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的沟通与技巧范文

时间:2023-08-16 17:05:27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的沟通与技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的沟通与技巧

第1篇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lif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is the direct organizers and perpetrators of the day-to-day management, and is a mentor in life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ffect of college instructors with student effects directly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so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ethods for college instructors is essentia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communication of tutors with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关键词: 辅导员;沟通;大学生

Key words: mentor;communication;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57-02

————————————

作者简介:于曦(198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海维芳(1987-),女,回族,河南平顶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1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积极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的职能不同于授课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其是直接与大学生接触交流的骨干力量,所以做好与大学生的沟通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的。一般来说,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好的沟通、有技巧的沟通、建立在平等愉快基础上的沟通能够使学生敢于大胆陈述心声,能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另外做好沟通还能够有效的帮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和精神指导模范。

2 沟通的原则

在长达几年的与学生频繁接触交流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一定要考虑几个具体的原则,比如平等尊重原则、真诚温暖原则、理解支持原则、适度保密原则、助人自助原则等,坚持这些原则有助于与大学生长期保持较为良好的沟通地位,有助于展开学生工作。在于学生交流沟通时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使学生放下戒心,真心真意的融入到愉快的交流之中,并且还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榜样,帮助学生确立目标。

3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障碍

3.1 人为障碍 人为障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辅导员,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辅导员的思想、能力、信誉等因素都会影响沟通效果,从而失去沟通的作用,甚至会造成学生自此以后不再相信沟通。来自学生一方面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地位、理解、偏见等方面,由于大学前的教育模式留在大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大学生不同的社会背景、个性特点等,都会给沟通带来障碍。另外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网络飞速发展等因素,也造成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是依然会带来一定“代沟”现象。

3.2 物理障碍 物理障碍是指人们沟通的环境存在的障碍,物理沟通障碍一般分为沟通渠道障碍和距离障碍。目前大学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主要沟通渠道仅限于面对面沟通,很少借助电话、网络等方式,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运用网络的沟通模式将会大大提高沟通效率。一般大学,一名辅导员大约要带300-500名学生,所以传统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从客观上来说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因此网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3.3 语义障碍 语义障碍是指沟通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肢体动作等局限性形成的障碍。相对于大学环境来说,语言和符号在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沟通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都有较高的语言文化功底,但是对于肢体形态等“体态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会产生误解,造成共同障碍。体态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体态姿势等。

4 沟通障碍造成的后果

如果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利将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通常最为常见的不良后果为师生之间的不和谐、辅导员决出失误、管理效率低下、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等,每一种状况的出现都会给大学教育和管理带来不便。在日常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沟通,辅导员可以向学生最大限度的传递有价值的、准确度额信息,同时也可以从学生方面得到大量有用信息。但是如果沟通不利,将会造成师生彼此之间的不和谐,进而会影响辅导员对学生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策。另外不沟通或者沟通效果不高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学校得不到学生的真实信息就无法针对性的作出管理决定,由于无法作出准确的管理制度和策略,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5 提高沟通水平的方法

5.1 “以生为本”、“关系平等”的沟通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法制观念宣传力度的增大,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平等、民主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已经从当初中学那种师生关系中解脱出来。他们从内心里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平等对待,他们对自身的需求、能力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发展。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更加喜欢自主的去观察发现、体验比较和思考,他们不满足辅导员像中学时的那种强加式说服。现代的大学生很难被强制性的说服,所以这就更加要求辅导员确立“以生为本”建立一个平等尊重的关系。

5.2 注重体态语言和个人信誉 良好的教师形象有助于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沟通障碍。所以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始终保持一个积极的精神状态是十分必要的。体态语言所产生的障碍主要是辅导员的精神状态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共同产生的,如果辅导员能够在平时的工作沟通交流中始终保持合理的体态语言和外在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不但能够解决个人的问题,还能重新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

5.3 优化组合多种谈话技巧和沟通渠道 适当的谈话技巧和沟通艺术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必要的。针对现在的大学生,辅导员需具备的沟通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打破僵局的技巧、善于倾听的技巧、适当发问的技巧、澄清事实的技巧、及时反映的技巧和结束谈话的技巧等。另外传统的面对面沟通的渠道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引入网络等多渠道的沟通成为必要,尤其是网络。目前的大学生基本离不开网络,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也多以网络形式,网络的虚拟性质可以使他们去除心理戒备,所以采用网络形式的沟通定会大大提高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康.试论管理沟通的障碍与对策[J].管理与文化,2005,(12).

