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8-09 17:18:01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商业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OEM商业模式;中小企业;贴牌产品

1我国中小企业OEM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OEM是英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的简称,即原始设备生产,在我国亦称“贴牌生产”或“定牌生产”。具体指已经确立品牌优势的企业掌握着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但是自己生产能力有限,或者发现其它厂商生产这种产品的成本比自己生产的成本低,为了降低上新生产线的风险,甚至为了赢得市场时间,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向其它同类产品厂商下订单,由这些厂商代为制造,对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承接这种加工任务的制造商就被称为贴牌生产商或者接单企业即OEM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就是贴牌产品,也叫OEM产品。利用购买方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与供给方的设备、原料、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制造优势合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给双方都带来了更高收益。

我国是个地大人多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在中国制造企业中,85%属中小企业,而在这些中小企业中,又有85%属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国际OEM生产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外国企业委托中国加工零部件、配件、半成品件、成品件和成套设备,或直接利用企业自身成功产品贴牌行销,无疑将增强外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中国企业更容易进行优化并合理的解决诸如行销成本、民族差异、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差异带来的产品问题,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不可估量的优势所在。同时,按照在销售地区制造产品的最优化原理,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为中国客户制造产品、成套设备,又是一种最佳选择。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加上发达国家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推动了工业内部国际分工,为中国开展国际OEM生产贸易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利用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积极利用了OEM商业模式的优势,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OEM在我国经历了早期阶段、积累阶段、成熟阶段。在这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其中格兰仕就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格兰仕就是中国家电企业利用OEM的典型代表。格兰仕的前身是1978年9月开始筹办的乡镇企业“顺德桂洲羽绒厂”,生产羽绒制品。1992年,公司进入家电行业,更名为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开始进入相对不被人重视的微波炉行业。截止2006年3月,格兰仕微波炉产品出口到欧、美、亚、非、大洋等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格兰仕在带着微波炉产业稳步升级的同时,开始在空调领域发展。2005年,“全球最大空调专业制造基地”落户格兰仕。格兰仕除了在微波炉产业和空调领域带给世人惊喜之外,在小家电领域也越来越有王者风范,2005年,格兰仕小家电更以800%的增长率引起国人和世界注目。格兰仕的成功秘诀就是站在国际大公司和知名品牌的肩上,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加技术进步和薄利多销策略,通过贴牌生产开始创业,也通过贴牌生产走向海外市场。在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并创出了一条国际化经营之路。目前,格兰仕公司生产的微波炉,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全球市场占有率也高达35%,格兰仕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在10多年的企业实践中,格兰仕坚持低成本,逐步形成了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每天实行的三班制工作使得格兰仕的一条生产线相当于欧美企业的6-7条生产线。由这个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OEM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方面。

1.1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中国加入WTO,几乎所有的国内企业都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激烈竞争。那些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要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并走向国际市场,采取贴牌经营方式依附于国外著名企业,可以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从中逐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水平,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通过OEM商业模式同一流的国际企业合作,OEM企业可以直接学习他们在标准控制、质量管理、产品设计、市场开发、职工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而可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避免自于“干中学”的经验积累。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以及处于国际化经营初期的企业更应以贴牌经营为主。

1.2有利于我国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和缓解就业压力

“贴牌”使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设备折旧得以实现,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包括本企业的产品),职工的收入有了保障。这样,有助于降低亏损,缓解国内就业不足的压力。如目前我国不少轻纺行业技术成熟,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短期内难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只有做OEM才能把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我国中小企业走出“死亡线”。

1.3有利于我国企业降低风险

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价的原材料,较强的制造能力,以及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来获取利润,形成“规模链条”效应的良性循环。进而有效减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品牌开发等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及规避市场风险。

1.4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应该承认的现实是,OEM企业的品牌和设计能力同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OEM企业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既夯实了制造环节的软硬件,又了解了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经营惯例。通过生产国际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从而提高OEM企业的知名度,为OEM企业自建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了铺垫。

2我国中小企业OEM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中心,在各个领域OEM方式的合作无处不在,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然而,OEM可谓“七分馅饼三分陷阱”,随着OEM模式在我国的日益发展,其中隐藏的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

