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4 16:41:35
序论:在您撰写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围棋领域的“人机大战”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的浪潮,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战胜了韩国的围棋高手李世石,由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引人深思。很多人会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始终抱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人工智能。其实不然,人工智能从上世纪40年展至今,且不说现在家家都在使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少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计算机行业、银行业、会计业等都在使用的智能处理系统,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技术越来越具有深度。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从凭证到报表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是现如今财务会计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财务软件来完成,大大的解放了会计中的人力。也是在去年的3月份,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对外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行业,这一宣布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人工智能让会计实务变得更加便捷、精准,但是传统会计行业中那些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手工记账人员将何去何从?笔者从一个会计人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会计行业进行探讨,目的是明晰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以及传统的会计人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二、我国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一)我国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现状
会计行业主要涉及的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这三大类是有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主体。就我国来说,很多涉及会计工作主体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仅限于会计系统,而且在会计系统中一些类似于审核、判断等主观行为还是要财务人员手工进行操作。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各种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组织结构会计主体业务需求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但是就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审计业务在人工智能方面应用的稍微较少,因为对于上市公司审计业务而言,需要填制大量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这些数据的录入目前还是依赖于手工。
(二)对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中应用的展望
任何一位会计人都清楚地知道,会计行业是一种具有严瑾性、及时性的行业,并且会计工作程序多,处理起来比较繁杂。所以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计人员也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工智能来替代这繁琐而枯燥的工作。目前已经应用的人工智能解决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比如凭证和报表的生成等等,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会计主体多样性的需求。比如人力资源会计,就需要一个适合企业特点的模型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此模型可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从而可以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这也是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这样的需求在管理会计,环境会计等众多会计的分支中都是需要的,因为现在会计的职能越来越倾向于决策,决策过程中就需要会计提供相应的资料,这些资料通过会计的手工计算和分析往往难以获取,如果人工职能可以进一步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难题就再好不过了。
三、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构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在运用会计软件之后,一方面对于当日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能及时的进行处理。因为会计人员的只需要登录系统进行相关事务的选择或者审核就可以了,期末系统会根据已经有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关报表,相比较传统会计的手工填制凭证和编制报表要及时得多。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时,会计员手误记错账是常有的事,虽说现在的财务系统也需要手工录入一些数据,但是当录入出错时系统给予提示,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数据出错的概率,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务信息造假
在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基?A上,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还可以相对防止财务信息造假。在特定的会计核算系统下,每一位登录系统的人员都会有唯一的账号和密码,以及自己的权限,可以说分工明确,相比较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岗位相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里,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职能清晰划分有助于遏制信息的人为造假。但也不是说人工智能可以杜绝财务造假,因为尽管大部分工作在系统中完成,每个人只能进行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操作,但是系统终归还是由人来控制的,还无法应对管理层凌驾于会计人员之上的内部操纵现象。
(三)会计行业中传统岗位需求减少
随着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传统会计岗位就不需要那么的职员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我国有所发展和普及,发展至今,已经商品化,为各种会计主体所使用,使得原本那些简单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相应的,这些岗位上的会计人员也就不再需要。
(四)会计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胁
目前应用广泛的各种电算化核算系统,都是以电子形式对会计主体的各种财务数据进行保存,电子存储的数据保存形式有很多优点,比如保存方便,数据容量大,便于查找和使用等。另一方面,现在的系统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同时目前网络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拦截,所以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被泄露出去,严重的话,还会造成重大商业秘密的外泄,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会计人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入侵”
