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40
序论:在您撰写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
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 V. 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由此,James A .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 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 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 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
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
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
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
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 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
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之间几乎是孤立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相结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判断标准,对于加强集团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评价体系所得出的指标数据进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方面研究,如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表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说明企业已面临着较高的营运资金危险,应谨慎对待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问题。J
参考文献:
1.Joseph Cavinato.Accelerating Your Product-to-cash Cycle [J].Chilton’s Distribution,1990,(3):74-75.
2.Juan Colina.Working Capital Optimization[J].Plup Paper,2002,(7):64.
3.Martin Gosman,Trish Kelly.Working Capital Efficiencies Resulting from Large Retailers’Power[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3,(3):25-31.
4.李文.企业营运资金评价指标分析[J].财会月刊,2012,(7):14-15.
5.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39-40.
6.徐玮.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76-81.
7.王竹泉,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8.张婉君.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0,(2):74-75.
9.王竹泉,张先敏.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2,(9):11-12.
10.Hyun Han Shin,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10):37-45.
11.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12.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13.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4.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5):6-7.
15.John C.Groth.The Operating Cycle:risk,return and Opportunity[J].Management Decision,1992,(2):3-11.
16.W.Steyn,W.D.Hamman,E.V.d.M.Smit. The Danger of High Growth Combined with a Large Non-cash Working Capital Base-A Descrip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2002,(1):41-47.
17.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1,(9):270-271.
18.王灿.国内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56-57 .
19.蔡佳茹.营运资金短缺风险的预警模型研究――以零售行业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V.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JamesA.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团化企业成为当今社会中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整体资金管理的基础,因此营运资金风险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也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做了以下贡献:美国哈弗教授Fitz Patrick搜集了将近2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总结出净利率/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流动负债这两个指标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最大,从而提出对企业应该采用多维度单变量方法进行风险预警分析。石亚玲选取3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此时Z值模型误差概率达74%,不符合预测精度的要求。通过文献研究得知,国外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超前,研究结果也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外专家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良好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是集团化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但能提高企业现金流中的净利润率,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还可以使企业生产运营所需资金得到有效的周转,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周转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本文根据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特点,选取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这5个预测变量主要反映了集团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营运资金的使用能力,考虑到现代企业中对经营现金流量的重视,多以现金流量细化后的几个指标为主,所以没有涉及流动比率,这里特别说明(见表1)。
二、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根据灰色预测分析理论建立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预警模型,灰色系统是指对于普遍的认识概念,信息不完全明朗的系统。本文选择灰色预警模型主要是因为它有:建模所需信息少,可将无规序列转化成有规序列,预测结果准确性高等优点。另外影响营运资金风险控制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内部的生产运营管理还包括外部不可控制的市场环境等的因素,所以想要对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进行准确预警,搜索历史信息比较困难;另外,由于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营运资金的各个指标构成也不相同,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综上所述,灰色系统模型可以完全克服预测过程的困难,获得令人比较满意的预警结果。
(一)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步骤设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前提下,企业越来越看重对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经营现金流的准确分析是掌握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关键因素。现金流入流出比率是企业现金流和营运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把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向量阀值,有助于人们进行总结分析。集团化企业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设原始序列 X=[X(1),X(2),…,X(n)]是非平滑序列。
(2)设?姿是已经确定的阀值,第i期集团化企业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为Xi,i=1,2,...,n。
(3)当Xi
