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6:22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接地气
长期以来,公共管理研究一直都存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将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反映公共管理实践者的实际需求,并将公共管理其独特的价值和精神内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出来;另一种则是将公共管理学科单独作为一门科学,运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并探讨其内在规律。在我国早期公共管理的研究中,是以第一种观点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公共管理的实际工作者,研究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得出公共管理其特有的价值及精神内涵,但其研究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指导。基于此,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其科学性越来越高,越来越书面化,严重与实际情况偏离,使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出现了实践与理论不平衡的一种发展状况。
一、公共管理研究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研究中,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互相不认可”。由于现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公共管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长期以来体系不完善,研究形式较为单一,价值判断等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现有的公共管理研究与实践缺乏必然的联系,直接导致了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现阶段指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各个阶层、结构、运转模式等都较之以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学术界和实践界在公共管理上的“互相不认可”,很难给我国新型公共管理体系提供相对完善的理论支撑,因此,要做好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管理工作,务必要将学术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二、引起公共管理研究与实践偏离的原因
在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晦涩难懂的语言对其进行相关描述,笔者认为这是导致实践与研究偏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舶来品”,其进入中国的时间简短,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无法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其次,在公共管理方面,我国公共管理的领导者试图将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方法运用到公共管理当中,这样极易导致公共价值取向的缺失,不但不能发挥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作用,反而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另外,在公共管理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从研究方法缺失到迷失的现象。在公共管理初期阶段,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缺乏相关科学性研究,但是发展到现阶段,公共管理研究又过于重视科学性研究技巧,导致其研究方法迷失,对公共管理研究实践并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现代学术评价体系及低效的转换途径,严重阻碍了公共管理研究的传播。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中,很多研究者都太注重理论研究,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导致我国公共管理在使用方面很难做到“接地气”。
三、公共管理研究“接地气”具体措施
(一)制定相应制度,繁荣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公共问题,这种外部环境为公共管理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应大力繁荣公共管理理论,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该如何构建一个多元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等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现阶段由于我国制度设计者的意识及能力认知有限,社会公共管理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影响,我们的制度往往不能充分反映我们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公共管理的大发展大繁荣。(二)将研究方法合理化。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且现阶段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式,但可以证实的是,过分推崇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是不适合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应与学科的价值取向相结合,摒弃单一的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应将研究方法合理化,采用混合的方法,既要肯定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又要注重其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使公共管理研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更加“接地气”。(三)构建有效的传输途径。学术评价体系是影响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术评价体系是促进我国学术发展的推手,在实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结合的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研究过程中,应该从其生产背景出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并且将两者的使用进行相应的区别,即保证公共管理理论的科学性,又不偏离实践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断拓展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途径。
四、结语
在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其学术性,导致了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使我国的公共管理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停滞,因此,在公共管理中不能只追求一味地“阳春白雪”,还要追求“下里巴人”,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印证,才能真正使公共管理更加“接地气”,进而实现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马晓娟 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贾哲敏.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5,03:90-95.
关键词: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方法途径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ork as a starting point, according to writer's many years work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how well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ge management work, from its own Angl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and the personage inside course of study between mutual exchang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Management work; Methods way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相应的技术条件与设备是工程施工的必要基础,而这些条件需要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与管理水平来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型材料等也已投入工程施工应用当中,但与此同时,现代化工程施工的结构将越来越复杂,功能也会更加特殊,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对施工要求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对于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已突显出来。
1加强对于工程概况的整体了解
对于施工工程而言,在具体施工操作之前,必须对于工程概况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只有这样才建立起整体工程施工的框架,从而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相应的引导。如果不提前对于工程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就盲目施工,只能算得上是对于施工工序的简单组合,这样会因失去了对于整体工程施工的调控,而为工程的施工埋下严重的质量与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导致工程的返工。因此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于设计图纸、技术操作规范以及相关操作规程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其次应重点把握施工的关键环节、重要施工技术,了解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与关键部位。只有在充分了解工程整体情况的下,才能使施工工艺和方法得以更好的落实,使施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为此,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都应重视起该环节的重要性,加强对于该环节的监控与管理。
