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1:54
序论:在您撰写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
1 内需回升明显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内需共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内需增长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平均9.8%的增长速度。 投资高速增长。2009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3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1~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名义增长37.8%,高于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82.7%,高于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铁路、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大幅提高,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消费稳步提高。2009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0%,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回升至53%,汽车销售增长42.4%,家电、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消费形势良好。
2 工业生产加快
2009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其中―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幅达到12.4%,10和11月份同比增长16.1%和19.2%。发电量呈逐月回升态势,1~11月份,发电量累计增长5.3%,特别是10、11月份发电增速回升至16%以上。自5月份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速稳步回升,1~11月份货运周转量由1~5月的增长1.8%回升到6%。
3 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
受上年翘尾因素和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走势,2009年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来,我国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止跌趋稳,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转为上升0.6%。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有助于强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4 经济景气稳步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显示,与工业生产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9月份连续7个月回升,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领先工业增长约6个月的经济先行指数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9个月稳步回升,表明在未来6个月内,工业生产会继续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未来3~6月制造业将持续增长。预计2009年四季度达到10%,全年增长8.5%,实现全年保8%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1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2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财政和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2009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
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风险。
三、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
1 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艰难,全球GDP低速增长
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二季度环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迟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欧元区二季度环比下降0.1%,其中德国、法国等国家出现正增长,第三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日本经济二季度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但发达国家消费者负债沉重,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企业投资增长乏力,201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呈现出低水平复苏的特征。
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表现较好。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始终继续保持增长,印度2009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7月份工业生产也开始复苏。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特点,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将在2009年创纪录地下降2.9%,到2010年略有复苏,增长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7月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2010年将逐步恢复至增长3%左右。
2 国际金融体系趋于稳定,但隐患仍存
各国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体系快速企稳,但是,国际金融市场隐患仍存。一是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在过去的20多个月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3%,占GDP的4.4%。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15.0%、2%、4.2%和2.8%,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二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美国联邦监管机构2009年9月1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Bank,这是首家在当前经济衰退中因商业房地产贷款恶化而倒闭的美国大型银行。Corus的倒闭标志着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区性银行,除住房抵押贷款恶化以外还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3 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影响经济发展,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有升级的现象。
4 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已经造成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从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看,一是低利率和宽松货币通过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美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美元疲软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强烈的通胀预期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5%左右,CPI将增长2.5%左右。
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后劲
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首先,2009~2010年两年内,中央扩大投资4万亿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其次,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11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9万亿元,同比增长36.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6.6%。第三,到位资金充裕,1~11月份,到位资金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39.1%,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万亿和8000亿元。第四,在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库存基本消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获得较大空间。但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2009年的增长水平,相对规模将大大减小。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上所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1%左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2009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5%和9.2%,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返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截至2009年11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26万亿元,人均约2万元。同时,股市活跃和房地产价格回升也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虽然目前住、行等消费热点增速已经相当高,但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胀预期还会刺激住房需求,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增长势头。与
此同时,2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5%,实际增长15.6%左右,略低于上年水平。
3 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缩小
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回升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上升有力于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为稳定外需,国家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贸扶植政策,这些外贸扶植政策会继续发挥作用。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出现转变,美国居民的储蓄率由负储蓄回升到5%,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也在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美国、欧盟等国不断加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综上所述,虽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进一步加速。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19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5.5%。
4 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加快
