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实践小结范文

时间:2023-08-10 16:51:51

序论:在您撰写劳动教育实践小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劳动教育实践小结

第1篇

薪资待遇:40元/小时

最低学历:本科

工作经验:不限

年龄:22-35岁

招聘人数:10人

工作地点:广州天河

职位标签:长期兼职

工作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岗位职责:主要负责成人服装外贸口语英语和汽配外贸口语英语教学

工作责任强,具有教书育人爱心

任职资格:具TEM-8以上,英语口语流利。

工作时间:晚7:30~9:30

有诚意者可发简历至126邮箱:zhideabc

联 系 人:赵老师

第2篇

幼儿的渗透教育就犹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模式,它不是强制性的硬性教育,而是一种结合幼儿自身特点的一种软教育,在符合幼儿主体的情况下,开展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对于幼儿品德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需要在日常的积累中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并通过“五一”劳动节更好地搭建品德教育的平台。总体而言,幼儿品德教育对于普通的课堂授课是不相适应的,采取说教式的授课也是行不通的,只有结合实际的活动,通过实践,才能使得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形成。

一、幼儿“五一”劳动节为幼儿提供阳光成长的环境

1.“五一”劳动节活动为幼儿的心灵提供触动

要触动幼儿的最纯真的心灵,就要在劳动活动中充分地释放自我,在具体的劳动环节中了解他们的劳动行径,进入到幼儿内心的世界中。劳动在成人世界是一项较为枯燥的事情,但是幼儿由于接触事务较少,反而有很多幼儿乐于劳动,在劳动中可以开心地学习,教师可以在幼儿劳动中开展劳动比赛,不但比速度,还要比质量,在劳动中体会幼儿的一举一动。例如“五一”劳动节,可以邀请家长到场,学生可以为家长做一件事情表示感谢,从而表达对家长的感激之情。有的幼儿为家长洗脚,有的幼儿为家长捶背等,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了自己的感谢,在劳动中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了沟通,深知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这种经历在学生今后的生涯中必将是触动心灵的难忘经历。

2.“五一”劳动节活动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空间

在“五一”劳动节的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要局限于幼儿园,更应当走出去,走进自然中。在自然中,学会对幼儿的思想品德的思维培养。在活动中很多幼儿为保证自己的成绩,故意使坏,使得别的小朋友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这种思想,我们要加以及时地制止,如果孩子说了谎话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引孩子说谎话不代表自己是不诚实的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基于改过的空间,才能更好地进入到学生道德的渗透中。如果孩子的品德教育中有足够的创意空间以及容忍空g的话,那么品德教育就会更好地融入之中。

3.“五一”劳动节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宜品德成长的元素

(1)信心。在教育中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教师日常的教学,识字、阅读、表达等多种知识,可以提升自我,随即提升自信心。在进行幼儿的教育中,要提升自信首先还需要给予幼儿以爱心。(2)爱心。爱心不仅包括自爱,还包括爱他人。对整个社会要进行爱心的培育,指引学生可以更好地爱护自己、照顾自己,对周围人要心存感恩,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当建立恰当的关系,学会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3)希望。希望是对幼儿在世界观以及未来的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的希冀,保持足够的希望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成长中品德不断的丰富。

二、“五一”劳动节引导幼儿主动习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1.培育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加强品德行为的自我感知

我们在引导幼儿体验亲身的活动中,通过“五一”劳动节的契机,适时地激发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例如,“五一”劳动节可以进行穿大鞋的活动,穿大鞋的活动中幼儿可以亲身地体会到大鞋的感受并且需要两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需要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幼儿大鞋投放时,当提出了两个小朋友穿一双鞋的时候,此时,幼儿内部就要商量如何穿着大鞋共同行走,并积极寻求同伴进行大鞋活动的进行。一起穿大鞋,在初次尝试没有成功,于是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并进行讨论:为什么穿上大鞋后走路会困难?需要怎样做才能共同走路?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幼儿们总结出了如下几种方法保证穿大鞋活动可以更自如地运行:(1)两人需要手臂互相牵引,或者后边的幼儿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上。(2)可以进行口号齐声喊,喊着“一二一”,这样可以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前进。(3)两个小朋友在走路时需要前后的小朋友脚要抬的一般高,并且步伐要一样大。