2.1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OEM与假冒伪劣产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合同授权基础之上的合法合作关系,因此授权合同的签署十分重要。如果合作企业间的OEM合同制订的不够细致、完善、严格,就会造成法律风险。国外名牌的定牌协议文本往往有厚厚的一本,从设备到工艺,从标准到质量,从配件到整机,从价格到市场,从服务到维修,从交货周期到配件供应年限,从付款到交货,从检测到验收,都做了十分严格、完善的约定,防微杜渐。而国内的企业往往一蹴而就,不能及时的防微杜渐,这就容易导致纷争增多,进而引发合同纠纷。此外,由于国内的法律实施条款不完善,尤其是在合同纠纷中的仲裁依据、国内OEM制造商的责任确定、诉讼方的利益和仲裁对象范围等方面,在实际运作中还有着一定的操作难度。另外国家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来帮助企业进行商标查询,企业对于哪些商标可以合法的进行加工生产没有太多的了解途径,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寻求贴牌产品,进而不利于OEM方式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

2.2OEM加大了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难度

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品牌就是霸权,品牌的寿命比产品长,品牌资产又可以逐渐积累,通过品牌延伸又可以惠及多种产品,因而,创品牌具有长效性,而OEM却欠缺这方面的优势。OEM是用别人的品牌出口产品,工作做得再好都永远没有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可能,因为品牌是别人的,用户资源永远掌握其他品牌的手里,自己的规模再大用户资源也没增加,一味地为外资打工,会忽视了自有品牌建设,影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最大化。

2.3外商拿走我国贴牌生产的丰厚利润

在整个世界经济的价值链条上,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库存、营销和运输等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有巨大的利润可挖,但各个环节利润比重各不相同,有些环节利润比重差别很大。并且随着OEM在我国发展越来越成熟,各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小。比如说,美国的“芭比娃娃”玩具进入中国市场,售价329元人民币,而替其加工的中国某厂家每加工一件仅得加工费4元人民币。

2.4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格局的调整,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人力成本低的局面正发生着变化。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部分非洲国家)势必会抢走本属于我国的部分OEM定单,中国OEM中小企业面临着既无自主品牌又无活可干的局面。

2.5业务来源受制于人

由于OEM制造商对市场预测能力不足,对自己的分销能力估计不足,如果对方削减订货量,而自己出于对方计划的惯性,市场巨变后一时难以调头,会造成我国中小企业有大批配件和原材料积压,大量资金被占用。一旦委托企业撤走订单,由于企业过分依赖于某项代工计划,一旦市场承受能力不足,企业将很难转型生产,最终引发企业经济上的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3优化OEM模式的建议

那么如何克服我国在开展OEM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呢?应该从政府的行政监督和企业的自我管理两方面入手。

3.1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国家应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咨询、指导、预警和风险防范系统,给企业做完整并且可行的OEM规划和引导,在宏观环境上摒除OEM发展制度上的障碍。使我国的OEM加工走向规范,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政府应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查询服务,并有的放矢地对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他们对国际惯例以及相关OEM法律方面的学习,提高企业自我保护意识。

3.2OEM加工企业必须要制订合同规范制度

加强与OEM委托方的沟通和协调,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双方在合同中对业务双方的权利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要有十分完善的硬性规定。当合作双方对于OEM的认识和执行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时,要积极沟通协调,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加大协同商务地开展,在业务流程层面上解决好合作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但是如果由于对方处理不当,双方发生纠纷,我们也要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3.3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OEM企业要深入发掘OEM给予的深层次好处,逐渐在某些领域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鼓励OEM企业走OEM动态组合的方式,即选择若干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重建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达到发展内部和新优势及利用外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资源优势的强势结合,共同分享产品市场,并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资金、技术上的保证,真正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坚持走多元化(diversifiction,亦称多角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提高核心能力。

3.4企业要充分了解贴牌产品在市场中的变化

品牌是有其独特的特性,如地域性、民族性等,一个品牌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所以OEM企业要根据品牌质量内涵及品牌提供商的信誉来选择实用性强的OEM商品进行贴牌生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偏好也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企业要充分了解市场动态,使OEM产品更好的得到市场需求。

“贴牌”是作为权宜之计还是作为长久之策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条件并不明显有利于自己做市场的情况下不妨把“贴牌”作为一种长期经营策略来对待,至少可以把它与自己做市场、做自己的品牌放在同等地位来并列实行。不要轻易放弃或拒绝“贴牌”,因为从经济学上讲,一个企业应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论如何,品牌应该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求名不求利”不是一个企业理性的选择,与其和别人拼得个头破血流,不如自己踏踏实实挣钱。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组织上己经相当专业,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模式已经习惯于产品的生产,一个企业的职工队伍结构己经形成了产品的生产优势,不妨发挥生产特长,将“贴牌”作为一种长期经营战略来从事。

