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6:55:21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文言文如何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2、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是很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2、注重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的次数,可安排学生齐读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再作答题式诵读,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老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内容,也可以是关于章法的。总之,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改编创作;拓展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识记字词、翻译句子、背诵篇章为主,所以教学过程,可概括为:诵读、翻译、识记、背诵。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背得头昏脑胀,咬文嚼字式地翻译,毫无兴趣可言,为应付考试没办法。情境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能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笔者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做了有效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可有多种方式,如多媒体的动漫、视频资料、历史图片等,也可自身模拟,讲台表演。但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一个最本位的教学方式是语言教学,即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显著特色。语言描述情境关键在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确立。如我在教学《马说》一课时,手拿教鞭,扮演了一个“识马者”形象。语言描述:(1)导入:望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翻开历史的篇章,名人辈出。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见一位唐代的文豪大师——韩愈。他有话要向我们述说,说一说他看到的“马”的事。(2)情景表演:年轻的韩愈很有才华,几次赴长安赶考,却不中,终于第四次考中进士,做了宰相手下的一个小官,曾三次上书要求擢用遭拒绝,他郁闷地走在街上,看到这一幕情景:
一位手握马鞭的人,满脸横气,正怒冲冲地对着马棚里的一匹马,啪、啪,狠狠地抽打着。喋喋不休地吼到:“什么破马,谁说你能日行千里?光能吃,不能干的家伙。当初我看你个也够高,腿也蛮长的,有日行千里的素质,我才花了重金买了你。可今天,你却跑不快,不中用。气死我了!怎么?你还叫,还流泪,委屈吗?还饿,还想吃?哼!既然你不中用,干脆去磨坊拉磨吧。走,走!去,去!左转,左转……”皮鞭一次次落下,马的哀鸣一声声响起。
唉!要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马啊?天下无马!”韩愈沉思了。
这样的语言描述,情景表演,实际暗含了有关课文的几个问题。如千里马的食量,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它的悲惨遭遇,人们的愚妄无知等。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边回答问题,边朗读课文,既有兴趣,又能领会原文旨意。这样的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学生很喜欢。
二、改编创作,拓展学生能力
精深的文言文是我们知识的源泉,是写作最需要汲取的营养,是训练写作的素材。应该好好地利用它,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绽放光芒,让它的精髓继续支撑着我们民族精神。
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改编课文,训练写作能力。
老师:“唐雎胜利了。我们仿佛听到了他那爽朗、自豪的笑声,仿佛看到了他那正气凛然的面容,试想,在回国的路上……”要求学生写一片段。
学生写道:黄沙滚滚,古道漫漫。在秦国通向安陵小国的土路上空,时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有一个人正昂首挺胸,阔步行进在这荒凉的古道上,严峻的面庞上透出一股正义凛然,藐视一切邪恶的骨气;智慧的眼神中,映射出不容欺凌的股股杀气……
当他眺望见远处的安陵国时,严肃的脸上现出亲切温和的笑容,眼中流露出了骄傲、自豪且深情的目光:祖国,我的安陵小国,卑臣唐雎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我胜利地回来啦!各位先王,你的后代儿孙,保住了你给后代留下的土地……我骄傲地回来啦!各位臣民们,你们不必惧怕虎狼似的强秦,我保住了你们的性命安全……
深情的目光在远处眺望着,欢乐的心声在荡漾着。只见他又转过身,对着刚刚出离的秦的边城,望着那高高的城墙和手拿兵刃的士兵,微微上翘的嘴角冷冷的发出:哼!哼!
这高高的城墙,我何所谓。那锐利的兵刃,只能恐吓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人。还有那骄横奸诈的秦王,收起你那颗假惺惺的慈善之心吧,五十里之地是先王所留,我等愿以死所相守。
秦王,收起那吓人的面孔吧!什么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你不晓得专诸、聂政、要离这样的壮士吗?
