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2 09:05:38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经济运行管理

第1篇

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现状

(一)经营管理模式待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和总量性矛盾将相互交织,从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不断衍生出新问题。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属于传统行业,缺乏对具有活力的价值创造体系、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及市场化经营理念的足够认识,创新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也尚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够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不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间差、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梳理与强化、经费统筹和实时成本监控未能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或多或少影响企业主体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的进程。以长远、辩证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空间庞大、动力强劲、发展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丰富管理手段,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线不动摇,圆满完成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项国家和社会同时赋予的使命。

(二)成本核算意识待加强和资金资源利用率待提高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主要包含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大方面内容,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本的总体控制、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要求与任务在于根据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及时而正确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从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同时,成本核算工作应当满足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特定成本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为成本费用控制、产品定价、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或行为参考。国有企业兼具公共性和服务性,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繁重且错综复杂,目前,某些国有企业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和经费管理经验,在经营活动中未能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各项资源,对直接人工、采购成本、外协费用等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存在动态成本管理与监测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方法创新性不足、成本核算对象分类不具体、成本信息传递滞后、间接费用分摊方法不够合理等现象。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所需的数据材料基础薄弱,财务信息与实体经营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弱,无法真实且完整的反映资源消耗情况,浪费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成本费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严重时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企业业务风险、或直接导致决策层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数据支持与经营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仍依赖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成本管理层面的创新发展进度缓慢,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程度高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历史账簿资料的准确性,影响数据资源一体化,为建设成本数据库带来难度。

(三)经济运行分析待深入和业务能力水平待培养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认为只要做好财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即是完成了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其实不然。财务信息是企业过去和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客观分析企业经济形势的基础,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是一种以各项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针对过去及当前时期的经济运行现象以及经济运行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针对未来的运营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针对可能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其本质在于建立一套包含组织、流程、规则和标准的逻辑模型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和精细化管理,需要科研、生产、财务、市场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财务信息和统计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经营风险,需由研究人员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评价、观察和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从而确保阶段性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但现实情况是,一些负责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研究人员缺乏产品和市场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项目管理的参与程度较低,与管理经营层面沟通频率不高,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理解不够透彻,体现到具体工作上,则是对企业的经济形势判断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的建议与措施不具备前瞻性、与实际经营活动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获利能力增强、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

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第一,将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经济运行水平的贡献与影响纳入绩效考核,并根据职责分工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意识,激发全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准确把握影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薄弱环节与决定性因素,提出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水平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各部门开展自检自查专项活动,以阶段性经济运行分析结果为依据,发现问题点并提出下一周期的改进措施,及时反馈落实进度,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第二,规范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将经济运行分析、经济绩效考核等内容融入企业各项日常管理与经营活动之中,有序推进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定期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水平进行评估,及时就重点难点问题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开展研讨工作,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与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第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路径,完善资源配置方式,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始终致力于改变传统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系统性梳理企业的差异化资源与能力、就内部发展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做深入详细的战略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定位和经营目标,选择总体发展战略,制定适应性与可行性兼具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

(二)完善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第一,充分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明确成本控制工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将原本复杂繁琐的系统化工作分解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中,层层分解指标,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推动成本管理向目标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聚焦全员、全要素、和包括报价、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在内的全过程成本管控;第二,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市场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目标,将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对象管理、成本项目设置管理、间接费用分配管理等内容纳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金额管理、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等多维度控制方法,遵循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根据自身规模与发展水平,参考企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在选择最利于成本控制的一种或多种成本计算方式的基础上全面反映企业成本核算情况;第三,着力优化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制度,强调原始凭证作为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完成的合法书面证明的重要作用,对其基本内容、填制要求、接受传递、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操作方法作出详细规定,保证成本核算基础环节的有序高效运行;第四,参考以往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过的突出问题,加大企业预算管理力度,将预算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兼顾企业生产能力,以效益优先、总量平衡、积极稳健为原则,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认真组织落实预算计划,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需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实施资金跟踪问效。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置预算管理日常记录簿,详细记录预算额和实际发生额的对比,对于差距较大的情况需具体描述费用变化的原因,并收集证明文件,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第四,将现有财务职能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重新配置,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依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工作需求,采用权限控制程序实现分等级的财务数据与资料共享。

