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2:00
序论:在您撰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上下联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1.实施“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薄弱点。它不仅影响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结合我市农村实际和特点,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即创建100个文明单位、100个生态文明村、10000个文明户、10条文明示范街活动。在农村则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作为载体,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领导挂点,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委的领导下,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制订创建百个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确定在三县一市以及郊区力争在3年内创建100个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秩序良好的生态文明村,使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连片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成立××市创造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由市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点,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制订和落实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具体措施,解决了具体问题,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市长×××多次到×县×××镇×××调研,与镇领导和村民一道研究建设方案,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副书记×××深入到×××市×××镇大和村,与村民一道研究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规划问题,并现场拍板解决一些困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与×××县文镇新村挂点,帮助村解决建设生态文明村急需的部分资金和水泥等问题。副市长×××则与×××村五组挂点,协调各部门大力扶持该村搞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同时,市文明委多次组织召开县、镇文明办主任会议,了解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并在×××市和×××县召开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交流会,交流情况,推广经验,使我市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得到全面推开。
3.三级联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市、县和镇三级联动机制。爱卫、卫生、水电、土地、建设、规划、教育、环保、能源、林业、农业等部门做到明确分工,挂点定村,明确目标和任务,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同时,各部门领导带队进村入户,抓规划、抓项目落实等,有力调动各方参与共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特点,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如×××县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耕地占用税等税费,金融部门实施贷款建房优惠政策等。在资金方面,市、县镇三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也给予支持,×××县政府拨款5万元,县建设局拨款2万元,县各单位支持资金15万元,镇政府支持3万元,市建设局支持水泥130吨,扶持挂村建设生态文明村。规划、环保、农业、卫生、水电等部门单位也通力合作,帮助创建村做好规划、生活环境卫生治理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工作。据统计,目前,市、县、镇三级各部门支持资金万元,水泥吨等物资支持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农村精神文明带来新变化
从去年4月开始,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全面启动至今,全市已初步建成个生态文明村,新铺水泥路米,新建沼气池座,新建卫生厕所座。基本上达到了创建标准。在生态文明村中基本实现道路水泥化,饮水洁净化,能源沼气化,村内环境绿化美化,村风民风文明化,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1.以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加大创建力度。在创建活动中,开始时,村民对建成生态文明村信心不足,往往看不到好处,因此创建热 情不高。我们抓住了这一情况,以实施村道硬化和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先抓示范村,以带动其他村的创建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挂点定村和各级部门支持下,×××县挂村、×××县×镇良村,×××市台村、×××县连村、郊区新村5组等10多个村作为创建示范村。由各县(市)、区、镇领导组织人员到示范村,深入了解,观农家厕,闻猪栏“味”,踏泥泞路,体农家难。面对面倾听农民意见。帮助农民做好规划,筹建创建项目,落实具体任务,解决资金、用地、技术以及政策优惠等问题。×××县挂村修建了一条主干村道宽8米,巷道4米宽,长880米的水泥路。×××县江镇良村修建了一条长2.3公里的主干水泥道路,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建成沼气池45座。郊区新村修建了一条长近3公里,宽10多米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出门就能踏上水泥路,其中5组村民家家用上沼气。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各村也纷纷加快了创建力度,×××县江镇在良村的带动下,也掀起了修建水泥村道和沼气池的热潮,权村、大山村、大水村修建了水泥路,大洲村修建了一条环洲水泥路,建成了11个水泥码头,同时,修建沼气池,煮饭、冲凉用上了沼气。据镇政府统计,全镇各村共修建水泥路32公里,建沼气池2780多座。目前,在我市各县(市)区的家村正掀起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新一轮热潮,从原来确定创建100个生态文明村增加到105个目标。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村道和巷道基本上修建或铺设了水泥路面,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和打水井,饮上洁净的井水或山泉水,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配合改厕,新建住房在村内修建了排水系统,改变了过去卫生赃、乱、臭的现象。许多村建成了文化活动室、球场、村头花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各村根据各自的特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的村以发展水果种植为主,有的以发展养殖为主,充分利用沼渣沼液发展生态农业致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使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可喜的变化,村民的文明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2.农村面貌新变化。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给农村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一是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在创建前,在村内看到的是赃、乱,牛粪猪粪鸡屎遍地,污水随处流,闻到的是猪栏和厕所的臭味。