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44
序论:在您撰写科学计数法的学情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今天我们来研讨案例分析导入法与情景设置法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问题。
一、案例分析导入法
对于技术教学来说,简单地采用问题导入教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有时不可能提出问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有利于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
一般学科教学用这个教学方法只提案例导入,为什么在通用技术课中强调案例分析导入呢?这与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
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一要根据本课的内容;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三要精心设计热点知识等,使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通用技术课不仅要用案例导入,还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由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较少,技术的基础较差,如果不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对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有所体会,看到案例并提不出问题。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情景设置法
真实情境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获得发展,并引起内部心理图式的变化。研究表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动力。
听过一位通用老师上的《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节的教学,他以“一次长途旅行中所见”为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图片呈现的方式,先乘公交车――看、找、评公交车上的人机关系;买火车票,乘火车――看、找、评车票、火车上的的人机关系;到目的地后住旅馆,看、找、评旅馆里存在的各种人机关系;游景点――看、找、评生活中的人机关系,等等。学生带着技术的眼镜跟着老师作了一次充满技术课程特点的旅行,课堂气氛活跃、有讨论、有交流、有见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了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对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有力地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认识到了老师创造性设计教学的魅力。我更认识到不能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简单化,以为学生可以看懂,就无须更多的准备。而恰恰相反,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创造性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内容有意识地插入情景,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设计中的人际关系”时,我带了两把高低不同的椅子,在学生中选了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让高个子坐低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坐后脚离地),让在坐的两位同学谈感受,其他同学讨论。然后又叫一个矮个子和另一位高个子同学互换穿外衣。这样一来,同学们情绪高昂,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内容上来,把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到技术课的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破除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畏难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欲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有心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C反应蛋白;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数患儿症状严重,常伴发休克,病死率高。如延误诊断或不及时手术,病儿可于数日内死亡。为了探讨C应蛋白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中的临床价值,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CRP的连续监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天~2岁。手术组6例,男4例,女2例,非手术组24例,男14例,女10例。临床诊断标准参见《实用儿科学》[1]。
1.2 方法 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进行CRP及WBC检测。CRP检测采用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提供的试剂及日本东芝TBA2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WBC计数采用美国雅培CD237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配套试剂。血清CRP正常值上限为10 mg/L。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清CRP与WBC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血清CRP与WBC比较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两组CRP数值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反应蛋白是人体应激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由肝脏分泌。在外伤、局部缺血、坏死、烧伤、各种感染与发炎时会迅速上升,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6~8 h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 h达到最高峰,可达1 000倍以上。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2]。而WBC的参考范围较宽,个体差异较大,在炎症反应中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甚至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可掩盖病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3]。本组研究显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血清CRP浓度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手术组CRP值明显高与非手术组,两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RP升高明显早于WBC,所以CRP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分期更有意义。随着炎症控制CRP可在24~48 h迅速下降,1周内恢复正常。本组结果显示CRP值在治疗过程中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WBC值。非手术组第3~5天血清CRP值逐渐下降趋于正常;而手术组血清CRP值于治疗3~5天仍居高不下或下降不明显,这时就要注意CRP持续升高提示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
由此可见,测定血清CRP有助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期,有利于临床医师观察疗效并把握手术的合适时机,以免延误病情。CRP测定具有反应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经济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6.