适度把握好OEM加工的规模,把贴牌加工与创造自有品牌结合起来。单纯做品牌或者OEM风险都较高,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分散风险。中国企业在选择代工模式时可以坚持做品牌和做OEM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所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因素,合理确定贴牌加工与自有品牌的比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逆转OEM方向。所谓“逆转OEM方向”是指企业不再为其他厂家生产OEM产品,而实现角色变换,将产品外包,委托其他厂家为自己进行定牌生产,占据高端利润,即技术专利带来的利润。逆转OEM方向的前提是必须掌握关键技术。如今我国中小企业OEM实施中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但是只要企业真正认识OEM,真正用好OEM,借助于OEM这个资源整合的方式,抓住OEM这个商机,就能大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奚红妹.OEM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上海企业,2005,(12).

[2]殷晓红.OEM交易对OEM生产商的影响[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6).

[3]方国方.怎样成为出色的OEM厂商[J].日用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品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6,(2).

[4]李伟,邵翔.OEM为什么如此盛行[J].经营新视野,2002,(3).

[5]许亚平.我国OEM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35).

[6]王燕妮,王娜.我国企业实施贴牌经营的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

第2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核心战略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研究

商业模式(Bussiness Model)起源于1957年,到本世纪才飞速发展。Osterwalde等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分三类:一为概念描述型,分信息流、服务流以及产品流,因为存在潜在收益,所以扮演不同角色。Jonas和Thomas一致认为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框架,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二为抽象型,描述一些共同特征,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三为特定真实型,描述特定的模式,包括Dell模式、eBay模式等其他模式。翁君奕(2007)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组合,核心界面认为任何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构件合理性。但是罗珉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以基础条件等进行运作。

二、要素型商业模式研究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商业模式概念高度不一致致使构成要素也不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有,JonasHedman等认为应包括组织资源、竞争者和顾客等等。加里·哈默尔认为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价值网络、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与客户界面。另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Amit和Zott提车的商业模式三要素,内容、交易控制和结构。同时代的Afuah和Tucci提出商业模式应包含收益、能力、顾客价值等等,在网络上可应用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

(二)、商业模式的类型研究

起源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型可分为B2C和B2B两种类型。Morris依据企业成长期不同分三层次,分别为基础层、特有层、规则层,每层包括六要素。基础层表示在导入期、特有层表示成长期,规则层表示成熟期。黄培、陈俊芳认为应分三层次,分别是内中外三层。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蕴含着企业价值的创造。

三、商业模式发展核心战略研究

(一)、市场机会拉动力

商业模式为了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产生动力。Lindgardt等(2009)认为,创新能带来企业特有的商机,通过结论得出,经济倒退蕴含无限商机,可以让企业重焕生机。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刻,公司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高度一致认可。特定时期创新行为更加重要,也更能解释。创新焕发企业的动因很多,其核心就一个: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都是外在形式。

(二)、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创新。Malhetra(2001)认为,事先驱动的商业模式更能适应连续、动态、激进的商业环境变革。Sosna等(20l0)认为特定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应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认同此点,但商业模式的内在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影响其企业创新。

(三)、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战略

以价值创新为灵魂、以占领客户为中心、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以应变能力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商业模式突破性发展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借助商业模式这个平台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消费者看来,考虑眼前利益,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只有把竞争视角深入到用户中,才能进入到竞争空间;王雪梅等指出:商业模式的发展核心是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价值曲线来看,其中1/3来自企业内部,2/3来自企业之间,他们彼此之间通过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竞争力。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脱离信息网络,企业最终将无竞争力可言。(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4—16.

第3篇

【关键词】 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价值获取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虽然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仍还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但都认同商业模式与价值链之间关系紧密。Powell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Dubosson等人也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所有企业组成的价值星系进

行重构的过程。

一、价值获取和价值创造

赞同商业模式的价值论,认为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个角度相结合来分析商业模式,认为而企业价值是价值获取和价值创造在时间维度的上的累积:

企业价值=nt-1(价值创造t+价值获取t)

n=企业的经营年数

商业模式包含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两种机制。它将价值来源(即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价值发生和获取两种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平衡。这两种机制也合理地说明了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关系。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在企业中同时发生和并存。在进行商业模式研究初期,机会开发过程中的运作效率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存在重视价值创造而忽视价值获取的倾向。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对机会利用效率的重视程度已悄然上升,越来越关注在开发利用机会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益效和效率的平衡,由注重获得收益(获取价值)转向寻求价值创造与获取的平衡。

