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7:51
序论:在您撰写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生产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推动。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工业生产的效率被不断的提升。工业生产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逐渐的加快,也使得我国的工业生产设备更具现代性。因此,对于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工业的发展。
1.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在发展进程当中起源于发达国家日本。随着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和相互之间的交流逐渐的密切。使得机电一体化逐渐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当中崭露头角。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主要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在二十世纪的初期阶段,电子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使得其在机械生产当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更是由于当时战时需求的推动。使得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当中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当中的应用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其不能大量推广。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当中出现的控制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同时这项技术被广泛的认可,使得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后期是所谓的第三阶段,现阶段的生产技术已经被不断的应用,并开辟出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耳朵舞台,使得机电一体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研究
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的研究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发展进程当中,其主要装置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电控部分的设计。下面对着两个部分进行相应的研究。
2.1.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的研究
对于精确定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性质不同,其装置的品种种类也相当繁多。在进行装置设置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定位装置丝杆以及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置。
2.1.1.定位装置丝杆设计
在定位丝杆的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技术规格参数为:工程行程300毫米;快速进给速度每分钟10米;进给系统上总重为15千克;定位的精准度为0.015毫米;重复的定位精度为0.007毫米。
对于滚珠丝杆副的设计的那个中包含滚珠丝杆副载荷以及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参数。在滚珠丝杆副载荷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公式能够得出最大最小载荷以及变动负载和。通过这几个因素的计算和研究,能够得出精准的载荷,确保定位装置丝杆的设计准确性。
2.1.2.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计
(1)能够实现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装误差移位状况,避免产生相应的加载负荷。(2)能够有效的缓解时间轴在工作过程中扭转冲击。(3)改变在轴系的共振转速。(4)减少轴在扭转过程中的振动效果。在实际的联轴器的运用当中,通常使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与其他的联轴器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1)结构相对简单,径向尺寸小,重量较轻,适应于中高速场合。(2)工作稳定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3)使用寿命较长,承载能力大,安全性和耐磨性能较高,能够促进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4)后期的零件维护工作较少,避免相应的麻烦产生。(5)较大轴向,补偿能力强。
2.2.电控系统的设计
电控系统同样是整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相应流程。在各项控制单元的设计和选择当中,其中可编辑逻辑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和选型包含主模块应该选取三菱FX3U 64MT/Ds为主模块,其具有稳定性高等特点,适合在电控系统当中应用。在扩展单元当中应该重视定位模块的选择。同时对于步进电机的设计以及选型当中具有结构简单、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更便于维修。伺服电机的选型应该重视现实机电一体化的运行状况,根据相应情况选取Kinco步科生产的SMH60S 0040 30AAK 3LKH为根本模型。只有正确的进行选择,才能够使得机电一体化当中的精准定位装置能够正确运行。
3.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研究
3.1.产品
对于控制系统的研究应该从系统当中的零部件或者设备进行入手,零件的质量控制着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任意组件出现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影响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
3.2.规定标准
相应的标准规定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运行的条件,比如温度、压力以及载荷相应的标准等约束条件。同时在操作当中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3.规定时间
系统控制的过程中,超过一定的系统操作时间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出现危害。因此,时间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该确保时间的操作准确性[5]。
4.结论
综上所述,上述机电一体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准确研究,能够使得机电一体化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当中被广泛使用,提升生产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应该重视机电一体化的更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章锁.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罗贞平.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开放体系结构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09):122 123.
[3]朱凤花.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开放体系结构设计[J].电子制作,2014,4(02):240 241.
关键词: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通用公式,应用
1引言
总所周知,在机床专用夹具设计时,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是解决一批工件定位“准不准”的问题。[1]当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V形块是用得最多的定位元件,V形块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有合成法、极限法和微分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计算过程繁琐。因此,应建立一个完整、一般性的计算公式,以便能迅速、准确地进行V形块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论文格式模板。
2 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
2.1 V形块定位的基本要素分析
工件定位时,不同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含定位基准、定位基面、限位基准、限位基面和工序基准机电一体化论文,由于定位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定位的基本要素表述也不尽相同,因此,掌握不同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是设计定位方案和分析计算定位误差的基本条件。笔者对于V形块定位方式的基本要素分析如下:
定位基准为工件中心线,定位基面为工件外圆面;限位基准则为放在V形块上标准心棒的中心线,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两端中非加工表面一端。
2.2 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通用公式分析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由于定位不准而引起的工序基准相对于加工表而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工序基准的变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由于定位副(工件上的定位基而和夹具上的定位元件)的制造误差而引起的基准移位误差;二是由于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2,3]定位误差由这两项误差合成,考虑到定位尺寸(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所夹尺寸)和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V形块定位时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的相对确定性,结合以往的教学和实践生产经验,笔者认为,V形块定位误差应按下式讲行计算:
公式中为定位基面直径的公差;为V形块的夹角;为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为定位基准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
