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6:55:13
序论:在您撰写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班主任事务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用心去对待,要起到衔接与沟通的桥梁的重要作用。
假如有一天,我做了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我该如何与任课老师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任课老师不仅是这个班的“教书先生”,给学生们传授各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他们也是班集体重要的管理者,是协助班主任完成各项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如何与任课老师交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首先就是良好的交流,交流才能互通,才能加深了解,才能有共同完成班级事务的可能性。作为班主任应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比如课后问问任课教师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听课效果,互相提出提出意见,以使班级更好发展。
其次要协助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要采纳,不能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班主任还要教会学生尊重、感激任课教师,不能因为某门课程的不重要就忽视这门课的任课老师,也不能因为不是班主任就觉得任课教师没权利管理班级,教导学生。(班主任 banzhuren.cn)这样,任课教师在班上和课堂上受到学生的尊重,就便于更好的沟通,任课教师就能够积极主动的管理好班级。
同时,在班上也要树立好任课教师的威信,有的课程不是主课不是重要的课,学生就容易忽视,乃至不尊重任课教师,而只是学习班主任所带的科目。有的班主任甚至会在课堂上公然指责任课教师,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综合考核,更严重的是会出现集体偏科现象,班风不正,勾心斗角。
一、概述
沟通是人们关于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一种传递过程。良好的沟通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高校中的师生沟通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师生课外沟通是指发生在课外,师生之间关于学习、兴趣爱好、情感、生活、工作、理想、人生、价值观等问题所进行的一种意见和想法的交流活动[1]。良好的课外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延续课堂教学过程,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活动的持续进行。
二、师生课外沟通现状调查分析
本文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企管专业的两个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了共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04份,回收率达到94.5%。问卷共有20个问题,其中包含16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关于学生进行师生课外沟通的程度、意愿和主动性的分析
有66.35%的学生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在课外时间与老师进行过沟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客观上没有与老师进行过接触,沟通程度较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有78.85%的学生愿意在课外时间与老师进行沟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不会排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在沟通的主动性上,只有25.9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有22.12%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进行沟通,51.92%的学生表示要看情况而定是否主动与老师在课外进行沟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
2.关于学生进行课外师生沟通的内容、方式和场所的分析
在沟通内容上,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就业和兴趣爱好,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66.35%、56.73%和49.04%。其他选项及比例分别是心理(47.12%)、个人情感(34.62%)、其他(19.23%)和信仰(9.62%)。这说明学习是学生最关心的,也是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最多的内容。
在沟通方式上,69.23%的学生选择以面谈的方式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57.69%的学生选择以网络的途径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34.62%的学生选择电话这种方式,还有13.46%的学生选择书信这种方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喜欢面对面或者网络(QQ、微信、微博、邮件等形式)这两种方式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
在沟通场所上,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办公室、教学楼和校园,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53.85%、50%和48.08%。其他的分别是学生宿舍(23.08%)、食堂(17.31%)和其他场所(15.38%)。这说明与教学环节相关的场所适合进行师生课外沟通。
3.关于学生进行课外师生沟通的技巧、知识和效果的分析
在沟通技巧的运用上,有49.04%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辅助自己的沟通表达,31.73%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只有10.58%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辅助自己的沟通表达。还有8.65%的学生表示从不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进行沟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善于用肢体语言来更好的进行师生沟通,从而影响了沟通质量。
在沟通知识的学习上,有48.08%的学生偶尔会去学习与沟通有关的理论知识,有46.16%的学生有时会去学习沟通知识,只有5.77%的学生会经常去学习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沟通知识的积极性。
在沟通效果上,49.04%的学生认为通过与老师的课外沟通,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会略有改善,42.31%的学生认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会有所改善,只有8.65%的学生认为通过课外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师生课外沟通的效果还是认可的,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 结论
1.学生与老师在课外所进行的沟通是很少的,学生是愿意与老师进行课外沟通的,但又不会主动进行课外沟通。
2.课外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方面是交流的首要内容,同时学生喜欢在办公室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学生没有意识到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等技巧对加强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也缺乏学习沟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但对沟通改善师生关系的效果持肯定态度。
参考文献:
[1] 倪春丽.民办高职师生课外沟通障碍内容结构模型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1-54.