2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应做好技术交底,使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更加层细化。同时应将分工序或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描述的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技术交底除了应包含相应的施工方法、质量要求与相关验收标准外,还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急预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设置好质量控制点
在进行施工之前,应结合工作经验,针对施工阶段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及应预案加以预控。质量控制点分布较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将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部位作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同时也应加强对于关键施工工序或环节的控制。
笔者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工程实例:工程建筑用地589m2,总建筑面积为139.45m2,建筑总层数为4层,建筑高度为17.5m。总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局部为剪力墙结构。建筑体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混凝土结构类别:二类b,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柱下独立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钢筋为HPB235,HRB335,垫层C1O混凝土,厚度为100mm;梁、板、柱采用C25。混凝土保护层:基础、粱、板、柱分别为40、30、20、30。
在本工程施工之前,对于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整体的把握与分析。并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等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技术论证。项目负责人组织现场的管理人员对于图纸进行了详细的审核与检查,并对于设计图进行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之后对于施工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编制,并进行了技术交底[2]。对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制定。在控制质量点的设置方面,项目经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如基础垫层标高、基础位置、尺寸等,都进行了质量控制点的标注与设置。
4建立对于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施工人员的操作理论、技术水平、质量与安全意识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必须加强对于人为因素的控制。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对它们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对于质量、安全、综合效益等观念的认识。此外,因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或者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把握不够,造成工程施工阶段出现质量问题。为此,我们应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体系。以工程施工的整体效应为出发点,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为此还要充分调动每位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层细化制度,强化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对质量隐患及时处理或举报。
5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利润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虽然收入在竞标之后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是通过对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因此,成本控制也是工程施工阶段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成本最低原则。施工单位应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行情编制施工预算,同时还应定期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②全面控制原则。即对全企业、全员以及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对各个分工序的施工成本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还应提高每位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做到成本控制的人人参与。③动态控制原则。在施工之前应确立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成本进行时时的动态控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校正。在施工结束后,还应对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核算,并与制定的目标相对比,为以后施工成本的控制总结经验。
6加强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关乎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施工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同时,施工系统的安全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加强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实现人、设备、施工工艺等所组成的整个系统的安全化。
6.1加强对于施工阶段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为此,首先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并针对培训结果进行相应的考核,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在各个施工环节和分项目工程中的顺利开展。
6.2加强对于施工设备和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在设备投入施工之前,应对其验收手续、备案手续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经检查不合格的设备严禁投入使用。另外,在施工阶段应加强对于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如发现未按规范施工的现象应及时制止并向上级汇报,发现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应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或应急预案[3]。总之,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加强对于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实际行动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7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
隐蔽工程分工序竣工之后,施工单位应先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表》和相关报告资料,报送项目监理机构。监理机构开展复检工作时,应先对施工单位提供的相关施工报告进行审核与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到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审查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允许施工单位隐蔽、覆盖,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发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自检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单位进行复检。
结语
施工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做好该项工程,就必须提高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加强对于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应在掌握工程施工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具体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争取通过高水平的施工管理,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粱伟锋.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效途径[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
关键词:监理 程序化 标准化 监控主体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施工管理,形式上由“人海战术、经验管理”到“机械化施工和信息系统管理”,在这种过程中真可谓是日新月异,它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在日趋规范的工程施工管理中,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监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变为了“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本人根据多年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经验,谈一谈如何做好施工阶段监理的管理工作。
1.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工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了工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过程控制。工程出现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施工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施工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
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
