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1:22:28
序论:在您撰写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6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充分运用插图等形式,把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的生活运用数学语言提出问题,诸如做饭买菜、做游戏、乘车、买东西、爬山、植树等等素材就是从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素材,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学有趣味,学有收获。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材中配有一张学生熟悉的校园学生活动图,我利用多媒体放大这张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这张图中找出相应的角,并形成角的概念。对于农村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从房屋、家具、操场等实物中对角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图画中,教学楼的四角,足球场地角、教学楼匾上的直角很容易找到。其次,教师手中的三角板的直角也容易被学生找到,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画中找出除直角外的角还有哪些,让学生把隐藏在图画中的其他角也找出来,经过学生仔细观察和一番交流,能找出剪刀、大表上的锐角和钝角,连单杠双杠、足球网等里面不易找出的角也能找出来。从学生熟知的直角再过渡到锐角、钝角,符合学生从生活中认知的规律,又因为这些内容是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来的,因此不但学生学习的兴趣高,而且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抽象的角的概念。学完之后让学生再到学校操场上找出各类的角,学生的兴趣高涨,也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运用农村学生的生活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尽管很好,但有些素材农村学生接触得少或者没有接触过,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变通教材的素材,大胆利用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教学。例如,学习表内乘法,我就利用农村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像8的乘法口诀,我就以农村小畦种菜为例,一个小畦中,宽可以种八棵西红柿,长可以种十棵西红柿,让学生画出示意图编写8的乘法口诀。又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用这样的素材:菜园内有20个成熟的冬瓜,妈妈摘走了5个,还剩几个?学习“长度单位”时,除了运用教材上的素材认识长度单位外,我还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小树之间的距离,单杠的长度和高度,小学生的身高,还让学生到家里测量家里诸如玉米等粮食,大葱等蔬菜的长度,还让学生对文具、玩具、粮食蔬菜的长度,还有身高、旗杆、房屋等高度的比较,充分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的不同,避免农村学生出现小明身高106米,房子高3厘米的常识性错误。
三、让生活情境再现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运用农村低年级学生已有的农村生活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必然能够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数学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疑问开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来说,用从现实生活来的问题导入必然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学习的注意力便会更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会更好。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进位加法”,我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菜园里西红柿熟了,小明家收了35千克西红柿,小红家收了27千克西红柿,他们两家共收了多少千克西红柿呢?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吗?”又如,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退位减法”,我用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同学们,小明的妈妈从集市上买了25只小鸡,小红的妈妈从集市上买了17只小鸡,谁买的多?多几只呢?您能帮他们算一算吗?”再如,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中的“连加连减”,我用学生熟知的游戏导入:同学们,弹琉璃球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小明、小红、小丽三个小朋友玩完弹琉璃球游戏后,小明说:“我手里有12个琉璃球。”小红说:“我手里的琉璃球比小明少3个。”小丽说:“我有15个琉璃球。”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算出他们三个共有多少琉璃球吗?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教学内容农村生活化
农村生活中包含了好多数学知识,深入挖掘农村低年级熟知的农村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有助于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像上一个琉璃球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三人自由结合,自主进行实地演练,说出各自的琉璃球数进行验算。
(三)练习生活化
学会数学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了数学知识,我在让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绝不是让学生只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学习了“长度单位“,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桌子沙发的长度,家庭成员的身高,估计家里房子的高度等,还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测量的,有没有好的办法等。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虽然适合农村低年级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多,但我们要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现实的魅力。例如,学了“小数”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到集市上调查各种蔬菜的价格,用小数记录下来,然后帮妈妈找到既便宜又新鲜的蔬菜,还要帮妈妈算好账,做妈妈的好帮手。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小数的写法,还巩固了小数比较方法;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还训练了学生比较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勤快节约的习惯。
五、结语
1.1.生活情境,让课堂更丰满
创设精彩的生活情境就是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彩的具体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赞赏、分享、互助,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拿出面值不同的钱币让学生认识,让学生准确掌握各种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去“宝贝商店”购物。学生一听说购物,顿时兴趣浓厚。教师在教室里设地摊,挂牌营业,学生自主购物,讨价还价,在一付一找中学会了购物,小小的课堂成了自选商场。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了商品的价格,学会理财。
1.2.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挖掘数学素材,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更自信。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如果你想买单价是25元的儿童童话,你会怎么付款啊?请听要求:你必须一次把钱付清又不用收银员找钱,该怎么付款,你有好办法吗?”大家在小组里用用学具纸钱演示后,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小组代表发言。有的小组选择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5,也有的小组直接选一个20和一个5元。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发展了智力。把数学问题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学数学是有用途的,能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营造互动氛围,彰显数学魅力