第3篇

潘小华 王艳姣 黄武 王翼 龙兆丰 高竹林 李艳群

【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期间进行阶段式强化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的近、中期影响。方法 老年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72 h CGMS监测,监测前均接受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试验组每日下载血糖数据和图谱并根据结果与生活事件的联系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连续4 d,对照组只在72 h CGMS结束后根据结果进行一次性教育,之后两组均采用快速血糖仪常规测量指尖多点血糖7 d,收集两组患者10 d的血糖值及住院天数。3个月后查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并再次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CGMS期间其他控制血糖措施两组间无差别。结果 试验组10 d的血糖均值中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餐前血糖、晚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动态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血糖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of stag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2DM) on the recentmedium term impact. Methods One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were randomly de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group fifty patients.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CGMS for 72 h, and were all accepted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before the monitor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downloaded the blood glucose data and map every day for target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ntact on life event for 4 d straight.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as given onetim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fter 72 h CGMS. Then both groups were used the rapid blood glucose instrument to measure fingertips multipoint blood glucose conventionally for 7 d. the blood glucose value and the number of days hospitalized were collected.Three months later, two group were checked the HbA1c,body mass index and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one more time. Other control blood glucose implements between two group were no difference.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of fasting, 2 h after braekfast, before lunch, 2 h after super, before going to bed, 3 o′clock were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the tim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blood glucose, frequency of hypoglycemia, the level of HbA1c after three months were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the diabete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scores were high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It is better to use the results of every 24 h downloading blood glucose to do the stag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than that just to do onetim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fter 72 h CGMS in blood glucose education level and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on the recentmedium term impact during CGMS .

【Key words】 Diabetes; Elderl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 Health educa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由于住院病人72 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期间均与医护人员共处,且需要受试者密切配合,详细记录各种生活事件,是进行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想时期,对于充分利用CGM的优势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血糖控制的精细程度十分有益,但现在的做法还局限在CGM结束后,针对72 h CGM总的结果对受试者进行生活指导〔1〕,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回顾性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利用CGM技术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利用72 h内CGM这一与患者频繁接触的有利时期,每日从血糖记录盒下载数据完备、图像直观的血糖图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即时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新模式。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已经证明CGM组的健康教育效率优于多点血糖监测组。现将100例进行了CGM但教育方法不同的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照,旨在验证应用逐日下载的CGM结果进行糖尿病教育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均符合199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FPG)≥7.0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PG) ≥11.1 mmol/L。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60~87岁,平均(66.3±17.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及以下32例;糖尿病病程平均(7.15±6.27)年;体重指数(BMI)平均(24.03±5.15)kg/m2。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平均(66.5±15.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1例,初中及以下29例;糖尿病病程平均(6.52±5.24)年;BMI平均(24.35±4.13)kg/m2。入组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及控制血糖措施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参考糖尿病知识(DKN)〔2〕基础上结合本试验要求并通过有关专家指导后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共25题。评分为二级:回答正确1分,不正确0分,满分25分。两次测量均采用同一量表。选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CGMS监测系统。快速血糖测定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的稳步血糖仪。

1.2.2 评定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法,两组病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试验。

1.2.3 干预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之后实施CGMS。课题组指定专人负责为患者佩带血糖记录盒,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指血糖值后输入血糖记录器进行校正。将进餐、运动、用药等情况输入“事件”标记,指导病人在佩带过程中写好生活日志,告知患者将与血糖有关的生活事件如进食、运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情绪等记录下来,每日上午下载一次数据,由专职人员发出即时的书面报告。由课题组专门负责糖尿病教育的人员根据结果与生活事件的关联性,找出患者血糖控制欠佳的原因,拿着图谱到试验组病人床前为其讲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医生则每天根据CGMS结果调整用药情况,包括使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或分次注射和口服降糖药以及静脉输液中胰岛素的剂量,连续4 d〔1〕。对照组则在CGMS满72 h后一次性下载数据,由教育人员将图谱和分析报告一并拿到患者床前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CGMS期间医生只根据手指血糖值调整治疗方案。CGMS完成后,两组病人均追踪观察血糖7 d,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每日8次(三餐前、后+睡前+凌晨3点)。收集两组患者连续10 d的指尖血糖值。两组患者均于试验第1天发放糖尿病知识问卷,都在血糖控制理想后出院,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以下,2 hPG控制在10 mmol/L以下。并于3个月后复查HbA1c (%)、BMI并再次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对照用两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CGMS后3个月糖尿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评分等级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试验组评分等级为优的患者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10 d内不同时段的血糖均值差异

试验组早晚餐后、睡前的血糖均值比对照组低(P

2.3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10 d内低血糖发生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

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和10 d内低血糖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低(P

