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材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08 16:46:12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教材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教材笔记

第1篇

关键词: 指导思想;教材结构;课文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9-01

从教育学角度上来说,语文是一种集听、说、读、写以及译为一体的语文文字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总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一定水平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情感积累,提升个体思想行为意识境界,构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应当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先从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比较入手,谈谈这两种教材各自的优势。

1.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为:基于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基本战略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而服务的必然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目的是逐步培养起小学生正常理解并应用汉字的行为能力,并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指导,使小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能力,在爱学习、爱语文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智力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带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较人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来说显得更加的细化与具体,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兴趣先导。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一改传统意义上语文教材内容繁杂且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局面,着重强调了语文教材学习内容与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冬冬与丁丁两个鲜明的儿童形象陪伴着学生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②.学会学习。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不再认同传统意义上被动式接受、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现象,提倡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最恰当的语文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③.整体推进。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塑像,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转变为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以及写作能力。④.文化积累。文化积累作为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纪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最后一环,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语文能力的基础之上,传承并弘扬中华名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进步文化的精髓。

2.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教材结构的比较

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四年级的教材结构为例,在三、四年级的“语文天地”中,各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板块成为了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小学生能够通过"日积月累"板块的学习完成课堂各种字词句的阅读、写作及背诵联系,巩固课堂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开卷有益”板块,小学生能够在充分把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性的阅读训练,并配合相应的思考题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畅所欲言”板块的作用下,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配合“金钥匙”板块下的“自检”板块,小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及习惯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而人教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对于教学板块的体现显然不如北师大版集中与突出。

3.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方面将重点发在了对小学生文章主旨的理解方面,理论性的问答题型及词语解释题比例比较大,而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选定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了“主题单元”的形式。这种主题单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主题,知识主题,也非人教版所倡导的文体写作能力主题,而是一种以文化及人文特性为主的主题形式。这种全新的教材主题方式使得整个中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向着课外进行了延伸,向着小学生的课后活动、课余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延伸,在各种情感性提问与开放性问题的作用下着重阐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色彩》、《母亲河》、《走进森林》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小英雄》、《亲情》、《民族之花》等教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岁月》、《收获》、《面对错误》等。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是一个基本独立的学习单位,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挖掘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及整合性是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选定的初衷。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大关键分支,是社会大众思想及情感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规范性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整个教育教学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尤为关键。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都体现出了各自的编写特点,均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在新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均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值得我们肯定。

参考文献

[1] 杨朔.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李冰霖.贴近新大纲体现新思想--谈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2)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功用;写作;语文积累

笔者发现好多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总是费尽心机去寻找各种好素材来推荐给学生,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些文学素养比较好的老师花费很大的力气从各种散文期刊杂志上搜寻好的素材让孩子们来学习,训练孩子们进行写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好素材因适合的对象不同,对素材的甄选就成为教师备课中的一大麻烦。而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的老师,很容易悟出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用途。

我们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一)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教材的设计通常都会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及毕、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原则,以便不同年龄段学生接受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二)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艺术性是教本素材的一大特点,文章多选取名家作品,从语一言到思想再到艺术形式和创念都有我们训练孩子们写作时借鉴的成分(三)采用故事体“文字生动、语言儿童化、图文并茂、趣味横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本素材即使在外部形态上也为学生所喜爱!