(三)培养提升岗位人员综合素质第一,运用业务流程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明确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基本要求,培养或引进专业对口和知识面宽的研究人员,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扎实基础;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拓展岗位人员与时俱进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求岗位人员将国内外经济形势状况解读、产业生态链经济运行水平研究、竞争对手对标分析等内容纳入日常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形成定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为管理层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第三,打造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使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企业中长期规划与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运营情况、系列产品相关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剖析企业面临的主要经济运行问题和风险点,从而就改善企业运营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第2篇

企业管理可以细为几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文件、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 油田企业的经济机构设置 经济管理者的作用。企业的经理、厂长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最高管理者。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向企业员工宣传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经济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方针和经济管理目标,在进行经济管理时,确保经济管理的资源合理的运用,在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过程中,保持经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最高的经济管理者,还要确保经济管理和企业文化相对应,满足企业经济管理者的有效承诺。在企业内部定期的给员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建立相关的经济共识。企业管理者要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确保相关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企业最高管理者要明确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者的职责、权限。并在在企业内建立沟通平台,以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经济管理体系设定和作用。

经济是企业的血脉,也是油田企业运行的根基。经济稳定很大一部分指代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管理中不但可以通过经济透视一个企业现状,还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把握企业的现状,经济管理不单单是组成企业的一个部分,更是企业的心脏。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与资源结构的安排多是以分工合理、精细化管理与传统化管理模式并进结合的形式为主,但是受时代经济与技术等因素的客观限制,高端的生产技术与明确的投资决策等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重要的信息资源流动形式必然是采用垂直流动形式,即“金字塔”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不仅起到的成效缓慢、缺乏灵活性,还使得经营生产管理方式与生产作业随着技术、市场需求的增加,出现脱节、偏离经营目标的现象。因此,在当今企业组织结构不再受时代生产技术与时代背景限制下情形下,企业应当建立一种紧凑、而富有活力的高校、有组织势能、灵活应变的管理团队,做好结构组织管理部署与安排,向精干化的组织模式发展。

二、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现代企业应有的经济管理意识。在企业资金运筹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现金的流量的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由于一些管理者缺乏对现金流量的正确认识致使油田企业一味的追求求产量和成本,对于一些高成本的原油开发项目长期的进行不合理的风险投资,甚至是负债经营,以至于投资多却收益很少。

在资金的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衡,过多的把资金用于油田长期投资的项目中,造成流动资金使用率下降,这样资金就存在资金积压和资金不足,增加了财务风险和经营的风险,另外,资金链的不合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比较差。 企业经济资金内部控制不完善。虽然目前油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已经开始运行并取得成效,但就现在油田企业的内控往往是从上级检查的内容做起,并不能根据新出台的规范来检查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下属单位并没有真正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导致经济运行管理不能完全受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控工作发挥作用。

三、 加强油田企业经济管理措施 强化企业经济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资金的管理观念,应该充分的考虑资金的使用问题,积极的开展必要的资金投资学习工作,把握好机会,按照要求选择最优的方案,提升经济价值的增加量,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规范管理实现企业国有资产增值

油田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利润的大型企业,追求整体的经济效益是油田企业资金运作的根本目的。油田企业经济管理也围绕这个目的,把生产成本与原油产量结合在一块,为了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企业注重投资增值。

(三)加强企业投资管理 作为资源型企业,每项投资都要围绕更好地实现油气生产的良性发展,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投资是油田企业从外部有关渠道取得资金的有效方式,在投资前必须考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并对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决策理解,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杜绝投资损失和资金浪费。特别是要加强预算和结算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实现科学精细化运行。

四、强化企业管理的经济控制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核算。确定其方法、程序、人员、设备和检查的程序。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应该对那些以前没有经验可循的问题进行协商和专项研究,制定相应的方案。 加强生产成本的管理控制。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确立经济运行目标。作为经济运行的重点,企业一定要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倒推导向进行成本分解,使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经济运行 经营管理

