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15 16:55:13

序论:在您撰写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国营农场形成于建国初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国有农场在四面崛起的城镇工业之间举步维艰,原来促进国营农场发展的因素,在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却成了自身发展的限制因素。为此,明确国营农场的发展导向,重新确立农场发展路径,对于进一步提升国有农场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营农场的现状与问题

1.产权关系模糊

按理来说,国营农场的产权归国家所有,也即是全民所有,但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这个权力,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农场内部以及企业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国有资产的运营主体缺位,经营管理无人负责,以致出现严重的流资产流失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国营农场在市场经济中构不成主体,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而难以根据市场导向及时地调整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案。

2.计划经济的惯性

国营农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镇经济的管理理念不断革新,而国营农场由于惯性难以及时调整观念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依然想着靠国家政策来指导。其经营观念总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现代营销、金融等方面的知识,重生产,轻营销,重产量,轻质量,自我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互动。其管理体制依然是政企不分,官本位的思想根深柢固,只顾考虑近期目标,无心为企业的发展作长远打算。

3.处境孤立

国营农场一般是在边远地区随着开荒种地而逐渐形成的,距发达的市区较远,通讯手段和交通条件跟不上城镇步伐,没有充分的空间联系。另一方面,又因行政管理的差异,国营农场也很难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由此导致国营农场处境封闭,无法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使自身功能的完善受阻。

4.产业结构层次低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有较高的产业结构与之相适应。国营农场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几乎没有展。即便是第一产业,也没有获得很好的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都很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5.管理机制落后

国有农场作为企业,是一个自负盈亏并且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但是其财产权利具有不完整性。农场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但这个生产资料属于国有,农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土地的处置权。在许多情况下,农场要承担超出其自身资产权益的经济责任。面对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国有农场将风险管理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国家补贴和保护上。农场领导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农场各方面管理决策中,没有考虑承担风险的意识。

二、国营农场的发展路径

1.政企分开

在国营农场发展中,首先要找准政府职能定位,做致政企分开。政府应该在一旁发挥其引导作用,对财政、经贸、教育、文化、卫生、农业、林业、交通、电力、水利、环保等方面作统一规划,在经营管理上不要越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经营与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下快速发展。

2.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领导体制。关键的一点是,要处理好农场内部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拥有财产权的是企业的所有者或者说法人,经营者则拥有独立的经营权力,只是对企业法人负责,从而使农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3.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国有农场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化、机械化的大生产,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来支撑。国有农场过去曾经有过很强的管理与技术优势,但近十余年来,人才老化和流失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农场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到高等院校引进毕业生,经过三到五年的培养、锻炼,充实到农业管理和技术推进的队伍中来。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的农业经济需要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国有农场一方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另一方面要从经济效益中取出部分资金,对农业机械、排灌设施、环场公路,以及粮食晒场、仓储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改造,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发展观光农业

第2篇

关键: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发展创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化农村改革。然而近些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虽然我国已进行了多次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但并没有取得成效,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应尽快进行农业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但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二零零二年到二零一三年,农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仅为百分之八,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农业创新已经实现了百分之四十七的农业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差、缺少创新者、缺乏创新意识。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基础差

经济基础差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多数农村经济基础都十分薄弱,不仅农业总产值低下,且地方财政困难,更是无力对农业创新进行投入。农民方面,小农意识强烈,在传统经济观念束缚下,生活上自给自足,农产品商品率低,输出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所以农民收入十分不稳定,一些农民只好选择进城务工。

(二)创新人才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人才,许多农村人才,都并不希望从事农业,而是希望走出农村,近些年农业院校生源明显减少,农业创新人才缺乏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大多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外界新事物能力较差,所以难以打破常规思想,禁锢进行农业改革创新。