(一)学习会计电算化处理,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如果在智能时代还停留在传统会计处理方法上,那只能被时代所淘汰,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优胜劣汰,新的技术方法已经产生,你没掌握那你就是被打败的那个,至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国家目前对于会计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会计人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学习当前的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自主的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应用。
(二)由简单的财务会计向综合型会计人才转变
虽然人工智能时代减少传统会计岗位的需求,但是随着国家近几年来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的鼓励,各会计主体尤其是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增加,而目前管理会计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因为这其中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以及包括审计业务里也是含有很多的会计估计。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在人工智能时代努力学习会计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管理会计和审计业务的内容等,掌握多方面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以积极的视角来看待人工智能
现实中有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狭隘的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他们,甚至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工作,于是乎就开始说会计行业没有前景,进行转行,而不去想着提升自己的执业能力。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消极的观点是不对的,不仅不利于会计人员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AI)是当下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从去年韩国棋手李世石与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对战,以1:4败给AlphaGo开始,人工智能开始被大众广泛关注。今年5月我国著名棋手柯洁与之“人机终极对决”更是将其推上。人工智能在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对此,一方面人们希望科技进步解放双手,另一方面又担心机器一旦被赋予智商人类会受到侵蚀。
普华永道称由于新的人工智能,在未来15年,大约有1000万工人将面临失业风险,同时人工智能也将提高生产率,并在其他地方产生就业机会。可以说,人工智能顺应时代必将不断扩大发展,财会行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其中最先触及的将是基层会计人员。去年3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宣布与 Ki-ra System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而在今年5月,朋友圈就已经被一款叫做“德勤财务机器人”的H5动画刷屏。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随着企业对现代管理的需求的增强,管理会计开始逐渐形成。企业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与单纯的财务会计有同等地位,是并列关系。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内部责任单位,立足于企业未来发展,又称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而财务会计以服务与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群体或个人为中心,又称为“外部报告会计”或“外部会计”。
三、管理会计的相关职能及前景
普通会计核算型工作,如财务、审计、税务等财务基础工作会逐步被取代已成必然,但会计核算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分支,管理会计是否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呢?
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科技将财务从账册算盘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也将会计人员从目前繁琐的日常整理分析数据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运用推理、联想、逻辑判断等能力,通过计算机语言表示出来,并形成具有某些人类智能活动特性的计算机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人脑进行思维、决策,例如强大的围棋AlphaGo就是利用价值网络和策略网络工作。但是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使得在会计领域,人工智无法达到真正的思考,无法灵活有效在大数据中识别出最有效的信息,比如选用怎么的数据收集路径,选用哪些财务决算的因素,如何从“大数据”里提取有用信息等,这些仍然需要管理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判断作出最终决策。以下从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具体分析。
(一)预测经济职能
管理会计发挥预测经济前景的职能,就是按照企业未来的总目标和经济方针,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量化模型,有目的的预测和推测未来企业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的变动趋势和水平,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第一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后,可以根据给定的范围和方法,进行系统学习,并对大量数据进行程序化分析,从而得出细致具体的预测。
(二)参与经济决策
决策工作贯穿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的始终,因此具有决策职能的管理会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能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决策目标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选择科学的方法计算有关短期决策方案的评价指标,并做出正确的财务评价,最终筛选出最优的行动方案。管理会计的决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控制经济过程
控制经济过程职能的发挥要求将对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事前确定科学可行的各种标准,并根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与计划发生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进工作,确保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见,管理会计有很强的及时性,而人机智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生的变动,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
据上述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分析,足以说明管理会计工作渗透企业的各个方面,尽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但管理会计仍然将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公司章程;公司僵局;防范机构;权力配置
一、引言
在投资创业领域,谈起公司章程,投资者几乎套用相同的模板照搬公司法的条文,很少有人去研究章程本身的内在规律,特别是章程范本虽然可以快速满足工商登记的需要,却总是让人停留在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章程质量与实际需求之间总是“若即若离”,达不到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功能的境界,事到临头发生纠纷,发现许多细节问题尚未明确规定。这样原本相当重要的一个自治机制不能产生效能。我国公司普遍缺乏章程意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认为,章程是不必要的,或者片面认为章程是一个约束性制度,他们看不到章程其实也具有保障权利有效行使的程序性价值。殊不知建立并维持公司的基本结构必须依靠公司章程等具体公司契约来实现,但许多企业却长期看不到这一点。许多企业出现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债权人等其他公司参与者之间利益冲突纠纷,正是由于其公司章程缺乏对公司的重要事务及公司的组织和活动做出规范性的长期安排。如果当初有一份相对详细和丰富的公司章程,许多问题本来可以避免。有鉴于此,本文以普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公司僵局防范、法人组织机构权力分配两方面来探讨公司章程制定的一些实务问题。
