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52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的主要疗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思路和方法;辅助生育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疗效,减少其副反应显得日益重要。这不仅要靠新技术、新理论的进步,同时也离不开个体辨证思维。大量临床病例提示,做辅助生育成功与否与其治疗策略即思路与方法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笔者结合近5年来临床实践,重点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用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国外有学者对接受IVF治疗的患者在取卵前和取卵中用低频电针镇痛,针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发现能使胚泡液中N肽γ的含量明显升高。中西医结合关于肾主生殖与生殖内分泌研究成果为将中医药用辅助生殖技术、协助其提高孕育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目前中医药在辅助生殖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其中应用中药治疗体外授精治疗中卵巢反应低下的患者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运用中药改善盆腔内外环境和提高内膜接受性来配合体外授精及胚胎移植能提高不孕症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尽管中医药的配合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着病例数较少,实验研究不够深入等缺陷。但是中医药为我们辅助生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治疗空间,这需要我们加强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获取更多的治疗信息,总结成熟的治疗方法。
1 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1.1 明确诊断
1.1.1 输卵管积水 由于输卵管积水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和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IVF-ET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增加早期妊娠丢失率。
1.1.2 卵巢反应低下 在助孕技术中,由于患者卵巢反应低下,不能募集一定数量的卵子,直接影响受精卵及胚胎移植的数量,从而造成妊娠率降低。
1.1.3 子宫内膜容受功能差 研究发现,各种促排卵的西药对卵子发育、性激素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内源激素平衡,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和与胚胎发育的同步性,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的可容受性。应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慎重选方用药。
1.2 中医药须坚持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
1.2.1 原则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同时必须坚持个体差异辨证施治与辨病相结合。若不进行辨证,罗列一堆中药,不分寒、热、温、凉之性,混而煎服,或套用某一方,或一方一药用到底,临床实践证明是无效的。
1.2.2 具体方法
1.2.2.1 输卵管积水、盆腔积液 方药:补肾化湿方(自拟方)。方药组成主要有炒扁豆、太子参、忍冬藤、茯苓、乌药、炒白术、皂角刺、菟丝子、干地黄、巴戟、仙灵脾、寄生、丹参、甘草。
肾虚湿遏型,拟补肾化湿通络法。患者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积水或B超发现盆腔积液,表现面色晦黯,少腹时痛,带下量多,腰骶酸胀痛,舌苔白腻,有齿印,脉滑涩等现象。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补骨脂、肉苁蓉各10g。
气滞血瘀型,拟理气化瘀祛湿法。除造影、B超发现盆腔积液外,表现少腹痛甚,两乳胀痛,易怒烦躁,舌红苔黄,脉弦等现象。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制没药10g,香附10g。
肾虚肝郁型,拟补肾疏肝化湿法。除了造影、B超发现盆腔积液外,表现为下腹腰酸胀痛,经期前后尤甚。情绪低落忧郁,带下量多清稀,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细弦。用自拟补肾化湿汤加柴胡、郁金各10g。
湿热下注型,拟清热利湿通络法。除了B超提示盆腔积液外,主要表现下腹腰痛,白带多色黄有气味,坠胀,口干舌燥,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用自拟方加茵陈10g,黄柏10g,椿根白皮15g。
1.2.2.2 卵巢反应低下 方药:补肾化痰方(柴胡10g,干地黄15g,山萸肉10g,仙灵脾15g,紫石英15g,茯苓20g,枸杞15g,陈皮10g)。
肾虚痰湿型,拟补肾化痰助孕法。患者平时月经稀发,形体肥胖,白带多,质稠,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滑涩。B超提示卵巢多囊改变。用自拟补肾化痰方加法夏15g,皂角刺15g,山楂10g。
肾虚脾弱型,拟补肾健脾助孕法。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多少不一,面色萎黄少华,腰酸腹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细。部分患者B超下未见优势卵泡,或用促排卵药卵巢不反应。用自拟补肾化痰法加补骨脂15g,鹿角霜15g。
1.2.2.3 子宫内膜容受功能差 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少,色黯黑,部分患者反复多次用促排卵药,B超下内膜薄,未见三线征。方药养血调经方(柴胡10g,当归15g,川芎10g,干地黄20g,茺蔚子15g,泽兰15g,茯苓20g,甘草5g,陈皮10g,丹皮10g)。根据以上辨证分型加减运用。
2 治病求其本,女子顾精血
2.1 以人为本 首先要明确“治病”与“治病人”的辨证关系。不能一概凭所谓“标准疗法”或“一方治百病”,甚或病人一来就进入手术流程。而要以人为本,即根据患者个体病情,情绪稳定性,体质之强弱及病人对手术或对医生的信任度,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与用药剂量,权衡正面负面的作用,然后作出决定。