(三)缺乏创新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意识落后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通病。目前农村人口思想观念都十分保守,多数农民喜欢安于现状,不敢尝试创新发展,依然沿袭着春种秋种,自给自足的老思想,缺少对富裕生活的主动追求,只知以种地为生,缺乏商品观念,无法摆脱传统农业思想。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更缺少市场观念、消费观念以及投资观念,所以农村资金流动性较差,生活消费仍是农村经济主体,这也正是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经济创新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阻碍,想要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经济创新发展,就必须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农业改革。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目前农业耕地相对农业人口来说并不丰富,加之近些年工业污染更使我国耕地面大幅度下降。大量劳动力集中在有限的耕地上,造成耕地分割过于零散,所以生产率低下,产值低,更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最终导致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问题的发生。想要增强农村经济基础实力,必须尽快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提倡耕地承包,进行集中生产,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村基础经济实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二)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大力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通过“传带帮”的方式,利用个体私营经济,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应尽快优化农村经济环境,扩大农村经济市场,搞好宏观管理,完善农村经济市场机制,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信息、品种,使农民掌握农业创新技术。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我国应通过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方式改变农民思想,促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农民受到新农业产业结构及新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后,经济观念便会发生改变,就会积极融入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中。首先,必须要打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禁锢,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于主导产业中,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以此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为了真正意义上改变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创新中应以知识型农村经济为发展目标,向市场化农业经济形态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干部、文化农民的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生技术含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被动局面。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着我国的长治久安,影响着社会和谐建设,为了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应积极进行农村经济创新,改变农村经济发展局势,使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佳玉.浅谈我国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的地位素[D].湖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2,13(11):119-124

第3篇

关键词:三区联动;农村经济意义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15-01

前言

在农村,新型的合作型经济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从刚刚出现开始,农村合作经济就体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出现了农村出现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相互交错的格局。在新型的农村经济格局下,如何构建农村经济的崭新模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课题,我国各地农村也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一直以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相当重视。然后因为农村资源相对较少,交通相对来说还比较闭塞,人们的经济发展意识还比较薄弱等原因,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乡村工业发展缓慢,在农村几乎没有几家象样的乡镇企业,即使有几家比较有规模的生产型工厂,也是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劳动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偏低。农业经济集约化水平低。农村的土地分别掌握在农户手中,田地也因此划分各自的单元。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型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乡镇企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管理无序,呈现出各自为战的局面。这种分散生产,各扫门前雪的模式不利于乡村治理,农村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步伐。

二、“三区联合”模式在新型农村经济中的意义综述

“三区联合”的概念,是国家基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具体来说“三区联合”是一种农村经济的新型治理模式,其内涵,就是在农村的工业区、农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建立高效的联动治理的模式。以农业区的生产资料来为工业区的生产提供保障,以工业区的产品来为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支持,以居住区的先进管理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双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喜人,在城市中很多的传统工业已近于饱和,这种过饱和的状态,除了造成了制度的环境污染之外(如雾霾天,污水),还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在我国某些地方的农村中竟然出现了农田荒芜的现象。另外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我国贫富分化的程度。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提倡在农村中建立农村合作型的经济组织构想。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合乡并镇”的举措。农民的居住区被渐渐集中,而农业区渐渐连接成片,这些都为农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发展环境,并为农村人口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可行性的方向。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探索出了农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工业园区统筹联动的“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治理模式主要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1、多元化治理的主体形成了

在过去,我国农村的治理模式很简单,乡镇政府管村支部,村支部管村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农村,过去的治理模式主要是对政治方面的治理。基本不涉及乡村经济的概念。而在新型农村经济的“三区联合”模式下的治理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加侧重于农村人口居住区的管理,对乡村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乡镇政府村支部更象一个经济管理组织。其工作重心在逐渐的向发展经济转移。

2、乡村经济的管理权利和资源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传统的乡村经济的管理中,政府部门对乡村的的管理权力是垂直式的管理。对境内的组织以及资源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支配权。而乡村的资源客观上却存在在水平分配的特点,这种垂直的权力架构,不利于资源的配置,也不利于“乡政村治”的理念。实质上削弱了,村治的效果。当前“三区联动”模式下的乡村经济管理权力有所下放。它更注重以居住区为中心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立体调动和分配。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治理机制由以往的单核心向多核心进化,强调了基础村组织在农村合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适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更适于对境内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的综合治理。

3、着眼于农村型工业区建立

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的,虽然我国的农业是第一产业,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工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对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现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缺乏成型的工业区构建。新型的“三区联动”经济发展新模式,对工业区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强调。更加注重于农村经济中,农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平衡的基础上立体管理。将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构建成一个有机经济体。