2009年上半年,我国工商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7~,qz。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工商企业回补库存有助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变、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全年略高于今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初步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5%左右。其中,重工业增长11%左右,轻工业增长10%左右。
5 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2010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长率下限附近波动,总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等问题,物价水平难以大幅回升。国内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此外,上年物价低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据初步测算,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为0.7%左右,公用事业等产品上调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约1个百分点,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预计增长2.5%左右;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3.6%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
五、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的看,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在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1 以“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转方式”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2 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议2010年财政赤字规模按1.1万亿元考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3%左右,和2009年基本持平。这样的财政政策既积极又稳妥。新增财政支出在继续完成现有公共投资项目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一是针对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维持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税收优惠;二是针对自主创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3~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三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三农”、产业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实验室的投入。
3 坚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2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建议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8万亿元左右。
规范银行信贷流向,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可以对商业银行提出强制性要求,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通过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
4 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要素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尽快引入做空机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降低市场风险。
关键词:宏观经济运行:银行业发展:发展方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1―0046-06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尽管CPI持续攀升,但核心物价较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实现了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回归。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向好,国内经济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一、2011年经济运行基本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二次探底”或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
近期,美国、日本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希腊、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但是,从2009年第三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的正增长,经济增速普遍好于市场预期。尽管多数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恢复还相对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但整体上看,2011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从新兴经济体的情况看,201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预计2011年新兴经济体仍将平稳较快发展。不过,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将激发发达国家过剩流动性飞蛾扑火般地流入新兴经济体,给新兴经济体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二)消费、出口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同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7.5%,这对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会形成一定硬约束。2010年5月份以来,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有所加快,但仍明显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此外,受通胀、就业和收入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2011年居民的消费行为将趋于保守。当然,2011年政府会继续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但出于对成本推进型通胀的担心,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比较有限。因此,预计2011年全年社会零售额实际增速稳定在18%左右,与2010年大致相当。
出口方面,由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较快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11年中国出口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以后升值压力不减,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产生冲击。同时,中国政府从经济转型角度考虑,会调整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出口政策。而且,2010年全年出口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是在2009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而且,2011年出口将继续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机械和电子产品将越来越重要。
在投资方面。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列入新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民生工程和产业升级将对投资产生刺激效应,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但是,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结束,即使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新投资方案不断推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预计仍将相对乏力。预计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内陆地区城镇化的推进将部分抵消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由于出口已经复苏,且政府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会起到推动作用,预计制造业投资在经历了近两年稳定但较为疲弱的增长后,增速将有所加快。综合来看,2011年投资增长将达到23%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
(三)物价上涨趋势延续,通货膨胀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措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流动性回收、蔬菜价格有所回落,但未来几个月仅“翘尾因素”加上“上月新涨价因素”两项就会远远超过3%,物价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延续。依据有五:一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输入性通胀进一步强化;二是资源、环境、劳动力与生产成本增加;三是城市化加快,物流结构变化,商业成本增加;四是价格改革进一步推进,煤电价格逐步理顺,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五是2011年上半年还有同比因素,加上PPI和CPI现在已同步向上。笔者估计,2011年我国的CPI调控目标可能被定位于4%,尽管个别月份可能突破5%,但全年涨幅会在4%―5%区间内。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在推高2011年物价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前期积累起来的巨额流动性。2009年银行系统发放了约11万亿的人民币贷款,其中包括9.6万亿元的正式贷款,也包括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非正式贷款。2010年银行体系新增贷款突破7.5万亿几成定局,这还不包括尚未计入资产负债表的3万亿“隐形信贷”。这样算起来,正式贷款与各种游离于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隐形信贷”,总共可能接近22万亿。从货币存量看,截至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而同期GDP约为26.9万亿,二者之比达到257%,堪为世界之最。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除了有限的海外流通量外,绝大部分人民币在境内流通。而且,由于通货膨胀与货币信贷发行存在1-2年的时滞,所以,这些超量发行的货币与信贷将会部分地通过通货膨胀在2011年释放出来。
其次,现实存在的推动物价上涨因素不可忽视。一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2011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二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三是工资上涨将逐步向服务业传导、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等,都会加大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四是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贬值,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