公式中为工序基准的位置因子,如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取900;如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
公式中的为定位误差合成符号。当工序基准不在定位基面上,直接取“”;当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或“-”的判定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与V形块对称面垂直的定位基面中心线作为分界线,
2)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上母线接触,取“”;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下母线接触,取“-”;
3)当工序尺寸与定位基面的中心线接触,此时机电一体化论文,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取900,为0,不存在“”或“-”的判定论文格式模板。
3 公式的应用
3.1 V形块定位垂直方向工序尺寸的计算
图1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H1、H2和H3的定位误差。
图1 垂直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H1:
通过分析可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加工尺寸方也为垂直方向,所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取00;定位基准为N点,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H1的上母线,两者所夹尺寸即为定位尺寸,定位尺寸故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且工序尺寸与上母线联系,故公式取“+”,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同理可得
==
=
3.2 V形块定位水平方向工序尺寸的计算
图2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L1和L2的定位误差。
图2 水平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L1:
分析可知,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垂直)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900,取900;定位尺寸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为右侧母线,定位基准为中心机电一体化论文,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为0,不存在“”或“-”的判定。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对于工序尺寸L2:
按照上述分析思路可得 =
3.3 倾斜的工序尺寸
图3为工件以外圆表面在V形块上定位钻孔的示意图,求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
图3 倾斜工序尺寸
对于工序尺寸A:
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取;定位尺寸与加工尺寸方向的夹角是00, 取00;工序基准为工序尺寸A的上端母线,定位基准为工件中心,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取00;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且工序尺寸与上母线联系,故公式取“+”,将分析结果代入公式直接得到结果:
=
4 结论
本章提出的V形块定位误差的通用公式,对于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中快速、准确进V形块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参考文献:〔1〕焦小眀、孙庆群.机械加工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龚定安、赵孝昶、高化.机床夹具设计〔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3〕薛源顺 机床夹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作为医院自身资产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对其进行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强,以提高医院的资产利用率、确保其完整和安全,并能够发挥其真正作用,实现医院的固定资产能够保值增值。
一、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在资产的处置、使用、配置环节上缺少必要的控制审批程序。日常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薄弱,其内部的相关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职责不清,人员不到位,使用部门同管理部门脱节,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有很多医院虽然已经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但仅局限于简单的一些静态管理,很多数据都是经过人工录入,并不能满足医院的动态管理的需求。
2.资产存量不明确,账物不符
在其形式上进行分析,医院的设备、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都建有实际的固定资产账目分类。有一些相关职能科室甚至还建立台账,但因其管理水平不够高,各个部门对于其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不到位,帐物、帐帐之间不能够相互衔接,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的情况频繁发生。例如医院在进行无偿调人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时,经常不能及时入账,有时甚至不入账,存在着帐外资产。还有一些淘汰、报废、毁损等已经失去价值的资产不进行核销手续的办理,对资产进行虚列,对于资产也没有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及时的盘点清查,对于一些流动性的一些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实行专科处理,从而造成医院的资产的丢失和损害等,使其自身资产账和物不符。
3.账目价值失真,核算方法不健全
现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不能够进行折旧,账面所进行反应的相关固资价值就是其构建医院固资的成本,与其真实的固定资产价值有着很大的差距。医院虽然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来提取相关修购基金,但是该资金并不是依照实际的固资耗损提取的,其基金难免会有倒挂现象。综上原因使得医院自身的固资账目不断增高,与固资实际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医院的相关设备一般都是高新科技技术设备,其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医院在进行固资核算的时候不能够根据加速折旧方法,也不能够进行固资减值准备,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实际账面信息失真。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完善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
(1)医院根据其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固资管理制度
比如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调出审批制度、报废、报损、管理固资档案制度、清查核对制度等,并根据实际发展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得固资管理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医院对于固资产生的实际的经济效益要经常进行检查审计和监督,提高医院固资的运营效益;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收益率、维修率、完好率、使用率、分布等各个方面及时的进行考核,以预防国有资产出现流失,要保证医院固资的保值增值;并且实现财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使用科室建立“三帐一卡”制度,做到财产管理有卡有帐、财务部门有帐、使用科室有物有卡,从而保证帐实、帐卡、帐帐相符,从而建立起“公务使用登记卡”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岗位调离时,要先将该卡收回,再办理相关离职手续,以避免固资损坏和丢失的情况。
(3)要完善设备管理相关责任制
明确权限和责任,以确保不能够相容的工作岗位能够实现分离,由设备、总务、财务等相关部门来组建固资管理部门小组,使得各部门都有兼职或者专职人员来进行医院固资的管理,对其责任进行明确,分配至个人。设备科要对设备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维修、保养,并且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财务科要将其科室的相关资产的损毁、维修以及占用情况量化为具体的数据,并根据相关状况进行奖惩。
2.完善固资折旧核算方式
现代的科技发展、产品更新迅速,为了确保其相关医疗设备能够切实满足医院临床的需求,要对其投资成本快速的收回。要按照费用和收费互相配比的原则对医院的医疗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此来确保医院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医院可以参考企业的固资折旧方式来进行折旧,并定期对固资进行计提资金减值准备,从而更加有利于反应医院固资真实价值。
3.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实际管理水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院也渐渐将计算机管理引进其管理领域。医院可以创建固资信息管理体系,将平时的管理融入管理范围,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将相关流程进一步固化。实现固资由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相关转变。
三、总结
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强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和配合,加强对其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更新,并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加强其管理的多样性和先进性,从而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红伟 邓 军 李 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03).