Xξ=[XTi|i∈L,L=(1,2,3,…,s)]。
(4)设定集团化企业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的灾变时刻集 X(0)=(t1,t2,t3,…ts),t1?圳 i,t2 ?圳j,t3?圳 k,…ts?圳 q为灾变时刻分布,称X(0)=[t│t∈H,H=(i,j,k,…,q)]为灾变时刻集。
(5)设X(1)是X(0)的累加序列,则有:X(1)=[X(0)(1),X(0)(2),…,X(0)(n)]。
(6)建立响应模型GM(1,1),Z(1)(K)=1/2[X(1)(K-1)+ X(1)(K)] (K=2,3,…,n)
令,B=-Z(0)(2) 1-Z(1)(3) 1 -Z(1)(n) 1,则称X(0)(K)+aZ(1)(K) =β为模型 GM(1,1),其中α为发展系数,β称为灰色作用量。
(7)设=αβ,按最小二乘法求得,则,=(BTB)-1BTY其中, Y=[X(0)(2),X(0)(3),…,X(0)(n)]T。
(8)得出GM(1,1)响应式为:
(1)(S+1)=[X(0)(1)-]e-?琢x+(S+1)=(1)(S+1)-(1)(S),S?叟1
即(S+1)=(1-e-?琢x)[X(0)(1)-]
(9)求(0)=[(0)(1),(0)(2),…,(0)(n),(0)(n+1)],式中前 n 个数为X(0)的平均值,(0)(n+1)为最终预测值。
(10)检测模型的精度,模型的残差?着(S)=0)(S)-X(0)(S),相对误差 ?驻s=,平均相对误差: =?驻s,精度级别见表 2:
精度说明:平均相对误差越小说明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越高,同理,平均相对误差越大说明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越低。
(二)算例 具体如下:
(1)权重确定。本文以河南省同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形成判断矩阵A=(αij)nxn,其中αij就是权量ui和uj相对指标分权重。并且A有以下度量限制:
αij>0,αij=1\αij,αij=1
由判断矩阵A被限定的条件知,假设判断矩阵有n个元素,那么A只须具备判定其上(或下)三角的n(n-1)/2个元素就能满足要求,所以对判断矩阵A做n(n-1)/2个相对比较。对A中的行向量归一化后得出近似于权重向量的W,如下:
Wi=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得出的权重向量的精度判定,还需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只有当CR
本案例中,设X1、X2、X3、X4、X5分别为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得到本案例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3):
(2)营运资金风险值确定。一是单项指标因子系数qi的确定。因为水泥行业是国家规定的“三高行业”,所以在设计比例时,比一般行业的3/7苛刻。即实际值
案例企业的各指标的单因素系数如表5所示。
二是营运资金综合因素系数X的求解。综合因素系数X=(单因素系数qi×指标的权数Wi)。则案例企业营运资金指标的综合因素系数如表6所示。
三是风险预警模型求解。由以上步骤算出的风险值,再结合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对同力公司2014年将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灰色预测的原理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刘思峰教授创建的灰色系统软件(GTMS3.0)运行程序。首先在excel中输入数据再导入软件程序中,运行软件后得到表7所示的结果。
在程序窗口键入“GM(1,1)建模分析”运算模块,软件执行后得: B=-7.592 1-11.5 1-15.879 1-20.339 1 ,
又Y=[X(0)(2),X(0)(3),X(0)(4),X(0)(5)]T= [7.414,7.816,8.759,8.921]T
得到:(BTB)-1=0.0110 0.15210.1521 2.3532 ,进而得到
=(BTB)-1BTY=-0.6606.6749
X(1)(1)=7.769,最后求得:a=-0.066,b=6.6749, =-101.135,同时预警方程式为:
(1)(S+1)=[X(0)(1)-]e-αx+=108.904e0.066s-101.135
依次带入响应式里进行推导得到:(1)(5)=40.6735,(1)(6)=50.346。
综上所述,2013年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值为:
(1)(6)=50.346-40.6735= 9.6725,运行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为:=1.6323%=0.016,
可以帮助同力集团更有效的进行营运资金风险管理。
三、结论
研究中发现,对企业整个财务风险的预测难度较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在研究时应具体到更小的模块,因此对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预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关注。本文在灰色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刘思峰专家的预测软件,建立了准确性较高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同时得出了精度较高的预警值,该实践结果可以准确发现集团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及时解决该问题,提高了企业抵抗营运资金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后期的探索中,不仅可以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还能缩小研究范围,只对现金流量的预测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无法进行企业之间的财务风险比较,所以此模型比较适合大型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监控。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佳翔、谭清美等:《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软科学》2008年第4期。
[3]刘思峰、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张艳军:《风险预警模型在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价值工程》2010年第29期。
[5]王璞:《财务管理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6]高霞:《风险预警模型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8期。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策略 展望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曾经对美国1 000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工作时间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的时间几乎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显然,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保持适度的营运资金,可以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此,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就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以营运资金(或资本)管理策略(或政策)为关键词分别按“题名”和“主题”进行了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检索可知,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题名的研究最早始于2001年,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主题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主题中包含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呈连续研究趋势,从2007年开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总的研究数量较少。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及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及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及选择的研究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研究取得的成果
钟璐(2001)主要从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和筹集策略两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企业面临不同环境条件时应采取的相应策略及不同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下应采取的不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其研究符合广义营运资金的观点,并为企业选择不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但该文并未详细深入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类型。
李亚鲁(2006)则在剖析投资和融资的基础上,从行业特征角度分析了产品类型、生产周期、销售水平、存货策略、信用策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率等对企业流动资产持有水平的影响,进而指出营运资金管理应权衡风险与收益。他将营运资金持有策略划分为宽松、紧缩和适中三大策略,将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划分为配合、激进和稳健型三大策略,从而为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标准,但其研究仍是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范畴,各项策略中的风险与收益水平难以量化,也没有涉及管理人员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问题。
