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6:33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Android系统;功能模块;运行模式;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126;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增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也对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意义非凡。结合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传统农业之中,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经济条件较差,且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农业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统对4G网络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机成为可供选择利用的农业信息最优传播平台,据此而开发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农业(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68385号),其中集成各种农业业务模块,通过该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均可受益,从而拉近了智能农业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风险和农业技术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统简介
Android系统的主要优势为免费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全开放的服务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运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间。Andro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2]。“应用层”运行时使用“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类和可用服务;“运行层”包括Android内核库和虚拟机;“Android内核层”管理内核服务(包括设备驱动、存储管理、安全和网络等)。Android系统中的各组件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数库,包括标准C函数库、多媒体库、浏览器引擎、2D与3D图形库及SQLite引擎和外观管理器等。核心库与Dalvik虚拟机有效地优化了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3]。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Android系统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根据Google公司官方数据,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台以来,已经超过9亿部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激活。因此,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掌上农业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组分组成。Android客户端为前端简单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便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该系统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客户端采用MVC模式构建,其中View向用户展示模型的状态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统中,视图层的用户界面通过定义XML文件进行设计,数据模型层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类来屏蔽底层具体的存储设备细节,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迁移性。客户端开发技术为Java语言。系统Web服务器采用免费开源的Tomcat服务器,其中客户请求响应使用Servlet技术,网络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协议[4]。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后台数据库访问使用JDBC技术。同时Android前端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SQLite数据库中。掌上农业通过Android 2.3 SDK来开发。图2为掌上农业运行界面。
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掌上农业客户端程序到手机,实现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并实现对服务器端的访问,系统采用4/3/2G或WiFi等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请求。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便于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服务端管理员通过浏览器执行后台维护,由JSP网页提交服务请求,通过JDBC-ODBC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同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客户端[5]。
4 更为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掌上农业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农业信息平台,从用户进入系统的第一步,就和用户产生互动交流,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定制,其中包括近40个种养殖品类。通过定制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品类,初步做到了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从而针对某一大区域,积累了种养殖品类的分布数据资源。每个品类下面都会有6个信息栏目,分别是行业快讯、求医问药、资料书架、供求信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6个栏目分为3种类型:行业快讯和供求信息为传统彩信和手机报类型的延伸;资料书架为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整合分类实现在线检索,查询和下载;同时包括网上交流论坛类的移动端移植,将每个品类的种养殖户、专家和相关参与者加入进来,在求医问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这3个栏目中实现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区别于网络大论坛里的交流和讨论,它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重要的是将权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为实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以后的会员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图3为一些软件运行界面截图。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管理、信息反馈和用户收藏模块。分别提供用户个人资料、密码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时可在线反馈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具备收藏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等功能。设计之初,基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在线体验。考虑到无线网络的匮乏,系统主要还是运行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络中,所以系统后台和数据库一开始就放在云端,只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体验,同时也为系统运营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费用。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各个Android应用市场提供下载,并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更好地测试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借助于掌上农业系统平台,开发一些远程服务,利用移动嵌入式终端设备,致力于解决数据远程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本地以及通过C/S,B/S模式在客户端的信息综合平台里查看和了解数据。此类设备可应用在范围广、分布散的养殖场、圈舍监控、塑料大棚、农产品加工厂等众多场所[7]。图4为远程数据采集概念图。
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也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安徽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8]。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对4G应用的时效性、先进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市场在新生代农村群体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随着4G网络在国内规模化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带动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全面升级。最终将出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6 结语
因此,目前设计实现的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农业系统不仅提供了经过细致划分的多媒体资料,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农业种养殖户的不同群体,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推送。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媒体,通过将传统的网站交流模式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该系统充分满足了种养殖户、农资企业、科研群体之间的沟通需要,并且推动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开发大全[M].潘颖,王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靳岩,姚尚朗.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张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26-127.
[6] 付琪.农业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08.
