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远程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08-10 16:52:14

序论:在您撰写远程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远程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第1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第2篇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提到日系电子厂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医疗电子市场。因为消费电子领域遭到重创,很多日系的厂商开始谋求新的增长点,而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和能源行业就成为这些厂商转型的自然之选,它们希望通过在医疗保健和能源行业展开收购来降低它们对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依赖性。因为以前的积累较少,一些厂商采用并购的手法,以便能快速进入市场。如索尼就在2010年收购了美国伊利诺伊的生命科学公司icyt MissionTechnology,去年又收购了华盛顿州雷蒙德市的医疗诊断设备公司Micronics。此外,索尼还打算参股奥林巴斯公司,因为奥林巴斯公司占领了70%的内窥镜市场。

实际上,国际上的各电子巨头对医疗电子都深耕已久,并已开始有所斩获。引用网上的一段话,“根据市调公司Databeans的报告,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大公司的保健事业部营收同比都出现了增长。西门子公司因成像和治疗设备的强势增长而使其营收同比成长8%,达44.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其在亚洲、澳洲的营收和合同额都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飞利浦公司同样在中国市场为首的新兴市场殷切需求的驱动下,同期成长9%,达29亿美元,另一行业巨头通用电气也成长5%,达43亿美元。在营利双收的情况下,同期整合、购并事件也发生多起,计有40多笔、约30亿美元,这些无疑都将有助于未来医疗电子市场的健康成长。据预测,全球医疗电子市场今年可达1300亿美元,另说,2015年可达1600亿美元,中国于2013年也可达到8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同样的,各芯片厂商对医疗电子市场也是关爱有加。对于那些产品线跨越数字和模拟的厂商来说,进入这个行业简直是易如反掌。以前,很多电子医疗设备商是用分立元件搭建电路的方法来做产品。现在,芯片厂商直接把这些功能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内,极大地降低了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半导体厂商的大规模介入,也使得整个医疗电子设备行业的升级换代大为加快。而且,由于他们的介入,现在的医疗电子设备不单是精度在提高,通信功能也在大幅提高。WiFi、蓝牙、3G等技术都开始应用在医疗电子设备上,使得这些设备具有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远程医疗的概念开始被实现。此外,由于芯片的适用,医疗设备也开始越来越便携,这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统计,在2010年时,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08.7亿元,同比增长28.5%,预计到2017年,市场的增速还会维持如此。

前几年的电子行业多依靠消费电子来拉动增长,但在消费电子低迷时,总需要一个新的增长极。现在看来,医疗电子有潜力成为电子行业的新马达。未来的医疗电子行业,大有可期。

第3篇

未来,患者在家里利用手机在线,就能让大夫远程看病,而医生利用手机软件,则可查看患者的各种体征进行诊疗。业界专家认为,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7大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

“4G”,为无线远程医疗提供可能

4G时代,移动通讯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全球公认4G具有四大特点:传输速率高、时延短、容量大、图像高清。4G速度有多快?4G将是目前3G传输速度的50倍,下载一部电影只要3分钟。4G图像有多清?相隔千里一样会诊,手术者心脏起搏和血液流动都能高清可见,甚至患者对方的神态、气色等信息都能准确捕捉与传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优质的医疗资源与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综合医院排队难、挂号难、看病难,患者难于有效就医问诊,尤其是偏远地区,因医疗资源少,患者看病常要走上百公里的路程;另一方面,大量本应发挥作用的社区和本地医疗机构利用率不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今,4G网络能实时传输高清图像和大量数据及现场图像,这为远程快速医疗的实现提供可能。以后,患者在家中或社区医院,通过4G网络就能与专家进行高清视频问诊,省时省力又省钱。这对于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我国而言,现实意义很大,缓解了边远地区缺乏高端医疗人才的难题。

传统的远程会诊,无法实现介入影像资料的实时、清晰和便捷传输,只能是专家之间进行口头交流,但对于冠心病之类的诊治,必须依靠高清造影作为诊疗依据。以往这些数据远距离传输成本高、清晰度差,专家往往需要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时下,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江苏移动公司合作的“4G远程医疗系统”正式启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冠心病高清造影影像的实时数字化采集和远距离视频传输,以及高清影像的多移动终端实时接入会诊。利用这套系统,专家不需要亲临现场,只需在远程观看实时诊疗视频画面,就能指导偏远地区的医院进行冠心病远程会诊,双方医生可通过视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针对病患的CT影像共同商讨、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专家会诊模式。