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一般是通过股权控制相关联的母公司和许多下属的子公司、参股公司、控股公司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和法人组织,而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系集团内部的核心企业,具有资本结构多元化、经济规模大、产业经营多元化等特点。负责制定整个集团的发展计划、年度经营计划、投资策略、年度财务预算决算等方案,并对其下属子公司、参股公司等相关经营、财务、人事等重大决策提出建议。

一、推进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管理的原则

企业集团存在的目标是集团的生存、发展、获取利润,因此,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围绕着获得保持经济、保持经济增长、降低风险三个基本目标平衡,做好企业集团的经济运行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明确授权的部门组织负责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管理职能

企业集团作为经济运行管理的主体,需要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母公司主导经济运行制度建设的艰巨任务。在传统企业中,集团的经济运行管理必须由各个子公司董事会的授权,否则相关工作信息传达不及时,致使一些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此,为了企业集团总部经济运行的协同作用和管理功能,企业集团必须对集团总部部分负责企业整体经济运行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其授权。

(二)管理、控制、服务并重以提升集团价值

集团总部作为核心企业,需要履行的职责有财务的预算结算、战略规划、投资计划经营资产、对企业内部进行监控、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已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因此,企业集团从理论层面来讲需要解决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问题两大层面的问题,对企业集团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集团整体协同即为经济运行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因地制宜选择集团管理模式

集团管理模式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并无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有按照总部接入子宫送经营程度和按照总部集权分权程度划分的两种分类,按照前者可分为战略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和操作管理三种管理模式;按照后者可分为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的三种模式。业务主导度、业务关联度、管理成熟度、信息化程度、发展阶段性、企业文化等被许多企业认为是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企业集团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营地区因地制宜地选择集团管理模式。

二、推进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规划

为了提高集团总体的竞争优势,在国家政策计划指导范围内进行市场化经营,就要加强企业总成本领先战略规划、人才强企战略规划和商业战略规划。

首先,总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对于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来说,在面对网络运行和强有力竞争的情况下,实行低成本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分公司从用人、物流、分配方面计算成本和效益,做好成本控制、全面预算、降低交易成本等工作,动员全员找出工作中不必要的费用,减少浪费,保持低成本运营。其次,人才强企战略规划。人才的潜能和创新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战略资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分公司要建立优良的人才成长环境,对公司人才实行优秀的文化理念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三,商业品牌战略规划。对于分公司来说,品牌经营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是发展的一条新路,品牌经营即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提高产品内在品质为目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用品牌经营带动并醋精生产经营。创建公司某产品品牌首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用性,其次是有优良的市场信誉,此外还要突出产品的特色。

(二) 企业制度建设与完善

企业集团内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公司行政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分公司经济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立制度建设委员会,对新制度的出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审核,完善和规范制度。其次,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经济运行部门有职责对各单位进行全面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分析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第三,通过调研、汇总、考核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的目的。第四,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进程,整体推动业务流程,实现深层次规范,减少不必要环节,从而提高各个部分的工作效率。

(三) 经济运行监控

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经济运行分析体系,采取多种经济运行监控手段进行定期经济运行分析,保证经济运行管理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经济经济运行分析体系需要做到以下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以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为准,完成经营目标情况分析指标体系。其次,建立内部控制分析指标体系,全面采用财务预算编制,审计情况同步预算执行等指标。第三,完成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培训、员工满意度、竞聘开展情况、岗级系数调整情况等人力资源建设分析指标。第四,经济运行部门和人事部门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分析,及时发现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第五,进行产品品牌建设分析指标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公司服务质量等指标。第六,专销督查情况分析。对营销进行专销督察情况分析,及时发现营销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确保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的平稳。经济运行监控必须采取以下手段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质量:提高分公司的统计工作水平;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加大督查调研力度;坚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还需要建立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四)企业管理创新

在企业集团经济运行方面,管理创新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企业集团管理创新作为其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把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发展转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在同行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供应链写作等形式成为企业之间合作的主要趋势。企业集团的经济运行也向网络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从宏观上看,公司的经济运行管理设计到国家政策的走向,从微观上来说,设计产品的生产、营销、财务、安全,因此,提高公司整体的灵活性是分公司的经济运行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市场营销为龙头,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是由分公司的市场经营职能定位所决定的,分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必须用系统性的思路,结合公司人才的创新和技能,保证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鹏.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当代经济,2008(02):101-104.