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相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3.开工前认真审查施工图纸是做好监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的法律性文件,是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无论监理工作,还是建筑施工,都必须严格按图纸内容的要求进行。因此,项目监理部在收到设计图纸后,各专业人员应认真进行审查学习,这不仅可发现图纸中的疑难和问题,并及时得到澄清和解决,同时对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结构及设备选型、施工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方面提出监理意见,进行有效的预控,也为全面开展监理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首先,通过审图,对工程项目有个初步了解,对工程施工的顺序及各部施工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底,据此全面合理地选择和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在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及监理工作旁站方案中加以体现,以保证在以后的具体监理工作实施中加以重点控制。避免或尽量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
其次,通过审图,发现图纸中是否有施工不便之处,并视具体情况与施工单位进行研讨,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加以改进,以确保施工质量;或与设计单位进行探讨,提出监理建议,看是否能做设计变更或对局部加以修改。
再次,看图纸中是否采用了新材料,是否需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如有新材料,则请设计单位提出设计要求,介绍材料性能,以保证新材料采用成功;如选用新工艺、新技术,则应与施工单位探讨施工技术上的可能性,是否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并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介绍相关技术要求,以便能确保其应用。最后,应了解图纸中要求采用的规程、规定及施工标准图集、图册等,并请设计单位指导参建单位做好相关准备。
4.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监控主体作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生产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协调。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始终以法律法规、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为准绳,始终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监理执业准则,严格按照投标承诺、合同文件及监理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原则,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监理工作方针,做到“执行标准不手软,杜绝违规不畏难,维护业主不动摇”,同时也注意维护施工方的合法利益。在施工过程控制中把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开工有报告、方案有审批,施工有措施,技术有交底,安全有交底,材料有试验报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有验收报告,检验批有验收有签字,隐蔽工程有检查有签字,关键部位有旁站。严把材料、设备、半成品进场关,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已经进场的限期清理出场或按规定降级使用;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或转序。
5.重视旁站监理在质量和工期中的地位
“旁站”是监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旁站监理如果缺乏监督检查和督促,不能做到跟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就容易出现过程失控的情况,且一旦出现问题时,后果极为严重。监理工作仅仅依赖于试验数据和测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施工中必须重视并加强质量控制的现场监理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测等形式,按施工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旁站监理不仅要具备现场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应素质,加强合同意识,避免相当然的人为因素,而且需吃透合同规定,避免出现问题措手不及,要及时果断地处理质量和工期的矛盾。
6.加强安全及文明施工控制
建筑工程从起步就是一项飞砂走石的“粗活”,安全问题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理应被人们所重视。人皆知“天体运转会影响人的情绪”,殊不知文明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有其独特的间接效应。工程的实施、机械的使用均掌握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之下,现场文明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控制着人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力度和质量。习惯的改变基于督导,监理在工程中的督导作用势必有相当的分量,所以加强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也是工程施工监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7.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巡视工作
关键词:建设管理;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的性质和具体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应作应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水利工程的现状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很多水利工程为综合利用工程。有经营开发功能,又有公益,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混合在一起,无条理性。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关系不顺,权利不明确,内部也缺少约束机制和激励,致使大多数管理单位亏损经营。明确权利和责任,正确把握原则,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单位的创作性和积极性,建立经营规范、科学管理的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要求、保证社会效益,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按权限维护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端正的资金管理、监制、投入和使用机制。另外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经费不到位,严重影响正常运行,在工程建设中,有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老化严重,还有的工程没有管理人员,个别工程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管理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使工程效益锐减。工程的配套不全,严重影响发挥工程效益。因此,认真管理水利工程责任十分严峻,这就要求各管理单位建立全面的管理机构。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全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保障水利管理工作的开展 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将原来的工程建设、管理和经营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重新界定。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核查原管理单位岗位和编制,通过“管养分离”改革,划分新的管理单位,制定新的管理条例,使新的管理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位,从我国根本体制上实现工程管理和资产以及职能上彻底分离,为相关的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法律和体系支持,有利于专业人员参与到工程管理中,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管理上不专业的状态。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资产单位必须为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提供充足的管理经费,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由相关的地方政府予以监督。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费用的落实是实现水利工程有效管理的前提,在水利管理改革中,资产方必须根据水利工程单位的性质和类别,核定管理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及根据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定额标准》)核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这些费用,水利工程的资产方必须要予以落实,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的水利工程管理费用的缺少的现状,如果,经费不足,管理技术人员很难将出现的隐患及时排除,工程老化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遵循精简高效,因事设岗的原则,解决以前管理单位的机构臃肿,年龄结构不合理和缺少专业知识的问题,尽量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比例,最好有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 2、改变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作用 水利工程管理中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观念,逐步改变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以前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主导的,投入使用之后国家承担了大部分费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前的管理办法不再适合当前的管理,逐步将管理单位建设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单位。