2.4 两组患者3个月后HbA1c(%)、BMI和糖尿病知识得分

试验组3个月后的HbA1c(%)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CGMS的过程为糖尿病患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已经有一些通过CGMS给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的研究报道〔3,4〕,但大多是在72 h CGMS完成后根据结果进行的一次性教育,且缺乏效果评估的量化指标,本研究利用CGMS技术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这个良好的平台,进行即时的针对性阶段式教育,结果显示,3个月后试验组健康教育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知识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监测过程中,每日进行事件和指血糖的输入,以及提醒患者注意事项等都可通过下载数据的图谱得到及时且详细的讲解,使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有较深刻的认识〔4〕,医务人员与患者良好的沟通,以充分的、直观的、有说服力的信息帮助患者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建立,从而提高了糖尿病教育的效果〔5〕。

3.2 CGMS监测期间进行的阶段式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达标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空腹、早晚餐后、中餐前、睡前及凌晨3点这6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比对照组低,且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低,说明试验组血糖控制较对照组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通过每日从CGMS所获得的数据和图谱,医生可以更精细的调整降糖方案;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改变某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配合医生使自己的血糖达标更迅速。②说明了CGMS监测期间进行及时的针对性阶段式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达标。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中餐后2 hPG及晚餐前血糖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中餐进食量较多并波及到晚餐前血糖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由于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而非单病种那么简单,因此住院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3 CGMS监测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效果更持久

糖尿病的治疗有赖于患者终生的自身管理和控制〔6〕,老年人记忆力、视力和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果只是进行一般性的糖尿病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CGMS将数、形、色巧妙的结合,更加生动直观,便于记忆,通过抓住该时间段以及逐日下载的血糖数据为依据,每日安排重点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水平更高、时间更省、效率更好〔1〕,且通过4 d时间及时的阶段式强化教育,印象更为深刻,效果更持久。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3个月后进行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bA1c也较对照组理想,表明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控制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BMI没有显著性差别,可能由于老年患者运动量受限制,难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本研究只限于追踪CGMS后3个月的相关指标,更为长久的追踪(1年)正在进行中,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 昀,刘幼硕,张孟喜.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7):8824.

2 Fitzgerald JT,Funnell MM,Hess GE,et al.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brief diabetes knowledge test〔J〕.Diabetes Care,1998;21(5):70610.

3 崔立霞,徐莜玮,邹 彦.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给糖尿患者个体化的生活指导〔J〕.甘肃中医,2005;18 (2):201.

4 刘广业,葛秀荣,任 玲,等.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22(4):2812.

第4篇

主持人提示:在未来的社会中,技能的作用会逐渐凸显,尤其是生存技能的掌握,将决定学生发展的高度。社会、学校、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必须打破唯成绩论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校长钟进友:在未来的社会中,技能的作用会逐渐凸显,尤其是生存技能的掌握将决定学生发展的高度。社会、学校、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必须打破唯成绩论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对此,我校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学生评价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抓住中学生荣誉感、自尊心和羞耻心比较强这一特点,将清洁劳动纳入德育考核之中;通过评选流动红旗、优秀班级评选等手段将劳动成果融入到学生个人评价之中,融入到集体荣誉之中;通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正面引导以及班级凝聚力的逐步形成,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期将学生从为了班级荣誉而劳动转化为热爱劳动而劳动,最后形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积极参加劳动的习惯。我校实行日常早、午、晚三次教室、楼道保洁工作及早晚两次寝室保洁工作,周四下午放学后和周日晚间返校后进行教学区大扫除和寝室大扫除,让学生在劳动中明白看似繁琐简单的保洁工作却可以为全体同学和老师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明白:日复一日的保洁工作,会培养人持之以恒的信念,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会受用终生。此外,学校规定全校教师要做好本办公室的保洁工作,做到地面干净,桌面整齐,窗明几净,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成长。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副校长纪联昕:劳动实践课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劳技课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人(教师和学生)而异、因时而动,不要求大求全;要一个课程一个课程做完整,做出成效。特别是劳动实践课要做好分项、分组、分任务的工作。既不能让学生超过劳动强度,也不能做形式走过场。劳动实践周的选择,最好是春季,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令人赏心悦目;还可选择秋天,南方的秋天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可以充分享受劳动果实丰收的喜悦。此外,还要有安全保障。用电安全、劳动工具使用安全、旅途交通安全、吃穿住行及医疗卫生安全,都要有严格规范的实施细则。有条件的,可以临时聘用有经验的木工师傅、农民师傅现场传授劳动的技能技巧和经验,这样的效果事半功倍。还要注意不能把劳技教育课与平时的学习生活隔离或对立起来,要把平时卫生清洁劳动、家务劳动与劳技课教育有机融合,要把平时学习劳动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要把劳技教育与培养劳动最光荣的观念结合起来。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校长卢大锋:“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培养21世纪新人提出的总目标。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学生来说,劳动技能教育是残疾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对智障儿童的劳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走向科学化、系列化,走出了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育人之路。学校确立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即“先生存再生活”“先自理再回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紧紧围绕“为了生活”“根据生活”“提高生活”的思路,体现适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学校依据不同学段,确立了不同教学内容:低年级,以自我服务为主;中年级,以学习家务劳动为主;高年级,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