[2]吴心东.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师,2009(06):19-21.

[3]余兴国.企业管理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3-125.

第4篇

关键词:管理体制;经营运作;市场主体;成本预算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上各个领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被彰显出来,最为突出的则是煤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计划经济制度长期的熏陶和影响,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机制单调、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的现象,即便是随着不断发展技术及设施得到了改善和优化,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依然后部分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怎样从困境中脱颖而出,稳定健康的快速发展?从哪个方面着手发展?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顺应局势,并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从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完善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目前存在问题

1. 由于煤电企业安全周期得到了持续的延长,所以部分企业并没有对安全管理投入太大的精力和重视度,没有从始至终的保持一种高雅态势,因此促使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各种安全隐患发生率提升。

2.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控制不断的完善和强化,尤其是针对现场存在的浪费现象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规避,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抱有一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导致成本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影响了企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3. 个别管理人员作用发挥不到位。一些单位落实矿井工作安排不到位,根本原因就是个别管理人员担当意识不强、作风漂浮,缺乏责任心、大局观,表率带头作用不明显。

二、分解责任落实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壁垒

通过制定、修订、完善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从细节入手,层层考核把关,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从指标测算、措施贯彻、环节分解、现场考核方面,进一步严细管理,落实责任。

1. 完善机构设置,实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

(1)注重成本管控机构的设置,成立了以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根据生产、接续预算全年的各项成本费用,根据全面预算的流程将成本分解到各责任中心;(2)按照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要求,对应三级内部市场体系架构和运作主体,横向构建“二个层面的内部市场”核算体系;(3)充分发挥职能科室和专业的作用,加大对成本的管理力度,实现成本的动态、可控管理,将与职能科室职能有关的成本费用同时下达给职能科室管控,比如全V的材料费由经营管理科管控,电费由机电科管控等;(4)建立健全考核机构,实行各责任中心和职能科室双重考核;(5)加强成本费用的分析制度,对标找差,分析原因,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加大成本管控的力度。

2. 完善成本管控制度建设,加强考核力度,为指标完成奠定基础

为了加强成本管控,应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全面内部市场化管理操作方案、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法、材料管理规定、物资计划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等,并充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所制定的最终指标得以完成。

3. 制定准确、全面、合理的结算价格

结合市场实际的情况在企业内部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责,确保内部市场价格管理的准确、全面、合理性,企业内部相关管理部门按实际情况对内部市场中的各生产要素的结算价格进行准确的制定,保证其科学合理。定期对企业内部市场结算价格做出优化和调整,同时修整成册编辑存档。对不同的价格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只要不是企业内部市场价格管理人员给予调整的价格都不能在实际中执行。通过对市场实际供求了解,以动态管理形式对价格机制进行调整管理。不同的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矿制定结算价格及自身发展情况,规划出适合自身开展考核、结算的相应单价,最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如果存在价格争议现象,则由矿内部市场价格管理人员进行判断和决策。

4. 建立完善的计量手段

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实施公司化管理模拟前要对有关的计量考核方式做出整体性的改善和健全,确保只要牵连到生产经营的内容都可以有量可计。另外,还要加大对企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状况的监督与管理,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结算要素中的数量及质量的验收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的考核监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市场结算中所获取的数据资源真实可靠。

5. 制定科学合理的结算办法、明确考核结算部门

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发展状况规划出合理的考核结算方法,其中要对各分级结算的范围及计算方式进行明确的表明,并编制成文件的形式进行传达,确保公式化计算的需求得到满足。还需对公司内部的结算机制及考评体系不断完善和规范,并依据机构改革对内部的少数考核部门作出了合并和精减,从而形成了一个规范、高效的经营考核制度。