二、四个影响因素

1.顾客。无论企业是选择满足顾客需求还是创造顾客需求,顾客都是基准,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在不断创造顾客的过程中,企业获得了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效率的改善、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顾客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换,企业在交换价值的同时,顾客也获得了使用价值;顾客是商业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供应商。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关系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关系,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由客户-供应商连接起来的。供应商是指一切与企业有共同的经营目标指向的,并向企业提供有形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伙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应商伙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复杂,供应链伙伴管理正日益成为企业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在供应链中,与顾客、供应商伙伴建立新的业务合作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新思想,对于企业而言,顾客、供应商伙伴永远是并举的两端。供应商是企业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外部业务环境,是企业实施商业经营活动的外部协作组织的集合。

3.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选择时,必然要考虑到股东群体对收益的预期,选择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也与企业所占有的资产资源有关。从另一方面看企业所选择的运作模式及其经营结果所带来的股东价值最终将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也影响了股东群体对这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权。这样企业与股东之间就建立起一种交换关系,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商业模式运作所必需的资源条件,是商业模式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

4.企业内部机制。作为商业模式主体的企业组织本身,内部也存在一个结构,称之为模式的“内部机制”,这个内部机制是实现商业模式的组织保证,是企业管理层组合企业可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组织状态和制度集合,包括了各种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知识资产、业务流程制度等。企业内部结构的具体形态与企业所选择的商业模式有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内部结构是通过企业家、经营者团队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形成,内部结构是企业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得以实现的支撑,企业的内部结构不等同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前者属于组织管理学范畴所讨论的问题。

要达到商业模式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必须要做到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顾客、供应商、股东以及企业内部机制这四个基本影响因素分别对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产生重大影响。要获得商业模式的成功、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形成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对这四个因素都要有充分的思考、筹划和准备;在执行商业模式的时候又要时时关注着四个因素的变化、发展,对商业模式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06

第4篇

商业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企业生产及销售产品获得收入的方法。农耕时代,货币媒介尚未出现,以物易物是最早的商业模式。人类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可以说正是由新的商业模式所推动,在哲学中,商业模式也算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企业的生存,有着一些必然的要素:资本、人力、产品、市场、商业模式、技术、贸易等,但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中,当首推商业模式。创办一家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

商业模式的成功,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企业。上世纪最为经典的商业模式,应首推沃尔玛与微软,这两个企业所创造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两个伟大的企业,把人类在创造商业模式方面的智慧发挥到极至。同时,又让商业社会对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东西感到恐慌,感到无奈。

因此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解、认识和研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尤其在经历了20多年市场经济的短暂繁荣之后。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是一个忽略商业模式的国度。历数许多企业,成功缘于偶然、失败归于模式者比比皆是。

按当下而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少于100亿元者,可谓中国企业的脊梁。低于10亿元的尚在成长中;高于100亿的几乎为垄断性国企。笔者以为,最应该研究商业模式的,就是这类“行走在半山腰的脊梁企业”。

这类企业大多数成功于改革开放初期,靠胆识,靠机会一不小心聚敛了财富,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但正是这类企业,却最容易把一朝成功的偶然当成必然,将错误进行到底。以中国房地产为例,20多年来,由于过去几十年的欠账,中国人需要住新房,住好房的需求造就了一代房地产商,一代地产大亨。但是,若论商业模式,又有谁逃脱了“拿地-挖坑-盖房-卖房-管房”这一最初级的商业模式呢,就连标竿式的万科,也只不过是“多拿地-多挖坑-多盖房-多卖房-多管房”而已。我们的地产英雄,有什么值得骄傲呢?如果政府再出台一些扼制房地产投机的政策,如果我们的房子已盖得差不多,人均居住面积达到相当的饱和程度,万科、顺驰们又如何维持呢?

