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高质量发展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11 16:56:14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高质量发展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高质量发展概念

第1篇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高质量的种子永远是农民真正的需求。作为农业的“芯片产业”,种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靠提高种子质量,然而这一认识长期以来似乎还没有引起家足够的重视。

与外相比还有差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评价种子质量仅使用种子发芽率,而对判断种子是否能够在逆境下的出苗能力即种子活力以及种子健康指标的缺失,是造成与发达家种子质量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以玉米种子为例,我要求的发芽率是85%,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们家95%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是合格的,而在外,玉米种子发芽率都在92%以上,先玉335在中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品种具有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种子质量显著较高。”王建华说。

85%的合格率也相当于15%的“残次品率”,其实,农民真正的关注点不是产品的“合格率”,而是产品的“残次品率”,即播下去的种子有多少粒不能够发芽。很显然,我们家的这一标准还很低,远远不能够满足种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仅仅只是一个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初级标准。

“对于蔬菜种子质量,目前主要还是靠企业自律,家监控还不是很严格。”王建华称,在荷兰,蔬菜种子质量标准都要求98%的发芽率,而我因对蔬菜种子监控的松懈,致使与外种子质量差别较大,高端市场失守,蔬菜因种子质量差,造成种苗生长势弱,抗病虫能力低,迫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高质量的种子来源于种子生产过程

种子是有生命力的特殊商品,在种子的生长环节当中,从亲本的繁殖,繁种地块的选择,隔离区的划分,后期加工工序的控制以及仓储运输过程的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王建华认为,高质量的种子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后期的检测。高质量的种子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品种特性方面除了我们常关注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等以外,还需要把种子的出苗性状、种子的抗衰老特性等遗传性状纳入品种选育中。

种子作为一个活的生命,其发育也遵循生命形成到活力最高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王建华认为,如何在种子活力最高时采收种子,采用保持种子活力不下降的种子干燥、清选分级、包衣、包装、贮藏措施,能够正确科学预测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田间出苗能力以及采取合理杀虫杀菌处理的种子健康技术方法,通过这些配套技术才能生产和供给市场高质量的种子。

非常遗憾的是我在生产高质量种子方面观念落后,技术匮乏,人才能力不足。王建华说,例如判断种子发芽率很多还用种子的生理发芽指标衡量,而荷兰的蔬菜种子要求种子不但出苗还要幼苗整齐度不低于98%,美的玉米种子在签订销售合同时都要求种子发芽率高于92%,活力不低于85%,种子能够单粒播种,极大地节约劳动力,同时由于田间出苗整齐度好,植株的养分利用率更高,一般至少可增加产量10%-15%;对于企业来说,在种子包装、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

那何为高质量的种子?王建华给出答案:只有种子的播种品质能够满足出苗快、整齐一致、幼苗健壮,无种传病害,能够至少安全储藏一到多个生长季的特性才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种子。“面对这一目标,企业在生产种子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观念,用“活力”的概念去指导生产。”王建华说。

同时,种子生产也要有必要的投资作保证,“自然晾晒”的原始种子干燥方式受自然气候影响大,种子质量不稳定,必要的机械化干燥加工是高质量种子生产的基础。王建华认为,规避自然晾晒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机械干燥,然而我们家机械干燥的水平不够高,依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

在种子质量检测技术上,我虽然有完善的体系,但是在种子质量检验技术方面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据王建华透露,我们家种子质量检测员仍停留在现在的技术标准上进行考试,而并没有根据农民要求的高质量的种子指标、方法来进行培训,这也是质量检测很大的缺失。

播种质量是重中之重

第2篇

关键词 物联网;农产品;品牌;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3-011 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人们对饮食健康、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2011年3月15日双汇瘦肉精事件;2011年7月18日全聚德违规肉事件;2011年10月17日北京美容猪蹄事件。这些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引发了人们对高质量、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追捧。市场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价格往往较高,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3~5倍以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极有可能在农产品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消费者无法正确判断哪些农产品是高质量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时,有可能选择购买低价格的农产品,高质量的农产品反而没有市场。农产品和其他商品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消费者在做选择时就更加困难。农产品供应商要扩大销售量,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创建农产品品牌,树立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形象,才能获取消费者的信任。