三、建立成本预算、控制和成本分析机制,实现经营运作程序化

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要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除了要不断增加企业收入之外,还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节省开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地抓住成本控制这股绳子,创建完善的成本预算、控制和分析体系。此外,还要按照“做任何事情有依据、出现问题有证可查、发生问题责任到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等原则进行经营,并在这一过程中创设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真正将经营管理推向程序化发展层面。

1.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以成本控制为重中之重,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成本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并根据所得出的预算结果对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支出账目进行管控,彻底改变传统的事后算账局面,将各种问题能够在事前或事中进行妥善处理,这里所提到的预算包含了生产经营预算、单项工程预算、采取效益预算及技术创新预算等等。为了保证将生产经济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需要加大对生产经营的管理,不放过其中的任何环节,对考核机制做出规范,对各项保障机制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整个生产经营预算过程能够有序合理的进展。

2.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建立合理的经济运行分析机制。

(1)建立资金预算使用制度。

企业需要定期对资金的使用预算报表进行总结,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的M用进行使用预算。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资金使用预算时要严格按照统筹兼顾、重点保障的原则进行,对不同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经过反复衡量后将由财务部门进行处理。企业通过对各个部门及自身的资金使用预算进行平衡分析后,对资金进行周全合理的规划和分配。

(2)实行成本预算分析制度。

通过对企业的构成项目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与各个部门有实际关联的业务,企业应建设一套针对性的责任分析制度,对不同部门中的重点项目加大分析力度。比如:企业支出的材料费用需要经营考核部门进行审核,需要对其中的相关材料消耗情况做出判断,同时还应对消耗数量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在一定环境下所消耗的材料数量是不是符合标准,通过计算所消耗的总差额能够发现在生产管理及材料购买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此外,需要根据价格情况对材料费用实际支出进行整体性分析;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对全矿经营中的综合成本及盈亏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侧重对除了材料、电费、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项目进行分析;由经营考核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超出预算和同一时期费用的项目进行分析;由经营考核部门根据财务部门所提供的每月度的实际考核情况对物业管理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超预算费用项目进行着重分析。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那么就应该依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制度,创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机制,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整体效率,减少成本浪费,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争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机制进行创新和规范,在这种局势下企业才具备长远发展的动力,而企业想要对自身竞争能力进行增强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完善。在长期的发展中企业通过不断改革,对经营管理机制不断的创新完善,实现了对内部结构的完善和调整,采取主辅分隔的形式明确了产权关系,促进了企业各项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利国.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2]王智英.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途径分析[J].西部财会,2009(07).

第5篇

关键词:柔性管理;经济管理;刚性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68

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管理的传统方式弊端明显。除了资源管理以外,技术价值管理、产权价值管理都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在这一前提下,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实施柔性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灵敏性与弹性,注重反应与速度,是企业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开端。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具有积极性,是新时期经济特征的表现。目前,我国企业在柔性管理的重视程度上还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结合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1 柔性管理的产生与概念

柔性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随着刚性管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以员工和经济市场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方式的主流。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案,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关注员工的个人技能提高,注重员工个人问题的满足,既体现了互相尊重原则,又富有灵敏性与弹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文化得以构建,从而对企业管理企业起到积极作用。刚性管理虽具有一定的弊端,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结合在一起,并以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柔性管理管理环境对于工作的影响,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在薪酬分发上更合理。同时,柔性管理也是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的基础,采用柔性管理方案,不再强调等级制度,而是以事情的解决为出发点,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柔性管理将得到快速的实施。

2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充分尊重了员工的个性特征,致力于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工作归属感更强。现代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人才作用的发挥,而柔性管理促进了人才作用的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选择的一种管理方式。目前,各大企业均在应用柔性管理,但对于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还显得模糊,在刚柔结合的过程中,受到观念和能力的影响,刚性管理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2.2 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企业采用刚性管理或者柔性管理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到来。要确保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还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柔性化管理。只有借助柔性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对企业发展策略作出调整。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生产目标,减少成本消耗,可见柔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积极作用。

