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产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8-15 16:55:09

序论:在您撰写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产安全风险评估

第1篇

关键字: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现状;分类;风险评估;排查治理;辨识方法

引言

本文从我国企业生产安全现状出发,对企业生产常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几方面的分类,然后对风险评估的要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通过本文的指导和思考,对企业以后的安全审查工作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现状

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指的是生产单位由于违反相关规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漏洞增加事故发生概率的现象,企业作为生产主体,生产过程中有些特殊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成因。造成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事疏漏,一种是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疏漏,这二者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安全隐患的排查一般可分为三方面:隐患分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而企业会把生产安全隐患分为两种: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就我国当前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的态度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正在有针对性的规避,大部分企业都建有生产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来对生产之中的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安全书谷带给企业的损失,在源头上消灭威胁安全的因素,从国家法律层面上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将生产安全的重点落实到对企业安全隐患的排查消灭之上,另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都有政策性的指引,在企业安全生产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的隐患和物的隐患,人的隐患主要体现在操作失误和管理缺陷,物的隐患只要体现在装置缺陷、设备缺陷、生产环境缺陷上,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原因例如气候原因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安全,下面就来一一分类。

首先是很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将事故隐患由起因物、致害物等因素进行详细分类,主要有二十多种,笔者经过分析,粗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生产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空作业的一些机械设施、车辆等,往往会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是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如外力击打、出点、溺水、灼烫、火灾、中毒等等;第三是建筑中的一些建筑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例如建筑坍塌、漏水等等;最后是一些原因引起的爆炸,例如瓦斯爆炸、容器爆炸、爆破作业等等。

其次是根据职业原因进行分类,有一些生产总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卫生部将危险有害因素过节为以下几类: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最后是根据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物理方面的危害、化学方面的危害、生物方面的危害、心理方面的危害、行为方面的危害以及其他因素。

三、企业风险评估的注意要点

要有效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和治理,就要对工厂各处进行风险性评估,找出安全隐患,对其带来的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从而在多处隐患的治理中分出轻重缓急。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点要素进行评估:

首先是企业生产的地址选取,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要对生产厂址的各项信息,例如地理位置、气象条件、自然灾害、交通程度、灾害发生时的处理度进行分析,另外还要对厂区的布局进行完整规划,将各区域所对应的功能布置详细列出来,结合厂区各种危险品的防止、建筑物的布置还有厂区周边运输线路的分布进行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

其次是生产中的各项需求,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对生产方式而言,要牢牢掌控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物料的温度、生产所需的压强、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是估计失控状态等等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对生产设备也要进行安全评估,化工设备的应急准备情况、机械设备的误操作几率、电气设备对电力的把握、粉尘及有害气体的释放设施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另外,辐射、高低温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安全。

最后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企业的工时制度是否合理,是否会造成工人由于过度疲惫而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女职工也要保证适当的劳动强度,工人的劳动强度要和体力挂钩;企业的管理设施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验证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事故发生的同时能否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还有辅助生产生活的卫生事实也要进行风险评估,来避免安全隐患。

四、企业安全隐患的辨识方法

企业安全隐患一直是企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难题,企业生产中所要面临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在上文已经详细列出,要想明确掌握安全隐患的种类及带来后果的严重性,就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来以防万一,但是,如何在企业安全生产中队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呢?下面就来说明一下。

(一)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指的是运用前人所留下来的资料进行参考,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对可以辨识的危害进行防范,主要应用与有所借鉴的系统中,其操作方法主要由以下两种:

首先是对照法,对照法指的是通过直接记录过的参考资料,通过分析人员的分析或者记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对对象的风险或者危害进行直接评价,来对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这种操作方法简便但易受过去的经验所限制,出现一定的遗漏和判断失误;其次是类比法,指的是根据过去的资料照出相似的情况或者经验来对未来要发生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隐患的辨识,从而对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有效规避风险。这两种方法都是运用过去的经验直接判断,虽然简便但是过于依赖原始资料,容易导致判断失误或者安全隐患的疏漏。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指的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评价方法中的一些操作模式来对新开发出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进行操作,由于新系统大多没有经历事故的经验,所以分析起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事件树法(ETA)和事故树法(FTA),这两种方法的才做原理都是通过各种分散的要点将各种详细情况罗列出来,以方便风险的排查和预防。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对企业的生产的安全在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和避免安全隐患,就要详细了解安全隐患的种类,通过风险评估知道各种隐患对企业造成的后果,进而明确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进行辨识的方法,从各方面了解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才能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或威胁到生产安全的因素,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述亭,李夏书. 企业生产安全隐患归纳及风险评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320+287.

[2]李玉伟.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刘东东. 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体系标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4]刘毅,杨曼.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体系[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04:106-110.

第2篇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2.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风险评估

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

2.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3.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第3篇

【关键词】安装工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业经济

对任何正规的社会组织而言,安全管理是其运行的重中之重,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是其他环节和系统得以发挥功效的关键。对建筑安装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便是其管理的主体,同时也是其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在其运行的过程中,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对安装生产工作进行预防,在涉及到安全生产的问题上要联合多种参与主体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防患未然。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工程建设正处于极为繁荣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加快工业社会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前进的步伐是稳健的和安全的,成为时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安装工程这一视角,对其安全生产和风险评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一、安装工程的生产特点与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分析

1.通过危险性分析确保施工安全。在安装行业中,因其工种较多和工艺相对复杂多变致使其流动性较大,为此,需要通过危险性分析确保施工安全:(1)对施工或者工程系统中存在

的危险性进行识别,对其类别、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宏观性的分析,并通过分析比较的方式将明显的或者潜在的危险因素寻找出来,查清问题出现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将需要控制的项目和工序以及部位等确定下来,对事故发生的频率或者概率进行测定。(2)对相关关的工程资料进行搜集,内容涉及到图纸、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以及施工器材的配备等。(3)以上述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对工艺、设备和生产周期等进行充分的调整,以便将安装工程置于危险能够被控制或者消除的级别。

2.通过细分保证各专业工种的安全运行。安装工程的结构较为复杂,主要涉及到机械设备的管理、工艺管道的布置、电气工程的设计、自动化仪表和钢结构的制作以及保温油漆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等。在这些专业中,不同的工种需要以已经确定的施工工序和作业因素以及设备条件等为依据,对其进行预先的危险性识别与分析,以此找到所有工序中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也应该将其已经存在的内、外部的明显性破坏性因素寻找出来,并对其加以处理。

二、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对策分析

1.强化和规范建设主体的行为。(1)政府部门要发挥其作用,对安装市场的招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与那些在安装工程中出现的垫资、带资的情况,要通过法治与行政的干预进行有效的处理。(2)对安装之前的策划论证工作进行重点准

备,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装工程要坚决的避免开工。(3)安装施工的各个环境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许可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的建设资金充足,对于那些资金短缺或者资金不到位的安装工程,要暂缓开工.

2.通过安全责任制规范市场行为。(1)要对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进行重点关注,在各个环节进行总、分包安全责任的准确划分,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为的出现。(2)强化责任人制度,对“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对安装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贯彻的力度。(3)对施工企业的安全资质进行重点评价,把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条件要纳入到安装施工企业的资质测定范围,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资质。