2.2 顾精血 “女子以血用事”,早在《内经》中就有“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记载,所以在治疗时,要处处照顾精血。特别是大辛大寒的药用之要慎。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所谓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灵活运用,才能药到病除。
3 术后补肾护胎为首要
胞脉系于肾”,肾虚胎失所养,出现流产。所以保胎是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 P53灌注栓塞;中药联合;伴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 R75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73-02
我院于2001年7月~2008年2月共接诊伴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52例,通过分组临床验证来研究P53灌注栓塞联合中医药治疗PVTT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2例患者按统计学方法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6例,男25例,女1例;年龄32~66岁,平均48.3岁;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1]:A级5例,B级21例;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5例。对照组26例,均为男性;年龄34~72岁,平均49.0岁;肝功能Child分级标准:A级6例,B级20例;Ⅰ期2例,Ⅱ期12例,Ⅲ期1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灌注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手术方法,对股动脉进行穿刺,通过动脉造影术观察阴影,使手术导管选择性进入肝总动脉进行诊断,以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如发现患者的肿瘤供血动脉血管较细,实施超选择手术困难较大的,则选择采用微导管(PS)超选择来实施。整个灌注过程在DSA的密切监视下进行,以免出现药物反流现象。如果出现肿瘤的供血动脉流速明显减慢甚至发生反流征兆时,及时停止灌注。研究组:分别进行P53腺病毒注射液灌注术和TACE,并配以静脉滴注,配合中医药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和中医药组配合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根据肝病分型辨证口服中药,持续约3个月。
1.3 口服中药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根据其肝癌类型(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湿瘀搏结型、肝肾阴亏型)辨证使用中药制剂。如肝郁脾虚型患者用逍遥散,气滞血瘀型则用膈下逐瘀汤等。所有患者术后连续服药,每日3次,连续3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临床观察,记录其病灶变化、症状缓解速度及程度、生存率、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病灶大小的变化情况以WHO肿瘤病疗效标准为参照,划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症状缓解速度及程度判断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2];并发症情况以WHO临床实验常见毒副作用分级标准[3]为参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x±s,分)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在减轻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的反应方面效果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2年分断随访生存率结果比较
见表3。由表3可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2年分断随访生存率结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4。由表4可知,研究组对于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以及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级低,其中,白细胞下降以及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使用中药介入对伴门脉癌栓患者实施灌注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尤其是在白细胞下降和恶心呕吐两方面效果显著。此方法有利于提高TACE治疗伴PVTT的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建议临床采用,并进一步研究更具疗效的方法。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将其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①抑癌基因能够通过肝动脉输入基因,使表达效率更高。Anderson等曾利用P53突变的MCA-RH777(大鼠肝癌细胞)建立了相关的大鼠肝癌研究模型,发现使用重组腺病毒载入P53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的扩展,且P53通过肝动脉输入要比传统的静脉注射获得更为显著的表达效率[4]。②使用P53灌注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结合化疗与放疗效果更佳。研究证实,P53具有被损伤基因激活性,这种损伤基因包括作用于DNA的抗癌药物或射线等[2]。因此,P53与放化疗结合施治,能够对抗瘤显示出更为良好的效果。目前利用P53基因进行抗癌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肿瘤,另外也被尝试着使用在常用腺病毒、逆转录病毒以及其他载体上。
[参考文献]
[1]徐凯,罗海英,李柳宁,等.中药灌注栓塞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4):299-302.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1-212.
[3]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9.
