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8-11 16:56:06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

第1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责任越来越重的同时,也需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机制,现代经济管理模式不管是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长足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发展形势,经济管理工作关系着经济机构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经济管理质量工作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角度不难看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经济管理工作,继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在竞争中能够博得一席之位。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1.1财务监督过于薄弱且信息反馈不够及时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施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所以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因子。由于财务监督力度过于薄弱,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购买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缺乏农村商业银行整体预算基础上,无法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运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收入和支出的分析,因此常常出现收支不够平衡情况。财务监督过程中,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费管理存在诸多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等行为,再加上信息渠道反过于单一,所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进行监督比较困难。

1.2经济成本管理比较随意

现阶段来看,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最终使得成本管理比较随意,经济资源此时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用的整体效益处于低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在没有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规模扩张行为,导致费用支出超标和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经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却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经济水平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1.3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

从我国各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层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专家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和教授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由于上述领导级的人员把精力都放在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中,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在经济管理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逐渐落后,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经济管理团队,势必难以将更多先进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将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不够高。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相关对策

2.1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在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基于此,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的能力培养,逐步树立起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基础知识,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对财会和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人员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中实地学习,与此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定期培训,及时更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结构。农村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表现优良的员工,应该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基于此,不仅仅能够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还能够从社会中吸引更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2.2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工作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财务监督工作不仅仅是支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工作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具备独立性和专业型,集法规政策和业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来执行,在充分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特点之上,考察农村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进行高效率地组织,正确处理好财务关系。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工作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过程中起着重大的控制作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和整体效益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2.3树立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成本管理意识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需要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专门的负责。农村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范围内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树立起勤俭节约的管理意识,再利用诸多措施来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成本。首先,贯彻成本管理责任人体制,细化每一个成本管理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科室之中,使得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能够负起责任。在清楚了解到成本管理的重大压力之下,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意识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其次,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能够显著发挥经济资源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经济方案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

2.4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营销战略

首先,需要加强品牌方面的战略。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某些问题,举例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设备是否具有先进性,银行工作者的技术是否过硬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的首要工作必须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形象,打造出品牌效应。其次,需要加强服务战略。现阶段我国的诸多农村商业银行制度流程均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各个流程的服务质量进行加强处理,农村商业银行定期组织培训之后能够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度。定期考核之后,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农场型现代企业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低碳经济在最近几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经济发展的热语。对于低碳经济,一般来说,就是以技术、制度和思维创新和变革为途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趋向,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借此确保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简单地说,低碳经济就是在尽量减少污染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以便既能为当今人类提供比较充分的生存保证,也能给后代人留下青山绿水。提起低碳经济,一般人会想到烟筒高高的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严重的制造业、造纸业、化工业,对于农业企业往往认为问题不大,进而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于农场型现代化企业而言,低碳经济提出的挑战或揭示的问题更为严峻及急迫,下面从必要性和严重性两个角度论述:

1.从必要性方面来看。目前的农业是以机械化和化学为主要特征的石油农业,尤其是在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的农场型现代企业中,无论是小麦、水稻的种植还是鱼、猪的养殖,都对机器设备、农药、电力设备等工业品投入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工业品,现代农业企业无法发展。而这些工业品的存在及其应用又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化石能源,进而对水体、空气甚至土壤都造成严重污染,形势严峻,这为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了不容无视的现实基础。

2.从严重性方面来看。虽然工业企业在改革开放期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大,但对于低碳化发展而言,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农业企业涉及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及服务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化及可选择性不同,农产品的需求一方面是硬性的,是不可短缺的,粮食、蔬菜、鱼肉等在根本上制约了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不具有替代性,尤其是水稻和小麦这样的主粮,任何其他物品是无法取代的。二是范围广阔的农村。在工业企业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为有广阔的农村作为稀释污染程度的纵深,人类依旧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广阔的农村也普遍被污染了,人类就面临着没有退路的危险。可见,农产品和农村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的意义是根本性的,而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偏偏涉及这两个方面,这决定了其低碳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

基于如上所言的迫切性及严重性,农场型现代企业除了低碳化发展外没有第二选择。农场型现代企业低碳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自身产生的碳排放及相对应经济效益量度的测量,对此从单个农场型现代企业角度来看,最佳路径是推行低碳财务管理,其行为要素之一是彻底、准确而科学地推进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所谓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给出的定义是:“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① 通俗地说,环境成本就是特定企业为了缓解正常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所需要的费用,是企业组织关注环境问题最直接的表现。

