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6 17:05:34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历史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邮发代号:46-7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历史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单纯的陈述史实、说教式的历史教学方法已成为当下严重桎梏中学历史教育的瓶颈,也成为现代中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评价观的障碍,因此,如何摆脱历史教学陈旧的方法模式,走出历史教学困境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审视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说教性太强、历史观念太陈旧、学生受教师历史观影响太深、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限制等诸多问题,而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易事,首先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避免说教性历史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历史方面知识的涉及都尚浅,且心智也处于尚不成熟的状态,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历史观都尚未形成,因此可塑性很强,这时极容易受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师自身人生观与历史观的影响。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首先,作为引路人的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避免历史说教性太强,尽量最客观公正的还原历史史实,切忌带上个人主观意念和附上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把握好教学的度,让学生自己对历史进行个人思考,从而树立自身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独立的历史思维和思辨能力。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启示性和借鉴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呼吁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公正的历史观、客观的历史观,但并非每个人对历史的判断都是如出一撤的,只要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就是种公正客观的历史观,而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判中,并非一家之言才是科学的,每个人从历史教训中吸取到的经验可能都有所不同。中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非常强,也很爱思考,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历史教学的客观性,学生们会形成一套自身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并不需要强行接受教师的历史观,只是当发现有学生出现价值观上的偏差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但切忌越俎代庖。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推动历史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学,而不是教给学生学。现代教育观念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虽然说历史是一门基础知识性和客观性很强的学科,无论你怎么去研究去创新,历史史实永远都只可能有一个,但是在这里,我们所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并非是凭空的臆念,而正是建立是历史史实基础上的现实的思考和历史经验借鉴上的创新。首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地提点。在对历史事件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入门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生动的讲解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内涵,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从而带着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去进行历史探究,得出对历史的思考。另外,历史学科忌讳陈词滥调和历史经验借鉴上的一成不变,毕竟时代在发展,历史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对照今天,历史给予我们新的启迪是什么,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未来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所以,只有在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讲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高效且活跃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以古通今,提高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历史教学。
三、深化历史学科主体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教会学生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历史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大纲里有清晰地说明:即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反映历史演变规律的内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反映国情的内容以及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内容。要让学生把握好完整的历史脉络,教师需要吃透历史教材,并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以得心应手的实施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客观而全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得出深刻的历史启迪,培养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和评价观,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中学历史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教师要掌好舵,学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把握好中学历史教学艺术,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懈怠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任蓉蓉:《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管理》,2002 年12 期。
一、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导入
历史教学课堂的导入是一节课课堂气氛的先前因素,具有前导的作用。因此中学历史课堂的导入,老师应相当地重视。
首先,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其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重视,甚至轻视历史教学,终日为升学而苦读的学生当然不会为这样的科目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在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的同时,要有相应的历史教学措施,要注意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历史课的导入,因为历史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首要问题。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提问一个相关的历史问题,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放一段相关的音乐、录像等。不论用什么方式导入,教师都应精心设计,使之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
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内容繁多,由于中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思维能力有限,对极为庞杂的历史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以致造成学生历史知识结构混乱、历史概念不清的状况,因而历史也就成了学生较为头疼的科目了。对此,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我们应该根据课堂讲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莫过于讲授法了。但讲授法的运用也是有其该有的艺术。我们在中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我们必须注意这三点:其一我们在讲授时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创造出一个历史的情境来,形象地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其二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板书,把分散的历史基础知识归结在一个逻辑中,让学生在一个完整体系里领会诠释某个历史事件、人物;其三在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时或给学生进行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中,我们还要把学过的历史知识以知识框架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最简便的文字记住更多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形成网络知识结构。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新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可以使用探究式历史教学。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将现行教材作为基本的探讨内容,让学生通过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的课堂教学形式。除此,我们在讲授时还可以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学历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线索多、头绪杂、内容广、时空的跨度很大,而且内容多是过去的事,有些史实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感受,很难形成准确的知识概念。因此我们要找寻一些能克服这些问题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的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它不仅可以再现古代人物形象,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而且有些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功能,能够根据人的需要提供信息,并且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这些功能和特点使得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像等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使教材内容形象化,更有生气,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除了上面介绍的教学方式,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图示法、讨论法、史料研习等等。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便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改与历史教学
首先,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历史新课标》教材在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下,突出了增强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特点。其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思想等方方面面,并大量运用地图、图片和图画,也突出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诸多学科相联系的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面对新课改,我们历史教师不但要有十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十分丰富的各学科综合知识。可以说,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新要求。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尽量做到博学。即要尽量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历史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历史教学技能。
其次,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是靠课堂教师的讲授。但新课改下,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科书的内容能有一个清晰且生动的讲授。
栏目设置
本刊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多年来办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辑部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时的高考资讯、江南和苏中众多知名学府,栏目主要有“新课程研究”、“高考研究”、“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学参考”、“课程实验”等。
