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16:55:10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德育的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园德育教育对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年级:幼儿一开始入园,离开生活了三年的温暖熟悉的家庭,孤身一人踏入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保教人员对待孩子要有五心:爱心、耐心、细心、安心、放心。小班上学期,我们重点要求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受纪律,能与小伙伴互相友好相处,并学会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如早上上幼儿园与爸爸妈妈说:“再见!”上午到园看见老师会说:“老师早!”中午看见老师会说:“老师好!”别人帮了你,要会说:“谢谢!”你不小心碰撞了别人,会主动说:“对不起!”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针对小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普遍现象,我园采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方法,我们因人而已,利用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开展:“好吃的点心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一起玩”等活动,要求幼儿每人回去带一样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与同伴相互交流着玩,通过活动,让幼儿逐步以自我为中心,转化为关心社会,帮助他人,讲究人与人间的相互协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从而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喜悦。
我们的老师们都能碰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中班有的小朋友上课的自控力很差,老师提问:“他常常一边举手,同时人已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嘴里还一个劲地喊“我,我……”还有几个本来就好动的小朋友常犯插嘴的毛病,为了增强这些孩子的自律,我们要求老师首先要向孩子讲解上课时要求大家举手发言,不插嘴,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头,学会静心倾听,不但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为了能清楚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了解其他小朋友的见解,看法。同时向幼儿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多嘴的八哥鸟》,让幼儿在笑声中懂得八哥鸟为什么不受欢迎,我们不能学八哥鸟,使幼儿在诙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根据德育教育的坚持正面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原则,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是相同、具体可操作的。通过个别谈话或用眼神语言,来帮助提醒幼儿,以表扬为主评价幼儿的行为,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到了大班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比较有主见了,喜欢打打闹闹,你追我逐,容易闹小别扭,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协作性强,交际面广的需要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活动。如:音乐活动中,相互交互舞伴;开展自主性游戏、区域活动,如:娃娃家、花店、绿色菜场等,使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增强信任,让幼儿懂得互相帮助,还有如:午睡起来穿好衣服互相检查等。结合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解决一个问题,人多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知道团结就是力量,慢慢地,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大班孩子已有了初步的是非观,我们就把德育教育重点放在教育感恩父母亲、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上,教育幼儿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内容上,培养他们的五爱感情,首先从幼儿爱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班级集体、自己的家乡开始。我们带领大班孩子三八姐为妈妈做件事,知道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重阳节为爷爷奶奶锤锤背,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条个舞,唱首歌曲,省下零花钱为爷爷奶奶买些水果,知道要尊敬长辈,孝敬长辈。领孩子们参观我们周是镇的新貌,开发区大桥、周市新的问题站、涠洲公园等,让他们从家乡的巨变中,感受到我们周市镇更文明、更绿色、更生态,周市的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幸福。周市镇不愧为周市的后花园,感受到了家乡的可爱,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侧重点主要包括:
帮助家长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德育的重要作用
孩子一旦出生,家庭就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则成为其最直接、最经常、最重要的教育者。所以,家长尤其是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但实际情况却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孩子恣意享受,无度挥霍别人的爱心,养成自私、冷漠、唯我独尊的性格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别人沟通、交往不安全,便像母鸡孵小鸡般把孩子抱得紧紧的,养成了孩子胆怯、怕事、不合群的个性。所以,幼儿园要与家长充分合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学会尊重幼儿的人格,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园合作好,一加一将大于二(事半功倍);合作不好,则一加一小于二(事倍功半)。”
创设幼儿品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幼儿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幼儿个体生活中的第一次重要转折。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倡导“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一般正是在集体生活中进行的。一个班集体,如果能保持和谐、安定、愉快的氛围,那么幼儿良好品德就会相应提高。良好的氛围必须由全体幼儿共同创造维持,这就首先要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幼儿行动受到集体限制和协助。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一系列活动、游戏中要有意识地贯穿这种思想,比如,游戏中以组为单位,各组派代表比赛,星期五评红花也以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让幼儿评议本周哪一组是好集体、好在哪儿,哪一组还有差距、差距在哪儿,做得好的全组发红花,有差距的下次再努力。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上进,让孩子们懂得集体荣誉要靠集体来创造,让整个集体一块儿进步。
通过日常活动的潜移默化进行幼儿品德教育