关键词 DBS系统;农业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84-0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除引进国外成熟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外,我国已形成一套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田间作业的精确定位、自动导航,以及农业机械智能化。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定位与通信系统,缩写为BDS,标志如图1所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BDS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中国正在建设的BDS系统由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45′、80°、110°30′、140°、160°,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提供2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授时精度为10 ns,测速精度0.2 m/s。截至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二代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2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2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2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2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2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1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2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2 DBS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1 在无人驾驶拖拉机上的应用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装在DBS系统后,拖拉机上的摄像机把传回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看屏幕可对远处的拖拉机进行导航,拖拉机上的车载计算机存储一幅田间的数字化地图[1]。通过DBS导航,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直线和不规则的曲线自动行驶,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自动导航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夜间作业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节约燃料,减少化肥用量。
2.2 在农业收割机与播种机上的应用
GPS系统在装载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较成熟的作业方法。我国现有的DBS技术完全可取代GPS。联合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是利用DBS技术和产量传感器,获得农田作业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把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可生成产量分图。利用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可控制收割速度、脱粒喂入量,已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2]。根据分布图得出数据设计出的智能软件。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按需投入的原则,进行分布投入,确保在农田作业收获时,按科学方法作业。还能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高精度,与设定误差达到厘米计,这样使播种机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这种精确的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如太阳能的利用率[3]。
2.3 在农业航空上的应用
DBS在航空作业中时,通过SSM中不同区域(较小的面积单元)所需农药、肥料的用量进行变量喷洒,当飞机到达作业区域时,DBS能实现将作业区域的信息用图像传送到控制平面,达到作业位置精确定位与自动导航最终实现精确施药及喷洒精确对接。DBS与航空农业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其优势是可以省时省力不误农时,可完成地面机械无法完成的项目,节约种子、农药和化肥,降低成本。
2.4 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上安装DBS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发射机,农机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到中心站,监控中心实时全天候监控所有农机的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还能随时回放和记忆以前的轨迹、行程,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样、分析可判断农机在哪个区域行程、往返的时间长,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立加油站、维修站,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时的可靠性,还能便于配备DBS接收机的维护人员精确查找中途断油、损坏的农机。DBS系统装备农机还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实现农机自动报警功能、锁车功能。农机可以像车辆一样执行超速报警、防盗报警,被监控所有农机超出监控中心的预设的速度报警值及超出或驶出指定的区域向监控中心响应出响应的报警。在农用飞机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农业飞机之间或与农作物间的安全距离。利用DBS系统的精确定位与测速优势,可实时确定农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间及与作物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3 DBS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DBS系统不仅在农机方面具有潜力,在精准农业中,用DBS生成图像,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再配合精准农业,计算农田综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还能计算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种子、农药的数量,还能应用在农业气象监测,提高天气预警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最佳种植时间,避免在农业上耽误农时。
卫星导航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体系,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关键性、系统级的技术平台。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美国的GPS遥遥领先、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正在恢复建设中、欧盟的伽利略遭遇资金困境。DBS系统虽面临着竞争,但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不仅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区内全天候、高性能定位、授时和通信基本服务,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从系统级到用户端的全方位增值服务。DBS系统应用通过授权具备行业背景的系统运营商进行商业经营,逐步形成行业优势[4]。DBS系统取代GPS系统装备农业机械,是未来中国农业实现自主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打破GPS对中国农机导航的长期垄断,提高国家农业产量分布、农业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中国农业的发展将不依靠国外,如果国外对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封锁,可以自如从容地应对,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6]。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并完成全球的定位与服务工作,将继续推动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7]。
4 参考文献
[1] 罗成.无人驾驶拖拉机[J].南方农机,2009(4):18.
[2] 杨根华.浅述 GPS 系统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硅谷,2010(6):133.
[3] 田珂,周卫军,龙小辉,等.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资讯,2008(8):26-29.
[4] 窦长江.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化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5):46-47.
