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2:14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地理课堂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能力 情感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8-01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谈怎样才能培养初中生反思能力,进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对所学知识反思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学习某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 , 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 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 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 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若有, 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尽快补救。《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学生们对以上知识学习后,有了如下清醒的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二、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自己的假设; 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开始是怎样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为什么会走弯路, 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哪种方案最优;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相关技能,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 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 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 扩大其思维的空间, 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如在学习省级行政区一节课时,好多同学都不能完全对34个省级行政区理解记忆,学习效果很不好。笔者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寻找教学活动过程中,低效的原因。课堂上,虽然不再是“一言堂”、“满堂灌”,但把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作为老师的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很好地控制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向,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上,做得很不够,在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问题更加突出的方面是,在地理课堂上没有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例,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就说不上什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了。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反思,问题不难找出。后来,笔者告诉学生,用顺口溜巧计34 个省级行政区,如:两湖广宁重河山,五江港澳青陕甘。云贵西四地上天,内蒙台海福吉安。
四、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触及学生的态度与情操, 发展智慧, 提升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并非是虚无缥缈的, 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过程来体验、培养 。如学完“中国气候”后,有的学生说:“冬季风在条件发生变化时, 可以形成寒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学习了“台风”后, 有的学生说:“台风有时对人们有益, 有时对人们有害, 因此我认为对待一个问题或一个人, 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善于从不利中找出有利的方面, 还要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学生的语言虽然显得有些稚嫩, 对道理的感悟略显生硬, 但是它毕竟是有感而发, 说明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反思使人进步,反思是换一个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是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去进行改进。学生的反思如同生物体吸收营养一样,别人是无法替代的,这就需要老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也才能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绪生.论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J]. 学苑教育. 2010(20)
[2]鲁媛媛.教学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学周刊. 2010(09)
[3]王波儿.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初探[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9(10)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概念 内容 影响因素
一、地理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青年地理教师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1]。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反思”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需要地理教师通过个体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团队的团结协作,最终达到地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专业的成长。
二、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对地理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的回答各有见解,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反思应该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无论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或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是良好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地理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价值。但是地理教学反思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步伐不断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清晰。一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各自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新知识生成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反思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整节课达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程度等方面。如果出现部分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所有的学习目标,并且学生的表现很轻松,就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实现80%的具体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有难度或是太过简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地理教师就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发现并分析优点和不足,甚至可以在课下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制定,进行课堂重构,预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借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确清晰这一总目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2]。这三个维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能教条地、机械化地加以分割,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往往会被地理教师忽视,常常套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既定框架,学生没有发自内心感悟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反思:一整节课结束后,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怎样的提升或是升华,那么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节课究竟要如何传递,并且能够传递给他们什么。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十大重要理念,也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其中不仅包括总目标,而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细化,但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课时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地理教育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这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时,既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挖掘,又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广度的拓展。
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也是范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应将新教材看做是参考书,开拓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理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教学资源生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观念及时转变为“用教材教”,书只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参考材料。改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课堂过程的引领者。
三、地理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而言,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常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一)自身因素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做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强调反思在推进教学,也在帮助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反思是为了达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工作和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地理教学反思应是地理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审视、反省和总结。
然而有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某种习惯性教学行为,思维定势的方式就逐渐“生根发芽”,对之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谓习惯性教学行为,就是教师根据已经形成的某些思维结论支配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批判精神与质疑能力恰好是创造性思维最具活力的因素,如果习惯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发挥主导作用,久而久之,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就会走向衰落,惰性就会产生。地理课堂要走出模仿与复制的僵化怪圈,地理教师就必须用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代替习惯性教学。只有这样地理教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地理学科才能越走越远。
总之,地理教学反思不仅需要教师思想层面上的认同、思想观念上的重视,还需要行为实践上的落实和自觉主动的坚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地理教师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1.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现代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教师诸多的付出,教师乏味的工作背后是一系列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升学压力使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压力很大。地理教师的日程安排紧张,平日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学校行政工作等工作事项。这使有些地理教师即使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2.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书写的教学设计中的一块内容就是教学反思,甚至“每天写教学反思”被一些学校单拿出来,当做硬性要求。当然,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教师“写教学反思”,但真正“思”了吗,就无法确定。这样的共性趋同,教师们不免将教学反思当做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学反思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促进点而不是用作敷衍工作任务的障碍,硬性的教学反思对教学毫无作用,真的教学反思是自觉的、有深刻感悟的。
四、结语
反思可以强化自我监控意识,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反思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对地理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就相对而言更少。本文定位于对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探讨地理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针对性的帮助。
尽管地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地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地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地理教师的自我完善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主观方面地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运用不够等,还是客观上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等的影响,都使得地理教学反思研究的进行缺乏深入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转贴于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反思
新大纲规定初中地理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应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盲目追求效果,而忽略了所选择方法的有效性。作者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这里所说的实践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还包括对理论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任何知识都应该经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实践的经历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程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三)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
对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合理的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重视课前的预习,其重要性也是人所共知的。但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加重,对于地理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被忽视的课程来说,预习也往往就流于一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新让学生们开始做课前的预习,鉴于学生可用时间的有限,课前的预习任务一般仅局限在对问题的整体了解上,以便课堂上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在学习“水资源”时,课前的预习可以设置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污水?他们会造成上面危害?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好多的例子,只要在脑子中有了概念,对于课堂教学主题的进入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相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课堂和谐教学的氛围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课堂上,老是应该抛弃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般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消除拘谨,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其次,对于学生的成绩老是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反应稍慢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表扬和指导,让他们有之中被尊重的感觉。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使教学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后,就是老是要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如教学方式、语言风格等。
(三)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手段,目前是数不胜数,如探究教学、主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游戏教学等等。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都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同,但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反应这种方法不好、那种方法不好。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点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对“地图”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对本市地图的观察来分析如何在一张纸上把整个城区表现出来?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下一步继续分析比例尺的具体规定等等。再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时,就可以使用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同学分组进行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我国行政区的认识和记忆,和传统纯粹告知的教法相比,效果得到大大提高。在如讲解地中海气候特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于学生复习、应用已学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益处。
虽然说教法法无定法,但在追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生过程的实践性和课堂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姜艳科.试探初中地理课的几种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8:125.
[2]朱亚超.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41/37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创新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代替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做好课前准备,写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案,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可以分三个步骤:精心选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课前准备过程中,教案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师做到启发式的“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对于每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强化重点要有落实方案,难点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关注提升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要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精选习题,编制学案,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例如像一些课本上旧的识记内容可以不讲,让学生自读,以练习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时间。当然,对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直接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在练习过程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巩固难点知识。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例如把上课反应快、勤快的学生与反应慢、手慢的学生搭配成一组,互相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对个别上课懒惰、不勤快的学生,教师可直接监督,时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___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___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