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如果在德育过程中只注重口头说教或一些形式上的练习,就会造成幼儿在道德认识上与行为上的脱节,当然更谈不上道德情感与意志的练习与发展了。教师要利用幼儿来园、离园、游戏、学习、进餐、课间、劳动、盥洗等各个生活环节,从小班开始引导幼儿学习实践、学习交往。例如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有关礼貌礼仪的文艺作品,加深幼儿对文明行为的认识通过来园、离园时教会幼儿学问好,学会用“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游戏时学习遵守规则:进餐时培养幼儿安静和不掉饭菜的好习惯,在进餐前让幼儿自己发餐具,培养他们自我服务意识,进餐后引导他们主动收拾餐桌,并轮流协助老师打扫卫生,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和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时学习互助:盥洗时学习等待、谦让等等,不断反复练习,不断强化训练,使幼儿加深和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幼儿园生活丰富多彩,一日生活紧张有序,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教育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老师影响着,并按照老师的做法去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陶行知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表率。我有一次带小朋友外出散步,路上遇到工人倒垃圾,我掩着鼻子说:“臭死了,快走!”万没想到这无意中的言行竟然产生了不好的结果:事隔不久,在一次教育幼儿尊敬劳动者的道德认识的谈话里,竟有孩子说出“清洁工臭死了,我才不尊敬他们呢!”的话,我深感内疚。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影响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心得
当前,幼儿教育成为了儿童教育的重点,怎样提高幼儿教学成为了幼儿教育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必须的。作为幼儿教育老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改进与创新活动,提高幼儿教学效果也是当前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的追求,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1 导入语言设计的艺术——以兴趣引发为主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简洁凝练的概括,能引导学生游览课堂的殿堂,从而促进他们心智的成长。
在设计导入语言时,教师应努力把兴趣引发、动机呼唤放在首位,重视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
1.1 开门见山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导入。这种导入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能很快集中幼儿注意力。如大班社会《快乐的新年》中,教师这样导入:“新年是人们最向往的节日,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吧。”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语言朴素、自然,更贴近幼儿生活,会让幼儿产生亲切感。
1.2 问题悬念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置悬念,通过问题引发幼儿学习兴趣。这种导入语言能让幼儿产生神秘感、好奇心。如大班科学《漩涡》中,教师这样导入:“这是一支神奇的笔,只要你把笔直直地站在水中不停搅拌,你将会有许多有趣、奇妙的发现”。这种具有悬念式的导语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可让幼儿顿时萌发好奇、探究的欲望并乐于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1.3 情感渲染式导语的设计。主要指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渲染活动氛围,引发幼儿情感共鸣。这种语言具有煽情作用,在情感上萌发幼儿学习愿望。如中班科学《美丽的雪花》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雪景方式导入:“雪花漫天飞舞,有的飘落在高山上,有的飘落在农田里,有的飘落在草地上,雪花都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如此优美动情的导入语言怎能不激发幼儿迫切欣赏雪景的愿望呢。
2 言传身教是幼儿良好品德培养的重要方法,结合教育活动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
幼儿园每天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的活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每天活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在平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内容和游戏中的德育因素。
比如:我们可以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童话故事教育孩子们团结友爱,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表演和集体节目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和集体的荣辱感,在这些的活动,孩子们会学会在游戏规则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学会自主行事和帮助别人,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这些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式,帮助孩子客服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学会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与别人取得共鸣。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幼儿会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会更好的协调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教师在集体活动要充分发挥好保护和引导的作用,对于孩子们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时刻注重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帮助孩子巩固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概括式归纳
所谓“概括”,就是帮助幼儿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特性进行提炼,使之形成一种更科学、完整的认识。大班散文诗《风在哪里》描述的是风吹过树梢、小花、小草和小朋友时的不同景象,教师这样归纳小结:风在哪里?风就在翩翩起舞的树梢上;风就在频频点头的小花上;风还在轻轻晃动的小草上;当我们放眼看去时,到处都能找到风的影子。原来,风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的概括语言像小诗一样优美,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风的美,风的趣,也更激发了幼儿观察风、探索风的兴趣。
4 幼儿教育中注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识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里的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几乎有有求必应,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幼儿园是孩子的一个新天地,教师要帮助孩子培养其自理能力、独立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心理、生活上的准备,进入小学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
5 适度对孩子进行学前识字教育
幼儿教育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力发育的水平,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认字、写字、阅读及数字学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学习和兴趣培养相结合,让孩子们再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幼教;幼儿教育;幼儿戏剧;幼儿表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表演能力的激发、提高是表演游戏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但幼儿表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教师“告知的”或“手把手教会的”,而是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以尊重幼儿为前提,通过幼儿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的思考、讨论、提议、采纳等方式而获得的。要让孩子在自主、自由、愉悦的“游戏性”体验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就不得不借助于戏剧教育,尤其是幼儿戏剧教育。由于过去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的忽视,幼儿戏剧教育的师资与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培养,如何使教师与家长对艺术文化有更深切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应用到幼儿教育的教学实践当中去,是当前值得重视与关心的课题之一。
