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09 17:17:58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设计

前言

长时间来,传统河道将工作重心放在航运、泄洪等方面,使用河道渠道化、局限化的模式治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这类做法的缺点是隔断了生物活动,很容易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刚性护岸限制了河水流向,如果河水流量较大,势必会破坏周边环境。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中,不能只是停留在美学层次,而是设计出集交通、文化、排水、防洪、生态、绿化综合一体的河道景观环境,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一、城市河道治理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

河流环境一直活跃在历史传说与人类历史中,截至当下河流与河流所在的区域都成了河道治理的重点。同时,人类也将大量政治、经济、生态、科学投入河流管理与利用中。但是我们发现:过量的创新与投入是一种错误表现,甚至属于功利主义,为稳定水源、控制洪水、方便航行,人类将管理集中在河漫滩与河流改造中。因为河流都是相连的,所以在治理河流时,必须弄清管辖责权与责任关系,同时遵循治理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自然安全

城市河道的首要职能是防洪,所以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必须考虑防洪能力,从根本上确保河道安全。然后是规划好河道附近的景观,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保障城市河道环境、经济效益的改善。河道作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有很多深浅不一、曲折的姿态,这些都是自然的杰作。因此,在治理河道时,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形态,最终设计出和谐、自然的河岸景观。

(二)生态观赏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美感,同时为其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景观,尽最大努力为现代市民提供宜居、优美、生态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在河道设计中,还必须保障生存空间,这样才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促进现代化持续发展。

(三)亲水性与文化性

城市文化应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思想与内涵,同时这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在治理城市时,必须渗透城市文化,让河道拥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性。而一个良好的城市河道必须是自然与人文的整合。亲水性则是人类发展的天性,所以必须在河道两边修筑亲水设备,这样才能为市民提高观赏、亲近水源的平台,为其构造出优美、舒适的空间。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河道工程的整体布局

在河道治理中,应该将防洪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合河道主槽状况,借助中间墙将河道划分成两个领域,然后再把其中一侧堤防与中间墙设置成洪水槽,专门用来行洪;另一侧堤防与中隔墙作为景观规划地带,而景观专门用来蓄水。滨河生态景观区设置在河堤角偏高的滩地,在修建护滩工程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固堤防洪价值。这种方案不仅化解了蓄水、洪水与泥沙间的问题,同时还设置了蓄水景观与滨河生态园区,既有城市河道防洪的作用,又能用作泥沙型河流治理。

(二)城市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所以河道平面设计必须迎合河流走势,适量后退河道暗线,这样才能为岛屿、河滩、湿地留有足够的中间地带,水生、陆生生物才有足够的空间生存。城市河道与人工开挖都属于景观内容,水流较缓,所以在河道平面设计中必须避开笔直与较宽敞的河道,或者结合河道自然趋势,为其设置蜿蜒的水路、水塘,同时设计出多种河岸线,打造多变、灵活的河道模式。通过研究发现:一条曲折蜿蜒、宽窄不一致的河道具备更多的自然气息,它更加活泼、灵活,同时也更适合生物生长。

(三)河道断面设计

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中,应避免河道中的浅滩与深潭形态,不能让河床固定,结合多样的水面,让河流拥有良好的摆幅。对于河道纵断面,应形成交错的浅滩与深潭,这样才能避免直线横断面。在河道断面设计中,必须整合园林设计理念,为其建成景观式河道,这样才能着重突出河道的亲水性与绿化功能。传统驳岸属于一墙到底的结构,它隔离了水与人,既不经济也很生硬。现代复式断面和传统驳岸相比,它更注重人性化与经济。在一般水位上面种植低矮灌木、杨柳或者草皮植物;在常规水位搭建水平台,不仅经济而且美观;在常规水位之下使用挡墙与护坡。这种复式断面,不仅能节省投资,还很好的展现了自然、生态与绿色的理念,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选择材料和生态护岸