[4]Miller AB, Hoogstraten B, Staquet M, et al. 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 [J]. Cancer,1981,47(1):207-214.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
Abstract: It sums up the thought and methods in TCM tre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i.e.differentiate location and pathology,pay attention to notifying kidney channel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macroregulate yin yang;remove sputum and stasis in all course;select featured medicines to improve cure effect;administer in multiways to promote disease cure.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trea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TCM treatment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类风湿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累及到腰、胸、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现代医学多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但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
1 辨清病位病理,强调补益肾督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腰为肾之府,腰以下为尻,尻亦属肾;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全赖骨髓的滋养,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充盈,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有力;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明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故本病与肾督密切相关。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阻于经脉,治疗宜标本同治,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泻浊祛瘀俟肾督阳气壮、肝肾精血足,则髓生、骨健、筋荣,机体抗病能力增强,病情始可逆转,若片面强调脊柱的强直、变形而专司攻邪,则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只有在大力扶正的基础上攻逐瘀血与痰浊,方可奏效。且疗程愈长,疗效愈佳。
2 辨证论治,宏观调整阴阳
因本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与普通的痹证极其相似,历来治疗多从“祛风湿、止痹痛”着手,但效果不太理想。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有关,尤其与督脉空虚关系密切,是在督脉空虚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瘀留滞而成本病,是本虚标实证。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出现愈虚愈实、愈实愈虚的恶性循环,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同时不忘祛邪,祛邪寓于补虚之中。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证型。
2.1 督脉阳虚,寒湿痰瘀阻滞
背脊深部冷痛,或刺痛,腰尻处疼痛尤著,可上行至颈及胸椎,下涉臀腿酸痛,得温则痛减;或脊背僵硬、挛痛,活动不利;甚或脊柱严重强直、畸形,不能直立、弯腰、平视;或伴有其他关节疼痛,活动受碍。较常人畏冷,神疲乏力,或纳少便溏,或带下清稀,舌淡紫,苔薄白腻,脉沉细。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常用鹿角霜、仙灵脾、生黄芪、补骨脂、骨碎补、生熟地等。
2.2 肾督阴虚,湿热痰瘀阻滞
脊背部钝痛,腰、尻、髋部酸着板滞,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肌肉萎缩。舌红苔薄或薄黄腻,脉细或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清化湿热瘀滞。常用生熟地、龟版、鳖甲、枸杞子、肉苁蓉、紫河车、当归、白芍、鸡血藤等。
3 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
督脉空虚,日久痰浊内生,流于骨节筋络,阻滞气血运行,不通不荣,腰脊疼痛,脊柱韧带慢性进行性骨化,我们认为这是“结”,用化痰软坚散结中药治疗是一特色,临床常用制半夏、制胆星、露蜂房、白芥子、海藻、昆布。
本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血凝滞和络脉不通,故常于处方中加入当归、川芎、红花、血竭、乳香、三七等活血药,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可缩短疗程,又有显著的止痛作用;对于部分病情顽固、邪伏较深,经络闭塞不通者,草木之品难于宣通,常加入虫蚁之类搜风通络之品,常用白花蛇、蜈蚣、全蝎、炮三甲等,使经络通行,疗效大增。
4 选用特色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常加用青风藤、雷公藤、老鹳草等,通瘀阻、清络热、除络毒。用法有两种:一种是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待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后,再逐步减量、停药。另一种是用较大剂量数日,待其疼痛稍减后,即停用此药,余药继服,并配合应用绿豆、生甘草煎服,以渗泻其毒,数日后仍在原方中加入雷公藤服用,如此循环反复,但因其毒性大,一般在使用时要严格做到去皮入药,并先煎1~2h以减少毒性,雷公藤的用量为8~25g。
5 多途径给药,促进疾病向愈