3.加强安装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任何一件安全防护设备或者器具都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长期的污垢或者损坏而导致设备或者工具的防护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产生一些危险性的行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把这些用具或者设备置于特别的存放空间之中,以此保证该特定空间中安全用具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安全用具的使用应该按照规范、合理的方式进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监管环节应该将同类施工项目进行关联,对以往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同时,要对安全隐患相对多的施工部分进行重点监督与把控。此外,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装工程的不同环节进行细化和分解,目的是将安全生产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工序之中。对于那些已经发现和确定的安全生产问题,要以具体的责任划分为依据,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重点查处,以此来杜绝违规和违章的事件发生,将相关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三、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1.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对安装工程而言,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以“故障树”法为主,该法采用树形结构,其原理是依照演绎法的逻辑,从事件的最上端开始,逐级的将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个事件都内梳理清晰完毕时为止。其分析步骤和工作过程为:(1)对安装工程所处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和边界范围进行全面的,对于分析的对象而言,应该首先确定其是系统的一个显著类别,明确其系统功能,使人能够较好的理解。(2)对将要进行分析的系统进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将相关的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描绘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安装工程的故障树编制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依据。(3)对安装系统中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或者预测,确定故障树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说要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然后以事故发生的频率与事故造成的损失为基本参数。(4)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这项工作被认为是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的特点、特征等,并以此寻找控制事故、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的可行方案。(5)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内容涉及到确定各个基本事件或者故障发生的概率,并把计算结果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比对,以此来评价该类事故的危险性程度。

2.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1)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与风险的存在有关,因此,需要从源头抓起,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环节进行事故控制。(2)对安生生产中需要完成的危险评价与危险控制加以重点关注,因为这是预防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措施。(3)按照党与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强调安全生产预防的主导性地位,因此需要有预见性的眼光,积极参与,提前预防,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应用其中。

从生产运作管理的角度讲,任何社会组织的生产安全都与该生产系统中人们难以承受危险的伤害有关。在安装工程领域,施工项目的生产周期相对长,加之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有些项目需要在露天或者高处进行作业,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体力劳动的要求较高。此外,安装工程的产品差别较大,在规范性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只有最大限度的排除施工现场或者其他环节中的不安全隐患,才能使得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或者其他与电气等有关的安装操作,得以安全顺利的进行,才能消除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得以全面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程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9):42~43

[2]翁伯豪.金融危机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0(1):31~33

第4篇

1.强化和规范建设主体的行为。

(1)政府部门要发挥其作用,对安装市场的招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与那些在安装工程中出现的垫资、带资的情况,要通过法治与行政的干预进行有效的处理。

(2)对安装之前的策划论证工作进行重点准备,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装工程要坚决的避免开工。

(3)安装施工的各个环境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许可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的建设资金充足,对于那些资金短缺或者资金不到位的安装工程,要暂缓开工.

2.通过安全责任制规范市场行为。

(1)要对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进行重点关注,在各个环节进行总、分包安全责任的准确划分,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为的出现。

(2)强化责任人制度,对“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对安装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贯彻的力度。

(3)对施工企业的安全资质进行重点评价,把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条件要纳入到安装施工企业的资质测定范围,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资质。

3.加强安装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任何一件安全防护设备或者器具都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长期的污垢或者损坏而导致设备或者工具的防护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产生一些危险性的行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把这些用具或者设备置于特别的存放空间之中,以此保证该特定空间中安全用具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安全用具的使用应该按照规范、合理的方式进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监管环节应该将同类施工项目进行关联,对以往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同时,要对安全隐患相对多的施工部分进行重点监督与把控。此外,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装工程的不同环节进行细化和分解,目的是将安全生产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工序之中。对于那些已经发现和确定的安全生产问题,要以具体的责任划分为依据,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重点查处,以此来杜绝违规和违章的事件发生,将相关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二、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1.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

对安装工程而言,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以“故障树”法为主,该法采用树形结构,其原理是依照演绎法的逻辑,从事件的最上端开始,逐级的将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个事件都内梳理清晰完毕时为止。其分析步骤和工作过程为:

(1)对安装工程所处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和边界范围进行全面的,对于分析的对象而言,应该首先确定其是系统的一个显著类别,明确其系统功能,使人能够较好的理解。

(2)对将要进行分析的系统进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将相关的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描绘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安装工程的故障树编制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依据。

(3)对安装系统中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或者预测,确定故障树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说要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然后以事故发生的频率与事故造成的损失为基本参数。

(4)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这项工作被认为是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的特点、特征等,并以此寻找控制事故、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的可行方案。

(5)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内容涉及到确定各个基本事件或者故障发生的概率,并把计算结果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比对,以此来评价该类事故的危险性程度。

