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7:59
序论:在您撰写有趣的科学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大象死后还会保持站立姿势。
3、瞎眼的变色龙,还是有能力变色来适应周遭环境的。
4、每次你舔一张邮票的背胶,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乳牛听音乐时可以供应更多牛奶。
6、鳄鱼无法伸出它们的舌头。
7、北极熊是左撇子。
8、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袋。
9、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
10、一只被摘掉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11、长颈鹿没办法咳嗽。
12、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
13、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9下。
14、月亮有810亿磅重。
15、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关键词:职校;数学教育;趣味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训练,过度追求数学结果的推理演绎。数学教材内容繁、难、偏、旧,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淡化了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知识的储备,缺乏对有关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了解,缺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被动地死记硬背和机械地接受训练,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缺乏市场,造成很多学生惧怕数学的状况。
显然只有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和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将数学教学转到尊重学生经验和需求上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探讨数学现象和规律,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让学生自身感到数学是“有趣味”的,真正喜欢数学。这也说明了让趣味数学走进职校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职高数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接受数学的目的。
一、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最终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
例如,讲解“排列组合”一节时,通过一个有趣故事来引入:本班一个小组10位同学去一家餐馆吃饭,10个座位有先后顺序,10位学生谦让很久也没有入座,饭店老板说:“你们在本店每吃一顿饭,就换一种坐法,等到所有坐法都坐过一遍之后再来吃饭,本店将永远免费请你们。”请问,若一天平均吃一顿饭,这10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免费吃饭?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很快就进入角色。引起了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中的数学
数学是严肃的事业,游戏是闲暇的娱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寓数学于游戏中,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数学因与游戏的结合而不再枯燥;另一方面,游戏也因有数学的参与而不再空洞。同时,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
游戏在于“享乐”,但游戏者在“享乐”中却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身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松,智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更加符合职校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需求:玩中学。所以,教师要利用游戏,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让他们感觉到其实数学也不是那么深奥的。如我在教学“函数的定义”这一节内容时,利用猜数的游戏,就是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把它除以2再减去3,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很快猜出学生所想的是哪个数。这样,很快就出现了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言的热烈场面,大大地激发了兴趣,并且极为自然地引入课题,本来很抽象的理论,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又如,在讲“角的概念推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定义以及角的推广成任意角时,本人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活动: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个大的钟面,让两位学生充当分针和时针,然后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一连串的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当活动结束以后,我听到有几位同学在说:原来数学这么简单,我以后不怕了。听了以后,我心里暗暗高兴,职高数学教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学生觉得数学“不难”。
三、从数学中找回成功感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以后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可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首先设定学生中的某位创办公司成交了一笔大生意,购买了一百万元的产品,对方要求付款,给出两种支付方式:一是一次性付一百万,二是交付一元,连续三十天,每天给前一天两倍的钱,大家帮他选一选,哪种方式对他的公司更划算?学生被这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展开思考,各抒己见。此时点明课题,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学习。
四、专业中的数学
除去少数想参加高职单招的同学外,大部分中职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学好技能。将必学的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也是在学习专业知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给他们一张图纸,要求理解图纸所表达的意思,再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算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按要求在车床上做一个零件,并计算成本等。对零件的评价既检查到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对学生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一举两得,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感受到了乐趣,有利于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当然,为了提高职高生的数学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做法还有很多,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心理辅导……运用各种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继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老师认真地去做,就一定可以使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最终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都得到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淑红.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误区一:处处探究,视探究为新课程教学的唯一良方
在一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其探究思想,处处设计探究,处处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结果课堂闹哄哄,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在混水摸鱼,一堂课下来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在真正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式教学,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唯一的方法的假象。
事实上,探究式教学也有其自身缺点: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较长,耗用时间较多,教学过程的驾驭是很困难的,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课堂组织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一些内容的教学,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仅仅把它当做教学和学习的唯一方式,走上了一条极端的路。所以在批判原有错误的同时也就要避免新的极端。
探究式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比如学生通过探究对某一现象已有大量的感性经验时,或者学生对某一现象或知识不太深入时,教师的讲授就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另外,探究也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师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