[2]李文静.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第2篇

一、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倾听

辅导员的倾听是指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大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辅导员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大学生的叙述,辅导员表示理解和接纳。”辅导员的倾听包括辅导员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辅导员倾听的过程,是辅导员主动引导学生、自我积极思考、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和参与帮助大学生的全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学生反馈事情的情况,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大学生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倾听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辅导员就不能称为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在倾听大学心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大学生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大学生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大学生表达自己心声时,辅导员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大学生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辅导员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大学生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询问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时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大学生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大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不同的用词可导致不同的询问结果:比如:带“什么”的询问大学往往能获得一些学生现实表现情况和具体的现状;带“如何”的询问大学生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而“为什么”的询问大学生则可引出一些对事情产生原因的探讨;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来大学生作自我剖析。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询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大学生以被审问或被剖析的感觉;询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视欲。特别是对敏感性问题的询问要注意大学声的接受程度,不宜表现出不当的兴趣;询问的问题应与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和寻求帮助的事情有关;询问前,辅导员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甚至把谈话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神态、语气和语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询问是在了解情况,帮助大学生宣泄情感,认识自己,也是在表达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态度,引导谈话的方向;如何询问大学生是一种技巧,怎样才能使用到位,是辅导员需要反复体会和实践的基本功。

三、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表达

(一)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常用于辅导员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等。比如,辅导员说“我希望你认真地思考一下刚才我的解释,如何你能那样去做,我想会有效果的。”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二)情感表达

辅导员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大学生明了,即为情感表达。比如,辅导员说,“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情感表达可以针对大学生,自己或其他的人和事。内容与情感反映是陈述大学生的所言所行,而内容与情感表达则是讲述辅导员自己的所思所感。

四、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学生

积极关注的大学生观点涉及到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认识、基本情感和信念,即大学生是可以改变的。此外,每个大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每个大学生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一观点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鼓励积极面,因为大学生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大学生。

辅导员关注大学的现实表现情况:(一)态度要真诚,否则大学生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二)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三)要有针对性,大学生需要的,符合现实寻找帮助的;(四)进行积极关注大学生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五)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六)最好是启发大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学会鼓励自己。

五、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简而言之,即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1)辅导员借助于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辅导员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大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3)辅导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通情达理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叙述内容的实质的完整把握上,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感受及其程度的准确体验。

(一)通情达理有不同层次,代表性的分类有:伊根分类法和卡可夫分类法

1、辅导员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人大学生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2、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大学生检验并作出修正。

3、也是表达“通情达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即“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

4、“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要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一方面,辅导员回应大学生的内容应该反映大学生语言和非语言所蕴涵的信息,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后者有时更有效、更简便。

5、把握好自身的辅导员角色很重要。辅导员既要能进,也要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辅导员的“通情达理”是指体验大学生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通情达理”的真谛。

6、“通情达理”表达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及大学生的某些特点。

第3篇

一、高校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在社会交往中,各行为主体能在一种沟通与对话的环境中,不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而是以语言为中介,通过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与沟通、协作与商谈、理解与宽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共识,逐渐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高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帮助,而班主任是他们最渴望交流沟通的对象。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班主任沟通的愿望,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想被班主任关注。一些班主任往往只会关注那些表现优秀或表现较差的学生,而忽视了中间的大部分学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误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能与每一位学生建立起沟通。有些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心里,如果他们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长久积累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班主任要有主动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尤其是与那些表现不太积极、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本案例中,学生A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也没有做出任何违纪的事,这种学生一般不会引起班主任太多的关注,但是笔者认为对这种学生同样要给予关注,因此尝试与她沟通。实践证明,通过从学生A处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以及对班级的一些看法,为以后进一步沟通和更好管理班级打下了基础。

二、班主任与学生实现沟通的前提

按照心理学的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块领域对外界总会有防御之心,一般情况下他人很难进入。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外向,遇到问题会主动找班主任寻求解决途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而对与班主任交流存在胆怯感。班主任要想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必须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接纳自己。

通过实际工作体会来看,学生是否愿意和你沟通交流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班主任是否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它来源于完善统一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科学识、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及过人的学术水平。”[2]班主任在全班学生面前一定要树立好自己的形象,一个不合身份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示范。第二,班主任对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是班主任与学生情感交流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每个人都希望被重视,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3]相互尊重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在传统观念中,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可以对学生批评教育,反过来哪怕老师有过分的言行,学生也不可以反驳。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老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机会。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感受,即使在批评学生时也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

三、班主任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运用

沟通是一个过程,不能仅仅等同于一次谈话,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具有耐心,从学会倾听、找共同话题、及时反馈入手。