基金项目: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科研重点课题成果(xkyzd201208)
作者简介: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正在发展国际化的教育事业转型,需要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创造了一些新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成功转型做出了贡献,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学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探究、合作、交流、协作"为主的道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缺点所摒弃,忽略对教学过程中起到阻碍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强了那些思想陈旧,保持封闭观念的老师的培训与辅导,让他们改变观念,以学生为重,以实际性为主,以互动性教学为首要目标,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更新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国发展的教学路线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学生与老师不能充分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老师的地位,尊师重道被一贯应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老师沟通和交流,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听,光是听怎么能把知识学到手呢?脑子里面都是老师一直在灌输,没有自我的思想与老师沟通,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问题,课堂交流的缺失导致课堂中学生逆反情绪和被动思维的产生过多,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让老师与学生的差距变大,让学生的心理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困惑,导致了有问题的学生长时间不交流就放弃了学习。潍坊广文中学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在2004年教学过程中因为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没有关注学生的角色定位,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思想差距过大,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事后潍坊广文中学积极调整教学战略方向,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的进行了教学转型。
2、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缺乏灵活性
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上与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相比缺乏相对应的内容灵活性与多样性,内容缺乏"对话概念"其实对话概念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不对称性,觉得学生就是应该扮演一个被动角色,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改变了这一理解,他认为学生与老师在对话中才能对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认识,对现状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对13--16岁的青年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引导意义,但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期,这一点关系到未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学者在不断探索中分析出每一个年轻人需要对现存学习知识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应该加入一些灵活性元素,让学生和老师有更近一层次的交流。
3、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受能力强,但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在储蓄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转变,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主动性,但是学生现阶段大多没有主动性倾向,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位不被重视。学习过程中老师占据着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轻视学生的地位,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动,在知识交流上没有信心与老师交流,越是这样就越循环向不好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转贴于
三、初中语文教学障碍性的解决措施
1、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改进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改进教学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使课堂的互动性得到弥补,课堂的交流和互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老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将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使内心的知识得到新的领会和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现在的老师经过最新的教师培训都喜欢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在新课程要求下,沟通变得非常重要。沟通时可以以学习分组来进行沟通,这种方式使同学互相沟通的交流加强,也可以使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加强,在国外被称为协作式教学方法。
2、增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好利用教学内容来增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的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材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读和理解,所以按照陈旧的观念设计课本得到的还是以前陈旧的学习观念和分析观念,没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缺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现在要强调教材的灵活性,设立一些新内容进去,帮助老师掌握课堂灵活性和新秩序,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学无障碍性,教材中的新章节内容可以设立些小组讨论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变为主动
关键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督促幼师做好家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83-02
一、我们得让老师认识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从事幼教工作很多年的老师都知道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新一界的毕业生老师没有工作经验,所有的工作对她们来说都是零。如果说给她们时间,让她们自己摸索,可能会碰到无数次家长投诉,委屈的直让她们掉眼泪。她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得到家长的批评?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总会让很多幼师换行。
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文化素质也千差万别。他们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我交了钱了,老师就得管我的孩子学好、吃好、玩好等。只要稍有不慎,家长的怨气就来了。
家长的投诉很多种,列举以下几项:
我的孩子说老师没给他吃饭?
我的孩子说在幼儿园天天吃白菜?
我孩子刚来上学读大班,以前没上过幼儿园,老师应该照顾他,不能给他和别人孩子一样的学习内容?
我的孩子得了腮腺炎在家一个星期了,现在还说不能上学,要康复证明。那谁能证明他没康复?要是我孩子没事,检查费用谁来出?
我的孩子裤子每天都有尿湿,有几次还穿湿裤子回家?
孩子总是回家说有同学打他?
孩子说老师不喜欢他?
我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后,回家就会说脏话了?
老师的英语单词读音教错了,我教对的,可是孩子总是说老师说得对?
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总是感冒,我要让孩子退学?
问他什么他总说不会,问老师教了没有,他说没有?
老师太不负责任了,跟老师讲了今天孩子带了药,可老师还是忘记给孩子吃药,弄得我的孩子已经在儿童医院住了一个月了?
我的孩子回家不爱跳舞,不爱学习?
带了四条毛巾到幼儿园,一条没有带回来过?
我的孩子很多次不是手受伤,就是脸受伤?