鞠成雯(2000)从风险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自动清偿策略、保守策略、激进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描述和分析了各种策略收益与风险共存的特征。然而,该文主要从筹集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利弊,忽视了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以及二者结合的利弊分析。
谢丽达(2012)基于营运资金筹集政策的基本概念,从理论角度将营运资金分为适中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筹资策略。但并未就其具体应用提出详细政策建议,也没有划分政策建议的实施主体。
可见,通过规范研究,基本厘清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界定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并对其选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逻辑分析。虽然此类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理论较为成熟,但尚缺乏大量实践数据的支持。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研究取得的成果
刘运国等(2001)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庸型策略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呈同向变动,不同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他们认为,中庸型策略的选择倾向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在流动资金存量管理上趋于保守,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艺术、策略和勇气等。但该文并未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作细分研究。
周纹羽(2009)选取了79家制造业公司,从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三个营运资金来源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选择时倾向于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业在生产和采购渠道的选择却出现了差异,即选择中庸型或激进型。但该文未涉及其他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特点。
黄燕(2012)从营运资金持有量角度,分析了零售业、房地产业、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得出不同行业营运资金要求也不一样的结论,并对不同行业应采取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建议。其分析虽然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细化到了不同行业,但每个行业只针对一个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普适性较差。
可见,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从上市公司整体、不同营运资金来源以及不同行业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其选择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初步检验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来源、行业类型等的关系,但在研究假设、指标设定、模型构建、样本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王新平等(2010)对沪市30家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度与盈利能力成反比关系,与传统的“风险报酬均衡原理”相悖。其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且忽视了利率变动对营运资金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娜(2012)采用2007-2010年沪深1 210家公司4年的数据,检验了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衡量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王新平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发现检验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最有效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但其研究并未涉及行业因素的影响。
刁伍钧等(2011)通过对2002-2008年沪深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息率以及资产组合策略和筹资组合的激进度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资产组合和资产规模的大小与营运资金周转期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白酒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此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以成熟期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石意如(2012)针对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汪平(2007)关于我国成长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成长期企业与成熟期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研究只选择了28家公司三年的数据,其代表性尚值得商榷。
由上分析可见,从不同行业及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此类研究成果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样本数据选择方面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普适性。
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
(一)基于零营运资金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常叶青(2006)对海尔的零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研究后认为,它属于广义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总结了其实施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具体策略,即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必须结合,资金管理与商流管理、订单信息化管理必须相结合,现款现货制度的推行要慎重。但此文没有对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
周静(2007)则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而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提出了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健全合理的应收账款系统、制定稳定的信用政策,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延长资金占用时间等,但并未深入研究各项措施的具体适用条件。
陈桂兰(2009)提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在保证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上,使营运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趋于最小。同时分析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基于供应链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苗亚娟(2011)基于供应链思想将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进而从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和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但会计核算角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并未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秦书亚等(2011)以戴尔和联想为例,分别从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网络合作联盟战略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通过戴尔和联想的对比分析,突出了客户导向型营销渠道、提高供应商参与度、供应链联盟策略的优势。