以华为智真远程会诊系统为例,据称其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技术,借用高清清晰的手术过程的实时编解码,甚至可使在手术室外场所的专家能观看到与现场主刀医生看到相同效果的整个过程。

4G远程医疗系统远不止在手术之用,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可大大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候诊时间,提升医院的接诊效率;通过移动通信、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利用4G技术,可用手机实时监测身体体征,高血压、心脏不好的患者,还能通过佩戴4G装置,在家里接受远程诊断,实时把血压、血糖和心率等健康数据传输到医院,让医院全天候检测病人变化。

远程医疗: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对于远程移动医疗的发展而言,2013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4亿元,比2012年增长30%,移动医疗市场呈现爆发式的迅猛增长。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专家称,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如今,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远程医疗产品的不断创新,移动医疗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远程医疗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下一阶段将逐步普及到社区,并最终普及到家庭,从而让居民尤其是居家的老人更加方便地获取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当前的“病后求医”逐步过渡到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服务。还有,将来远程医疗平台将与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做更强的整合,实现更强大的综合功能,并与区域医疗一起作为医疗保健的神经末梢,服务更多的人群。

未来,远程医疗的合理应用将实现“保健不出家,小病不出社区,社区不出大病”的长远目标。

尚有不少坎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在思想认识、技术水平、人才准备和经费投入以及营运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症状,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真正投入使用的还不足10%,远程医疗尚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

第4篇

1. 互联网金融市场——小额信贷P2P遇寒冬 第三方支付发展稳定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小额信贷P2P市场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P2P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在2010年仅有13.7亿元,而到了2014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514.7亿元,增长了183倍!而仅 2014年一年较2013年交易规模上涨了157.8%。虽然表面上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P2P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国内项目也有超过1600家之多,但不少项目最后都不能健康发展,老板跑路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透支着投资者对于这一行业的信任。未来随着参与者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P2P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面呈现出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交易额占据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19.4%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银商,交易市场占比11.6%。此外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分别占到市场的6.9%、5.3%、3.2%、2.7%。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生态系统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一面。

2. 医疗健康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前期问题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这座“金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发掘。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是3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 89.9%,增势在过去四年表现较为平缓,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和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市场将迎来大跨步的发展,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但移动医疗市场就目前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核心医疗服务“移不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信息交互尚不完善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布局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前途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3. 在线教育——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可以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不少企业开始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探索,大量资本进入市场,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少企业最终找不到出路死掉。第二阶段依然免不了公司的更迭,但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缓慢。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技术带动下的一次突飞猛进,随着其他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作为一座待挖掘的“金矿”再一次回到巨头们的视野中来。

4. O2O——BAT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趋于多元化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38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涨势较为平缓,究其原因是国内O2O市场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行业仍在探索,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也逐步启动。2015年将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会突破59873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目前国内O2O市场表现来看,餐饮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到整个市场的43%,其次是休闲娱乐,市场占比26%,第三名酒店占到了25%。此外亲子、美容美发、婚庆等也有涉及。但随着BAT布局的完善以及对O2O有利的探索,包括汽车服务、医疗健康等也将逐渐在O2O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5. 电子商务——天猫一家独大 网民购买潜力惊人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无疑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一次狂欢,也是国内网民购买力水平的一次成功的检验。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双十一仅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57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3.1%。这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和网民购买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城的流量分布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3.3%,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榜首。其次是亚马逊,流量占到了22.6%。京东是第三位,流量占比15.3%。第四名是国美在线,流量占2.8%,苏宁占2.2%,一号店占2.0%,当当网占1.4%,聚美优品占到0.3%,唯品会和易迅分别占0.2%和0.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仍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6. 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 284.6亿元。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可见正在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 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可见国内智能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设备还有待发展。