1.要有足够的耐心

耐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必需的。本案例中,当笔者最初主动与学生A沟通时,她表现得很冷漠,如果就此断定A为不可交流对象的话,则等同于主动放弃了继续争取与A的沟通可能。笔者始终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沟通的,只不过需要班主任有更多的耐心,因此当第一次主动沟通失败后,并没有着急再次找其交谈,而是等待更好的机会。果然,当笔者在班级公开说一些问题的时候,A给我发了几次短信,谈到了她对班级的看法和一些班级同学的信息,这说明她实际心理上并没有游离于班级之外,而是很细心地在观察,她不愿意与班级同学及老师沟通,主要是因为对外界有一种不信任感,担心别人不会给予她很好的反馈。

2.对学生的细小反应要有及时反馈

如果班主任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一些细小反应,肯定不能进行及时回馈,学生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认为自己在班主任的心目中没有位置。在本文的案例中,当A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给我传递信息时,这就说明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怎样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就是要对A传递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有一次笔者在班级开班会指出一些同学都各顾做自己的事情,缺乏班级所需的凝聚力,中途收到A发来的短信:“老师,我也希望班级能够变得更好,但是独立不代表孤僻。”很明显,A对外界很敏感,把这次班会看成是在针对她一个人。这种情况下,笔者立刻在班级全体同学面前作了如下申明:“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我在针对她说问题,这种理解错了,我只是在指出整个班级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此次对A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是成功的,让A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3.和学生做朋友

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放下自己作为老师的架子,除了老师的身份之外,班主任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关爱。比如,笔者将所有学生的生日按月份统计好,班级学生过生日的当天会发去一条短信祝其生日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在学校是有人在关心他们的;当学生有困难找到我的时候,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总会去帮助他们解决。另外,在班级经常鼓励学生主动找班主任沟通交流,哪怕我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也会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学生A这个案例中,我觉得正是因为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对他们好的,才激发了A沟通的主动性。比如,一次晚自习我在班级说了一门考试的成绩,对考得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并希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要多努力。事后,当我走出教室时,便收到了A的短信。我们的短信交流内容如下:A:老师,这个成绩是假的!考试前一天别人让我做过,但我绝对没有抄答案。B: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情况。A: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吗?B:当然可以。A:我觉得你挺好的!真的!B:老师只是希望你们能变得更好。A:OK,我会的!B:老师相信你。说实话,当看到A主动提出想和我成为朋友时,确实感觉很有成就感。

4.找共同话题

班主任在和学生交流沟通时,不能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那样学生会有一种逆反心理。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去说。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找到共同点之后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社会学研究表明自我披露常常能获得各种回报,进行适度的自我披露往往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在学生A的案例中,如果直接指出其不愿意与班级及同宿舍同学交流的缺点,A必然会很反感,因为她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笔者在与A交流之前,从同宿舍同学那里了解到A喜欢看经典名著,因此在交流时首先与其聊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话题,当A发现班主任也对她感兴趣的事情有了解,明显感到很开心,当聊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将话题一转,谈到了如何处理大学里的人际关系,讲了我自己大学时代的一些人际关系处理的经历,当A听完这些后也有了一些认识,并保证会尝试去与别人交流,去改变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高校班主任工作应以启发学生的情商为主要任务,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用心去沟通,用情去交流,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伟.浅议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7(1).

第4篇

1流通部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分析

1.1馆员与读者性格之间的差异。在流通部,馆员每天要面临很多读者,由于每个读者的性格不同,习惯不同,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使读者在被服务过程中有可能与流通部馆员产生摩擦。如果有的读者脾气比较暴躁,这种摩擦表现形式也比较激烈,会与馆员发生争吵,如果读者脾气较为柔和,这种摩擦不会被激发出来,但是也会出现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不满等现象。无论摩擦的形式如何,都会影响到流通部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影响图书馆的和谐氛围。

1.2馆员服务意识不强。为读者服务是流通部馆员的职责,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是图书馆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能力具有较大差异。个别的馆员由于服务意识不强,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态度不够端正,语言生硬,使服务工作不到位。还有的馆员对流通部的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流通部主要负责借书与还书,工作比较简单,不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业务生疏,无法对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这都会引起读者的不满,,使馆员和读者之间形成沟通障碍,妨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的建设。