一句话,中国的房地产应该是酝酿商业模式巨变力的时候了。

中国的企业按商业模式来分析,成功者首推德隆,失败者也首推德隆。德隆的成功在于其实现了原始积累之后,即注重研究商业模式,每作一项投资,都是在认真作了商业模式的研究、设计、模拟后才进行的投资,故成功率很高。每作一项并购,都是在一个战略系列里的并购,是对并购模式进行了详尽规划的并购。德隆的失败,也是商业模式的失败。成功的欲望、扩张的欲望导致资金紧张,从而犯了短融长投这样最低级的错误,用高成本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这一错误的商业模式成为德隆失败的杀手锏。

商业模式固然重要,但任何模式都由人在把握,因此我们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不能固守商业模式,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环境下的成功。必须不断修正、创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其二,不能玩味商业模式。有些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大利润,刻意追求复杂而新奇的模式。链条无端延长,流程无端复杂,节点无端怪异,结果弄巧成拙,反受其害。

第5篇

我们经常提到的商业模式有:BZB模式、BZ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拍卖模式、反向拍卖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会员费模式、佣金模式、社区模式等,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第二,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描述了不同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以及这些参与者潜在利益和最后收益来源。Petrovi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氓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Rappa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Rappa的定义与企业界普遍的理解一致,本文采用这种定义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模式的再设计,在模式创新中,需要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寻找新模式的存在机会,整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其核心问题也就是发现和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是否成立的问题,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都是如此。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它意味着发掘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客户新的服务,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一家企业,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赢利能力的成功要素,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2、利用对手的弱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尽量看准对手的弱点,乘弱而入,才有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要清楚掌握对手的弱点,企业就需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一详尽的比较,这样做可以提供线索,为企业定价和成本构成方面奠

定竞争优势的基础。

3、不断问为什么。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一种看似非常简单,但却极其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普遍为人接受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运作概念,更值得质疑。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考虑到:越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在市场上越受欢迎,也就越有竞争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新鲜,也不神秘,如何一个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都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人们对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已。如果人们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和竞争的关键因素,由此构建整体的运作模式,那就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模式创新包括了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此外,模式创新还必须实现价值创造的目的,包括顾客、供应商、股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获得更大的价值或价值预期。因而,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种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的模式创新。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的,企业必须能够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洞悉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新定义顾客需求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需求的不断确认,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营销物(包括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它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的改变。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

3、重新定义顾客接触方式的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涉及到顾客界面的设计和选择,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送达顾客的;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这两个方面,企业与顾客之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接触。顾客接触方式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现状,也反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因此,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针对顾客接触方式的界面分析已成为当前模式创新研究的一个焦点。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的模式创新。供应商界面是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组分,供应链组织方式关系到企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价值实现,我们把向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都视为供应商,提供相似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视为一条供应链。这种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更多的资源,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构建新的供应链组织方式,从而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5、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协同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围绕顾客价值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内容而进行,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的各种手段,相对于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需要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企业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模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进行协同的模式创新,可以包括多种形式,运作此种模式的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出发来创新其商业模式,并与其他企业产生协同构成某种价值网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

过去,人们在认识创新的时候,并未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考虑在内,实际上,企业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还是模式创新活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在模式创新上,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可能无法创造价值。企业从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于创新的失败迅速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模式创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也是创新活动的最本质特性,远远高于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商业模式创新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根本就没有自觉的商业模式,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产品导向阶段,对企业业务经营缺乏清晰的规划。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了解商业模式理论,打造适用的商业模式。不管采用哪种途径创新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业务流程的再造,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彻底地改造流程。企业需要摒弃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将被割裂的过程联结起来,成为通畅的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使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随时改变的需求。只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再造,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变革,必然带来某种程度的震荡,这需要充分沟通,使股东、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产生的利益建立共识,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保障创新的实施。企业有必要创造适宜的组织环境,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例如实施知识管理等,发展有利于创造的企业文化,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6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商业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商业模式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商品获取利润的方案[1]。商业模式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根据石油企业自身条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其发展。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分析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概念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定义的。本文中针对石油企业的特点,对石油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做以下分析。

价值主张: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中的价值主张主要包括企业的目标群体和价值内涵。目标群体是根据市场分析确定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价值内涵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价值网络:业务范围是价值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网络中的业务范围进行区分外包和内部完成。

价值维护:伙伴关系、管控模式以及预防机制是企业价值维护的重要组成因素。伙伴关系是对安排企业间产品以及信息流,企业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赢的关系。为了实现企业战略以及建立合理的治理模式,对自身的企业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管理能力的内容从属于管控模式。为了防止外部破坏,保证价值创造活动不扰,企业要为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进行预防机制。

价值实现:企业获得收入的方式以及管理成本的方式就是企业的收入模式和成本控制。

二、国内石油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1.环境分析。政策环境:石油企业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为了保证企业顺利运转,同时规范企业行为,为石油企业制定法律政策是为石油企业提供政策环境的基础。我国现有的对石油企业制定的法规政策主要是对石油资源管理、石油矿权转让、合作关系、税费以及安全等等问题[2]。