误区二:频繁提问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问题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问题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或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老师却将探究式教学演化成了“满堂问”式教学,教学中频繁提问,把提问当成了探究的唯一形式。其实课堂上探究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不精心设计问题,只是提出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问个不停,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只是应付性地随意发表“见解”,并不能获取探究学习的实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失去兴趣,还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使探究学习适得其反。 转贴于
设计适用于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应当明确以下四点。
第一、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连续性,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以此来设计问题的情景或必要的材料;
第二、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及认知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其感知和认知能力有效探究;
第三、问题不仅应有利于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应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获取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探究式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仅要具有可探究性,而且要有利于教师的指导性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误区三:不需预习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谈到了“预习”与“探究式教学”的矛盾。
有些老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就像猜谜一样,如果谜底给出,就会失去猜谜的动力,课堂就会失去精彩,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是对答案找过程,缺乏创新性,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也有一些老师觉得:通过预习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但并不防碍探究。因为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而结论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的教学重过程而不能仅重结论。
误区一:处处探究,视探究为新课程教学的唯一良方
在一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其探究思想,处处设计探究,处处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结果课堂闹哄哄,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在混水摸鱼,一堂课下来只有固定的几个学生在真正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式教学,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唯一的方法的假象。
事实上,探究式教学也有其自身缺点: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较长,耗用时间较多,教学过程的驾驭是很困难的,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课堂组织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一些内容的教学,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仅仅把它当做教学和学习的唯一方式,走上了一条极端的路。所以在批判原有错误的同时也就要避免新的极端。
探究式教学必须在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中进行。比如学生通过探究对某一现象已有大量的感性经验时,或者学生对某一现象或知识不太深入时,教师的讲授就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另外,探究也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没有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师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千万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
误区二:频繁提问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以问题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问题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或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探究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老师却将探究式教学演化成了“满堂问”式教学,教学中频繁提问,把提问当成了探究的唯一形式。其实课堂上探究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不精心设计问题,只是提出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问个不停,学生来不及深入思考,只是应付性地随意发表“见解”,并不能获取探究学习的实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失去兴趣,还会引发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使探究学习适得其反。
设计适用于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应当明确以下四点。
第一、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连续性,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以此来设计问题的情景或必要的材料;
第二、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以及认知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其感知和认知能力有效探究;
第三、问题不仅应有利于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应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获取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探究式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仅要具有可探究性,而且要有利于教师的指导性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误区三:不需预习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谈到了“预习”与“探究式教学”的矛盾。
有些老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就像猜谜一样,如果谜底给出,就会失去猜谜的动力,课堂就会失去精彩,探究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是对答案找过程,缺乏创新性,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也有一些老师觉得:通过预习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但并不防碍探究。因为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而结论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的教学重过程而不能仅重结论。
关键词: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趣味性实例教学 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式都会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或大学数学专业教育重视理论内涵的特点,而是着重突出了对数学实际应用方面的要求。近年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也给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进程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完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现今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重大课题。
目前,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其内容简要地说是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驱动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并顺利就业。为了响应这项重大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我们提出引用实际应用性实例的教学方案。我们在具体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过去传统的讲解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在实际应用方面缺乏形象性理解,教学模式按照“讲解概念―例题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过于生硬,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较差。而引入了趣味性实例教学后,整体调整为“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实例讲解”的教学模式,强调“例以见学,例以强学”的指导思想,大量探索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模型,自然地转化为数学模型,从中探索问题并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同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在具体实施实例性课程教学的初期,我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的数学实例,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同时,引入的实例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特点,着重选取学生们深感兴趣的专业应用实例。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例模型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选取了实例模型。《机械制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既有抽象的投影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这门课程中选取适合数学教学的实例模型,既满足了广泛覆盖的资源共享性特点,又满足了资源利用高效性特点。