7. 互联网视频——广告、终端设备齐头并进 电商将成新出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是191.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5.0%。由于在线视频行业的媒体性,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拓宽,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的销售也将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前不久刚刚提出的通过在线视频和电商合作的手段,随着这一想法的普及,在线视频将被带入到新的境界。

8. 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百亿 汽车搭载智能设备成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车载智能设备实现汽车电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以及传统导航、定位等功能,也是巨头们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2014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已达7.5%,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仅有4%。结合我国2014年民用汽车近1.27亿的拥有量,可估算车联网市场拥有近100亿的规模,可见车载智能设备拥有相当巨大的空间。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车展和智能家居展来看,搭载有智能设备的“智能汽车”都是展览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深入,以及便捷的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保驾护航,车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9. 地产/家居——线上提供信息渠道 交易还需在线下

(速途研究院制图)

和传统的地产家居相比,互联网技术在地产家居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线上的信息交互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一轮筛选,从而节省下一大部分时间和资源,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购买周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产/家居行业的发展。但也正如前文所讲,互联网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信息交互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根本上由于房屋移不动、家居不好移,且价值相对较高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仍是交易首付能够达成的主导因素,而线上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辅助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与商家的线上交互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让线上交易成为可能。

10. 手游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 ARPG将成手游新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第5篇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如春雨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及糖护士、智能体温计、康康血压计及37健康的血压管家等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或VC机构的投资。

刚性需求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预计2020-2050年中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 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此同时,独居老人增多、空巢化趋势加剧,也造成了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移 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存在看病难、治病贵等各类问题,与城市各大医院相比,社区医疗与农村医疗相对薄弱,总之医疗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也为移动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技术应用方面,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电子病历平台,便于搜索病人信息,寻找疾病线索;利用移动APP,市民可以与医生随时随地在线联系;而物联网技术则使得病人个体化自我监测成为现实。

根据移动互联网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资本热捧移动医疗健康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包括专业化的人体指标监测产品,如监测血糖的糖护士,为育龄妇女和儿童监测体温的智能体温计,监测血压的康康血压计和37健康的血压管家,以及各类医疗在线服务平台和论坛,如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及VC机构的投资。

其中,睿仁医疗推出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App”可以为备孕妇女和儿童实时监测体温,正是瞄准了现实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以相对容易监测识别的体温数据为出发点,将移动医疗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目前睿仁医疗已经获得北软天使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及戈壁投资1000万元的投资。

而春雨掌上医生则是一款结合“自查”与“问诊”的健康诊疗类客户端,通过这个App客户可以通过在线自查的方式查询自己可能罹患的疾病并免费向医生提问。与其他移动医疗App相比,其特点在于客户的数据与信息最终被国内二甲公立医院以上的医生接收,并为用户提出专业化的诊疗建议。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已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轮300万美元投资来源于蓝驰创投,B轮为贝塔斯曼800万美元注资。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虽然资本对于移动医疗的热情不减,但是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的回收,未来移动医疗将很难持续火热下去。

当前,国内大多数的移动医疗企业仍然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比如现在市场上比较热的消费型医疗概念设备,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上,如血压与血糖监测、女性生理周期监测以及育龄妇女与儿童的体温检测等等,对于数据缺乏深度挖掘,客户之间的互动性相对较差,而且创业者对于企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有清晰的规划。而其他的一些医疗互动平台与社区,比如5U家庭医生、春雨天下、好大夫、丁香园等的商务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其盈利则主要是通过转嫁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论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为客 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目前由于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医疗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投资者热捧,但其中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更何况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策敏感度较高,创业者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在投资移动医疗与健康产业的过程中需警惕泡沫化风险。

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当前国内移动医疗健康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立医院改制的进行以及国民就医观念的不断开放,移动医疗将会迎来爆发型增长,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向药企收费、向医院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还是向消费者收费,移动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会逐渐清晰。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从而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

第6篇

为何医疗健康互联网能够频频引得BAT的青睐?