[5] 朱伟康,张建飞,傅俊璐.北斗卫星系统在远洋船舶上应用的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8(9):35-3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策略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内涵及特点
(一)中间业务的内涵
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产业,其具有成本低、服务品种多、收费弹性大的特点,可为银行带来巨大利润。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一方面不利于银行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风险的分担与控制,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具有必要性。另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企业与个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金融脱离媒介趋势日渐显性化,而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也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特点
1.发展迅速,但占比较低
我国主要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收入近年内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其收入规模相比较与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仍比较小,2014年,我国农村信用社中,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最高的是工商银行,达到22.95%,与西方商业的50%以上的占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2.中间业务产品层次较低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客户对银行中间业务需求日益强劲,加上存贷利差收入口渐变窄,中间业务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各银行正在逐步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创新力度。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中,传统的中间业务如结算、银行卡、代收代付、代客债券买卖、代客外汇买卖、担保等的业务收入仍占绝对比例,其他中间业务诸如代客衍生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转贷费收入等业务种类少,层次低,无法满足企业和个人口益增长的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存问题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产品发展方面,缺乏创新机制,各部门开发自己的产品,导致重复劳动,系统产品繁多,产品复制性较强,相似度较高。对客户不能进行有效全面分析,无法充分利用银行的系统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大量的重复开发现象,造成银行资源浪费。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内市场有待开发,思想认识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对中间业务观念上的不重视,所以导致我们在中间业务功能、范围、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创新研发等众多方面没有系统的研究,缺乏相应的中间业务创新理论支持和指导。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却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有些时候还会因为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管理的真空现象。
2.对中间业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多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创新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从而造成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在中间业务产品方面种类单一,业务覆盖面相对狭窄的状况。因此,可以说观念上的偏差直接制约了中间业务未来的发展与创新,削弱了中间业务创新在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资源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创新人才不足,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且在银行内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中间业务创新的动力,明显制约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所谓的营销人员多半都认为营销就是推销,对二者区别不甚了解,而且缺少专业知识,不知道推销仅仅是营销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说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市场营销过于片面化,缺少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创新。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企业的经营主要遵循市场经营理念,勇敢面对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国有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也要遵循这一经营理念,勇于改变经营结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改革创新,将经营理念向时刻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要以创新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
(二)加大技术支持,优化服务手段
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都是由强大的电子结算能力作保障的。现代电子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展,提高了中间业务的处理效率和规范程度。中间业务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现代化金融的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以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因此农村信用社需要购置业务发展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使得中间业务服务更加快捷、方便、安全。
(三)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虽然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但低风险并非零风险。因此,风险的识别和监管也需要相应的创新,以满足产品创新的需要,不但对于单个业务产品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更需要对于产品组合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监控。只有完善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机制下的产品创新才能给农村信用社带来良好的回报,不受监管的创新必将给银行带来灾难,给经济秩序带来影响。