关键词: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情分析;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61-02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①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说明学情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的设计,摸准学情,可以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依据。
根据学情分析的支撑要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学习兴趣和即时状态,学情分析可分为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分析及课后学情分析。
课前学情分析
课前学情分析很重要,是决定备课、上课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交谈法。通过交流,分析学情的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学生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二是学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所要涉及的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
三是学生的“能知”。就是通过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它决定着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四是学生的“怎知”。即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以上几点学情分析,从而进行相应、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时,要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
教例1: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第一次上课前的学情分析。
在第一次上课前,笔者找班级课代表(是班主任根据平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推荐的基础较好的学生)了解了几个问题:一是班级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二是有一定的应用基础的学生占几成;三是学生学会了哪些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四是学生期望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哪些知识。课代表回答我:同学们以前学习的理论课较多,对开设本课程抱有很大期望;班级里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的情况他没有完全掌握,但有三四个学生计算机操作较熟练;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聊天,对Office软件的应用很少;同学们期望本课程能尽快进机房,能让他们上网、打游戏。
笔者又找了该班的专业负责教师,了解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要求。教师告诉我,期望通过本课程能使学生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能顺利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操作员考证;二是能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具备灵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尤其是在就业岗位上能熟练地进行相关运用,不希望出现曾有的教学怪象――学生顺利通过了考证,但是在岗位实际应用时不知所措。
通过学情分析,笔者对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一是肯定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的积极性,表扬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在课堂上简单了解曾经学过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对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进行了提问,了解其掌握程度;三是认真交待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即通过资格考证和学会实际运用,强调本课程是毕业验印的必备条件,举例说明曾经有学生在就业时因缺乏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失去了很好的就业岗位,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以此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四是明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生要学习操作系统、Office中某些软件的应用,尤其是在生活中各种软件运用的案例,如用Wopd写信、写个人简历、制作小报,利用Excel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进行电器销售的统计分析,在商务营销场合利用PPT制作产品推广幻灯片、帮教师制作课件等,而非仅仅是上网、打游戏。
通过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既明确本课程的重要性,也了解学习目标,同时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严格要求。
根据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及应用的要求,笔者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进行了整体备课:(1)因为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进行弱化或适当忽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因为学生是中职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要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在中后期再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指导,使其触类旁通地掌握Excel和PPT的操作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3)因为有少数学生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因此,在座位上要合理安排,进行分组,让有基础的学生根据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的方式担任小组长,如此,既可以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加团队意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在教学中也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在课堂训练时任务要求要多于或深于其他没有基础的学生,使不会的学生变会,会的变优。(4)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有效的教学策略。(5)为了强化本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教学中的案例要密切关联相关专业,如所教学生是电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Word教学时,项目实训可引入电子产业的某个产品的介绍,通过综合排版,让学生进行文字处理;在Excel教学中,可利用电子产品销售统计案例,让学生学会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在PPT教学中,可通过新电子产品的营销推广,使学生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技巧。
课中学情分析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的特征,一是学情具有动态性,会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难易程度、个人情绪的变化以及教师的指导提示而变化;二是学情具有可变性,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特别是当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时,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学情调整到较好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效提问、课堂训练等方法了解当堂教学效果,根据分析的学情动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教例2:在Excel数据处理软件中学习常规函数的应用。
在上课前,笔者针对学情进行了备课,找到班级数学科代表,了解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与学习程度,科代表回答说:函数学过,学过三解函数等,不难接受。于是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想当然地根据科代表的回答及教学大纲制定了教学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规函数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Count(求计数)的使用。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一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其他的函数应该触类旁通,很容易就能掌握的。然后,通过多个案例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加以巩固。
上课后,从导入到第一个函数Sum(求和)的学习都按照笔者的教学设计顺利进行,依据笔者个人所理解的知识迁移,理所当然地讲解其他相应的常规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Count(求计数),在讲解一个个小任务及学生练习时,热火朝天,掌握程度很好,笔者正为自己的教学阶段性成果自豪时,一个综合测试项目让我傻眼了。按常理,在学生掌握了各个函数的基础上,这个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的综合项目任务,居然10分钟也未完成。于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笔者单独找完成不顺利的学生进行了交谈,结果让我很出意料,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对其相应功能和操作方法也都掌握了,但是对各个函数对应的函数名却记不住,由于英语基础太弱,在众多的函数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函数有很大的难度。笔者顿时觉得很难接受,在脑海中问若干个“怎么会这样呢?”但又立刻反思到,原来笔者在课前的学情分析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的强弱,虽然同是中职学生,但现今的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与4年前已经大不相同,时隔5年,笔者仍用过去的定式进行教学设计,完全忽视了学生英语水平的程度。于是,笔者立刻将计划本该进行继续强化的第二个综合任务的设计取消了,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临时加上对几个常规函数的函数名的学习。
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是课后教学反思的一部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过程。课后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当堂课后分析、课程结束后分析及就业跟踪分析。
当堂课后分析要考虑本次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了,主体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学目标完成了没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另外,也可充分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师生交谈、讨论、辅导等机会,检查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每次课的教学进行全面分析与反思,根据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及时修订教学设计,思考下一次课的设计,以促进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结束后分析要根据学生考证通过率、考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平时在校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反馈,从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反思。
就业跟踪分析是指当学生踏上实习、就业岗位时,通过与实习指导教师或用人单位领导沟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满意程度,为以后开设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调整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文化基础课程,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该课程的实践要求较高,实用性很广泛,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一概而论,往往会出现对相同的年级、相同的专业或不同的班级使用同一教学设计和同一教法,教学效果差距很大的现象。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必须关注学情、研究学情、分析学情,顺学而导,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在教学中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注释:
①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
参考文献:
[1]周雪莲.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情分析[J].北京教育,2008,(10).