2.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

(1)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与风险的存在有关,因此,需要从源头抓起,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环节进行事故控制。

(2)对安生生产中需要完成的危险评价与危险控制加以重点关注,因为这是预防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5篇

1.强化和规范建设主体的行为。

(1)政府部门要发挥其作用,对安装市场的招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与那些在安装工程中出现的垫资、带资的情况,要通过法治与行政的干预进行有效的处理。

(2)对安装之前的策划论证工作进行重点准备,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装工程要坚决的避免开工。

(3)安装施工的各个环境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许可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的建设资金充足,对于那些资金短缺或者资金不到位的安装工程,要暂缓开工.

2.通过安全责任制规范市场行为。

(1)要对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进行重点关注,在各个环节进行总、分包安全责任的准确划分,以此来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为的出现。

(2)强化责任人制度,对“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对安装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贯彻的力度。

(3)对施工企业的安全资质进行重点评价,把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条件要纳入到安装施工企业的资质测定范围,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资质。

3.加强安装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在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任何一件安全防护设备或者器具都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长期的污垢或者损坏而导致设备或者工具的防护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产生一些危险性的行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把这些用具或者设备置于特别的存放空间之中,以此保证该特定空间中安全用具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安全用具的使用应该按照规范、合理的方式进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监管环节应该将同类施工项目进行关联,对以往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同时,要对安全隐患相对多的施工部分进行重点监督与把控。此外,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装工程的不同环节进行细化和分解,目的是将安全生产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工序之中。对于那些已经发现和确定的安全生产问题,要以具体的责任划分为依据,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重点查处,以此来杜绝违规和违章的事件发生,将相关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二、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1.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

对安装工程而言,安全生产的评估方法以“故障树”法为主,该法采用树形结构,其原理是依照演绎法的逻辑,从事件的最上端开始,逐级的将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进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个事件都内梳理清晰完毕时为止。其分析步骤和工作过程为:

(1)对安装工程所处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和边界范围进行全面的,对于分析的对象而言,应该首先确定其是系统的一个显著类别,明确其系统功能,使人能够较好的理解。

(2)对将要进行分析的系统进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将相关的工艺流程图和布置图描绘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安装工程的故障树编制提供一定的基础与依据。

(3)对安装系统中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或者预测,确定故障树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说要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然后以事故发生的频率与事故造成的损失为基本参数。

(4)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这项工作被认为是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发生的特点、特征等,并以此寻找控制事故、减少事故发生频率的可行方案。

(5)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内容涉及到确定各个基本事件或者故障发生的概率,并把计算结果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比对,以此来评价该类事故的危险性程度。

2.安装工程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

(1)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与风险的存在有关,因此,需要从源头抓起,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环节进行事故控制。

(2)对安生生产中需要完成的危险评价与危险控制加以重点关注,因为这是预防事故发生最为有效的措施。

(3)按照党与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强调安全生产预防的主导性地位,因此需要有预见性的眼光,积极参与,提前预防,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应用其中。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分级风险动态评估;风险动态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事故总量依然很大,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企业生产任务的加重,安全生产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经历了事故管理模式、缺陷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三个阶段。企业有效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探索性地恰当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劳动作业息息相关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对员工的人身造成伤害、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1]。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安全生产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日常的生产活动,也可能来自突发的环境变化,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危害到员工的人身安全、设备及财产的完好,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国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实施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风险管理是以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为对象的全面风险管理[2]。而实际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理。

2风险动态管理

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模式,但在这样的模式中,企业的少数监管人员难以切实有效的管理好多数的员工,因此采用“由下至上”的风险动态评估思想,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现行的被动式的“从上而下”的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在风险动态评估过程中,引入了“标准初始风险等级”概念,即假设人的行为良好和作业环境改善后的安全状态(可认为仅指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运用风险矩阵法评估确定最基层辨识点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逐级确定企业各班组、各工段、各车间,直至整个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同时,将目前企业实行的“自上而下”、相对静态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量化和考核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动静结合的分级动态评估及控管网络。通过以上所述的风险动态管理过程,各级组织管理层都能清楚掌握本级风险发生变化是由下级的某个或某几个基层辨识点风险变化造成的,为其安全监管提供最有效的基层动态监控数据;同时,也让基层作业人员清楚了解自身处于何种风险状态,强化其风险意识和认知。风险动态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动态分析、风险动态评估和风险动态控制三个过程,企业进行动态风险管理的流程。