【关键词】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中药热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效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属于带状疱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方面的主要表现为神经对皮肤簇状疱疹、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情绪的异常,如焦虑、不安、抑郁等,严重的情况患者还会出现自杀的迹象。基本的病症机理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久而化火等。同时还会因为患者内蕴湿热、外感毒邪及湿热火毒,通过患者的肌肤产生疼痛[1]。疼痛的时间为几个月~几年均有可能,这给治疗上同时加大了难度。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收治的28例PHN患者,探究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结合中药热敷对(PHN)治疗的护理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2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4.5±0.6)岁;病程为2~5个月,平均病程为(3.5±0.4)个月。其中有7例轻度疼痛患者,12例中度疼痛患者,9例重度疼痛患者。
1.2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通过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的方式进行治疗,首先,穴位定位,主要为:大椎、定喘、心俞、阿是穴、疱疹处相应穴位等;采取莲花针叩击上述穴位,直至穴位皮肤刺破并微量出血,然后,实行相应部位拔罐祛瘀,促使患者能够将瘀滞的血气吸出。10min左右取罐即可,用碘伏局部消毒并将淤血擦干,使用壮医活络逐瘀酒擦拭患者的患处。一周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实行2个疗程,适当的进行调节。中草药湿热敷,主要将中药药材:两面针和鸡血藤、银花藤和香附、艾叶,以及香附和稀签草、透骨草等碾成粉装入棉布药袋中。将制成的中药袋放置于容器中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为15min,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0min左右。热敷的时间为:30min左右,10~15min左右更换一次中药袋,更换3次即可。结合实际情况,每天1次,15次为一个疗程,实行2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情志方面的护理,主要对患者的心理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患者的质疑及时进行解答,通过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治疗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疼痛感。
莲花针拔罐逐瘀方面的护理,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如既往病史、是否存在出血的倾向等。取患者适宜的,实施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工作。采取75%酒精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消毒,然后检查罐口光滑无破损,随即进行局部穴位拔罐,莲花针叩击皮肤的力度需要合理,以保证叩击和拔罐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取罐的时间要控制好,同时对患者的负压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的面色、脉搏和呼吸情况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和疼痛加重等症状。如发生上述的不良反应,应立即中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同时协助处理。
中药热敷方面的护理,询问患者是否对中药过敏,热敷过程中随时查看皮肤有无起丘疹之类现象,如热敷完以后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瘙痒,交待患者不要抓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配合处理。温度控制在40°C左右,热敷30min。湿热敷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面色、局部皮肤,进行仔细的观察。
1.3 临床疗效的判定
痊愈:患者的疱疹完全消除,疼痛得以缓解。
显效:患者的疱疹85%左右消除,疼痛基本得以缓解。
有效:患者的疱疹60%左右消除,疼痛得到显著的减轻。
无效:患者的疱疹低于35%消除,或疱疹情况更加严重,存在新疱疹出现,疼痛情况没有任何缓解或减轻。
1.4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1.0软件加以统计学的处理,计量方面的资料通过均数±进行表示,标准差以( )进行表示,通过组间进行对比,以配对t进行检验,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P
2结果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PHN,属于临床方面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发。此外,与患者气血不足和热毒蕴积肌肤腠理有直接的联系,进而出现气血凝滞情况,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末梢,然后顺着脊髓后根部位于中间进行位移,其长时间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受到刺激后出现活动、生长的繁殖情况,长此以往促使受侵犯的神经节产生发炎症状,进而引发神经痛[2]。营卫失和与经络阻塞,属于本虚标实证的基本表现。治疗的方式,主要以通经和活络为主。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属于壮医莲花针叩刺、拔火罐相互结合,一般多应用于活血化瘀和排瘀解毒等,属于治疗病症的主要方法。采取针刺和拔罐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瘀滞气血充分的吸出到患者的体外,然后实现三气的顺利运行(主要包括:天气、地气和人气),进而实现患者气流顺畅和通经活络的功效,使得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将其体内的瘀毒排出,进而实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改善患者皮肤局部微循环状态,促进代谢,修复患者受损神经[3]。治疗的时候,通过中草药湿热敷的方法,将热力通过皮肤传达患者的体内,以对其患处加以刺激,疏通经络,达到通痹止痛、解毒、止痒的作用。这种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加强临床疗效,操作简单易行[4]。
综上所述,PHN通过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结合中药热敷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文彬,邓鑫,姜枫,等.针刺壮医脐环穴配合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2]彭锦绣,杨培培,冯纬纭,等.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护理[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06):547―550.