这些特点表明教本中的作文素材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除了利用教材进行识字、阅读教学以外,还应挖掘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接近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老师的课文讲读分析,“不再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在场性分析,不再是写作特点的分析,更不再是政治学的分析和社会学的分析,而是不在场的思维学的分析,是写作借鉴性的阅读与分析。”教师在领着孩子学习课本的时候,已经引导孩子们领悟了选文的语言、思想内容和好的词句,以及独特的写作思路,语文教学如果就此打住。那我们语言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语言学习仅仅停留在认知的阶段,尚不能运用。就像练习书法,只进行了第一步“读帖”阶段是一个道理。荀子在《荀子・劝学》中,曾经有这样的话“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在理解欣赏课文之后,趁热打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借鉴:或从语言表现形式上、或从写作思路上或从表现生活内容方面进行借鉴与模仿。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因此我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深思、融会贯通,要学会把这些知识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写作时可信手拈来!这些知识也是写作的源头之水,是鼓励和推动学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低段的孩子来说写作文也可以按照这个路子进行训练。通过仿写能得到较好的写作效果!仿写也是他们提高写作兴趣的一种有利的手段。例如学习《绿色的和灰色的》这首儿童诗时,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叙事性强,充满童趣。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把诗歌改编成故事―《绿色草地里的灰狐狸》,只要加上对草地的描写和角色的语言与心理活动,小故事就改成了。低年级组的孩子们讲述起来不困难,又有兴趣。既巩固了课文,又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又如《肖伯纳和小姑娘》中,关于苏联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很生动,孩子们几乎可以背诵。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进行描写和表述。也可以看着自己班的同学直接进行描述。孩子们一定很积极很感兴趣。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诸多的要素,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语文教本中选找到这些写作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得到多方位的写作训练,那么我想这个训练肯定是具有持久性、丰富性的。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孩子们就能够形成学习借鉴语言经验的习惯,自觉地进行积累、练笔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引起学生心灵震撼的作品。例如:优秀习作、优秀儿童文学名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是写作的先导,要学好写作,应该先指导学生进行以写作为目的的借鉴性和评论性阅读,随机进行仿写训练。“因为给出榜样便是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参考样本,他们就容易得到一个写作样式,从而解除或减轻学生写作时举止失措或写作无能的焦虑感”在模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强调学生吸收大量的语言词汇和文体体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觉和文体感觉,获取语用上的经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会融会贯通,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写作知识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写作时可以左右逢源,使它成为自己的知识。

还要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领悟写作技巧,提高构思能力,改变语言面貌。如果能把背诵与仿写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圈点勾画法,摘抄积累法,列提纲整体认知法,心得笔记法等,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给学生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的方法,可以对所读优秀诗文进行以上小型的练笔,把读与写紧密结合了起来。在读读写写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把课堂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借鉴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感觉和经验。写作技巧的生成离不开练,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练笔的量,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阅读中则强调“笔不离手”,教会学生自主地寻找练笔点,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坚持,“习惯终有成时,爱好终有生时”,争取做到天天读、天天写。把积累写作素材当成一项基本功来做,养成永不知足的积累素材的愿望。那么读就成了写的直接动力。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即生活”,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对他们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他们的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也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江春巧.构建写作的基石――浅谈小学生写作的语言积累[J]. 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2] 沈玲蓉;;对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编排的两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07期

[3] 陈焰;;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的调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17期

第3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读书本缺乏价值。

阅读不是让学生随便阅读一些书籍,阅读的书籍需具有一定价值,如果书籍没有价值,小学生进行阅读就是浪费时间。当前,很多小学生由于没有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在选择阅读课本时以自己的爱好为主,选择的书本大多没有文学价值,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一些小学生总是阅读一些幼稚的读物,对于一些名著、传记、科普读物等没有兴趣,这样很难健全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起到锻炼小学生思维的作用。

2.阅读课形同虚设。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不够重视,在阅读课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阅读,学生呆板地阅读一些所谓的课外书。阅读课的学习氛围比较呆板,缺乏活跃性。这是因为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起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阅读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阅读课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体现阅读的真正意义。

3.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了阅读质量。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的因素。当前小学生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对于阅读过的知识没有深刻的印象。小学生在阅读中不能随时记笔记,这样的阅读没有丝毫价值。

二、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阅读课如果不进行改革,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制订出阅读教学方案。

