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生德育表现范文

时间:2023-08-12 09:05:56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生德育表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生德育表现

第1篇

的自豪感便会推动他们更自信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认为值得去做,于是他们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次当教师按课本的安排讲完这部分内容以后,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他们虽然能承认负数的存在性,但却不能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为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突破他们的认知障碍,在进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我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展正、负数表示出来。笔者话音未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甚至有学生竟然起来要求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如果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一”,那么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笔者立即给予肯定和赞扬。我接着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同学的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个例子能让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仅是实际需求,而且也成为他们自己的一种愿望,这样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接着,笔着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与正负数联系密切的例子,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不仅仅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到发挥并能获得成功,还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表现的热情。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临是练列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前班上有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愿发言,明显地缺乏一种参与意识。后来笔者多次找她谈心,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现欲。不久她在课堂上就有了精彩的表现:一次习题课上,她把三次多项式:x3+2x-3,分解因式,竟用拆项、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x-1)(x2+x+3),使大家大开眼界。 转贴于

当然,在数学课堂上,也会有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语,时刻不要忘记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如果说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去表现自己,那么,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他们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时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会导致他们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笔者采用了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析,化整为零,分步推进。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有的问题思路正确但怕运算出错,有损面子,因此宁可沉默观望也不愿表现;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不谦虚,因而不敢表现;缺乏表现的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等。教师应针对上述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化解,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自然、活跃的状态,提高他们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2篇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初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历史性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讲完这段教材之后,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

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

(+5)+(+3)=+8 (+4)+(-6)=-2

教师马上给以首肯与赞扬,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求,甚至成为他们自己的愿望,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紧接着,教者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得体的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简单空间几何”课时,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者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多发言,明显地缺乏参与意识,后经教师多次找她个别谈心启导,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现欲。尔后她在课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在一次习题课上,她把三次多项式:

x3+2x-3

分解因式,竟用拆项、 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x-1)(x2+x+3)

使大家大开眼界。

毋庸讳言,在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评,时刻勿忘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才能使学生投入表现,那么,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其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到十五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往往导致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此种困惑,笔者时常采用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分步推进。例如,初一代数有这样一道课外补充题:x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y的相反数是0、1的倒数,负数z的绝对值是8,求代数式4x-y+3z 。由于此题构思较曲折,对于初一不少学生可以说程度不同的产生了顾此失彼状态,思维极易“短路”。同学们普遍的心态是:既想表现,却又无把握,不敢表现,此刻,教师便应也挥主导作用,适时帮助学生分散难点。转贴于

首先,让学生分别求出x、y、z,三位学生先后举手, 轻松地求出:x=±1,y=-10, z=-8。三位同学做出了较好的表现。随后,大部分学生也较顺利地求出了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头反思:此题难的不是题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方法等诸多基本功不扎实,因而,师生们很快地形成共识:务必夯实表现成功的物质基础,强化学好数学的内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表现,而且还会有出色的表现。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表现作为一种欲望支配的自觉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严重地阻碍和抑制表现行为和表现效果。

第3篇

的自豪感便会推动他们更自信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认为值得去做,于是他们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次当教师按课本的安排讲完这部分内容以后,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他们虽然能承认负数的存在性,但却不能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为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突破他们的认知障碍,在进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我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展正、负数表示出来。笔者话音未落,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甚至有学生竟然起来要求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如果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一”,那么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笔者立即给予肯定和赞扬。我接着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同学的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个例子能让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仅是实际需求,而且也成为他们自己的一种愿望,这样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接着,笔着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与正负数联系密切的例子,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不仅仅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到发挥并能获得成功,还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表现的热情。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临是练列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前班上有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愿发言,明显地缺乏一种参与意识。后来笔者多次找她谈心,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现欲。不久她在课堂上就有了精彩的表现:一次习题课上,她把三次多项式:x3+2x-3,分解因式,竟用拆项、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x-1)(x2+x+3),使大家大开眼界。

    当然,在数学课堂上,也会有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语,时刻不要忘记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如果说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去表现自己,那么,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他们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时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会导致他们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笔者采用了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析,化整为零,分步推进。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有的问题思路正确但怕运算出错,有损面子,因此宁可沉默观望也不愿表现;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不谦虚,因而不敢表现;缺乏表现的勇气,患有表现恐惧症等。教师应针对上述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化解,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自然、活跃的状态,提高他们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激发 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尤其高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信心、表现欲、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我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能显示自己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对数的引入,是高一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历史性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讲完这段教材之后,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笔者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布置了课外作业:查阅资料,找出对数是如何产生的?第二天在上新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讲述自己查到的对数是如何产生的。早在公元200多年,阿基米德就注意到1,10,102,103,104……与0,1,2,3,4……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关于对数的原始思想。到了十七世纪初,商业,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天文学,力学等科学的发展,在航海,天文观测,抛物体运动等实际工作出现了大量极繁杂的计算,耗去了工作人员大量时间,提高计算效率成了当务之急,格兰的纳内尔,瑞士的彪奇,英国的布里格斯等都对对数的产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师马上给以肯定与赞扬,同时又加以补充和引导。气氛极为活跃,学生在发言中也掌握了对数,从而不再对对数陌生了。也可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此举使学生体会到对数的产生是实际需求,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对数的距离。