创建后,道路宽阔洁净,村内绿树成荫,果树飘香,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三层五层错落有致。村中公园有凉亭小息,并建有单杠、秋千等健身场所,有些村建成了水泥篮球。在村民家中,家家户户用上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既节约能源又干净卫生。如×××市容镇和村,呈现在人们面前是一座漂亮的山庄,内有游泳池、篮球场、冲浪池、花园和鱼池等。×××县良村,村头建起了一座标准的篮球场,村中周围荔枝树花蕊飘香,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座座沼气池整齐建在村边,同时建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村中建起2-5层不等的新房,外墙装饰漂亮的墙砖,家中打制水井和抽水管道,屋内建有卫生系统,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村容村貌发生根本的变化。二是村风民风出现可喜变化。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前,由于缺乏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赌博现象时有出现,封建迷信思想较为严重,建庙搞迷信活动大有市场。创建生态文明村后,制订村规民约,经常进行法制教育,法制观念和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良村以前民风骠旱,赌博、偷窃、迷信活动常有出现。创建后,赌博、偷窃现象没有了,甚至喝酒时行拳的现象也少了。村民办白事时,也没有大操大办,更不会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关心集体,相互帮助在村中已蔚然成风。良村郑组长,以人工1000多元把几个困难村民请来种植蘑菇,使他们既学到种植技术又增加了收入。许多村成立篮球队,与邻村举行比赛,在节日期间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三是思想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在创建活动中,村民得到实惠,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悄悄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改变了过去的小农经济的意识,逐步树立起开放的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意识,村民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如在修建村道时,需占用到的屋地或房屋,村民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自动拆除,也不需要补偿。修建集体项目全部由村民义务投工,在资金方面,大家踊跃集资,有些困难村民,较富裕的村民主动借款。在修建沼气池中,能互相帮助,共同修建。村民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认识,着重发展绿色食品,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种植蔬菜、瓜果,建立生态农业。×××县良村发展蘑菇种植和荔枝种植,同时发挥靠近圩镇优势,大力栽种绿色蔬菜,目前已发挥效益,一些单位、酒店已专程到村内定购蔬菜,而且价格比其他蔬菜高出2-3角钱,去年17户种植的蘑菇每户收入达4000-50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江镇大山头村和郊区新村等则发展种桑养蚕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农民对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热情更加高涨,村与村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争创热潮。如×××镇二叉、三叉两村,提出了各自的创建招数,大摆创建“擂台”。四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干部自觉深入农村基层,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民也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三提五统”自觉上交,过去“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好做了,村民自觉执行计生政策,结扎率达100,超生现象也没有了,个别村民自愿只生一个小孩。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城乡互动,促进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一是大力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在开展“双百万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通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情况进行大力的广泛的宣传报道,各县(市)、镇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宣传创建活动的典型。同时召开创建活动经验座谈会,组织人员到农村参观学习,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城镇单位和居民在感受到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热情,深受鼓舞,也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活动,投入资金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花园小区,经常组织住户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艺比赛等,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二是城市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也出钱出物或从技术上为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出力。有些单位送书送技术,为农民送上精神食粮,有些单位送去水泥,厕所瓷盘等物资。在全市文明单位中开展“工农手拉手,文明单位助农友”活动,文明单位积极从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有些单位与农村结成对子开展共建活动,出现了军民共建、村镇共建、城村共建等创建形式。
(三)一点体会
1.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突破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事半功倍。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首先确立了真真正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的创建新思路。因此,从修路、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作为创建突破口,使农民能得到实惠,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深得农民欢迎,农民对创建活动热情高涨。因此,以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适应了当前梧州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适应了农民渴望文明,追求新生活水平需要;适应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极具生命力。农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甚至能牺牲个人的一 些利益,自筹资金,积极义务投工,毫无怨言。
××市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抓实干,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了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全市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文明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施“双百万十”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创了我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做法和体会