1.定位教材文本,开拓浏览范围。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具有文学价值的,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定位教材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不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挖掘,能够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感,慢慢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可以扩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拓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当小学生面对新的读物时,他们对知识可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能够快乐阅读的动力,小学生对知识有了兴趣才可以把阅读当成享受。如果小学生对知识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课只会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成工作的重点。首先对语文阅读教材中的空白部分,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对空白部分进行大胆的想象,通过对空白部分的想象,增加自己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阅读不仅仅依赖于课本知识,还要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视野。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欢的读物类型,给学生提供读物,让学生在喜欢的读物中尽情地体验获取知识的。

3.开拓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交流平台。

如果阅读方式是单一的,阅读课就会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当阅读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阅读经验。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改善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教师在班级可以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把一些优秀的读物放在阅读角,在课下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一个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指导。教师可以建立一个阅读网站,让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自己的阅读总结到网站,利用这种网络平台交流阅读经验。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78-02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重视儿童文学教学贴合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儿童文学不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比较贴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成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内涵、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探讨等三方面阐述笔者对小学语文儿童教学策略的思考。

1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

何谓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 8-13 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文化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儿童文学作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拓展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体味生活,做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较差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也并不感兴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具体的概念及范畴,自己也不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没有掌握系统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不能区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在教授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的时候最终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

2.2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生活活泼,充满欢乐与想象,它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纯真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人文素养养成。但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语文一般课文一样的程式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本应是一节充满了快乐童真的儿童文学课变得枯燥单调,时间一长,小学生就会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儿童文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4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3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特性,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3.1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小学生文学修养的启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时不我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通过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建立全新的儿童文学观、知识观和育人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无限育人功能,才能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更好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小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3.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通过描写“我”可爱的外貌,调皮的语言,活泼好动的个性将浓郁的童趣展现出来。教师要仔细品读文中的语句,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绕菜,我也抢过来绕。不过我并不往菜上饶,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第二,儿童情趣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浓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感情日渐增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第三,儿童情趣可随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行发体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水》,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缺水之乡的孩子对水的极度渴求以及下雨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欢愉场景的描写,行发了孩子对水的渴求和喜爱之情,在行情过程中将章趣表现得淋滴尽致。第四,儿童情趣还可以通过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如夸张、幻想、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外形,不与繁花斗艳的朴实,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摇桂花时桂花纷纷扬扬下落的场景比喻成桂花雨,一系列表达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童趣十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透过儿童视角,运用儿童思维去发现、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如“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烂漫无比的春天”。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优美语句,并写下感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为人物设计表情、神态、动作等。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4全面指导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重视指导阅读儿童文学课外,要精心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第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多领孩子去书店,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亲子比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和孩子共享儿童文学阅读的美好时光。

总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儿童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学生 语文素养 途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语文学生氛围,构建课外课内教学的体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现代化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中,先利用旧知进行课前导入,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语言过渡: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回顾这些故事内容,给我们简单讲讲吗?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作者,激l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出“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的读书建议,根据学生汇报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进而实现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优化思维结构,以课外阅读为重要依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伊索寓言集》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二是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并讲伊索寓言故事,转化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对于自己的书,学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借来的书,要在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并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指导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并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做好学习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营造阅读环境,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存放在阅读角,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完善学生课外阅读条件设施,改善图书馆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库,进而实现学生阅读环境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学情,向学生进行读物推荐,借用名人评价、讲述创作故事、设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衔接;存在问题;有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88-01