(三)基于营运资金风险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徐晓玲(2011)在营运资金管理风险内涵及三种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的基础上,阐述了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的策略,针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有较强的配比性,但对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纳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英(2007)将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为四类(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流动性风险),比徐晓玲的分类增加了现金风险,并在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显然,她对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更加具体,但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配比性较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主要从零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风险三方面展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应加强零营运资金本质的研究;从供应链的某个关键节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网络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但此类研究目前并不多,其本质、基本原理及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营运资金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目前对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展望
(一)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规范性
上述分析表明,实证研究是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等的主要方法,它将在构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实务提供指导。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弥补了规范研究方法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加以运用。然而,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无论在样本的选择、假设的提出,还是实证分析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都不尽规范,从而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二)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基于某个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等角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及企业生命周期等显然对营运资金管理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因而不管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进行研究,还是对整体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都应该充分分析影响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同时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运用,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行业范围和实证分析的视野。
(三)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一是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大传统领域,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多见;二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的划分上,而对其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缺乏量化研究;三是主要集中在零营运资金理论、供应链理论、风险理论等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结合上,而从营运资金管理“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实质出发的研究较少。因此,引入价值链理论,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乃是必然。
(四)企业应注重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周转速度。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衡量一般可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来进行分析。如果周转速度过慢,说明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尚有销售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实践意义上,应加强对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研究。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家电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130105)
参考文献:
1.鞠成雯.浅析企业营运资金策略[J].发展论坛,2000,(5).
2.钟璐.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3).
3.李亚鲁.刍议营运资本管理与策略[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
4.谢丽达.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7).
5.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6.周纹羽.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7.黄燕.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2).
8.刁伍钧,扈文秀.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其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
9.常叶青.海尔零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6,(24).
10.陈桂兰.企业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14).
11.苗亚娟.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1,(29).
12.秦书亚,李小娜.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1,(5).
13.柳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需求预测[J].商业会计,2013,(3).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分析;资金效率
一、营运资金问题的现状分析
1.营运资金的概念界定
广义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总额。包含了企业所有流动资产,即企业一定时期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与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狭义的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金。它并不特指某项资产,而是一个差额。
2.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资金包括流动资金的紧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
营运资金低效运营。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普遍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
营运资金管理弱化。现金管理混乱。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最低是现金资产的特点。现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编制现金预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资金回收困难。很多企业业务收入的连年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同期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而且账龄结构越来越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
二、营运资金的有关政策
创建期的财务政策。由于创建者创建初始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还有待积累,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的价值较低。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总是青睐高价值的企业,对低价值企业会采用非常严厉的歧视政策,因此,创建期的企业缺乏通畅的筹资渠道。