(一)上下联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1.实施“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薄弱点。它不仅影响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结合我市农村实际和特点,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即创建100个文明单位、100个生态文明村、10000个文明户、10条文明示范街活动。在农村则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作为载体,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领导挂点,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委的领导下,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制订创建百个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确定在三县一市以及郊区力争在3年内创建100个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秩序良好的生态文明村,使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连片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成立××市创造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由市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点,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制订和落实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具体措施,解决了具体问题,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市长×××多次到×县×××镇×××调研,与镇领导和村民一道研究建设方案,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副书记×××深入到×××市×××镇大和村,与村民一道研究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规划问题,并现场拍板解决一些困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与×××县文镇新村挂点,帮助村解决建设生态文明村急需的部分资金和水泥等问题。副市长×××则与×××村五组挂点,协调各部门大力扶持该村搞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同时,市文明委多次组织召开县、镇文明办主任会议,了解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并在×××市和×××县召开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交流会,交流情况,推广经验,使我市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得到全面推开。
3.三级联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市、县和镇三级联动机制。爱卫、卫生、水电、土地、建设、规划、教育、环保、能源、林业、农业等部门做到明确分工,挂点定村,明确目标和任务,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同时,各部门领导带队进村入户,抓规划、抓项目落实等,有力调动各方参与共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特点,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如×××县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耕地占用税等税费,金融部门实施贷款建房优惠政策等。在资金方面,市、县镇三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也给予支持,×××县政府拨款5万元,县建设局拨款2万元,县各单位支持资金15万元,镇政府支持3万元,市建设局支持水泥130吨,扶持挂村建设生态文明村。规划、环保、农业、卫生、水电等部门单位也通力合作,帮助创建村做好规划、生活环境卫生治理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工作。据统计,目前,市、县、镇三级各部门支持资金万元,水泥吨等物资支持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农村精神文明带来新变化
从去年4月开始,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全面启动至今,全市已初步建成个生态文明村,新铺水泥路米,新建沼气池座,新建卫生厕所座。基本上达到了创建标准。在生态文明村中基本实现道路水泥化,饮水洁净化,能源沼气化,村内环境绿化美化,村风民风文明化,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1.以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加大创建力度。在创建活动中,开始时,村民对建成生态文明村信心不足,往往看不到好处,因此创建热情不高。我们抓住了这一情况,以实施村道硬化和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先抓示范村,以带动其他村的创建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挂点定村和各级部门支持下,×××县挂村、×××县×镇良村,×××市台村、×××县连村、郊区新村5组等10多个村作为创建示范村。由各县(市)、区、镇领导组织人员到示范村,深入了解,观农家厕,闻猪栏“味”,踏泥泞路,体农家难。面对面倾听农民意见。帮助农民做好规划,筹建创建项目,落实具体任务,解决资金、用地、技术以及政策优惠等问题。×××县挂村修建了一条主干村道宽8米,巷道4米宽,长880米的水泥路。×××县江镇良村修建了一条长2.3公里的主干水泥道路,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建成沼气池45座。郊区新村修建了一条长近3公里,宽10多米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出门就能踏上水泥路,其中5组村民家家用上沼气。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各村也纷纷加快了创建力度,×××县江镇在良村的带动下,也掀起了修建水泥村道和沼气池的热潮,权村、大山村、大水村修建了水泥路,大洲村修建了一条环洲水泥路,建成了11个水泥码头,同时,修建沼气池,煮饭、冲凉用上了沼气。据镇政府统计,全镇各村共修建水泥路32公里,建沼气池2780多座。目前,在我市各县(市)区的家村正掀起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新一轮热潮,从原来确定创建100个生态文明村增加到105个目标。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村道和巷道基本上修建或铺设了水泥路面,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和打水井,饮上洁净的井水或山泉水,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配合改厕,新建住房在村内修建了排水系统,改变了过去卫生赃、乱、臭的现象。许多村建成了文化活动室、球场、村头花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各村根据各自的特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的村以发展水果种植为主,有的以发展养殖为主,充分利用沼渣沼液发展生态农业致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使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可喜的变化,村民的文明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2.农村面貌新变化。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给农村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一是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在创建前,在村内看到的是赃、乱,牛粪猪粪鸡屎遍地,污水随处流,闻到的是猪栏和厕所的臭味。创建后,道路宽阔洁净,村内绿树成荫,果树飘香,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三层五层错落有致。