅、身体高低、年龄长幼、长相俊丑、不同种族而存有戒心。这种全新的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会随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得到强化,这种被强化了的关系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成为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对心理活动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体育锻炼能丰富中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感,也能控制和克服不良情绪。酣畅淋漓的运动后,学生们会感到精力更充沛,学习更有效率,从而也变得更加自信。当不良情绪侵扰时,学生们的调控能力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办法,这对他们优秀人格的塑造、顽强精神品格的养成都有巨大的作用。

参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