需要界定水利工程的性质,将水利工程划分为公益性水利工程,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和经营性水利工程。 在管理中要明确权责,分级管理。为加强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管理单位的技术人员根据所管理的水利工程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明晰各级管理单位和相关的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责任和权限,对于管理中存在的模糊地方,必须要予以明确。同时组建一个管理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上的执行力,统一分发和调度管理费用的使用,所有的管理行为必须要科学合理。 为了增加水利工程的费用来源,管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模式。水利工程的职能主要是承担防洪、灌溉等作用,依靠资产方提供的费用的调度,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或多或少地有影响,管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优势,挖掘潜力,在不影响水利工程使用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管理费用的来源。例如,做好水利工程的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不会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还能够拉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用砂石资源,每年水利工程区域在洪汛期都会带来大量的砂石,给水利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它的职能。管理单位可以委托砂石开采公司,运用市场化模式,对砂石进行合理有序地开采。这样管理单位不仅加强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减少了对砂石清理的费用的开支,还提高了管理类单位的经济效益。管理单位需要加强采砂石的地点和采砂石深度的控制,避免对水利工程造成损害。 3、建立水利工程的管理档案 必须建立水利工程的管理档案,档案包括水利工程的设计图、施工方案、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管理维修记录以及所有的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人员在参与管理中,必须要参考水利工程的构造和相关隐患的维修记录,能够引起管理人员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隐患的注意力,加大它的管理力度。工程管理档案必须方便所有管理人员的查阅,只有充分了解该水利工程的整体状况,管理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实施管理。 建立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理小组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工程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故,或者需要处理掉的隐患。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地投入到工程管理维护中,管理方案中实行值班制度,随时有人监控水利工程的运转状况,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 建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状况决定了我国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和专业知识不足,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培训体系,尤其是具体的水利工程的培训方案,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相互之间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交流,从整体上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
结束语
总之,为了管理好水利工程,必须加快创新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路,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的实施,做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实现水利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国霞.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民营科技, 2011
[2]岳瑜素,汪自力,李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后评估问题初探[J].人民黄河,2008
[3]朱庆元,方国华,刘芹,张劲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J].人民长江,2007
关键词: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只有不断探讨和总结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完善监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当下我国的工程监理水平,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对监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由多种专业和工种共同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工程系统模式,因此在工程项目中要想使得工程项目能够全过程进行顺利全面的施工,就必须在工程中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完善,以期能够达到预计的工程项目要求。在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想能够顺利、全面系统的达到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要求,就必须在工作中科学的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和施工流程,根据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与总结,使得其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在目前的工程中,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存在较多的施工环节主要由于在施工中施工材料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和差异,施工工艺的转变以及天气的变化等等。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权益以及企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总结与优化,使得其能够在工作中达到最佳的控制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
2 监理在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认真会审设计图纸,审核专项技术方案。
监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征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设计意图,熟悉并掌握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和各专业设计之间衔接要点,并予以认真组织审核工作。若监理工程为高层建筑,由于体量较大,对其关键分项工程或特殊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大型模板或特种模板、超高外脚手架、大体积混凝土、地下防水、预应力构件、玻璃幕墙或特殊装饰等工程,监理人员均应要求施工方提交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预以审查,并督促其认真实施。
2.2 掌握工程地质情况,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人员要加强与勘察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掌握工程勘探报告中有关土质地貌等分析情况,以及工程区域范围内地下原有的构筑物,各类管线、墓穴、暗沟、河塘等分布情况,以便防止或处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尤其应注重工程总平面布置、施工机具配置、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总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和施工管理人员配备及其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等情况。必要时,应提请业主或公司邀请有关专家组织评审。
2.3 编制监理细则和实施旁站监理,同时注意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
根据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监理人员应对规定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必须实施旁 站监理,并对其中有关的工程项目,也应编制相关的监理细则。对各类分包单位的资质,监理人员应预以严格审查。尤其对深基坑(深度超过5m)支护设计、沉降观察或玻璃幕墙、钢结构加工生产等单位的资质更应符合监理工程项目当地的有关规定,凡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建议业主预以清退。
3 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为确保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体现在一系列的作业活动中,作业活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作应体现在对作业活动的控制上。
3.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措施
(1)技术交底和环境状态的控制
技术交底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化、是更细致、明确、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工序施工或分项施工的具体指导文件。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指水电、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空间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这些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应事先检查承包单位对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方面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做好安排和准备妥当,确认其准备可靠、有效后方准许进行施工。