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

主持人提示: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操作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等评价学生,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校长卢大锋:通过“弱化学科色彩,强化生活教育”,学校在单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以生活适应课为载体,与其他学科进行主题整合式综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低年级训练重点是“个人服务”,像学会洗脸、洗手、刷牙、穿衣、叠被等;生活适应课中的教学重点是“叠衣服”,确立近期学科整合的主题“认识衣服”,各学科结合教学任务,确立了认识各种衣服的名称(生活语文课),用笔画出衣服的样子(绘画手工课),学唱关于叠衣服的歌曲(音乐课),数数自己叠了几件衣服(生活数学课)等。

第5篇

大家走过运动场,运动场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匀称,赏心悦目。在学校运动场后边,有一片占了学校面积一半的农场,有门有装饰有景点,菜园里,一片绿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长势喜人。一块块菜畦,旁边都有年级牌和各个班级的口号,既齐整又生机蓬勃。

听富春七小章振乐校长介绍, 从2009年网络上流行开心农场“种菜”“偷菜”,他就想办成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那时候,他的出发点想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可以探索自然奥秘的独特天地,另外让没时间买菜的老师不用再去买菜,学校自己种的还是有机绿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办法,把学校操场边的15亩边角土地统一起来,开辟成种植园地。紧邻着开心农场,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面,学校还有一间农具陈列馆,放置了风车、纺织机等很多农具,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

章校长说:依据二十四节气,老师带领学生及家长们在田地里劳作、种植。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殖。立春时,孩子们在开心农场里寻找春天;立夏时举办收获节,孩子们到农场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老师们还把音乐课、美术课、科学课搬到田间地头上,让孩子们聆听鸟鸣,画蓝天白云,寻找自然秘密。参与新劳动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从学校2009年创办活动开始算起,该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年。孩子们根据节气,在田野里观察他们播下的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如今的新劳动教育已在富阳区全域推广,被评为全国十大美好课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个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么多老师,把大自然这一堂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先贤,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说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是我们现在,不要说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来越疏离,草木鸟兽多有不识,小麦还是水稻,韭菜还是蒜苗都无法分清。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其实,在中国传统乡村,深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中国的农历光阴里,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学;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万物有灵,和谐共生;我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这些文化,体悟这些哲学,使我们的精神受其滋养——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精神上的故乡。

站在人群中,我特别感动。我还了解到,这座校园的音乐课,首先是带孩子们到“开心农场”去聆听虫鸣;他们的美术课,则是带着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蓝天,画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们的科学课,是带着孩子们在播种和收获间发现生命的奥秘。老师们并不奢望这些校本课程能留给孩子们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点痕迹;而且他们有一个心愿: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开启一扇大门。

短短一个下午的参观和交流,特别是教师队伍得到锤炼和进步,实现专业化成长,形成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氛围,让我们大开眼界,感慨良多。

从办学目标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以“培育全人”为目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鲜明的特色。试图唤醒德育的本真,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富春七小从“开心农场”、 “亲子合作”等方面展开“新劳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土地,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行。必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富春七小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把学生从繁重枯燥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天性,可能对学习成绩相得益彰。

第6篇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实践意义重大。为此,我校在县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场地建设为载体,认真实施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多招并举,建立劳动实践场所

1、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

近年来,我们对全镇各校的校园空地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地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有的种起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花生。有的栽种了果树,各个学校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创收增收,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以校外农业企业相联系,建立劳动合作关系。