成长期的财务政策。当企业平稳度过创建期并步入成长期时,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企业此时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配合快速发展的市场,另一方面因货款未及时回笼也会致使资金缺口的出现。因此,在本阶段,管理者需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以保证企业尽快成长起来。
成熟期的财务政策。入成熟期的基本标志是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稳固营风险相对较低。处在成熟期初期的产品销售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随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该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发挥经营杠杆的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的控制制度,严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由于成熟期产品能为企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量,这就能为企业处在开发期及引入期产品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平衡了在不同生命周期期间上产品的资金需求,减少了企业财务风险。
分化期的财务政策。企业在成熟期之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企业不思进取,没有及时调整业务、增加新产品或新业务,使得原有的核心业务孤立无援,企业业务量逐渐递减。其二,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盲目进行投资,仓促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或者领域,由于缺乏行业经验和该行业的管理知识,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企业推向破产。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过早地夭折。其三,企业在清晰的战略指导下,盘点自己的核心能力,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获取企业利润增长的核心资源,将企业导入新的成长曲线,企业将进入更加辉煌的青年和壮年时期。
三、营运资金的风险管理
1.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种类
现金的收付风险。现金收付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循环中,无法按时收回到期货款或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客户拖欠的风险、客户赖账的风险、客户破产的风险、不同付款方式造成的外贸信用风险。存货的资金占用风险,存货管理中的资金占用风险是指企业拥有存货时因价格变动、产品过时、自然损耗等原因而令存货价值减少的可能性。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财务危机。
2.营运资金风险的管理措施
构建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企业需做好财务风险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四、营运资金的管理
第一,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分析。赊销业务、资金拖欠造成企业资金不到位,影响了现金流。产品适销不对路、大量积压,使流动资金变成了死滞资金。“债务链”日益沉重,企业资金日益紧张。银行监管力度不够,使付款单位无理拒付有机可乘。集团企业存在银行开户多、贷款多、资金沉淀多、资金集约管理程度低的问题。盲目兴办企业,加剧全社会的资金紧张。
第二,应收账款变现困难问题分析。催讨不力,法律时效期过期,使企业坏账损失增加。力堵源头,预防应收账款变为难收账款。收货手续不清,增加收款难度。收款手续职责不明,造成款项不翼而飞。把关不严,后果自负。张冠李戴,适销不对路。销售人员信口开河,企业无法兑现承诺。质量出问题,货款无法收回。
第三,存货管理不善问题分析。忽视存货账龄问题,造成超储积压。存货分类不合理,没有将外协加工件及自制半成品分开核算管理。存货数量的确定没有完全按照永续盘存制。存货的价值及成本流转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管理。缺少定期稽核。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经济波动等使得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危险的因素,此时,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作为一种极为重要且相对稀缺的资源来说,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探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融资不当或者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促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最终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完全地消除。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依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比如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等,最终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及现金总量情况的总称,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营运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现金周转速度减慢。现金周转速度直接会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两者之间成反比,也就是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慢,这时候企业对营运资金需求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没有现金储备或者借款额度就不能增加资金的投入,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原有营运资金因周转速度较慢而不能支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②营运资金被占用。很多企业将企业运营资金用于投资或者购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不是将其投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中,被用来投资或者购置资产的资金在短期内不能收益,这很容易造成新近流入长期滞后,最终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短缺。
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突发性坏账引起的风险,突发性坏账是一种非人为客观情况发生不可预见变化,从而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最终形成坏账。另一方面是大量赊销引发的风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一些企业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赊销商品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可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
(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一般是因为企业投资失误无法取得回报而带给企业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增加偿债风险,企业因为投资失误,投资的现金流出却得不到回报,这是企业偿还债务需要的资金失去了来源,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偿债风险;另一方面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企业投资失误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这也就造成了企业挪用营运资金现象,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
(三)筹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偿付债务而持用的现金或可迅速筹集的现金,其包括现金以及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企业筹资过程中流动性财务风险一般是因为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而造成的。一些企业为了筹集到对外投资或者是购置资产需要的资金,常采用银行短期贷款方式,而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流动负债。而有些企业则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因营运资金缺乏而申请银行贷款,这种使用借来的资金弥补企业营运资金也增加了企业流动负债,最终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增加经营性的现金流入量。多数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均能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但是,当企业需要进行一些季节性经营或者投资行为时,此时的净现金流量可能是负数。一般来说,市场急症的加剧会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量缩减,从而降低了企业营业收入或者营业利润,最终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隐患,这个时候,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及增加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增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量。