关键词:氰化物;测定过程;冷凝水流量;保证试剂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6-0041-03
含有氰化物的电镀废水排入江河或渗入地下会污染环境,氰化物中除少数稳定的复盐外,多有剧毒。特别是氰化氢,仅需0.06克就能使人致死,因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警惕。
电镀废水中含氰的化合物可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两类。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的盐类,它们和酸一起蒸馏时,容易游离出剧毒的氢氰酸(HCN),络合氰化物中的氰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较为牢固,但多数这类络合氰化物加酸蒸馏时亦会变成氰化氢被蒸出。
在我们目前的测定废水中氰化物的方法中,通常所用的为硝酸银滴定法和比色法,但无论是哪种测定方法,我们所取得的废水样均需经过预蒸馏以除去其中的干扰物质,硝酸银滴定法一般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CN-大于1mg/L时,我们可以用此方法测定浓度较大的处理前废水;对于浓度较小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我们化验室一般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对此操作过程,我们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常我们可以用蒸馏预处理的方法除去干扰物,但同时也使一些有机与无机的还原性物质馏出,如活性氯等氧化性物质、S2-等还原性物质、亚硝酸离子等,因此,必须在蒸馏前加以排除:
(1)由于我厂含氰废水采用漂白粉处理,因此,废水中可能含有活性氯,活性氯可以在蒸馏过程中继续破坏氰化物,但由于我厂在处理Cr2-时采用的是投加Na2S2O5,Na2S2O5可还原活性氯,通常废水中活性氯极少,无需处理。而亚硝酸离子多存在于食品加工行业和印染业的废水中,在我厂电镀废水中也极少,也无需处理。
(2)我厂处理电镀废水采用的是Na2S2O5,在反应后S2-离子进入水体,S2-离子易与CN-反应生成硫氰酸,影响测定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将水样pH值调节至11,反复加粉状PbCO3过滤,除去S2-离子,并使用乙酸铅试纸测试,直到试纸不变色为止。再加少许浓NaOH使水样pH值大于12,这样既可以避免S2-离子的影响,也使水样中HCN不易
挥发。
(3)由于氰化氢易挥发,我们在采样时应给采样瓶加一瓶塞或盖子,取样后及时封住瓶口,并保证在48小时内测定完成,这样可减少氰化物的流失,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在预蒸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蒸馏瓶的气密性。如果蒸馏瓶的磨砂活塞与瓶口接触不紧密,则会使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的HCN不能完全被吸收而蒸发到空气中,这样既会使测定结果不准确,又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在选择蒸馏瓶时一定选用合格的产品,如若磨砂面有轻微磨损,则可在磨砂瓶塞上涂抹少许凡士林,以阻断蒸汽外逸。
(2)确定蒸馏瓶与冷凝管接口处的紧密性,其原因和处理方法同上。
(3)在馏出液吸收瓶内,我们加入10mL2%的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冷凝管下端必须位于吸收液液面以下,如果冷凝管下端长度不够,可加一段用橡皮管连接的玻璃管,但同时也不能使冷凝管下端与吸收瓶底部接触过严,一是要保证吸收完全,二是不能影响馏出液的排出。另外,吸收瓶瓶口与冷凝管之间要留一定空隙,如果两者之间接触过于紧密,会使吸收管内压力太大,阻碍馏出液的排出。
(4)冷凝水流量要掌握适度,通常馏出液以3~4mL/min的流速为佳,我们的吸收管内原有10mLNaOH吸收液,最后需要获得100mL溶液,则馏出液体积为90mL,可算出最佳蒸馏时间为:
90/4~90/3=22.5~30(min)
通常我们控制蒸馏时间在25min左右,如冷凝水流过大,则冷凝温度较小,馏出液流速就太快;如水流过小,则蒸汽不能迅速得到冷凝,又会使蒸馏瓶内蒸汽压过大,当瓶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使蒸汽从瓶口和接口处喷出。
(5)在吸收瓶中,液面快到100mL时,应停止蒸馏,此时应先拿掉蒸馏瓶,再撤掉电炉。因为如果先撤掉电炉,蒸馏瓶受冷,瓶内压力减小,则紧密的蒸馏通道会使吸收瓶内的馏出液被倒吸回蒸馏瓶内,影响整个测定过程。
3 氢化钾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氢化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且其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配制氢化钾标准溶液过程简单如下:
NaCl基准液AgNO3标定液KCN贮备液
KCN中间液KCN标准液
上式说明:NaCl基准液用于标定AgNO3的浓度,用铬酸钾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黄色转为砖红色。AgNO3溶液用于标定KCN贮备液浓度,用试银灵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黄色转为橙色。KCN贮备液用于配制KCN中间液,KCN中间液又用于配制KCN标准液。因此,它们是紧密相关的一条关系链,其中以NaCl为此链的起始,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在配制NaCl时浓度发生偏差,则下面的每一种试剂的浓度精确性都难以保证,因此,应注意:
(1)配制NaCl标准溶液。NaCl必须要求用优级纯,即基准物质,又叫保证试剂(Guaranteed Reagents)。NaCl是整个配制氢化钾过程的基准,因此必须保证它的精确度,否则将影响以后其他溶液的标定质量。
(2)配制氢化钾标准溶液所用的滴定管、移液管等要求校正合格,在每一步操作中要求操作精确。
(3)氢化钾作为剧,在配制过程中,所用氢化钾移液管必须与其他分开放置,避免污染,用后一定放于新制漂白粉溶液中浸泡。
4 在比色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氰化物的馏出液与标准溶液一起比色测定。其反应原理是:
在中性条件下,氰化物中加入氯胺T后生成氯化氰,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色度与氰化物的浓度成正比。在波长638纳米处比色测定。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操作应迅速准确。每加入一种试剂,均应立即塞上塞子,避免氰化氢逸出,并摇动混匀,使其充分反应。