对于农场型现代企业而言,环境成本信息主动、及时而真实地披露是对于其低碳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是农场型现代企业力行低碳化发展的标志。农场型现代企业的低碳化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标语及文件中,而应该落实到实践中。对此,最关键的表现莫过于敢于并主动在预算中为治理污染减少碳排放安排转型资金,并据此支撑形成体系化的措施,确保预算执行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定期向外界主动披露相关预算执行情况和环境成本信息,确保低碳化发展名至实归。其次,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是农场型现代企业力行低碳化发展的保证。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也是相关部门及民众监督企业是否彻底落实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着眼点之一,更是环境审计项目的核心内容。外界可以通过评判、监督、审计其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真实性、充分性及合规性来审视该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情况,防止某些企业弄虚作假。在这种倒逼的压力下,企业管理层将会充分考虑企业信誉风险及政府部门相关处罚带来的资金损失甚至被关闭停止运营的风险,会更自觉而主动地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确保其低碳化发展措施得到落实。

三、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

对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条目,可以借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7年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的办法》①的相关规定,结合农畜业的特色及特定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对于农场型现代企业来说,一般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为避免、缓解污染而产生的费用支出,比如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基于环境要求整改畜禽舍结构及设施、对养殖区进行消毒杀菌、通过沼气厌氧发酵等技术处理粪便等措施产生的费用、物力及人力成本。

二是企业委托给社会公共管理负责部门处理相关污染问题产生的成本,比如每年付出的水资源费、猪场排污费、绿化费等,该成本主要以费用为主。

三是企业运转造成的资源消耗、污染损失。任何企业都会产生适当的资源消耗甚至污染损失。前者一般由相关部门通过碳足迹核算解决,后者一般由因此造成的政府环保违规罚款等损失来衡量。

四是环保机构设置产生的成本。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普及,大多数企业均设置了一定机构或者专门岗位负责环保问题,会产生一定额度的管理、薪金及所负责环保设计的购置、折旧费用。

五是企业承担相关社会责任产生的费用。农场型现代企业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在特定农村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作为典型企业公民会主动协同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会产生捐款、捐物、技术支持、排污咨询等方面的成本。

六是因企业治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企业发展成本。类似情况会使其面临信誉风险,地方相关部门可能会依法作出有关惩罚,这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带来的预期成本。

七是因企业治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社会成本,包括周边被污染地域的民众在健康、饮食等方面损失及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治理相关问题付出的代价。

八是企业在用材林、生态林等方面的支出,包括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每年的更新和维护支出。

四、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模式及其选择

对于如上成本的披露模式,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一般而言包括两种:一是补充报告模式,即在常规财务报告中增加相关信息,这种模式比较简练灵活,重点显示关键信息,不过缺乏全面性。二是独立报告模式,这种模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全面而系统,不过不利于受众快速把握核心内容。应该说,如上两种模式没有太多出奇之处,甚至都谈不上绝对完美而合适。其实,对于特定农场型现代企业而言,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及频率选择方面应该在充分考虑如下几种方面的基础上灵活动态把握。

一要考虑企业规模因素。一般而言,规模大的公司在治理、管理及财务运行等方面比较复杂,涉及的利益分歧比较大,往往也是的重点,对监督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高,宜于在常规财务报告补充报告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独立报告的频率。

二要考虑所在地域因素。在不同的地方,环境基础、承受污染的程度、民众及政府关注度不同,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经营的企业对监督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高,宜于在常规财务报告补充报告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独立报告的频率。

三要考虑股权情况因素。在股权方面起作用的有两点:一是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股权相对单一的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要求低,反之则要求高;二是国有股所占比例的高低,国有股基于国有经济的特殊性,需要在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方面起带头作用,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详细程度、标准额度等方面的要求高。

四要考虑企业能力因素。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需要一定的企业能力为基础,否则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里所涉及的企业能力主要有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部门的配合能力,其中前两者是决定企业披露企业环境成本信息频率和水平的根本因素,后者通过影响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具体质量制约具体披露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肖淑芳,胡伟.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 会计研究, 2005(3).

[2] 许家林,王昌锐. 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J].会计研究, 2006(1).

[3] 伍飞英,罗虹. 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 知识经济, 2009(13).

[4] 杨桦. 我国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 2010(2) .