哈哈,哈哈,这笑声在朵朵白云间飘荡传到天边,这笑声在座座高山回响,一直回响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正义凛然终将战胜残暴强敌。
利用课文素材,尝试改编,唐雎不畏,义正辞严的斗争精神,再次彰显出来。写作技巧由原文的顺叙变成倒叙,且增加了个人的想象内容,是一次很好的写作训练。由表及里,由感性变理性的发展规律,学生的获得也是渐进深入的。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作为教学的依据,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方向以及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一般都存在着功利化的思想,运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文言文的学习,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和厚重的历史知识,让他们爱上文言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和领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消极厌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法有所革新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的满足于简单的灌输一些文言文的知识给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以学生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保证文言文教学的精彩性,在讲课的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比如说在对八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以及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下岳阳楼的具体状况,让学生对范仲淹所描绘的岳阳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加深“胸怀天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比如小组合作翻译,每组选出纠错员、疑难大师,采取互帮互学的形式,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聪明才智,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文言文课堂的高效性。
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我们虽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这不意味着盲目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决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盲目创新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抓准纲目,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和能力为目标。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进行充分的训练。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的诵读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言文都是众多教育学者经过千挑万选所得到的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文言文不仅所蕴含的思想比较丰富,并且气韵也比较生动,这些特点都需要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进行亲身体会和理解。比如说在进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学习时,从字面上我们虽然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但只有通过亲身的朗读,体会节奏和韵律,我们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那种胸怀天下,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另外,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地标明应该掌握的实词、虚词等内容,并对这些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汇进行解释,保证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效率 提高
当前,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勤快、学生懒惰的现象。教师通常认为只要将文言文中的所有字词与句子翻译完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获得知识,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如何提升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继续解决的一大教学课题。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弄明白每个字词的实际含义,以及每个句子的大意,从而应付必要的考试。但是,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的。
出现这种教学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忽略了语感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不具有计划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流程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模式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与探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中也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沉闷,即使文言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学习还处于初始学习的阶段,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就不会显得过于生疏。其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主要是学生对语句停顿没有丰富经验,因此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可以采用诵读、吟诵与默诵等方式,也可以是全体阅读或个人阅读。要想进一步突出教师对文言文的规范化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朗读与默读。
2.教师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语文,特别注重字的读音。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强调读音,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初中语文《童趣》一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在现代汉语中句中“强”字读作“qiáng,但是在本文中却读作“jiāng”,由此可见很多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字在读音上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异音字。
在学生具有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发性地阅读,真正读懂文言文,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指明朗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熟读之后再进行整体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这种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给出合理化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改变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意境设计,让学生在既定氛围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感学习,实现译文与原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再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翻译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删减与保留、增加与替换,从而对语句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参考工具、文章的背景环境,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文言文的语言。另外,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与引导,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利用增加或补充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语句疏通。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语文具体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的措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刘桂清.文言文教学应在读“上”下功夫――评一节高效的识字课[J].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3]方好平,余青云.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1).
一、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学习文言文虽然比学习现代文难,但两者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学习文言文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注重积累文言文知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的关键,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查找资料、工具书,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否则,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的提高。其次,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合理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假如教师采用一字一句的满堂灌输模式,那么会挫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第三,注重科学的学法指导,促使学生除了“知其然”以外,更要达成“知其所以然”的目标,绝对不能搞题海战术;同时,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积累做摘记或者分类积累做卡片等方式以落实“言”的通晓。