投资界的香饽饽

“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市场需求。”某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医疗投资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医生资源紧缺、人均医疗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自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上,清科董事长倪正东表示,拥有巨大需求的医疗健康行业始终会是VC/PE关注的领域。“如果一家综合基金没有设立医疗投资部门是无法想象的。医疗健康行业不太会受经济环境影响,不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下滑,医疗健康行业一直呈现稳健增长。” 倪正东称,目前整个投资界最关注的两大行业分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作为这两个最热门行业的交集,移动医疗会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所谓移动医疗,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也对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给出了预测。据《发展报告》估算,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3.4亿元,较上年增长25.8%。《发展报告》预计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到2017年底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

这一概念究竟有多火?看看眼下屡创新高的投资规模便可见一斑。继8月19日春雨移动健康(以下简称“春雨”)拿下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刷新国内移动健康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9月2日,中国最大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又宣布获得来自腾讯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成就了国内目前该领域的最大单笔融资。

核心资产是医生资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各自拿下三轮融资的春雨和丁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医疗健康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是因为它们掌握着医疗产业里最核心的资源――医生。

创建于2000年的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天天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丁香园目前的网络平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医学专业领域,能够推动医学专业人士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及药学研发等多领域内的学术沟通、信息共享和专业合作。

“成立14年来,我们的专业会员数量已经超过400万人,其中超过200万人都是执业医师。”李天天说。

《中国经济周刊》查询国家卫计委于今年4月的《2013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执业医师总数为261.6万人,换句话说,中国每10名执业医师中,就有7~8个人拥有丁香园账号。

“丁香园拥有的医生和医疗资源,与微信和手Q资源对接,无疑会为这个行业提供独特的价值。”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医学专业人群和数据最大程度地与千万用户连接,将大大降低用户获取医学信息及获得指导的难度。

李天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腾讯之外,BAT中的另一巨头近期也向丁香园提出过融资计划。最终选择腾讯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微信功能。

李天天称,丁香园将会把资金用于研发面向医生和大众的医疗健康类产品,“并希望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为大众群体提供可信赖的医疗健康信息与相关服务,告诉大家一些健康常识、疾病知识,指导大家安全用药。”

尽管李天天反复强调,丁香园只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不涉及线上问诊,但成立仅仅3年的春雨却在后一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作为中国第一家移动医疗公司,春雨主打产品掌上问诊App春雨医生目前已拥有3000万激活用户量,4万名在线医生,每日健康问题咨询量超过5万。“在春雨医生这个平台上每天的问诊量已经超过中国任何一家医院的日门诊量。”春雨创始人张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春雨医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患沟通手机平台。

据春雨副总裁毕磊介绍,新一轮投资主要用于扩大用户量和医生量,按照春雨医生App目前的日新增量级估算,至2015年年底,春雨医生用户量可以达到1亿,医生量超20万。

商业模式能否盈利是问题

尽管医疗健康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仍有不少人对其发展提出了各种担忧。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就是摆在春雨和丁香园面前的首要问题。

8月29日,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医务人员不得私自从事远程医疗服务。《意见》要求,医务人员在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时,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建立的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则《意见》将直接打击春雨的主营业务。

毕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策的目的不是打击春雨,而是规范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于今年年底开放处方药网上销售,国家势必要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医生开处方的行为。“我们现在提供的是健康建议而非远程医疗。如果我们的医生在网上给患者开具电子处方,那么这就属于远程医疗,肯定是需要规范的。”毕磊说。

相比于还处于成长摸索阶段、主要目标是拓展用户数量而非短期实现盈利的春雨,成立14年的丁香园已经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李天天称,丁香园已经连续4年盈利,预计今年的收入将接近1亿元人民币。“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跟药企合作,帮助制药企业推广产品、收集医生反馈意见。另外两部分是帮助药企、医疗企业进行人才招聘和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其中第一部分是丁香园主要收入来源。”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质疑丁香园在医生和药企之间扮演的角色与身份。李天天则称, 药企需要平台宣传和推广自己的药品与治疗方案,医生也需要有渠道去了解最新的药品情况。“丁香园只是一个 沟通渠道和桥梁”。

“我认为,丁香园的模式不仅不违规,还可以帮助这个产业真正走出医药代表带金销售的状态。”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但是作为医疗健康互联网企业,光想着怎么赚药企的钱还不够。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应该把患者和医生这两个终端客户绑在一起,同时还要把支付方式整合进来。”