传统的河岸更多的是刚性护面,地面、河岸、护岸会形成三面光与两面光的形式。而现代城市河道在迎合水流冲刷的过程中,结合了河道水生物繁殖与生长状态,它是符合环保生态要求与自然规律的设计。最近几年,在科研力度加大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开发了很多新型护砌材料。具体如:江苏南京已经开始应用的随机多空绿化混凝土,它属于生态环保材料,不仅能改变河岸周边植物生长环境,还具有很好的防洪功能,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生态护岸中,它使用的是卵石笼、山石与干砌石等通透的材质,既能在材料中覆盖土壤植物,还能避免流水冲刷影响。先在水位较低的区域铺设土工布,然后在上面放块石,需要注意的是块石堆放周边应自然弯曲,将种植土铺设在块石上,填满块石间隙。这样过水后,块石缝隙就会长出水生植物。使用木桩、植物梢、棍相整合的河道护岸属于自然、生态的模式,可以在坡面分层进行杨柳、灌木、草皮种植,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护坡形式。

另外,在植物造景中,还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空间、时间得到富有个性与艺术魅力的河道景观,着重景观层次、质感与季节变化,这样才能满足城市气候特性。

三、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多、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它不仅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渴望,还能回归自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洪处理,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欣赏自然给予的美感,这样才能实现人文、水清、景美、岸绿的城市河道规划要求。

参考文献:

[1]汤玉芩.议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33(8):43-45.

[2]尚俊伟.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设计[C].//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3:19-22.

[3]吴秋华.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C].//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92-93.

第2篇

关键词:干旱地区河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武川县生态河道概况

1.1地域环境概况

武川县位于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

武川地形地貌为南高北低、南山北丘,从中低山、低山地形到高原低山丘陵,高原波状丘陵过度。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41.9%,丘陵占50.4%,滩地河谷占7.7%,境内8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雨大山洪暴发,天旱河床干涸。

武川地区年平均气温3.0℃,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左右。年最多降水为1961年553.1mm,最少降水为1965年191.5mm。

1.2水系统规划概况

武川县河道水系的规划主要通过昆都仑河、东河、西河形成环城水系。

在空间布局上保留并整治7条主要河流水系,并采用河中河等工程形式建设“环城水系”。

在水源方面,水系景观用水水源应以再生水、河道内的天然径流、城市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等为主。

同时避免填河造地的做法,应对河流进行整治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河流行洪的安全价值和改善城市景观的环境价值。坚持“以供定需”原则,不宜建设规模过大、没有水源保障的景观水面。

2.干旱地区泄洪河道概况

中国内陆广泛存在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西北、华北地区。这些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却短时集中,短暂的暴雨倾泻后就形成了许多泄洪冲沟。这些冲沟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只有在雨季才形成径流。旱时黄土飞扬、涝时泥沙滚滚是这种泄洪沟典型的景观。

泄洪河道在城市中广泛存在,其长期无水的状态引发了大量不协调的现象。许多河道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这种河流基本上“有河则涸,有水则污”。河道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将民房和娱乐场所修建在河床中,一旦发生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大量未经许可的挖沙取土,令河床内千疮百孔,满目皆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决策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环境的品质。相应的,这些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已经成为脏、乱、差典型的泄洪河道,又被重新关注,成为城市景观改造的重要对象。

3.武川地区河道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3.1 河道防洪策略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往往源短流急,产流区地形坡度大、植被稀少,洪水一旦发生,量级较大。尤其是当其流经人口稠密的城市重要地区时,解决防洪安全隐患是首要的问题。

3.1.1 水利部门设计的人工河道多数是裁弯取直,将河道沿线低洼地孤立于河道之外,建立一条单线的人工河床。这种处理方式将原有多样的行洪空间大幅减少,对于自然河道的分洪蓄洪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应协调水利部门在坑塘支流和低洼地出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利用低洼地的空间将部分水滞留起来,有效降低洪水规模。大型坑塘和低洼地能够形成巨大的水资源储备,对于城市景观用水和地下水补充作出有效的贡献。

3.1.2 扩展河道宽度,实现梯级河道断面

在保证防洪标准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为实现坡度较缓、有植被覆盖的堤坡,必须尽可能扩展河道宽度。在保证原过水断面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两级以上坡度较缓的梯级河道断面。较缓的堤坡保证了河道两侧有合适的坡度进行绿化覆盖,将原有的绿化带与河堤整合为一体,扩展了绿带的范围,并且实现了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3.2 河道生态补偿策略