[5]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6] 王小红,高民芳,宋玉. 低碳经济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陕西省上市公司为例[J]. 会计之友, 2011(20).

[7] 李晓花. 低碳时代的环境信息披露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

[8] 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9] 黎富兵,何华. 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11).

第3篇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对策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过程。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本文就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的特点

1.1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已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和中心任务。高度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农业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 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现代农业生产已形成。

1.2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好的流通渠道才能带动高质量的生产,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和物流通道,将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应用和开发,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共享信息的服务, 以便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解决供需矛盾,从而实现了农产品在流通方面的信息化,这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1]。

1.3 在产业升级方面

随着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推广,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已不是孤立的,而是紧紧围绕着产业链。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其本身已成长为一个新型的支柱产业,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和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将信息资源转化为价值,发挥农业信息效益的最大化,在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和升级,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造就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型农业专家和能手,带动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同时,农民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整体效益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业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不强,对政策内容把握的不到位,以及对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再加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及其流通是由多个部门管理,职权相对分散,标准又要求不一,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储备也就不完善。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受阻。

2.2 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尽管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突飞猛进,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落后设施仍然在一定时期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处理方面,缺少在信息采集、科学管理、现代化智能操作及处理方面的人才,使得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较为缓慢。

2.3 农业IT行业协会组织缺失,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健全

农业IT行业协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协调组织,它具有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基本功能[3],是农业行业协会和IT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市场化原则和方式、介于农业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一个社会协调性组织,它主要包括政府、科研机构、IT软件企业、涉农企业等,是代表一个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权威机构。然而现阶段农业行业协会单一,大多数都属于官办型,政府的宏观干预较少,各部门自成一体,缺少统一规范的管理。因此,很难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

2.4 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落后,服务水平不高

在我国,信息化的工作主要是IT行业,由于技术的专业性,使他们绝大数人的工作环境在IT行业。关于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用人才较少,直到目前还没有一只稳定的队伍为现代化的农业服务。再加上现有的农业各部门专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指导人员严重缺乏,信息储备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少独立维护与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最终影响了信息化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服务的质量也不高。

3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要提升政府农业信息化的意识,让政府带动个人。政府需要做到降低农民们使用信息的成本,以鼓励农户加强农业信息化,同时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并加大对相关教育方面的投资[4];要提高农户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还需要对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多加了解和应用,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全社会农业信息化意识,仅仅是政府和农户提升信息化意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农业信息化涉及到各个领域,只有整个社会都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2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我们不难看出,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除政府部门的引导外,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以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作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推动者和监督管理者,按照市场导向,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及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种农业信息化组织管理的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在管理方式上转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3.3 鼓励农业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IT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和基本功能,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产业升级的优势,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从而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4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和宣传,建立基层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宣传,重视基础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培养和选拔“拔尖人才”,结合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特色和水平建立专家资源库和人才储备库,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农户掌握和使用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运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服务的信息化、农业耕作的现代化、流通的信息化,使我国的特色农业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万林,张港红,李桢,等.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6-78.

[2]张新民.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2011,(8):112-113.

第4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

1前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长久以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于国内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是个不争的事实。就此,随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这种生产力水平低导致竞争力弱问题更为突出,大大制约着国内农业发展走向世界的脚步。为促进国内农业的高水平发展,非常有必要加快国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良好的农业信息资源交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最优配置,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此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2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1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发展产物,现如今的时代,信息技术与任何产业的结合,都将很好地助推本行业的倍增发展。同样,与农业产业结合,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增速效果。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发展,都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虽然农业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是,同样管理、技术、经营等综合素质水平也不高。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注意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最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农业的飞速发展,将实现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

2.2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在经过的大量农业市场调查中,对本地市场中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不少农户不能适时地进行掌控和了解。农业信息上的闭塞,往往导致农业种植的盲目性,待本农产品上市收获时,往往不再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力,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极为惨重的,同样会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在此,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中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充分发展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使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快捷准确的流通,使农民真正掌握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3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作一种产业来规划发展

由此,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带速传统农业发展的倍增器,另一方面我们洞悉到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此,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更是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

3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1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

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完善,同样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化指标的高低,同样反映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完善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则重点由如下几部分构成:1)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2)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3)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4)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信息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3.2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保障地方粮食购销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信息的实时交流,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对实现这样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信息预警系统决不是简单的农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预测。如同天气预报,原始的水文、气象资料信息对最终消费者没有多大意义,但经过对这些原始资料加资料加工分析产生的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却更有价值,这其间通过信息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使信息在深加工过程中得以升值。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也同样如此,在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中不单要研究国内农业信息,还要研究国外信息,不仅要从粮食品种、质量、产量、面积、价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气象、灾害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以保证粮食运行体制的安全。