村中公园有凉亭小息,并建有单杠、秋千等健身场所,有些村建成了水泥篮球。在村民家中,家家户户用上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既节约能源又干净卫生。如×××市容镇和村,呈现在人们面前是一座漂亮的山庄,内有游泳池、篮球场、冲浪池、花园和鱼池等。×××县良村,村头建起了一座标准的篮球场,村中周围荔枝树花蕊飘香,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座座沼气池整齐建在村边,同时建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村中建起2-5层不等的新房,外墙装饰漂亮的墙砖,家中打制水井和抽水管道,屋内建有卫生系统,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村容村貌发生根本的变化。二是村风民风出现可喜变化。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前,由于缺乏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赌博现象时有出现,封建迷信思想较为严重,建庙搞迷信活动大有市场。创建生态文明村后,制订村规民约,经常进行法制教育,法制观念和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良村以前民风骠旱,赌博、偷窃、迷信活动常有出现。创建后,赌博、偷窃现象没有了,甚至喝酒时行拳的现象也少了。村民办白事时,也没有大操大办,更不会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关心集体,相互帮助在村中已蔚然成风。良村郑组长,以人工1000多元把几个困难村民请来种植蘑菇,使他们既学到种植技术又增加了收入。许多村成立篮球队,与邻村举行比赛,在节日期间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三是思想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在创建活动中,村民得到实惠,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悄悄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改变了过去的小农经济的意识,逐步树立起开放的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意识,村民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如在修建村道时,需占用到的屋地或房屋,村民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自动拆除,也不需要补偿。修建集体项目全部由村民义务投工,在资金方面,大家踊跃集资,有些困难村民,较富裕的村民主动借款。在修建沼气池中,能互相帮助,共同修建。村民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认识,着重发展绿色食品,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种植蔬菜、瓜果,建立生态农业。×××县良村发展蘑菇种植和荔枝种植,同时发挥靠近圩镇优势,大力栽种绿色蔬菜,目前已发挥效益,一些单位、酒店已专程到村内定购蔬菜,而且价格比其他蔬菜高出2-3角钱,去年17户种植的蘑菇每户收入达4000-50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江镇大山头村和郊区新村等则发展种桑养蚕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农民对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热情更加高涨,村与村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争创热潮。如×××镇二叉、三叉两村,提出了各自的创建招数,大摆创建“擂台”。四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干部自觉深入农村基层,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民也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三提五统”自觉上交,过去“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好做了,村民自觉执行计生政策,结扎率达100%,超生现象也没有了,个别村民自愿只生一个小孩。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城乡互动,促进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一是大力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在开展“双百万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通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情况进行大力的广泛的宣传报道,各县(市)、镇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宣传创建活动的典型。同时召开创建活动经验座谈会,组织人员到农村参观学习,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城镇单位和居民在感受到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热情,深受鼓舞,也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活动,投入资金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花园小区,经常组织住户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艺比赛等,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二是城市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也出钱出物或从技术上为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出力。有些单位送书送技术,为农民送上精神食粮,有些单位送去水泥,厕所瓷盘等物资。在全市文明单位中开展“工农手拉手,文明单位助农友”活动,文明单位积极从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有些单位与农村结成对子开展共建活动,出现了军民共建、村镇共建、城村共建等创建形式。
(三)一点体会
1.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突破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事半功倍。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首先确立了真真正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的创建新思路。因此,从修路、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作为创建突破口,使农民能得到实惠,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深得农民欢迎,农民对创建活动热情高涨。因此,以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适应了当前梧州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适应了农民渴望文明,追求新生活水平需要;适应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极具生命力。农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甚至能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自筹资金,积极义务投工,毫无怨言。
近年来,国内的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我国的环境问题就已经十分严峻,许多土地遭遇了荒漠化的毁灭性灾害,水土流失更是一年比一年爆发频繁,许多灾害性天气此起彼伏。尤其是九八洪水,让国内的环境专家迅速觉醒,开始思考生态发展的新问题。