2.3 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市场发展规律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刚性管理下,企业员工是思维固定,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机械性的工作,不利于其创造性的激发。而采用柔性管理后,企业的员工具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不再仅仅关注工作本身,而是更多的关注时事,经济,个人问题得到解决,员工的思考能力将大大提高。一方面,对于管理决策者而言,很可能由于正确的思考和分析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而对于员工而言,则很有可能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使企业能够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柔性管理改变了以往的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管理朝着扁平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权力至上的观念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在人性化管理下,企业的市场灵敏度将不断的提高,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2.4 丰富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形式

企业实施柔性管理方式后,充分考虑了员工的管理问题、薪酬激励问题和评价问题。通过柔性管理的干涉,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在以往的管理中,企业的物质投入较大,但难免存在不合理现象,对于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在柔性管理上,企业的员工消极情绪得以减少。柔性管理在企业员工激励上的作用明显,它使激励制度多样化,有针对性,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3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3.1 建立柔性组织结构

柔性管理首先要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出发,对于一些管理体系臃肿的企业要进行适当的裁员,保证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另外,注重企业员工职能的发挥。并且要打破以往的等级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对市场经济进行把握,从而结合柔性管理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性,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要注重技术的培训,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设备,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高效性。通过柔性管理机构的建立,确保企业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发员工积极性,并且降低企业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终发展的目的。

3.2 正确处理刚性与柔性管理关系

在企业发展中,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Y合是必然的。因此,既不能忽视刚性管理的作用,又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施必要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应用于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比如工作质量的把握,而柔性管理则渗透于管理细节中,如员工对于管理人员的态度上,打消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制度。总之,管理者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结合的作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且通过刚性管理来确保企业的秩序和正常运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增强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企业要把握经济市场需求,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使企业决策能够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在对内部信息的核算上,要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首先:要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分类,目标在于降低成本,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要注重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专业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将柔性管理渗透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中,并明确到个人,使员工能够自主履行职责和义务。其次:搭建现代化信息平台,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组织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讨论,发挥员工个体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在柔性管理的支撑下,企业应注重微观管理的创新,加强价值形态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终确保企业的发展。

4 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且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管理效率。柔性管理注重员工个性的发挥,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渗透,使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增强。目前,我国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案正在实施,但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过程中刚性管理依然过于明显,因此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就要重视柔性管理的作用,真正实现柔性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郑英华.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市场,2012,12(09):120-122.

[2]张悦,张艳芳.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1,12(04):55-58.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柔性管理;应用;作用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背景

在进入到一个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当中之后,如果各个企业想要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那么就应当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展现出比较强的适应性,并及时做出精准的反应。怎样才可以促使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是各个行业相关企业都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柔性管理其实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衍生出来的。和刚性管理进行相互比较,柔性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其实并不会依靠各项规章制度来限制员工的行为,而是将员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放置在主体地位上,更多地为员工提供一些精神激励。这一创新型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时展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促使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柔性管理的含义

在经济管理科学中,柔性管理是一个刚刚被开发出来的崭新领域,截止到目前,在经济管理领域当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管理模式和以往刚性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在对以往企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的是,刚性管理得到了企业的重视,在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员工是一定需要遵循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否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柔性管理模式却是将企业中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作为核心内容,切实依据企业文化及企业价值观,妥善施行人格化管理措施,在详细对每一名员工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进行分析的背景之下,施行非强制性措施,对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上进行按时,从而组织的意志也就会在无形当中演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促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工作,从而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三、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

经济管理机制是管理者对企业施行的各种管理方法的集合,因为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操作者是人,但是操作者并不一定是公司所有者,因此企业需要指派一名经济管理机制代表,并明确的规定其职责范围,才可以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做出保证,促使管理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应当实时动态的对经济管理机制进行评审,切实依据市场发生的变化,详细分析本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当中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经济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才可以对本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及水平做出保证,最终也就可以在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企业管理出现一定错误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多企业都希望能够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因此会逐渐提升自身的投资量,扩大本企业的规模,以此为基础促使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样一种盲目的投资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因为某些企业没有详细分析投资目标的实际情况,难以回收投资本金,这样一种盲目的投资方式,会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资金,难以对企业资金链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在日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发挥出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一)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领域中发挥出的作用