2.1.游戏情境,让课堂魅力无限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减少疲劳,在玩中学数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探索,并产生向往的心情。教师运用“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数学游戏教学,给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创设了最佳情境,课堂不断,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教师用软件出游戏规则:“狐狸小姐今天要去参加动物演唱会大赛,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衣柜里的实在是衣服太多了,怎样搭配穿才能最漂亮呢?大家来帮狐狸小姐的忙吧。”教师介绍课件,讲解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用2种不同颜色搭配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教师出示:“狐狸小姐又拿出黄、黑2件上衣,红、蓝、绿3条裤子,能有几种穿法?你们帮狐狸小姐迅速搭配一下吧,你认为哪种穿法最漂亮?”游戏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在游戏中学生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裤子”或“先穿裤子再搭配衣服”的结论。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最爱,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游戏。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有趣、更易懂。注重游戏过程,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在玩玩、做做中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成功和快乐。
2.2.媒体情境,张扬学生个性
1.1赏识教育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树立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都有优点和长处,教师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一般教育低年级学生的方式是当其在数学学习有过错的时候,明确指出,让其改正,这样不仅会降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时间长了还会使其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在其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夸奖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而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通过耐心的讲解,给其留足时间进行更正,最后给其表扬,从而让学生产生“我可以”的自信,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1.2赏识教育能够使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适当的夸奖是低年级学生快乐和进步的源泉,而且在学生学习数学出现错误后采用赏识教育,更能显示其作用,比如共有十道题,但是学生只做对了其中一道,如果按照常规,老师肯定要对学生横加指责,这会严重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如果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你真不错,这么难的题,很多学生都不会,你竟然还能做对一道”,这是在学生学习受挫的情况得到了夸奖,会使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其能在快乐中自觉进行学习。
1.3赏识教育也可以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通过适当的夸奖,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学生有什么愿意跟老师说,这样老师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动态,更能达到教育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理解学生的目的。
2赏识教育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好赏识教育有如下几种途径:
2.1赏识教育亦不能缺少严格要求和批评教育。
对于赏识教育来说,并不是应用赏识教育就没有批评,就要永远的和蔼可亲,这里面也离不开严格要求。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一些老师将严格误理解为严厉,对待学生态度野蛮,当学生有严重错误的时候,动则训斥和责骂,甚至采用体罚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完全站在严格与夸奖鼓励的对立面,这种片面的过激化的行为只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惧怕心理,不仅不会对其成长产生推动作用,甚至会使其幼小的心灵畸形发展。而赏识教育强调从正面对其进行鼓励,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其赏识和激励,但这并不是说不管学生犯什么错,都不给其批评,而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处分。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这里要明白,批评和处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提升其自主鉴别能力,确保其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背道而驰。这里要把握批评和严格的度,而且要少批评多鼓励,要私下批评当众表扬,要在批评过程中表现一种爱心和关怀,让学生感觉老师批评,并不是讨厌你,不是因为你是差学生,而是因为老师很喜欢你,很关心你。通过这种将批评、表扬和爱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低年级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充分激发其学习上的上进心,提高其融入集体和勤奋学习的热情。
2.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向学生表达一种科学的爱和真诚的爱。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没有坏孩子,也没有学习差的学生,不管对于哪种类型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爱的角度去寻找,肯定可以找到其具有的优点,就是其犯了错误,也能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从而用一种积极的观点去激励他,也才可以给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被接纳、被支持、被关注和被理解的宽松氛围。这种爱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纵容,其应是一种包含有信赖、严格要求、理解、热爱、期望和尊重在内的情感,作为数学老师,也只有真正的认识到这种爱的内容和重要性,并不断将其应用到学生中,才能将自己的事业融合到学生的教育中。
2.3赏识教育必须在讲究分寸的前提下进行正面强化。
这主要是要求老师在表扬学生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方式,不能一味的表扬或者事事表扬,要切实使得表扬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表扬不要太笼统。如果表扬比较空泛且没有特指,会让学生产生迷惑而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对老师恰当表扬的肯定。三是表扬不能太过虚假,要真实。这里所说的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表扬并不是为了讨好他们,其做的事情确实是应该得到表扬,其做了其他同龄学生不能办到的事情。而刻意的夸奖学生,会在学生之间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四是表扬要有度。这里所说的度就是表扬不能太过泛滥,不要学生做任何事情就给其表扬,要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逐步体验到被奖励的快乐,而关键就是学生要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绩。
3结语
(一)数学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字化、数学化,人们只有语文阅读能力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以及未来社会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二)数学阅读的内容。
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工具和语言。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基本是一样的,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阅读,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因素,数学阅读主要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概括联想能力、直觉创新能力和有效猜测能力。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还和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合理发掘等直觉的认识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三)数学阅读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低年级数学阅读的现状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肯定是一个潜在
的“差生”。目前低年级数学阅读还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数学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数学阅读还未被学生所接受。