文言文具有音律美、语言美的特点,那些朗朗上口的押韵、对仗工整整的语句、抑扬顿挫的语气助词,都在客观上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学习兴趣倍增。学生只有通过合理的诵读,才能归纳总结出文句的本义和引申义,正确解读文本的整体语意,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形成规律的优势和功效。
二、结合实际,夯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字词应用、语法转换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夯实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具体必须把握“四大关”:
第一,读音关。让学生读准字词的音是诵读文言文的前提条件,此环节必须注意异读、轻读和重读(音)三个环节:①异读主要包括古音异读、破音异读和通假异读三种情况。诸如“可汗(kèhán)大点兵”属于古音异读,“陈胜王(wàng)”属于破音异读,“河曲智叟亡(wú)以应”属于通假异读。②除了转折连词“而”和否定副词“不”等需要重读外,其它的文言虚词一般是轻读。③重读也就是读重音,学生在诵读时,为了表达某种神情意味,突显作品主旨,有时需要把文中的某些词或词组加以强调,所以进行重音处理。诸如在《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一句中,前一个“而”是轻读的,后一个“而”必须重读,从而表现太守“乐其乐”的心态。
第二,停顿关:所谓停顿,一般包括逻辑停顿和语法停顿两种。句间、句中、段落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为了某个词语而作的停顿则是逻辑停顿。初中新教材上所选的文言文都加注了标点符号,一般句法停顿大部分学生是掌握,但一些复杂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就比较难以掌握。因此,我们要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弄清楚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诵读时从语音和意义两个角度进行停顿。诸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这一句中,全句的主语是“其一”,“犬”是名词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坐”,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如此诵读: “其一M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M坐于前”。
第三,语气关。所谓语气就是指读音时的抑扬顿挫,一般包含肯定、陈述、疑问、感叹等的口气。而读准语气有利于学生更正确地理解句式,感悟语句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若诵读的语气不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则大相径庭。诵读时一般按句末语气词和标点符号分别读出句子肯定、陈述、感叹和疑问等语气。诸如《醉翁亭记》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第四,速度关。诵读的速度就是所读内容的快慢,总体而言,其速度应与作品的内容和感情保持一致。一般激烈的反问句适当读得快,深沉的叙述要读得慢;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也要读得慢一些,故事情节紧张的时刻要读得快一点。但是,不少作品随着内容的变化,应该采取不同的速度诵读。诸如《口技》全文共分五段,首段简要介绍表演者、时间、道具和宾客,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第二段表演的拉开了帷幕,针对描写表演者初露别具一格的技艺内容,诵读时稍快些,语调也稍高一点;第三段由动转静,主要描写深夜老鼠的声音,为下一段蓄势,速度要读得稍慢,语调要低一些;第四段进入,作者淋漓尽致描写惊心动魄的失火场面,诵读时声音要适度提高,语速也要快。第五段结尾是补充交代,诵读时要适度放缓。如此的诵读,能表现文章的内容和气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三、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作品的无穷魅力
品读的本质就是指感悟领性的诵读、体验与欣赏,假如阅读重在文本的言内之意,那么品读就在于文章的弦外之音。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时,一定要坚持以“读之有神,品之有味”为原则,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达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美妙境界。诸如《三峡》一文中许多内容采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学生在诵读时务必收放有致,节奏感强烈。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进一步感知作者美好的情怀和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吟诵文章之时,不仅要正确的理解所诵读内容,而且要发自肺腑地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我们只有优化文言文诵读的教学设计,才能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能力,才能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学生深刻体验和感悟到文章的情味美、韵味美和意味美,这也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最夺目的魅力。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但愿站在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诵读文言文的积极性,为打造“实际、实用、实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童年的酸与甜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溪美小学四年(1)班 苏洁莹
在我记忆深处,有件事让我尝到了童年的酸与甜。
五岁的我淘气又好奇。有一次,我“帮”妈妈做饭,玩累了想坐着休息下。不料,我的小板凳不翼而飞了!我坐在一锅刚煮好的清汤上了,“啊!妈,好烫啊!”我痛苦地尖叫。妈妈立即把我抱到床上,给我抹上了烫烧药。痛苦是减轻了,我的屁股却再也不能动弹了。
整天趴着不能动弹真是痛苦呀!大家为了安抚我,就轮番哄我玩。我渐渐地放肆起来:“妈,我要吃冰激淋!”“爸,我要扇风!”“爷爷,我要吃汉堡!”……大家一显出不耐烦的眼神,我就嚷着要爬起来。大家慌了神,对我百依百顺。我享受着“小公主”待遇,惹得哥哥姐姐们艳羡不已。
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我的伤口愈合了。我那公主般的待遇也取消了,我知道他们还是很爱我的,只是这种爱有了限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预习,引导自学
预习、自学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预习的好坏,自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一是要提醒学生利用好课本注释、工具书,通读课文。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及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的经历,还要识记注释中字词的音形义,有时不懂的还要抄在笔记本上,以便课堂上来解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购买一本文言文学习的工具书,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学生可能会误读中现代汉语中的“说(shuo)”,而不会读成“说(yue)”,还可以让学生参看一些文言文翻译书,反复理解字、词、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读全文,力争上课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大意,将不理解的词句标识出来,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才能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许多学生一碰到文言文就有头痛的感觉,认为内容难懂,不易诵读,为此,笔者认为要注意设计好引入新课环节,引导好了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的支配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能水到渠成地引流下去,学生会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在备课时就将深入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系、重点、难点等,努力设置出符合学生口味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导入语,如教学《听潮》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你漫步于春花秋月之下,流连于芳草碧水之间时,你是否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优美?而当你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登临三山王岳之颠时,你是否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壮美?然后,播放克莱德曼的两首钢琴曲为熟读配乐,这一导语的设计,一下子就吸引感染了学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一睹为快的欲望。
