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范文

时间:2023-08-11 16:56:12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统计;经营管理;服务

一、前言

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扩大,统计分析也在不断的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统计服务的前提条件,要想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本文是对企业统计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行的探讨。

二、企业统计

1.要想要企业统计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首先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高,首先,具有良好的统计技能人员,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更能体现出员工的基本素质,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有能力的人才。第二,我们要组织学习,并且对知识型企业的统计数据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样方便我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的时候不会出现什么都不懂得情况,在组织学习统计后,我们要对学习的人员进行测验,反复的测试,经过这种形式进行培训和教育,能够更好的培训出优秀的人才。2.建立完善的科学指标的统计工作,根据企业的统计数据,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的企业由原来稳定的状况,根据统计指标,找到更好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的统计数据和指标,以宏伟的项目方法,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在企业统计中包括宏观和微观的两种,我们的服务要求简化、高效、务实。在统计中,如果剩余价值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是完全由大企业决定的,很难满足会计改成分,计算会计在企业中具有良好的统计质量。在具体的建设和改善的指标,我们应按以下原则,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这也是企业的要求。3.企业统计具有规范性和及时性。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新的企业出现,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指标体系,明确统计指标,满足企业的发展。除了上面的两种性能,企业统计还具有客观性。我们对企业统计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大型企业都存在着市场竞争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我们根据企业统计的特点进行讨论。4.加强统计分析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统计工作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进行统计分析和能力控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统计工作。通过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也掌握资源,与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对企业发展进行预测,更好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正确的管理和领导决策能够提供可靠依据,统计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及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各级统计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建议,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深入分析和评价,这对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统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领导提供综合服务。5.综合分析各种统计信息。一是对信息进行生产进度分析、明确生产规模等;二是综合分析多信息,如生产、产品、市场等。以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的分析,及时监测、跟踪趋势和问题,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数必须关注核心的现象,明确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分析,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中,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利润,更好的发展条件。6.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企业的统计信息的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信息技术的优势,是要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网络,保证了更新的主要统计数据,加快企业统计部门和统计信息网络直报企业的相关统计信息。

三、经营管理服务

1.全方位服务。统计年度计划,计划生产和管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还要发展,因此,必须拥有追求的目标和规划的科学发展。在与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企业统计,而且企业统计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一次新的年度,公司将对企业的作业进行计划以及季度统计调查,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根据以往的统计历史数据历史做出准确的规划书。2.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对目标的监控和管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效率,最终有足够的利润。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中,实行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跟踪任何责任,进行统计评价和绩效评价,通过利用资源的消耗和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确定目标成本,依据“目标=问题”模式,利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解决冲突的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效益。3.通过参与企业的统计和经济分析,审查半年经济,每季度一次的企业统计,能够加强内部沟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在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解决。负责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统计咨询服务。从预算、监督、控制和核算,逐步生产企业,从目标、管理、评估服务等,对企业有着严重的影响,企业统计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巨大的作用,还在其他领域有着深渊的影响,但在所有的统计程序中,统计在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危机中日益恶化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技术工作的谈判和签署或捐款的银行,都需要进行各种取证、检查和更换。4.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的统计工作,我们在以前的研究和统计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的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作用相对薄弱或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们考虑较少,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因此,由于这个恶性循环的原因,我们认为统计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在计划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服务,是为了企业的任务,承担着不同的统计工作。企业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在工作期间的工作总结报告,丰富了管理决策,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根据一些统计指标难以准确统计,并且也很难得到我们正在寻找的所有信息的报告,因此,我们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管理服务。

四、企业经营管理渗透进企业统计

统计信息及时与否,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综合统计人员,除了应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及时的统计服务外,更应该树立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虽然统计工作反映的是上期经营的状况,但它更是企业今后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各项计划的前提条件。统计人员只要从意识上参与管理,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能为全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及时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方便。例如,我们为了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统计人员每个月月末,都贴出一张用电情况公告,对用电量急升的基层单位用红色提示,及时发出警告,请相关人员及时查找出原因。因此,作为统计人员首先要设身处地从领导角度考虑,根据工作的周期性特点及当前中心工作,确定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数据,是历史数据、现实数据还是预测数据,要做哪些方面的分析对比等等。从而主动、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在遇到上级检查工作、外出汇报交流、专项工作及突发事件时,要主动同领导和有关人员沟通,提供相关数据,并提出分析咨询建议。坚持主动参与,就可逐渐成为领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参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们的信任。综上所述,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信息的传输速度,并在统计中应用。目前,我们的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统计分析水平也不高,因此,统计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还缺乏善于经商,拥有踏实的作风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危机意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萧树阳.县供电企业管理创新与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2)

[2]张春卉.浅议提升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性[J].电子制作,2015(07)