在我国,生态方面的建设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其中包含了公益林的建设。既然是公益林,也就是说是一项公益性质的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在公益林的建设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公益林的建设进度十分缓慢。通常都会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设置公益林。但是在偏远地区,许多地方的经济都十分落后,导致文化与思想也还处在相对落后的程度。许多人为了贪求私欲,乱砍滥伐获取经济收益。另外,还有一些务农的人将地势比较低的公益林改成耕地,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让公益林的面积被大量缩减。因为公益林所提供的补偿金并不高,也不允许人们进行砍伐,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管理与保护。而且,自从集体管理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大多数林地都是承包给农户,每家农户承包到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由于比较分散,也让农户对公益林保护的意识不高。
2 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问题
2.1 补偿资金过低和补偿方式单一
当前,政府采取的公益林的补偿金发放方式还是参照管护人员的工资水平来制定的,只要提供管护人员基本的工作酬劳就可以了,但这样的低酬完全没有考虑到公益林本身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国家有针对林地进行专门研究的研究小组,他们经过实地考察与分析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国内的森林资源的价值可以达到两千多亿,所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收益是林业产品收益的13.3倍。但是,现行的补偿政策所提供的资金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标准明显不合格。而补偿方式也只是单一地向管理人员发放资金,很难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现实的情况就是,许多管理员甚至并不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管理与保护的工作。
2.2 受益单位未进行相应的补偿
公益林建设以后,许多相关的单位部门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这些利益都是由公益林带来的,然而他们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政策并没有要求受益的单位给那些承担了损失的林农任何补偿,这种形势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
2.3 补偿政策和实施机制缺乏灵活性
我国已经建设了许多公益林,然而这些公益林是分属于不同地区的,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但这方面实行的政策并没有将他们分开。我国政府对于公益林的管理方式是比较统一的,给予的补偿也是固定的标准,每个地方都一样。但是这样就缺少了灵活性,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不同。有的地方补偿还不错的价格到了另一个地方就会变成很低的补偿,这也让许多管理公益林的人没有积极保护的意识。
2.4 生态公益林保护压力加大
林业的发展经过了又一轮新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走上了历史舞台。商品林因为由固有的林农进行经营,可以获取很高的收益,因此乱砍滥伐的现象也就少了许多。然而,公益林与之相比,就没那么尽如人意了,公益林的经营主体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明确,管理人员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具体的界定,这让许多公益林成为了盗匪的天堂,还有管理员自己偷盗的事件发生,情况很不乐观。
3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3.1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从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出发,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层次不同的公益林补偿标准,让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的林农可以增加收入。而且,也要根据林农的自身经济状况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具体的补偿结构划分。具体措施可以这样:首先对那些划分为公益林的地区先进行区分,根据林地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然后,根据每一片林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资的标准,制定动态的补偿机制,让这个补偿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3.2 选择合适的公益林管护模式,提高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实行的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还是偏低,而且许多农户还继续砍伐,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进行公益林的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与研究,让农户的思想可以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找出新的公益林管理模式,让农户可以提升更多的积极性。而且,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每一个省的林地资源都是不同的,互相之间差别很大。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要针对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选取具体的适应当地发展的林地管理方式。
3.3 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因为大多数公益林处在偏远地区,管理者也是当地的农民。许多人因为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不能理解政策中的举措对自己的管理有什么作用。因此,我国也要在这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尤其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民的普遍素质得到提高。
3.4 受益者直接补偿
关键词:锦州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辽宁省锦州市属缺林
少林地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20%,东部平原区受风沙危害,西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较重,十年九旱,虽经多年造林绿化均因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低。因此,资源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使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较差,防护效益发挥不够显著,而且未建成具有对地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林业产业。因此,加快林业发展,加速恢复生态平衡,改变现有的自然面貌,提高森林覆盖率,以避免和减少各类自然灾害,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加快林业发展是林业工作首要任务,结合锦州市的实际情况,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林业生态建设实行综合治理
把全部生态治理区按自然立地条件规划成若干个治理项目区,分区治理。无论山区还是平原风沙区,在政府统一主导下,按大农业概念,实行山、水、田、林、村和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一个完整流域内,在政府主导下,集中整合农、林、水等多个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配套,集中使用。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果则果的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一次性实现治理与利用的有机结合,达到综合治理的良好效果。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与水利抗旱措施紧密衔接。
2巩固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绿化速度