(2)吡唑啉酮溶液的配制,要求用无色的二甲基甲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已变色,则不能使用。
(3)异烟酸与吡唑啉酮均应新配,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如若异烟酸与吡唑啉酮不新鲜,生成的蓝色染料与新配制试剂生成的有明显差异,其吸光度在波长638纳米处不是最大,而是在638纳米
之外。
(4)每次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氰化钾标液时,在放液之前,均应用吸滤纸吸掉沾在管外壁上的液体后再放液,这样可避免将过多溶液带入。
(5)在夏天温度较高时,我们可让比色管在空气中放置40min后比色;但如果气温较低,则必须将比色管置于25oC~35oC的水浴中,放置40min后再比色。我们不能图快,因为此反应缓慢,生成的蓝色染料至少在40min后才趋于稳定,如果反应不完全,则测定结果不准确。
5 测定工作完成后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们的氰化物测定工作经过基准试剂配制、采样、预蒸馏、比色测定后,我们应对剩余试剂及所用器皿进行规范处理。
(1)未用完的氰化钾溶液应放回由双人双锁保管的药品柜中,待下一次测定时标定使用,这样既避免剧毒物质的流失,同时也节省药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所有接触氰化物的容器均需使用新鲜漂白粉溶液浸泡处理,经破氰处理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并单独摆放,最好不做其他化验使用。
(3)所有含氰废液均需经破氰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处理方法同上。
6 其他
在氰化物的测定过程中,我们还需用到一种叫丙酮的物质,此物质易挥发、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丙酮虽然不如氰化物毒性强烈,但也属有毒有害物质,它能作用于我们人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慢性中毒,对于我们长期从事此项监测工作人员的伤害不容忽视,因此在使用此物质时,应远离火源,并在取用后尽快盖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氰化物的测定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监测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预蒸馏时配戴口罩,接触氰化物时配戴橡皮手套。
7 结语
氰化物的测定是一项繁杂而精细的工作,它要求我们监测人员必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有敬业精神。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有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安全操作。
作为一位环保技术人员,我们除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外,更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一方面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复盛,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 都昌杰.实用环境检测水质分析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管束式除尘器;吸收塔;近零排放;湍流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08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6.041
1 项目背景
定州电厂一期烟气脱硫工程由川崎公司供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塔设置三层喷淋层,并设置增压风机及GGH。两套脱硫装置可处理#1、#2两台炉的全部烟气。原设计按照FGD入口SO2浓度为1576mg/Nm3(标态、干基、6%氧)时,脱硫效率95%设计。目前,定州电厂实际来煤与设计煤质较为接近,实测#1、#2机组FGD出口SO2浓度分别为51mg/Nm3及76mg/Nm3。因此,定州电厂目前的脱硫设施可达到95%的脱硫设计效率,但尚不满足国华电力集团的绿色发电低于35mg/Nm3的SO2排放标准要求。
为贯彻神华集团提出的“1245”能源发展战略,国华公司于2015年02月《国华电力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2015版国华电环[2015]1号),对2015年的绿色发电改造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其中对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定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提出了更高的绿色发电改造要求,即:烟尘≤1mg/Nm3,SO2和氮氧化物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的一半(SO2≤17.5mg/Nm3,NOX≤50mg/Nm3)。
经过系列考察,基于对脱硫、除尘的环保要求,保证长期的环保需求,定州电厂最终确定采用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
2 工程概况
图1 原有烟气系统示意图
定州电厂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分别于2004年4月及9月投运发电。一期烟气脱硫工程由川崎公司供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塔设置三层喷淋层,并设置增压风机及GGH。两套脱硫装置可处理#1、#2两台炉的全部烟气。原设计按照FGD入口SO2浓度为1576mg/Nm3(标态、干基、6%氧)时,脱硫效率95%设计。
原脱硫系统采用单塔处理一台600MW机组锅炉的烟气。待处理的烟气从吸收塔底部从下向上与喷淋的石灰石浆液逆向接触。吸收塔下部为反应池,反应池设有侧进式搅拌器或脉冲设备,以保持固体颗粒悬浮;在吸收塔的顶部设有两级除雾器,用来除去出口烟气中的雾珠,使离开吸收塔的脱硫烟气中含水量降低至75mg/Nm3以下;吸收塔设置3台浆液循环泵,以保证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提高SO2的吸收效率。设置2台氧化风机,1运1备,将空气送入反应池,将浆液中未氧化的HSO3-和SO32-氧化成SO42-,达到使浆液充分氧化的目的。设2台石膏浆液排出泵,1运1备,将氧化后生成的石膏从吸收塔排出,进入石膏脱水系统。