刊物信息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邮政编码:215021
关键词:教学;教学形式;教法;生活
现如今的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是愈来愈紧密了,历史并不单纯在学术研究、教学和考试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更多是在生活中有所表现。比如大量与历史有关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甚至电子游戏都有历史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明白什么是真实的历史,什么是艺术作品。因此,中学历史就应该课堂教学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贯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将历史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及未来的生活连接起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分析现实问题以及创造和更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能力的过程。
现今,中学历史又进入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火热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课程资源,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理念,各个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大量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内容。
但是历史“叙述的是人类社会的前天和昨天,说明人类社会的今天,研究和探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是过去生活的重现,包含着思维品质、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作为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历史学科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现生活化。中学历史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体系建构上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按照编年体编排的形式,整合人类社会“三大生活”并使之协调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各领域的发展进程,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体现了历史课的独特性质和内在价值,符合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
而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是开拓生活化的历史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还要在立足于新课改的基础上,使历史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面向真实世界,教给学生有生命的、有生活的历史。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知识、建构生活知识、提炼生活经验,不断积淀课内生活和课外生活的经验,把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这是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多激励,越来越少传递知识,应该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情景模拟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等。
情景模拟教学是以情景体验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它分为四步模式:创设情景,使学生接受表象;亲历体验,使学生得到感染;感悟内化,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提升;激励践行,使学生从情能转到智能发展并付诸行动,如讲述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模拟一幅历史画面,让学生演绎“危局”:“留”会造成什么后果?“走”会造成什么后果?走哪步棋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学生自主演绎后,教师再进一步“借题发挥”,我们做事能否感情用事,应以什么作为标准?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谈起。
问题探究式教学则是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它同样地分为四步模式:问题生成,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主动探究,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问题;成果交流,使学生学会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反馈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问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生活化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十月革命时,教师可以联系有人针对苏联解体这一事实断定十月革命不是一次正确的历史选择这一论断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十月革命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时最好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则活动在学生中间及周围,巡视和指导学生,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互相交流完成果时,教师可进一步延伸提出:“为什么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只走了短短的70多年就解体了,而中国至今仍发挥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策略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悠久的文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也需要历史的积淀。唯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中学历史的教育目标也是具有基础性的。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下,如何做好历史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历史观念,使其从历史知识中得到启发,成为一个当今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实行先学后导、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打造高效轻松的课堂,从而不仅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正确对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抽签提问,学生机会均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抽签提问法,该方法不仅使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均等,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比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制造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②解决问题,让学习在看书和思考中解惑;③抽签,通常选中几个学生回答,并列出不同的意见;④针对意见,自由发言来找出正确答案;⑤由老师总结评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信心。该方法①③是关键步骤。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还要融入一些兴趣元素,引导学生去思考。
当然,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渐渐学会自主探究。抽签让学生有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彻底堵死一些学生的侥幸心理。抽签方式有很多种,最好选择带有一定游戏性质的方式。如课前准备好纸球,数量与学生数目相同。课上提问时随机将纸球发给学生,然后由老师抽取几组数字,抽到数字的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可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转换成分数,记入平时成绩,期末根据成绩适当颁发一定的奖励。
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
历史课不是语文课,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老师对历史的心得体会。一些教师的教学完全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事实证明,由于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所以尽管老师费尽心血,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历史教学应常以疑促思,以思生趣,老师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学会爱思、会思、多思,使求知的兴趣,因疑而陡然增加。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专心读教材,大胆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看法,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培养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读书,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对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应包办,而应注重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答案。老师的指导点拨,话不在多,关键是恰到好处,要能够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开展探求知识的过程。而学生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因此而更具创新性。
三、方法多样,培养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的教学行为,应是讲、动、导、思的恰当结合。讲,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精讲,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帮助。新课改下的“讲”,一是对难点的突破,二是对史实的补充,三是对必要的学科体系的建构。中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是必要的,例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没有老师必要的“讲”是不行的。“讲”应具有历史的逻辑性,特别是应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讲”应饱含情感,富有哲理和启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
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动,是指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历史课堂必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是客观的,但却是可解释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但激活了历史,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水平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中学历史老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应用图像法和联想法及对比记忆法去复习历史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有正确的认识,对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又正确的评价,等等。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过去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世界历史教材涉及古代、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宗教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充满趣味。这些内容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生动的世界历史知识,初步形成对古代世界文明和近代资本社会制度的科学认识,而且还会使学生开阔视野,以开放的心态正确的看待世界。比如第六课中古时代的欧洲,第十一课古代宗教,第十四课美国的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第二十一课日本明治维新,以及巴黎公社。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倡 中学历史教师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历史讲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教室里像看电影一样地来学历史。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比如:川教社历史课程网和中学历史教学世界。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四、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中学历史教师也要进修与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