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当然,2011年通货膨胀也不会失控。本轮物价上涨不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而是因为个别农产品供求恶化且被资本炒作所致。而且。也存在一些价格下行力量。如产能过剩将抑制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扬,以现货为主的农产品炒作难以持续,煤、电、油等瓶颈产业没有出现短缺和过热现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存在不确定性,我国各类商品或工业品基本上供大于求。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的食品价格上涨都很快,我国CPI上涨程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在“金砖四国”中上涨幅度最小。
(四)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双松”转向“一松一紧”
在内外经济复苏的基础尚未巩固的现实下,2011年财政政策延续积极的政策基调是非常必要的。其一,外部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不是很牢固,需要财政支持;其二,2009年后推出的一揽子投资项目,大多周期比较长,如果积极财政政策过早淡出,会导致半拉子工程;三是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将上马一些需要财政有效配合的新投资建设项目:四是2011年政府会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服务。以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五是近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状况整体较好,201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着坚实的财力基础。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框架下,预计2011年中央将发债5000亿元,代地方发债约为3000―4000亿元,总额达到8000―9000亿元,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当然,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与2010年有所区别,财政收入政策重点将推进结构性减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望继续提高,进一步放大居民消费空间:中小型微利企业的减税政策也可能出台,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对生产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交通运输业等)有望出台进一步的税收改革政策。该类企业的营业税有望减免。而以增值税征收为主。在以上领域推行减税政策的同时,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等领域有望迈出步伐。财政支出政策将加大民生等消费性支出以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域,主要侧重保障性住房、水利、海洋经济、节能减排的环保设备投资、促进消费便利化的投资等五大领域。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舒缓通货膨胀压力,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稳健不是货币信贷的全面收紧。从过去30年的历史经验看,货币政策全面收紧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GDP增长超过11%;二是CPI增速超过5%,而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距此尚有差距。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在于使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发放保持与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调整幅度相适应。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止资金过度地流向资产市场;二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管理价格体系;三是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增长速度并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从货币供应方面看。M2的增速大致等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再加上一定的货币化容忍度。前几年中央银行一般将货币化容忍度定为2―3个百分点。如果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通货膨胀率为4%,再加上2-3个百分点的容忍度,那么,2011年的M2就会为15%―16%。从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看,尽管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调高到历史新高,但2011年仍有可能再上调3―4次。从利率方面看,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已是必然。笔者认为,2011年央行最多加息2-3次。从信贷增速方面看,较之2010年的18%,2011年贷款增幅可能回落到14%,新增贷款可能控制在7万亿元之内。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的显现,国际热钱会持续流入中国,从而加剧中国流动性的进一步过剩。这将进一步增大通货膨胀压力。2011年人民币可能会升值5%―6%。因此,监管当局不仅会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遏制热钱流入,而且会逐步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监管,鼓励金融机构与居民对外投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五)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递减,房地产价格可能在下半年有所反弹
我国的房地产调控面临许多难题: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住房刚性需求旺盛,调控需求的难度非常大;二是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三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叠加:四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五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六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巨大,“一刀切”的办法难以调控房地产市场。尽管如此,笔者相信2011年政府将会延续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包括继续遏制投资需求,限制对开发商贷款,在某些大城市启动房产税试点等。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再加上政府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2011年房地产投资活动或房地产行业增长不应大幅放缓。因此,估计2011年政府不会继续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也不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房产税。这样看来,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之间会有一波拉锯战,房价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下半年房价可能有所反弹。
判断2011年房地产的走势,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部分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收入,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模式未有实质性改变之前,继续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的概率较小。二是虽然政府正在致力于降低高通胀,但国外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选择具有部分合理性,在各种约束条件未有改变的情况下,任何渊控都只能是阶段性的。第三,WIND数据显示,1―10月份以来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达到45621.96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4%。在增量同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增量占31.85%。若房地产价格下调过多,将会对2011年GDP增长造成较大抑制。第四,投资投机性需求仍1日存在,调控尽管暂时压制住了这一部分需求,但一旦政策放宽,房价上行压力较大。
笔者认为,真正影响2011年房地产发展的因素是房地产业的资金来源状况。从目前情况看,2011年人民币贷款的总规模会比2010年有所减少,大致在7万亿以内,房地产业的信贷资金由此也会减少。而且,2011年会有50-75个基点左右的加息空间,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将会上升。同样,证券市场给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资本金或长期资金的规模也将非常有限。由此看来,如果融资不畅,房地产企业拿地和投资决策都将受到影响。当然,2011年政府会继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达到1000万套,这将部分弥补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因素
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对现有住房进行低碳、环保、节能等改造也将成为重点,以消化部分建材、装潢等房地产中下游行业的过剩产能,增加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机会。
二、2011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判断
2010年,基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复苏和金融平稳运行,中国银行业继续向好发展,资产业务快速增长,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银行业整体实现了30%以上的利润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将有20%左右的增长,利润增速可能达到25%,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会有所加快。但是,资产业务的发展会受到抑制,资产质量问题也会有所暴露。
(一)经营发展方式转型步伐加快,提升管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题
在主要依靠贷款规模扩张获取盈利的发展模式下,为了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信贷规模扩张成为商业银行最有效的发展方式。在现有的融资体制下,贷款规模扩张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的增加,同时也会带来资本补充的压力。尤其是,在利差逐步缩小的现实下,由于盈利增长不能弥补贷款快速扩张带来的加权风险资产增长,这就部分抵消了盈利增长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贡献,直接导致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对银行后续的信贷扩张造成制约。由于我国银行业的税负程度较高,商业银行内源融资远远低于风险资产的增速,依靠外源融资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所以,近些年来,随着资本监管标准的逐步提高,国内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强的资本约束,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就必须致力于经营发展方式转型,走低资本消耗的发展道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2011年随着信贷增量的缩减和资本约束的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外部压力显著增强,为了确保银行盈利水平的稳定增长,商业银行的内在动力也会增强,由此,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会有所加快。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指的是商业银行要彻底颠覆传统的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低定价降低风险的外延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实现内涵集约化经营,以持续稳定地提高股本回报和银行价值。其重点是通过精细化资本管理。大力发展低资本占用、低风险和高收益的业务、不断提高零售业务、小企业业务、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持续优化流程,加快资源整合,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二)资产业务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业务创新成为应对竞争利器