3.2.1 截污治污,利用再生水和雨洪水等地表水形成河道景观用水完善河道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河建设截污管线,将生活污水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形成再生水。

3.2.2 建设生态堤坡,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

河道堤坡改造应利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运用透水透气、能够生长植被的生态型护岸,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如目前被大量运用的生态袋边坡,其主要由生态袋和连接带等工程组件构成。

3.2.3 沿河建立多层次植被景观带

河道生境的退化,与沿河植被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为恢复河道生境,建议在河道内外建立2个层级的植被景观带。在河道行洪范围以外,充分利用周边用地建设由乡土植物组成的防护林带,林下设灌木层和地被层,形成乔灌草结合的复式植物群落,有效防风固土。

3.3 河道水体景观策略

3.3.1 河床中设计宽度较窄的子槽,并通过多级水坝蓄水实现节水型溪流景观

河道梯级断面中宽度最窄的底层河槽设计为承载景观水体的子槽,子槽的平面形态模拟自然溪流、蜿蜒辗转。子槽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多级小型石坝或水闸蓄水,形成溪流和跌水景观。

3.3.2 水体形态以溪流为主,局部区域扩大水面,形成溪池相间的水系景观子槽和石坝形成的溪流跌水景观效果较单调,可沿用河床内的沙坑和低洼地,修整形态后蓄水成为池塘。

3.3.3 仅在子槽范围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

为防止景观用水渗漏,需要在子槽范围内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当水位超过子槽高度,水体自然外溢进入未做防渗的河床,还原河道的自然渗透特征。

3.3.4 结合水体景观设计,建立水体自净和循环体系

河道景观用水以再生水和雨洪水为主,因此有必要在河道中建立一套水体自净体系。河道中的大坑可改造为沉淀池,当有雨水汇入时,沙坑使水流流速降低,水中的泥沙颗粒等得以沉积。再生水入口处建设人工湿地,湿地由浅滩和茂密的水生植物形成,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净化水质。溪流中的跌水为水体不断曝气和加氧。

通过这种方式,中水和雨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河道内以水循环的方式实现了水体的自我维持,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水池、溪流、跌水和湿地本身也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水体景观。

4.武川地区景观河道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4.1武川地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种植乡土化原则乡土植物品种是良好的植物资源,乡土植物材料的使用,是体现地域文脉及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合理地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乡土物种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而且养护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小,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除要突出乡土树种外,还要突出能较高产生生态效益的树种。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生态群落,充分准确地依据不同树种的习性、体形、物候期、生长速度设计种植类型,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来考虑,更要从发挥生态效益与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和栽培学角度来考虑。

植物多样化原则。应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强调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城市的平衡发展。

养护管理减量化原则。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师法自然的人工造景最理想的维护是能够回归自然,加强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复的能力,靠自然之力自我维持平衡。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自我维持的园林绿地系统。

4.2武川地区骨干植物选择

山地森林: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杏,山樱桃,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丘陵草场:杨树,白榆,柳树,白桦,柠条锦鸡儿,沙棘,小针茅,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湿地:杨树,柳树,白桦,小针茅,草木樨,白榆,白桦,沙棘,沙打旺,柠条锦鸡儿,沙蒿

河谷: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柠条锦鸡儿,沙蒿,草木樨,沙打旺,沙棘。

河滩: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沙蒿,草木樨,沙打旺。

5.对该项目的思考和方向性原则

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征,建立合适的河流生态系统,面对长别分明雨季旱季,这样的河流符合自然生态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利用原有的植被,新增加的植物也都是本土物种,这样的选择不但展现能出极具当地特色的地貌景观,而且很大程度减少了景观维护的费用。

多样化的景观种类,林地,湿地,草场,河滩和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丰富景观体验的同时还能保持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核心区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原则,两侧尤其是与城市相接的部分建立供人使用的游憩设施,使该公园在生态与城市两方面功能都十分完备。