2.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流动资产存货占用比例较大的问题,这些存货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企业在保管这些存货的同时要支付高额的保管费用,这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另外,库存货物时间过长,企业还要承担市场价格跌落、人为原因以及物资自然损耗而造成的损失,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上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本着节约资金、降低库存的原则,合理地进行采购安排,从确定供应商、物资采购合同订立以及物资运输和物资验收入库等环节严格把握存货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企业如何提高资金获利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项目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内部投资还是外部投资都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分析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分散投资风险,严格地控制现金流出,降低成本。
(三)筹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发展规模时不能太盲目,在统筹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费用,制定合理的款项计划,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在做好以上几点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人员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警惕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统筹,使财务风险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①充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②提高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以及资金收益能力;③保持企业的良好信誉质量等。
四、结语
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中内涵极为丰富的管理内容之一,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只有切实地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才能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在日益丰富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改进方法 企业集团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在企业及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位置极为重要。实践证明,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资金的运行更加安全且富有效率。但随着企业集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也暴露出了监管力度、运营效率、管理考核等问题。这需要借助财务、信息化等管理手段,进一步使集团资金得以良性循环,发挥出资金最大的运转能效,同时更加有效地控制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一、资金管理主要方法
针对目前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管理的优化,最终全面提升集团预算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融合、建立资金监管。通过健全资金管控体系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收付通畅、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实现细化资金营运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金分析考评,实现为集团管理层提供优质信息,最终达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效益最大的目标。
二、建立资金支付监管系统
(一)建立资金监管与风险识别系统
结合企业集团自身特点对资金支付项目进行风险分类,据此确定不同资金支付项目的监管流程,这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而言,主要偏重于针对资金的运营风险进行识别与预警。据此,应建立集团资金管理风险与预警体系,判断资金管理风险存在的大小,以及对集团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构建集团资金风险管控系统。
(二)资金监管系统与预算系统的对接
资金监管系统属于新建的资金支付管理系统,完善了整个资金支付的流程。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必须和原有的预算管理系统有效对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支付项目的范围应小于预算项目的范围。对于资金监管支付项目的确定,应本着付现的原则,即凡是付现的预算项目就要纳入资金监管的支付项目。对于资金监管的支付流程,既要考虑有效实施监管,又要尽量避免由于管理流程的重复而造成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降低。
三、建立资金收支平衡动态体系
(一)建立资金头寸管理机制
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下,资金头寸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集团资金集中收入减去集中支付后的余额。从内部融资角度看,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资金中心对内吸收成员单位银行存款和向成员单位提供内部贷款的过程。因此,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管理模式对企业集团集中的资金进行类头寸管理。合理的资金头寸是一个围绕最佳值波动的概念,确定合理的区间或最佳值是资金头寸管理的核心。
(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建立和完善资金的日常管理制度,如银行账户余额控制制度、资金预算管控制度、资金计划调拨制度、资金支付审批制度、票据集中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集团各项资金使用行为,为防范资金风险提供制度保障,才能有效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统一。
(三)提高网络资金结算比率
资金流动性的提高可以提高资金的效益,而与银行的深度合作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资金流动性,同时又保证资金的安全。与银行构建网络交易平台将为企业集团资金收付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支付手段。通过网银系统,提高了集团资金的到账速度和效率,大大缩短了资金在途的时间,做到资金的“零在途”,同时更降低了由于人为处理造成的差错率,还节约了往来银行的时间及费用。
四、完善资金管理考评制度
(一)资金管理评价内容的完善
结合营运资金与供应链的关系,可以将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将经营活动的资金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不论是营运资金总体管理评价还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或筹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均采用周转期指标进行评价。以销售收入计算周转期,评价营运资金总体管理绩效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以销售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材料消耗总额计算周转期,评价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1]。
(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的完善
资金管理的评价,虽然有明确的要求,但多由于执行性较差,始终没有对集团各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明确的评价。因此,除了是评价指标各家科学有效之外,建立完善评价制度,更是落实资金管理评价工作的有效手段。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的考评内容方面制定定期的考核评定机制,将资金管理的考核指标纳入每年的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之中。这样,可以将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领导者的薪酬相结合,从而使各单位更加重视企业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对目前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发展和特点的优化手段是较为现实的做法。首先,引入新的资金预算管理目标并建立资金监管和风险预警系统;其次,通过优化进一步达到资金安全与效率的动态平衡;最后,对于资金管理的分析考评,引入更为科学的考核指标以及建立更加有效的制度,对现有的资金管理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