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8-14 16:41:56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医学知识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老年医学知识培训

第1篇

本刊讯(记者 胡睿) 近期,湖南省卫生厅启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新机构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由该省编办组织制定的《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首次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纳入事业编制。

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是30多年前制定的,早已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为配合即将推进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等工作,该省编办组织制定了《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

《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事业单位属性及编制性质,特别是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人员编制性质首次给予明确。

《标准》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明确工作性质和配备比。分别确定了不同性质、类别、规模等级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的核编依据和具体配置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院级领导职数和单位内设党政管理机构数,如三级医院院级领导职数核定为6名~8名。根据等级、规模、服务人口比例等核定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病床编制与人员配备比。

据该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介绍,首次核编并非“一锤定终身”。今后,原则上每3年根据有关指标对病床编制数进行调整,并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服务人口或病床数变化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等情况进行重新核编。肖策群强调,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超编进人,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对于超编、超领导职数、超人员编制结构比例配备的人员,一律不办理列编手续。

时讯

我国乡村医生1/3是女性

本刊讯(记者 王真)8月24日,在“全国女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开课仪式上,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透露,目前全国有30余万名女乡村医生,约占全国乡村医生总数的1/3。朱庆生表示,与男性乡医相比,女性乡医在承担工作的同时,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们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有关部门要对女乡村医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农村防控“甲流”有了指南

本刊讯(见习记者 王冰) 卫生部近日《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乡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治、免疫接种等工作。

《方案》强调,乡镇卫生院应及时采集疑似病例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乡镇政府提供密切接触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本刊讯(记者 李口)据悉,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有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其中,住院补偿1,2亿人次,门诊补偿13,1亿人次,对l_8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1180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41%,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经济负担。

域外传真

英国医务人员因病缺勤率较高

“为减少自身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事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基本训练。”这是英国卫生部在年中总结上提出的要求。

报告表明,医务人员因病不能出勤的平均天数达10,7天,远高于私有部门员工6,4天每年,也高于整个国有部门员工9,7天每年的平均数。据悉,该报告是在与11000名医务工作者面谈基础上写成的。(BMJ.2009,339:b3406)

美国推荐适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德克萨斯州1122名家庭医生中,仅有49%的医师表示遵循现行的宫颈癌疫苗接种指南,向11~12女孩推荐接种这种疫苗,而64%的医师表示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群体年龄通常在13~17岁之间,

该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表示,尽管他们曾建议家庭医生为11~12岁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担心医师或家长可能会延误孩子疫苗接种的时间。(Else―vier Global Medical News,2009,8月6日在线版)

美鼓励住院医师学习老年医学知识

200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医生加强老年医学知识的学习,为美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第2篇

1人文医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进行的重要医学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及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可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是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关键项目之一,是每名住院医师都面临提高的技能。目前我国人文医学课程相对不足、人文医学技能培养欠缺,这此有待提高和改进。人文医学是对生命终极关怀和内涵丰富的医学哲学,人文医学技能是将对人文医学知识升华为精神和信念,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是医师临床实践能力中不可分害的重要部分,这里面强调厂知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老年医学科多接诊和收治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特点,同时,老年患者又是肿瘤等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终末期患者集中的人群。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厂更高的要求,对死亡有厂更多的认识,那么如何在老年医学科合理运用人文医学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和终末期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对待终末期患者的各自诉求,如何更好的服务患者,如何让住院医师掌握和运用人文医学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这此是我们进行人文医学技能培养的责任所在。有必要在有限而紧张的日常工作中,对住院医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工作。

2老年医学科进行人文医学培养的方法

2.1住院医师培训前的基本特点    

住院医师在进人临床进行规范化培训时,是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很多临床问题,也可能存在很多人文心理问题。当在老年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终末期疾病患者,如肿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患者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终末期患者,有可能会产生不安和压力,避免接触终末期患者和家属等不良情绪。我们带教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指导。

2.2老年医学科人文医学培养内容    

老年医学科对住院医师进行人文医学培养时,可参照缓和医疗教育进行规划和带教。缓和医疗是人文医学在终末期患者中的集中体现,是为厂提高终末期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内心平静,做到生死两相安。对终末期患者照护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生理、心理和灵性。其中灵性照护是指帮助患者接受生命是有限,协助患者寻求生命意义,从而获得内心平静、生死两相安的境界。通过培训使住院医师正确理解死亡观,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3具体教学与实践方法    