建立多层级的河岸,结合湿地的蓄水储水功能有效地在雨季控制洪水,在旱季收集净化雨水保持径流。

该项目中运用了土工膜防渗,生态边坡,高渗水性铺装等技术和材料,使公园的生态功能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重点河段景观设计探索[ 冯潇 马俊峰 周曦]

2. 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徐方亮顾悦悦]

第3篇

在当经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的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当地生态格局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本文以四川罗泉古镇的珠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现状,并立足古镇独特的井盐业历史、袍哥文化、盘破门武术等文化积淀和地域特征,力图将丰富多彩的川南传统文化渗透到古镇水景设计中,将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新的姿态展现和传承川南的历史文化元素。

【关键词】

罗泉古镇;水景设计;传统文化

一、地理位置与现状分析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相传为诸葛亮驻军此地开挖井泉而得名。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北51km,处于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处。整个罗泉古镇顺珠溪河而建,布局呈龙形,号称川中龙镇,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在古镇里集中分布了大量明朝末年、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古建筑,其中盐神庙是中国境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珠溪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由于当地交通不便,经济能力有限,居民对河道保护意识不够,加上大量的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两岸和污水乱排放等造成了水体、空气及土壤的污染。一直修修补补,没有经过大规模治理,生态效应较差。但现在罗泉古镇正在和周边景区联合打造旅游线,处于整体改造的大关口。

二、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应采用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生态化以及人本理念的原则,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和河道资源开发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着保护优先原则,以更好地完善河道景观、保护生态系统;河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建设材料的应用情况,在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环境的重要性,以当地地域特色或游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等为出发点,完善河道建设。

三、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对珠溪河景观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以“游龙镇盐脉,仰革命故地”作为创作主题,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和尊重文化为基础。以古镇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和背景,以生态修复的河道景区设计方法恢复自然式水体,以滨水景观为主要载体,设计集休闲游憩和公众参与为一体的生活公共空间。通过引入先进的水景设计理念和高质量的建设,在历史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统一的设计、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和提高河道在古镇的附加价值,并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总体规划布局

珠溪河规划以盐运水路游玩、健康美丽的生态水系为主导,在本设计中首先考虑河道排污问题,使其上下游畅通,然后远离河道建立垃圾站(垃圾分类系统和压缩回收系统等)和生活用水处理分流(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灌溉系统等)。最后以“景观小品”塑造为切入点,以两岸坡地绿廊为基面,以河道两座大桥等古镇主要人流来向为主要连接点,加上运盐码头,形成“三开三合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构造各种性质的功能区和绿化、道路、商业等联系网络,形成沿河具有整体性的网络系统。

(二)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以河道为主体展开景观,在设计中,通过沿河道两岸纵向景观、对岸景观以及鸟瞰景观等展开设计。为古镇和游客提供具有河水清澈、自然生态、活动丰富、休闲亲水的古镇水景。

1.景观分区

经过综合分析和整体的立意构思,本设计规划采用合纵式布局的手法。首先建立河流两岸绿色廊道,为了下游古镇水体污染,在上游设计一个种植区。然后选取流经古镇10KM的珠溪河,并将其分为3段纵向主题区,即河道水路游玩区、靠古镇休闲区和对岸商业区。(1)上游种植区:植物除了对河水起到过滤作用外,还能够提高净水处理效果。一是植物的生长可改变水系的流态,植物根系和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二是植物的根系和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收作用。(2)河道水路游玩区:水路连通了古镇出入口和下游码头,开启运盐古船。游客可选择水路进入古镇,观赏古镇建筑与风景。以各个码头作为游客上下船的出入口,可加设小的商业区,将重拾码头繁华。(3)靠古镇休闲区:结合古建筑设计特色的景观小品,并可考虑适当恢复和安排水车,磨盘等饶有情趣的传统农用工具或布置小品雕塑作为市民和游客参与的活动。近水面,可安排垂钓活动,茶台等传统项目,在村头宽阔的水面靠岸处布置鱼、河虾等水产养殖基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田园风光。(4)对岸商业区:以古镇建筑文化、革命文化、井盐文化、美食文化、武术文化为开发中轴,开设囊括以上五类文化的历史文化展馆。努力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馆,力求成为古镇旅游的新亮点,结合当地特产,生产出各种特色产品。