3风险动态分析

风险辨识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的种类和危险的来源,是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更是风险管理成败的基础,如果风险辨识不全面不细致,风险管理就会留下死角,而这些风险管理上的盲点必将导致风险管理的失败。根据事故致因基本理论,企业根据人因失误的危险、设备的危险、物质的危险、环境的危险和管理的危险五个方面对企业历年事故进行事故致因因素辨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踏勘分析、滚动修改完善的形式,设计出人、机、物、环、管等五个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项目[3],科学制定切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同时,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估确定各辨识点的风险等级[4-5],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例如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即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险动态评估

4.1建立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由于客观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风险的性质和情况也会随之变化[1],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研究对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在不同条件下,选定最佳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在运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风险管理目标效果。按照辨识点、班组、工段、车间、企业五个级别搭建风险评估体系,即由最基层辨识点风险开始,逐级构建不同的评估模型和计算方法,推进风险管理进班组到岗位。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分级情况及生产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科学且切合实际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建立如下:设Ri为各级风险值(i=1代表班组级,i=2代表工段级,i=3代表专业厂级,i=4代表公司级,下同),Xi为各级总辨识点中上升为中风险的辨识点数量(且仅为导致人员轻伤而非物损坏的辨识点)(Xi=Ni-Mi),Yi为各级总辨识点中上升为高风险的辨识点数量,Z剩i为各级分阶段剩余指标数Z剩i=Z0i-Z'i(其中Z0i为分阶段总指标数,Z'i为前期累积已发生指标数),Mi为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的中风险点数量(与企业阶段性计划整改相关联),Ni为各级阶段风险状态的中风险点数量。(1)在实际运用时,应从下至上逐级求得各级风险动态值,并将已评估出的下一级的风险值作为评估上一级整体风险时的一个辨识点,例如由班组中各岗位辨识点风险值求得班组整体风险,又由工段中各班组风险值求得工段整体风险(即评估班组时辨识点为各岗位,评估工段时辨识点为各班组),以此类推,最终得出企业整体安全生产风险动态值。(2)当Xi<0,即通过相应整改,各级别中某些风险点的风险级别下降。(3)当Z'i>Z0i时,应对Z0i指标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标为Z'oi,则:本级修正:Z0i<Z'i≤Z总i,则Z'oi=Z总i-Z'i,此修正为必须修正;上级修正:Z'i>Z总i,可向上级申请机动指标。

4.2确定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

根据第3节中的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在假设人的不安全行为处于良好状态的前提下,结合设备设施安全状态、作业环境可改善后的安全状态,确定辨识点、班组、工段、车间、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以此为标准,通过建立的模型可动态监测到风险的偏离。在确定标准初始风险等级时,采用了关联及组合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相同:如有关联或组合的若干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相同,则最终的风险等级为该相同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不同:如有关联或组合的若干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不同,则最终的风险等级取单一风险中风险等级最高的。如有必要,还应再升高一级。若按照以上两种情况确定的风险等级仍然不能完全体现出该风险整体的严重程度,仍可继续升级风险等级[6-7]。

4.3分解各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是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手段[8]。在企业的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Z0i),即根据本级生产饱和度(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生产任务、季节特点等),同时结合历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规律统计分析,按时间(月份或季度)分阶段分解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指标,如图2。通过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在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结合作业层实际情况的同时,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则结合了管理层的实际情况,使最后建立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4评估各级动态风险等级

在确定各级标准初始风险等级和分解各级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对最基层的各风险辨识点的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得出各风险辨识点的动态风险等级,然后,根据4.1中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进行逐级的动态评估,从而得出各级的动态风险等级。