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突变。在净利息收入依然占国内商业银行收入80%以上的现实情况下,贷款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在2011年银行业新增贷款规模比2010年缩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确保利润持续增长,就必然会展开激烈的贷款业务争夺。同时,商业银行也将在信贷资产转让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进行努力创新。
银行之间转让信贷资产,必须以转让双方对贷款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为前提,否则,信贷资产的转让就会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完善和健全信贷资产转让流程,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前后的债权债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如果信贷资产的转让是真实的,监管当局对此应给予积极支持。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积极推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推动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债券市场发展这个问题上,笔者建议应结合信贷市场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在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融资体制下,商业银行每年都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长速度是必然的。鉴于资本充足率的制约,商业银行要走出一条总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却能持续健康发展并对国民经济持续支持的道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资产证券化。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商业银行不仅承担了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也陷入了由资产证券化风险放大而带来的流动性危机。受此影响,起步不久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2008年被暂停了。其实,次贷危机的根源并非资产证券化本身,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机制设计上吸取教训。结合我国实情谨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笔者认为,2011年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是必要的。
(三)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再次凸显,银行资本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近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全球流动性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进一步使中国成为全球流动性的聚集地。所以,2011年中国的流动性会比较充裕。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不是很大。在负债压力不大而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实体经济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实现贷款合理平稳增长;在积极创新和拓展贷款疏导渠道的同时,灵活调整票据规模,积极配合好贷款调控。要有效组织存款业务,既要注重存款总量,更要优化存款结构,大力拓展储蓄存款和低成本对公负债,尤其是财政性存款和结算性存款,不断提高券商资金存放比例,积极争取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存款,努力降低负债成本。要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贷款定价和营运效能,努力降低贷存比,积极推动预算管理与考核激励实现有机衔接。
除了以上工作,2011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是强化资本管理,有效解决资本补充问题。近年来,中国银监会一直强化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以提升银行业抵御风险的门槛。近期,银监会又积极致力于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项监管工具的建设。各种迹象表明,2011年初银监会将出台适应《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新规,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补充压力。笔者预计,2011年,各家大中型商业银行都会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地补充资本金。其中,外源融资依然是资本再融资的主要渠道。
(四)盈利能力增长面临挑战,新型业务拓展成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1年至少以下三个因素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形成掣肘:一是贷款规模量的缩减,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二是前期快速增长的贷款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率会有所上升,银行的拨备也会使银行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利润增长:三是微观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艰难,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会相对减弱,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将下降。当然,一些有利于银行利润增长的积极因素也是存在的。如2011年有可能加息2―3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价补量的方式弥补因贷款规模下降造成的利润损失。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和费用管
理,提高成本收入比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总的看来,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保持稳定,同比增速大约在25%左右。
为了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新型业务。在批发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在稳步发展对公贷款业务,重点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型产业、内需依托型产业、国家振兴规划产业信贷需求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推动发展银团贷款;应择优介入买方信贷和国际银团项目,优化信保融资、航运融资等贸易融资产品:要积极开展大宗商品进口融资、船舶融资等业务,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同时,要从组织架构、授信体制、信贷额度、产品创新、定价能力等方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努力扩大同业理财规模,积极拓展基金和养老金托管、黄金、集团企业外汇集中管理、融资融券、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积极开发避险保值工具和贷款信托、权益信托等理财产品,丰富代客交易产品体系,着重拓展企业并购重组、发债上市、私募股权融资等特色财务顾问服务。
在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要继续拓展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高收益零售贷款,持续提升零售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加强对高净值客户的专业投资顾问服务,积极致力于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要改革现行私人银行管理体制,强力推进私人银行客户集中管理,有效提高私人银行的经营效益。要着力加强财富管理的中后台系统建设,提升专业队伍素质和能力。要大力加强基金、保险、外汇、黄金、银行及券商理财等产品的销售,深度挖掘账户管理费、POS刷卡费等传统业务潜力。要进一步加强零售银行渠道的整合工作,积极引导客户使用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全面推进银行卡、信用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个人贷款和财富管理等各类产品的交叉销售。
(五)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政策和客户、业务准入边界与底线,加强信贷组合管理;不断提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准入门槛;对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要在条件上、规模上给予严格控制。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要认真执行房地产贷款的有关政策,加强总量控制。同时,要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工作,将“三查”工作进一步细化,充分发挥市场营销部门准入核准的第一道风险关口作用。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搭建信用风险考评与垂直报告体系,根据信贷管理考核评级合理调整分支机构的审贷授权,推行一级审批和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实行审贷合规审查,明确审批时限,推进方案审批和差异化审批。此外,要加强队伍、流程、制度、监督、考核等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优化风险经理队伍,落实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协同作业。进一步强化组合风险预警,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工作。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重点关注利率政策变化,按照监管指引和政策要求,落实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利率风险计量工具与利率预测模型,通过表内调节和风险对冲有效防范本外币利率风险。加强集团层面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监测分析,监控理财产品市场风险限额,进一步提高资金交易业务风险计量水平。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建立以限额管理为核心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人民币流动性组合管理与融资管理,严格外币资金投放。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审慎发放中长期贷款。充实和强化司库运营职能,灵活调整投资账户和银行账户资金,切实保证流动性安全。
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分析、数据收集和风险报告机制,全面引入和推广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加强对会计“逆程序”操作、高风险手工处理业务、现金库管理等的专项检查。切实重视和防范理财产品错误销售风险,规范销售流程,充分揭示产品风险。
(六)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包容性增长
1.国内知名艺术区简介