2 物联网的概念及构成

2.1 物联网的概念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的特征。

2.2 物联网的构成

一般认为,整个物联网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的层次[2]:感知层、传输层与接收控制层。感知层主要使用感应器对物体性状及变化进行动态的感知,并通过无线射频等技术对感知状况进行收集;传输层是通过Internet技术将所感知的数据经微处理器处理后实现远距离传输;接收控制层就是用户端,实现对物体感知结果的可视化,并实现对感知物体及条件的控制。

3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3.1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追踪

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的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自动快速读写、防冲突、可数据加密等特点,从而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

3.1.1 在农产品生产阶段,利用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生长中可以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和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灌溉、温度控制等设备;及时了解农作物所需,获得高产量、高品质的农作物产品。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保存在RFID卡内,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后可以查询自己所购买的蔬菜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农药,或使用农药的种类及用量是否符合农产品安全规定。

3.1.2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在车辆和农产品上贴上RFID标签,并且每辆货车配备GPS接收机和GSM信息终端,利用GIS的信息系统平台,通过运输调度中心的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货物和运输车辆的实时信息。仓库里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入库、保管、出库所有作业环节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工作。在农产品加工工厂可以收集加工人员工号、加工场地、加工温度等详细信息。

3.1.3 在销售环节,将农产品的销售商、销售地点、日期、价格等信息录入到RFID标签里。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可以知道自己所购买的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所有环节的相关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确保消费者购买到高质量的农产品。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供应商都会采用物联网技术,只有所有环节都符合规定的供应商才能够将所有信息公布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建立农产品供应商的品牌。

3.2 物联网的应用树立现代化企业形象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是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很多企业还在探索阶段,农产品供应商利用物联网技术无疑是走在同行的前列,树立现代化企业形象。农业作为传统的第一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分散、效率低下、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货损率高、价格高、农药残留量超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物联网的应用使农产品企业树立依靠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良好形象。

4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4.1 未形成完整的物联网应用链条

农产品生产流通涉及的农产品生产商、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都应用物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农产品全程追踪。但目前仅部分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使

物联网应用链条出现了断点,不能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踪[3-4]。

4.2 成本高

物联网技术涉及相当多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成本较高,而农产品价格相较于工业产品较为低廉,一旦全程使用物联网技术,必将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影响人们的生活成本。只有待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关的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使用该项技术才会越来越方便。

4.3 物联网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全球物联网仍处于概念论证与试验期,属于攻克关键技术、制定标准规范与研发应用的初级阶段。物联网涵盖范围极广,在制定标准时, 各个参与方对标准的制定都有不同的想法,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5 参考文献

[1] 郑瑞强,李霞.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思路探讨[J].古今农业,2011(3):21-25.

[2] 李建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10-12.

第3篇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和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由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到农村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并贯穿了生态意识;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但包括生态农业体系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还包括在于有鲜明特色的乡村环境中的其它能给游客带来生态启发和教育的自然、文化、物质、精神等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生态农业旅游是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它是将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活动、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生态型旅游方式。它强化了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样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既具有生态旅游共同特点,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旅游的个性特征,它的兴起和发展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和理论基础,也有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意义。

二、恭城县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实证分析

(一)红岩村概况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恭城县城14.7km,距离桂林市中心122.7km。红岩村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1490mm,且雨热同期,十分适合柿子、柑橘等农作物的生长。村内无工业污染源,空气环境质量高,森林覆盖率达95%。红岩村有农户95户,人口395人。过去,红岩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恭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岩村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栽培月柿、柑橙等水果,逐渐富裕,并建成了富裕生态家园。

(二)生态农业中的循环经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广大农村能源短缺,红岩村人决定走生态农业建设之路,实施以养殖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良性循环链中,养殖业的发展为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办沼气可照明、做饭,这样既净化、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同时又可利用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给月柿施肥,提高了月柿的品质,减少了其病虫害的发生。生态肥的使用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普及,使红岩村生产的“恭城月柿”个大、形圆、肉厚、质软、核少、含糖量高,受到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恭城月柿”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和“中华名果”称号。

