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1:52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礼仪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人都希望拥有健康,拥有健康和谐的现代生活。为在全区大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以帮助人们增强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环境,降低危险因素,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西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区特举办了这次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领导同志,他们是他们是:(介绍领导)
让我们以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参加比赛的十三支代表队来自我区各街道委局,选手中没有一位专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精心准备来到了我们今天的比赛现场,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
参加竞赛的代表队有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预祝他们在知识竞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取得满意的成绩。
下面由我为大家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第二部分是点将题,第三部分是演讲题,第四部分为风险题,第五部分是加试题。每队参赛队员要在主持人说开始 后方可回答问题,在答题结束后一定要明确表示回答完毕.否则会被判超时失分.请所有参赛队员听清题目要求,把握好答题时间.选手在作答时,本队队友及台下观众不得作任何提示,否则答题无效,并视情节对违规的代表队扣分处罚。同时也请我们的观众能够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秩序,体现碑林人的良好风貌。如果您觉得您比他们答得还好,知道得更多,不要着急,在比赛中我们还有设计有观众互动的环节,请您一起参加!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请各代表队作好准备。首先是必答题部分。 规定选手答题,分值10分,限时为15秒,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1号代表队的一号队员听题(题目)开始
2号代表队请听题(题目),开始
下面进行第二部分比赛--点将题, 由到会领导指定某队队员回答问题。分值10分,限时15秒.现在我们有请(领导) 为1号代表队点将
首先有请 为1号代表队点将
好的,XX请听题(题目),开始
请 为2号代表队 题目是这样的(题目),开始 好了,现在由1号代表队队员开始他的演讲,注意时间,开始 2号代表队 开始
现在是风险题比赛,这个环节要好好的把握,它可以让分数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我看到各个代表队都在摩拳擦掌,我们的观众也一定为你们支持的代表队捏了一把汗,不要紧张,先听要求: 经过了风险题的问答,各代表队的分数已经出来了,如果有同分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加试题比赛。先让我们看一下1号代表队的分数为(分数),2号代表队(分数)
由于X队和X队的分数相同,现在给两队一道加试题。加试题使用风险题的剩余题决出名次,如果答错仍要扣分,加试题结束后进行最后总排名。所以请个代表队研究选题策略,慎重出手。请X队听题(题目)开始 请X队听题(题目)开始
所有试题结束,我们可以看到最终X代表队获得了(分数)的好成绩,祝贺他们!
最后我们来看看各代表队的得分。
关键词: 文明礼仪 教育 健康人生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多有偏颇之处,如脱离儿童实际,口号式的东西较多,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而实质性、基础性、实践性的教育则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因此不少青少年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失误,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一是家庭结构残缺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自尊心过强。二是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教育,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孩子表现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
(二)社会因素。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很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礼仪观念。一是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二是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中,甚至通宵达旦。三是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四是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算不上违法犯罪,学校教育效果不大,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礼仪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播文明礼貌的重要场所,在普及礼仪知识、开展伦理教育、传播现代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重视培养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礼仪教育排斥在外。另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念。
二、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1.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这一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就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行为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导员,学校教育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准则,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对每堂课的德育渗透内容进行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而且完成德育教育目标。
3.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学校应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目前,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子女坐享其成,导致孩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大大削弱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包括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劳动教育相结合起来。
三、努力营造礼仪教育氛围,构建学生的健康美丽人生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中,应该重视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学校广播站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扬文明观念,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榜样的教育力量。在活动中,广大同学结合实际,从身边找出了一大批在学习、劳动及尊敬师长等方面的先进典范,并根据自身实际细致剖析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同学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道德礼仪意识有所增强。
总之,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学校更应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相互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个健康美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
1.1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体育运动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心理障碍得到有效消除。情绪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表情特征、意志毅力等外在内容判断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学生在适当的体育运动之后,能够获得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此外,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作为一种健康的心理体验,能够让学生及时调节心态,稳定情绪,弥补在生活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生活质量。