(2)施工测量(计量)器具性能、精度,及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提报的工地实验室的资质证明文件,检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等进行实地考察,确认满足工程质量检验要求方可使用。此外凡运至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进场前按规定向项目监理机构进行报验,同时质量证明资料要齐全,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认证与核验,经认可后方允许进行施工。
(3)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进场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技术性能、设备状况、进场时间提前进行审核。机械设备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现场核对,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列内容相符,并检查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记录,检查其工作状况,防止带病运行。对于现场使用的塔吊及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进场使用前,必须经当地劳动安全部门鉴定;对于轨道式龙门吊机、架梁吊机等大型临时设备,使用前必须取得本单位上级安全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办好相关手续后,监理工程师方可批准投入使用。
3.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事中控制
(1)工程变更和技术复核工作的监控
工程变更的要求可能来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或施工承包单位,无论哪一方提出的变更要求,都可能涉及到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监理工程师要慎重考虑,将变更后产生的效果与现场变更会引起承包单位的索赔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后再做出决定。同时对工程的定位、轴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预埋件,管线的坡度、混凝土配合比等涉及施工作业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经承包单位进行复核性检查,将复核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才能进行后续相关的施工,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
(2)对承包单位见证取样送检工作以及自检与专检的监控
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部规定,在市政工程及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对工程材料、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承重墙体的砂浆试块、结构工程的受力钢筋(包括接头) 实行见证取样。此外施工作业结束后,经承包单位专职质检员检查并确认合格,或不同工序交接、转换由相关人员交接检查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不符合上述规定,监理工程师一律拒绝进行检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是使承包单位建立完善的自检体系并运行有效,是对承包单位作业活动质量的复核与确认。
(3)质量记录资料的监控
质量资料是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施工或安装期间,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记录,还包括监理工程师对这些质量控制活动的意义及施工承包单位对这些意见的答复,它记录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3.3 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是基槽开挖质量验收,主要涉及地基承载力、地质条件的检查确认、开挖边坡的稳定及支护状况的检查确认。其次是隐蔽工程验收,即在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施工单位提报的“报验申请单”,以及相应的检查记录、相关材料证明及复试报告等后,对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检查。最后是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一个检验批完成后,承包单位应自行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申请,由监理工程师予以检查、确认。如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则予以确认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则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待质量符合要求后再予以检查验收。
4 结语
工程监理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系,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不同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作用,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日式管理 施工现场 建筑企业
前言:
由于建设施工行业自身特殊性,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设施工企业必须能够确保施工项目中任一环节都做到零差错。而要确保施工过程的严密,就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只有施工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而作为全世界成功企业的榜样,日本企业凭借着其独特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世界企业中拥有一席之地。尽管这种理念发展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包含了质量管理、生产维护、准时生产体制等等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多个方面。如果我们能顺利将日式管理理念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将对我们建筑工程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
1. Gemba Kaizen管理法简述
作为最著名的日式管理方法中的一种,Gemba Kaizen狭义就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日本的Gemba Kaizen起源于二战后被美国军火工业广泛采用的“工业内部培训”,对日本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Gemba Kaizen 管理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TWI,经由日本企业多年来的消化、吸收,并与日本企业自身实际能力水平,横向扩展出了丰富的管理理论如全面质量控制/管理(TQC/TQM)、准时生产体制(JIT)等,逐渐形成了完整的Kaizen体系。
2.Gemba Kaizen 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关系
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2.1.1质量优先原则
质量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头号工作,也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要想顺利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就应当从施工过程高效化、施工过程有序化两方面入手,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而一向格外重视质量的日本,其管理法中对质量方面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质量优先原则。在Gemba Kaizen 管理法中,有质量、成本、交货期这三个企业目标,而质量应永远享有优先权。现在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绝不能为了提供诱人的价格和交货条件来吸引顾客,就置产品质量于不顾。
2.1.2 具体措施的应用
第一,制定图纸会审制度。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应当坚持图纸会审后方可施行的原则,杜绝这些在整个项目开工之前,未经过审核整体设计图纸审核、考察工程实行的可能性与科学性的流程,便私自进行施工的现象。同时,参与审核的各专家与单位都应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保证图上不存在漏、错、碰、缺等问题。为确保图纸会审真正严格执行而不流于形式,也可考虑采用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有效督促设计者与会审者负起责任。
第二,施工过程中不可怀有轻率、想当然的态度,每一个施工步骤都应当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须知建筑施工所出现的那些质量问题,多是因为负责者在这个阶段不够认真负责造成的。负责者一定要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认识到建筑施工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才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做到重点工序的重点控制。
2.2 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
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在Gemba Kaizen管理法中,有这样一条:视下一道工序为客户。每一道工序的员工都有义务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部分,绝不要将有缺陷的工件或信息传递给下道工序的员工。这条规定看似普普通通,但如果每个员工都遵守这个规则,最终就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一个真正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此义务,并认真遵守这一规则。而落实到建筑施工当中,这样的规定除了能够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外,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对自己工作细节的负责,可以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因疏忽大意而带来的风险因素,最大限度保障施工人员自身安全。
2.2.1 安全制度的落实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如果不能真正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安全制度,不仅会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而威胁居住者的安全,更是直接威胁到了施工人员自身安全。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如果能真正认识到上述语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自身对整个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所负有的责任,就会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作为所有工作中重中之重,坚决不会出现防火设施不完善、脚手架搭建不牢靠、脚手架未满铺、立杆出现悬空、乱搭接电线、塔吊不设专用电箱、塔吊基础不设防护栏杆;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安全网破损、安全小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勤抓、不勤讲等等不符合施工要求的乱象。