在具体实施数学实例模型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注意实例模型教授的难易性及技巧性。选取的数学实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宜选取高难度或过于复杂的实例模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依靠教师“教会”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学会”,并使学生“会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这样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提高应用高职数学课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在学期期末的成绩考核中,我们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例应用模型作为考核的重点,全面地考查学生结合实践的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不仅强化了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且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应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例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与深度等的想象。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观念,其来源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感知与认识。实例模型教学大大促进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探究和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例模型反映的实际问题与所需数学内容联系紧密。
(2)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性强,利于开发空间观念。
(3)重视数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概念时,我们从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模具所体现出的实物模型中获取空间信息,让学生列举出与所学专业符合的模具或机械零件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具体形象的实例中理解有关对称性质的事物或现象。或者让学生设计实例模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称的含义,加强立体感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掌握能力
实例模型具有的形象性与具体性,利于学生在形象的问题实例当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不断深化。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例模型的主观记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其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产生了由数学理论教学到专业课程实例模型再到数学理论的掌握理解等一系列良好的连锁反应。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例模型的纳入,充分地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讨论研究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高职数学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亲身体会、亲手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加深对实例模型的理解和创新,同时在具体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更培养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数学理论知识增强和创新能力培养双赢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优势,我们将在今后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断进行优化配置,完善实例教学体系,革新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高职数学理论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一、在教学开始前要科学详细的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职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课程除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以及修身养性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顺利的展开对于幼儿的教学,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老师的素质如何对于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们兴趣程度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提前制定好详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在教学展开的时候能够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充分的和美术接触。首先,就是在基础训练方面的目标制定,对于课程上需要的材料、色彩等都提前准备好;其次,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重视,设定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们开展实践;最后,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老师一定要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鉴赏名画等课程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正确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快速的对于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美术是用画笔画在纸上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完全的信息化社会,对于美术而言也走进了全新的时代,它们不再拘泥于用画笔在纸上作画,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各种精彩的美术作品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除了要培养学生们传统的美术素养外,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的美术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首先,是为同学们选择一本有价值并且能够直接的吸引他们翻阅兴趣的美术教材,这对于顺利的开展美术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次,在鉴赏传统名画的同时,还应该欣赏一些时尚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横向的审美;再次,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像其他课程一样,采用多媒体老进行教学,毕竟课本上能够看到的知识是非常局限的,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上课内容,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开合适的扩展,让大家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兴趣;最后,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按照传统课堂当中那样一味的讲解,不顾虑学生的感受,老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和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直接决定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
三、在教学的时候要为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对于美术学习和创作来说,相比于其他课程,可能对于环境的要求更高,越是轻松愉悦的氛围越能够带给学生们愉悦的身心感受,在这样的环境和身心条件下,学生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美术这门艺术,能够更快的发现对美术的兴趣,发现美术当中所蕴含的美和艺术,激发学生们创造美的热情和激情。轻松愉悦的氛围主要体现在教室的环境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在教室的布置上,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做出适当的布置,展现一些画作,或者是可以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让学生们从环境上首先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再者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有着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课程进行的整个过程当中,师生之间有着充分的互动,老师在提出什么见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和评价的机会,师生之间在互相友好的交流和切磋的过程当中,既充分的感受了美术艺术的真谛,又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来说是具有最好的效果的。
一、尝试学习,把握起点――让课堂生成智慧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差异。非指导性学习承认并坚持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智趣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生成,采用“尝试学习单”引领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以此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尝试学习单的编制具体分为四个板块:字词训练营、结构梳理站、文字品味园、质疑交流台。
【课例】《半截蜡烛》