又如,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经常选一些相关的,以往的高职考试的题目,同学们因为这些题目是高考题目,会产生一种挑战它的欲望,会在课外认真思考,相互讨论,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简单空间几何”课时,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者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一位财会班的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多发言,明显地缺乏参与意识,成绩中等水平。后经教师多次找她个别谈心启导,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现欲。而后她在课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在一次习题课上,她把三次多项式: 分解因式,竟用拆项、 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使大家大开眼界。

毋庸讳言,在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评,时刻勿忘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才能使学生投入表现,那么,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其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六到二十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往往导致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此种困惑,笔者时常采用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分步推进。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表现作为一种欲望支配的自觉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严重地阻碍和抑制表现行为和表现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表现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03-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映了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当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因为不认真思考很难得到圆满的答案。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人,是初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教学内容,讲完之后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

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求,甚至成为他们自己的愿望,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紧接着,教者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得体的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可以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较大难度的情况下表现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几何课时,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者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展现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多发言,明显地缺乏参与意识,后经教师多次找她谈心,使她逐步增强了表现的欲望。此后她在课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例如,在一次习题课上,习题要求对三次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她竟用拆项、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进行求解,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使大家大开眼界。

毋庸讳言,在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评,时刻勿忘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这也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此往往导致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此种困惑,笔者时常采用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分步推进。例如,初一的代数课程有这样一道课外补充题:x的倒数等于它本身,y的相反数是0.1的倒数,负数z的绝对值是8,求代数式4x-y+3z。由于此题构思较复杂,对于初一不少学生可以说,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顾此失彼状态,思维极易“短路”。而同学们普遍的心态是:既想表现,却又无把握,不敢表现。所以,此刻教师便应也挥主导作用,适时帮助学生分析难点。

首先,让学生分别求出x、y、z,三位学生先后举手,轻松地求出:x=±1,y=-10,z=-8。三位同学做出了较好的表现。随后,大部分学生也较顺利地求出了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头反思:此题难的不是题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因而,师生们很快地形成共识:务必夯实表现成功的基础一强化学好数学的内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表现,而且还会有出色的表现。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表现作为一种欲望支配的自觉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严重地阻碍和抑制表现行为及表现效果。

第6篇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初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历史性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讲完这段教材之后,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个,下半场赢球个,结果全场赢球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个,下半场输球个,结果全场输球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

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

教师马上给以首肯与赞扬,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求,甚至成为他们自己的愿望,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紧接着,教者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得体的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简单空间几何”课时,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教者立即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要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又要正确进行引导,务必使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每个学生必须以平等的角色、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一位女同学,数学基础不错,学习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闷头学习,课堂上不多发言,明显地缺乏参与意识,后经教师多次找她个别谈心启导,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现欲。尔后她在课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在一次习题课上,她把三次多项式

分解因式,竟用拆项、添项以及借助多项式除法等五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使大家大开眼界。

毋庸讳言,在数学课堂上,个别学生由于虚荣心太强,因而难免有些弄虚作假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批评,时刻勿忘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渐渐树立起正确的表现欲。

四、要强化表现的内功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才能使学生投入表现,那么,扎实的基本知识、流畅的表达能力、较高的分析、归纳水平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等,都是表现成功必备的内功。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内功,使其掌握良好的表现手段,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增强表现的信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到十五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但由于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往往导致表现失误。面对学生的此种困惑,笔者时常采用逼进思维法,即把问题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分步推进。例如,初一代数有这样一道课外补充题:的倒数等于它本身,的相反数是、的倒数,负数的绝对值是,求代数式。由于此题构思较曲折,对于初一不少学生可以说程度不同的产生了顾此失彼状态,思维极易“短路”。同学们普遍的心态是:既想表现,却又无把握,不敢表现,此刻,教师便应也挥主导作用,适时帮助学生分散难点。

首先,让学生分别求出、、,三位学生先后举手,轻松地求出:±。三位同学做出了较好的表现。随后,大部分学生也较顺利地求出了正确答案。

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头反思:此题难的不是题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方法等诸多基本功不扎实,因而,师生们很快地形成共识:务必夯实表现成功的物质基础,强化学好数学的内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表现,而且还会有出色的表现。,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五、要克服表现的心理障碍