提及国内艺术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798艺术区,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占地60多万平方米。由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迁出部分产业,将闲置的厂房出租给艺术家形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798艺术区内集结了多家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等,构成多元艺术空间,成为国内艺术区的典范。但在发展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商业的过度发展以及缺乏应有的管理,使艺术区内租金上涨,很多艺术家迁出了艺术区,艺术氛围正被商业氛围所掩盖。
其次是上海M50艺术区。该艺术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苏州河南岸,占地面积36亩,是由原上海春明纺织厂改建而成,拥有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纺织工业建筑群近41000平方米。截止2013年,M50艺术区内注册的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共170多家,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以视觉艺术和创意设计为主业,存在形式有艺术家工作室、设计企业、画廊和高等艺术教育等。
2.国内艺术区的发展模式
从艺术区的形成来看,国内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多是以自发形成的工厂改建式的发展模式。当时低廉的地租、独特的建筑吸着艺术家入驻,渐渐发展成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园区。从艺术区的管理来看,艺术区的运行以拥有旧工厂的厂商为主导,政府提供市政配套设施,在原有的废旧工厂的基础上翻修部分建筑,而后分租给艺术家们或者其他商业人士,收取一定的房屋租金。此外,管理方还会提供相应的物业服务,并定期出资举办以艺术为主题的艺术节,邀请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前来举办艺术品的展览。
二、国外艺术区的发展模式
1.工厂改建模式
与国内主要艺术区相似,部分国外知名艺术区也是由废弃工厂改建而成,典型代表如美国的SOHO、法国的左岸艺术区和英国的南岸艺术区。
“工厂改建模式”特点如下:第一,保留了工业园区本身的风格,又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赋予其新的价值,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避免了浪费。第二,工业园区原本开阔的地理优势和廉价的房租都成为艺术家们扎根的理由,远离城区的喧闹使他们能更好地将生活与艺术结合,有利于艺术家创造出优秀作品。第三,工业园区改造成艺术园区并非易事,众所周知的工业利润远远超过文化所带来的产值,但是政府支持,全民的参与是艺术区得以长存的关键。正如SOHO改造之处,曾经遭受当权者的阻扰,但是艺术区成功的将艺术区的建立变成全民的夙愿请求,以此来取得政府的支持。
2.“艺术村”模式
“艺术村”模式,通常是指政府自身规划出一片区域或者开发商向当地政府租一定面积的土地,在此区域内设计和建设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或翻修区域内原有建筑,然后将其转租给艺术家或与艺术相关的商业人士, 并收取一定租金,在有开发商的情况下,规划与管理都由开发商全权负责;艺术家们通常会居住在此,也只有艺术家有资格申请居住权,整个园区就像是一个小镇或者村落,只不过居民都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这样生活与创作结合的艺术园区形式可以称为“艺术村”模式。“艺术村”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韩国的Heyri艺术村。
Heyri艺术村位于韩国首尔附近,占地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始建于1997年,由军事基地改建而成,经过15年的发展,这里拥有了文艺工作者的工作间、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书店等艺术功能建筑,如今已成为一个创作、展示、交流的复合型空间。此外,还有一般的家居住所,艺术家们凭借自身超高的艺术造诣获得居住权,艺术村里还有咖啡馆、餐厅等服务性店面,为艺术家的生活、创作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体现了艺术村里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保证了艺术家所需的良好的创作环境,故以Heyri艺术村为代表的“艺术村”模式的艺术区得到了艺术家们的广泛认可。
艺术村模式的特点和优点:“艺术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受艺术家欢迎的艺术区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艺术家有很好的创作环境,这里的商业气息并不是十分浓厚,是一种真正以艺术为主导的艺术区发展模式。总的来说,“艺术村”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创作与生活相融合;第二,艺术村远离浓厚的商业气息,艺术家拥有安静的创作环境;第三,艺术村以整个区域为载体规划极具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本身就是艺术品;第四,发展成熟的艺术村模式的艺术区是一个多功能的艺术区,园区内有多种艺术形式,业态十分丰富。
3.公共艺术模式
公共艺术区通常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所谓公共艺术区,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建筑师和艺术策划者联手向世界各地著名艺术家征集作品,将其安置在城区里,这些艺术品有的仅供欣赏,有的具有实用价值,例如带有艺术色彩的水龙头、消防箱、公共座椅、地面铺装、通风口等,使整个城市带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公共艺术区实质上是在放置了露天的大型艺术品的城市空间。公共艺术模式典型艺术区的典型代表是日本FARET立川公共艺术区。立川公共艺术实现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实际功能的结合,它的存在实现了公共文化的价值,又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公共艺术模式的特点和优点:公共艺术区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艺术品多以雕塑的形式与城市建筑物融合,美化城市环境又成为市民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二,艺术品不归设计者所有,艺术品本身也不具商业价值,只是艺术与商业以另一种形式结合,艺术与商业表面上分离的,艺术品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艺术单纯地为商业活动创造环境,提供服务,这种结合模式很好地避免了艺术与商业之间发展的矛盾,该模式通常是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会考虑的一种城市发展与艺术结合的模式,这也是公共艺术模式的优势所在;第三,在公共艺术模式下,园区里的艺术作品出自世界各国著名艺术家之手,让人们充分地体会到“艺术无国界”,促进了文化交流。
公共艺术区现在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者的青睐,它是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独特居住空间的一种有效而又简单的方式,这种模式下,公共艺术项目的选择取决于公共普遍支持的程度,而不依赖于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艺术专家的首肯,这就发挥了公众的监督作用,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民主。
4.同业态聚集模式
同业态聚集模式的艺术区是指众多相同或类似艺术形式的机构集中到一起,形成的功能单一但别具特色的艺术区。此类园区多为政府引导形成,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国慕尼黑艺术区和英国伦敦西区。
慕尼黑艺术区位于德国慕尼黑的马克思城区,主要由博物馆区和美术馆区组成。博物馆区的博物馆数量多,建筑的历史性和标志性强,比较著名的有德意志博物馆、古代雕塑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和巴伐利亚国家博物馆,各类型馆之间的比重和分布比较均衡,在古代文明艺术方面造诣不菲;美术馆区内则拥有著名的慕尼黑老、新、现代三大美术馆和新建的布兰德豪斯特私人美术馆,每个美术馆分工明确,而且专业程度精深。
伦敦西区是世界戏剧中心之一,位于英国伦敦市的夏夫茨伯里和黑马克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目前基本保持了其20世纪30年代的格局。西区聚集了49家剧院,全年演出各类剧目约360部,直接提供了41000个工作岗位,平均每晚约3万人前来观演,年票房收入能达到约5.8亿英镑,70%的观众会在附近就餐,15%的观众会留宿,从而保证了当地1.5万家餐馆和5000家酒店的营业,衍生各类消费达4.3亿英镑,同时贡献2亿多英镑的税收,2.25亿英镑的贸易顺差,总经济价值超过10亿英镑。
同业态聚集模式的特点和优点:同业态聚集模式的艺术区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政府是艺术区成立和运营的保障力量。在慕尼黑艺术区和伦敦西区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规划和引导起着关键作用。第二,各单位之间相互独立,功能上各司其职,使得各具艺术特色,同时由于在设立之时就分工较为明确,所以运营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第三,各单位在各自领域造诣较高,同业态聚集激发了艺术区的竞争力,有助于鼓励新的创作,改善经营,使整个艺术区的整体运营能力和艺术造诣得到提升。
这种模式的艺术区具有诸多优势。首先,由于政府扶持,艺术区的运营通常会享受较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园区的运营风险降低;其次,由于各单位之间分工合理,加上政府会参与资源整合,就避免了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最后,此类艺术区提供了相对优越和稳定的创作环境,艺术家可以专注于创作,不用担心生计问题,更容易创作出更高水准的艺术作品。
三、北京艺术区发展建议
从对国内外艺术区的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来看,北京艺术区发展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艺术区的发展要与城市建设主题融合,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更好地规划,使艺术区成为该城市标志性区域。艺术区的发展不仅仅是艺术家群体的事情,更应该得到每个人的关注,艺术家与艺术区发展、社会大众与城市建设是密切相关的。
重视艺术家的地位,没有艺术家的集聚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区,但是当前很多艺术区出现了艺术气息渐淡,商业气息渐浓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开发商为运营主导的情况下,开发商要协调好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要尊重艺术家的发展需要,明确艺术的主导地位,明确艺术家的主导地位。其次,从艺术区的形成分自发式的和政府干预两种形式,但是自发式形成的艺术区往往开始时发展劲头很足,但后期会面临发展的瓶颈,例如美国SOHO,北京的798艺术区,自发形成的艺术区需要政府适当干预,以减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如果没有组织进行有力的干预,最终艺术被湮没在商业浪潮中,该种模式下的艺术区如果能得到政府财政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使艺术区保留了原有风格,抵御商业对艺术的侵蚀,必会持续健康发展,例如伦敦南岸和巴黎左岸艺术区。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课题“北京艺术区与北京艺术产业发函模式研究”(课题编号:ICE-2012-B-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孔建华.北京798艺术区发展研究[J].新视野,2009(1).
[2].陈炯.中韩艺术区规划建设比较――以Heyri艺术区与北京宋庄为例[J].新美术,2011(1).
[3].李焱.日本公共艺术的发展思考[J].包装世界,2010(2).
Won Bae Kim.The Viability of Cultural Districts in Seoul. City,Culture and Society 2 (2011).
[4].赵新刚,郭树东,闫耀明.美国圣地亚哥的创新集群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8).
[5].芳汀.苏荷SOHO――旧城改造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典范[J].城市问题,2000(4).
[6].李晓蓓,蒋安.影视产业中的集聚经济[J].电影评介,2006(13).
[7].张光照.国外创意产业园区的五种模本[J].文化月刊(下月刊),2012(5).
[8].祁述裕.艺术园区,重艺术还是重商业[N].人民日报,2009-2-13.