结论
本文从宏观方面对中间业务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中间业务大的类别上进行分析,没有具体到某一类中间业务下的特定业务和产品该如何发展,所提的对策和建议也是从宏观层面出发,因此,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微观层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形势 农业经济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50-01
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不断深化,但农业经济所占比重日益减少。此种情况下,要想良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就应当积极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态势不佳等。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向国际化发展之路迈进[1]。那么如何有效解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呢?本文笔者将在下文对此部分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讨论。
1 目前发展农业经济的现状
新形势对农业经济的冲击较大,使农业经济发展之中显现较多问题,导致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不佳。具体表现为:
1.1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是导致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不佳的主要因素。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设施需要及时更新,良好进行农业生产,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良好发展。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依旧采用传统的、落后的生产设施,其性能不佳、作业效率慢、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知识生产设施应用效果不佳,导致农业经济难以提升。另外某些生产设施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加之年久失修,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不仅不能为农业生产创造经济效益,还有可能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2]。
1.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多地农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加工食品方面,极大的削弱了农业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在讲究规模化生产的今天,多地农业生产方式依旧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将其运用到农业方面,自然难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
2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农业经济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1 科技创新,迎合市场需要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设施比较落后,影响农业生产,进而难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并且在农业科研的过程中, 科学创新是科学规划的重要基础。为了创新科技,优化农业生产,使之迎合市场需要,首先要明确新形势特点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而优化调整农业管理机制,以便维护好农业方面,构建良好的农业经济环境,为良好的发展农业经济奠定基础。其次积极与企业、单位合作,以此来增强农业生产实力,以便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工艺等,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后强化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如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素质教育等,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3]。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的落实,必然能够改善农业生产现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2 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各地区农业生产多元化发展,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良好发展。我国传统农业种植主要以粮食为主, 因此在对其改革的过程中, 要对传统产业的种类进行丰富, 改变单一的产业格局。因为不同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业资源等方面不同,所以各地政府应当明确当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及缺点,进而引进适合的农作物,扩大农作物种类,通过种植不同农作物,进行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可以提高当地农业经济,间接促进我国农业良好发展。所以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也是促进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手段。
2.3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不佳,与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有很大关系。我国广大农民群众依旧存在“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观念,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采用传统的生产设施,致使农业生产未能跟上时展步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各地区政府应当注意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如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让农村劳动者认识到农业生产设施更新的重要性;定期的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活动,使农村劳动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可以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农业种植;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业专家讲座活动,以便系统的讲解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治疗方法等,如此可以使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等[4]。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或培训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水平,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结语