[2]秦.例析学情分析的重要要素[J].语文教学通讯,2009,(3).
[3]傅梅珍.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0,(4).
[4]任志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刍议[J].山西科技,20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N20120140)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金静芬,Email: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在急诊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由预检护士快速、准确地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地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国内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尚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部分综合性医院参考国外分诊标准,制定各自医院的分诊标准,但标准的落实可操作性差。据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2011年卫生部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1]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可量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智能辅助预检分诊。该软件于2012年6月正式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
以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为基础,并借鉴国外先进的预检分诊标尺,结合国内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现状,总结我院历年来预检分诊经验,组织急诊领域的护理和医学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构建了一套符合急诊预检管理特色的预检分诊标准体系。该体系首先采用AVPU简单快速意识评估方法评估意识程度,然后以T、P、R、BP、SpO2、疼痛评分等生命体征参数为基础,结合患者症状的描述,确定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将急诊患者分为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Ⅲ级(紧急)、Ⅳ级(亚紧急)、Ⅴ(非紧急)。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如无颈动脉搏动;呼吸困难R≥36次/min或≤8次/min,SpO2≤84%;血流动力学改变SBP
1.2 建立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
运用数据库技术,在完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
1.3 设计与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
本研究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 9.0、InstallShield等开发工具和功能强大的ORACLE 10g数据库平台,研发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并无缝集成到本院已良好运行多年的急诊预检分诊管理软件系统中[2]。预检登记时,通过输入相应参数和内容,系统立即自动对病情进行分级(图1)。
图1 急诊预检分诊管理软件系统
1.4 急诊智能化软件进行预检分诊的信度测定
2012年3月19日至25日一周内选取2次采用急诊智能化软件对各100名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时间为8∶00~12∶00;每次分诊人员为2名预检护士,分诊过程中两者之间不讨论,独立记录分级结果。数据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分诊人员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各分诊人员内部2次分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检验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的组间及组内信度。结果得组间信度ICC为0.963~0.967;组内ICC为0.982~0.984,两者的相关性均集中在95%的可信区间内,说明重复测试信度良好。
1.5 软件应用前后对比
软件应用前采用传统的分诊标准,预检分诊2012年4月至5月13 132例患者,随机数字法抽样1200例样本,应用后采用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预检分诊2012年6月至7月15 234例患者,随机数字法抽样1200例样本,参考APACHE Ⅱ评分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基准[3],对分诊中出现过度分诊和分诊不足[4-5]的样本定义为分诊不准确。统计分析病情分诊准确率及评估患者平均时间的差异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数据作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并使用自身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智能软件应用前后病情分诊准确率和评估
患者平均时间比较
应用前病情分诊准确率96.3%,应用后病情分诊准确率98.8%,χ2=191.4 ,P
表1 智能软件应用前后病情分诊准确率和评估患者平均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预检分诊智能化提高了病情分诊准确率
该软件应用后,预检护士的病情分诊准确率由96.3%上升至9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护士预检分诊,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标准化评估,进行智能分级,保证预检护士能够排除干扰、不受患者多寡的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急诊预检分诊以经验分诊为多,由于经验差别、能力不足等因素都干扰和阻碍急诊分诊的准确性。即使有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但缺乏计算机软件辅助控制,预检护士的资历和经验仍起到主导作用,容易导致分诊过度或分诊不足。尤其在就诊患者众多时, 护士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客观评估依据[6],更有可能导致分诊失误。通过该软件的应用,避免了经验分诊的弊端,减少分诊失误,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
3.2 预检分诊智能化提高分诊工作效率
本研究显示,应用该软件后在提高病情分诊准确率的同时评估患者平均时间从128.65 s缩短到91.60 s。现在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实现急诊预检分诊智能控制,输入患者症状、意识、T、P、R、BP、SpO2、疼痛评分等指标参数后,系统立刻按照计算机后台设置的分诊标准自动进行病情分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护士的分诊速度。急诊室过度拥挤是国内许多综合性医院不得不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7]。过度拥挤的急诊室,超越了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已无法满足所有来急诊的患者得到立即照护的需求。该软件的应用,避免了护士在就诊患者众多时出现不规范的评估,也避免了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等影响护士分诊速度的因素,从而提高了分诊工作效率。