随着林权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林权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承包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大户。他们有能力、有资金,会管理绿化成果。在造林绿化方面,特别要充分发挥大户的作用,鼓励承包大户绿化荒山,并通过绿化荒山逐步获得收入并形成产业,实现规模经营、特色产业化,推动一方经济发展。他们的加入,既解决了绿化资金的不足,同时提高了绿化的标准和水平,也带动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绿化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制度措施,鼓励更多的有志于造林绿化、发展林业产业的人士参与到林业生态建设事业中来,从而加快锦州市的造林绿化速度。
3封、飞、造多手段齐上,加快绿化速度
锦州市所剩的荒山多数为高山、远山、石质山,土层瘠薄,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成效差。单靠人工植苗造林很难实现绿化目标。因此,必须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的力度。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落种方式恢复植被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对高远山区,是一种多快好省的绿化手段。封山育林是一种靠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的措施。通过飞封结合,以达到在人为的干预下,借助自然修复能力,达到加快荒山绿化的目的。
4科学规划,城乡统筹,不断拓展绿化空间
根据区划,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全部完成绿化规划,森林覆盖率只有28%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过去由于受投资体制的制约,对城市(镇)、村屯等绿化关注不够,随着现代城市基本框架的确定,为建设城市大园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区与郊区不仅面积叠加,在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在生态建设方面,近郊区园林植被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和地域辽阔的远郊潜力巨大的绿化效益,是整个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城市周边及村镇等绿化尚有较大的绿化空间。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不断拓展绿化空间,达到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改善人居环境,为锦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5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实现生态保护的法制化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功能,在保护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森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森林,森林更需要人类的保护。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环境污染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资源的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对林业来说,必须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1.努力增强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运用种形式、渠道,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森林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林区的百姓"靠山吃山"的观念。教育林农明白山上的森林不只是“祖先”传给你的,还要留给子孙后代。如果现在把树木砍伐光了,山秃了,水土流失就会日益严重,就会发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人类将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等等。让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使人人自觉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的使命。
2.着力限制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沼气、煤炭、电能、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替代薪材,减少农户,加工企业、餐饮业消耗薪材;二是严厉查处、打击加工企业非法收购木材。加强原木、薪材的运输管理,严厉打击盗伐、偷运行为,并禁止原木、薪材外流;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变“砍”森林为“看”森林,努力从生态旅游中增加林农收入;四是加快发展非木质森林资源产业,鼓励扶持林下种植药用植物、野生疏菜、野生花卉、养殖禽类等产业,增加林农收入。
3.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措施
一是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弥补林权所有者的一些损失。二是探索建立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按照有利于国家、集体和林农,有利于严格保护,有利于责、权、利统一等原则,探索、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机制,切实管护好生态公益林;三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林权流转和经营机制,提高林农管山、护林和造林的积极性,提高林农的效益,从而促进管护好森林资源。
4.健全责任机制,强化森防工作
要充实和健全各级森防组织机构,落实各级领导负责制。一要建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机构成员会议,分析形势,协调部门采取联动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二要落实保护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目标,层层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有效的保护责任机制体系。各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建立护林队伍,加强巡查,责任到人。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跟踪考察、奖惩兑现等条例措施,进一步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加大对林内火源的监控力度。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目标责任制,强化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结合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完善扑火预案,备足扑火物质,专业扑火队伍24小时待命,要加大巡查力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做到有火情及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5.严厉打击破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密切协调,认真履职,加强检查,严格管理,及时掌握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布控防犯网络,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安全。