衡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摘 要】目的:对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方法: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把6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试验对比,并做出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以川芎为主的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两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临床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关键词 川芎;中医活血通络法;慢性肾炎;系统评价
慢性肾炎在临床属于常见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患者多表现出蛋白尿和血尿、高血压及水肿等肾功能损害[1]。按照慢性肾炎不同临床表现,中医把慢性肾炎分成虚劳、水肿和腰痛、尿血等症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肾炎有高粘滞血症,随着血液粘度的加大,肾小球血管会形成微血栓,造成肾小球微循环发生功能障碍,使患者肾功能出现急剧恶化[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 月~ 201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18 ~ 80 岁,平均年龄(25.6±7.2)岁;病程1 ~ 22 年,平均病程(5.6±4.8)年。所选60 例患者均排除了其它肾脏疾病,把6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激素和肝素进行治疗,而肝素用量为50mg/d,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患者取晨尿当作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 的检查,再抽取空腹的静脉血作为血FDP和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进行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川芎为主,应用中医活血通络法联合激素和肝素两素两药进行慢性肾炎治疗,以加味四物汤随证加减,配方中包括川芎12g、当归10g、熟地10g、丹参20g 和益母草10g、赤芍6g、半枝莲10g制大黄10g。合并尿路感染,加萹蓄10g,凤尾草15g、黄柏10g;苔厚腻加薏苡仁g、豆蔻仁10g、杏仁10g。一日一剂,水煎服。
两组患者以30d 作为1 个疗程,经过3 个疗程治疗,对60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尿蛋白、血scr、和BUN 及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检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标准》确定本文研究中选择对象要符合以下标准。
1.3.1 所选患者病例的纳入标准是年龄要在18 ~ 80 周岁,有水肿和尿常规的诊断标准,患者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而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3.2 本次病例选择排除了年龄<18 岁和>80 岁的患者。排除了意识不清和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排除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
1.3.3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且>3.5g/d,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即白蛋白<30g/L。
1.4 辨证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我国中药治疗临床研究血瘀证标准,患者有舌质紫暗或者瘀点及瘀斑,患者有典型的涩脉或者无脉,患者痛有定处,患者瘀血腹证,患者有离经之血,患者皮肤黏膜有瘀血斑和脉络异常表现,患者肌肤有甲错,痛经且有黑色血块,有狂躁感,患者经理化检查发现血液循环有淤滞等表现,符合其中任一项即为血瘀证。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急慢性肾炎疗效标准进行判断,可以判断出疗效标准如以下几方面内容:
(1)治愈:患者水肿已经彻底消失,而且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测,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水肿部分消退,不过消退并不完全,在临床症状表现上明显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极大改善;
(3)有效:患者水肿有所消退,在临床症状上也有所减轻,经过实验室检查,患者各项指标有所变化。
(4)无效:患者水种及临床症状未有变化,而且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 治愈+ 显效+ 有效/ 总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以X2 进行组间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2 例,显效8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6 例,显效5 例,有效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0 年1 月~ 2013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性肾炎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样本量小,无法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做出全面的判断,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强临床的研究和试验。
参考文献
[1] 王亿平,史良平,王东等. 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17-19.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穿刺治疗
目前我国分泌型中耳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88 耳),其中男性 38 例(52 耳),女27例(36耳);年龄9~45岁,平均(31.47±6.13)岁;病程 3~24个月,平均(12.73±4.19)月。对照组35例45耳采用单孔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局部给药或者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43耳患者用鼓膜双孔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外用或口服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主要为耳鸣、耳闭塞感、耳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上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一个孔鼓膜穿刺抽液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过程: 首先对患者的外耳道皮肤进行碘伏擦拭消毒,然后将在1.0%丁卡因中浸润过得棉签贴于患者鼓膜上5~8 min,进行麻醉;麻醉结束后采用5号细长型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鼓室后,导入注射器针头,用注射器抽搐内部积液,抽尽积液后,拔出针头。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鼻剂滴鼻,口服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口服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治疗1w为1个疗程,患者手术结束后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效果欠佳者可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治疗。