目前,定州电厂实际来煤与设计煤质较为接近,实测FGD出口SO2浓度如下:
因此,定州电厂目前的脱硫设施可达到95%的脱硫设计效率,但尚不满足国华电力集团的绿色发电低于
35mg/Nm3的SO2排放标准要求。
3 改造技术方案
烟气系统改造改造后,取消增压风机,相应的烟气阻力由两台50%容量引风机克服。原来的两台静叶可调轴流引风机更换为双级动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
吸收塔后增加一台湿式电除尘器,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经湿式电除尘器除尘后进入“主烟道”,然后从烟囱排出。旁路挡板门及其配套系统全部拆除。
原有脱硫塔为折返塔,本次改造对吸收塔地改造内容简述如下:(1)拆除原吸收塔内件,包括隔板、喷淋层支撑梁、导流装置等;(2)拆除原入口、出口烟道并进行封堵;(3)在入口烟道与最低一层喷淋层之间增加旋汇耦合器(湍流器)一套,喷淋层四层、在最上顶层喷淋层上部增加管束式除尘装置一套等其他内件;(4)拆除原先塔内喷枪氧化方式,增加新的喷枪式氧化装置一套;(5)改造原吸收塔平台、爬梯及管口、人孔安装孔等;(6)拆除原有4台流量为8000m3/h的循环泵,设置4台流量为9000m3/h的循环泵,扬程为23.1/24.9/26.7/27.6m;(7)改造后吸收塔喷淋区直径为17.6m,浆池直径为17.6m,操作液位为7.0m;(8)本项目氧化空气系统采用喷枪式。拆除原有氧化风机,并将新的氧化风机布置在原有位置,即出口烟道下部。每台机组设置两台氧化风机,一运一备。氧化风机采用离心风机,风机流量Q=8250Nm3/h,扬程为76kPa;(9)拆除原有石膏排出泵,并将新泵布置在原有位置。每塔设置两台石膏排出泵,一运一备。石膏排出泵采用卧式离心泵,流量Q=170m3/h,扬程为65m。
4 改造技术特点
4.1 高效旋汇耦合脱硫除尘技术
引风机出口烟气进入吸收塔,经过高效旋汇耦合装置,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形成强大的可控湍流空间,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提高传质效率,同时液气比比同类技术低30%,实现第一步的高效脱硫和除尘。
烟气与喷淋浆液旋转剧烈接触,浆液液面快速更新,传质和传热效果迅速,具有脱硫作用,同时烟气被浆液洗涤,具有除尘效果高脱硫、除尘效率。
经过湍流器后促使吸收塔内烟气均布,有效避免了空塔喷淋气流分布不均、喷淋层失效的问题。烟气快速降温,增强喷淋层的吸收效果。湍流塔液气比远低于空塔喷淋塔,虽然湍流器会增加阻力使引风机的电耗增加,由于浆液循环量大幅降低,脱硫系统综合电耗比空塔喷淋低8%~20%。
稳定性强,烟气进入吸收塔后,在湍流器中由层流变成湍流,气液固充分接触。烟气湍流上升,反而系统不易结垢。湍流塔更适合煤质硫含量宽泛波动的机组,保证脱硫效率,可靠性高。
4.2 高效节能喷淋技术
优化喷淋层结构,改变喷嘴布置方式,提高单层浆液覆盖率达到300%以上,增大化学吸收反应所需表面积,完成第二步的洗涤,烟气经高效旋汇耦合装置和高效节能喷淋装置2次洗涤反应,两次脱硫效率的叠加,可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降低至35mg/Nm3以下。
设计了防壁流装置,避免气液短路。
4.3 离心管束式除尘技术
除雾器是依靠烟气中液滴的惯性作用和重力作用为工作原理。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之间。折返式除雾器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流速决定了无法除去细小液滴,无法捕悉粒径小于15μm的细小液滴,即使多层屋脊式除雾器也实现不了出口尘浓度5mg/Nm3。而目前控制脱硫塔出口5mg/Nm3的尘排放浓度就是控制对细小粉尘和
经高效脱硫及初步除尘后的烟气向上经离心管束式除尘装置进一步完成高效除尘除雾过程,离心管束式除尘装置由分离器、增速器、导流环、汇流环及管束等构成。
烟气在一级分离器作用下使气流高速旋转,液滴在壁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动态液膜,烟气携带的细颗粒灰尘及液滴持续被液膜捕获吸收,连续旋转上升的烟气经增速器调整后再经二级分离器去除微细颗粒物及液滴。同时在增速器和分离器叶片表面形成较厚的液膜,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散水”现象,大量的大液滴从叶片表面被抛洒出来,穿过液滴层的细小液滴被捕获,大液滴变大后被筒壁液膜捕获吸收,实现对细小雾滴的脱除。最后经过汇流环排出,实现烟尘低于5mg/Nm3超净脱除。
由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到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果显著,对粉尘、酸雾、气溶胶、PM2.5等多污染物进行协同治理的能力高。
5 应用效果
改造后,经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性能测试,在各污染物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1号烟尘≤1mg/Nm3,SO2≤17.5mg/Nm3,达到了超净排放,这使1号机组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又一台实现“近零排放”的600兆瓦等级燃煤机组。
6 结语
湿法脱硫是我国的主流工艺,同时经过多年的运行,脱硫装置和设备损坏严重,可利用率低。多种因素的影响迫使电厂必须对原有脱硫装置进行增容改造,但是很多电厂却面临着改造工期短、改造现场空间有限、成本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选择一款烟气治理技术产品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当下的问题,还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都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未来越来越严峻的环保趋势。而以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在定州电厂的成功应用,为目前主流燃煤机组的环保改造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朱治利.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中的问题[J].四川电力技术,2002,(4).