只有语文才阅读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几乎不懂什么事数学阅读,也不会阅读,因此,根本不把数学阅读当做一回事。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没有什么可阅读的。一次上数学课时,老师提出先预习一下课文或自己看一会儿书,此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拿出童话、故事等别的读物,只有极个别孩子会认真看一些数学。
(二)阅读不认真成为做错题的主要原因。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体会到,考试中凡是错题,80以上的学生缺乏阅读,没有通过阅读来理解好题意。往往丢三落四,问非所答,问其原因回答是“看错了”,没有把题目读仔细。从而,导致认真阅读与潦草阅读的学生间成绩的差异。
(三)缺乏最基本的数学常识。
在华罗庚、祖冲之、刘徽、陈景润等名字中,你认为有几位是数学家。[3]A、一B、二C、三D、四,近80%的学生选择D。因为陈景润在数学书中出现的极少,所以学生认为他不是数学家,缺乏阅读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常识都不懂。
(四)数学教材经常被遗弃。
不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课上得非常精彩,然而在上课时要求学生看教材的时候很少,有的甚至一学期下来,学生未好好地阅读过自己的数学课本,对其中的概念、例题出自何处一概不知、不了解。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数学阅读被长期忽视外,学校、学生和教师普遍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存在有一定的误区,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不大,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培养不到位。数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难学”的学科,由于“难学”导致了学生的苦恼而厌学、不学甚至弃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教学的指导思想,即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目前,捕捉数学阅读的痕迹很难,对于数学的课内外阅读指导和读物也少之甚少,某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试卷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了考试结果。因此,不管要学生的成绩,还是要学生的素质,都离不开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重视数学阅读的几点思考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语文阅读重整体,数学阅读重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正确引导小学生重视数学阅读,讲清阅读意义,明确阅读目的,向阅读语文一样,渐渐养成喜欢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意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意识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意识,才能自觉地去阅读,快乐地去阅读,持之以恒地去阅读。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人对数学的理解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学好数学关键在于定义、法则和各种题型的反复练习,阅读不阅读一个样。这种缺乏数学阅读的意识,殊不知对数学的理解首先源于对题意的理解。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其数学阅读的兴趣和意识非常重要。
(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种行为如能成为习惯,就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3年级以下的学生仍处于习惯养成期,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须从一年级甚至幼儿抓起,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做表率。教师坚持阅读,会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之效仿。因此,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认真阅读课本、大纲、有关的课外读物,既充实自己,又能感染学生。多鼓励。好习惯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指导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赞赏,常常体验到阅读与成功的联系。挤时间。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阅读、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比较严谨、抽象,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需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若让学生对数学阅读感兴趣,并喜欢数学阅读,必须首先让学生知道和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教学实践中常见于以下几种:
1、课堂预习性阅读。
课前预习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能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和不懂的问题听课,往往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教师要事前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点、要求和范围,以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要的话还应设计相应的悬念或有趣练习题,使新旧知识不脱节,前后联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主动预习。讲新课之前,还要检查预习的情况。上课时教师不用费劲,学生就能吃透和理解所学内容,并饶有兴趣。
2、课堂提示性阅读。
这种阅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具体方法是教师要事先列好阅读提纲,明确重点和问题,由学生按提纲的提示进行阅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示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学习新知识、领会新内容和解决新问题做准备。提示性阅读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阅读要由易到难。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须逐渐加深,引导阅读教材,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二是设置问题要合理。一定要从教学大纲、章节特点、教材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迷信、不盲从,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疑点,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关键部分。三是做好现场指导。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当的阅读方法,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以提高阅读效率。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能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3、课外延伸性阅读。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激情。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学生众多,“我设计的艺术挂盘”、“可爱的拼贴”、“我喜欢的海底宠物”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春季举行的科技节中的“科幻画大赛”、“科技小制作”、“我爱小发明”等项目,让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给校园里带来了浓浓的美育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小的贴画、可爱的书签等都可以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学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联系周围熟悉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内容,多样教学形式
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适度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孩子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不能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应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保持他们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册14课《像什么呢》教学时,将非常好看、生动形象的云朵引入课堂,有的像狗,有的像爱心、梅花鹿、地图等,由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课堂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孩子们把奇形怪状的云朵与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展开想象,有的像地图、像公鸡、像梅花鹿、像小狗、像爱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作业做了有效铺垫。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