二、公司章程与公司僵局防范
公司僵局,实践中也称公司“瘫痪”,通常认为公司僵局是指因股东之间和公司管理人员之间出现自身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运行机制失灵。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包括解散公司)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瘫痪。其实,公司僵局预防主要可以归结为公司章程定位是否合理和内容是否完善这两个方面。股东应当预见到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僵局问题,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文简称《公司法》)赋予公司章程的自治空间,在公司章程中科学合理地设计预防公司僵局的相关制度,前瞻性越强,考虑问题越周全,越可能避免僵局的产生。
(一)表决制度的创新
公司法上的“资本多数决制度”是公司僵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由资本多数决定的机制本身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突出表现在如果股东之间形成对立的利益和派别,且各方股东表决权相同或相当或者其任命的董事人数相等或基本相当,那么任何一方可以防止对方形成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多数票,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形成公司僵局。要避免公司僵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对表决机制进行改造,使各方之间形成适度的制衡。
按照《公司法》第43条之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改造表决权制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限制表决权行使。表决权限制的主要对象是公司的控股股东,防止其借助资本多数决制度,任意行使表决权,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公司章程的方式约定采用“人头多数决”。《公司法》第43条已经赋予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自行约定表决权行使方法,兼于《公司法》第44条对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之表决方式已经有了采用“资本多数决”的明确规定,故公司章程只可对其余决议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自行决定“人头多数决”,包括是否召开股东会会议、股东出席会议所要求的比例、决议通过的表决权比率等。表决制度的创新所强调的是设立具有针对性的条款,尽最大可能“止僵局于未然”。
(二)股权比例、公司组织机构的科学设计
股权比例、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也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需要更多地考虑。例如,有些有限责任公司只有2个股东,设计双方股权均为50%,一旦股东利益发生分歧,股东会就会出现1:1。又如,有些公司在选举董事时,虽按《公司法》规定设计董事人数为3人以上,但并未规定董事为奇数,在投票通过决议时就可能出现2:2或3:3。上述情况都是章程设计应该避免的。
(三)在公司章程中增加防范性的股权转让条款
有限责任公司对内、对外都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在章程中设计合理的股权转让机制,显然对于预防僵局是非常重要的。从公司法的规定来看,立法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是持鼓励态度的。公司法第72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除此之外,并无特别的限制。据此,股东可以在章程中明确约定,当股东无法继续合作,少数股东有权要求大股东购买其一定比例的股权,使其有可能退出公司,避免出现僵局。
(四)在公司章程中增设实用性的股份买卖协议条款
《公司法》赋予了公司章程约定股权转让条款的权力,但是一旦出现公司股东或董事发生分歧的情形,往往拿不出控制方股东和弱势股东都能接受的方案解决问题,股份买卖协议条款强调的就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如规定购买协议,并约定股份的估价方法。首先,须明文规定触发购买权的标准,这种标准应该是一个客观性标准。例如:在未能在一定时期内对赞同董事会候选人名单。其次,关于股份的价格问题,应当尽可能选择一种“公平”的价格,由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进行价格评估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个第三方可以是法院,也可以是双方认可的评估机构。从而由控制方股东以合理价格收买相对方股东的股权或股份,让弱势股东退出公司,避免出现公司僵局。
关键词:中职语文 作文 能力 人格精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认清中职学校学生作文能力现状,明晰教学目标,找准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作文从写作类别看,主要有写景、记事、议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渠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以写景类作文为例。写景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这类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又如记事类作文,叙述好一件事,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写清楚,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就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就能使交流对象明白你在叙述一件什么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工作中的沟通交往能力。再如议论类作文,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选用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论证过程要把问题展开、论透,做到以理服人,抓好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作文教育,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作文教学在培养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追求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育一批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产品负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期。笔者认为,文如其人,作文是一个人最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应通过作文教学,将传授专业技能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具备工匠期望
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进行深入的观察、感受、思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立足社会的“制胜法宝”是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塑造、培育学生的职业愿景,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
2.让学生具备工匠素养
注重“人文合一”,把“严谨、敬业、执著、创新”的职业素养融入作文教学中,“人品”和“文品”相互促进,强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思想认识。
3.让学生具备工匠情怀
顺应《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求,突出爱国敬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胸怀家国的博大情怀,把自身发展与提升制造业水平结合起来,为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发挥作用。