宏观经济:由于石油企业属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还面临着国外的巨大竞争挑战,为了保证我国石油企业的顺利发展,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扶持迫在眉睫。例如,我国在实行西部开发政策以促进西部石油企业的发展。我国近几年来,东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得以加快。这就是为西部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随着油价的波动变化,以及外资的不断流入,这些对于我国石油的发展形成了障碍。从社会责任上看,石油企业缴纳的税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问题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就说明在宏观经济保护下石油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客户环境:石油企业主要服务于我国的资源储备以及消费者,石油企业销售的终端是大量的零散客户。石油企业的客户环境也呈现良好趋势。例如,西部延长石油集团就和我国的中石油等建立的合作关系,其每年提供的石油最少达到了160万吨,这大大提高延长石油集团的销售量。因此良好的客户环境是保证石油企业销售业绩的保证。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发展时要寻找最佳的合作者,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户环境。

技术环境:石油所具有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开采的技术要求很高。对此,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还要有先进的设备。在我国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向综合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提高是其产业结构转变的前提[3]。

2.价值分析。价值主张:我国石油企业的价值主张主要是从企业内部以及客户层面提出的,为了实现石油企业向外发展,石油企业要不断地寻找石油资源并且向综合性业务发展。我国石油企业的价值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我国的石油价格开始趋于稳定,石油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也较为稳定,为了提高价值,走向国际市场是有效途径;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石油资源,石油企业对石油资源的寻找要不仅早国内也要走向世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石油企业要扩展自己的业务,除了开采石油外,还可以发展新的能源业务,这也是石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由于石油企业的风险大,成本高,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金融业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对于一些石油资源并没有优势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营销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

三、石油商业模式创新意见

企业的商业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其有效性,这是由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决定的。在分析我国石油企业现存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这里提出几点创新商业模式的意见。

在原有的合作关系上建立国外合伙伴合作关系,为我国石油企业提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为保证石油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石油企业商业模式中的价值制支撑,是价值主张的保障。

实现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要把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观念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单位[4]。为了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对企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促进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软件的选择应该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造成够买的软件无法和企业设备相符而导致资金浪费。

四、结论

石油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石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向多元化业务发展,实现油气并重,向国际化市场出发。

参考文献:

[1]张洁.产业与技术演化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因及途径研究——基于机会-动机-能力框架的分析[A]\\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5.

[2]杨锐,胡宇杰,王缉慈.“地方-全球”力量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地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地方能力[J].科学发展,2008(01):97-105.

第7篇

[关键词]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残友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224-04

彭劲松(1969-),男,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广东珠海 519090);黎友焕(1971-),男,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广东广州 510610)

本文为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8031400013)和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创业组织商业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S2011010000230)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企业是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兴起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其不仅有别于一般的商业企业,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英国社会企业联盟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商业手段正是社会企业区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社会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型企业形态,社会企业受到中国有关学者和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广泛关注,并在全国诸多城市得到尝试性的实施。本文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一般范式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力求为后续社会企业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社会企业概述

要探讨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首先要从社会企业本身的特征着手。尽管由于社会企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国内外学术界及相关实践领域对其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但有关社会企业的基本特性,仍存在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社会企业具有传统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即公益性。公益性是社会企业区别于一般商业企业的本质特征。与传统非营利组织一样,社会企业具有明确的社会目标,如满足社会需要、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员工培训、建立社会资本、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为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社会企业采取商业手法,所得利润用以贡献社会,而不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在员工构成上,志愿者在社会企业中占相当比例,带薪雇员占较小比例。

其次,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态,具有企业的基本属性,即营利性。营利性是社会企业有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的显著标志。为赚取利润,社会企业也从事与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相关的经济活动,并参与市场竞争。与一般商业企业一样,社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也具有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能力,并积极追求核心竞争力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社会企业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重属性,我们可将社会企业定义为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新型社会组织,正如J,格雷戈里·迪斯提出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如表1所示,社会企业是纯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与纯营利组织(商业企业)之间的连续体。

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与商业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或者说社会公益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通过创新来完成的,创新是社会企业的最大特点。社会企业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的跨越;没有创新,也不可能有一般商业企业向社会企业的转型。创新是社会企业在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实现可持续平衡的桥梁,如图1所示,创新在社会企业中既体现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也体现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

按照国内学者李振勇的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既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社会企业作为企业,也应有商业模式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