1.3执行图书馆规定时引起的矛盾。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是图书馆有序运行的保障,这就要求流通部的馆员在处理延迟还书、图书损坏和丢失时,严格按照图书馆的规定进行。这些制度都是从图书馆的利益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具有单方向偏袒的倾向。由于近年来学生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认为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缺乏公平,从而对这些规定提出质疑。另外,由于一些馆员在执行规定时由于态度强硬,缺乏变通,会进一步引起读者的不满和抵触,更严重甚至会引起冲突。因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而引起的沟通障碍是较为普遍的,图书馆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1.4馆员工作疲劳引起的沟通障碍。流通部处在图书馆的一线,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借书与还书工作,图书的上架和整理工作,同时还要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工作的任务繁重。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政策,使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天面对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数以百万计的图书,单调重复的工作,极易使流通部的馆员产生疲劳感,从而使服务工作质量变差,与读者之间产生沟通障碍。

2馆员与读者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进行沟通的工具,掌握好说话的技巧会使沟通工作变得简单和谐。在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时,馆员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善于观察和倾听,学会控制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沟通工作,妥善解决好问题,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流通部馆员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要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是对读者的尊重,同样,读者也尊重馆员,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缩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馆员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用语要准确,避免由于表述不清楚造成读者理解上存在偏差的现象。馆员在与读者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沟通的态度,要语言亲切,面带微笑,亲切的与读者进行沟通,使读者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2.2加强专业素质培养。馆员要注意对专业业务的学习,通过在职进修、参观访问、远程教育和自学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信息检索技能不仅能够使工作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较好的服务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消除馆员与读者之间的障碍。

2.3学会换位思考。馆员和读者由于在背景、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由于所处的角色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这就使馆员与读者之间在处理问题时容易产生冲突。但是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使文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当馆员与读者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读者,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

2.4加强对读者的培训。由于新生对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熟悉,在借阅图书时很容易出现违规的现象,所以,要对新生进行相关培训,使新生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文献检索的工具,提高学生查找文献的速度,呼吁读者爱护图书、遵守制度,树立文明阅读的风尚。

2.5灵活使用规章制度。由于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存在一些缺陷,使规章制度不够人性化。流通部的馆员作为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注意灵活处理,处理的原则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如何处罚,不要生搬硬套,尽量使读者明白做出这种处罚的用意,提醒读者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第5篇

1.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高校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动态防患于未然,为学生事务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参考信息以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起到一定作用,并能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起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和监督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帮助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不仅是进行知识积累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完善起来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是未来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代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面对各种的竞争他们表现着自信满满,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欠缺,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审视问题。他们不愿受到束缚但又缺乏自立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过分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或其他成员的权益及感受,缺少基本的团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3.增强和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使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意见等,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大学生沟通,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影响因素

1.情绪因素。情绪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心理因素,可对沟通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轻松愉悦的情绪,能增强一个人的沟通兴趣和能力;而气愤、焦虑、烦躁等负性的情绪可干扰一个人传递或接受信息的本能。当沟通者处于特定情绪时,常常会对信息的理解“失真”。例如当沟通者处于愤怒、激动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常会过分(超过应有的限度),甚至误解;当沟通者处于悲痛、伤感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会淡漠、迟钝(达不到应有的限度),也会影响沟通。

2.态度因素。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个人动机和态度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会造成沟通的障碍;生动诚恳的语态有助于沟通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3.沟通技能因素。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有效的沟通,因而沟通技能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基本能力之一。辅导员沟通技能一般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等几个方面。辅导员沟通能力指辅导员与沟通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辅导员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沟通过程中,选择不适当的时间、地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送。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法的技巧

1.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重要沟通时,必须精心准备,言简通俗。既要多几分幽默诙谐,又要少一些死板僵硬,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产生共鸣,实现有效的沟通。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感较强,就不能纯粹式批评,应该是“表扬式的批评”。有的学生脾气大,性格外向,那一定不能“细声细语”地教育,要抑扬顿挫,以感情真挚的语言取信于人,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有时甚至可以附加体态语,如表情、手势、姿势等。

2. 熟悉每位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开展工作。作为辅导员,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熟悉每一位学生,真诚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对辅导员产生信任。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熟悉每位学生,熟悉每位学生首先要记住学生的名字。为了有效的沟通,为了更好的交流效果,必须要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及一般情况,切不可张冠李戴,影响到以后的管理效果,影响在同学心中的威信,被学生误认为没被重视的感觉。

第6篇

一、做好与新生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高校新生班主任,面对的对象是之前从未离开父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正处于从半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同时,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待人处事能力尚有欠缺。由于新生入学不久,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仍处于一个相互熟悉的阶段,因而双方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加深了解。从家长角度,可以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的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性格等情况。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采用科学的沟通方式