从学生中了解到,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表现在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其次分数意识被强化,出现分数排队现象;第三开设的主科课程增加许多。与小学相比较,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不仅表现为课程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要求的提高。另外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要求越显增加。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毕业考试与初中的分班考试,学生就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小学复习时,针对性强,题型少,要求低,学生心中有底,所以普遍成绩较好。分班考试,区分度大,题型多,要求高,学生心中无数,所以成绩普遍有下降现象。这样,从心理就出现较大压力和不适应。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说记和简单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从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能感受到,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知识点相对集中。对要掌握的知识能做到勤讲多练,对学生的作业也能做到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能过关。新授、巩固、练习、复习都能较好得到落实。因而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做好复习,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从初一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了有大量需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的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由于课程的增加,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教师的课外辅导,作业精批细改有难度,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测验题量大,难度高,时间少。从中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年级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会感到吃力和难以适应,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和"滑坡"。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革教学,加强教学衔接研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中小学语文脱节问题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教法不同。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重积累,轻理解。另外语文课时多,老师讲课速度慢,课堂容量也少,对于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练,学生只要认真完成作业,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成绩;而从初一开始,学习内容增加,且加深,除了记忆积累的内容,还有大量需要分析理解,而这时,课时又少了,老师讲课的速度较快,课堂容量大,有些知识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反复练习讲解,有部分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1.2 学法不同。由于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差异,教师的教法必然不同。小学阶段,知识简单,浅层理解即可,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升入初中,学科增多,语文课时减少,知识点增多,难度加深,且分析理解的内容更多,理解程度也更深,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1.3 考点不同。小学阶段重知识的积累,字词句就占很大比例;而初中测试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考试形式也有所变化,延伸内容逐渐增多,对学生分析理解要求更高。

从上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小学毕业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后,面对这么大的变化,自然会感到不适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不免会有失败,多次的失败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有畏惧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这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鉴于这种切实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革小学高段与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显得迫在眉睫。

2.有利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措施

2.1 让学生从心理上平稳过渡。前文提及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这时的语文教学应放慢脚步,仍延续小学高段时的一些教学方法,等学生逐步适应后再放手。比如:(1)加强沟通。刚入学的学生,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除了新鲜带来的兴奋,更多的是陌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有一个互相了解、认识的过程,这时可以让学生准备有自己特色的自我介绍,来互相认识;老师也可布置相关作业来了解学生,比如写日记或作文,用较私密的方式与每个学生单独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让每个学生有了初步了解。(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在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帮学生打好基础,树立自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进行较深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或在学习中可以自己出题测试,考前明确考试重点,并与学生一同归纳整理知识点,考后一起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2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在人才的知识与技能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人才是来自于知识的,获得知识又是与阅读积累分不开的,俗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这些都能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深思:怎样引导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潜能充分发挥,将来以渊博的知识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为数不少的老师往往忽视对课文整体的理解,有意识地去强调认识生字、理解词句、注重开头结尾、渗透思想教育……其实,这都是忽视文本整体性的做法。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特别注意文章整体观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了解本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作用与重点训练项目,在教学时,我把训练重点贯穿文章始终,把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就不会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了,也很好地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吃透新课改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学生的阅读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师大声泛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是有倾听开始的,孩子们最初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是来源于倾听,孩子们在倾听过程中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是放松的、愉悦的,所以很吸引他们。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时,我特别善于运用此法,因为二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为了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任务,我就经常给学生大声朗读阅读材料。在我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觉得读书是有好处的,渐渐地他们自己也喜欢读书了。

2.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进行自由的阅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时,我每周拿出两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才有机会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是需要一定方法的,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是处在无计划、无顺序之中,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在学期之初,我往往先指导学生制订本学期的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例如,双休日,五一、国庆等长假、寒暑假等都是学生阅读的有利时机,我都指导学生对此作出阅读安排。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们大家知道,阅读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精读是要求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对文章中的内容、人物、结构等做彻底通晓,一字一句都要仔细琢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观潮》《爬山虎的脚》等文章时,我都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略读是一种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要求是只要提纲挈领地对材料内容、思想与技法作了解就行,在阅读时可以跳读、浏览,舍去不重要的部分,不必逐字逐句的研究,只是在阅读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小木偶的故事》《秦兵马俑》等文章时,我都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法。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如何积累呢?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更准确”,所以,我常常指导学生做笔记来巩固阅读的效果,例如:引导学生对佳词妙句做摘抄,指导他们对文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引导学生对原文内容与观点与其他同类的文章作对比,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