6.制定生态工程计划,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制定并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计划,不断提升森林资源储备和促进生态修复为主的林业工程项目。大力更新造林,封山育林,尽快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注重森林生态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增强;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不断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既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培育,又可对林木进行适度的间伐和择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林间资源。
7.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作
(一)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目前,我国的煤炭城市总共有63座,其中典型的煤炭城市达到了31座,它们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和山西省。我国的煤炭城市大多煤炭资源基础良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煤炭供应能力。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煤炭产业集群,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十分旺盛,煤炭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我国当前的铁路、道路的运输能力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煤炭城市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中,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的煤炭城市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效、多元生产。煤炭城市产煤基地和矿区利用煤炭开发利用的输出产品在电力、煤电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方面的多元性和功能性,积极整合产业链,提供环保的、具有高附加的煤炭衍生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中,煤炭城市逐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努力实现自身的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一系列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郊森林绿化、污水治理项目已经完成,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以说,我国煤炭城市的发展前景良好,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土地资源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作为以采掘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工业,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必然会破坏脆弱的土地资源。在开采期,重型工具粗放的挖掘作业,无疑会破坏地面、损坏地质结构。而且,开采前需要在矿区修建基础设施,如:厂房、道路等,无疑会占据有限的地面空间。还有,采掘必然会伴随着废渣废料的产生,这也会使土地资源更为匮乏。2.水体方面。矿产开发的过程中,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在矿井作业、清洗淋溶煤料等方面都会污染水资源,并通过地表和地下两个层面,进一步破坏水资源的平衡和清洁。采煤使地下水被疏干,矿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人们的饮用水源减少或干涸。而矿井排放到地面的水,由于塌陷形成很多泡泽,夏日蒸发而污染空气,有的地表水顺采煤塌陷地缝而下渗,污染地下水体,造成恶性循环。3.空气资源方面。煤炭的开采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直接进入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煤矸石和粉煤灰等中间产品和废料,或者直接以悬浮颗粒的形式造成空气混浊,影响清洁,导致浓雾出现频数的增多;或者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与日照、雨水等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硫化物、氢化物等以气态形式污染大气,降低空气质量水平,危害矿区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采煤矸石从井下运到地面后,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会自燃,其中也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的污染。4.生物多样性方面。煤矿区在规划和建设前期,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砍伐植被。毫无疑问,对于土地植被的大面积损坏,必然会引起土壤污染与退化而导致土壤沙化、肥力减弱和酸碱性失衡,从而影响着矿区动植物的生存。此外在矿区,由于煤矿的生产,很多地面的各种机械、车辆和小井的放炮声,原煤装车外运,轨道机车和各种运输产生了噪音,这些噪音久而久之,使少部分人承受不了,甚至患上疾病。煤化工生产,加重了矿区环境污染。现在矿区为了增加效益都在进行煤炭的深加工,延长煤炭的产业链,都在上大大小小的洗煤厂和焦化厂。这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件大好事,但有些企业由于认识和投资不足等因素,造成烟气不达标排放,废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河道,污染了矿区的空气和水体。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煤炭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对生态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技术方面加大煤炭开采相关技术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坚持环保生产与生态环境修复同步进行。第一,绿化和无害处理。针对矿区的土地退化和利用受限的问题,对于塌陷区的洼地可以在平整后用于农业或渔业,对有滑坡可能的部分进行加固处理、整形修坡、固化山体,并结合地形进行种草、种树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针对水和大气污染要保护现有的天然植被,并逐年增加人工绿化面积,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将矿区废水进行进一步的无害处理。第二,造林。采用推填、搬运覆土的方式恢复治理占用耕地或可耕地的煤矸石堆(山),依据地形对部分区域实行就地平整、覆土,改造为林业绿化用地。第三,合理利用和治理煤矸石。矸石可以采用植树方式进行生态恢复,而且煤矸石可用于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发电,灰渣可以作为水泥和砖材的原料,拓宽其用途;废料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功能性和效率。第四,大力推广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推动开采的产业的绿色化和清洁化,打造一条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方面针对新老矿区实际情况,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紧密结合我国煤炭城市基地、矿区生态环境特点,在已有的政策法律的基础上,区别对待新上矿区、老矿区和废弃矿区,坚持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把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融入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明确法律法规。同时坚决贯彻环保政策,加强环保力度,扶持环保型煤矿开采企业。针对新上矿区项目,严格控制新矿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审查,达不到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对于老矿区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通过关停整治提高到环保标准,若仍达不到环保标准,责令关闭停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现象继续发生。