文章写的是在德国法西斯的残酷杀戮和占领之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表现出来的机智和果敢。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内容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文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真挚情感和睿智理性的有机交融。
字词训练营。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课文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如辨析“秘密、绝密、绝妙”等词语,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用词的精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结构梳理站。主要针对课文结构而言,感知课文大意,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为深入解读文本做好准备
文字品味园。主要是对教材中生动优美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进行赏读、思考、品味、想象,学习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意味深长的哲理,领悟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比较两个“似乎”的内涵,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伯诺德夫人的胆识和智慧,更能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质疑交流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不理解的内容,这是尝试学习单中的亮点,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对学情清晰而准确的把握,而尝试学习单是课堂教学的起跳板,起跳点找得越准,踩得越重,跳得就越高。因此,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分析学生的尝试学习单,看看学生哪部分掌握得比较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部分是薄弱环节,需要怎么弥补;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知识技能,多少学生的储备还不够等等。掌握了学生完成尝试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就等于摸清了学生的“家底”,为学生“转识成智”做好铺垫,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准确的导航。
二、问题建构,合作探究――让课堂充盈情趣
非指导性学习主张学生所学的内容不是由教师传递,而是从意义上被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前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此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梳理整合,确定本课需要解决的主问题,学习过程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省下来留给学生自由支配,以保证主体的参与率。教师参与组织、调控、点拨并及时介入,归纳大家的看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以推动学习的进程。
【课例】《理想的风筝》
……
师:其实,从文中读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并不难,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尝试学习的成果,很多同学认为刘老师是个――
生: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乐观开朗、身残志坚、心灵手巧、幽默风趣、执著追求、热爱生活、富有童心的人。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把刘老师的形象读得这么丰富。那么刘老师的这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下面请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生1:我们小组选择学习的是笑谈腿疾这件事,下面先请小蔡同学谈谈看法。
生2:我从“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这句话中读出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你真会学习,不仅读出了文字信息,更读出了作者的表达方式,掌声送给他。
生3:我读出了刘老师的幽默风趣。文中是这样写的:“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我就是那时侯被她摔掉一条腿的。’”在刘老师轻松的笑谈中,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可是他内心却是痛苦的,这一点我们当时并没有立即感受到。
生4:我来补充,失去一条腿本来是人生的一大不幸,然而刘老师不回避自己的身体缺陷,他真会自我解嘲,我们被他的幽默风趣逗乐了。
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刘老师说的这几句话。(生有感情地读)
师:读了刘老师幽默的话语,让我们更体会到他的――
生:乐观开朗。
师: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板书:乐观开朗 细节描写)
生5:我还从“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这句中读出了同学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这种“酸涩”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可能是――
生:(七嘴八舌)同情。后悔。惭愧。
师:这种复杂的滋味慢慢地从心底里渗出,充满了每个人的胸膛。像这样表达作者观点,抒感的写法叫议论抒情(板书:议论抒情)。本文借景抒情、议论抒情、细节描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课文借助这样的方法,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
……
从上述课例片段可以看出,智趣课堂必须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认知、理解、探索的兴趣,进而碰撞情感和思维的火花,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主动的教学效果。“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尝试学习单中的问题,在前置学习中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把刘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写出来的,恰恰是需要探究的话题,因此通过师生共同提炼,水到渠成地成为第二课时教学的主问题。此时学生处于亢奋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满了情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非指导性学习的主要策略,确保了所有学生的参与度,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真正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向互动,对话启智――让课堂充满理趣
智趣课堂应始终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深入探究文本。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思辨研讨等活动,不仅让学生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信息,更要感悟言语表达的智慧,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充溢于教材中的理性审美之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课例】《山谷中的谜底》
……
生1:我们组研究的也是“就这样”一直到“反复地弹……”这句话,小陈同学对这句话有着独特的见解。
生2:四个“反复”可以反映出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艰辛,也可以体现出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一个反复可以看出当时暴雪的大,“反复地弯”可以看出当时雪下得很大,雪松承受的压力很大,说明它采取了退让的策略,从“反复地弹”可以看出这个退让策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生1:小陈同学说得非常好,其他同学继续发言。
生3:从前面“不一会儿”一直到“厚厚的一层雪”可以体会到暴风雪的大,雪松受到的压力之大,就像我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所带来的沉重打击一样。“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就是说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做出一定的让步。“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这时我们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刻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即使刚才雪松弯下来了,是作了让步的,但是到最后,他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身姿,不像那些女贞、柘之类的树,它们虽然宁折不弯,但是因为过于刚直而一蹶不振,再也挺不起来了。
生1:松树以屈求伸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同时也让我们记起了中华五千年长河中,那一棵棵屹立在人们心中的雪松。勾践卧薪尝胆,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蔺相如委曲求全,为了赵国的利益而顾全大局;二万五千里,实行战略大转移,打破了三个月剿产党的美梦。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都不能盲目地硬拼硬碰,要学会退让,要有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退步,并不意味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寻找机会战胜困难,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师生掌声)我们小组的汇报完了,请问其他小组有补充或质疑吗?
……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落实在学生对文本精深、精当的感悟理解上,上述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更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生生之间的砥砺对话含金量较高,从雪松品质联系到了现实生活,进而感悟到人的生存智慧,这是“理趣”的最好体现,从而实现了由表层知识转向了个人知识理解的深度建构。这样的“趣”味盎然是在感受人文情趣的基础上向言语之“智”的华丽转身,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言语表达的技巧,领悟了“字词知冷暖,言语有温度”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