三、提高中职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作文中得到综合体现。从中职学校作文教学的特点来看,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发挥作文在培养现代工匠中的作用。
1.阅读经典,积微成著,让学生基础更加扎实
提升作文水平,源于扎实的基础。说到底就是要多读书,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逐渐形成能力,筑就坚实的基础。
(1)多阅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每学期制订阅读计划,精选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和优秀篇章,例如推荐《陋室铭》《六国论》《品质》《我有一个梦想》等佳作,让学生利用每周早读课进行诵读;推荐名家作品,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多摘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一上交,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下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准,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语言的美妙。在摘录中逐步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3)多争鸣。提倡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认识、讲体会,每周安排4~5人进行课堂交流,倒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思考、梳理、归纳,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借鉴、拓宽思路。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将那些名家名篇的内在魅力――或爱国、或忧民、或志趣高洁、或秉承追求卓越品质的匠人精神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
2.锤炼细心,一丝不苟,让学生思维更加缜密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关注生活细节,采撷思想的浪花,并在写作训练中尝试、强化,使细节生动起来,使作文跟上时代步伐。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好的作文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笔者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别样的风景。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社区志愿者活动。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后,笔者布置“我的一次志愿者经历”,让学生写活动后的感悟。有位学生写了篇题目为《弯弯腰,捡起道德的麦穗》的感想。他f,经历过后才知道,原来为他人、为社会做点好事会让喜悦感、满足感充盈内心,即使这件好事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而言是个有用的人,从此丢掉颓废,专心学技能。
(2)引导学生关注思想细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写作之泉才会源源不断从笔端流出。例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进入技校后,我要抓紧每分每秒认真上好每一堂专业课,只有技能学到手了,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能赚到很多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笔者看了作文后,感觉这位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追求目标,但过于物质化,所以笔者找到这位学生,告诉他学习技能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将来能立足社会生存下去,但更重要的是要拓宽眼界,心怀他人、社会,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3)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细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十分注意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对在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作文,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一次以《我的职业梦》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梦想成为一位摄影师,用手中的摄像机拍出中国奥运健儿的精神,拍出中国的强大;去神奇的九寨沟、大庆油田,拍出祖国的美丽与富饶;与贫困孩子交朋友,拍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笔者给予这样的批语:你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男生,格局高远,只要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步,梦想成真指日可待。
3.培养信心,持之以恒,让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育中的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认识生活,展现自我风采,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1)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实现梦想和技能实践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自由地研究和探索。可以发挥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优势,及时把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反映到作文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钻研,培养他们在技能上的自主思路和想法,突破原有框框的束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社会化发展。中职阶段是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准备阶段。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父母恩、师生情、同学义,体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感等社会性情感因素。教师可以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我终于原谅了他》《实习生活之感悟》等命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之间合作交往、参与班级活动等实践中获得的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强思考总结,进行整合提炼表达。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为学生明晰今后的职业方向。
(3)支持学生团队化协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最佳情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材料所给信息确定作文主题、框架结构和主要素材,鼓励学生把握每一次讨论的机会,对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在讨论中亮明自己的观点。如对当前社会热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从事件本身思考,有的从社会主流意识方面切入等等。在讨论中做到师生联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在学生思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在群体中进行活动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善于积累,精于观察,深于感悟,勤于动笔,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将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嗯嘀参幕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纯.提高中职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6).
