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 09:05:30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医学的核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正因如此,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以多病共存、强调危重、多重治疗、注重保健为特点的老年临床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而心身整合诊疗模式提出了心理、社会和环境状态(A)与大脑(B)、信号传导系统(C)和支配器官或疾病(D)相关模式,通过对4个水平的分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对外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对内将人看成心理、生物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和全局观恰恰符合老年医学对于综合和多学科协作的需求[1]。
另外,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的理论与中医的众多观点不谋而合,形神合一论、五脏情志论、中医体质论、三因论、平衡观都是体现整体和融合的智慧,传统的中医学说也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的态度和观点。中医在中国老年群体中的广泛接受度也为心身整合诊疗模式在老年医学中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障碍。在临床中,心身疾病多达68种,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等其实都可以归属其列[3]。因此,大多数的老年病都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心身整合治疗(mind-bodyintegrativetherapy,MBIT)根植于古代东方传统哲学中,旨在寻求思想、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身健康[4]。心身整合诊疗模式为老年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预防方面,孤独感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在感受,它通常通过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和心理疾病来降低其主观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增加死亡的风险。老年孤独是中国老年人群常常需要面对,但在传统疾病预防保健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5]。
其次,在诊断方面,很多老年病常常以躯体不适症状就诊,诊断治疗以某一专科的疾病为终止,而忽略了老年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其疾病诊断思路应该抛开局部看整体。另外,一些老年人群的躯体不适症状在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后,结果却无异常或异常微小,病人、病人家属甚至各科临床医生都感到困惑,变成了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有1/3可能就是心身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在老年疾病临床诊断中认识心身疾病的重要性[6]。最后,治疗上,老年病常常需要兼顾“心”和“身”两个方面,因为老年群体往往患有多种躯体疾病,使用多种药物,更易患上或共患心身疾病[7]。反过来,心身疾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老年人的躯体不适,进一步增加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以及用药困难程度,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而心身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涉及到了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包含了诸如佛教禅修冥想、正念疗法、中医唱歌治疗、催眠疗法、芳香治疗、瑜伽太极等不同形式的绿色治疗技术,可调节老年病人躯体与情绪的平衡,辅助治疗,从而推进老年疾病治愈的良性循环[8-9]。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人口老龄化时代。面对基数越来越大的老年人群体,怎样保证其心身平衡,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现代老年医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老年群体对于健康的需求,作为新一代的老年医学践行者,我们也许能从心身整合诊疗医学模式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吴爱勤.心身医学整合模式:探讨心身交互发病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1-1114.
[2]梅妍.中医学心身整合治疗观[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15-1117.
[3]刘晓云,胡嘉滢,吴爱勤,等.心身相关障碍的分类与处置[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3-905.
[4]袁勇贵,李英辉.心身整合治疗技术简介[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7-1110.
[5]孙金凤,袁勇贵.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1121-1125.
[6]袁勇贵.心身医学新理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
[7]袁勇贵.前言———提高对老年心身相关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0):901-902.
[8]袁勇贵,辛晓芸.前言———绿色心身治疗技术在老年心身疾病中的运用[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11):1105-1106.
【关键词】 冠心病;高血压病;血尿酸;血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冠心病与患者体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专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与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 探讨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异常在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1±8.3)岁。所有患者的病症均已得到确诊,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另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9.5)岁。所有患者的病症均已得到确诊, 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3]。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胆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且近1个月未服用任何影响血尿酸水平和调脂的药物。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8~69岁,平均年龄(60±9.2)岁。3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12h且不给予药物干预,于清晨统一使用血常规专用管,空腹抽取3ml静脉血液样本,血液样本与EDTA-K2抗凝剂混匀后使用。在2h内使用BECKMAN LX-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试剂使用与BECKMAN LX-20型血液分析仪配套的试剂,所有检验都严格按照检测说明书和相关检测规定进行。血尿酸≥390μmol/L时,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尿酸(UA)、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的差异,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血UA及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血尿酸与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能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所以老年人高血压病更为常见[4]。而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其主要病因是血脂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造成心脏缺血,从而发生一系列疾病症状,甚至猝死[5]。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表明,血尿酸和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进展、转好和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和冠心病组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为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降解嘌呤的代谢产物。当体内合成嘌呤过量则氧化分解成尿酸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血尿酸水平会随之增高[6]。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在血液循环中是以非游离状态存在[7]。血尿酸与血脂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血脂升高可能会影响血尿酸的清除,而体内尿酸水平的增高可以使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从而降低甘油三酯的分解,使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如果血脂过多,则会造成血液黏稠,逐渐在血管壁上累积,形成小斑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随着这些斑块增多、增大,慢慢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直接导致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即会引起冠心病[8]。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高水平的血尿酸和血脂是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实验结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都明显存在高水平的血尿酸和血脂,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同时高尿酸又可影响和加重人体高血脂。 因此,高血脂和高尿酸均为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邹玲,宋耀锋,依仁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尿酸浓度测定值变化分析[J].中外医疗,2011,7:30.