(三)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延伸

“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生态链催生了当地的生态工业和方兴未艾的以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旅游在“五位一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里人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压力,向往农村的清新空气、田园生活和民族风情。红岩村人抓住机遇,从2003年开始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推行“人畜分离,规模养殖,集中供气,统一管理”的沼气建设理念和模式。几年来,红岩新村共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农家别墅、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大型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修建了景区大门,修通了直通红岩新村的柏油路和果园观光小路,开设了平江河水上乐园,建起了垂钓小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建有独立别墅43幢、开办旅游餐馆29家,共有客房250余间,床位500余张。开辟了4条旅游线路,可进行观花采果、自助探岩、垂钓、水上游乐、民族风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了食、宿、行、娱、购、游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富有红岩村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动力机制。详情为:(1)需求系统,即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需求;(2)中介系统,即月柿节及各类媒体的宣传;(3)引力系统,即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优质的柿子、碰柑等农作物,浓郁的民族风情;(4)支持系统,即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家别墅区等良好旅游设施,村旅游协会。目前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40%。2005年80万的游客人次为红岩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旅游年收入突破10万元。2005年底红岩村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农民自己管理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10月3日,红岩村再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月柿节,标志着日渐红火起来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2006年底,红岩村以其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入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三、创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岩村是“富裕家园生态农业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中国农业旅游的一个缩影,因此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如,旅游的内容过于单调、特色农产品未能实现深加工、缺乏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高可持续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

(一)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目前红岩村的生态环境良好,但毕竟生态环境脆弱,并且随着游客的增多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环境卫生的处理、旅游资源的保护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保的投资、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及建立环境跟踪监测系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做强做大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应该如何定位。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已有优势,不断丰富生态农业内涵,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结构,实现旅游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旅游。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农业;二是继续研究探索沼池建设新技术,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和沼气使用效能;三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生态农业,使全县由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例如,在水果品种选择、搭配时不仅考虑其经济性能,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和旅游功能;在养殖方面不仅考虑发展沼气积累粪肥的需要,还应考虑旅游美食的需求。其次,红岩村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形式简单,旅游景点过分地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按照生态性、休闲性应合理的增加一些娱乐、康体或饮食文化等项目,可提高入住率,增加人均旅游天数,提高经济效益。红岩村作为恭城典型,其生态农业主要以果树为主,果子成熟的时候旅游者比较多,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季节性的旅游,出现了淡旺季。为了旅游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发展花卉旅游,或者根据地域土壤条件种植四季果树和当地的特色举行节日旅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农业生态特色开展会展和重大会议来宣传恭城的旅游。可以运用像海南的博鳌论坛一样的方式来彰显恭城的“中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魅力。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及专业人才引进

高质量的旅游源于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源于高质量的员工。红岩村现有的生态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亦没有专职讲解员,尚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要求。所以,培养生态农业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是培育高质量的生态农业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已成为红岩村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加强生态意识

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旅游发展。社区居民只有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合理的利益,才能积极的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红岩村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是该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绿色住宿,目前恭城的旅游住宿和都市里的三星级酒店的住宿可以媲美,这虽然会给旅游者带来舒适的感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这里似乎缺失了原生态和本民族风格的建筑样式。其实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体验瑶族的特色民居是他们的目的所在。民俗日渐消逝的今天,若恭城保留了民族的特色,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成功。提倡绿色饮食,游客在菜园里自己挑选蔬菜决定饮食。目的是让游客知道自己在旅游生态地方感受到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这些策略都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实施。

(五)加强法制建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红岩村的旅游主题是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因此必须具备健康、自然及和谐的内涵。但如只顾眼前利益而放任不良社会风气进村,实际上就玷污了生态旅游本身的含义。红岩村在旅游开发初期曾被报道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尽管只存在个别现象,但是如果得不到必要的遏止,将对红岩村将来的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由于农业生产方面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从某种层面来说,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因此,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依据,从本质上把握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并将其用于实际的操作当中,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价值