2.景观节点

依据古镇景观统一,完整的基本要求,以景观节点来丰富其关系。景观节点包括景观区段的主要景观节点和人流活动中心,景观区域内的道路、桥梁和公路门户节点。规划沿河道左右两岸设置了两条景观主轴线,同时,以纵向联系道路、景观节点轴线等组织多条景观通廊,并吸收传统造景元素,如塔、亭、台等赋予时代精神,以加强纵向的景观展开,提升景观品质。

(三)河道绿化植物的种植要求

根据区域气候和环境要求,初步将绿化植物选取好后,并对河道两岸的距离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第一是河道两侧植物的种植点要离河岸至少要1M的距离,将岸边一排整齐的旧石墩显现出来,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利于保障河道交通安全。第二河道两岸有旧时的运盐码头,有较宽扩的距离,可以采取不同植物分层种植的方法,此外,河道植物还需要与河道两岸的古镇环境相协调,以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或者是灌木花卉为最佳选择。河道绿化景观植物必然少不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其次是具有观赏性等。在设计中,运用净化水质可以选择种植生命力顽强的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来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古镇河道景观是突显当地区域生态系统特色的一部分,文章结合河道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探究了古镇河道景观设计中各种规划整理和环保措施。其突出的是水文化的魅力,也是古镇“血脉”之所在。

作者:许东林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黔.川中第一龙镇:罗泉古镇[N].自贡日报,2008-10-22(A3).

第4篇

关键词:浙南河道;滨水绿带;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2703

1 引言

在城市化扩展过程中,那些自然河道的渠化与硬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出于河流防洪工程的建设需要,河岸两侧被高而垂直的堤岸所割裂,河流丧失了自然属性,并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针对滨水两岸现状绿地狭窄,如何在业主要求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使这昔日可达性极差的滨水带,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重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自然感受,营造一处有机更新的滨水景观体验空间。

2 项目概况

为响应“绿色苍南、美丽家园”,改变原有中心城区河道绿地档次低、环境脏乱的现状,建设单位意在通过对河道绿带的整体景观设计与综合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总长约4 km,滨水带宽8~15 m不等,总面积约47196 m2,其中一期面积32350 m2,二期面积14846 m2。

3 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河道绿带景观设计应与周边地块规划协调统一,提高整体环境档次水平,营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2)自然性原则:充分利用基地内现有的自然景观元素,突出滨水绿带的亲水性,营造丰富的岸线边际生态景观。

(3)文化性原则:设计应突显丰富的地域文化特性,使现代手法、现代材料与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诠释崭新的滨河风貌。

(4)人本性原则:强调居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展现宜人的环境与风采,营造开放式的公共休闲游憩空间。

(5)经济性原则:注重节约、实用与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应。

4 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踏勘及相关资料的详细分析、解读,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场地特征和设计难点:

(1)整条滨水绿带狭长且大部分宽度只有8 m左右,与周边道路高差较大(周边道路标高为5.5 m,河道常水位标高为3.0 m),不利于景观的创造与发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立面与宜人的滨水生态景观,是本案设计的难点。

(2)由于周边部分地块还未做详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景观实施条件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如何将绿带与周边地块规划建设作一个很好的衔接,是此次设计的一个重点。

(3)部分河道绿带违章建筑乱搭建现象严重,环境景观杂乱无章,绿地破坏严重,部分绿地与河道内堆满垃圾,河水乌黑发臭,整体环境观感较差,因此,景观建设应与河道环境整治同步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成效。

(4)现场文化价值的缺失。经过初步的城市化后,大部分河道的自然性和亲水性的场域空间消失了,得益于自然地形和环境生长的乡土化动植物减少了,而与之相应的文化场景也只能成为回忆。如何重拾场地记忆,最终达到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是我们此次设计追求的目标。

5 设计手法

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各重要的景观节点设置观景平台、休憩坐凳、景观长廊等设施,为人们提供驻足停留、休憩交流的场所。设计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使整个景观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沿河而行,水流潺潺,落英纷纷,美不胜收。