[2] 田斌.血脂测定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157-158.
[3] 李天资,韦华,潘兴寿.成人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73-275.
[4] 索,赵冬,刘静,等.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6):734-737.
[5] 宋艳东,张京梅,王苏.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3):266-268.
[6] 吴云涛,吴寿岭,李云.血清尿酸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45-549.
【关键词】麻醉;芬太尼;异丙酚;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4-0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以及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清除能力降低,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麻醉后苏醒延迟,对于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麻醉的诱导期,气管插管的刺激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威胁患者生命。为了探讨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有效的麻醉方法,对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手术,心功能均为Ⅱ-Ⅲ级,全部行择期手术者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60-85岁,体重55-85kg,肝肾功能正常,术前合并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面罩吸氧,监测患者心率(HR)、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芬太尼003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对照组采用芬太尼1-2ug/kg、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气管插管后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ug/kgmin、丙泊酚2mg/kg・h、罗库溴铵间断推注维持。麻醉期间若有低血压(MAP100次/min和(或)出现流泪视为麻醉过浅,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的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血管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对机体的刺激有很强烈的作用,常常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为交感―垂体―肾上腺素皮质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产生正性作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虽然这种循环应激反应持续时间短暂,而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却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理想的全麻诱导应具备神志消失迅速,全麻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记忆。瑞芬太尼具有药效强,起效快,剂量易控制,术后恢复快,瑞芬太尼可抑制应激时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1]和芬太尼一样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用于麻醉诱导[2],对全麻手术有相同的安全性[3]。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术中及术后引起的刺激,减轻心肌氧耗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芬太尼、瑞芬太尼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都是一过性的[4-5],一般不需治疗,当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应给予麻黄碱,阿托品治疗。瑞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超短效能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6],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衰竭、假性胆碱酯酶缺乏的影响,受病人个体差异、身体状况影响也不大。不论静滴时间长短,其清除半衰期仅10min,停药后10min均能迅速清醒[7]而芬太尼作用时间比瑞芬太尼长因此术毕患者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芬太尼组比瑞芬太尼组长。在本研究中术毕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为(185±43)min,对照组为(85±4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芬太尼对于老年患者不仅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比瑞芬太尼长,术中加强监护保证心肌氧供是降低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麻醉期风险的重要基础,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lication with 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3,47(3):267-273
[2]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45-248
[4]Myre K,Raeder J,Rostrup M,et al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laparoscopic fundop licarion withhigh and low doses of remifentanil[J]Acta Ananesthesiol Sccand,2003,47(3):267
[5]Unlugenc H,Itegin M,Dcal I,et alRemifentanil produces vasorelaxation in isolated rat thoroacic aorra strip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3,47(1):65
[关键词] 老年;糖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84-02
前言 目前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发展,各种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排列前几位的疾病主要包括了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卒中等,以糖尿病的比例最高[1]。经临床调查得出,患者的年龄越高,患病的几率也就越大[2]。为探讨临床上老年糖代谢异常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该研究以258例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58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根据有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将其分为两组,即病变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无病变组(无心脑血管疾病),每组人数分别为138例和120例,其中病变组包括了59例脑血管病变患者,7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5±6.6)岁,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3例。无病变组患者的年龄在6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4±4.9)岁,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
1.2 方法
首先是对所有患者的家族史以及既往病史资料进行询问和查阅,同时测得每位患者的心率、身高、血压、腰臀围以及体重等指标和体质指数[3]。再者就是对每位患者性生化检查,即患者保持空腹状态10 h以上之后,与第2次清晨抽取患者8 mL的静脉血,并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4]。并在患者入院的第2天对OGTT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0. 0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性危险因素。
2 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以上258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两组在病程、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上进行对比,病变组将明显的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作为一种内科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好发于老年患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5]。并且国内外学者经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致使死亡率进一步的增加,调查得出,在美国心脑血管疾病对糖尿病患者的致死率可达65%~70%,与不伴随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较之下,要明显的高出2~4倍[6]。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报道[7]中显示,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几率也呈逐渐递增的状态。由此可见,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渐增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使得发生死亡的人数也呈递增趋势。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8]之中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发生于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患者或是正常人集机体的血糖升高,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则随之增加。其中心脑血管案发生病变的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硬化,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动脉硬化的程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而处于糖尿病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阶段就是糖代谢异常,该阶段同样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时期,外周胰岛素的抵抗为主要的临床病理机制[9]。一般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均会伴随着脂代谢紊乱症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甘油三酯呈不断递增的状态,由此可见,糖代谢异常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就包括了甘油三酯。
通过以上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无病变组与病变在病程、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上进行对比,病变组将明显的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淑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58-59.