一、幼儿戏剧与幼儿表演能力
所谓幼儿戏剧,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专门以幼儿为受众或表演对象的戏剧表演形式,属于儿童戏剧的一个阶段性组成部分。由于幼儿阶段(3-5岁)的特殊时间段而有所区别,因此,幼儿戏剧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对周边事物的系统认识阶段,行为礼仪准则的初步形成阶段、口头语言和简单肢体语言的模仿和早期学习阶段,幼儿戏剧以其简单明了、含义丰富、寓教于乐、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这一时间阶段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表演能力,既与其成长阶段相挂钩,也与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而幼儿戏剧,就是其中重要的交叉点。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从小学习表演,将来很难成为有魅力的社会角色,让儿童参加戏剧表演,不是要培养文艺爱好者,而是要赋予孩子们一种社会技能。”幼儿戏剧在幼儿成长阶段中对幼儿表演能力的激发作用,不言而喻。
二、当前教育实践中幼儿戏剧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戏剧教育大多处于“戏剧欣赏层面”,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是听众、观众角色,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考察及参与教学,笔者发现在当前幼儿园中的幼儿戏剧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实际参与度很有限,多处于简单的“听老师讲”或者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欣赏的状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束缚了幼儿表演能力的激发,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致使幼儿戏剧教学的收效大打折扣。
(二)幼儿教师在幼儿戏剧教学中的方式缺乏创新
在当前幼儿园的幼儿戏剧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对文字剧本的讲解层面,老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灌输式“填鸭”教学。幼儿教师也大多仅仅满足于学生“听懂、会读、能写”,而不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这样的教育既不利于培养、激发幼儿的表演能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三、幼儿戏剧与激发幼儿表演能力的结合
通过一定量的走访调查和亲身的教学实习,笔者经过总结分析得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幼儿戏剧与幼儿表演能力的激发相互结合,是需要幼儿教师在多个方面配合进行的。只有跳出传统教学思维的窠臼,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才适合幼儿戏剧与幼儿表演能力激发的相互结合。作为中职幼教学生,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一)幼儿戏剧剧本教学
1.文字剧本讲解
即对剧本内容进行文字讲解。针对幼儿阶段刚刚开始识字过程、识字量很少的情况,往往应用于简单的戏剧剧本内容;同时由于幼儿大多尚未培养起专注学习的能力,因而这种方式更多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戏剧剧本。符合这些条件的戏剧剧本,都可以应用文字讲解的方法,例如《三只小猪》《狼来了》《小兔子乖乖》等,这些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情节曲折生动,又具有较强的教育功用,正是适合进行文字剧本讲解的剧本。在进行文字剧本讲解的同时,结合幼儿阶段专注力不强的特点,更多地加以卡通配图,以活泼生动的图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应用分角色阅读等具体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幼儿对剧本的理解,加深其对剧本的印象,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离开书本,顺利将故事表演出来。
2.动态表演观赏
即通过对幼儿戏剧的动态实例观赏,吸引观众(幼儿为主,包括家长在内),并在观影结束后进行讨论、提问等活动,从而达到吸引观众、激发幼儿表演能力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以动画片、木偶剧等不同形式、内容呈现。对于儿童来说,影片内容本就比书本内容容易接受,对于刚刚开始识字、掌握量很少的幼儿就更是如此。相较与较为抽象的木偶戏、皮影戏等表现形式,幼儿动画片由于其情节相对简单,内容容易理解,色彩和对比更为强烈更具吸引力而成为绝大多数幼儿容易接受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在一次某幼儿园的课外旁听中,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受到幼儿和家长们的广泛欢迎,这样一部出品较早,情节和手法现在看起来十分简单甚至幼稚的动画片,却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可见其中可供挖掘的潜力之深。
(二)幼儿戏剧活动实践
即通过简单布景、化妆、排演,鼓励与激发幼儿亲自参与表演的兴趣,同时组织发动家长与其他教师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借以培养起幼儿对表演的兴趣;通过引导幼儿的表演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表演行为,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提升。笔者一次在旁听时《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组织了幼儿的角色表演,制作了故事中涉及到的动物头饰,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上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角色,把之前学习的对话运用了进去,很成功地完成了情景表演。头饰、道具一类的辅助可以可以增加表演的情景之余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
综上所述,虽然尚没有明确的研究,但幼儿戏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能够使幼儿产生兴趣并灵活发挥,给他们以肢体与语言来传达感情与创意的条件,在接受简单的戏剧艺术与审美教育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并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并透过这种能力来进一步开发幼儿潜能,因此幼儿戏剧也正符合幼儿教育在本质上的需要。作为中职幼教学生,在学习一般教育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将实践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切实为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索丽珍. 浅议创造性戏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J]. 现代教育科学,2010,(6).
[2] 张丹. 教育戏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 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教育;思路及方法
1 前言
经过长期在一线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并非不聪明,而是存在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心理,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2 常见的幼儿自信心不足的体现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各方面都需要再成长过程中通过教育去塑造。作为自信心这样一种类似于性格的素质也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笔者在与很多幼儿园一线教师沟通中了解到,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有时活泼愉快;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没把握;极少提出意见、建议,对别人干预自己的活动时,从不坚持,有分歧争论时,较易退缩、让步、放弃意见,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在作业或游戏中途,有时会旁观和闲逛,忘却目标,结束时,谈不清自己做过哪些事,也不善于评价;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有时重复别人的回答,遇到较复杂的任务,思维停滞,不想努力或求助于人;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因跟从别人,把自己的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对个别事物特别害怕,如有的幼儿怕写字,有的怕计算;在活动中,总是挑选容易的任务,理由是“我能做这个”,“我不行”等等。