6 总体布局及分段主题设计

根据河道整体布局与周边地块性质,我们将此次滨水景观带分为三大功能段,即城市风貌段、滨河休闲段和自然生态段,各分段的设计内容和景观特色将根据其区位、用地、景观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

6.1 城市风貌段

该段位于苍南行政中心两侧,位置特殊且面积相对集中,景观设计以体现现代滨水公园景观,展示城市风貌特征为主题。东侧一段由于河道已经拉直,绿化带宽仅10 m左右,因此,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游步道与亲水平台,满足人们休憩之需;西侧绿带则保留了原始自然的河湾、野草等乡土元素,体现还绿与民的和生态自然的理念,同时设计结合场地布置生态栈道、观景平台,铺装园路等景观元素,结合草坡绿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滨水开放景观空间,展现自然、生态的现代河流景观,同时,直线条的方格网栈道也与东侧规则式的绿地形成了不对称的平衡。

6.2 滨河休闲段

该段现状环境遭破坏较严重,河道绿带两侧大部分以住宅区为主,人流量较大,因此设计考虑将该段打造成一条城市滨水景观休闲带,力图在环境景观有一个大改观的同时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漫步、休闲的好去处。设计在各主要景观节点布置景观廊架、亲水平台、河埠头等特色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各景观节点由贯通绿带的园路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特色的城市滨水慢行道。另外,在该段还设置了一处公厕兼管理服务房,以满足人们服务方便之需。

6.3 自然生态段

该段位于西北片,现状河道均为原生态的自然状态,河道两岸种植有大量的乡土植被,由于该地块规划涉及到部分河流的改道,而各地块的详细规划也未完成,因此建议将该地块作为二期建设,近期主要以保留原有植被,整理垃圾杂木为主。既体现原始、生态、自然的河流景观,也避免日后由于规划调整造成的投资浪费。

7 驳岸断面处理

驳岸在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既可稳定岸壁、保护河岸,又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以及适当的断面形式。本次驳岸设计采用三种形式的驳岸,即自然原型驳岸、生态型驳岸和硬质工程驳岸。

7.1 自然原型驳岸

在水文地质条件较稳定,河堤坡度较缓的地段,保持河岸的自然状态,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岸栖植物的生长。本案二期以此种驳岸为主。

7.2 生态型驳岸

在河堤坡岸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段,应在种植植被的同时采用天然石材、松木桩等护堤,并利用水水生植物进行过渡,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陆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景观。本次设计河道驳岸大部分采用此种形式。

7.3 硬质工程驳岸

在河道较窄的位置和水闸、桥梁等水利工程设施附近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挡墙的驳岸形式,以确保河岸的抗洪能力和强度标准要求。

8 植物设计

滨水地带独特的景观,欲使其始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是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应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同时发挥其滨水带的生态效益。选用的植物要具备一定的耐湿耐淹的性能,从景观效果上还要考虑水面倒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效果,从生态防洪的角度还要考虑种植能固持水土的乔木。同时运用沼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结合驳岸,使水体和陆地能自然衔接,增加景观的野趣性。

8.1 植物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所选植物应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并与各段所需表达的主题相吻合,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色,而且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土壤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既要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阔叶树与针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地被与草坪相结合,以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3)季相变化丰富。植物造景应体现四时季相变化,尽可能地创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

8.2 树种选择

(1)要求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用乡土树种)。

(2)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3)要求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

(4)要求重点选择耐水涝、防台风、抗污染的树种。

8.3 主要树种

(1)常绿乔木:小叶榕、香樟、桂花、杜英等;

(2)落叶乔木:杂交马褂木、榉树、黄山栾树、水杉、合欢、垂柳、紫玉兰、石榴、梅花、紫薇、日本晚樱、红枫、羽毛枫等;

(3)灌木:茶花、结香、木槿、杜鹃、金丝桃、栀子花、月季、美人蕉、火焰南天竹、洒金桃叶珊瑚、木绣球、鸭脚木、红花继木、金森女贞等;