[2] 崔敏.中老年人高血压社区调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34-235.
[3] 郭夕珍.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四川医学,2011,32(6):921-922.
[4] 叶千琼.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治疗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22):180-181.
[5] 蔡琦.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研究 [J]. 实用老年医学,2010,24(6):460-462.
[6] 苏海燕.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再认识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2):1799-1801.
[7] 徐华泉.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相关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6(3):139-141.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HRV)以及脉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24 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参数及其与脉压间的相关性。结果 TS与SDNNI、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 PNN50 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心率震荡;脉压
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心率变异(HRV)分析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无创性指标。HRV是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是预测猝死敏感性的独立因子〔1〕。心率震荡(HRT)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本研究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HRT 和 HRV 各项指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脉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3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为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男性96 例,女性77例,年龄60~85〔平均(66.15 ±7.2)〕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及停用降压药或影响心率药物3 d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1.2 方法
1.2.1 HRV分析 受检者实验前夜及当日禁饮咖啡、茶、酒,禁吸烟,并禁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实验前休息30 min。采用由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共同组成的HRV专题委员会推荐方法及指标〔2〕,时间自第一日上午8:30~9:00至次日上午8:30~9:00,使用美林公司十二通道全信息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应用3.4版HRV分析系统对每个QRS波群进行识别标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异常的RR间期,观察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分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
1.2.2 HRT的检测 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并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心房颤动、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且其数量为5~2 000次/24 h。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入选条件:该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且具有以下特征:QRS波形宽度120~160 ms,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正常RR间期的20%,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TO代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的加速,可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前2个RR间期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正常值2.5 ms/RR间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
2 结 果
TS与SDNNI、SDANN、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PNN50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3 讨 论
HRV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等效的。本文采用的时域指标中SDNNI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rMSSD和PNN50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窦性HRT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紧随其后的减慢现象,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的心排血量的变化引起压力反射的结果,它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反射功能。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窦性HRT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临床证实。虽然HRT的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但认为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即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有关,而HRV则主要反应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大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同时又有互补功能。
本研究结果发现TS与SDNNI及脉压呈负相关,而与PNN50和rMSSD呈较强的正相关,TO与SDNNI、SDANN呈负相关,证实它们都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3,4〕,同时还发现TO与脉压呈弱负相关,因此推测TO的产生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SDNNI与TS、TO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也说明了HRV和HRT指标的检测都可以对心脏自主神经状态进行评估,但HRV更倾向于反映外部环境及体外刺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反射的变异〔5〕,相反,HRT指标只是对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反应,是因极弱的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的结果,这可以解释HRT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强于HRV指标。
本研究中作为HRT主要指标的TO与和反映HRV的SDNNI、PNN50都密切相关,但是与TO相关性最好的还是PNN50。PNN50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是评价心迷走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因此PNN50与TO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与HRT的异常与迷走神经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脉压增宽与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TO、TS相关,说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均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6,7〕。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宽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8〕,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增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也就是说脉压增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可能也是脉压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本结果提示在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可能明显降低脉压及血压,同时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及HRV的异常,而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证实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与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此外,HRT和HRV异常的程度与高血压患者是否一定存在相对不良的预后,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随访。
参考文献
1 Koizumi K,Terui N,Killai M.Effect of cardiac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on heart rate in rhythmic fluctuations〔J〕.J Auton Ner Syst,1985;12(23):2519.
2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Heart rate variability: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J〕. Circulation,1996;93(5):104365.
3 Wichterle D,Melenovsky V,Malik M.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626.
4 Lombardi F.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ent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HRV components〔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459.