3.3 智能软件可操作性强
本研究建立的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是以意识、T、P、R、BP、SpO2、疼痛评分等指标为基础,以患者的症状为主导,确定该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生命体征指标客观、可测量,且症状的描述也符合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分诊标准涵盖的内容都是预检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得的患者信息,使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再困惑于标准的难操作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标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使标准不再流于经验和形式。
3.4 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实用性强
该软件规范记录所有急诊患者的评估内容,明显改善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有利于急诊患者就诊资料的科学管理。强大的数据资料库的建立,便于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为临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循证基础。
通过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达到急诊患者的评估同质化,提高病情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评估平均时间,提高了分诊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为临床管理和科研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持,最终提高患者就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4):241-243.
[2] 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23.
[3] 张敏,卢琦萍,张智勇,等.APACHE Ⅱ评分及护理对策系统在腹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031.
[4] van Veen M,Steyerberg EW,Ruige M,et al.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In paediatric emergency care: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08,337:al501.
[5] Storm-Versloot MN,Ubbink DT,Kappelhof J,et parison of an informally structured triage system,th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andthe 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to distinguish patient priority in theemergency department [J].Acad Emerg Med,2011,18(8):822-829.
[6] 孙红,胡英莉,刘丹,等.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18-1020.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平台;数据收集与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科学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障.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判断依靠感觉,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的批改、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阶段性测试的成绩等几方面大致感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判断是存在误差的. 由于教师个体存在差异,这种误差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经验丰富的教师判断更加准确一些,而年轻教师则误差较大,对于没有执教过的内容教师的判断完全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想法,其准确程度更加令人担忧. 在课前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知识基础较好,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中加数有1的加法掌握较好,对于其他两位数加一位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本知识点掌握情况很好,717和731号样本对本知识点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学具数字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小棒、计数器、小木块等学具的辅助,学具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具体化,学生还会自发地使用画图的办法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但学具的准备和整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及家长是烦琐复杂的,将各种学具集成在一个电子软件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下图是我们与东师理想合作开发的软件,应用效果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锁定学生的平板电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防止学生将学具当作玩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学材和练习趣味化
尽管各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教材编撰者们也力图将教材变得更加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承载学习内容的是书本,其改进空间是有限的. 如果将练习转移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呈现形式就可以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也可以将要使用的学习材料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平板上自由观看,对于感兴趣或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可以反复播放,尊重了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四、教学目标达成测试
