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6:05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地理教学进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 分层递进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最初是由上海市教科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的理论。分层递进教学源于个别化教学,在现实班级授课制实施的大前提下实则为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在学校就意味着要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孔子便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全员关怀。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分层递进教学主要目的是想探索解决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面对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2 本科独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计算机文化素质与应用技能的要求,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而开设的一门最基本的课程。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目前学校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即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主要针对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实施,大一年级上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一课程,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常用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等内容。下学期根据专业不同,分方向开设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一个方向是理学类专业围绕着数据库开设的高级Access应用,另一个方向是文科类专业围绕着办公软件开设的高级Office应用。
3 分层递进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实施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要在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因为“分层递进教学”实施的基础,首先在于教师承认人有差异,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我们要鼓励个性发展,缩短不良差异。
现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对分层递进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实施进行分析。
1、差异的存在
首先,由于全国各个大学生源都较为丰富,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储备存在差异。一方面,有的学生所在的初高中已经开设了基本的计算机课程,有的学生所在的初高中则并未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父母或多或少地传递了一些计算机知识给学生,有的学生则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知识。这样种种的原因都使学生形成了一定差异。
此外,学生个体本身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2、如何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学生学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除了习得计算机相关理论外,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习能够获得计算机操作的一些技能,如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查资料,能够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辅助自己学习其他课程,毕业后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等。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如何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首先,在课程设置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既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也认识到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性。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大一年级下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中,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就业的不同,分别开设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例如理学类专业学生,如会计专业就围绕着数据库开设了高级Access应用,进一步学习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结合自身从事的专业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文科类专业学生围绕着办公软件开设的高级Office应用,系统地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而艺术类专业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结束后就不再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留下更多时间给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非常重要,由此应该将课程分成两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将课程设置成理论加实验的形式,在教师理论知识传授结束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使用计算机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实际运用学到的相关知识。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2、七年级、八年级地理教学与研讨工作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3、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指导教师领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探索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4、高三复习工作的研讨
对高三复习工作加强策略指导,为总结推广先进复习经验,提高高三复习整体质量,本学期将在固镇二中举行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通知另发)
四、教学进度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注:如组织质量监测,将按照此进度进行。
五、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教研活动安排一览表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一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二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三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四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五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
——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六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七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八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二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三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六、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周四上午8:20—11:00
要求:请各位教师准时参加。认真准备,积极研讨,共同提高。
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2月15日
查阅更多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地理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关键字:初高中地理教学;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地理教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相衔接的[1]。但目前大多数省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初三不开设地理课,使得中学地理教学在初二和高一之间出现了一个断档期,这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衔接是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为区域地理,这是考虑到区域知识相对简单,可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和较抽象的理论探究,又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有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地”,主要介绍“是什么”和“有什么”,即重点介绍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课程不在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学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教学侧重点是“理”主要介绍“为什么”,即在介绍地理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和成因。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少,每周两个课时,课时充足,教学进度较慢,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训练地理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提高,课时量紧张,每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多采用讲授法,重在阐释地理原理和规律。
此外,学习方法上也有差异。初中地理通常只要求学生了解和识记,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或反复练习强化,不注重理解,归纳和运用。进入高中之后,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求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用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
初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把握学情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地理教师应经常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的教学和学生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进入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参加初二的地理水平测试的阅卷工作,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有所不同,教学水平更是层次不齐,所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统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谈话等方式,对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地理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地理思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归类,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2.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中的地球与地图以及和区域地理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地理课程基本是“零基础”,所以高中教师必须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进行及时的补救。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堆砌[3],也不是将初中地理知识重复一遍,必须是有机的结合。由于课时量有限,单独利用几周时间来复习初中地理知识显然不可行。借助导学案,衔接巩固基础知识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新课之前,找出需要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精心设计衔接内容,并将衔接内容与导学案相结合,以自主预习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初中地理教材就可以自主复习本节课所要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一个过渡的台阶,减缓“坡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例如在高一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将初中地理中已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经纬线、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交替等知识点,设计成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要求学生在新课前完成。
3.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
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不作为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在多数初中学校地理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部分初中甚至没有专业地理任课教师,即使有专业的地理教师任课,也经常被被数学、英语等大家眼中的“主课”占据着。学生进入高中后依然会沿袭了以前的观念,把地理看作是一门“副科”,不重视地理的学习。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看待初中地理课程、端正教与学的态度,这是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地理教师,合理安排地理课时,优化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地理教师应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认识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本学期由王辛勤老师和顾轶群老师开展校本培训;韦军老师开设蚌埠市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陈灿红老师参加安徽省地理学科“教坛新星”竞赛。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讨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围绕韦军老师和陈灿红老师的教学公开课预演,共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本学期的对外教学开放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学业水平测试,关注09届高考方案 高中新课程进入复习检测阶段,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积极的复课工作,由张威、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学业水平测试蚌埠铁中教学资源——复课思路与复课习题(发表于张威老师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关注2011届高考方案与复习纲要,及时调整复课计划,认真组织复课教学。