4结论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则体现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低质低效的状态,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发展产物,能更好地带速传统农业倍增发展。二则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中,信息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非常有必要将农业信息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高的产业之一。借助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首先应该完善健全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其次利用农业信息化系统保障粮食购销的安全稳定,应该全面了解市场粮食购销情况,预警粮食购销的潜在市场买家,避免种植农产品没有销路。

参考文献

[1]林宝洁,谷永丽,魏晓军.呼伦贝尔市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6):114-116.

[2]夏晓波.智慧农业应多做“生态”文章[J].江西农业,2016,(20):16.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与思考

一、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本文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传递的特点,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目前,我国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实必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发达国家提升农业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例,一方面政府把对农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把进行信息引导和提供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农民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以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据。美国的传统农业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已超过了一半。

2、农业信息化是目前认识到的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中非农产业的比重还不高,处在国家和人民用增加资金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刚刚起步。只有实施农业的信息化,才有可能针对农业所涉及的因素,复杂性、区域性和时空差异性大以及生产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的特点,科学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可以说,信息技术可以渗透到农业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3、农业信息化是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平台。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我国农村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不能再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走“原始农业古代农业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常规发展道路,而应该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实施以农村的信息化互补共进,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以成立的。为此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农村的实际,特别要注意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和土地经营高度分散的基本现实,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二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效的信息化运行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农村的农业管理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以便达到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农业信息化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是信息知识能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知识的价值将会得到确认和重视,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科技知识在利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二是农业信息化可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由于农业信息网络

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培训,使农业信息流和科学技术迅速地推广到千家万户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三是农业信息化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提升进步。新兴的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结构方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造、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成为农村经济长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应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

其一,信息产业已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二,国家已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六大已将农业放在所有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提出了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各个行业包括信息产业,都将农业市场放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位置,准备开发农业信息化资源。

其三,农村经济的发展已使农民有了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进城打工,或进城经营第三服务产业。这些年青的农民会经过新环境的感染,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商品经营意识,而且还会感悟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使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家乡的落后,不仅仅是物质的贫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贫乏和观念意识的落后。他们会回乡进行思想互动带动广大农民树立信息化意识,抛弃旧的传统观念和农业经营方式。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扫清思想意识的障碍。

三、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可操作性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开发、利用效果并不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三级网络构架模式,创造发展的硬件环境。以“中国三农振兴网”为龙头,通过“村、乡、县”三级网络构架,互联网络配套完整、高效、直接、互动的网络体系;通过基层信息站各类农资、农业信息的层层收集、汇总、上传和主站、区域总站的及时整理、归纳、反馈等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有效“黄金”信息的“上传下达”问题。

2、建立“信息化示范县”工程,创造发展的组织环境。合理利用、有效调动和高效整合各行业相关资源,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3、试办农村信息化教育基地创造发展的软件环境。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培养一大批知识和实践能力俱佳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等各方面高端人才。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能力的关键。应该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4、组建农业信息化投资公司创造发展的融资环境。国家应该出台有关文件和政策,允许鼓励各种大型公司,特别是开发公司投资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特别是制度保障条件,包括免税政策等一切优惠政策,并使投者有利可图,放心投资从事农业经济信息的建设。另外,国家可成立“农业经济信息化股份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一定比例,私人筹资一定比例,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述彭.“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对应[N].光明日报,2004-04-02.

第6篇

随着宿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广大农民与农业领域急需农业信息的正确引导。将农业化与信息化通过产、供、销产业链的方式整合起来,建设权威中立的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迫在眉睫。

1.1宿迁农业产业信息产品数据库集成系统

宿迁市建设开发了价格数据库、产能产量数据库、进出口数据库、企业客户库、需求量数据库、指数数据库等十种关系型数据库,将农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层面全覆盖,为制作各类研究报告提供数据基础,为定量分析预测市场提供支持。系统也为宿迁农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权威的数据支持,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在种植与养殖、加工过程中只凭经验做出的错误决定造成的惨重损失,降低这种盲目性导致产品滞销或供不应求的风险加剧。

1.2宿迁农产品交易数据挖掘系统

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结合宿迁农业发展现状,搭建更为适合宿迁广大农民易于操作且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争取将农产品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1.3宿迁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应用