4、“三区联动”模式格外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自由平等的原则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当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市场永远是对的。在这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共识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样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也这个经济规律中运行。只是在过去,经济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在农村比较薄弱和淡化。“三区联动”的模式从国家的高度对市场规律的作用进行了界定。新型的农民合作型的经济组织、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目前正在我国多地的农村纷纷建立。这些新兴的治理主体的出现,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平、平等、竞争的色彩。这些组织的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无疑会对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三区联动带来巨大的活力。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经济;现状;制约因素;建议;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00-0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西吉县作为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西吉县委、县政府针对该县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农村经济工作者,对西吉县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1 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 688~2 633 m,县域总面积3 144 km2。主要地貌类型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3个地貌类型。年平均气温为5.3 ℃,年平均降水量427.9 m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尤以干旱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全县辖3个镇16个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 9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回族占52%,农业人口占94%,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西吉县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经济快速发展,事业繁荣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劳务、西芹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 658元,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 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2.1 传统的思想观念落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文化、科技素质低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1-2]。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高,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生产化程度低

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农民靠单打独斗,使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业生产达不到规模,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4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机械化普及推广率不高。过去建设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2.5 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债务多

尽管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3]。农村债务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建议

3.1 加大对农村的项目和科技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4],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

3.3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

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3.4 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

培养农村亟需的实用型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淡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亟需的实用人才队伍[5]。

3.5 积极做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

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

4 参考文献

[1] 于武盛,杨培奇,崔焕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5):69-74.

[2] 颜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4-65.

[3] 张秀生,陈先勇,王军民.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 农业;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00-01

1 发展现状

1.1 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年增加,农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增加良种、地膜玉米、粮食、家电下乡等补贴;实行农村合疗、养老保险、危房补助;推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免息贷款、贫困生补贴等。从各层面、各角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生活,使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1.2 农业机械化及生活电器化程度提高,农民劳动强度下降

如今,多数群众住上了楼房,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几乎家家具备,煤气灶、电磁炉、电饭锅、电饼铛等也逐渐进入农村的厨房;小麦、玉米播种和收获都达到了农业机械化,农民群众已从整日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

1.3 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

由于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年提高,而农业机械化、生活电器化的普及使其富余时间更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许多农村的青壮劳力大量涌向城市,在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呈现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部分村组种植业结构单一

部分村组以大田作物(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虽然近年来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的价格在国家保护性政策的支持下始终趋于平稳,加之人工、化肥、农药、农机械使用费等的上涨幅度均高于粮价,农民种粮的收益甚微。

2.2 村庄缺乏统一规划

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规划一致、布局合理的新村,但是示范性的新村毕竟屈指可数,大量的村组由于历史及居住习惯的原因,存在居住分散、宅基地占用面积大、荒废的空宅得不到合理利用等现象,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人居生活环境和人文生活的改善带来难度[2]。

2.3 农村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及健全

目前农村家家户户通了电,大多数农户吃上了自来水,主干道路大多实现了水泥化,新农村建设有了休闲活动广场。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还存在需要改善和关注的地方,有些村组存在电压不稳、供水困难、水泥路普及率低的问题,尤其是农田灌溉还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还有待健全和完善,让宏观引领,微观受益。

2.4 农村留守人员的问题有待解决

现在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解决留守妇女及其他劳动力的邻近再就业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问题。

3 建议

3.1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农业信息入村工程、一村一品工程、高产创建工程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的实施,结合村域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各村村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实施方案,同时落实科技人员包镇驻村的办法,引领群众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将粗放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高效农业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优质高效农业及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3]。

3.2 整合各项资源,进行村域经济发展统一规划

农村的发展要依靠财政、农发、水利、环保、交通、土地等部门相互协作,在政策、技术、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进行各项资源整合,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进行新村、社区建设,要从感观上做到布局合理、村容整洁,从实质上做到乡风文明、富裕和谐,从长远上做到经济发展、活力生态[4]。

3.3 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以点带面,更要做好日常管护和永续利用。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村组通上柏油路,让每一户群众用上自来水,让每一块田地有足够的水源去灌溉。

3.4 探索农村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扎根农村的乡镇工作人员,离不开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更离不开群众的典型代表和最基层的管理者――村组干部,如何能让村组干部有能力、有精力、有动力去做好农业及农村工作,如何能让村组干部自愿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做好农业及农村工作的着重点,也是做好村组干部培养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参考文献

[1] 杨军瑞.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0,302.