家长的投诉很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造成的社会影响就不好。一传十,十传百,幼儿园的口碑自然就不好。
幼师的工作,家长说好就好,家长说不好,再好也不好。当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与沟通,老师的家长工作做得好的时候,一旦真正有事情发生,比如孩子磕到头到医院缝针、孩子发烧老师未发现等小问题,家长就不会责怪老师,很理解老师。
二、研究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孩子不应该写字,有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孩子要布置家庭作业。那么老师应不同家长的要求,解决家长问题也有难度。
让老师把问题最多的家长交给园长。平时园长特别注重与这些家长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园里也组织老师进行“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的培训”。
老师家长工作的成功经验分享。
把自已平常在工作中与家长沟通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由于坐园车的孩子提前上车,所以老师没有时间给XX孩子梳头发,然后老师对XX家长说:“XX的妈妈,您把XX的头发扎得好漂亮呀,我们老师不敢动,怕拆了后还不了原啦。”本来是没时间给孩子梳头发,结果变成了和家长的沟通,对家长的赞美。家长也非常开心。
老师各自说一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家长工作难题,把平时在工作中遇到的家长意见做个汇总。
互相角色扮演开展“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研讨会。
我当“家长”,你当“老师”,或者我当“老师”,你当“家长”,把问题互相用电话或者面谈的形式沟通,试着解决这些家长工作难题。
大家从两位老师的角色扮演中得出许多结论,做为老师,不管家长言辞如何,语气如何,都不可以对家长动怒,应有老师的师德与修养。
在家长面前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认错误也是优点。要把“不好意思”、“抱歉”挂在嘴边。就算是没有错误,也认真倾听家长的话,待家长情绪稍稳定时,再做沟通。
如果小班新生家长问:“我孩子是否哭了一天,一天没吃饭,没喝水呀?”真实情况差不多就是孩子哭了一天,一天没吃饭,没喝水,但老师也不能直接告诉家长,要帮助家长和孩子渡过开学的恐慌期。回答应该讲究语言艺术:“今天是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不认识,其实也看得出来,他也好喜欢与小朋友玩的,明天,后天,慢慢地,他熟悉老师与小朋友了,与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他就会喜欢上幼儿园的。”
把老师们汇总的家长工作难题一一演示,集合大家老师智慧,找到最好的回答方法。老师再做好记录,把回答的方法技巧汇总。
老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知道了站在家长的立场说话,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爱孩子、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
评价老师与家长的现场电话沟通。
大家随意从班级花名册当中抽取一位家长,每位老师都与被抽中的孩子家长现场电话沟通。其她老师认真听该老师的沟通,做笔记,并对该老师的电话沟通做评价。老师都有与家长现场电话沟通和听其她老师与家长电话沟通的机会,老师有被评价和评价她人的机会。通话“现场电话沟通”活动的开展,促进老师们的电话沟通技巧。
有些老师拿起电话手发抖,不知道讲什么。有老师反应,许多家长,你跟他说话,他理都不理睬,没法沟通。要不就说有事,忙。要帮助这些老师树立自信,鼓励她们大胆与家长沟通:就把家长当你的同学,年纪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其实这些家长不是不愿意与老师说话,是他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最怕老师,所以现在看到孩子的老师,都绕道而行,或者害怕与老师讲电话。只要老师大胆地、真诚地与家长说话,慢慢地是可以架起家长与老师之间友谊桥梁的。
三、督促幼师做好家长工作
因为家长沟通工作重要,所以平时园长有要求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但老师的家长工作做得好否,平常是否经常跟家长沟通,好像也无法检查。记录家长投诉多少,是评价班级家长工作做得好与坏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面。如果没有一个方法检查老师家长工作做得好否,老师们也有惰性,知道家长工作重要,但又没有去家访,平时也少了电访,也少了与来园接送孩子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家长工作做得好与坏的检查方法。
通过电话询问家长从各班随意抽取一部分孩子抽样调查,电话咨询一下家长,请家长谈一下该班级老师有没有经常与他电话沟通谈一谈孩子在园的情况?
或者与家长面谈,了解该班级老师的家长工作情况。
来园离园时的家长接待记录。
把以上三种收集到的家长工作情况公布到全体老师,但不说明是哪个班,请全体老师公平公正地做评价。最后告诉该班级老师班级的家长反应情况,老师能认识自己的家长工作问题,解决家长工作问题。通过家长工作的检查,老师平常也不会疏忽与家长沟通,促进老师做好家长工作。
家庭和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活动。
二、为什么要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在这个大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研究证明,家校合作较多的教育项目能使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而同样的几乎没有家校合作的项目中,学生的表现则一般;与家庭社区保持经常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它学校;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得父母,其孩子的成绩一般高于那些具有相似家庭背景但缺乏家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当父母对其孩子的教育显示出兴趣,并能对他们的表现保持高期望时,他们在激发孩子的成绩感;在学校表现欠佳的孩子,一旦其父母参与转化工作,往往进步显著。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样能密切师生和亲子关系,从而强化他们的权威形象和影响力。
2、教育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
3、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
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家长教师共同承担着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相反必然会减弱教育的合力,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三、怎样进行家校合作
良好的师长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父母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1、与老师沟通的基本要求
我总去找老师,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打扰了她?