【关键词】固井;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钻井工程中固井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作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将水、汽、油分开,保护套管,增加气井的寿命,从而使油气产量得到提高。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油井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涉及到大功率的发展、密度精确控制、自动化设备操作的。本文基于这些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固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1 固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固井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特色的固井技术,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基本上能够满足勘探的需要。
1.1 深井、超深井的固井技术的形成
这些年,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深入,勘探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抗高温系统也在不断的增加,质量也在逐步的改善,并且对施工工艺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油井水泥外加剂、固井工艺技术、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设计模拟与分析软件、水泥浆顶替技术、注水泥设备等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是油井基本水泥由一两种发展到13种;注水泥设备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配浆过程进行连续监控,注水泥设备向操作自动化、密度控制精确化、大能量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复杂地层固井技术日趋完善,
1.2 复杂的固井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几年来,美国有一个叫哈里伯顿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水利浆固井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了外加剂,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和现场施工系统,这对于复杂的系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固井的技术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不同的固井地质情况有所不同。气窜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在国内做了很多工作,基本上弄清了原因,目前,深层次固井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储气库的建设速度,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储气库得到了发展,并且渐渐的成熟了起来,这样为安全供气提供了保障。
2 当前固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钻井数量的逐年增加,井也越打越深,高压井、高含硫井以及复杂结构井等也越来越多,固井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问题及难点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和难点主要来自于天然气业务跳跃式发展、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其具体表现在窄安全密度窗口固井问题、固井质量的提高、小间隙固井技术的加强、一次性封固段固井的研究以及井深高度等均有体现。
(1)窄安全密度窗口的固井问题对于塔里木油田下的克拉、迪那气田、新疆、四川等油田均采取了地层承压堵漏、运用防漏水泥浆、采取压固井工艺、配套隔离液、低排量替浆、减少管下及固井中的压力激动等措施等,另外在异常低压系数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并压制到正常系数一下。,但仍达不到理想效果。不仅固井质量差,而且固井中的井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2)面临深井一次性长封固段封井、低压易漏长封段固井技术的研究等困扰着像塔里木、新疆、四川、大庆、吐哈、吉林等油田,都面临着一次性封固段封井问题。由于封固井段较长,水泥面上下温差大,地层承压能力低,固井时易发生漏失等问题。应采取双及注入水泥固井技术又存在一定的的危险性和局限性,现有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也难以解决长封井段固井的问题。因此,一次性长封固段固井、低压易漏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固井问题和难点需要研究单位与油田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携手攻关。
(3)部分油田固井难度加大,固井质量急需提高。大庆油田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发育有三百多个小层,由于固井难度的提高,导致由于套管损坏等原因造成的注采不平衡,从而引发的部分复杂区块在井桶刨面上出现异常低压的压力系数偏高等。致使保证和提高复杂调整井固井质量的难度加大,在复杂调整井固井质量优质率不足百分之四十,有的区块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小间隙固井问题主要出现在塔里木及四川的深井、超深井中,井眼质量差,井下状况恶劣,有的甚至无法加放管扶正器,固井时施工排量特别低,顶替效果极差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井深五百米,一百八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对水泥、外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产外加剂的抗高温性能较差,对温度过分敏感,需要加强研究开发力度,尽快生产出性能优良的国产抗高温外加剂。
此外,一些其它因素,在钻井时影响使其多次失误,如活跃的气层等。盐层固井技术一直是固井界公认为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攻关,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需要从抗盐水泥浆体系、抗盐隔离液、配套施工工艺等方面深入进行研究,以期早日取得突破。
3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固井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难,并且这个困难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责任非常的大,现就提出几点:
3.1 对固井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
钻井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固井,也是油气井的最后一道程序,这道工序非常重要,他直接关系着油的质量,还有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关系着油田开口的使用寿命,关心固井发展,是固井技术发展坚强的后盾。
3.2 加强和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
要想提高固井质量,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固井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事,这和钻井、地质等单位,共同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共同协调配合的关系,只有从各个方面重视,才能固好井,采取措施,降低对固井质量影响的因素。因此,这就油田质量管理体系、条例等。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固井技术也在随着不断的发展,对于固井材料,工艺技术和水泥添加剂等都在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研究了很多新工艺,并且运用于钻井,这样基本上能够适应勘探的需要。中国的固井技术,经过很多年的细心专研和公关,中国的固井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固井材料、固井工艺、固井工具等,这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随着开发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固井技术,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步的完善了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绍槐.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2003 (03).
[2]何金南,刘建立,李娟.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R].德州: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2003.
[3]李娟,何金南,刘建立.国内外深井钻井技术进步与经济评价初探[J].石油钻探技术,2002(06).
[4]李国华,何金南.中国钻井适用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石油钻探技术,1999(05).
[5]张绍槐,张洁.关于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对策的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0(01).