4、紧抓高三复习研讨,做好二轮专题复习 为学习先进高考复习经验,提高我校高三复习整体质量,积极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主动参加本学期在固镇二中举行的“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校内加强组内交流,分工合作组织专题复习研讨,由顾轶群、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三复课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跟踪反馈,对三位高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5、持之以恒组织气象小组活动 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气象小组观测与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本活动地理组全体组员共同参加,并聘任高继红、李晋、韦军老师为地理气象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6、教学进度 如本学期组织期终质量监测,将按照下列进度进行。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7、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二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三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四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五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六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七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八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九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四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训一
全体老师
会议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训二
全体老师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中地理 有效衔接
2011年版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高中地理教学出现新问题和特点,突出的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现状
初中阶段地理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对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探讨”;从教学要求看,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从主要目的看,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从内容上看,在设计方面,不再要求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在必修课上为“学习系统地理”,从选修课程看,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高中地理内容,多是选择的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在初中区域地理中是不涉及的,在原理与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区域地理要重新认识,故而学生感觉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可见角度呈现多维化,地理深度掘进,拓宽了广度,增强了梯度。
新课改后,初中地理难度大幅降低,高中地理面临高考,实际上从教师这方面就不敢降低难度,这就使调整后的教材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跳跃、选择不完整、跨度大。另外,虽然新课标是相同的,但是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上出现的多元化,导致初高中衔接断层的态势愈演愈烈。
二、初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考试性质的差异性,造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存在。
地理中考,属于达标考试,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很多城市多年来中考没有地理学科,在初二就已经结业考试完成了。学生与学校都不怎么重视这一学科,虽然达标了,但不少学校只是到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初三一年空缺,学过的知识都遗忘到脑后,造成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知识基础薄弱。而高考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高,学习要求、考试方式不同,不少学生无法适应。
2.讲授方式的差异性,形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学生课上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以感性思维为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接受。内容不多,教学进度慢,对重点内容有较多时间反复训练;高中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课堂上讲得多,教法单一,气氛显得相对死板沉闷,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教师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教师不现实,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高中地理对思维能力培养较关注,要求从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和多层面看待问题形成知识网,由初中知识的“点”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层面”,造成部分学生的知识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心理状态失衡,加剧了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高中过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极不稳定。由于地理教材、教法、学法、考试等与初中相比存在较大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紧张、失落、消极的情绪;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弱,教师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对地理课也就从此失去兴趣,造成高中地理“学困”、“教难”现象存在。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学生学法方面的衔接――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特点,对班上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差的部分,做适当补习;其次,改进学习方法,继承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尝试新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就要找出症结所在,及时向师生寻求帮助;最后,可以主动询问高中教师,给出经验和建议。
2.教师教法方面的衔接――以学定教,精心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以教定学”学生肯定会厌倦,如教师把教的行为建立在学生当前的学情基础上,将“以学定教”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侧重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启发式教学的使用,多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突出探究性。以案例教学为主,注意与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
3.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钻研新课标,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对比初高中的地理新课标。掌握住课程理念,研究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关注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初中地理教材寻找归纳初高中知识的切合点。对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整合,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学习,深刻思考、仔细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戴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地理教学,2013(19).
[2]于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8-9.
[3]牟哲富.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4)29.
1 课时少、进度慢,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新生刚刚脱离初中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再加上地理跨度大、难度大、课时少,他们更觉得地理就是一部“天书”,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各班教学进度存在差异。
(1)我校正在发展之中,学生数量多、层次不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教学进度快。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
(2)有些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要跨年级教学,班级层次又各不相同,导致教师所带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同。
3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如地理知识点多而散,地理计算、图像判读、空间定位难度大等),觉得学习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恐地症”。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大多采用自己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最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
1 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地理组的教师都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确定每节内容如何上、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注重教法的转变、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这样提问:我们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在中午,那么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是哪一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议论纷纷。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不但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季风气候”内容时,我会先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提出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可以借到箭?他利用了什么天气条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课堂讨论,这就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每节课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参与地理互动教学,有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简单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能让课本和作业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和家里,要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能力。中小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为国家不断培育具有活学活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本人对目前贵州的高中地理教育现状表示堪忧。贵州的初中地理不中考,只会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地理基础基本为零。加之社会对地理有偏见,认为地理是副科。为了升学,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哲学观点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初中基础的好坏对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基础好,学生会学得很轻松,对本学科的兴趣高,就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基础差会严重干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放弃心理,对高中地理教学极为不利。其次,每个中学对高中地理重视程度不同,一定程度制约着高中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多数高中都是重理轻文,理科学生多,文科学生少。地理属于文科,但其偏理科,学习难度丝毫不亚于数学,有“文综里的数学,得地理者上重点”的说法。高中地理不像初中地理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知识容量巨大,学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再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地理教师各自为政,一厢情愿,不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大搞题海战术,结果事与愿违。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成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就会干扰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只有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它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贵州初中地理不纳入中考并非个例,相比相邻省市(四川、重庆),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中考不考地理,高考又要考地理,地理学科这样尴尬的地位又怎会得到重视呢?很多学校只重视语、数、英等科目,目光短浅,其他学科一样重要,只是分工不同。学好高中地理,有利于提高文科综合分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然而国人的思维尚未转变,地理在国外相当重视。在国人大喊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无奈成为牺牲品。我们看一看高中地理的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必修一),人文地理(必修二)、区域地理及区域发展(必修三)、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防治(选修四和选修五)。高一没有分科的时候,每周两节地理课,根本无法保证完成教学任务。高中不像初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要求更高。高中教师既要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又要批改作业,讲解教辅资料,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可想而知,地理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面对紧张的课时、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维持班上的课堂纪律。再加上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同事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无法做到步调一致,统筹规划。加上学校狠抓升学率,采用低效的题海战术,却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大部分时间用来考试和做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还有就是学生自身因素,比如,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多或少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