①态度要主动
②时机要适合
③频率要适度
经常主动适时适度
经常: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不能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能等到问题成堆再去和老师联系。经常有助于事半功倍,简短有效,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主动;有的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扰老师工作,担心老师工作繁忙不欢迎父母主动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动来交流情况,商讨如何配合教育,怎么会不欢迎呢?首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重,有时想找一个家长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工作一冲突,往往就把联系放下了,如果父母主动,许多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信息就能及时交流,立即展开有效配合。其次,也是一种态度,表明自己是个负责任的父母,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老师交流,老师有时也同样担心父母的态度,父母的主动使老师感到心灵相通。第三,父母的主动介绍孩子的变化有助于老师改变心理定势,甚至成见,帮助老师更全面了解理解孩子。适时适度,频率因孩子情况和老师意见而定,一般一至两周一次,过密没必要,还会增加双方的负担,间隔太长则失去了经常的优势。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当然希望在父母的配合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积极和老师取得联系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2、沟通方式①记事本②面谈③电话④书信⑤E-mail关键是要有与老师勤于沟通的准备和意识,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一般电话较好,何时打电话要观察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先问:我现在和您交谈方便吗?或提前确定时间面谈。不要在课间,匆忙交谈效果不好。
3、如果孩子在学校没发生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沟通吗?
①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事情
②沟通不仅是解决问题,还包含对孩子的了解,父母和老师之间的了解
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较满意,功课不错,也不惹祸,没什么需要父母出面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认为没什么找老师的必要,顶多再家长会上问问孩子的情况。不可取,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父母不能了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沟通是必要的。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群体正是学习还不错,又不犯错的学生,如果家长也忽视,不加强沟通,无疑是加重真空状态。
4、什么情况下要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
①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
②孩子在学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5、父母如何为老师提供自己孩子的信息全面准确,实事求是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对老师隐瞒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应当的。
6、家长会重要吗?
了解班集体的情况,了解学校的要求,自己孩子在班的情况。找人替开家长会但要和老师沟通,会后及时补上
7、父母和老师在某个问题上态度不统一各抒己见,寻求最佳办法
由于角度角色和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市长难免会产生分歧,正常,但关键是要明确分歧寻找恰当的方式消除分歧,而不是我行我素,让分歧一直存在下去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8、老师“请家长”时,父母的态度应是:
①冷静不要与老师正面冲突,听老师把话说完。委屈自己当一会学生,要知道让老师不痛快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应有的和蔼对待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不分时间场合对孩子大声训斥。棍棒相加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可能怨恨老师,学校,同学。
②仔细分析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询问细节,也可与其他老师和同学沟通
③充分肯定和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④如果确认老师错了,应巧妙的告诉老师
态度要真诚,姿态要低一些,给老师足够的尊重,不然就没有沟通的基础
⑤用积极的语态和表情反馈老师的负面信息给孩子
9、您的孩子对老师信任吗
利用孩子对老师的信赖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老师和父母的口径要尽量一致。老师帮助克服在家里很难克服的缺点
千万不能当着孩子批评老师,埋怨老师,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树立老师的威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10、师生出现矛盾时,父母站在哪一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的错,对孩子的缺点批评;老师的过失,应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学会化解矛盾
11、孩子的话怎么听
孩子有时会避重就轻,有时为逃避惩罚而传达错误信息
孩子谎报军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家校沟通不到位
12、有问题要先找校长吗
①直接找校长有时会产生误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方法 师生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双方进行平等对话,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沟通中出现问题,那么不仅不能改善师生关系,反而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解决好沟通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沟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良好的沟通更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并通过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老师的用意,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沟通有利于师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传达的思想能够被学生理解并接纳才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能够做到相互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沟通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感,老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而现在大学生更加具有个性,这种命令性的教育方式,学生并不买账。沟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没有压迫感,老师没有身为长者的架子,双方能够坐下来愉悦交流,交换意见,采纳意见,并通过沟通消除双方思想上的隔阂和分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沟通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通过沟通能够更加进一步了解彼此,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分享一些苦恼和困惑,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沟通问题
(一)沟通不够及时。由于老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给学生上课和为课程做准备工作,学生有问题时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能获得老师的帮助,这就导致学生的反馈不及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师生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老师和学生之间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双方在年龄上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师生之间沟通需要跨过一个代际的障碍。学历和人生经验方面也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就使得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很苦恼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导致理解上出现矛盾和偏差,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这样,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解决,还会影响师生感情的培养。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当前在应用型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重点,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过于表面化,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很多学校虽然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实效性不强,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自然不会很重视,一些老师在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不但没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师生情感的建立,甚至还会引起彼此之间的矛盾。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途径
(一)改进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除了非正式的沟通模式之外还应该多运用一些其他沟通方式,多种方法综合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同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更新补充,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沟通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从中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认同。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理解和接受为目标,避免使用一些专业性的词汇,造成学生的困扰甚至排斥。应该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其学习情况和整个大的环境背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沟通方法进行交流和疏导。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网络媒介和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经常用的社交软件等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匮乏,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很多教师在沟通中总爱摆架子,以长者的口吻采取命令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甚至会排斥与老师的交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为了改变现状,高校应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派年轻骨干教师参加研讨会和讲座,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教师要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地位的平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沟通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和障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找出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听到这个消息后,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小汪同学“遗憾”地对妈妈说:“7月14日开学不是挺好的吗,干嘛要提前?”