对于无法追究生态保护和治理责任的矿区,由省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向正在生产的矿区征收生态环境破坏补偿费以及征收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保证金的形式,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基金,该基金为各个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三)控制监督方面在煤炭开采、利用和废料处理的整个工艺流程中,要注意进行全程的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煤炭城市主要的产煤基地、矿区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环境危害评估体系,并在日常作业中实施严格的操作标准,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基地需要进行整个环节控制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而实现绿色生产。同时,在企业自律的同时,社会公众、媒体也要积极参与到环境监督中,社会各界共同抓管,实现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把治理和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提高到发展区域经济的高度来认识。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的认识,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摆上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和治理的力度。其次,是教育采矿者谁采、谁治理,并做到采矿的同时就要边采、边治理、边恢复,不要一切等到关停。第三,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并认真的加以执行。常抓不懈,形成氛围,做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86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明确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在林业产业建设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事实证明,建设林业产业的同时,必须兼顾林业生态效益,方可保障生态林业的丰富性,促成林业生态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从而带动林业产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生态林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同时,促进森林生态文明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下面将对其建设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1 树立正确的观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在发展林业的同时,不仅要考虑林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应该考虑林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人,所以在建设和发展林业的同时要考虑到农民的收入和合法权益问题,只有树立以人文本的发展观切实改善林业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发展。
1.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在社会发展中,有的资源是可再生的、有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当下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而是要树立合理的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代人在发展中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而且要保护森林资源,最大限度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为后代人留下了可赖以发展的森林资源。
1.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人与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和谐到恶化的关系的演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们的生产力及其低下,对自然资源尤其是林业资源的利用和开采都处于低级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工业文明,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不断加强,于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始了掠夺式的开采。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是在重复工业文明的老路子,如果不对这样的方式加以制止,人类文明必将衰落甚至毁灭。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代人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在林业发展中,不管是开采、培育、造林,都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并及时的做好林业保护和恢复的工作,这样才能促进林业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2 转变生活方式
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物质享受为标准,这样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高消费、多浪费问题的产生。生态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所以,要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不仅节约也更环保。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也更多的追求精神的丰富和满足。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也不会对后代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3 弘扬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支柱。要不断扩大森林文化载体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的建设和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来完成,只有重视当地的文化建设,并加以利用和改进才能使森林文化更加厚重。鼓励森林文艺创作,扩大森林文化对外交流,就不失为一条正确的途径。要认真落实林业救灾扶持政策,特事特办,维护好林业生产秩序,特别是防止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对于基层清障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林业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人员做好帮扶工作,如疏通河道、清理枯树等。制止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林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林业生态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林业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和物质基础,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目标。我们要认识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伟丹.浅谈林业产业化发展及其生态文化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