5 Francis J,Watanabe MA,Schmidt G.Heart rate turbulence:a new predictor for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5;10(1);1029.
6 Poreba R,Derkacz A,Silber M,et al.Assess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ssential hypertension〔J〕.Pol Arch Med Wewn,2004;111(2):1839.
【关键词】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抑郁症;心理行为干预;临床疗效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因症状严重、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经常住院,这不但增加了家庭、子女、社会的负担,而且使许多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延长患者的寿命,本研究对老年CHF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进行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66例CHF老年患者,其中男101例,女6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8±6)岁。入选标准:诊断为CHF老年患者,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运动障碍,无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肿瘤等。基础病因:冠心病108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心肌病35例。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80例,心功能Ⅲ级86例。先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2]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男71例,女26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8.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在年龄、性别比及心功能级别等齐同条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指南进行表1 2组各项齐同条件比较
常规治疗和依据心衰护理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心理行为干预。住院期间进行集中小组干预或(和)个别干预,1次/d,20 min/次,干预措施持续整个住院治疗期间;出院后主要采取电话咨询指导的方式进行干预,2次/周,20 min/次,出院后干预继续持续至满3个月为止。
为保障干预工作的持续舒畅进行,患者入院后实行一对一护士责任制,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该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共计3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工作的所有实施内容。在本研究项目正式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对所有参与心理行为干预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要求干预内容和工作方法。例如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给患者打针、输液、发放药物等床前治疗护理的时候延长床前停留时间,有意识地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攀谈,介绍有关CHF知识,解释并指出患者目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共同制定专项计划规定相对固定的时间,对同病房的心衰患者进行有关CHF和抑郁症有关知识方面的卫生宣传教育。
心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情感支持与病情解释。首先我们在工作接触中,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向他们介绍有关CHF知识,耐心释疑,并指出患者目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指出抑郁情绪对CHF治疗的不良影响,采用解释、支持、安慰、鼓励等措施来减轻其负性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②缓解负性情绪的措施,包括放松训练及音乐治疗。③错误认知、不良行为模式及应付方式的指导与纠正。④加强社会交往。指导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指导老年人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打牌等,出院后让老年 CHF合并抑郁症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患者在与他人的共处中获得快乐。⑤加强自我调节,指导患者应用心理学知识调整心态,控制不愉快情绪,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加以分析,必要时与家人一起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心理安全感。⑥建立良好社会支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多参与患者的活动,多了解疾病的知识,经常探视,关心患者,制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平静、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抑郁情绪严重者给予适量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20 mg/d)。
1.2.2 观察指标:心理测量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打分,总分≥40分为抑郁,总分≤40分为无抑郁。心脏功能测量以6 min步行运动试验的距离反映。分别于干预前入院第1天和治疗干预3个月后进行测试,具体测量工作由护师以上人员负责。所有参加观察和记录结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预调查培训。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DS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P<0.05)。试验组治疗后3。SDS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见表3。表2 2组疗效比较表3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CHF是一个漫长的生理病理过程,病程迁延不愈患者易丧失信心,心理负担过重不能坚持正规的治疗,长期躯体疾病常使患者情绪恶化, 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很高,这些心理方面的改变又可以加重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影响预后。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抑郁是CHF 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抑郁通过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血液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损害心脏功能,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影响预后增加病死率[4-7]。本研究显示,在166例CHF患者中SDS评分>40分97例,抑郁的发生率为58.4%。因此临床治疗中针对CHF伴抑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行为干预改善心理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躯体疾病常伴有情绪变化,后者又可以加重前者的影响,这一点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已经为我们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对于老年 CHF合并抑郁症患者为了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不仅依赖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还必须要充分发挥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否则患者永远处于从属被动的位置,就很难完成今后长期与心衰做斗争的任务。因此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鼓励老年 CHF合并抑郁症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使患者在与他人的共处中获得快乐,是减轻抑郁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CHF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干预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还可提高传统药物临床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此研究的结果同时验证了情绪因素在躯体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心理干预在老年CHF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证明,对CHF的患者除了常规内科治疗外,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可使患者树立信心,改善情绪和增加社会活动,这不仅可消除抑郁症状,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提高了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老年 CHF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不同个体、不同病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还应该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真诚地为其排忧解难,这样才更有利于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曹葵兰,王朝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13:149.
2 张明圆主编. 精神科手册.第1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16.
3 曹文红,栗明,袁桂莉.综合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2716.