1.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可持续再生,从而为人类今后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而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解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能解释为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强现有农业生产资源利用,从而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展的同时,不破坏农业基本生态环境。所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能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向转型,从而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要明确发展的目标。从发展操作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核心,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以达到双赢的目标。由此可见,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达成建设可再生农业经济体系的目标,从而在改善现有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任务。

1.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体系,能够使农产品得到稳定供应,使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生产绿色农产品,显然能够长久满足人们需求。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够使农产品收益不断提高,农民则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得到生活水平的保障。此外,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从整个人类世界发展角度思考社会实践问题,进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获取长期的农业经济效益。乡镇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结合实际,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大力宣传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加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绿色的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做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可以通过增加农作物种类种植等方式来实现。合理安排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值。充分挖掘农作物的潜在价值,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合理分配农业种植,适当增加林牧业种植,有利于促进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包括农业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整体收人,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资金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从而适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实施有效的举措,以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我国仍需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深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32-33.

第5篇

关键词:高质量学徒制;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

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缓慢,大量青年缺乏与劳动力市场相匹配的技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欧盟国家的平均青年失业率超过20%,而现代学徒制开展得较好的瑞士、德国、丹麦、荷兰等国的青年失业率均控制在10%左右。其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推行了学徒制,然而效果并没有德国那么显著,普遍面临着质量问题。2015年6月15-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UNESCO-UNEVOC)举办了以“高质量学徒制”(Quality Apprenticeships)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采取网络论坛(e-forum)的形式,旨在探索现代化、正规化“高质量学徒制”(quality apprenticeships)的特征,分析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发展所需的种种条件。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229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男性62%、女性38%)参加了此次会议[1]。经过为期12天的讨论,UNESCO-UNEVOC形成并了本次会议的最终报告――《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Delivering TVET through Quality Apprenticeships)。

一、何谓“高质量学徒制”

现代正规的学徒制旨在提供优质培训机会,使学徒、培训企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系统整体上实现多赢。“高质量”的概念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引入,并得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G20)多边及双边合作伙伴在内的众多机构、组织的广泛支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工作和培训条件的质量――尊重劳工权利、培训企业的相关条件符合安全标准,学徒受到社会保障计划保护并可以得到工资或津贴。第二,培训标准和内容的质量――培训项目要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使年轻人学习到就业所需的全部技能。第三,证书的质量――支持学徒在全国范围从事培训岗位性质的工作。第四,学徒制所有参与方多赢局面的质量――培训企业受益于获得额外劳动力,可以将学徒制作为招生策略;学徒学习职业知识,获得职业技能,领取工资,得到有效的证书以及获取工作经验;培训学校受益于与劳动力市场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社会和经济受益于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市场更加平衡,以及青年就业率的提高。[2]

根据ILO的一项研究,学徒制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要素:一是政府、雇主代表、工会之间的对话关系,以明确关于学徒制系统中的所有问题;二是各层面所有行为主体具有清晰的角色和职责定位;三是融资机制,参与各方拥有清晰、合理的成本分摊标准,并确保财政支持的有效性;四是立法,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实施运作的框架。

二、会议目标及范围

本次网络会议为期两周,总体目标是增进与会者对学徒培训,特别是正规“高质量学徒制”的理解。会议旨在共享各国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经验,同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供与会者提出问题,关注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分享个人、机构和国家的实践经验。具体目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加深对学徒制,特别是现代“高质量学徒制”的理解,明确不同国家正规或非正规学徒制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发展的有利条件,力图发现当前“高质量学徒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3]

根据与会者的兴趣及研究领域,基于网上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本次会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12个议题。鉴于各个议题关注度及讨论程度不同,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份报告总结了与会者主要的讨论情况及研究结果,包含与会者所提出的一系列研究问题、建议以及常见的挑战,同时对如何深化理解学徒制并推广成功经验给予了相关建议。

三、议题总结

报告共涉及12个议题。其中,“议题八:记录先前的工作、学习经历”仅有涉及,并未充分讨论。

(一)议题一 :定义“学徒制”,将“质量”的概念引入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形式。与培训、实习等不同,它是一种工作场所学习形式。基于讨论结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徒制作出如下区别和分类(见表1)。[4]