关键词:人工智能;异化;规范;生态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距今仅有60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广泛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等令人惊叹。调查显示,77.45%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较大,并且86.27%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利大于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小且弊大于利的人权占很小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等由人类掌控着,所以人类应该尽可能地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弊处降到最低以便更好地为人类造福。2016年3月份,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h对弈,最终比分4∶1,人类惨败。4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了一款名为“佳佳”的机器人,据了解,机器人“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而在这次正式亮相之前,“佳佳”就担纲主持了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半Q赛。人工智能技术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超乎人类的预测,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和担忧。百度CEO李彦宏称,人工智能是“披着羊皮的狼”。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人类醉心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福利中时,更应当注意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人类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非受到科技的异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此整体趋势之下,不同的人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有着不同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机器人会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甚至超过人类的问题方面,27.45%的人认为机器人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而56.86%的人认为机器人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和超过人类,小部分人对此不是很清楚。由于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如机器人保姆、AlphaGo围棋等智能产品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一部分人仍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担忧甚至认为终有一天机器人将代替人类、征服人类、控制人类。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机器人是否能够超过人类方面,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拥有人类的思维并且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是技术的主导者,人类掌握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终究是为了人类服务。这一看法肯定了人类的无止境的创新,然而,在人类醉心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应意识到某些创新确实超出了人类的预料,如AlphaGo与李世h围棋人机大战就是人类在技术面前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面对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人类要时刻保持警惕,适时地总结“技术异化”的缘由和解决对策。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随着技术的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愈加密切。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成功,再到生产、建设、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都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诚然,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对劳动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系统在收集、统计用户数据过程中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人类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依赖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人工智能引起的责任认定问题等。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是人类的末日。”表示同样担忧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曾直言,“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将召唤出恶魔。在所有的故事里出现的拿着五芒星和圣水的家伙都确信他能够控制住恶魔,但事实上根本不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最不容忽视的莫过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一系列伦理困境,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调查发现,47.55%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是因为人性的思考,占比较大;而22.55%的人认为是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29.9%的人认为是利益分化与失衡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模仿,但人脑和机器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人脑胜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就是具有逻辑思维、概念的抽象、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人工智能虽能进行大量的模仿,但由于不具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仅能放大人的悟性活动中的演绎方法,不可能真正具有智能,这决定了机器不能进行学习、思维、创造。此外,智能机器人也不具备情感智能,它们根本无法去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也无法自动停止自己的某项行为,所以如果人工智能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可见,由于人工智能自身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的伦理问题已经影响到其未来发展。
第二,从规制层面来看,伦理规制的缺失和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伦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科技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谋求幸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科技的应用还是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倘若没有相应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制加以约束,后果难以想象。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缺乏一套成体系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从设计、研究、验收到投入使用的监督管理方案,也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规范及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的组织或机构。现有的监督体制远远滞后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匹配技术发展的需要。缺乏相关监管制度的约束,人工智能技术就不可避免会被滥用,从而危害社会。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发展迅猛的新兴学科,属于人类研究领域的前沿。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调查显示,对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以致部分人在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真实了解的情况下,在接触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新闻后就夸大其词,人云亦云,最终导致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使得更多不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开始害怕甚至排斥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必须清楚,人工智能是人脑的产物,虽然机器在某些领域会战胜人,但它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也不具备面对未知环境的反应能力,综合能力上,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脑智能的。在李世h对弈AlphaGo的旷世之战中,尽管人工智能赢了棋,但人类赢得了未来。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转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最终发展目标是为人类服务。但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应该趋利避害,使人工智能和科学技术最大化地为人类服务。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出发,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找出路。