4 Westlake C, Dracup K, Fonarow G, et al.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 Card Fail,2005,11:3035.
5 Junger J, Schellberg D, MullerTasch T, et al.Depression increasingly predicts mortality in the course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ur J Heart Fail, 2005,7:26126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肾小球滤过率;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5_0410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5.20欧洲高血压指南[1]明确指出低肾小球滤过率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高危的标志,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密切相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Cr)比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能更早期、更敏感地反映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心率变异性(HRV)则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量化指标,低心率变异性已被证实为心律失常事件和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观察不同肾小球滤过率的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类型的变化,旨在揭示两者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龄≥60岁)78例。高血压病诊断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2010版),排除条件: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CCr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由专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安静状态下汞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血压2次,取其平均值。禁食10小时后于次晨采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Beckman_7)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_C)、低密度脂蛋白(LDL_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Cr)采用C_G公式计算,CCr(ml/min・1.73m2)=[(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女性乘以系数0.85。心率变异性(HRV)检测采用无锡中健科仪有限公司生产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HRV时域指标包括:(1)NN间期标准差(SDNN):所有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2)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3)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所有临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异水平均值的平方根;(4)PNN50:24h相邻心搏的RR间隔在50ms以上的心搏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达,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ANOVA(LSD)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nBMI
(kg/m2)SBP
(mmHg)DBP
(mmHg)FPG
(mmol/L)TC
(mmol/L)TG
(mmol/L)A组4223.5±3.2145.3±21.992.5±10.94.7±0.84.8±1.32.1±1.3B组3624.7±4.5159.5±27.0#101.4±13.6#5.0±1.15.1±1.42.5±1.9对照组3022.2±4.1136.5±13.385.2±8.74.6±0.7〖〗4.4±1.01.6±1.1F2.0610.984.351.653.183.40P>0.05
组别nSDNN(ms)SDANN(ms)RMSSD(ms)PNN50(%)A组42112.9±25.4106.3±21.722.7±8.65.4±3.3B组36101.5±22.1#94.1±18.6##17.3±6.9##3.6±2.7##对照组30138.5±36.7125.2±26.828.5±10.16.5±4.1F7.176.394.334.14P
表33组心律失常的比较[例(%)]
组别房性期
前收缩室性期
前收缩房性心
动过速室性心
动过速A组(42)23(54.7)#27(64.3)#16(35.7)1(2.4)#B组(36)29(80.6)32(88.9)22(61.1)9(25.0)对照组(30)17(56.7)11(36.7)14(46.7)χ26.5319.574.157.10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很常见,当然增龄是主要的原因,本课题选择60岁以上群体进行研究,目的是控制年龄因素的影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估比单纯高血压值意义更大,所以正确识别主要靶器官的危险因子尤为重要。
兰魁田等[3]报道在高血压病的早晚期均能看到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从而直接参与并促进了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加快了肾脏损害的进程。其可能机制是交感神经受损导致肾脏微循环自我保护机制的破坏;副交感神经损害导致交感、副交感昼夜节律失常,引起夜间血压升高或下降幅度减少,从而加重肾损害。
HRV是目前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可靠方法,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一致的,但频域易受患者和环境等因素干扰,本课题选择时域指标进行分析。SDNN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的总体调控情况,SDANN反应交感神经张力的变化,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时其数值降低,RMSSD、PNN50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迷走活性降低时候其数值降低。现已公认HRV降低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强有力指标,且独立于其他AMI危险因子;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猝死和评估移植心脏方面亦有重要价值,而在高血压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始终是热点[4]。在其他领域,判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HRV被认为是优于传统方法如Valsalva试验、直立试验等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HRV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与心脏猝死、严重心律失常联系密切[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的HRV指标数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与国内吴克明等[6]的研究一致。另外A、B两组的HRV各指标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而且三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支持了这个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B组较A组增高更显著,说明交感神经张力在肾损害的晚期仍高度兴奋,心肌电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心脏各异位节律点活性增加,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发生。
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人群中进行HRV常规筛查,目的是更早的发现心律失常等异象,以预防突发性心脏病的发生,并及早对自主神经病变进行干预,以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Mancia G, De Backer G, Dominiczak A, et al. ESH/ESC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SH_ESC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J Hypertens,2007,25(9):1752-176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0.
[3]兰魁田,殷晓娟,张曦颖,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331-1332.
[4]陈洪波,刘仁光.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新医学,2010,41(6):407-410.
[5]阎明丽,王凤岐,谢玉环,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人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的关联[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