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2:05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音乐学科素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基本习惯的养成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
1.音乐课堂有着其他课程都需要遵守的基本习惯和要求,比如课前准备要做到整队快、静、齐。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音乐课堂因为其自身特殊性,有着其他科目课堂没有的特殊习惯和要求。然而,要形成某种习惯,我们需要多次重复和强调。尤其是小学生,而在小学阶段通过多次训练习得的习惯,更容易延续到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重视基本习惯的养成。那么,音乐课堂特有的习惯有哪些呢?依笔者浅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的坐姿。尽管其他科目的课堂也要求正确的坐姿,但音乐课堂要求坐姿正确有着更重要的含义。比如,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学生离不开歌唱。然而,正确的坐姿可以直接影响到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因此,音乐课更加强调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注意发声时的坐姿以及演唱时的坐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留意学生坐姿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二是收放自如的“开口”。在音乐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看到一首新歌,尽管完全不会唱歌曲的旋律,但总喜欢拿起书本就开口哼唱。这种“开口”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说话和歌唱的习惯,也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因此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无意识“开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声歌唱,但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而非扰乱秩序的胡乱哼唱。
二、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音乐兴趣爱好的激发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组织书本内容、多样化的呈现音乐表达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除书本内容,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源给学生欣赏。尤其是在学生接触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渗透一些文化性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避免枯燥的学唱。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唱歌教学牵涉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根据笔者浅薄的经验,将唱歌教学中的学生素质培养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在学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大致的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聆听作品。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要强调在学唱之前认真聆听音乐旋律的习惯。在最开始的聆听中,学生应尽量减少随意哼唱,为后面的学唱奠定基础,也为听赏教学形成良好的习惯。
2.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小学生学唱能力强,旋律易上口的旋律很快就能学会,但在节奏感方面,教师应当多强调。在教学之前,可以针对某作品出现的节奏进行训练。通过模击节奏,在歌唱中划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出现抢拍、托拍等情况时,教师需要重点教学击破难点。从小学阶段重视节奏的训练,肯定能为学习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意歌唱状态。歌唱状态指的是声音的状态。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会一首歌后,喜欢以喊叫方式进行歌唱,一味强调音量,忽略了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声音状态。而且在喊叫中,学生容易走音、跑调。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我们需要重视歌唱状态的培养,这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4.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每首音乐作品都在表达一定的情感,音乐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因此,在学完一首音乐作品后,教师需要强调音乐应该如何表现更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多鼓励学生上台表演,以个别带动集体,挖掘表现力丰富的学生。
四、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素质的翅膀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把创造性思想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音乐教育改革以后,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写都重视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更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方面能力如果在小学阶段不及时培养,我想学生越长大就越难拥有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设计为歌曲旋律填写歌词、旋律创编接龙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了音乐创造力这双翅膀,我想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算真正上一个台阶。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唱歌教学,而应该本着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的目标前进。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为今后学校或学生自己学习音乐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都应当思考如何从小注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并为之奋斗。
关键词:教师素养 兴趣培养 音乐素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各个年级段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小蜜蜂》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天空,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我打开灯的瞬间,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蜜蜂》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小树快长高》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好大一棵树》,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5.教师要及时加以示范,而且示范要生动形象。教师的示范可以是完整示范、重点示范、难点示范。尤其是涉及一些舞蹈之类的课程,音乐教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示范到位、标准,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好的示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巨大的动力,兴趣使学生去思考研究他所喜爱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直接兴趣,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有趣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大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数鸭子》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边上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当学生走进教室,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数鸭子》这首歌歌谣,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大树妈妈》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锻炼
音乐审美的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3、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 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发友.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J].黄河之声,2019(11):92.
关键词:心理素质;音乐专业技能;能力;人才观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能力如唱歌、弹琴、舞蹈、视谱、创作、指挥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较强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就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高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力,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它包含组织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教研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
四、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要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在音乐课上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 现状
新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要求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如今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用化,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倘若小学音乐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驾驭教材,综合使用多媒体的技能,就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程改革以来音乐学科凸显出来了很多问题,最严重的即是教师对音乐本身的特性认识不足。音乐课也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而丧失了原有的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现状
(1)思想认识亟待加强。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认为音乐课是副科,没有必要过分投入,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教学,都心不在焉。
(2)教学内容必须蹈规守矩。少数教师并未按照大纲标准和教材要求实施教学,随意安排教学内容,许多音乐教师会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喜好,追逐时尚及流行风尚,选择与教学要求背离的内容及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却没有实质性的讲解课程所应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根本没有得到良好的实现,因而大纲的规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3)在课堂上部分教师忽略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设计的诸多环节迷失了方向。只重视形式,教学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在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盲目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追求课件的新颖和离奇,使用一些喧闹而脱离实际的画面。使得多媒体没有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没有真正起到辅助作用,而且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小学音乐课堂的低效。有的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忽视小学生这一教学对象“拔苗助长”,而且对综合的理解不深刻,难以准确把握综合的“度”,为了创新而创新,偏离了音乐课的教学基线。