第7篇

    黑格尔曾经对人的表演欲望进行过细致的描述,他认为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当有了这种价值实现冲动时,也就形成了表现欲望。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到声乐演唱中来说,是指一个演唱者愿意利用自己的歌唱技能,通过对作品的演绎,获得观众认可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个人演唱欲望的满足、对作品内涵的充分体验和与观众获得的情感共鸣。可以看出,表现欲望和声乐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其在声乐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够促进表演者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在表现欲望的推动下,演唱者会积极主动地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声乐演唱是建立在声乐作品基础上的,一方面,声乐作品本身就是表现欲望的诱因,另一方面,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深刻体验,能够为声乐表演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能够帮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演唱心理。不管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还是歌唱的学习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紧张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控,将会使歌唱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如果表演欲望强烈,则会使演唱者自觉地将精力集中到演唱本身上来,原来紧张的因素反而变为了增强自己表演效果的工具。最后,能够对声乐学习产生能动作用。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反复和艰难的过程,长时间的技术训练,势必会使演唱者感到枯燥和厌倦。而表演欲望则更像剂,能够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在表现欲望的驱使下,学习者能够自觉调整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欲望的培养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人的心理环境中,心境是最重要的基础,而影响心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环境。特别是对于声乐学习和演唱来说,其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要求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境,继而获得表现欲望的激发。举例来说,人站在空旷的高山顶上,都要情不自禁地高呼一声,根本原因就是此时此地的环境使然。具体来说,声乐教学中的环境创设,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是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具体环境,包含教室和琴房以及内部的物体摆放等。如琴房,作为学生歌唱学习的主阵地。如果有明媚的阳光、摆放整齐的书籍、镜子以及一尘不染的钢琴等,学生们就会迅速形成一种积极歌唱状态。反之,如果是一个脏、乱、差的琴房,势必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抵触和反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和演唱的物质环境有足够的关注,尽可能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这将会使接下来的学习和演唱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作品环境。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对作品的环境进行复现,也是激发起学生表演欲望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营造出一个作品情境,学生的表现欲望自然就会被激发。学生看到和感受到这样的场景,情感会被充分激发,并愿意用自己的歌声来抒发这种情感,由此也就获得了表现欲望的激发。所以,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作品环境,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学生表现欲望激发的基础性因素来看待。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歌唱的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要以良好的音乐素质作为基础。具备了良好的音乐素质,不但能够使个人的歌唱欲望得到激发,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舞台表现。具体说来,这种音乐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歌唱基本功的夯实。难以想象一个基本功不扎实的演唱者,会渴望在舞台上歌唱。只有基本功越扎实,学生才越愿意将自己的歌唱技巧表现出来,才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所以歌唱技术的练习和夯实,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歌唱技术越娴熟、越扎实,舞台表演的效果就越好,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就越强烈,从而对下一次表演充满渴望,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是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每一个歌唱者在初期的舞台实践中,都会产生紧张感,都会认为自己的表现有很大缺憾,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调整。比如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紧张情绪,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何利用一些有效的技巧进行掩饰和弥补等。又比如培养学生顽强的性格和意志。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声乐学习经历和学生分享,或者了解到他们的声乐偶像,用这些歌唱家的经历和事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

    (三)端正教师的态度认识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统领者,尤其是作为声乐教学来说,因为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来说,教师自身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声乐教学和表演的热情。教师自身对声乐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毫无工作热情和敬业态度可言,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种榜样作用,通过认真、专注的教学,起到示范作用。形成一种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感悟,将这种对声乐的热爱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曾说过,“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般。”尤其是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和不足,教师应该以宽容的胸怀和极大的耐心去理解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这种信心始终伴随着自己的声乐学习,使其作为歌唱表演欲望的基础。 (转第页)

    (接第页)

    最后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到历史和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观念,让很多教师产生了一种高高在上的角色感,认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统领者,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不得有半点疑问或不满。但是作为音乐教育这门强调体验的学科来说,很多知识、技能和感受的获得,必须要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内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该在尊重人、关心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完善艺术实践的建设

    表演欲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次次表演成功的喜悦,无疑是表演欲望不断强化的基础。长期以来,艺术实践的缺乏是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个最大的短板,所以应该予以切实加强和完善,让学生在一次次舞台实践中不断收获表演的经验和愉悦。

    首先,作为学校来说,要下大力气完善相关实践设施的建设,如音乐厅、音响设备等,通过专业的舞台建设,激发起学生的歌唱欲望。同时,也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和当地的一些文艺单位签订长期的用人协议,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专业和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满足了这些单位的用人需要。

    其次,作为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在学校范围内,可以和团委等负责各类活动举办的部门定期会谈,制定演出计划,让声乐专业的学生成为学校各类活动的主力军。在教学范围内,每一个教师都担任多位学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举办,模拟出一个舞台,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如每周定期的公开汇报演唱、带有竞争性质的擂台赛等,教师作为评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并对每一个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细致点评,让他们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作为学生个人来说,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争取表演机会。通过充分的艺术实践,不但能够让个人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锻炼,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经过了一个必备的从紧张到从容驾驭的舞台表演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之后,面对观众的掌声、教师的认可等,他们会由衷地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表演欲望更加强烈。

    综上所述,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使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含蓄和内敛,这和西方人所追求的个性、自由有着本质的差别。作为声乐演唱来说,这是一个长处,也是一个短处。长处在于演唱一些西方曲目时,常常会因为这种民族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短处在于,声乐演唱毕竟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需要演唱者具有热情积极的一面。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有目的地加强对表现欲望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环境方面、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艺术实践四个环节,对声乐教学中学生表现欲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不仅是学生声乐学习的需要,同样也是中国声乐演唱事业获得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栋.声乐教学中对沉重心理素质的调节与把握[J].中国音乐学,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