对在老年医学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进行以缓和医疗为主的人文医学内容讲座及教学查房,讲者由经过专业人文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及缓和医疗培训的医师担任。可设置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和临床实践三个部分。    

首先是理论授课,以缓和医疗为主的人文医学讲座为集中授课,2学时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普及以缓和医疗为主的人文医学理念与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如何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估终末期患者的主要症状及心理状态;如何照护终末期患者生理、心理、灵性三个层面。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理解于什么是正确的死亡观。只有自身理解,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进行医患沟通    

然后安排教学查房,为理论授课之后的两周内完成。选取住院的典型病例,依据理论授课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答疑,回答住院医师问题,时间可设置为2学时。    

最后是临床实践,这部分可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由3一6名学生和1名带教教师组成。小组内相互演练,由1名住院医扮演患者、1名住院医扮演家属、其他的住院医师则运用所学的以缓和医疗为主的人文医学技能知识进行医患沟通演练,深人理解人文技能培训提出的照护患者生理、心理、灵性三个层面,也就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下降、疼痛等(生理),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倾听陪伴患者痛苦、苦恼如为什么会得肿瘤、为什么治不好、“走厂后”子女怎么办等由其经历带来的问题(灵性)。带教教师进行点评与讲解。然后在2个月的具体管理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对临床遇到的病例进行实践,由带教教师指导。

3老年医学科对住院医师人文医学技能考核的方法    

关于人文医学技能考核的方法,可采用客观与主观两方面进行。客观的方法,可请临床医师选取典型病历,如胰腺癌晚期伴多发转移,与患者及家属商议进一步诊疗方案,为考试题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考官,对每名住院医师进行一对一的人文医学技能考核,每名考生的考核时间可设置8一10分钟。考核流程为学生阅读病历摘要,由考官扮演患者或家属,被考核的住院医师为其主管医师,进行病情交流,运用所学的人文医学技能知识评估其生理、心理、灵性三个层面的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商议进一步的诊疗方案,达成一致的治疗意见。评估项目分为:医患关系建立、告知患者谈话目的、表达共情、对待“患者”反馈、达成一致意见。主观的评价方法可考虑问卷调查法,为住院医师自评问卷,询问住院医师对在老年医学科进行的人文医学技能培养的感兴趣程度、实际沟通能力、人文医学技能提高与否、对待终末期患者能力、愿意接受进一步人文医学技能培养等。客观与主观的评价方法均在人文技能培训结束后一周内统一进行。

第3篇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第4篇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第5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60-02

一、老龄化社会中护理人员短缺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2014年,德国老年人比重上升至21.1%,法国老年人比重年上升至18%;美国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社会老龄化程度达到13.5%。即使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的美国,也面临着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及人员短缺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约有280万护士,其中80%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5.2岁,社区护士的年龄相对较大,在加利福尼亚有83%的医院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1]另据美国医学会统计:“全美有12.6万护士空缺,到2020年将会有40万护士空缺。”[2]英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近年来英国的社区护士人数下降了6%,卫生防视员人数下降了0.4%。1990年以来,30岁以下的英国护士人数减少了17个百分点,从26%减少到9%,而55岁以上的护士人数则上升了6个百分点,升至15%,2003年有28000个护士职位空缺”。[3]由此可见,英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和患者增多与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国1999年已成为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4]然而,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49.7万人,这些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大多数老年人采取居家养老模式。无论家庭中的子女还是聘用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老人护理教育和培训,即使养老院、老年公寓和托老所也缺乏专业护理人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社区护理体系,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面对日益增多的患者和老龄化群体,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护理人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自理需求和健康保障,这是对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严峻挑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老龄化社会中社区护理教育对策

(一)国家出台扶持养老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首先,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国家需要制定老龄人口养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国家、社会机构和家庭子女在老人养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强化老年护理教育和培训,帮助学校和社区建立全方位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护理机制;第三,在国家相关养老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龄群体的不同需求,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大护理人员培养数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加大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取得可喜成绩和阶段性成果。据我国国家卫计委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各级各类医护院校,已经培养并完成注册的护士达到300.4万人。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其中,注册护士将达到314万人,基本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增设老年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相关课程