从所有建言献策来看,与会者对现代“高质量学徒制”的特征有着一致看法,公认学徒培训,无论是正规或非正规、基于企业或基于学校,都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效果。关于“质量”的概念,讨论主要围绕传统和非正规学徒制的质量缺陷展开,参与者提出了众多需要改进之处,如恶劣的工作条件、较低的社会地位、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导致的工作事故、工匠师傅或公司培训负责人的工艺和教学技能水平低、缺乏高质量技能培训、缺乏监管和实施机制等。指出问题的同时,与会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多数人提出应该将非正规学徒制整合为正规TVET,规范学徒制。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在正规TVET体系中实现校本培训,提升非正规学徒制的质量,使非正规学徒制毕业生的技能得到官方认可,为其未来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更多路径。其他必要的措施还包括进行专门立法规范学徒制,建立合理的资助机制支持低收入学徒群体等。

(二)议题二:创新学徒制以及学徒制的替代形式

在创新学徒制的应用方面,与会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在农村地区发展学徒制以培养农业人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在学徒制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帮助特殊残障青年康复发展;开发大学学徒制等。在学徒制形式方面,与会者认为传统的学徒制模式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很多现代职业中的技术领域需要工作者拥有大量理论背景知识以执行复杂任务,简单的“边干边学”方法对学徒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配备富有教学、培训、辅导和指导技能的专门培训师十分必要。学徒制“混合”其他工作场所学习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例如,与会者提到的新西兰的经验,即许多学徒参加夜校学习,通常一星期一次,以补充理论训练。在一些行业中,安排“流动”导师对学徒进行每月一次的辅导,帮助学徒学习行业领域的相关知识。这种安排有助于学徒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良好衔接,强调学徒“反思”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徒的学习完成率。

(三)议题三:学徒制的资助问题

与会者普遍认同政府应该对学徒制系统进行资助,为企业积极参与学徒制提供有效激励,引导更多年轻人学习行业技术。各位专家及实践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是发展学徒制从长期来看是有益的,企业也应共同资助学徒。例如,瑞士的企业在提供学徒制培训的第一年会有一些资金损失,主要是源于支付学徒工资和学徒较低的生产率,然而,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随着学徒生产力的提高,其对企业的贡献会大为增加。另外,政府在对学徒制进行资助时要注意向企业补贴学徒工资造成的企业对学徒的虚假需求――一些企业提供学徒培训并不是因为想为未来的招聘做准备,而是希望得到政府资助。

(四)议题四:学徒制技能需求的预期和识别

关于此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考虑到正规学徒制所授技能通常来自于企业的需求,而企业又主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学徒培训,那么学徒制体系是否还需要进一步预期所需技能?一般来说,学徒制自身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使劳动力的供给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正如来自菲律宾的一位与会者所说,在菲律宾,“技能不匹配现象非常常见,公司如果不需要工人就不会参与学徒制”。然而,大多数受访者指出,对教育制度和TVET机构来说,这种预期是必要的,可以准确确定培训计划和项目的重点,尤其在劳动力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更加重要。预期还可以为扩大学徒制和确定新学徒计划提供有效信息,特别是新兴职业。技能预期使学徒制培训更具可持续性,以下三方受益于此:学徒,向其持续提供工作机会;企业,促使其制定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规划;TVET机构,开发相关课程,使学徒更符合劳动力市场要求。

(五)议题五:将各行业企业纳入学徒制

报告中,许多与会者在发言中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各行业纳入学徒制?所有人都认为各行业的参与能够对学徒制产生有效影响。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方法包括提高企业生产力,以及降低学徒制劳动力成本。瑞士的研究表明,企业从学徒制中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此外,当企业把学徒制看作员工规划和人才招聘的机会时,便会迫切需要对学徒进行培训。虽然如此,现实中更多的情况并不是企业不参与学徒培训,而是企业所提供的学徒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惠及所有需要技能培训的学徒。另外,也有一些因素阻碍企业参与学徒制。首先,并非所有企业都做好了接收学徒的准备,某些企业由于其工作环境或内部组织能力有所局限,难以吸纳新人接受培训和监督。其次,企业培训人员不情愿传授或共享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这是由于一旦学徒掌握了相关技能,便有可能取代企业员工。最后,缺乏政策支持也是阻止企业充分参与学徒制的可能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国家就此问题展开积极社会对话,包括政府、雇主和国家工会代表之间的三方对话,力求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徒制之中。