5风险动态控制

通过逐级、动态的风险评估,企业将得到不同时间段各级的风险状态: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编制不同等级的风险控制实施方案。通过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和风险控制实施方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清楚风险状态及风险具体存在的地方,同时也能明确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动态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各级的风险控制水平,且使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6实例分析

基于某生产企业真实背景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动态管理研究。针对每个评估对象的特点,采用现场观察、询问、交谈、查阅有关记录、工作任务分析等方法,通过踏勘分析、滚动修改完善的形式,设计了人、机(物)、环、管等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项目,分别从如何正确选择工器具、合理选择作业方法、确定现场安全防控重点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并辨识出其生产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危险源,共22个风险辨识点,通过一线人员工作经验和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后果以及风险等级进行了初步判定。结合每个风险辨识点初步判定风险状态,根据关联及组合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判定该企业的标准初始风险等级为中风险。通过统计该企业往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分析出该企业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段为5~8月和10~11月两个时间段。根据该企业已确定的年总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情况(4个轻伤),结合该企业生产任务实际情况以及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段,确定该企业分阶段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再次通过辨识点风险动态分析表分析,对最基层的各风险辨识点的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评估。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生产运行后,该企业共有2个下降为低风险的辨识点,4个上升为中风险的辨识点,没有上升为高风险的辨识点。结合对应的分阶段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将动态风险等级和标准初始风险等级相对比,按照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得出:Y=0且0<X<Z因此,该企业在该阶段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此时,企业应综合考虑生产任务和管理等因素,调动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致因因素排查和整改,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的情况下,立即与一线工作人员协商积极、迅速展开措施使之降低或恢复初始风险状态;如不能有效降低风险,开风险控制小组会议,提出强化的管理措施,达到风险动态控制的目的。

7结论

根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及管理情况,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建立了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级风险动态评估模型。通过风险管理全过程,企业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各级风险等级,采取风险控制实施方案进行分级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警惕敏感性,并使得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各级安全责任分明,实现了企业的整体风险控制,有效减少了企业事故发生数量,减小了企业和社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孙华山.安全生产风险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李树清,颜智,段瑜.风险矩阵法在危险有害因素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4(20):83-87

[5]党兴华,黄正超,赵巧艳.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40-143

[6]何学秋,林柏泉,田水承,等.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7]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度判定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163-03

0引言

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征兆。它是风险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无所谓风险。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危险出现,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如果将这两部分的量化指标综合,就是风险的表征,或称风险系数。

危险是客观存在,是无法改变的,而风险却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亦即按照人们的意志可以改变危险出现或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一旦出现危险,由于改进防范措施从而改变损失的程度。认识存在的风险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对社会经济组织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构成因素的作用进行评估量化,再经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一个量化结果,这个结果既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现状,又能预测其一旦发生事故的后果。

在企业生产领域,风险评估目的则是是将危险转化成为安全的过程,是将危险带来的挑战作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治理措施。它的最终目标通过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风险分析技术引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新兴的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手段,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风险评估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例如可靠性工程学、失效分析、失效预测和预防、结构完整性评价和工业经济预测与决策等尽在其中。不仅如此,由于工业领域危险源各式各样,危险事故发生机理千差万别,防范措施也因不同对象而异,经济投资和决策方式也不尽一致,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随不同工业类别或工艺过程、装置的不同而迥异。

风险分析技术做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手段,有针对性地研究生产领域风险的个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1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组织的建立

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而且责任业大。首先应确定企业分级负责的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内的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厂级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可由企业厂长或分管副厂长负责,生产、机动、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代表组成风险评估小组,负责企业内的风险评估及危险源分级工作。其它部门或单位根据构成情况,由具有多种知识和能力的人参与,有助于提高评估的效果。

2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范围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风险评估的范围应包括:

发现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风险时,应进行风险评估。

针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拆除作业、施工作业等特殊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在作业开始前进行。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针对每一项检修内容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各种变更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日常生产活动、异常现象处理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日常管理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检查和维护活动)中开展的风险评估。

针对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开展的风险评估。

3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方法。

3.1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

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3.2安全检查表(SCL)分析方法

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

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

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

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

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进控制措施。

3.3作业条件危险性(LEC)分析方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用符号D表示。其关系式如下:

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或调整到允许范围。

(2)L、E、C的分数值如下: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分数值

完全可以预料 10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不可能 0.1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数值

连续暴露 10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几次暴露 1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表3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100

灾难,数人死亡 40

非常重,一人死亡 15

严重,重伤 7

重大,致残 3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1

(3)危险性分数:根据经验,危险性分数在70以下的因素被认为是低危险性的,一般说来可以被人们所接受,定为4、5级。危险性分数为70以上,定为1、2、3级,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危险性程度分级分数见表4:

表4危险性分数(D值)

总分 危险程度 等级

320以上 极其危险,停止工作 1

160~319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

70~159 显著的危险,需要整改 3

20~69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

20以下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3.4预先危险分析(PHA)

找出分析对象存在的所有风险。

分析每一个风险产生的原因。

针对每一个原因,确定主要后果。

列出现有控制措施。

判定风险等级(按风险评价准则判定)。

提出建议纠正/预防措施。

3.5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是判定风险大小级别的准则,除作业条件危险性(LEC)分析法外,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方法辨识出来的风险,均需依据制定出的风险评价准则来判定风险级别,风险等级的大小用风险度来确定。

风险度等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后果严重性的乘积,常用R表示风险度,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表示事件后果严重性。

各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一般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通常风险等级的判别准则如下例: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等级 标 准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

或危害的发生不能够被发现;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但措施不当;

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

或在异常情况下必然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3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但多数未得到执行或执行的偏差较大;

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或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2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仅偶尔未得到执行或执行的偏差较小;

或危害的发生能够立即被发现;

或在过去曾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但很少发生。

1 现场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或控制措施,措施得当,全部得到执行且无偏差;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三种情况综合判别时取其最大值)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万元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4 违反行业的标准或规定 丧失劳动能力 >25

3 违反相关方的规定或要求 伤残或慢性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10

2 违反公司的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轻微受伤,很快治愈 ≤10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其中财产损失部分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形式、运行方式等具体确定。

(3)风险度R(=L×S)判定准则

风险度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和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特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即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风险 建立控制目标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检查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风险 可考虑建立控制目标和操作规程,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时治理

1~3 可忽略风险 无需采取任何措施

(4)风险接受准则。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人们往往认为风险越小越好。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减少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还是采取防范措施使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资金、技术和劳务。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风险与利益间要取得平衡”、“不要接受不必须的风险”、“接受合理的风险”等,这些都是风险接受的原则。

制订可接受风险准则,除了考虑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和财产损失外,环境污染和对人健康潜在危险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美国国家环保局和国际陌生组织颁布的致癌风险评价准则、健康手册、环境评价手册、环境保护的优先排序和策略、空气清洁法的风险管理等,都是风险可接受准则制订的依据。

风险可接受程度对于不同行业,根据系统、装置的具体条件,有着不同的准则。由于风险评估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基础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可信度和特殊化学物质数据库的建立等都是目前各国竟相开发的领域。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风险规范、标准的制订,这是大势所趋,无疑地应该引起重视。

4结语

本企业自将风险评估应用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以来,收到明显效果,2009年全年计发生厂控事故13起,较2008年18起下降27.7%。事故直接损失15.75万元,较2008年281.85万元下降了94.4%。事故总损失349.03万元,较去年652.5万元下降了46.5%。设备完好率大幅提升,故障率明显下降,备品备件消耗从2008年的2871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1989万元,减少费用800余万元,同比降低27%。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说明安全预防的重要性。做好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提高安全生产的预控能力,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发生,消除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实现安全生产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云,等.现代安全管理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吴宗之.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重大事故预防对策[J].中国劳动,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