2.2.2 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学习
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施工负责人不仅应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还应当进行深入学习,这是对建筑工程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相关法律的充分学习具有许多好处,如在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方面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确保施工质量,及时同步工程进度,增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力,控制工程造价。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的进一步提高的一个极大制约因素,便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存在不够高的问题,施工人员因缺乏安全法律的足够了解,导致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3. 结语
日本在经历战争后经济曾一蹶不振,但在这短短三四十年时间里,日本企业却重新崛起,横扫亚洲乃至全世界,这与日本企业推行重视细节与人才素质、质量至上的独特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而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恰恰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乃至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最为欠缺的。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如果能够吸收优秀的日式管理方法,如Gemba Kaizen管理法的精髓,不但可以顺利完成建筑工程,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树壮.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
【关键词】业主;项目管理;监理管理;施工管理
【Abstract】The owner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market economy, the behavior standards in accordance with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Daniel norms, “and”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uni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uni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 in charg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ject of the contract, supervise project participants to fulfill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quality, safety, investment objectives such as management, ensure project for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objectives.
【Key words】Owner; Projec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工程业主既是工程项目的所有者,又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和工程项目实施的主持者,它对工程项目管理集中反映各投资方对工程项目的利益要求,即实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期望,努力控制项目投资在可接受范围内,保证工程项目功能和质量达到设计标准。业主还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中心,业主与工程项目之间利害关系是其它参与者所不能比拟的,它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负有全面责任。那么,业主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呢?下面笔者就工程施工阶段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谈几点想法:
1. 规范自身行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业主对工程管理习惯于一家说了算,合同意识差,随意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业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规范的要求,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将投资风险全盘转嫁给他人,对工程量计量与单价随意“打拆”。业主的这些行为,使得监理单位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承建单位步入进退两难境地,导致工程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工程效益明显下降,无法实现工程预期目标。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各个领域与多个专业,业主又由于自身时间、精力和专业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管理工作由自己来完成。因此,业主应通过委托协议和合同,把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管理职责以及各项风险分解到项目实施单位,自己进行总体协调和控制,保证项目如期按质建成,并尽可能节省投资;授权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进行“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为项目服务,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间接管理施工单位,为工程项目提供施工条件,按程序及时支付工程款,保障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 对工程监理的管理
业主对工程监理的管理主要是选择好的监理单位,再依据《建设工程监理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审核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审查项目监理规划,检查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监理单位的选择。业主可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的方式选定监理单位,重点从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和各类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及数量,考察监理单位的监理业务技能、实践经验,是否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监理同类工程的经历,了解监理单位的社会信誉和监理业绩等方面选择监理单位。好的监理单位,将对工程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监理机构、人员配置的审核。业主应考核总监理工程师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审查其资格证书及注册证书,审核监理单位是否按工程特点、项目的总体目标及要求设置监理机构,了解监理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职务和职称结构是否合理,监理机构能否根据工程建设强度、复杂程度、业务水平、职能分工等配置人员数量。完善的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才能较好地开展监理工作。
监理规划的审查。业主重点审查项目总体目标是否与合同目标一致,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组织协调方式、方法和内容是否齐全,监理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监理规划是用来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业主确定监理单位履行合同的主要依据。
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业主检查项目监理对工程实际进度的控制是否在进度目标范围内,工程质量控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规定,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工程投资控制是否在满足进度和质量前提下,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业主督促监理单位履行合同,就是为了实现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期望。
3. 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业主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能主要是委托监理单位来实施,业主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条件,对施工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施工条件的提供。业主为施工单位提供“三通一平”的施工场地,解决施工现场与城乡公共道路的通道,向施工单位交待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等资料,协调各方之间关系,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督促检查合同执行情况,按合同规定支付各项款项,处理好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矛盾冲突,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日常工作的管理。业主已将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协调工作委托监理单位实施。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日常工作不在委托范围,业主应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制度,编制相应的技术措施,监督施工单位遵守政府有关对施工场地、施工噪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管理规定,并检查施工单位执行情况。把日常管理工作当作施工阶级的管理理论看待,实现工程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