[关键词]暂态稳定计算 潮流计算 软件
O引言
暂态稳定计算对于电力系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分析中,还是在离线的电力系统规划中,以及在网络的最优运行决策中,暂态稳定计算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暂态稳定计算一直以来在中小型地区电网中无法开展,直接原因是缺乏方便实用的软件支撑。本文结合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能,介绍了在荆门地区电网的应用情况,说明了软件对提升地区电网安全分析能力的重要作用。
1软件基本情况介绍
目前湖北地区省调与地调推广使用的是省调与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TSCP版),该软件能方便的进行图形化建模,能实现省地两级数据共享。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分潮流计算、稳定计算和无功优化计算分析的功能,而在地区电网中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潮流计算分析功能,对于日益壮大的电网,方便快捷的潮流计算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本文就该软件的具体功能及应用情况做简单的分析。
1.1软件的基本组成
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TSCP版)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完成电网系统中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及无功优化计算,旨在增加电网运行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可维护数据量的同时减少其手动操作过程,减轻其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分析效率。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软件包(TScP版)由以下部分组成:
(1)TSCP计算程序:基于PSASP模型的暂态稳定计算程序;
(2)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
(3)TSC潮流图形工具:DrawGraph;
(4)OPF无功优化程序;
(5)PSASP2TSCP:PSASP数据库到TSCP数据文件转换工具;
(6)TSCP2PSASP:TSCP数据文件到PSASP数据库转换工具;
(7)潮流报表工具:NRVPfBrowser以报表方式详细查看潮流分析结果;
(8)仿真曲线查看工具:暂稳仿真分析的曲线可视化工具;
(10)NRFlowchart:潮流图形输出工具;
(11)省地数据合并工具。
1.2软件的基本功能的实现
1.2.1计算数据库的建立
省地一体化机电暂态分析程序(TSCP版)初始系统数据库是通过直观的潮流图形工具创建的。利用该图形工具可以创建属于本区域内所有厂站单线图及地理接线图。厂站单线图描绘的是一个发电厂或变电站电力设备信息及其间的连接关系,包含有母线、变压器、发电机、负荷、电容器、电抗器及交流线等一些电气元件的参数数据;地理接线图描绘的是一个系统或子系统所包含厂站的位置信息及厂站的联络关系。图形化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方便,也正是该程序的优点所在。
在潮流图工具中绘制厂站单线图有两种方式:一是导入已有的PSASP模型数据(即导入模型绘图方式),二是在潮流图工具中从零开始新建系统数据库(即新建系统绘图方式)。
1.2.2方式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
第一步:潮流图形工具保存系统运行方式
用“方式”菜单的“保存方式”或“方式另存为”子菜单,将潮流图形中系统的当前运行方式进行保存或另存为一个新的运行方式,同时导出PASAP模型文件,模型文件导出时,每一个方式对应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称与方式名称同名,同时在该方式文件夹中生成了由数据库导出的潮流pf.dat、稳定st.dat及参数lib.dat的三个模型文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保存或另存方式时,有报错对话提示或文件夹中无上述三个文件生成,则表示在所绘制的厂站单线图中存在错误或是不合理的地方需检查修改。
第二步:系统数据管理工具加载方式
方式建立完成后,在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中,鼠标右键点击方式所属工程的名称,选择菜单中的加载方式,在弹出的对话中选择需要加载的方式文件夹名字,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本方式加载工作。
在NR36节点下加载全接线方式后的视图:其中pf.Dat潮流文件,是潮流计算必须有的文件,潮流Df.Dat、稳定st.dat、参数lib.dat及故障Isd.1sd四个文件是稳定计算时必须有的文件。
第三步:系统数据管理工具方式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
①方式潮流计算
在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中,本方式所属工程视图内,鼠标右键点击需要计算的方式,选择菜单中“潮流计算”,即可完成该方式下的潮流计算。计算完成后,将会在本方式下,生成潮流计算结果文件pf.LFO,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查看潮流计算结果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查看TSC潮流报表”,用潮流报表工具打开查看,该工具中包含了潮流结果基本信息与潮流结果统计信息,在潮流结果基本信息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重要母线、线路及变压器断面。
若本次潮流计算失败,可以通过在本方式下,生成的pf.log直接双击查看。
②方式暂、稳仿真计算
在进行方式暂、稳仿真计算之前,需要先通过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NRSimEditor),进行各种故障卡(比如母线故障、母联开关三相拒动、开关拒动线路故障、同杆并架线路异名相故障等等严重故障)及输出断面设置。故障卡设置方法与大部分计算程序大同小异;输出断面根据需要设置,需注意的是发电机参考机要选择本方式下运行的平衡机。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NRSimEditor)可以通过本方式下故障文件直接打开设置,也可以直接加载已有的故障文件。
故障卡设置后,即可开始暂、稳仿真计算,具体操作步骤与潮流计算大致相同,仅需在菜单选择是将“潮流计算”换成“暂、稳仿真计算”即可。计算完成后,同样也会在本方式下,生成仿真结果文件pf.STD,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查看暂、稳仿真计算结果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查看TSC仿真曲线”,用仿真曲线查看工具打开查看。在仿真曲线工具中将显示出前面在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中所设置各输出断面信息,查阅起来相当方便。
1.2.3省地数据合并
其实现过程为:地调组建本区域子系统数据与省网所建立的数据利用省地数据合并工具与省网系统并接,然后 通过并接后的数据进行前面所述的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这样省网系统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地调对本地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省调与地调间的协调与协作,实现系统电网和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