[2] 韦敏.水富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9):44-45.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各行各业均发生变革。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传统经济模式之外,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子商务。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迅速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我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党的十以来,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斐然,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存不足,诸多短板尚需补齐。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动能,以电子商务作为跳板,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给人民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而言,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为农户提供了全新的销售方式,打破了传统农村经济规模小、地域性等方面的限制,为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尽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农业农村政策,旨在实现“惠农富农强农”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稳中有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尚存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差距大。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做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甚至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第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在:分散型为主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特色农业不突出;销售途径比较单一,多数依靠自产自销,无法实现市场化运作。第三,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出现老龄化、女性化现象。近年,农业人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情况与日俱增,致使耕地出现闲置,甚至荒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村人才短缺严重。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现今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必将淘汰传统的农业模式。但是,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形势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缺乏使用现代知识、技术改变现状的能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现代物流业,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一方面,能够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进步,盘活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方式,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打开了新的通道。

(一)利于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畅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也会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以分散为主,自产自销,与现代市场脱节,信息闭塞。电子商务利于农民获取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供需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种类、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二)升级落后生产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农村经济以小生产形式为主,小作坊是典型的生产单位,而现代经济是以大市场为核心。农村电子商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集约型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之后,农业生产销售成本减少,实现效益增加。

(三)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生活水平普遍优于农村,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思想,学习使用新科技、新技术改变自身落后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和瓶颈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日趋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农村经济发展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着实存在问题和瓶颈。

(一)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政策支持较弱

2015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指导意见。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举措。可以肯定的是,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就目前看,政策仍不健全,尤其是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缺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现代电子商务经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首先,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是现代电子商务经济的基本保障;其次,交通设施不尽完善,农村地区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尚未形成;最后,广大农村地区的自来水、电力、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且不均衡,这也成为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

不可否认,我国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仍存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占主体,农业优质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受制于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起不到引领地区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开放程度不高,规模小,不规范,吸引不到外部投资,限制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四)乡村人才短缺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在互联网迅速进入农村家庭中后,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新的娱乐方式,鲜有将其作为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门槛,即电脑的基础操作和产品分析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民倾向于选择更为直接简单的面对面交易模式。同时,由于进城务工创收快,农村大量青年劳力流失,而电子商务涉及的产品定位、包装、宣传、销售、物流等环节缺少人力资源进行学习和运作,致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阻。

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严重,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落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为切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着手解决这些相关问题。

(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保障

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关于政策支持,主要有两点。第一,针对发展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第二,结合本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合理统筹规划,制定事宜本地区的相关制度、规范,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标准,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基于此,各地政府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政策引导,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了实现物流业务进村,必须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将县级、村级公路建设列为重点,形成发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第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完备的网络通信体系,实现网络畅通,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顺利运行。

(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实现资源变效益。与此同时,在发展经济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资源不忘环境保护。

(四)鼓励电商人才投身农村电商,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可尝试以下途径。第一,加大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出台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第二,搭建电子商务培训平台,邀请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户自身的电子商务知识。第三,完善人才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以更优的政策吸引青年电商人才,带动农村电商经济发展。