(4)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方法过于陈旧。一本书、一盒音乐带、一支教棒包办课堂,完全不符合新课程要求,既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缺乏活力。
(5)从教行为脱离职业道德规范。受拜金主义影响,少数音乐教师不是把精力用在主课堂,而是专心经营自身的第二课堂,聚精会神从事有偿家教,一心一意为赚钱,有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玷污教师群体的师魂形象。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在新课程下,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音乐表现力,高尚的从业道德情操,在音乐课上游刃有余。音乐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更应该通过音乐的欣赏教育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学会做真人,达到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素养迫在眉急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本身,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因此音乐教育应面向所有人,同时更应在儿童时期加大其发展力度。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能人的精神世界富足、情感世界充实,有利于良好身心的形成与发展。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对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理解感受力和创造力,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教师的参与才能在强调科学发展观和重视以人为本社会发展大趋势下,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关注在本质上就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只有教师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够使教师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参与具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课程理论和课堂教学能力等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知识技能,还应该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一位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符合学生发展的音乐学习机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才能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正确合适的音乐学习手段和丰富的音乐之声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对音乐教育影响深远,为适应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发展要求,应该发挥音乐独特的教育意义,小学生的特殊年龄,对音乐的渴望和接受有着非凡的能力,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 更关系到学生的一生。
三、给小学音乐教师声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1.根据学情,量体裁衣,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的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同时学生在学习理解上的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慎重对待,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充分地、恰当地利用资源,使学生之间拥有实质性的沟通互动,因材施教,实现教学价值的增值,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进行学情分析,视全班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教材的难易程度、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建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多使用听唱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该把握住教学课堂的节奏,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内容的重点、关键点和难点,为教学的有效性而奋斗。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目的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集百家之长,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每次课程结束之后都应该及时的对教学过程作总结,以便了解哪种方法能让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为教学任务而努力上进,低年级学生好动,思维发散而活跃,单纯的让他们听是不能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只有充分运用现在教学中的科技元素和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活泼、生动,具有鲜明的直观形象才能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视觉触觉的活动中发挥一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去把握创造一些学生联想的音乐形象。
综上所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是生活流淌,音乐教学启迪小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教育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努力的探索,在新课程下不断创新努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让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唱响敞亮。
参考文献:
[1]翁圣波.新时期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音乐素养
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①,音乐不仅可以让我们充实、愉快、轻松,它还可以调节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锤炼我们的意志,以及培养我们的个性。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②。的确音乐它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一的去教授学生知识,更因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什么是音乐素养?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什么作用?
“音乐素养”它包括了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简单来说“音乐素养”是指人的全面、综合音乐能力 , 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通常的音乐素养课程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名曲欣赏、作品分析、和声学等。(但是在小学里我们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即能够演唱已学儿歌的谱子,在高段还要求可以听记简单的单音。)。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正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艺术在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非凡的位置。然而在音乐课上加强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意识的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加强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二、为什么说音乐课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呢?
第一、学生仅仅通过学校里的音乐课来学习音乐素养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音乐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外,我们还要结合家庭和社会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通过节日里举办文艺活动,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家里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特长班的学习,像声乐、小提琴、钢琴、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艺术素养,最终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趣,健全的人格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第二、我们要肯定音乐课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首好的音乐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美化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④。例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及影响。但是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小小年纪唱情歌得现象很普遍,对于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对于流行音乐我们既不能盲目的全部接受,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而是要将其区分对待。
三、如何通过音乐课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评价机制⑤。本着这一原则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尝试着改变以往一贯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机器猫》这一课时,我不让学生看书,先给出一个没有附点节奏的乐谱,让学生打着节奏读歌词,再给出带有附点节奏的乐谱,让学生读歌词,请学生说出两次读谱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都说前一次比较死板,后者充满活力。当问到为什么时候,却没有学生能够说清楚,这时候我在来讲什么是附点节奏,它应该怎么读,为了让学生记忆深刻,我还讲了它是怎么来的(当然这是我依据理论知识自己创编的),我先给出两个八分节奏,问一个八分节奏等于几个十六分节奏,学生说等于两个十六分节奏,我将两个八分节奏中的一个八分节奏换成两个十六分节奏,接着我告诉他们有一个十六分节奏他很淘气,把自己抱成团就变成了一个小圆点,于是就变成了附点节奏。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演唱,还记住了什么是附点节奏,以及它在乐谱中的作用。还有一些其它的知识如切分节奏、力度记号、强弱记号等,我也是利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样既使学生容易理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健康的艺术能使人生更加丰厚,良好的音乐则可以使人的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上来就要求学生欣赏那些交响曲、小奏鸣曲、小夜曲等,而是应该由低段到高段循序渐进,从一些简单的欢快的儿歌开始,逐渐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多来咪》(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最美丽》、《溜冰圆舞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种太阳》等歌曲。到了高段也可以听一些健康的向上的流行歌曲,像前面提到的罗大佑的校园歌曲、配合节日创作的歌曲等。
第三、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每次在备课时我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节课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2)、怎样引导学生讨论知识点?(3)、通过什么方法去表演歌曲?针对不同的课,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河北民歌《对鲜花》我采用了创编法来学习歌曲,先教第一段歌词在让学生根据日常知识来创编歌词,最后自学其余三段歌词;《蜗牛与黄鹂鸟》我采用了表演法,先学会歌曲的演唱,在进行小小音乐剧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因为要做道具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乐”即取得和谐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⑥。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选自《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2009总第204期
[2]选自《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2009总第205期
[3]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M],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4]教育部《音乐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