【关键词】体育经济 市场管理 发展现状 趋势
随着体育赛事的频繁举行,其规模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生活中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我国,体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情也在不断地增长。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同时,对体育赛事的举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体育经济应运而生。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
体育所隐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整体经济发展的旅程中逐渐被人们发现。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体育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对国家经济起到了带动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刚刚起步,体育的发展也比较落后,还没有对体育经济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虽在不断拓展,但产品质量不高。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不断关注,体育赛事现在越办越红火。在这过程中,运动员的个人形象也在不断提高,对人们形成了一种榜样的作用。一般来说,体育经济有两个经营方式: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这里的有形资产是指如比赛场地的租用、体育设施的使用等等,带动了体育的发展和相关体育产业的收益。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在许多大型体育赛事上,体育品牌随处可见,它们利用赛事的关注度宣传本公司的品牌,从而打响品牌。此外,随着运动员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自身价值的提高,有许多的体育公司利用运动员肖像权的投资运营模式推动公司产品的销售,从而得到经济上的利益。
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体育经济开发的领域从一般的体育产品使用和生产到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逐渐拓展开来。但在拓展的过程中,体育产品的质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大多数的体育产品公司生产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因此导致体育产品的质量不高。与国外的体育品牌相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我国的体育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而且,随着我国“黑哨”、“假球”等负面新闻的不断涌出,致使体育产品的推广过程受阻,阻碍了体育竞技的发展。在本身经济规模就不大的情况下,体育产业遇到这样的冲击更是难以生存,在质量追求上也是无法给予更多经济上的支持。这也是导致我国的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体育消费潜力不断增加,但缺乏市场竞争力。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活动,它展现着人的力量与智慧之美。随着各大体育赛事的转播,诸如足球、篮球等大型体育比赛因其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从某个方面来看,这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从整体经济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对物质上的需求逐步转变为对精神上的需求。并且,随着健康观念的灌输,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消费潜力也在不断地被挖掘。
人们热爱运动、热爱体育,所以相关的体育产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我国的体育经济起步晚,发展也比较落后。因此,从一开始,我国就失去了体育市场份额抢夺的优先权。同时,由于经营管理理念等各方面的不完善,我国体育产品还无法与世界顶级体育品牌形成抗衡。知名度以及质量都制约了我国体育产品向国际发展的进程,使得现在我国的体育产品缺乏竞争力。
传统体制制约体育经济的市场管理。由于我国的整个体育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体育部门的控制,一切体育经济的发展均是以体育部门的规划为准则。从而使得体育产业在整个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降低了体育公司的参与积极性。我国的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在现实经济中还留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影子。这在体育经济中的表现更加明显。所以,传统的经济体制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利用经济的一种可调节的作用来规划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但在体育经济中还得不到完全体现。我国体育经济的管理理念原本就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得不到发展,就只有原地踏步,甚者倒退。
主体产业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发达国家的体育经济发展进程来看,结合我国的实际体育经济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经济包括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和无形经济这三个方面。但在实际中,我国的体育经济除了在足球、篮球等赛事上得到了体现以外,并没有更多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对体育经济本身的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体育经济对体育活动的推行。
其实,体育经济为整个大体育赛事的进行提供了场地、资金上的支持,体育赛事带动着体育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导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从而使得体育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所以,针对我国的现状而言,其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这将导致被忽视的体育项目在我国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体育多元性的发展。
以体育为主题的经济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市场还不完善。刚走过改革的浪潮,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实践历程。体育经济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即以体育赛事为中心、以体育产业为辅助的产业化模式。但由于政府部门对体育赛事控制过多,以及对体育管理采用的管理方式的不准确,导致我国的体育市场还不够完善。在整个体育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与否,从而引导者体育厂家的生产状况。缺乏公平竞争,会造成市场管理混乱,从而使得体育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降低。
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致使体育经济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我国体育竞技刚刚起步,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的吸引力以及潜在的价值,所以一直处在被挖掘的状态中。但由于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完全不能满足现在体育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高校有专门培训体育经营的相关人才,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其他的部门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致使体育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虽然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人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诸多优点,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大的。结合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的经济实际情况,国内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在整体经济带动下,体育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随着我国的经济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加入WTO组织以来,体育经济逐渐开放。在各大国际顶级赛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体育品牌的标志:日本的“美津侬”、意大利的“KAPPA”、美国的“阿迪达斯”等。而在我国,国际体育大品牌,如耐克、锐步等在各大商场也都随处可见。同时,由“体操王子”李宁创办的“李宁”体育品牌也在国际各大赛场上闪现着身影。这就是体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随着质量等级的划分,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不断加深。从相关数据显示,国际体育顶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公司在运动服、运动鞋上占有世界80%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整个技术的不断完善,它们在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起步低、技术差的体育公司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国际上各大体育赛事的赞助费用也在水涨船高,这对于一般的体育公司来说,并不能承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一般的体育公司在宣传上已经落后于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品牌追求的比重逐渐加重。这势必对起步晚的体育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更加突出。体育经济不仅体现了国家经济的多样性,而且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国家应逐步对体育经济加以关注。从种种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有大力扶持体育经济产业的趋势。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势必更加迅猛,体育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更加突出。
关键词:钻井 国外 发展
一、中国石油钻井技术概况
五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就发展了喷射式钻井技术、丛式井钻井技术及高效钻头技术、井控技术、保护油气层技术等先进技术。然而这些只是些单一的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至今一直采用的都是科学的钻井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网路化、智能化的发展,为这一时期的钻井技术带来了新的动力不仅发展了井下信息实施检测技术,实现了钻井过程中的地址参数、钻井参数和井参数的实时测量、分析和控制,也开发了惊吓导向和闭环钻井系统,
业发展了有利于新发现新油气层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新钻井技术和方法,如欠平衡压力钻井、水平井钻井等。