(五)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阻碍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滞后性。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各级政府应对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给予支持,帮助获得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实现科学决策。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产需冲突,避免盲目生产,借助相关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品牌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电子商务切不可忽视品牌的培养,尤其是极具地域风情的特色品牌。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树立品牌,提升产品网上知名度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加农村企业效益,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7篇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入2017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份,农产品加工增值同比增加7.1%,主营业务收入提高9.4%,利润同比增幅9.1%。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网商已超过800多万家,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类农业合作社、新型农场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已有1400万余人,是供给侧改革下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农业投资继续增长,1-5月农业投资达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种植业投资同比增增幅21.4%。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来看,农民自主创业热度不减,主要创业人员集中在农民工、退役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总体人数达到700多万人。6月份以前我国农村GDP同比增幅为7.4%,高于国家GDP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形式良好,动力较为充足。(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工作中对农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都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更科学的发展措施。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农业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在政府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进行大力调整,改变传统低效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业生产及加工销售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当前农产品总量成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农产品产量、质量都会因为气候、病虫害、自然灾害、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尤其是自然灾害、气候灾害属于人力不可控因素,因此农业经济受到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农产品本身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一旦农产品产量增加,则有可能出现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不少农产品种类尚未设置最低保护价,这就使农产品价格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当前农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政策调控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则能够看到其中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过低、农业技术优势不够明显。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稳定保护,而一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又会由于市场控制不得力而造成恶意竞争,进而使农业经济陷入整体发展怪圈。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控制不力,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综合效益相对低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有效劳动力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我国土地资源较多,但是与人口比例相比人均占有量先对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少人多现象并不少见,进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而且从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人均耕地资源占比来说,由于两者比例不均衡,进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一趋势势必会造成农业生产中劳动力需求量大幅下降,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而且还对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三)农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过多年实践,而且不少农民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当中的先富人群。尤其是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但是严重的贫富差距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因素。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农村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落差的不断增加,会使农业经济成果聚集在少部分人当中,而多数农民依然在经济发展中举步维艰,发展进程缓慢。(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不少农村水电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尤其是水利、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而是农村道路交通设施楼后,不少农村公路里程不达标,道路通达度、承载力等难以保障,而且交通管理混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作用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农业生产结构过于单一,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农业一体化发展能效不足,种植品种尤其是经济型农作物品种较少。在农产品交易中制度不够健全,无论的交易规模还是交易质量都有待提高,这些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五)资源利用率较低。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本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利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造成资源开发利用能效不明显。不少农村资源浪费或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同时,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迟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难以体现出科技价值,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对策

(一)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有技术、资金与信息的协同支持,这三个因素又被称为“农村经济三要素”,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充分发掘三要素的整合和促进作用,才能助力农村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一是资金要素,资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要素,如果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经济将难以启动,可以说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充足的资金保障则是保障农村经济高速运转的基础。二是技术要素,技术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助剂,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收益的提高需要面临更大的成本挑战,而通过技术促进农产品增长增收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型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应用效率。在丰富农业经济品类的同时加强技术操作,而农业技术的掌握和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农村技术型人才缺失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引入人才才能弥补这一缺口,实现向技术要效益的崭新发展格局。三是信息要素,信息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无形纽带,只有提高信息时效性才能保证农村经济与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有效价值。三要素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者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二)加强农村城镇化发展力度。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经济深层问题得以解决,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活力。城镇化建设能够实现“生态难民”的有效转移,通过统一规划形成新的城镇主体,小城镇所具备的经济辐射作用又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体系内,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其次,在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具备正确理念,找准方向、突出特色,推动广大农民走向更广阔的经济发展天地。此外,还需要准确把握经济重点,通过规划区域核心城镇强化其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共赢、多赢的良好格局。(三)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就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技术资本投入,在财政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多方吸引上资本注入农业科研领域,建立更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科技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之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匹配。需要重点强调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亟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只有体系化服务才能使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并实践新科技,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达标,保障农民自来水供应,为农田抗旱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农村电网建设,适当控制农民用电价格,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理建设质量,拓宽道理,提高农村公路里程和使用效率,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农村道路使用年限,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农村道路网络。三是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农业结构更新,使更多有效资源得以充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持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发展方向,通过资源优势对比拓展新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并实现靶向供应,通过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提高自身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方面进行有效更新,体现农村经济的规模优势,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控制其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转向良性发展轨道。(五)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仍是一项薄弱环节,农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基于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科技的建设和推广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与农业和经济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科技促发展的崭新经济发展形势。在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建立完善的技术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起网络技术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

四、结语

农村经济是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众共同富裕。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有效干预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加大农业实施建设力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连贵.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营管理.2015(04)

[2]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4(01)

[3]许洁,秦海田.“城市村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J].重庆建筑.2016(10)

[4]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