1.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有助于强健学生的骨骼、肌肉、关节等,增强有氧运动等,这些功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例如,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增强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情境和稳定的情绪特征,培养较强的独立性,形成果断做事的能力,提高智力的发展水平等等。此外,因为体育活动实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且有一些是合作性的体育活动,它总是能与人发生关系,学生在运动中能有小弟克服孤僻、羞怯、逞强等一些不好的性格特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扩大人际交往面,从而建立起一种理解、包容的和谐人际关系。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准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因为体育运动是集体性、竞争性较强的活动,学生在大集体中能够对自我的能力高低、修养好坏等进行一个清晰的了解,进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此外,学生在集体体育活动中,还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素质,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群体与个体运动等情境,因此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社会,提高世界观,塑造人格,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1.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主要表现在体育运动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情绪,将学习中不良的烦恼和痛苦忘掉,然后以精力充沛的精神面貌回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负担,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其中的压力也会增加,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例如身体疲劳、精神焦虑、学习恐慌、无精打采等。将学生带到体育运动中去,通过体育锻炼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分析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2.1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体育理论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实现了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当然,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体育理论课程充分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精髓,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体育理论教学中来,开展有效地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体育的价值与功能”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独特性、技艺性、竞争性、国际性和礼仪性等特征,让体育价值和功能成为一种传播价值观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较强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也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民族意识和进取精神。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提高体育文化的修养,充分认识体育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形成民族体育、国际体育的体育情怀。例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天天关注运动员的优秀成绩。,这正是一种爱国热情的表现。
2.2通过建立教学制度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应该遵循一些课堂规范,保证体育行为的规范性,才能让体育教学顺利进行。通过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建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体育行为的规范,还促进了学生的较强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体育课堂规范中要求学生与教师问好道别,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装,要清点人数,病假与事假均要出具证明,考勤记录作为期末考试成绩标准等标准。这些教学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不仅作为一种制度保障,使得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完成,更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约束了学生的社会行为,培养了学生的遵守纪律、集团主义、尊敬教师的道德观念。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体育教学制度的规范性建设,促进学生在约束自己的体育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2.3通过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
体育运动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形成了众多的体育项目,树立了不同类型的运动特点和运动目的,且每一项体育运动中都包含着不同的体育道德。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技巧,还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加强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领悟到体育蕴含的乐趣,形成一定的体育道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田径项目跑步、跳远、投掷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集团项目球类运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在个人球类项目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
2.4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方式
关键词:中专生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近年来,中专学生在校抽烟、喝酒、打架、故意毁坏公物,抢劫、甚至自杀、故意杀人等事件频频发生,这说明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大专生、本科生,他们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后在社会闯荡过几年的青少年,思想上、行为上正处于极不稳定时期,正处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型时期,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许多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且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合理,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上的不适应,以至出现厌学、退学等情况。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师长,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责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参加中专学习的学生构成情况相对复杂。从生源情况看,良莠不齐,大部分是考不了高中或考不了统招学校的学生。从学生的构成来看,相当一部分是中考落榜学生,在学习、品德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打工几年后回来上学,他们认为是走不了别的学校才来上中职,所以他们对学校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如果校园环境再差强人意,教师授课有偏见,语言或表情上有所讥讽,更会让他们产生人生失败的挫折感。对学校不满意,对老师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又无力改变现实,就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走投无路”的迷茫,丧失自信,进而会有混日子的思想。这种不良想法深埋于心,久而久之,便会让他们消沉、悲观,与人为敌,与校为敌,稍不如意,便头脑发热,火往上冲,喝酒、打架、发生暴力事件就不难理解了。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厌学、偏科,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由于中专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就没有打下好的基础,所在在进入中专学习后,由于专业课程增加,在学习中随意性较强,对自己喜欢的课程会根据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出现消极学习,再加上以往高校毕业生工作难找,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
(二)学校教育教学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班级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单一,处理矛盾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弱。
当前,家庭状况变化普遍引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同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一是贫富悬殊较大,贫困家庭的子女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平衡。家庭条件好经济较富裕的学生,其消费较高,花钱大手大脚;家庭条件差,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消费水平低,花钱节衣缩食。处在贫困线下的学生,明显感觉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相当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新的问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不断加压,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心灵扭曲[1]。