三、划分节奏,把握句意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句读的,故写出来的文章,不断句,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因此,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帮助。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和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就能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当然,要读好,划好文言文句中的停顿,还要诵读大量的文言文作品,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文言文阅读得越多,语感也就越强,其停顿也就容易把握,反过来,文言文又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笔者把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编成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动宾要停顿,动补之间照样分,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往,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四、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诵读、积累是文言文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板块,要想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将“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鉴赏,在读中受到熏陶,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复诵读,体味。例如:教学《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怀以及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学文言文摘录积累尤其重要,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还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记录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如果在摘录名言时,再做一些批注或点评会更好。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文言文 美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熟读、背诵(并能默写)一定数量的课文。正是基于这一要求,历年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背课文,默语段,释词语,译句子,概括内容以及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而如今人们对文言文的作用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文言文的运用,而在于文化积淀,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当前课改大大增加了文言课文以增强文言文的阅读量,中考的文言文阅读也有了改革:扩大考试篇目,增加分值,增加难度。新形势下文言文该怎么教,成了初中语文教研中的重要课题。很多教师认为要走好文言文改革之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文言教材在文言文教学中作用。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传统教法极大地抹杀了作品的“美感”,进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个体体验的关注,学生无法获得愉悦感;三是学生既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沉睡状态,教师没有及时唤醒,以致有关知识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并不全面,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句话,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美育角度比较缺失。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挥文言文的审美教育,要发挥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文言文教学成功的老师,他的教学充满了审美的愉悦,能够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
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文言文之“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作品的美到处存在,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多角度挖掘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内容美、人物事件美、思想内涵美、情感意境美,让美贯穿文言文教学始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形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无论是山水游记,还是碑铭表记;无论是历史散文,还是抒情叙事散文;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能做到形质兼美。记叙则风神俊骨,跃然纸上;抒情则情深意长,惊魂动魄;议论则条理畅达,丝丝入扣。总之,篇篇都有着特殊的美感,可谓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字词句的学习中,人物形象美理解中,情感意境的体验中挖掘美,使学生享受审美的愉悦。
(一)从字词句学习中挖掘文言文的“美”
字词句是文章的基础构件,文言文字词凝练,文言词语经过两千多年的使用,其信息量非常的巨大,表现力非常的强;至于长年吟诵不衰的名句,更有很强的美感和魅力值得品味。
1. 挖掘文字的形体美
汉字虽为方块之形,但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里所说的“感目”的“形美”,就是汉字的一个突出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笔画形状的美。汉字笔画的书写起落有致,形态万千,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物象,感悟汉字点画的形态之美,产生审美感受。
2. 挖掘文言文注重词语的声韵美
文言文注重词语的声韵美。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八字四句两联,每句末字分别是阴平和阳平,完全押韵读来上口,又如《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衔远山,吞长江”两个分句,内容相关,“衔”对“吞”,“远山”对“长江’,三个字两节拍;“朝晖夕阴”四个字两节拍,“朝晖”对“夕阴”,一句之内,内容相对,音节匀称。后组句子,音节数目整齐,都是九个字八个节拍。由于单双音节配合得当,句子音节匀称自然,节奏一致,造成了语言的音律美。叠音词具有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性。
3. 挖掘文言文散句的流畅美
散句是相对于整句而言,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散句能使语气舒缓,舒卷自如。文言散句在句式上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整齐美,具体表现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回环等语句形式的均衡上,其二是参差美,具体表现在错综的避复求变、转类的新鲜活泼、长短句的错置、整散句的结合以及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交错运用方面。前者如《滕王阁序》,教师在教授此文时,就得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深深地体味出这种四六句式,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词彩华丽的骄文所拥有的那种整齐和谐的独特美感。后者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既采用了整齐又错落的句式,又间以自然又和谐的押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体验句式错落的美感,还可以把握助词如“也”、“矣”、“哉”等语气来体验作者的情感。
(二)挖掘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文言文尽管篇幅不长,却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既有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又有巧言善辩的使者说客;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又不乏虚伪奸诈的小人;有义薄云天的义士,还有深明大义的女子……这些人物的性格需要我们在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里才能准确把握。君不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蜂起。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一番隆中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勾画战略蓝图的卓越的军事家诸葛亮。《愚公移山》中写了妻子的“献疑”来突出愚公形等,他人的阻止引发愚公的周密计划,他人的相助表明愚公的深得民心,神灵的搬山显示愚公的精神感人,一个理想远大、意志坚强、挑战万难、敢于胜利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巍然树立。又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感愤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人性的角度领悟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并以此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挖掘文言文心境情感美
美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美的意境。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发掘这些美的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如《小石潭记》的学习,要把学生的想象带入作品为我们创设的意境中去,才能对这篇散文的要旨把握准确。作者写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这样一幅优美而凄清的意境,与作者心情有某些相通之处,而作者心境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境?就这些问题做到循循善诱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我们就不仅按要求学习了课文,而且对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也有了深入理解。
参考文献:
[1]马世福.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J].文学教育,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