[3]焦士影.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服务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5(31)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统计;经营管理;信息决策;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10-02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企业统计服务的前提

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把好统计工作人员的准入关,及时将有理想、有道德、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吸收到统计队伍中,选好用好人才。用良好的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第二,组织学习统计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现有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企业专兼职统计人员定期进行各种相关专业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统计技能,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第三,制订企业专门的《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执行《统计法》,持证上岗,对统计人员进行规范,严格要求,使统计工作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二、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克服贪大求全的作法,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如企业增加值核算,从生产法角度核算,核算很完备的大型企业很难满足其核算要求,改成分配法核算于企业核算有利,于统计数字质量有利。

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1.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

2.规范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及时性原则。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统计指标的设置,应以满足整个企业特别是业务发展部门的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力争以规模效应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4.客观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三、加强统计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改革越深化,企业越发展越要加强统计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统计的分析和监测能力,始终明确一个观点――统计数字背后的“情况”、“分析”和“监测”才是统计工作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发挥统计职能作用,重点在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数字分析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从而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使统计工作起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还能够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对企业各类资源利用情况作出判断,对市场变化做出预测,从而为企业领导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因此,统计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及时对所掌握的数据做出深入的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具有量化特点的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充分利用统计部门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企业的中心工作,重点监测好企业的重点工作,及时做出监测和预警,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和评判,提高统计快速反应能力,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内涵性的分析报告,为领导提供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服务。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生产规模情况等;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产品结构、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值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要始终着眼于宏观把握,着眼于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监测、跟踪经济运行中的趋势和苗头,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各项综合指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正确分析和判断经济发展趋势,准确反映哪些领域是发展比较快的,哪些领域是基本饱和或者说竞争力比较强的,哪些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哪些行业的发展中有更多的商机、有更多的利润、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经济大发展。

四、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五、全方位统计,全方位服务

1.制定企业的年度总体计划和季度生产经营计划,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有科学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而这些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大量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每当新时期,新的年度来临之际,企业将要制定总体计划和季度生产经营之时,企业统计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统计资料,并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地提供编制计划的各种数字依据,同时参与分析研究、讨论定稿,并交由领导通过,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企业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规定企业及下属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实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参与企业经济运行过程的监测,实现目标管理。为了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运行效率,最终实现满意利润,企业把统计工作纳入考核机制中。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各监测,并担负着各责任单位的统计评定和业绩考核,通过对资金使用、材料消耗、劳动成果的计量;各费用核算指标的考核,将既定管理目标与客观现状进行对比,考核评价责任单位的业绩,确定履行的责任和应受的奖惩。本着“目标-现状=问题”的模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不断完善企业目标管理办法,增进企业综合效益。企业统计通过参加半年一次的经济大检查和每季一次的经济分析会,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本着实事求是精神,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论断和剖析,提示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加以解决,实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同时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瞻性的策划和安排,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的统计咨询和服务。从预算到监测控制,以及生产成果的核算;从企业的经营决策到目标管理,以及经营、管理业绩的考核评价,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统计的服务。企业统计不仅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而且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统计在咨询和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危机日趋恶化的今天,无论是工程任务的洽谈、签约,还是资金投入时的银行信贷,以及各种取证、换证、年检和新资质的就位等,无不需要企业统计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作为企业规模、社会信誉的资信证明。统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正因为统计所具有的特有功能、丰富的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服务于企业。

六、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统计工作

我们在以往的调研和统计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比较薄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作用。而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如此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究其原因,发现部分企业领导存在以下错误认识: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各类统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是对财务指标的汇总,各类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即可,造成一些统计指标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统计指标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我们要全方位寻找、捕捉信息,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及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合理决策,积极寻找任务,大力开发有市场前景、有高附加值、有经济效益的项目。

第3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收付实现制;现金净流量;企业管理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范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应提供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1998年3月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编报的主表之一,它取代了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现金流量的信息,为科学利用资金提供依据,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及其净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可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并作出客观评价,据以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现金流动性是企业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既可以按年度编制,也可以按月度和季度编制,能及时地提供企业有关现金的信息,满足企业决策者在管理活动中对短期信息的需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过去的资金流转,评价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可以通过计算各种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比例,来分析现金收入和支出的用途。将收支数字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分析过去现金流量变动,评价现金的财务状况并预测现金流量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现金流量信息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最值得关注。现金流入及现金净流量所占的比例应该越高越好,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自我积累能力。现金流动越稳定,企业风险越小。

1.现金流量比率。它能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用于支付各项资本出、存货净投资满足程度。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总额+存货净投资总额)

当现金流量比率等于1时,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能满足日常的基本需要;比率小于1时,表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量不能满足需要,比率大于1时,表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量除能满足基本需要外,有所盈余。企业可以考虑以此偿还债务或增加投资。假设某企业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000万元,资本支出总额为750万元,存货净投资总额为100万元,现金流量比率大于1,说明该企业有偿债和增加投资能力。