(四)生活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这部分学
生的依赖性。在看到社会中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普遍产生厌学、敌视社会、仇富情绪。
(五)网络媒体的危害。
互联网的发展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及网上娱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强的中职
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心理健康,才能形成良好品德,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
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2]。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渗透健康心理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现今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上家长尽量满足,在学习上从严要求,缺乏吃苦教育,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加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性格焦虑,脾气暴躁,或沉默寡言,意志消沉,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班主任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注意这些学生,从思想上给予指导,精神上鼓励,培养融洽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拾回自信,这样有利于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以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2.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班主任的优势在于经常和学生接触,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班主任对于纠正学生偏科和偏师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在中专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3]。
(二)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
除了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外,授课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一个表情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激励一个学生进步,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要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走,要充满爱心,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充分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
程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4]。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作为教师,要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爱学生,才受到学生尊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和人生态度对待学生,对待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贺文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3】管新《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课题;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0-02
2012年本课题组申报了题为《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在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化研究与实践》的院级课题,获得了河池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立项。目前已经实施了近两年,根据进展的情况,课题组认为调查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对实施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一、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组于2014年3月1日~4月1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多个开设有文学课程的院系进行了调查。涉及文传学院、化生学院、政法学院、电信学院、数计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思政、历史、会计、生计、生科、应物、信息工程、数计、数数等五个院系的十二个专业的24个基础班级。文理科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
二、问卷与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100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设置了20个题目,分别从文学的特质、人的心理机制以及老师的主导等方面进行调查。在选项后边的数据是针对1000分问卷通过人工统计得出的调查数据。
1.你是否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2.心理健康在一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吗?
①是(95%) ②不是( ) ③不确定(5%)
3.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不断净化和加强的内循环机制吗?
①是(9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10%)
4.良好的礼仪品质是否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
①是(92%) ②不是( ) ③不确定(8%)
5.良好的礼仪品质的形成是否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强化?
①是(98%) ②不是( ) ③不确定(2%)
6.人的善恶是非悲悯之心除了与生俱来之外,后天的教育是不是更能够使其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
①是(96%) ②不是( ) ③不确定(4%)
7.文学是可以陶冶情操的?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8.文学是可以塑造性情的(如知书达理)?
①可以(98%)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2%)
9.文学是可以培养气质的(如腹有诗书气自华)?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0.文学是可以舒缓心情的(如当烦闷的时候看看书、看看电影、电视、听听歌曲、写写说说)?
①可以(100%)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 )
11.你自身品格的形成是否受到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寓言、电影、电视、流行歌曲、格言、谚语等)的影响?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2.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①可以(96%) ②不可以( ) ③不确定(4%)
13.老师讲述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讲述他们奋斗的历程或坚毅的品质时是否激励了你?
①是(100%) ②不是( ) ③不确定( )
14.在文学教学中老师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讲述人生的道理和行为的规范是否更容易接受或受到感染?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15.你在文学课堂上除了了解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外,是否还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如对心灵的洗涤和冲击,激发人向上向善等)?
①是(90%) ②不是(4%) ③不确定(6%)
16.你对人对事的原则和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有一部分来自于老师的教导?
①是(96%) ②不是(2%) ③不确定(2%)
17.这些教导是否有一部分是文学的潜移默化?
①是(90%) ②不是(6%) ③不确定(4%)
18.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能够更直接地展现善恶美丑是非曲直,是更生动的礼仪(品德修养)课堂?
①是(92%) ②不是(3%) ③不确定(5%)
19.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课堂上老师将德育、美育融入到文学课堂,对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自身、他人和世界是否有帮助?
①是(95%) ②不是(2%) ③不确定(3%)
20.你在接触文学课程的过程中,希望老师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之外还进行多学科(文史哲、心理健康、礼仪品质)的渗透吗?