(4)地被及草坪:地被石竹、五色梅、玉簪、云南黄馨、麦冬、红花酢酱草、马尼拉等。

(5)水生植物: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水葱、再力花、蒲苇等。

9 思考与总结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和保持最终的整治成果,针对本案,我们认为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保护水系,禁止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排入河流,集中对排入河道的污水管道进行截污纳管,统一并入城市污水管网,恢复清澈河水。

(2)对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进行清理,对沿岸的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整治,恢复河道的原始风貌。

(3)尽量保留现状河道两侧的乡土植物和自然河湾湿地,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不要对原有河岸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在游人活动集中地段设置活动式垃圾箱,所有垃圾均须集中回收,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让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爱护河道、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来。

该项目于2013年底建设完工,获得了2013年度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通过3年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

[2]汤振宁.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 归流河 环境评估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城市河道,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也是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根本。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河道逐渐失去其防御、运输等功能,直至沦为藏污纳垢之所,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景观建设的热潮,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治理“母亲河”被列入各级市政府的奋斗目标。

乌兰浩特市归流河位于市区西侧,河道基本保持自然形态。河道两侧丛林丰富,植被多样,自然形态完善,是很好的自然景观。不过由于多年来未能纳入统一划管理,设施医乏,交通不便,建设无序。

2 生态设计原理

俞孔坚教授以Sim Van der Ryn 和Stusrt Cowan(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地阐述了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2.1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2.1.1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就如本案例,乌兰浩特市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传承着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城市,它以“红色城市”闻名遐迩。它还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以蒙元文化为首)底蕴的城市。对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也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在设计中必须尊重、认识这些文化,才能被当地人民认可,才是真正成功的设计。

2.1.2 当地材料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第二、减量。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第四、再生。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3 归流河概况及SWOT分析

3.1 归流河概况

归流系蒙古语,意为山杏。属嫩江水系,儿河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宝格达山,全长218公里,流域面积9706平方公里,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汇入挑儿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3立方米。

3.2 SWOT分析

3.2.1 Strengths(优势)

现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系完整,水质良好;具有良好的湿地与林木景观,对于生态环境及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地区文化特征明显(蒙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易于塑造特色人文景观;当地具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优良的民俗风情。

3.2.2 Waknesses(劣势)

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强,且存在旱涝历史;基地位于新区,周边地区拟定或正在开发难以依照现状发展统一整合景观;缺少完整河流旱涝等历史资料。

3.2.3 Opportunities(机会)

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良好定位,易于快速提升土地及景观价值品位;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的统一和谐规划;可作为引导性景观规划带动新区形象塑造,提升价值品味,并最终带动经济效益的创造。

3.2.4 Threats(威胁)

开发量及开发时序的控制;现状具体林地保护的程度及保护可控制限度;当地自然条件对生态景观可行性的影响和气候条件及河流水位的多变性。

4 归流河环境评估及相应开发策略

4.1 林业及野生动物现况

4.1.1 现状评估分析

乌兰浩特市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南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

4.1.2 相应开发策略

顺应生态可持续和对于生态本地系统的保护,对于现状林地完全予以保护。并适当扩大林区覆盖范围,实现生态主导原则。

4.2 湿地及自然岸线现况

4.2.1 现状评估分析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侯、补

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4.2.2 相应开发策略

保留原有部分湿地内植被,并对湿地环境进行整治和范围扩充,创造适宜的湿地生态岛。

4.3 自然岸线处理

4.3.1 现状评估分析

现状水流环境婉蜒曲折多变,缺少片面水域,难以满足整体景观水域的要求,且现状水流存在较多季节性断流。河道由几米至几十米宽大小不等。考虑到旱期的断流以及洪水汛期,防洪堤坝内有被淹没的可能。

4.3.2 相应开发策略

对于自然景观岸线的河断面设计采取分层次、分等级的设计手法,在1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多以种植植物为主,适当地设计一些亲水平台;在2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构筑物景观,以不影响整体河流的生态性为前提;在5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设有部分景观建筑;在10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则可以设计一些使用年限久远的景观构筑物或建筑。对于河道岸线保留地段,做亲水式处理,不变更河道断面形式;对于结合橡胶坝处理的水域处理方面,建议配合湿地典型断面形式,扩大水流面域,塑造片域河流景观。