2.现金流量与债务之比。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还债务能力。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之比=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这比率越大企业对债务偿还能力越强。假设某企业上年度经营活动取得净现金流入为1000万元,而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合计数为90万元,长期负债合计数为35万元,则现金流量与债务之比为1000万元/(90万元+35万元)=8,这就表明企业有偿付债务的能力。

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非常有用的,企业经营者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知道企业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资金正常运转,预测企业偿债能力,以此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进行投资,则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会对未来的现金流入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有动态评价和净态评价两种。在动态法下,以资金成本的折现率,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量进行折现。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减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后的差额)为正值或现值指数(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除以初始投资额的现值)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则说明该投资项目不能接受。在静态评价法下,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小于预计的回收期或平均报酬率(平均现金流量除以原始投资额)大于预计的报酬率,则投资方案可行;反之则投资方案不可行。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要合理预计投资后的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大小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决策时的依据。所以企业决策者在企业投资机会较多时,应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运用资金,多方面融集资金以图创造出较高的收益。对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还要按其不同的项目进行分析。例如,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都会对未来的现金流入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管理者需结合其他资料了解投资情况,作出正确预测。来源于投资的股利、利润及利息的现金流入当然越多越好,另外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现金流入则要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资料进行具体分析:企业为何收回投资?所处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否因使用时期的问题而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是当时投资失误?然后才能对该项现金流入有所认识,进行优化配置,以此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一定的投入,换取更多的收益。

三、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

第4篇

透过管理、组织和经营三个层次,尝试从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解释,探讨一条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思路。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正是因为对效果有所要求,才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管理和操作,是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都包含的两种基本行为,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就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操作发生;对操作及其结果有所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管理加引导。缺乏管理的操作是下意识或者盲目的行为;没有操作,则结果也不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反映了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与肢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服务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服务管理视角的产生表明,服务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gronroos(1990)曾提出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所谓服务管理是指:(1)认识在消费或使用组织提供物时顾客得到的效用以及服务单独地或与实体产品(或其他有形物)一起如何对该效用产生贡献,也就是说,认识全面质量在顾客关系中是如何被感知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2)认识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质资源、系统和顾客)怎样生产和传递该效用和质量;(3)认识如何开发和管理组织以便实现希望的效用或质量;(4)组织以何种方式运作能够实现效用、质量以及各方(组织、顾客、其他各方和社会)的目标。albrecht(1988)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服务管理是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第一驱动力的一种总体的组织方法”。尽管在该定义中没有包括很多具体的详细的信息,但是它也清楚表明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层面。

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1)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2)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例如,对努力完成工作的自我要求和督促。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促使操作按照决定进行,成为领导的核心。领导总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实施。从而,领导具有当前性的实施作用。(3)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二、服务管理的特征1.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对于如何看待和建立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团队工作、跨职能合作和跨组织的伙伴关系以及长期观念等,对于服务管理来说属于内在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起初,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服务企业,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管理陷阱和恶性循环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企业。服务管理和服务竞争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将企业的外部效率置于重要地位,强调的是顾客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和企业总的表现,而不是企业的内部效率、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这体现了顾客驱动、质量导向、长期导向、员工导向等的结合。2.顾客导向顾客忠诚是成功的服务管理的里程碑。服务管理的研究表明,留住顾客对获利性有正面的影响。顾客保留率取决于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何。3.顾客感知质量导向质量对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第5篇

透过管理、组织和经营三个层次,尝试从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解释,探讨一条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思路。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正是因为对效果有所要求,才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管理和操作,是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都包含的两种基本行为,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就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操作发生;对操作及其结果有所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管理加引导。缺乏管理的操作是下意识或者盲目的行为;没有操作,则结果也不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反映了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与肢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服务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服务管理视角的产生表明,服务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gronroos(1990)曾提出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所谓服务管理是指:(1)认识在消费或使用组织提供物时顾客得到的效用以及服务单独地或与实体产品(或其他有形物)一起如何对该效用产生贡献,也就是说,认识全面质量在顾客关系中是如何被感知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2)认识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质资源、系统和顾客)怎样生产和传递该效用和质量;(3)认识如何开发和管理组织以便实现希望的效用或质量;(4)组织以何种方式运作能够实现效用、质量以及各方(组织、顾客、其他各方和社会)的目标。albrecht(1988)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服务管理是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第一驱动力的一种总体的组织方法”。尽管在该定义中没有包括很多具体的详细的信息,但是它也清楚表明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层面。