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存在较多问题,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态势不佳等,致使其向际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通过科技创新, 迎合市场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途径来改变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那么农村经济将在新形势下良好发展,逐渐向国际化迈进。所以,新形势下有效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99-801.
[2]张凤荣.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新农村(黑龙江),2016(6):30-30.
关键词 立体农业;发展前景;主要栽培形式;辽宁瓦房店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28-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不再是种植玉米、大豆的简单种植业生产,而是发展到时间与空间的多元化生产,即立体农业生产;也不再是简单的低效农业生产,而是发展到高效的农业生产。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利用自然条件的时间和空间,运用间套复种等各种农业生产的手段,形成最大的生产效益的一种栽培形式。总结多年从事立体农业的实践经验,浅略剖析瓦房店市立体农业发展的前景与主要栽培形式[1-2]。
1 立体农业的发展前景
立体农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单一种植粮油作物增加产量1倍以上,增加经济效益1倍以上,高者可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3-4]。在瓦房店市采取立体农业的栽培形式,比单一种植玉米作物增加收入7 500元/hm2以上,多者增加15万元/hm2以上。
2 立体农业的主要栽培形式
立体农业的类型可划分为具有层次感的空间立体农业和具有先后顺序的时间立体农业。每个不同类型包含不同的栽培形式。
2.1 空间立体农业
空间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利用不同空间,栽培多种作物的栽培形式。
2.1.1 辣根、玉米套种的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此种栽培形式是利用辣根植株矮小、耐阴、前期生长量小及玉米喜光的特点,在正常栽培辣根的前提下套种玉米,既保证了辣根的正常生产,又额外获得玉米的产量,而且玉米的产量也不低于常规生产的玉米产量。可收获辣根 15 t/hm2、玉米7 500 kg/hm2,产值共3.75万元/hm2,比单一种植玉米增加效益2.25万元/hm2。
2.1.2 辣根、玉米、菜葫芦立体栽培形式。此种栽培形式中的辣根和玉米的种植形式与前面所提大体相同,增加了菜葫芦的栽培。利用辣根、玉米前期生长量小的有利条件进行菜葫芦生产,额外增加了菜葫芦生产的效益。产值可达5.25万元/hm2,比单一种植玉米增加效益3.75万元/hm2。上述2种栽培形式中的玉米应选择大穗型品种,以发挥其产量优势。
2.2 时间立体农业
时间立体农业栽培形式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先后栽培同一种作物或多种作物的栽培形式。
2.2.1 保护地多茬生产。保护地多茬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原来生产的季节界限,实现了周年生产或反季节生产。由开始的单一黄瓜生产向蔬菜多品种、多茬口生产发展。在保护地多茬生产中要注意作物类型和作物品种的多元化,注意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茬口,不断创新栽培管理方法,实现提早上市,巧打时间差,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2.2 陆地时间立体农业。陆地时间立体栽培的主要形式有2茬或多茬复种。
(1)地膜覆盖马铃薯下茬复种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马铃薯栽培要点。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要选择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1号、荷兰3号等中、早熟品种。根据提早上市和均衡上市的原则,选择几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同期播种,或选择1个品种分期播种。下茬鲜食玉米选用中糯1号、香糯1号。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就必须打破常规的栽培方法。采取深种横向覆膜的方法。覆土厚度在12 cm左右,地膜采取横向覆盖。深种可在早期低温条件下形式成薯块,薯块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薯块,提高产量。一般产量在45.0~52.5 t/hm2,高者可达60~75 t/hm2,常规栽培只能达到30 t/hm2。采取单垄种植横向覆膜,可增大膜下空间,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也有利于膜下浇水。播种时间在3月中下旬,保苗在6.0万~6.9万株/hm2。二是下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上茬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播种鲜食玉米。一般播种期在6月末至7月初,保苗4.05万~4.35万株/hm2。下茬鲜食玉米种植不能过密,以防穗小价低。播种时施三元素复合肥300 kg/hm2。科学施肥,马铃薯是喜肥作物,而且需钾量较大。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配合施用生物肥。施用优质有机肥37.5~45.0 t/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硫酸钾300~450 kg/hm2,尿素75 kg/hm2。也可以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总含量65%)1 500~2 250 kg/hm2。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生物钾肥112.5 kg/hm2。
(2)地膜覆盖2茬复种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上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鲜食玉米应选择以粘玉米为主。上茬品种可选用金星糯和掖单20;采用单垄种植或大垄双行种植。无论是哪种种植形式,保苗在4.05万~4.35万株/hm2。播种后覆土时要使播种沟形成“V”形,以便在覆膜后形成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幼苗生长。播种时间为3月中下旬,可采用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同期播种,或同一品种错期播种,实现均衡上市。科学施肥,施用有机肥30.0~37.5 t/hm2,三元素复合肥450~600 kg/hm2,有机肥在整地时撒施,化肥在播种时施入。当幼苗长至大部分叶片接触膜面时,要及时破膜引苗,以防烧苗。待幼苗出膜后炼苗3~4 d,叶色由黄转绿,再进行定苗。二是下茬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下茬玉米品种要选用中糯1号和香糯1号。下茬鲜食玉米要在上茬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可采取复种的方式。若上茬收获较晚,可在6月下旬在前茬的垄肩上进行套种。播种时株距与前茬相同,保苗4.05万~4.35万株/hm2。施三元素复合肥300 kg/hm2。
3 参考文献
[1] 秦绍云.对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立体农业的思考[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5.