2软件应用实例
荆门地区电网110kV系统均为环网布置开环运行,在某条110kV线路检修时,经常需要将110kV变电站负荷由一个220kV变电站转移到另一个220kV变电站。为避免短时停电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得不采取短时电磁合环进行倒闸操作。一直以来,调度员在进行类似操作之前均是凭经验操作,没有考虑过控制措施,EMS系统在线潮流计算应用功能存在缺陷无法正常使用。
通过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设定相关负荷参数后可以快捷简单的进行潮流分析计算,从而得出合环控制措施。下面以220kV南桥变与220kV胡集变通过110kV胡满线短时合环进行分析计算。
从数据来看当胡集变与南桥变通过胡满线合环时,胡集变将转移13%功率至南桥变,220kV线路层面功率相应增加。
从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若220kV胡集变l号变跳闸,将转移26%功率至南桥变,潮流流向通过胡满线流向胡集变,从数据上来看,南满线已经过载,按LGJ-240导线考虑,输送功率在100MW。计算得出合环前应控制胡集变、南桥变及南满线下网功率之和在253MW。
(2)若南双线、双胡线跳闸,胡集变按正常比例转移至南桥变,对其他线路潮流影响不大。
结论:该方式下合环前,应控制胡集变、南桥变及南满线下网功率之和不大于253MW。
如果没有通过程序计算分析,在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中根本无法提出控制措施,对于当前联系日益紧密的电网来说,会存在系统安全隐患。
通过该软件,在丰大方式下对荆门地区10个可能的110kV环网进行了计算分析,每种方式下均提出了控制措施,有利于倒闸操作时的调度风险控制。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有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造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黄金阶段,机电一体化的技能也逐步老练成熟。由于相关系统所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开始广泛使用智能系统,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长过程别是在现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出现飞跃的发展。本文从机电一体化及智能系统的视点动身,将这两部分进行融合,剖析研究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智能操控的使用。需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农业领域及工业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实际工程过程中面临的对象存在不确定性、多层次及非线性等特点,从而给该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碍。伴随着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给该系统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其科学发展。所以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逐步受到各领域的关注重视,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是需要的。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及定义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系统又被称作机械电子学,其具体内容是由多种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且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进行归纳综合应用的一种综合性技能。其所有机融合的多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信号改换技能、传感器技能、电工电子技能、接口技能、信息技能、微电子技能及机械技能等。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内容原则要求组成要素
该系统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6个环节,即:a)计算机与信息技能;b)自动操控技能;c)机械技能;d)系统技能;e)伺服传动技能;f)传感检查技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则要求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a)能量变换;b)构造耦合;c)构造耦合;d)运动传递。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a)感知构成要素;b)结构构成要素;c)运动构成要素;d)功能构成要素[1]。
2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和前景
2.1煤矿机械
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含量,提高煤矿企业生产能力。机电一体化可把有关煤炭生产的各种机械与技能科学的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将其在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综合应用。这些机械与技能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微电子技能、传感器技能、信息变换技能、电子电工、接口技能等。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依据煤炭企业生产关键点及技能要求对相应机械设备进行设计,或对某些技术技能进行改革完善。同时,应用机电一体化还可借助智能化的操控系统从而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技术含量,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生产能力。
2.2有效提高煤矿企业实际的生产效益
机电一体化本身具有很多特性,采煤机械具备良好的牵引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在煤矿的采煤过程中,采煤机行走时可为其提供较大的牵引力,帮助其有效攻克移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同时还可在采煤机变频降速时进行有效制动。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可把煤矿企业的能量、物流及信息融为一体,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煤矿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有利于煤矿企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道路[2]。
3智能控制的概述及定义
3.1智能控制的含义
智能控制其本质指的是在没有人进行干预的状况下,可自主自立地驱动相关智能机械做到对目标进行有效操控的一类自动操控技能。其是借助计算机进行人类智能拟的一类重要范畴,主要针对比以往传统控制更加复杂多样的操控任务和目的,给目前中国社会各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适应空间,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操控不能完成的复杂体系的操控。以往传统的操控仅归属于智能操控的一个简单环节,是智能操控最底层的组成部分。智能操控的理论基础有很多,如主动操控论、信息论、人工智能及运筹学等。其属于一项由多种学科彼此相互穿插所构成的学科。