①希望(92%) ②不希望( ) ③无所谓(8%)
三、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选择“是”、“可以”、“希望”这样的肯定性选项的占绝大多数,这些结果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倾向,学生对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的,对其作用也是不予否认的,对文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认可的。这就说明了利用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是完全可行的。
本课题的构想和依据是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在这个意见中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于这个精神,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论证,一致认为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再现,文学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是人类和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结晶,而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又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良好素养的双重表现,相辅相成。如果说文学教育的基础是智育,那么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则是属于德育和美育的范畴,将文学教育和心理健康、礼仪品质教育结合,也就是将智育和德育、美育相结合,更大化地发挥了文学教育的功能。
而将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渗透到文学课堂之中就当今的社会现状而言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而言处在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既是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个体和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从表面上看,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但成年并不代表成人。他们更多的表现为生理的成熟,而事实上心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当今城市独生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扮演的多是过分参与或基本消失的角色,这些孩子的心理机制的健全和礼仪品质的形成来自于家庭的不占绝大多数,更多的是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甚至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清楚或不认可的,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孩子受教育是学校应该负起的责任而不是家长。有的家长认为家庭只供孩子吃饭穿衣,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品格的形成是老师的应负的责任;有的家长抱有孩子只要读好书或不闹事就行的心理,至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和礼仪的品质是完全忽略的。家长的错误认识,导致家庭、学校、社会的链条不能很好地链接,在这种教育链条断裂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无形是加重了,教师往往要扮演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那么如何在学生中扮演好这两种身份无疑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课题组要做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教育,而是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先生早在1922年写的《教育独立议》中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礼仪品质的完善与健全是义不容辞的。通过对问卷统计的数据可见,被调查的同学90%以上认可人的健康包含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也认可一个人良好的礼仪品质是人的良好的道德修养的表现,也认可文学不仅能开导和调整心情,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相应的榜样或名言激励自己成长。学生更渴望在文学作品或文学课堂上接收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也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文学课堂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学生动形象的优势,既可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适应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注重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春风化雨般无形地渗入到课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得民族优秀的文化和品质内化成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成为使其受用终身的内在精神财富。
关键词:心理教师;中职生;班主任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冲突时学生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而学生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也会感到困扰和混乱。中职学生也正处于生长的高峰期,身体不断发育趋向成熟。心理特点出现不稳定情况。此时的学生思维灵活、情绪起伏较大、敢于挑战权威、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等。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不服管,学生之间出现冲突打架,甚至跟班主任、任课教师对着干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班级管理措施
1.写心理日志。
之前未担任班主任教心理课时,从平时与同学的聊天中得知,很多学生对自己班主任有些意见,有时是班里班干部安排,有时是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有时是班主任的决定自己不服,等等。可是又因为他/她是班主任不敢说,不说,并不代表就没有负性和反抗情绪,等到有朝一日,这种负性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些同学家里发生突变、和同学发生矛盾、情绪有较大变化,又不好意思和班主任当面说。因此,我积极鼓励班里每位同学写心理日志,可以是这一周来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是家庭中的事情,还可以是对学习、学校、同学、老师等的看法,或者是班里的事情、宿舍的事情等等,凡是能够引起情绪变化高兴的不高兴的都可以写。
每周一次的批改心理日志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与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对话,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上面,包括情绪的波动,我可以通过直接写批语或者单独谈话的形式了解详细情况。如此方式,化解同学间矛盾,了解班级宿舍近况。
2.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3.班会课进行集体辅导。
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例如:班主任出示题目或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在情节处置疑、全班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观点,分组续演、教师、引导等。
我曾经在班上开过一个名为《价值大拍卖》的拍卖会,将人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归结为20种,给学生固定的虚拟金钱总数,代表的是这一生,给每一个事物规定不同的价值,看同学们会用自己手中的一生去换取什么。通过这个集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除班级中存在的很多扭曲的价值观和言语行为。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有了一定的集体观念,对集体荣誉就会产生较强的共鸣。学校开展的有关学生的各项活动,都给他们提出具体的任务、目标、要求,并教育他们要尽最大努力,获取最佳成绩。同学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较认真、刻苦,获得了成功,并把一张张奖状张贴于教室,同学们既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领悟到集体的力量。
5.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运用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管理,我在班级中的管理效果收获很大。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运用单一的命令式是行不通的。做为班主任,在自身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从知识、成长、生活、学习、职业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2002.8.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J].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关键词】周易 思想转化 心理健康
《周易》经历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周易》的应用,将对我国科学事业的促进,战胜各种困难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什么是易学呢?简而言之,就是从观察日月运行及其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它好像一把打开科学宝库的通关钥匙,也可以称之为一部宇宙代数学。