虽然我国在钻井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我国钻井地域及井深的不断变化,现有的钻井技术出现了一些难度,特别是在深口井钻井技术上。这一钻井技术是在五十年代才逐渐成型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种钻井技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钻井技术水平,是钻井技术的标志。这种钻井技术是极为复杂的,其适用性及配套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也是制约着我国钻井技术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国外比较成熟的钻井技术
二、国外石油钻井技术
1、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大位移井(Extended Reach Drilling,简称ERD)是指水平位移深度(HD)与垂直深度(TVD)之比大于2.0以上的定向井或水平井;当比值大于3时,则称为特大位移井。80年代末,随着水平井钻井的到来,促进了大位移井技术的发展;在1994年SPE第69届钻井会议上,大位移井成为讨论的主题之一。钻大位移井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在海洋及滩海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节省近三分之一以上的费用,并大幅度提高了油气采收率。
2、欠平衡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这个概念,早在1866年就被提出来,在本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才大规模地得到应用,并在美国奥斯汀白垩系地层钻井时取得成功并迅速发展。据最新资料统计,美国全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油气井和地热井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欠平衡钻井技术;有的油气田应用率竟高达98%。当前,世界上各大石油公司之所以争先恐后地研究应用该项技术,目的是提高钻井综合效益,减少对储层的损害,最大限度地发现低压、低孔、低渗产层。
3、小井眼钻井技术
目前,小井眼钻井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密集型的钻井配套技术,它包含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如侧钻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径向水平井、欠平衡钻井及连续管钻井等,这些钻井方法大都采用小井眼钻成,是先进工艺技术、新型工具的集大成者。
三、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1、套管钻井工艺
套管钻井工艺是用套管代替钻柱,通过套管向钻头传递水力和机械能的。它采用一种可回收式再进入钢丝绳井下钻具组合钻进,并且起下钻具组合不需要起下套管。这种井下钻具组合是由能穿过套管的领眼钻头和扩孔器组成的。钻进时由领眼钻头先钻出领眼,再打开其后面的张合式扩孔器进行扩孔,把领眼扩成与套管留有一定间隙的井眼。在钻定向井时,井下钻具组合还包括螺杆钻具和随钻测量仪等必备的定向钻井设备,并可同时下入随钻测井仪或取心工具。
套管钻井与常规的转盘钻井的主要区别在于:套管钻井需要的是一种特制钻机,也可对常规钻机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套管钻井。套管钻机必须使用顶驱来旋转套管,它还要有一个大型钢丝绳装置来起下钻具组合。用套管钻井系统钻进时,要求钻头能穿过套管,同时又能钻出尺寸比套管直径大的井眼。套管钻井所钻出的井眼无法用常规的测井仪进行测井,而是用套管内测井仪进行随钻测井。用这种钻井工艺其造斜率要比常规钻井的造斜率高。
2、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水基钻井液的成膜理论与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和发展较快的一类新型钻井液技术和理论。该理论与技术的提出基于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非酸化屏蔽暂堵保护储层;二是成膜护壁维持井壁稳定。
众所周知,国内外保护储层技术最普遍使用的是屏蔽暂堵技术,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己见到很好的效果。非酸化隔离膜保护储层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含量,通过改变钻井液处理剂的抑制性使钻井液本身固相颗粒的粒度大小与储层的孔隙大小相匹配,有效封堵孔隙,与此同时,利用成膜技术定的聚合物在井壁岩石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钻井液和钻井液中有害固相进入储层的屏障,即隔离膜。无需进行酸化作业,求得最大自然产能,与屏蔽暂堵技术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屏蔽暂堵材料费用和酸化作业费用。
3、连续油管钻井工艺
连续油管钻井工艺的主要优势钻井技术是小井眼钻井、大位移钻井、欠平衡钻井、多侧向钻井、短半径钻井和重进入钻井等技术。稠油油藏所具有的特殊性,不采用大幅度的增产措施,达不到经济开采产量,稠油开发将成为难题,水平井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的唯一手段。同时,由于稠油油藏边底发育,采用CTD技术钻短半径多层多侧向水平井开采,不仅有利于防止边水水窜和底水推进,更有利于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四、结语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石油钻井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钻井地域发生了改变,又远离的陆地渐渐的过度到沙漠和海洋,钻井的深度也逐渐由浅向深过度,钻井的井型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一不在说明钻井技术的进步。然而,随着钻井地域、深度的变化,现有的钻井技术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石油开采的需要。要想更好的满足石油开采的需要,还需要钻井技术的领域的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室内环境;治理;发展状况;趋势
室内环境的治理工作是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讨论的议题,我国在此方面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问题,因此文章主要对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发展的目标,进而做出全面性的努力。以下对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功能,定位主要任务,以此推动整个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生活创建更有效的意义,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分析
1.1我国在室内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机遇
首先,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民生的改善性工作,民生改善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在食品、交通以及环境方面进行重点改善,而室内环境治理更是为人民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环境的一种措施。室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国家发展中的大事。
其次,室内环境治理行业日渐成熟。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经历了将近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也得到了一些政策实施的从无到有的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室内环境治理的技术已经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2室内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分析
室内环境治理行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行业尽管已经有多年的发展,但是对于传统性的行业还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解决室内环境问题还是一个艰难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的对检测和治理的关系进行处理,并且对于室内的通风还有净化的条件做了解,提升居住者的环保意识,理清室内污染治理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消费者对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程度。
2.室内环境治理市场的未来发展分析
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尤其是工业发达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雾霾情况,PM2.5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性关注,这种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危机,加快空气的净化,让室内环境也得到净化已经成为未来主要研究的领域。
2.1市场上的空气净化技术分析
银离子净化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将让室内的空气充满银离子的成分,以此起到净化细菌的作用和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产品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含有的细菌灭少率也不是非常高,尤其是对一些病毒细菌,根本起不到净化和杀菌的作用。
负离子技术,这个技术主要是使用静电释放的负离子技术对于空气中含有的粉尘进行吸附,以此降低尘埃中的毒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作用。负离子还能和氧气一同产生臭氧,能够杀灭细菌。
低温等离子技术,这样技术就是对室内的气体进行外加电压,然后让气体释放出电压,并且让气体能够被击穿,产生各种带有氧化性的低温等离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污染物被粉碎。光触媒技术,主要是在光纤的照射作用下释放出一些带有强氧化的自由基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成本非常低,缺点是能够在空气中发生作用的时间不长,因此杀菌的效果有限。
静电集尘技术。此项技术使用的是高压静电的吸附性原理,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这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净化技术,在家庭室内的空气精华当中使用非常广泛,有点是对于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能够有去除的作用,例如,常见的灰尘还有花粉以及厨房的油烟等等,还能对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进行驱除。
2.2室内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思路
首先,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文明的室内的生活环境。人们群众非常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问题,为了能够对居住的环境进行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就需要构建起一定的应用技术,研发出空气消毒技术,这也是走向低碳环保以及环境治理的美好明天的有效途径。另外还需要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治防范措施,人民群众的安危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发展中第一重点问题之一,关乎到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性,因此应急救援技术的使用也是对群众室内安全关注的一个方面。
其次,在改善室内环境卫生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环境调查方面了解到,在对人们生命和健康产生影响的要素当中,生活方式占据了90%的比重,这处于主导性的位置上,如果能够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那么将会有一部分的心脏病、糖尿病以及中风和癌症都可以避免。研究中还指出,室内的空气污染要比室外高出大约50倍,因此在室内的环境治理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的步伐,通过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