3.2智能控制的基本特征
智能控制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即:a)其具有组织性特点,核心主要是由高层来进行有效控制的;b)智能操控具有变构造特色;c)其智能控制器具备非线性的特点;d)智能操控系统可达到多样性方针的高性能要求;e)智能操控系统具备总体自寻优的特点;f)智能操控系统属于一种新兴的研讨课题;g)智能操控系统归属于一种边缘交叉的学科。
3.3智能控制的基本类型
智能控制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即:a)专家操控体系(ExpertSystem);b)进化核算与遗传算法;c)人工神经网络操控体系;d)组合智能操控办法;e)分级递阶操控体系;f)复合(混合)或集成操控;g)学习操控体系。
3.4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
这些年,智能操控技能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甚至很多已进入实用化及工程化的时期。不过智能操控技能作为一种新式的理论技能,目前依然处于发展阶段。但伴随着计算机技能及人工智能技能的快速成长,智能操控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走进一个属于它的新时期。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往往会应用很多技能,其中最常用的便是神经网络、专家体系及遗传算法等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而目前机电一体化方面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便是广泛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因为其具备很多良好的特性,有利于机电一体化健康发展,如其具备极强的适应性、组织及学习功能等[3]。
4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始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从而打开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智能控制的新时代,该系统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定是以智能化为主,其将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体水平。
4.1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包括很多环节,其中机械制造便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把计算机辅佐技能和智能操控技能进行有机融合的技术便是目前最领先的机械制作技能,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借助科学的计算机技能来代替部分脑力劳动,来模仿人们有关机械制作的行动,这是其最终的意图目标。同时,智能操控技能可借助神经网络体系的核算方式来动态模拟制作机械的详细过程。对所搜集到的数据经过传感器融合技能来进行预处理,然后操控修正模式中的有关参数数据。智能操控在机械制作中的应用环节有很多,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智能学习、智能监控与检查、智能诊断机械故障及智能传感器等。
4.2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领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控技能也逐渐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标准,不但需要其实现很多智能功能,还需要其具有模仿、延伸及拓展等新的智能功能,从而促使其数控技能完成智能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及智能编程等意图,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科学应用智能操控技能就可完成这些任务。例如借助专家系统能综合解决数控领域里的很多问题,如难以确定及结构不明确的算法等;使用推理规则可有效推理数控现场的部分数控故障熟悉信息,得到某些指导性建议从而有利于数控机械的维修等。
4.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机器人在动力系统中存在很多自身的特点,如时变性、强耦合及非线性等,而多边变性及多任务性是机器人在控制参数的系统容易体现的特征。这些特点有利于智能操控技能的使用。现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器人领域中使用智能操控技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四大环节:a)机器人在视觉处理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这两方面能实现智能操控;b)可智能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动作及相关姿态;c)经过专家操控体系可科学定位、建模、计划及监测机器人所处的运动环境,从而进行相关的控制及探究;d)可以智能控制跟踪机器人的行走轨迹及走路等。
4.4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即:a)能智能操控建筑物内的空调,例如能智能控制有关空调的风阀,不仅能有效保证建筑内空气质量,还能大幅度减少浪费能量的现象发生;同时还可经过比例积分来对其闭环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有效设置在冬季和夏季时空调的使用模式;b)可经过计算机联网和通信实现智能操控所有照明系统,如智能操控照明体系的节能、照明时刻及照明逻辑等。
4.5智能控制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机械所处工作环境一般情况下比较恶劣,往往都是在井下进行作业,从而导致煤矿机械容易被恶劣的环境侵袭,同时还可能会遭受各种采煤冲击及振动的干扰。由此可知,井下作业具有某种程度的危险性,同时还需要煤矿机械能适应各种环境并达到高产的要求。而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就可将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大幅度降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其安全性。
5结语
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机电一体化系统已逐步开始往智能控制方向发展。针对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讲解,阐述了有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定义、原则要求、基本内容及组成要素等。介绍了智能操控的概述及定义、基本类型、发展趋势及基本特征。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很多领域都可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如:煤矿机电、机器人领域、数控领域、统建筑工程及机械制造过程等。
作者:庞海龙 单位: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田永利,邹慧君,郭为忠,等.基于DPAM-F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广义执行机构子系统智能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