1.技术层面
(1)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尤其是近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如Deep Blue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了Garry Kasparov; Watson 战胜了Jeopardy的常胜冠军;AlphaGo 打败了顶尖围棋棋手李世h。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深究这些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些成功都是有限的,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范围狭窄。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际间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还不够积极,所以加强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的对话和交流迫在眉睫,同时也势在必行。
(2)跨学科交流,摆脱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从事人工智能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项科学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的介入。在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中,有些科学家们可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而没有引进相应的伦理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技术预测不到位,没有哲学的介入,等真正出现问题时就晚了。所以要加强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沟通交流,令科学家能更多地思考伦理问题,提高哲学素养,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融入更多的哲学思想,保证人工智能技术能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与生态文明观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要注入更多的生态思想,这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若是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污染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时,人类必须制止并进行调整。人工智能技术要想发展得更好,前景更加明亮,前途更为平坦,就必须保持与生态文明观一致,与人类自身利益一致,为人类造福。
2.人类自身层面
(1)增强科学家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性,而研发的科学家或是使用者有善恶性。人工智能将向何处发展,往往与研发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息息相关。科学家应打破“个体化原理”,要融入社会中去,关注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承担起道德责任,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多去思考自己研发的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尽可能去避免,多多进行思考,严格履行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2)提高公众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水平较低的人较多,占62.75%;而非常了解的人较少,占4.41%;另外,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的人占21.08%,不了解的人占11.7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人工智能技术都能有所了解,但都不是很深入,而且仍有部分人对人工智能技术丝毫不了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比较微小的,其发展还没有深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电影的渲染,可能使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使公众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将是缓解甚至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某些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加大监督力度。人类需要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每项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从产生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监督工作,以此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影响,缓解甚至减少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
3.道德法律用
(1)通过立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调查发现,90.69%的人认为有必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实行法治,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科技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例。然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相关法律条文滞后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未颁布一套完整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人工智能领域亦是如此。我们都无法预测将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到何种地步,这时就需要人类预先加以适当的限制,利用法律法规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朝安全、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2)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并确立最高发展原则。要构建以为人类造福为最终目的的伦理准则。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要防止其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构建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势在必行。
此外,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最高发展原则 。一切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应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如此,要将以人为本、为人类服务为出发点,并作为最高发展原则。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类只有消除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威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最大化效用,避免伦理困境重演,才能实现人机交互的良性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叶世伟.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甘绍平.人权伦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杨怀中.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王志良.人工情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邹 蕾,张先锋.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6]王 毅.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5.
[7]田金萍.人工智能发展综述[J].科技广场,2007(1).
[8]郝勇胜.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哲学反思[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