5 总结及下一步建议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研究为专案提供大量所需的咨询。在过往的研究中提供了有关专案基地以及归流河流域的有限的咨询,但是下一步还需要搜集更多的新资料与新咨询。

参考文献:

1 余玉龙,汪捷敏. 解析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 中国水运,2008(8):39-40

2 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杰.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 中国园林, 2005(5):1-7

3 俞孔坚.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 建设科技, 2006(7):28-31

第6篇

1.综合地区生态特征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作者:王秀丽 单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5期

第7篇

关键字:河道生态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河道的重要性

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兴起就位于长江、黄河流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形成也与河道具有重要的关联。“得水为上”,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城市建设以及住宅营造的重要要求之一。由此可见,河道与城市、与人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河道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河道环境的治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有的要求恢复河道原貌,有的急于改造利用河道,种种的尝试,有好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更多的弊端。

通过几年的河道景观设计工作,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和河道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河流治理的“以人为本”

按人的主观意志(为了修路、盖房、旅游)改变河流的走向、切断河流之间的联系,原有河道的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

防洪堤从解放初的9万km,到目前的25万km,堤线越来越长,堤身越来越高,相应的洪水水位也越来越高。上海的苏州河就有很长一段是地上河,这样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景观效果,也加大了安全隐患。

二、护岸的硬质化

河岸、湖岸和底的硬质化。

三、河流成为垃圾场

几乎所有城市河流都成为下水道的排泄场,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差,河道变成了排污道;

四、河流整治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需求,人们常常把城市中的河流越束越窄,甚至被废弃、被填埋 ;

五、不给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

城市河流需要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方能维持健康,需要不断的资源补给方能保持活力。

六、闸桥的无限制性设置

在同一条河,不远的距离设置好几座闸桥,好似扼住江河的一道道铁锁。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

河道设计的理念:Landscape sustainability宏观生态

风景园林是以地球表层景观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塑造和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生态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1]。

从宏观上来讲,河道流经广大的地域,并与其他的河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网。时间上,他们能塑造地形,改变气候条件;生态上,具有一套独特的生物体系,并与陆地生物密切联系;人文上,孕育了人类文明,也是地区文化历史的象征;交通上,自古以来河道就是重要的航线,载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在生态学观点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立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思路和生态法则,以河道生态格局的整体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生态界面的延伸性、物种的多样性、通道的连接性、生境的原生性、扰动的有限性、足迹的平衡性和环境的健康性9个特征为切入点[2],探讨新时期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河道设计的手法:微观途径

从微观上来讲,河道为人类、动植物提供水源,水质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大众生灵的健康与生存,现在全球谈水资源呈现愈来愈紧张状态,有4亿多人口直面水荒,对河道的水资源保护也更加的重要。

结合河道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具体的设计方法:

(1)早规划,为河道留出足够空间

河水的每一次涨、旱,就好比它的每一次“呼吸”,给它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使它“健康”,否则只有不断的加高堤防,建设闸桥,才能抵御一次次的自然灾害。

(2)截污

除了受天气影响(暴雨、洪水等),河道的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人类,只有对生活垃圾、工业废物进行有效地处理,阻止他们的排放,才能真正做到水资源的保护。

(3)能弯则弯,尽量采用原有河道本身的流线。

我国古代风水理论

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因为风水认为吉气沿着曲折蜿蜒的路径行进与蓄积,而煞气则沿着直线穿流。河道蜿蜒性的保护和修复对于水曲之美的形成至关重要。

曲折蜿蜒的河道不仅形态上优美,也成就了生物的多样化,群落的出现,使水环境得到改善,水“活了”起来,带动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环境,这就是现在国际上正在倡导的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4)护岸的生态化、自然化

传统硬质护岸的弊病

传统护岸使自然河流渠道化

护岸和河床材料硬质化

河流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切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

改变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急流、缓流相间的格局消失

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使河流生态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功能的丧失

护岸尽量采用生态化的设计,利用当地原有的材料和自然的方法营造:如:柳枝、茅草、木框、条捆、抛石等等[3]。

(5)对动植物群落的保护

每一条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形成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它们才是河道“活着”的象征与标志。

(6)历史文化、人文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