将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及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在我国进入到科技时代当中之后,信息化产业发展速度逐步提升,因此可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针对各个行业相关企业来说,假如想要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那么就一定需要在原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在脑力劳动时期当中,员工的工作时间及行为都会受到劳动强度的限制。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将柔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调动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才可以保证本惬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

(二)构建柔性组织结构

为了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松散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应当有效控制全工作人员数量,留下少数精英在本企业当中工作,并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切实降低各个层次之间的差异性,减少层次数量,以此为基础提升决策效率及领导反馈速度。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当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为各种信息数据的反馈速度做出保证,并对信息反馈结果的精准性做出保证。所以企业管理层一定是需要积极和操作层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构建柔性管理组组织结构,此结构的构建可以为决策速度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管理及决策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柔性组织结构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并让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

(三)产品生产多样化

柔性管理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推动企业产品多样化生产,凭借产品多样性抵抗各种市场风险,从而企业也就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风险抵抗能力,假如发现某一种产品的竞争太过激励,但是另外一种产品的销量却很高,就可以适当的将竞争激烈产品的销量减少,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到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做出保证,将其企业风险水平,推动企业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的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五、结语

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当中,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性非常强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的要求更为灵活多变一些,并且信息交流沟通方式更为简单和畅通一些,可以将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精准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市场发生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促使本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因此各个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都应当切实提升柔性管理力度,找寻到适合本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案,以便于可以在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柔性管理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企业也就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9(9).

[2]许芯珧.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8).

[3]李昊轩.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9(4).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发票乱象发票管理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它是根据市场需求去组织:安排其产品生产或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既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分子,又是整个社会的微观经济成员。以企业内外部两个不同角度,它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从中要获取一定量的利润,用来继续产出和扩展生产、服务能率,企业为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经历人、财、物等资源的筹措与转换(俗称销售)活动,也就生成了企业对生产、经营、财务等众多方面必要的管理和控制,而这些管理控都应该纳入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之中。

追溯在我国“经济”一词来源于“经世济民”,内容不仅包含了国家如何管理和使用财富,又如何管理其他经济活动;也涵盖着应用经济手段处理政治、法律、军事等方面问题,也正是所有这一切都与“经济”有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形成经济学说和不同流派,在不同时期往往给出不同的理论,在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验证下,如今已经可以供企业应用相对成熟的系统理论方法,普通被企业接受;其中早于宏观经济家产生的微观经济学即指出生产者(可理解为企业)行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提法对比并不矛盾;企业拥有或发生的生产要素、边际收益、规模经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经营收入、社会成本、完全和不完全竞争等,正是企业经济运行中所触及到的业务,也是企业经济运行被具有的商品性、经济性、联锁性特征所决定的;具体地讲,企业讲究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同样多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以同样数量的资源消耗产出更多的产品及非物质服务收入。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可是产品生产消耗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是永恒存在的矛盾。为缓和这个矛盾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就要突出经济性,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功能、服务前提下,提升投入产出比,不局限在简单再生产上,还要为扩大再生产后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使企业经济运行步入良性轨道。

企业经济运行体现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从20世纪以来经济管理知识既丰富又系统,虽然还未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导向精细管理已无庸置疑;同时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应用各种管理手段不断去完善管理,又不能教条式的完全依赖它,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灵活驾驭,使经济活运行动取得最佳效果。

笔者之所以简述企业经济运行作为基调,意图链接企业经运行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并在诸多现象中找出值得重视的问题,试选堪与企业资金流媲美的经济流转凭证――发票来说事,理由是企业在经济运行中需要会计管理来支撑,而发票担当经济事项唯一的原始凭证和核算依据,籍以反馈经济运行状态和结果。