如何有效沟通,这既是工作方式方法,也是体现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能否沟通,沟通的效果与程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沟通还需根据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具体实际而定。因此,在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信件的形式沟通。这个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和入学后采用。一是新生入校前的信件沟通。也许有人会认为,学生还没入校,有跟家长沟通的必要吗?事实证明,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因此,班主任可将本学院和专业的特色材料准备好,和入学通知等材料一起寄给学生。同时,在专业特色材料的设计上,如果能做到样式新颖、外形美观、语言表达富有情感等,就会让学生和家长一打开入学通知,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学校的人情关怀。二是开学一段时间后的信件沟通。可以将通过入学一段时间观察、交流,结合其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汇报给学生家长。

(二)新生入学时,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沟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不少新生家长会送孩子上学,因此,学校、各个学院和系部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或者恳谈会,就家长所关注的内容进行交流。

(三)电话沟通。这是使用最正常的沟通方式。电话沟通时,要注意的方面,下文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四)微信和电子邮箱的沟通。上述沟通的方式,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如下:

一是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本省还是外省、东部还是西部地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家长一般不会普通话,这样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事前与学生取得联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其成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成年的兄弟姐妹都会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然后由他们转告学生父母。二是了解学生近期基本情况和表现。只有了解学生近期在校的表现,才能与家长有话可说,才能明确沟通方向,让沟通更具针对性。三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家庭或孤儿等,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避免误会甚至伤害。

四、沟通内容的选择

在与家长沟通中,沟通内容有哪些呢?一般来说,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沟通。沟通前要认真思考,把准备沟通的内容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排序,沟通过程中要先主后次。这样才能避免在沟通中无话可说,或者重点不突出。

一是班主任可就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文体活动表现等方面向家长简要汇报。二是学校和班主任关于学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任课老师的简要介绍等。三是学校有关在奖、助、贷及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工作等。四是专业介绍和未来就业。五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入学前的情况等等。

五、沟通后的工作

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90后;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类交流的重要途径,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姿势、表情等元素的艺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心与心的对话,通过聆听和述说,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向其输送正力量,最终达成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共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一、90后大学生的特性

1.个人主义强突出。90后大学生倡导个性解放,追求自由,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情怀,独立、自主,不盲从大众潮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人行事往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叛逆精神,逆反心理,不屈于权威,挑战底线。

2.自控能力差。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绝对的核心,长辈的迁就和溺爱使其变得任性易怒。社会中形形的刺激和诱惑,对于那些自控能力较差,抵挡不住诱惑学生而言,就会沉迷其中,甚至情感崩溃、失去理智而做出轻生行为。

3.抗压能力差。进入大学后,身边不再充满光环和荣誉,环境的突变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困难时就驻足不前,感到迷惘和不知所措,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没有检讨自己的不足,而是归结给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二、辅导员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1.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在高校中,辅导员担任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是被管理者。一方面,辅导员在不自觉中就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自身角度出发,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强调自身观念的权威性,容不得半点的质疑和怀疑。如此下去,只能造成恶性循环,沟通只是表面形式,而没有内在的实效。最终只能沦落人心涣散、等级更为分明的下场。

2.沟通渠道相对单一。沟通渠道指的就是沟通过程中借助的媒介工具。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终的沟通效果。面对面的语言沟通,受到了许多因素的限制。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途径,网络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若能够及时占领网络这一块沟通领地,才能够最终实现沟通的及时顺畅。

3.沟通呈现单向特征。只有保证了沟通过程的双向性,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往往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项操作,没有学生的观点表述,沟通没有得到及时反馈。这样单向行为必然导致主客体上下交流的过程中,误解和偏见得不到解释和理解,影响沟通的效果。

三、提升辅导员的沟通技巧途径

1.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工作职能来看,辅导员和学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辅导员和学生又是地位平等的朋友关系。辅导员和学生所要建立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关系,还有心理关系、道德关系等。大学生渴望辅导员能够更加体谅、包容、真诚的对待学生,减少距离感,平易近人。因此,辅导员在和学生沟通时,应关注到学生对信息的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念和想法,相互坦诚,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2.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辅导员的沟通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本身,更要拓宽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身子女,因此家庭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老师和学校不能够代替的。因此,辅导员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应尝试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家长更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便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沟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环境。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因此,辅导员应尽量构建一个舒适、自在的沟通环境,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尽量避免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或是谈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公共场合进行表彰或表扬,弘扬正气,发挥典型先锋作用。

沟通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辅导员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选择适当的环境等措施,保证沟通双方的平等,促进沟通的顺畅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泽.“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的思想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