在现代教育学中,周易中的变与不变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各类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是《周易》
周易就是周代之易,孔子定为五经之一,它分本经、大传两部分,易经是我国群经之首,是一部用阴阳学说揭示和描述宇宙内在本源规律的书。民间称无字天书。周易不仅揭示和描述了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也是做人之道的宝典。
中国古代对于周易思想已经有了充分的研究,在预测学、认识学与行为学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预测学方面,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如今。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提到周易,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八卦与预测。但是对于现代周易的运用,传统的八卦、两仪等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过于遥远,也过于抽象化,我们更希望运用周易的思想,将我们日常的生活与生产联系起来,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周易的现代思想转化
一种文化想要被传承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适应人的变化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历经千年延续下来的一般都是能够适应时代变迁,并且被时代运用的思想与文化,而周易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更多的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大家更希望周易走进中国传统家庭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其中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得不提。
随着现代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精神生活空虚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在物质发展,智商发展的同时,很多学生也伴随着出现了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绝望等极端心理。在周易中其很多关于心理发展的思想应该被现代大学所运用,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推动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天地阴阳的两面性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源泉,其中关于天地、阴阳等事物两面性的看法一直影响着我国哲学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看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这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就像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思想是一样的。
2. 变与不变的思想方式
对于周易思想的理解与传承可以看出,我国是最早摆脱神学思想的国家,周易中的变与不变就是哲学辩证法、发展观点。易者,不易也,它包括了天地万物普遍的理论现法则,是分辨一切事物的准则;易者,变易也,作推衍解。天地之大,万物之,变化莫测,但可通过易理推衍,钩深致远,达到对层出不穷的事物变化,能“唯变所适”;易者,简易也,有如模式或公式。
三、周易的心理教育价值
周易思想在现在认识学与行为学中的价值在心理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应该看到,在天地人的思想发展中我们理解作为人应该在自己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致和谐”的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在合作发展中推动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在“礼义信”的价值观念中我们理解了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身兼的责任与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将周易的思想进行现代转化,并运用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想这也是我们当前继续进行的工作。
1. 关于天地人的心理教育――重视人的主动性
《周易》是一部为人而作的经典,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周易》的本质所在。统观《周易》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离不开一个“人”字,都是关于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建议和要求。 首先是善于学习、勤于进取的人,这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将周易的现代含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理解从几千年前的古人开始就已经知道了作为主体的人,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周围人学习,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其次是要有作为人的基本品质与思想,要知道我们作为大学生要有怎样的价值定位与思想追求,这也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寻找适合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存在,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富强;第三是敢于担当,善于变通的人,现在社会中我们在智商发展中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但是真正善于变通、有责任意识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在周易的天地人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主体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对待他人,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怎样的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更有幸福感。
2. 关于和谐发展的心理教育――重视团结合作的意义
周易思想中“致和谐”是与现代社会最为契合的一个方面。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和谐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理解、接受与发展。个人发展要有和谐的心理环境与外部环境,社会发展要有和谐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国家发展要有和谐的民众关系等等,和谐无处不在,而周易的和谐思想也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面。
致和谐是《周易》的重要社会理想,是建构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比》卦是《周易》作者所追求的和睦亲善和安定互助的社会环境的政治理想的显现,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合和”精神的源头。在个人发展中我们从周易的“致和谐”中更多看到了的是作为个体我们如何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团结合作在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体现着个体的价值所在,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多的还是他与社会、与环境的适应、发展能力,而周易思想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合作,怎样去沟通。
3. 关于礼仪价值的心理教育――重视公民责任感与文明礼仪
周易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循礼”,遵循做人处事的基本规范和秩序。礼乃天地之秩序。《周易》中,礼是“四德”的基本构件,礼要求人们的思想行为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和规则。不论做什么事,处理什么关系,大到治国理政,小到操持家庭,都必须以礼为准则,循礼而行,才会万事亨通。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很多思想中都可以看出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对于“礼义信”的重视,孔子有云:不学礼,则无以立。
礼义信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就是责任感与道德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进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考验着现代公民的“礼义信”,而在当今社会中缺失任何的一个方面,我们都无法很好的在社会中立足。为礼的根本是谦柔,若能以谦柔处世待物,即便遇到像踩到老虎尾巴这样的危险之事,也不会为虎所伤。所以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价值观正确发展的场所,学会包容、谦让与承担,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因此运用周易思想来理顺、发展学生的礼义信,让学生在校园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四、学会做人,也学会做事
周易思想在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与运用,我们看到了其价值,加以运用与发展,我们仍然对其有很多迷茫、未确定的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也需要社会各界重视周易思想的现代转化,将其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