3 培养和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思路及方法
针对一些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状态,笔者结合与一线幼儿教师交流的经营,加之自身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解,归纳分析了一些培养和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够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能够对家长和幼儿园有所帮助。
3.1换位思考,依据幼儿的个性心理特点教育引导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特殊的个体。笔者认为,一线幼儿教师应当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比方说,孩子是因为在幼儿园害怕老师才没有自信,还是幼儿在家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的;是因为幼儿家庭生长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还是因为幼儿天生胆子小等原因。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往往对自己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当纠其原因,对幼儿进行个别的、多方位的鼓励和教育。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3.2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幼儿鼓励性评价
笔者认为,爱是治疗缺乏自信最好的良药,只有爱,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体谅孩子,只有真正理解幼儿,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地肯定幼儿的成绩,让幼儿认识到“我能行”。从而发展其自信心。只要发现幼儿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就应当给以他充分的表扬,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使幼儿提升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幼儿,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心理就会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如果经常得到老师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肯定与鼓励中得到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点头、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幼儿。
3.3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标志。尤其在幼儿园这样一种环境中,主要的教育模式是以游戏为主,教师不仅要引导和教育幼儿参与,教给他们规范的游戏动作和规则,更应当在幼儿不敢于或学习领会动作不好时,积极给予鼓励,让幼儿意识到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与此同时,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受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收获到自信心。因此,幼儿受挫是难免的,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每次游戏和教育教学过程都能够成为增强幼儿自信心最好的时机。
3.4家校联合,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能力,增强自信心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教育有机结合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然而,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必须和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与家长联系,共同制定教育计划。首先,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做起,让家长在家时共同培养幼儿,不能对幼儿事事包办,培养幼儿一系列的自理能力。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的能力。增强自信。
4 结论及建议
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必然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校,必须要认清形势,针对性地培养合格的人才,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断与时俱进,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这类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教学 语言活动 师幼互动
《纲要》对师幼互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怎样改变这现状呢?下面谈谈这两年我在领悟《纲要》精神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获取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也就是说此时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更多地趋向于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实现师幼活动协同。所以,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解决。
二、即时引领,促进师幼互动
1.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关系。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使教育更适合幼儿,在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教育能力、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发展。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动物谜语》中,让幼儿按意愿选择里面的角色,随情节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谜语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谜语里的小动物了!”我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出一个小难题:“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动手,既激活思路,又触发创新语言,让幼儿愉快创编出谜语。
2.理解幼儿,把握兴趣点。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是倾泻式的灌入。
3.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在语言活动中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表达及看法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就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观察理解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发展观察与理解能力。
三、重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更好。
总之,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应既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又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应该既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又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又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自信与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应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安徽教育,2000(05).