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1)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2)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例如,对努力完成工作的自我要求和督促。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促使操作按照决定进行,成为领导的核心。领导总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实施。从而,领导具有当前性的实施作用。(3)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二、服务管理的特征1.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对于如何看待和建立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团队工作、跨职能合作和跨组织的伙伴关系以及长期观念等,对于服务管理来说属于内在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起初,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服务企业,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管理陷阱和恶性循环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企业。服务管理和服务竞争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将企业的外部效率置于重要地位,强调的是顾客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和企业总的表现,而不是企业的内部效率、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这体现了顾客驱动、质量导向、长期导向、员工导向等的结合。2.顾客导向顾客忠诚是成功的服务管理的里程碑。服务管理的研究表明,留住顾客对获利性有正面的影响。顾客保留率取决于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何。3.顾客感知质量导向质量对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第6篇

透过管理、组织和经营三个层次,尝试从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解释,探讨一条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思路。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正是因为对效果有所要求,才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管理和操作,是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都包含的两种基本行为,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就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操作发生;对操作及其结果有所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管理加引导。缺乏管理的操作是下意识或者盲目的行为;没有操作,则结果也不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反映了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与肢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服务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服务管理视角的产生表明,服务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Gronroos(1990)曾提出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所谓服务管理是指:(1)认识在消费或使用组织提供物时顾客得到的效用以及服务单独地或与实体产品(或其他有形物)一起如何对该效用产生贡献,也就是说,认识全面质量在顾客关系中是如何被感知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2)认识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质资源、系统和顾客)怎样生产和传递该效用和质量;(3)认识如何开发和管理组织以便实现希望的效用或质量;(4)组织以何种方式运作能够实现效用、质量以及各方(组织、顾客、其他各方和社会)的目标。Albrecht(1988)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服务管理是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第一驱动力的一种总体的组织方法”。尽管在该定义中没有包括很多具体的详细的信息,但是它也清楚表明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层面。

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1)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2)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例如,对努力完成工作的自我要求和督促。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促使操作按照决定进行,成为领导的核心。领导总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实施。从而,领导具有当前性的实施作用。(3)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二、服务管理的特征1.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对于如何看待和建立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团队工作、跨职能合作和跨组织的伙伴关系以及长期观念等,对于服务管理来说属于内在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起初,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服务企业,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管理陷阱和恶性循环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企业。服务管理和服务竞争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将企业的外部效率置于重要地位,强调的是顾客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和企业总的表现,而不是企业的内部效率、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这体现了顾客驱动、质量导向、长期导向、员工导向等的结合。2.顾客导向顾客忠诚是成功的服务管理的里程碑。服务管理的研究表明,留住顾客对获利性有正面的影响。顾客保留率取决于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何。3.顾客感知质量导向质量对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第7篇

邮政是一个古老的行业,“鸿雁传书”就是人们对邮政通信的形象比喻。自大清邮政开办至今,现代邮政也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邮政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石家庄邮政局立足于为全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通过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服务手段日益先进。而加强服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增强内部控制,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透过管理、组织和经营三个层次,尝试从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解释,探讨一条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思路。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正是因为对效果有所要求,才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管理和操作,是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都包含的两种基本行为,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就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操作发生;对操作及其结果有所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管理加引导。缺乏管理的操作是下意识或者盲目的行为;没有操作,则结果也不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反映了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与肢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服务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服务管理视角的产生表明,服务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gronroos(1990)曾提出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所谓服务管理是指:(1)认识在消费或使用组织提供物时顾客得到的效用以及服务单独地或与实体产品(或其他有形物)一起如何对该效用产生贡献,也就是说,认识全面质量在顾客关系中是如何被感知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2)认识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质资源、系统和顾客)怎样生产和传递该效用和质量;(3)认识如何开发和管理组织以便实现希望的效用或质量;(4)组织以何种方式运作能够实现效用、质量以及各方(组织、顾客、其他各方和社会)的目标。albrecht(1988)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服务管理是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第一驱动力的一种总体的组织方法”。尽管在该定义中没有包括很多具体的详细的信息,但是它也清楚表明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层面。

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1)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2)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例如,对努力完成工作的自我要求和督促。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促使操作按照决定进行,成为领导的核心。领导总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实施。从而,领导具有当前性的实施作用。(3)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二、服务管理的特征1.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对于如何看待和建立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团队工作、跨职能合作和跨组织的伙伴关系以及长期观念等,对于服务管理来说属于内在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起初,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服务企业,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管理陷阱和恶性循环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企业。服务管理和服务竞争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将企业的外部效率置于重要地位,强调的是顾客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和企业总的表现,而不是企业的内部效率、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这体现了顾客驱动、质量导向、长期导向、员工导向等的结合。2.顾客导向顾客忠诚是成功的服务管理的里程碑。服务管理的研究表明,留住顾客对获利性有正面的影响。顾客保留率取决于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何。3.顾客感知质量导向质量对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