目前我国各类医护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专门的老年医学和护理学专业,难以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因此,培养的卫生人才无法全面掌握老年医学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了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各类医护院校要设置老年医学和护理专业,开设老年医学和护理的相关课程,编写老年医学和护理类的教材,加强老年医学专业临床实践,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国外社区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据医护教育相当大的比重。实践教学基地众多,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康复中心、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多种类型的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与社区居民联系和沟通,同时医学生定期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及不良行为的干预等多种服务。[5]

(五)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国外,社区护理必须持有社区护理资格证书,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护理资格证书的获得必须在经过正规护理教育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和社区实践,考试合格后方能成为社区护士。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一方面可以采取医院工作的护士转型到社区工作的方式,实施转岗培训教育,以弥补社区老人护理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招收护理学员,采用业余或全脱产的学历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定向培养一大批具有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热心从事社区老人护理工作的、合格的、有资质的社区护士,以提高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

(六)强化社区护理的服务意识

人步入老年后,身体器官逐步老化,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性格、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老年人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身心变化,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并针对社区老年人的意外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关护理、医疗措施,全方位、全天候地为老年人做好身心护理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七)加强家庭子女、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教育

目前,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舒适度和成本方面也有优势,所以居家养老是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但是,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安全性、突发性身体意外等隐患。因此,居家养老离不开老人子女或家政护理人员的关爱和护理方面的相关技能。老人的子女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当接受老年医学知识和老人护理医学方面教育和培训,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护理、康复与保健知识,了解和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

(八)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

培养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提高全体居民的参与度,这是全方位社区护理实施的基本条件。通过报栏、展板、宣传画和区域传媒、现场健康讲座等多种途径,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措施、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让居民对社区护理产生信任感,乐意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有了社会的认同和全体居民的参与,社区护理才能全方位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为老年人,而且让所有人享有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在当今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将成为社区护理的重点,并激发医疗护理人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医学院校重视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区应建立规范的老年护理实习基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同感,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从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Donley.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s.美国妇科、产科和新生儿护士协会(AWHONN),2005.4.7.

[2]Peter Buerhaus.Experience the qualifications attestation of CGFNS.美国医学会杂志,2000,(6).

[3]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

第6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医学;医疗模式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01):01-02.

第7篇

为巩固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成果,使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加强老年友善医院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院老年医学发展,不断优化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根据本院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 、加强组织管理,巩固老年友善医院成果

1、医院主要以李原则为组长,全面落实老年友善医院具体工作,每年将老年友善医院的管理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管理重点,巩固成绩,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老年友善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在老年友善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促进技术指导小组各司其职,开展老年友善医院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 、加强老年友善医院日常工作的环节管理

1、根据老年友善医院要求改进我院各项工作。以老年患者为中心,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各科室要加大老年友善医院宣传力度,扩大老年友善医院创建的影响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2、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有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和老年医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其中包括有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方

文库面的培训。 

3、开展门诊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服务、环境等进行评估和改善。

4、加强多学科整合管理,按照老年综合评估制度要求,在病房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工作(MMSE 和 ADL)(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5、完善老年患者用药咨询门诊工作,促进临床药学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和用药指导。

三、加强措施的落实工作 

1、努力落实我院关于老年友善医院的相关制度。

2、制定老年友善医院培训计划:使老年友善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加强老年医院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院老年医学发展,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3、努力加大爱老、敬老、护老的宣传力度,更好的营造全院老年友善的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医院网站加强老年友善工作的宣教。

-

西充县人民医院

2021年8月21日

老年友善医院相关制度老年患者就医指导制度

为了方便老年患者,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为了优化中心服务流程。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在门诊大厅设立专岗,工作时间医务人员轮流值守。

二、工作时间不离人,随时方便老年患者咨询,并为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预约、取号、指引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及担架车;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实行全程导诊。

三、工作时间供应开水,方便患者饮用。

四、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称等选择合适的尊称,禁止直呼姓名。

五、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严格做到不训斥、不埋怨、不吵架(听力异常者除外)。

六、工作人员佩戴胸卡,门诊环境设置区域指示牌,方便老年患者熟悉医护人员与环境。

七、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明确安全责任,突出老年患者人文关怀。

八、老年危重患者优先处理。

九、特殊紧急老年患者先救治,后办理相关手续。

老年友善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特制定以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健康教育内容

1. 饮食教育:科学系统饮食护理对于减慢老年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如糖尿病患者,重点强调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高血压病人低盐饮食;冠心病病人低脂饮食;肝硬化病人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等。

2.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定时起床、定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选择适合身体条件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对长期卧床老人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照顾好老人大小便,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