科学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障.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判断依靠感觉,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的批改、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阶段性测试的成绩等几方面大致感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判断是存在误差的.由于教师个体存在差异,这种误差的大小也不尽相同.经验丰富的教师判断更加准确一些,而年轻教师则误差较大,对于没有执教过的内容教师的判断完全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想法,其准确程度更加令人担忧.在课前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知识基础较好,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中加数有1的加法掌握较好,对于其他两位数加一位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本知识点掌握情况很好,717和731号样本对本知识点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学具数字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小棒、计数器、小木块等学具的辅助,学具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具体化,学生还会自发地使用画图的办法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但学具的准备和整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及家长是烦琐复杂的,将各种学具集成在一个电子软件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下图是我们与东师理想合作开发的软件,应用效果很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锁定学生的平板电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防止学生将学具当作玩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学材和练习趣味化
尽管各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教材编撰者们也力图将教材变得更加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承载学习内容的是书本,其改进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将练习转移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呈现形式就可以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可以将要使用的学习材料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平板上自由观看,对于感兴趣或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可以反复播放,尊重了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四、教学目标达成测试
俄罗斯政府大力宣扬民众为国“添丁”,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生育,其中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的方法最有创意:全州举行“生一个爱国者”活动。给人们放假一下午回家“造人”。
在2007年7月12日独立日生下孩子的父母,将获得包括冰箱、洗衣机和汽车在内的丰厚奖品。据官方统计,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2004年的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79,3万。
俄罗斯政府鼓励国民多生孩子,承诺给每位生第二胎的母亲5000英镑奖金。
养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项针对北京等11个城市年轻妈妈的调查显示,47%的妈妈觉得养育孩子“心有余力不足”,2.9%的妈妈根本无暇顾及孩子,20%的妈妈曾担心因生育而影响或失去工作。
中国人身材最健康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按腰臀比 来看,中国人的身材最好,比例最健康,腰臀比即测量腰围和臀围的比率,是预测一个人是否肥胖及是否面临患心脏病风险的最佳的方法,比值越小越健康,中国人的腰臀比平均值为0.88,在所有被测试的志愿者中最健康。东南亚人为0.89,北美和非洲人为0.90和0.92,中东和南美则分别达到0.93和0.94,研究人员指出,脂肪分布的情况很重要,全身肉滚滚的人相对健康一些,四肢纤细但拥有啤酒肚者最危险,
短寿的爱情分子
心跳加速、神经性发抖、精神亢奋甚至还有一点糊涂――如果你出现上述“症状”,那你一定是陷入热恋之中了,但意大利科学家现在要告诉你,这种热恋的美妙感觉不会超过一年,
研究显示,人体中确实具有燃起爱情火花的“爱情分子”,人们一旦坠入爱河,体内的“爱情分子”就会加倍增长,不过它的“保质期”仅为一年。一年之后,这些“爱情分子”的数量就会恢复到恋爱前的水平。
研究人员对58名“热恋”男女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男女的“爱情分子”指数相当高,达到227;与此同时,另一组与情人相恋已有相当时日的男女的指数只有123。一年之后重新测试时,“热恋”男女体内的指数全部下降到了123左右的普通水平。
这种“爱情分子”确实影响了人们最初相遇时的“交际化学”反应,难怪遭遇爱情降温的男女们会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
男人女性化
仿佛一夜之间,面目柔和、略带女性化特征的男人引领了最新的“美男”潮流。贝克汉姆染了粉红色的指甲。一时间英国商场指甲油专柜引来许多男人的驻足。
时代进步了,有人认为阴柔对男性来说是一种美,有人却觉得这是男人的堕落。然而,更多的女性喜欢略带女性化脸孔的男士,例如莱昂纳多。
略带女性化的男性通常比较会体贴女性,这类男人会给予女性浪漫的感觉。
有分析认为,人类正朝中性进化。其倾向是:男人越来越雌化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向女性化靠拢。
男人女性化,从某种角度而言,体现的是文明。文明的发展使单纯体力的强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男人的女性化。也为自身留出了“余地”,他们不必总是一副刀枪不入的架势。
有此一说
美国科学家著文称,人类动机种类多达237种,包含4大类别:肉体因素,比如为了减轻压力、感受等;功利因素,比如为了繁殖后代、报复他人(传染性病)等;情感因素,比如为了爱和义务等;安全因素,比如为了自尊、防止配偶出轨等、
“如果真如星相学所说,处女座和摩羯座较相配,天秤座和狮子座更容易彼此吸引,那肯定会在婚姻调查中有所体现。”但是,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以1000万对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生日、星座与感情关系,得出结论:星座爱情匹配说缺乏依据。
德国研究人员声称: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内啼哭的声调越丰富,那么当他长到一岁半时。就越能本能地学会更多的词句。旋律单一的啼哭声,预示着婴儿以后学说话的困难会大些。
“整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血淋淋的场面不停地在脑子里出现,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妻子没有,早知道就不进去了!”
――东京母子保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50%的男士目睹妻子生产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严重的会出现功能障碍问题。妇产科医生建议,丈夫们最好不要贸然选择走进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