小汪说,他觉得“空中课堂”的老师讲课比本校老师讲得好,关键还在于,在家呆着自由,不用和老师打交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都有小汪这种心理。《知心姐姐》杂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的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三分之二的被访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这表明现在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存在误区,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
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类: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动机是指学生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老师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是交往动机赖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础,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愿意学习,常常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老师。“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在《知心姐姐》此次调查的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中,49.8%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话,24%的学生经常主动找老师说话,18%的学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
天天和老师在一起,除了听老师讲课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内容需要与老师交流吗?显然不是。在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的被访学生中,32%的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其余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之所以“不敢”或“不愿意”与老师交流,68%的人认为自己胆小,61%的人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30%的人认为老师太严肃,24%的人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14%的人怕同学说自己拍马屁。可见,各种原因产生的害怕心理,是阻碍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的关键因素。有个被访学生说:“虽然我未做任何亏心事,但在老师的注视下,还是心里发毛,不停地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说,《知心姐姐》的这一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主要是与父母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实际情况。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张雨青博士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日常观察,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可信度较高。
卢勤说,从她这么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经验来看,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存在5个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过高的期望和孩子的无望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无能之间的矛盾,成人过多关心和孩子的无情之间的矛盾,成人频繁的干涉和孩子的无奈之间的矛盾以及成人过多的指责和孩子无措之间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46%的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或成绩下降了的话题,14%的学生最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13%的学生最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11%的学生最怕老师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10%的学生最怕老师让自己请家长来。
卢勤说,学生们喜欢从老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的性格、喜好甚至优缺点,特别是老师曾经让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让他们刻骨铭心。这些判断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交流障碍的起因。或许孩子们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但他们尽量用回避来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
卢勤认为,只有愉悦的沟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思考,一味强调希望、成绩,吝于表扬和肯定,当然不可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张雨青也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中国的师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但鼓励性的关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缺点,这样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多是负面评价。不愉快的体验逐渐累积也就渐渐使孩子从心理上离开了本应该是亲密朋友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负强化太多,良好的行为就相对减少。另外,师生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只有不断地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发展,而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给予更多的理解。
学生们不愿和老师交流,事实上能主动和孩子交流的老师也不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说老师“很少主动找我说话”,9.7%的学生说老师“从来没有主动找我说话”。只有27.3%的学生说“经常主动找我说话”。
针对调查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卢勤建议广大老师和中小学生家长注意培养孩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这对于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对于“因为胆小而不敢和老师交流”的孩子,家长要把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不管是学习上有疑问,还是老师误解自己,或者是想请老师帮忙,以及想和老师拉近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都需要孩子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孩子如果不主动,那么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会成为自己的困扰。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养成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平等的身份去和老师交流。对老师需要尊敬,但不必对老师恐惧和害怕。
对于“害怕自己说的话让老师不高兴”的孩子,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技巧,比如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要在和老师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
对于“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先去主动接近老师,表达自己想和老师交流的愿望和交流的内容。这样的交流多了,才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情况很可能是学生越主动,越能引起老师的注意,越增加老师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害怕别人说自己‘拍马屁’”的孩子,家长需要给孩子说清楚:与老师接近、交往、请教,就像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交往一样,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没有什么不对。当然也要告诉孩子,不能去“打小报告”,去“邀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