对于幼儿的全方位教育而讲,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教育内容的重点。幼儿阶段属于正在学习模仿阶段,语言表达不完善,所接受的语言信息都是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老师的指引可以有效地让幼儿接受更好的语言信息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教师应该认真的分析幼儿学习的心理和语言特点,从中得到更好的教育方案,让幼儿的语言的得到更完善的开发。
二、如何运用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
(一)让语言在情境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学习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通过周围可观的环境来获取学习,而幼儿实际的交流表达又是从人与人交流中实现的。让幼儿在一个活跃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沟通、获取、体验与家人、玩伴、老师,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就变得至关重要。让幼儿在各种情景中学会去表达,这就需要在家长和老师在其生活的家庭和学习的幼儿园里,提供更加真实的各种语言模拟环境,让幼儿可以在成人帮助下,运用他们所学习的语言。
(二)让游戏表演成为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
孩子在幼儿阶段有着超高的模仿表演能力,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语言训练,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使其言语能力更加发达。例如:“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的游戏,让孩子们每人说出一句放学后或假期在家最想帮爸爸妈妈做的事情,让他们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还有“我会讲故事”让孩子们简单表述听过的故事,可能表达上不完整,意思不是很清晰,但是老师要鼓励大胆说出来,不仅可以让孩子自信,更愿意去表达。
(三)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原则
怎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因材施教是针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缩小幼儿之间的学习差异,但是我们对这种幼儿个体差异教学中做得不够细致。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去具体的由幼儿去交流,平时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自由交谈、互动等,让幼儿想说、敢说,从而提高语言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提升。
三、幼儿语言的特点分析
从现有的幼儿教育来看,如何找到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方式就必须针对幼儿语言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来满足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需要,幼儿语言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幼儿语言的不确定性
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幼儿语言通过有目的性、有计划、有组织的熏陶,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具有交流能力,语言的规范为了幼儿今后的表达得到更系统的规范和学习。通过对周围成年人语言的规范,让孩子学会最简单明了的话语,更容易表达自己。幼儿由于年龄原因,不会懂得哪些语言适合他们,适合学习,家庭成员和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规范就会给孩子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幼儿对语言的表达欲望强,接收新词快
幼儿在表达上有着强烈欲望,他们愿意说、愿意去交流,学习新鲜的词汇特别快,模仿力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愿意去模仿别人的话语,不会过滤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及语言,这就要家长和老师们通过加强词汇语句的锻炼,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表达上,促使幼儿语言得到提升,由于孩子接受新鲜事物比承认要快得多,做好新词教学训练,在运用上融会贯通,促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三)幼儿语言发音不清,表达含糊听不懂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幼儿言语表达上没问题,但是一些发音不清楚,很多语句听不清,孩子很迫切的表达,但是周围的家长和老师却不知道幼儿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家长和老师配合,多去训练孩子的发声,一些重点词的读音,特意地训练幼儿的基本发音,达到准确的发音,让孩子有自信,敢说并勇于表达。
四、结论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语言是人与人实际生活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儿语言的特点来分析,如何制定方案让幼儿语言的到更好的锻炼及表达,尽可能地摒除幼儿个体的差异,做到教学方案的完善,不合理的地方要随时改进优化,因材施教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有效的语言表达是幼儿以后实际生活与人沟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有着一定的影响,老师记得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挖掘幼儿身上的语言特点,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让幼儿语言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江卫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1).
[2]黄娟娟.语言活动中积极有效师幼互动范型构建的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