第7篇

2015年12月10日,对张颂奇和所有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天,浙医二院院长、心血管专家王建安通过张颂奇负责的乌镇互联网医院项目,对当地患者黄女士进行了“网上问诊”,随后开出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以来首张“在线处方”,处方上的心血管药物将通过第三方药企配送到黄女士的家中。

第一张“在线处方”的消息引爆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乐观人士认为,在线处方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最后一道坎”,如果打通,那么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医嘱、在线处方、以及药品电商配送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现在线诊疗的全流程应用。

乌镇的尝试

在2014年之前,乌镇的身份更多的是烟雨画巷,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改变始于2014年在乌镇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个充满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小镇邂逅互联网,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化身“东方达沃斯”,千年古镇开始散发出现代气息。

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乌镇以来,互联网创业的影子在水乡处处可见,“智慧小镇”的色彩愈加突出。在乌镇,全域实现免费WiFi, “互联网茶吧”、“互联网金融咖啡”、“智慧养老”、“智慧出行”成为乌镇的别样风景。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各种尝试,“乌镇互联网医院”即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无疑给各行业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伴随着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爆发期。根据2015年9月份艾瑞的《2015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在线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为1.6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为108.8亿元,201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市场规模呈指数增长态势,市场发展迅速。在线挂号、在线问诊以及在线售药都成为各路资本布局的重中之重,其中微医集团前身挂号网在2015年9月份获得近4亿美元融资成为201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融资最多的公司,而他们正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技术支持和平台运营商。

据了解,微医集团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挂号网,最初提供在线挂号服务,并逐渐将业务扩展至在线问诊等,在2015年完成4亿美元融资后更名为微医集团,并整合旗下资源向“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与互联网界的“凯撒医疗集团”进军。

微医集团乌镇项目负责人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微医集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变革,经过5年的发展,微医集团旗下目前形成了三项主流业务,也是微医集团发展历经的三个主要阶段:PC端产品“挂号网”、移动端产品“微医”和“互联网医院”,即乌镇互联网医院。

事实上,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微医集团和当地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前者提供资源和技术、运营支持,后者则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建立在微医集团的各项优势之上,借助微医集团目前在全国连接的医院数量(1900多家)、医生数量(19万多)、服务患者量(5年累计接近5亿人次)和线上的医生协作组织“微医团队”(5000多组),同时还借助微医集团的技术开发和运营优势,设立了乌镇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未来将成为互联网分级诊疗的经典模式。乌镇互联网医院在技术、资源、运营等方面有序共享,与挂号网目前业务一道,共同服务于医患和医、药、险等产业要素的连接。

乌镇互联网医院挂牌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获得了很大的“特权”。比如乌镇互联网医院允许医生以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方式注册,并在桐乡市卫计委进行注册备案,在线处方、在线医保支付等功能的实现也和政策绿灯不无关系,乌镇互联网医院已从公立医院脱身,并获得自主定价权,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张颂奇也承认,乌镇互联网医院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政策突破的背景在于乌镇作为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是其依赖的政策红利。

“在线处方”的猜想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自2015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在线处方开出后,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会诊已经进入常态运营,目前每日的在线问诊量达到2500次左右,但具体每日处方量尚未统计。张颂奇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指标聚焦于在线服务量,是否每次问诊都会产生处方行为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并非所有在线问诊都需要处方。”

但无论如何,首张在线处方的诞生已经给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尤其对于网售处方药解禁。2014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的重大利好,但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落地,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在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和在线售药之间,还隔着一纸网售处方药禁令,所以此次“在线处方”的出现引起业内的轰动。

诸多互联网医疗行业从业人士认为,“在线处方”的诞生具有代表意义,可能倒逼医疗市场的开放以及处方药解禁。

然而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在线处方”的诞生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是极其有限,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不可能离开医疗机构,这不止涉及到专业性、责任划分,还涉及风险承担等问题。如果开具电子处方的人不是医院的在职人员,根本不可能被认可。如一个从医疗机构离职的医生是根本不具备资质开具电子处方,所以,本就不存在什么远程诊疗‘C2C’行为。

虽然对于处方药解禁并无太大实质性意义,但是互联网医院的的出现和运营将给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并对医疗改革带来更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