所谓“发票”是指完成产品,服务等交易(交换)过程,所开具或取得的由国家税务机关印制(或授权印制)的合法经济凭证。以载明货物(服务)标的名称、数量及其单总价值,起到保证和售后承担相应的责任为特征。传递企业经济运行终端信息。看起来发票是个别存在,但汇集后通过会计分类记录核计,即能反映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如此,笔者提出重视发票管理并非小题大做,从提高认识到精心操作,来更好地履行企业义务提升企业形象。

然而,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发票”乱象,不能不引起企业的关注;如伪造交易事项虚开发票,转让或非法代开各种发票,私自印刷、伪变造发票;尤其出售“假发票”在我国各地仍在蔓延,屡被严历查禁仍不鲜见,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顽疾”,威协着包括企业在内的经济正常运行秩序。据《中国税务报》载,上海市截至今年6月底即收缴涉案发票198万余份,查处违法企业630户假发票1.39万份,追补税款9852万元;另今年以来天津市对957户企业的检查,即发现购买使用假发票1.29万份,涉税5161.8万元;继又对几家大中型企业使用发票情况中,查出违法发票1.2亿余份,逃税达6915.4万元;全市共破获发票犯罪案件82起,收获假发票252万余份;河北省地税局在今年加大对虚假发票“买方市场”的查处力度,与公安部门配合捣毁窝点26个,打掉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查获各类假发票114.9万份;全国各地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已成多发案件。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赵平感叹地说“假发票漫天飞”;可见假发票及违法使用发票已到要痛下决心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则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环境。

购买使用假发票或违法使用发票它的动因和目的,笔者了解分析认为:一是企业经营者虚列成本。隐瞒利润,从而偷逃企业所得税;二是虚增营业额,制作虚假经济交易财物凭证,人为扩大企业业绩应付审查,如是上市公司则企图避免进入“ST”行列;三是民营股份制或私营企业高层、业主掩盖违法个人消费行为;四是在并无真实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下,企业利用互开发票(或用假发票)使票货分离套取资金不但偷税,还用于发放员工不当福利和奖金;五是虚开增值税发票收取所谓的“手续费”等买空卖空获取暴利。途径不一手段多样,形成虚假发票“买方市场”需求与“卖方市场”的利益冲动,导致发票犯罪活动虽在严打和惩处下,仍侵蚀着社会及其企业经济运行的合规性,干扰各个方面确切的经营和会计信息。

企业经济运行中如何强化发票管理,笔者以为首先应提高认识合法经营。自2011年2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的《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凡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案件,应当立案查处,除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企业面临如此法规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层人员率先垂范从学习中提高认识和遵从度,不去违法使用虚假发票,从而也做到“不做假帐”,升华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其次,购领和保管使用好发票。按新《发票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需要新领发票,应当持有效税务登记证、经办人身份证明、企业发票专用章印模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领购手续;临时到外地从事经营活动,则向经营地税务机关购领发票;一旦领购回发票后,应指定专人登记保管,领用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整本发票不得拆移使用;允许用电脑开票的企业,应当按规定据实填齐各个项目不得遗漏;第三:严管代开发票。新《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发票细则》第16条对代开发票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细化,明确代开发票的企业在代开发票时实行“先收税(按规定税务率),再开票”原则;并不能为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发票相关“栏目”必须全部填写,否则属于虚开或未按规定开具发票行为,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一些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多以代开发票收取“管理费”为生,值得提出的是发票作为经济凭证,要求代开发票方是否完成了工程部项并取得验收合格证明文书,如竣有效的证明帐单是不能冒目代开票的。第四:建筑业执行“以票控税”问题。自建筑业成为营业税重点税源行业以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6】128号通知,规定建筑业营业税以项目管理来控税,发票按建筑工程项目逐户建立收入台帐、逐笔登记开具发票数量、号码、金额。但是开了发票并不等于收到了款项,因此模糊了实体法关于纳税时间的规定,“以票控税”成了企业先垫付税款,不利于企业经济运行中的资金周转,也违反了《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纳税人应税行为应在收讫款项的规定,在这里提出请有关方面考虑,以降低企业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管理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