[2] 叶永红,熊小利.渝北蚕区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J].蚕学通讯,2010(3):52-53.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必然性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49-01
低碳农业是当今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更不可忽视农业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模式的作用。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农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农业中粗放式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环境,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由于过去多年粗放式的掠夺性开发,致使水土流失太快、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地资源退化、沙漠化、盐碱化不断蔓延;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林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不断下降,这些都迫切要求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急需转变,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以低碳农业经济为中心,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预防环境污染的形成,要积极利用资源,追求可持续利用的循环模式。要摒弃传统农业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实施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不合理的经营方式,特别在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造成水、土的富营养化以及动植物的品质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要求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生产效益差。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综合生产水平。首先,低碳农业生产方式能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能源、土地等要素的利用率,从而能有效从根本上减少农业源温室气体的产生,有效治理农业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凸显农业生态效益。其次,在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中,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劳动的综合生产率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都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降耗,以此促进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再次,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转变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借助低碳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态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品质水平,同时增强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破解农业内涵式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下,农业产出主要依靠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数量投入的增加获得,而不是依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生态农业是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它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植物覆盖面积,在预防水土流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的沙漠化,充分保护了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也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也建立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内涵式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中,农业产出的获得将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管理方法来实现,主要依靠减少生产要素投入,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是一种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努力改变以前低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以往农业发展单纯依赖资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思路,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破解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压力问题,走内涵式农业生产发展之路,从而切实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低碳化转变。
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策略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必须走一条投入成本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1.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大力强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首先,要树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现代农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努力探索出一条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效益高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再次,要做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大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以前农业发展的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
2.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必须建立和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第一,要建立农业低碳生产结构。其中主要包括要科学核定单位面积草场的载畜量,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要种养结合,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要统筹规划,强化农村工业科学布局,建立合理的农村工业结构。第二,要建立农业生产低碳能源结构。在农村要努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以此大力减轻对传统的石化能源的依赖。第三,要建立农业生产低碳技术结构。大力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有机化农业、无公害低排放绿色农业。
3.创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全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目前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效益低土地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污染也相当的严重,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土地资源却是没有变的,要想在这有限的资源里来养活众多的人口,就必须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节约资源、良好环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这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然需要,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共赢。
第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将各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生产体系。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控制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并做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可用资源,减少裸地面积,大量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增加农产品出口。
第三,深入发展有机农业经济。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有机农业强调以有机物质自我循环为基础,在遵循自然规律以及生态学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避免在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主张建立作物轮作体系,强化秸秆还田、施用动物粪肥等土壤培肥措施,以此保持农业生产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化。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变是我国农业进一步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着充分的外在必然性。为此,在大力推进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大力优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全力创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有效形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转变的长效机制,从而切实促进和深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国家现行的农业保险政策扶持对象是原承包户,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享受不到扶持优惠政策,相当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没有办理保险,遇到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往往出现亏损,抗风险能力低。据调查,2013年种植烟叶的部分大户因受水灾减产,出现经营严重亏损;种植花生的大部分大户因市场价格回落呈现亏损局面。
(二)扩大生产规模融资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无论是合作社或者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都缺乏贷款抵押条件,往往因资金瓶颈阻碍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三)设施农业用地存在困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经营、加工、仓储等环节需要一定的配套设施,需要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但是大多数经营大户承包的都是基本保护农田,国家的《基本农田保护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政策都对设施农业用地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调整规划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问题。
(四)缺乏管理和技术型人才。目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牵头人,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多数属于传统农民,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
(一)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业经营的基础,因此,农民家庭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最基本的经营模式。要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依法流转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更多的种养大户,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条件成熟的可申领工商企业营业执照,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
(二)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分散的农户按照产业链、产品和品牌组建专业合作社,兴办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耗费人力、财力较大的涉农项目,更加适合由合作社承担。根据上级精神,在全县选拔评选出一些农民合作社作为五星级合作社创建对象,按照经营高效、硬件完备、带动有力、服务统一、运行规范五星级标准进行培育发展。提高办社质量,加强规范运作,严格建章建制。通过五星级合作社的引领,使全市合作社发展规范化,走向完善壮大,更加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积极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它们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能量;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遏制粮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现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完善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任权利,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真正实现保底收购;又如 ,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共同体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际的好处。
(四)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用地支持。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用地难问题,建议对流转期限5年以上、流转合同规范、规模经营面积6.67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在不影响耕作层恢复的前提下,允许其在流转土地范围内按流转面积3‰~5‰比例的土地,建造生产需要的简易仓(机)库、生产管理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不得改变用途。其用地视作农业生产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经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乡镇国土所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区、县(市)政府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经营规模大的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就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永久性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