试验组:用碘伏对患者外耳道及鼓膜进行全面消毒,运用2%的丁卡因棉片对患者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行表面麻醉。以长5号针头,在内窥镜下从鼓膜前下象限刺入鼓室,缓慢抽出鼓室的内分泌物,再用糜蛋白酶4000 U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1mL轻度加压注入鼓室,同时让患者行下吞动作数次。术后口服适宜抗生素和粘液促排剂1w,嘱患者近期避免头部接触水,保持耳内干燥,预防感染,1w后复诊,没有治愈者可重复治疗,不超过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1]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耳镜检查耳膜恢复正常,鼓膜标志明显、颜色正常,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进行纯音测试正常,患者没有复况;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耳膜基本恢复,鼓膜颜色和标志基本正常,听力提高 10 db以上,患者在半年内无病情复况;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检查耳膜无明显变化,鼓膜标志不正常,听力没有恢复,或患者于半年后复发。
1.4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2结果
出院后随访1~6个月,试验组治愈21耳,治愈率48.8%,试验组治疗痊愈15耳,治愈率为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
3结论
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对见疾病之一,分泌型是中耳炎中最常见的,其特点是鼓室有积液和听力下降,属于中耳非化脓炎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2 种。病因较多,主要包括先天性咽鼓管功能不正常、中耳黏膜的气体交换功能异常及乳突气化功能低下,后天性的咽鼓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外界感染及一些高危理化因素等,但多数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缺乏是分泌性中耳炎的最主要病因[2]。目前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和儿童均为易感人群,长期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间接导致听力损害、患儿语言发育受限及增加中耳炎发作的危险。即积极合理的联合治疗对此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城市住宅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以综合开发的方式建成一大批住宅小区。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我市已经有各类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8 000多个,房屋建筑面积已达上亿平方米。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给城市面貌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而且也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困难,提高城市建设的社会化水平,增强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对居民住宅小区管理及模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住宅小区的管理是城市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在:
1.住宅小区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应通过必要的管理手段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住宅小区是国家化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起来的,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因此,更要加强管理,使其达到它应有的使用年限,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效益。
2.加强对住宅小区的管理是国家对人民群众关心地具体表现,搞好小区的管理,这应该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小区管理和服务可以联络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
3.住宅小区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
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活动空间,从封闭的室内延续到开敞的室外自然环境空间。由于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所以住宅小区集合了土地、道路、房屋、市政绿化、环卫、供水、供电、供气、电讯、公用设施等多项建设,同时,还包含行政,文教,经营,服务等多种社会职能和经济活动的综合载体。是多种因素的复合反映,过去由于小区重建设,忽视管理,不注意小区档案原始资料的积累,给在建或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
二、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小区建设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管理方法、模式,档案资料记载不全,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全,物业管理与小区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
2.小区管理跟不上建设速度。多年来,小区建设发展快,规模大,但小区管理却是个薄弱环节。据档案资料记载国内、国外小区住宅建设从形式到布局种类繁多,但小区管理资料档案都很少,小区管理无从借鉴。
三、通过小区管理模式,确定小区管理方法
小区住宅管理模式即管理与经营结合起来,成立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机构,依据物业管理条列以经营的方式对住宅小区进行有偿服务,综合管理。它的优点:
1.有利于边建设边管理。一个住宅小区从建设到全部建成交付使用,由于建设周期长,许多管理中的矛盾还没有到小区全部建成就已经发生。因此,物业管理机构就可以在边建设的同时边进行管理。这样,能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保证小区管理的即时性和连续性。
2.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齐全,有利于售后服务。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对住宅小区进行综合开发,从规划设计、征地施工、管道铺设、各种图纸、表格、数据都有第一手档案资料,为便于日后小区管理工作,物业公司应有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
3.有利于管理资金的筹措。在商品房屋销售成本中,分摊一部分管理维修消费,可以弥补小区管理费用不足,而这部分费用的提取,只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才具备优越的条件。
四、依据档案资料,完善小区管理办法
物业管理机构对住宅小区进行管理优点明显,但同时也还要解决综合管理中的其他一些问题。
1.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应根据国家颁布物业管理法规,完整准确的收集好与开发建设小区有关的档案资料,并以此制定小区的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定。
2.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管理队伍,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给专业人员各种数据资料,以解决小区住房维修和管理方面的需求。
3.经常对住宅小区进行日常管理,除了档案管理要保证必要投资外。还要解决维护管理,养护修缮,改造添置的经费开支,应当有一条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小区管理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