为更好地拓展户外劳动场所,让广大学生有更好的劳动实践机会,我们通过镇政府搭桥牵线,与学校周边两大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让企业生产基地成为我校师生劳动实践的场所。一是与张公镇生态葡萄园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为他们剪枝、打叶、扫地块、摘葡萄、打包包装。二是与红壤研究所的农业场进行合作,我们派师生学习他们企业的劳动技术,然后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布置,为他们的茶场摘茶叶,洗茶叶;为桔场培土、摘桔、过秤、包装,为杨梅场除草、摘梅。

3、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开辟新型劳动场所。

近日里,我们通过努力争取,得到了镇党委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镇领导为发展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从张庙学校围墙外划拨了三亩土地供我校师生建设蔬菜基地,指派了附近农民为我们作技术指导并帮助我们翻耕土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增进我校师生的劳动实践,改善我校师生生活将有着重大意义。

二、以劳辅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增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效果,有效地发挥劳动实践的教育作用,使这一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我校一方面成立了学校劳动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劳动教研组和学科组,分班级依场地划出劳动片区,各片区指定责任人和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设立了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和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制订了《劳动奖惩办法》、《劳动安全制度》、《劳动课程岗位职责》,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2、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劳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的设计与管理,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每一次实践要精心设制,认真安排,严格实施。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感悟劳动的伟大,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义,在劳动中培养勤奋,陶冶情操,感受光荣。二是要从教育为

农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同时要结合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启迪学生的灵感和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把握劳逸结合,劳思结合的规律,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四是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快乐情趣,让学生在劳动的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劳动的果实里品尝喜悦;五是要在劳动实践中设计曲线美、形象美、节奏美、成功美的动态情形,从而增进学生美的认识。

只有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乐有有机地结合,劳动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教育功能。

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有效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项意义巨大,任重道远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的工作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学校)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的缘起。

今天的小学生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之风日益盛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在我们农村也屡见不鲜。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xx是著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是xx的名片,是学生最熟悉的树种。为了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我校建立了以银杏园为劳动实践基地,以银杏的栽培为校本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三、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沈军、常勇、刘国兵三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四、收获和成果。

第7篇

 

人们对聋童的培养目标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和偏见。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将来依靠社会福利,只要一张“残疾人证明”就“牢靠了”,因此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有的认为聋童无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能自食其力已不错了。

 

陈鹤琴认为:要把聋童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成为具有爱国精神的、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公民,同时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现代意识。要相信每个聋童都有潜能,不发展就会有限制。

 

要根据“功能补偿、用进废退”的原理,处理好全面发展与扬长避短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聋童发展观,只有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聋校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而家长的合作与参与有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和孩子的良性发展,学校与社会更要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机会和权利,并通过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配合学校促进聋童的发展。

 

首先,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家长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

 

第二,家长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将其在家中的表现向老师反映,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孩子的有关问题。

 

第三,父母是聋童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应尽可能的选择最能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第四,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及课外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学校及老师进行协商。

 

三、改革聋校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劳动能锻炼聋童的肌肉、筋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促进身体发展;能培养聋童智慧、情感、意志和品格。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锻炼,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能培养聋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其自强自立。

 

根据陈鹤琴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念,聋校的劳动教育应作如下设想:

 

1. 家校配合对聋童进行劳动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在家中,家长勿包办代替;在学校,教师要敢于放手。通过宣传人类的起源发展与劳动的关系,让学生渐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通过卫生劳动包干、比赛、奖励等形式,培养聋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品格。

 

2. 训练劳动技能。要教会聋童认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意识和技能。班级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固定性和机动性的劳动,使聋童在做中求进步。

 

3.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班级劳动是培养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性活动,应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培养聋童的劳动习惯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4.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从生活自理入手,如整理书包、叠被子、洗澡洗衣、打扫房间、洗涤碗筷等,逐步增加劳动难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指导、训练,逐步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

 

四、深化聋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运用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和聋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调整现行的学校课程,完善活动课程,构建技艺课程。通过组织大量的自然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技艺训练,解决因听力障碍而使聋童受教育机会减少的问题,为其开发潜能认识自我,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同时,要组织人员根据改革要求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包括活动课及技艺课教材,以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课程设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艺课程三大类:

 

1. 学科课程。根据实用性、补偿性原则增设笔谈课(含会话课)、阅读课及“信息技术课”、“英语初步课”。在总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用大小结合,长短课结合的形式落实教学内容,以适应聋生的实际要求,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2. 活动课程。根据实践性、操作性、主体性原则,设计适合聋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课内外系列活动。

 

3. 技艺课程。将“教学计划”中“美工”与“劳技”从学科类课程中单列出来,与学校新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合并为技艺类课程。

 

作者:石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