[9]龚 园.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人工智能 超级计算力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人工智能作为下一代技术发展的趋势,其方向也是众多科技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很多科学家预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人类技术突破的下一个阶段,而且更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必将超出人类的控制,成为新一个物种,甚至可能替代人类,“统治”地球,我们抱着研究的目的,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浑然不觉,全无概念的,但是从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的战略与产品上看,人工智能的确已经成为当下科技界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谷歌的无人驾驶等单向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进行研究,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而对其进行发展脉络和规律的判断与估计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技术趋势,推动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目的与意义
一方面,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如今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正确,因此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详细目标也天然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些创造力以各种数学定理或结论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数学定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理上,以模式化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包含丰硕信息的逻辑结构。这种途径是数学赋予的,是普通人无法拥有但计算机可以拥有的“能力”。从此,计算机不仅精于算,还会因精于算而精于创造。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连续型学习”。本质上,这种方法为人的“创造力”的模式化提供了一种相称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未来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会在更大程度上解放人的劳动时间与降低工作辛劳程度,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机器的工作,并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未来,人类是否会与机器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处全新的生命构造体,以此来迭代和进化,实现人类和机器人的和谐共存,还是人工智能会自动发展出自我意识,而在将来的某一个时点,机器人们将会对他们的缔造者――人类举起屠刀,实现自己称霸的野心,这也不得而知,因此,对人工智能的路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重大意义的。
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准确定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研究
1、自我存续。这是一个十分显眼的要求,人工智能如果作为一个新物种存在,其必须拥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即离开人类,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仍然存在。而且人工智能将与其他物种和环境形成新型交流互动方式。以极端的情况来说,如果人类在将来的某一天消失了,而人工智能必须拥有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机制和技术,如果是电量不足,核心机器人将会指挥挖掘型机器再次挖煤,或核能机器人运用核能来发电,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而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内部解决,而并不需要人类的参与,这就是人工智能的自我生存功能。
2、自我迭代更新。这是在自我存续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个机器,一代机器的存在可能并不是问题,而要想机器向人类一样代代繁衍不绝,则对人工智能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在机器自身的自我繁殖更新迭代,也是必须要进行的过程,这就需要强人工智能的高度运用,来对整个机器人生态进行实时评估,不断地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而且立即组织机器人中的“科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实验与创造,或者是融入生物技术而与之进行基因式的合作,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离开人类的独立人工智能必须要有发展创造出更新更快更强的人工智能的能力。
3、自我认同。人工智能的自我认同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对内进行认同,另一方面,是对外进行认同。如果假定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发展方向,其必须会对人类关心的终极问题等产生同样的巨大疑惑,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宇宙的界限是什么?而且以人工智能的水平来看,它一定不会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而是会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与探索,已验证自己的猜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个以理性而存在的物种,其合作是建立在种种规章制度之上,而一旦有机器发现制度的漏洞,就会有进行套利和损人利己的动机,而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是建立在机器人的情感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即是机器人产生同样的情感,而形成有效率的合作与分工,而不会因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三、结论
由上述探讨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还是非常漫长而艰辛的。对于其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个问题要依赖于将来的技术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形态的演变而定,而我们对人工智能进行的物种化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对其风险的防控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个环节,是我们进行科学技术开发的留有的一个客观冷静的分析角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工智能;前景;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信息论、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彼此联系与交叉之后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的形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机交互的场景变得愈来愈普遍,计算机被人们赋予了更加多的智能性因素。因为人们将最新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诸多学科,对这部分学科的认知也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期,从而推动了诸多新研究成果的持续出现。比如,围棋人机大战之中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的轻松取胜、人类大脑奥秘的发现、单一器官克隆的实现等。鉴于计算机这一人类诞生以来所发明的最为重要工具的持续发展,大量新知识、新理论持续涌现,促使人类一定要对其开展全面分析与研究。因为近些年来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等各种新研究成果的产生,让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相互关系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探讨。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简称AI),又被称为机器智能,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Dartmouth学会当中被首次提出的,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当前能用以研究人工智能的重要物质手段和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设备即为计算机。人工智能是通过研究让计算机全面模拟人类思维的过程以及学习、推理和思考等功能的学科,包含了计算机智能的产生原理、形成与人脑智能近似的电脑等,从而让计算机能够真正实现更加高层次、更加高水平的实践运用。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是对人类思维中信息过程的一种模拟。对人类思维所进行的模拟主要可通过两条道路来开展,其一为实现结构上的模拟,也就是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从而制造出类似于人脑的一种智能化机器。这一设想在实践中被证明为无法实现,这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大脑和思维的过程还未能形成清晰而又明确的认知;其二是实现功能上的模拟,也就是放弃对人类脑部结构的仿真性模拟,转而从功能角度对人类大脑的思考过程加以模拟。如今人工智能所进行的努力就是对人脑功能的一种模拟。