(六)议题六:学徒制的课程开发

菲律宾、巴西和博茨瓦纳的学徒制课程开发步骤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首先,这些国家遵循统一的参考标准或指导原则来开发课程,包含不同行业领域的内容、技能和预期结果。其次,这些标准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能力标准或单位标准(competency or unit standards),上述国家都是采用能力标准的方法开发课程。最后,多方参与课程标准的开发。在巴西和博茨瓦纳,包括政府代表、教育专家、行业协会、雇主组织、工会等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均会参与开发并制定课程标准。

(七)议题七:学徒的辍学

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均存在学徒辍学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群体中,年轻人在学徒期完成之前就想挣“快钱”的诱惑似乎是一个重大问题,对行业理解的缺乏也使这个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与学徒和企业都有关系:一方面,学徒缺乏就业指导、职业意识,而且个人的工作态度可能会影响其承担义务;另一方面,企业可能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合适的学徒。此外,培训者教学技能的缺乏也是导致学徒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八)议题九:学徒制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

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是,与学术教育和研究相比,学徒制的社会形象通常被认为更加低等。比起主流的、基于学校的TVET,学徒制常常被低估,且被看作对“学术天分欠缺”或在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青年人的职业培训。针对这个问题,报告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利用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学徒制的优势,塑造学徒制的正面形象。第二,从普通教育开始就塑造积极的学徒制形象,不仅针对学徒,还需包括有可能影响学徒选择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在内;此外,向政策制定者、企业雇主宣传学徒制的优势。第三,提升非正规学徒制质量,这本身便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学徒制需要尽可能直接地与工作相联系,从而激发各行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伙伴关系。

(九)议题十: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培训师

企业内部的师傅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影响企业培训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现有的企业培训中,师傅的职责局限于实践知识的传授。由于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相对欠缺,师傅难以独立承担学徒的全程培训,即对学徒进行指导、支持、监督、跟进,这就引出了“企业培训师”的概念。区别于企业的师傅,企业培训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可以为学徒进行系统的讲解,负责跟进学徒工作,为学徒介绍不同的任务和技能,观察学徒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监督其学习进展。此外,企业培训师还会提供额外的理论背景知识,甚至会提供一些与公司内部学习相关的实践训练。企业培训师与师傅一起为学徒设计整个培训项目,也和TVET学校的教师及指导人员保持联系。不同国家的企业培训师的来源不同,有些来自企业内部,有些则是学校的教职工,他们在各培训学校之间流转,以跟进学徒的学习进展。在许多国家,企业培训师掌握教育学知识,在对学徒进行培训和监督之前,他们还需要获得相关证书并定期更新技能。

(十)议题十一:学徒制成功的要素

第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他们之间达成的共识与承诺。如果缺乏共识,学徒制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纸上谈兵。因此,需要在商业、公共部门及社会领域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形成一致的理解或达成共同的目标;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角色;每个利益相关者相互承诺、达成一致;逐渐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并达成合作伙伴共识。第二,职业指导,确保年轻人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避免出现毕业生大量失业的同时企业缺乏合格的技术员工。第三,教育系统的渗透与衔接,保证学徒可以直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或建立与高等教育的联系,得到专业发展机会,避免学徒制发展成为缺乏前景的“死胡同”。

(十一)议题十二:进一步的研究领域

报告的最后讨论了未来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和改善学徒制系统的研究领域。例如,什么类型的学徒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非洲农村地区就业问题,从而减少人口迁移现象?如何将相关资格框架(通用能力)与学徒制成果联系起来?什么是评价学徒制效益有效且可靠的工具?如何在培训提供者(职业学校等)中引入现代教学方法?