采集农业产业相关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建设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物流与信息、物流与实体经济交易的网络连接,及时预测行情发展动向,实现远程监控、交易警示等功能,了解区域仓储存量差异,实现跨区域货物调配,对从业者分析判断交易量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1.4完善宿迁农产品指数,提升权威性

通过对农产品长期不断的跟踪、估价、记录、分析研究,研发生成了宿迁农产品综合指数,后续还将建立“模糊数学+三层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市场中远期预测,并形成价格先行指数,供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协会和政府相关机构决策参考。随着宿迁农产品指数的完善和影响力的扩大,今后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卓创农产品指数的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在国际商品交易中提高我国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1.5建立完善的宿迁农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在指导和帮助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利用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同时,还将在土地流转、金融保险、生产补贴等方面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全面带动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大力推动宿迁农业信息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1.6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

开展宿迁“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服务,搭建宿迁农业订单交易及流转平台、现货信用交易支持平台,为农牧行业的客户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服务。实现以信息服务推动农产品供求,以交易服务引导和方便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购买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促进工业品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服务特色和创新之处

宿迁农业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平台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从农资、农产品至深加工以及各类各级采购销售环节,完整地构建出一个专业服务三农的信息平台。

2.1服务特色

应响应国家号召,为三农提供免费的数据信息服务,以填补了国内空白;专人进行市场跟踪及信息采集,信息和数据的质量有保障;除了网上信息,平台还借助更广阔的手机客户端信息平台、微博、微信平台等,加快传递惠农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超对接服务,覆盖面从农资到农产品。计划与各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农民与企业的直接沟通桥梁。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普及,帮助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的问题。

2.2创新之处

信息和数据范围广泛,涉及三农的各个领域,涵盖种、收、加工、销售、养殖等方面;完备的数据及信息网络支持,研究成果深入,符合国家政策,具备深远的社会效益;服务及时到位;平台投放的信息量丰富,对于服务“三农”,加速“三农”信息化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3发展前景

第7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农业

目前,中国的农业面临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把握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在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用的信息,可以让一群羊卖很多钱,可以让季节性蔬菜顺利销售,如果能够把握这些信息就赚了很多钱,这些信息可能在一段时间起作用,信息如果失真,也就剥夺了赚钱的机遇,最终导致财产流失。因此,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比工业革命在过去,势必对社会的影响要大。农业信息化是在农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经济结构的重心转移到信息和知识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继续采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业部门和农村社会各个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1 推进农业信息化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整体的长远规划和战略选择。

1.1 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建设,逐步推进和支持省、地、县、乡信息网络建设。选中先进地区建立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组织多学科的力量,系统开展信息化实验,并逐步提高系统水平。加强国际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农业。

1.2 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大专院校应设立农业信息专业,选择重点专业设置硕士,博士学位,同时,以吸引外国人才回国工作。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增加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远程教育的指导,在网上以各种方式的交流信息,提高农村工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的水平。

1.3 以信息技术支持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 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到农业生产领域。该示范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效农业,水产养殖,新品种选育及养殖产业化示范,品牌优势,出口农产品种植,建立农业技术集成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产业化示范区,环境友好型农业品的产业化示范区。

2 加大政府投资开发和建设的力度

大量的农业信息属于公共福利,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开发和建设各级政府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大投资力度。

2.1 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上 形成长效机制,在农村大量投资信息化建设。研究机构,市场的力量,以及服务业的力量有机结合,抓好交通、道路、通讯设备、保健及教育设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降低成本,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铺平道路。

2.2 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环境 政府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财政补贴,改善运行机制。建立畅通的网络硬件系统,以及基础的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信息采集点,在农业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信息传输渠道的硬件设施。

2.3 加强各级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同时,建立乡镇和农户四级联动培训,村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大企业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和传播信息,发挥上下级政府之间的信息服务,有效解决广大农民利用信息的困难。

2.4 要积极引导农民经纪人 种养大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和扩大农村信息员队伍。逐步形成信息收集软环境,不断挖掘潜在的本地信息,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信息传递机制。

3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随着网络的逐步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可用于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种方式通过一个简单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推广农业科技,技术咨询和发展农村教育。同时,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生动、易于操作和决策正确,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方便。若有什么新技术,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这些技术。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使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快速地吸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和农民的文化素质。

4 为农民提供一个可靠和方便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