二、人工智能发展状况分析
(一)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非常突出的美国IBM 公司已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弗摩尔实验室研制出了具有人脑智力能力的ASCII White电脑和蓝色牛仔电脑。据披露,后者的智力水平大体上和人脑等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则在实施一个代号是cog的新型项目。该项目希望能够给予人工智能以类似于人类的行为。这一项目的项目之一就是让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来捕捉人类眼睛的移动状况以及面部的表情,而另外一个项目则是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抓住从其眼前所经过的物体。此外,还有一个研究项目是让机器人能够学会倾听音乐节奏,并且把其所听到的音乐旋律通过乐器加以演奏。因为人工智能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其庞大的发展市场始终为全球各国以及各大企业所一致看好。除美国IBM公司继续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来确保其在这一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之外,别的跨国巨头也在人工智能领域之中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比如,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前总裁比尔?盖茨就曾经在美国召开的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之中作了人工智能方面的专题演讲。其所演讲的主要内容是称微软公司正在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和实用技术之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自我决定、知识和信息检索、数据搜集、自然语言以及语音笔迹识别等各项内容。
(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可以说,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人工智能研究界的主要探究方向都是把研发具备了人类各种行为特点的高度类人性的机器人作为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在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下,在国家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之下,我国的两足步行机器人研究与类人性机器人研究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就成功地研制出了国内首台两足步行机器人,其后又通过长达十年时间的刻苦攻关,在本世纪初,终于成功地研发出了国内首台类人性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和人一般大小的身躯、四肢以及眼睛等,而且还具备了相当强的语言对话能力。其行走之频率也从以往的每六秒钟走一步发展到了每秒钟能够走两步,从以往只能静态地站立到如今能够快速而又自如地进行动态行走,从以往只能够在已知环境下步行到如今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探索前行,而且还取得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神经网络、生理视觉、双手协调以及手指控制等系统开发的多项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研成果。
三、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的不断发展往往会超出人类最初的想象,要想能够精确入微地得出人工智能的今后具体发展趋势是不可能做到的任务。然而,从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界所实施的一部分前瞻性研究之中即可看出,今后人工智能有可能会朝着智能模糊处理化、人工智能并行化、神经网络化与机器情感化等方向加以发展,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实事求是地说,将人工智能作为整体加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人类所设定的目标尚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人工智能在以下方面可能还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与突破。一是自动推理取得新的发展。自动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之中最为经典的研究分支之一。其主要理论是人工智能别的分支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共同基础。长时间以来,自动推理均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项目,其中对机器人知识系统动态化演化的特点和可行性的推理所进行的研究,笔者觉得将会是全新的研究热点,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今后获得新的成绩,而且还会是相当巨大的突破。二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研究能够获得长足的进展。如今,诸多新型学习方法不断出现,而且相继获得了研究的进展,比如,增强学习算法就是其中的典型,而reinforcement learning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是,笔者也发现,如今研究中所得出的学习方法处理还存在不足之处,也就是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在线学习上显得有效性不够,十分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诸多移动机器人、自主agent以及智能信息存取等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问题。可以说,在线学习问题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界人士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今后将会在以上这些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自然语言处理。这一技术是人工智能技g运用到现实领域之中的一个典型示范例子。通过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该领域目前已经获得了诸多让人瞩目的理论和运用成果。各类人工智能领域之中的新产品已进到了各个领域之中。比如,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就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影响下,近些年来得到了极其快速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之中的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因为信息的获取和纯化精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时期计算机研究技术之中十分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之一,所以,把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内容引入到该领域之中,将会是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转为实践运用的一个重要契机和突破口。从近些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实践来看,在此方面的探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让人激动的成果。笔者相信通过今后的持续的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让人工智能能够真正做到造福于民。
四、结束语
总之,人工智能始终处在计算机研究技术的前端,其研究进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决定计算机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工具的一种延长,无法替代人类的大脑,这一点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已确定。虽然人工智能无法对人类的智能造成挑战,但是随着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还会越来越接近于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这一人类智能客体化后之产物,其功效依然会受到人类智能之控制。如今已有大量人工智能的科研成果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今后,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等带来更加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忠植,王文杰. 人工智能[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周以真. 计算思维[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
[3]陈庆霞.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发展历程和前景[J]. 科技信息,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