四、结论

这份报告呈现的12个议题集中体现了世界各地的专家、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关于学徒制的兴趣及承诺,发展“高质量学徒制”的有益之处得到公认,尤其能够帮助大批未能充分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掌握职业要求的更高技能,很大程度上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此外,正规化“高质量学徒制”是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系统,需要不同参与方和机构的充分安排、达成共识和作出承诺。质量问题是发展学徒制所必须面对的,学徒制培训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导师和培训者,都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和技能,以履行各自的职责。纵观各国学徒制的实践情况,尽管发展的程度、水平不一,但都越来越将“质量”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学徒制发展较为成熟,更多地是针对提升学徒制质量进行微调,建立“高质量”的学徒制体系;另外一些诸如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学徒制发展相对不足,对于这些国家来说,“高质量”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通过完善学徒制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培养高水平学徒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

产品高质量 营销严要求

海南红色女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场严格按照农作物的作业规范,选用先进的农产品操作方式,在水果种植培养上严格防止和杜绝农药残留物对农产品的污染,确保产品完全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在产品销售方面,海南红色女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行“品牌”战略,在同一品牌下统一标准、统一品质、统一价格。这些方式起到了带动、扶持、示范的作用,这些在海南已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并对开拓海南农业种植及农产品的经营交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孜孜不倦发展事业

在海南省引进种植(“美国夏威夷优质红色女士木瓜”)并取得成功后,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内部的生产,以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目标,通过统一种子种苗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包装销售等的规范管理,促使种植产业成为了“产品标准化”、“产业规划模化”、“销售一体化”的联合体。同时,海南旅游经济已将当地的热带种植、房地产开发、海产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整合为一体,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公司决定发展观光旅游经济,建设整合更多的优良资源,把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基于此,海南红色女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决定,将竭力把海南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让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来自海南健康岛的特色及绿色健康食品。2007年,公司建设了观光型的生态种植基地,以观光旅游拉动公司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政策制订到措施落实,以及专业游客运送,公司都精心策划,并对各条旅游线路精心设计,从游客就餐点到住宿点都统一认定,每一个环节都确保了旅游服务的高质量,进一步促进了海南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对未来的承诺

海南红色女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7年将投入资金1亿元人民币,在木瓜的深加工方面要进行突破性进展,聘请国内专家学者为高级顾问团队,力争推出10余种绿色包装食品,罐装食品等进入全国市场,并将部分出口海外市场。日前销售定单已签署完成。公司将永远把“诚信专业,打造绿色健康新生活”的宗旨摆在经营的首位。

背景链接

第7篇

沼气池在广大农村较为普遍。如何使沼肥变废为宝,发挥出应有的肥效,成了大伙儿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在蔬菜生产中,由于多年来大量以化肥、农药和城市“三废”作为生产用肥,致使蔬菜质量低劣,各种有机物超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新的农业产业化调整,为适应新形势,可以“四位一体”的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四位一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是将日光温室大棚、自流式沼气池、猪舍、厕所有机结合,施行能源、养殖、种植、立体化良性循环、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沼气池内经厌氧发酵后的沼肥可一年四季为大棚种植提供速效、高效的有机肥,有利于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发展。

用发酵过的沼渣作蔬菜生产基肥,用沼液作各种蔬菜叶面追肥不但可使各类蔬菜苗壮、生长速度加快、抗病力增强,并且可防止病害、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经跟踪测试,施用沼肥种植的果菜可提高产量20%,叶菜可提高产量30%左右。

用沼渣、沼液作为大棚内的生产用肥,不但可杀菌、灭毒、灭病、灭虫,更为重要的是可连年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并提高地力,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足够后劲。

沼渣、沼液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使用上有如下几点操作方法:

沼渣追肥。发酵好的沼渣是高效速效的腐熟有机肥,可随时为各种蔬菜生产追肥。追肥一般采用刨坑穴追,追完后覆土封窝。西红柿、黄瓜、茄子、瓜类等果菜,平均每亩追肥量一次在1000~1500公斤,果菜类平均每亩可提高产量15%~20%左右。

沼液追肥。沼液用于蔬菜追肥时,从出料间提出的混合沼液,一般采用水沼液比1∶2勾兑沟灌,追完后待沼肥沉入土壤后,再灌一遍清水。一般每亩追肥量在2000公斤左右,这一做法一般可使叶菜单产量提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