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统计学调查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08 16:45:59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调查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学调查研究

第1篇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加剧、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样的时代背景要求每个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会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的国际人才,因此在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就有重要的意义了。近代统计学源于英国,统计学最先在国外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统计理论发展较慢,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为使学生在掌握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统计方法和理论,为我国统计事业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储备人才,所以在高校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华南农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学生做的有关统计学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14份问卷,回收85份,其中有3份无效答卷,有效问卷82份。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结果分析

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1)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国家四级,35.4%的学生已通过国家六级,并且4.9%的学生通过了雅思、托福等考试,也由此看出,统计学专业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在统计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在英文理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注意关注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程度,做到因材施教。(2)80%以上的统计学专业学生认为有必要在统计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学生不会排斥双语教学课程,这也就降低了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难度。但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这也要求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时候,应注意采取措施预防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抗拒心理。(3)有57.3%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比较满意,但也有40.2%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满意,教师也需要多渠道多环节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把握双语课程的开设质量,详细了解双语课程在教学效果、学生听课反应和要求等诸方面的信息,加以改进,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大约六成的学生认为,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时,教师的英语使用比例40%~70%是最适合的。(4)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时间较少,一半的学生每周课外用少于三小时的时间学习双语课程,更有13.41%的学生基本不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在以后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时,应加强对学生自觉性方面的教育。(5)高达61.0%的学生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外语水平,53.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统计软件的学习。但是也有6.1%学生认为在学习该课程时没有任何收获。42.68%的学生认为最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自身的英语水平”,只有6.10%的学生认为“教材”是最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只有3.7%的学生能完全听得懂,超过八成的学生是处于半懂半不懂的状态,因此在开始双语教学课程时,教师上课应注意调整内容的难度以及讲课的速度,让学生尽量听懂知识点。

3.2卡方检验结果分析(1)设计变量年级与反应变量学习时间的卡方检验P值为0.005<0.05,即认为是相关的。大三学生在课后学习双语教学的课程所用的时间相对比大四学生多。(2)英语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卡方检验P值为0.419,即认为英语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是不相关的。教师应从别的方面了解学生听不懂上课知识的因素,通过改进这些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3)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卡方检验P值为0.041,即认为是相关的,这也从侧面验证了,课后学习时间多,学习效果也较好。(4)学习效果与反应满意度效果的卡方检验P值为0.001<0.05,即认为是相关的,双语课程上学生掌握程度越高,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满意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3.3均值比较与检验分析结果对于学生成绩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数据满足方差齐性,但不通过正态性检验,因此考虑使用Kruskal-Waillis秩和检验。秩和检验的P值为0.038,即认为三种类型的学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比三类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外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具有明显区别,对应三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英语水平高,课外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好,对教学质量满意的学生的平均成绩也较高。不同类型学生成绩差异显著。

4.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4.1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夯实基础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就不能回避学生的英语基础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华南农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学生认为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前,需要先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决定双语教学课程的程度以及上课英语所使用比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勿好高骛远,一味追求英语的上课比例。另外,学校也应扩宽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夯实学生的英语功底,为顺利实施双语教学创造条件。

4.2了解学生,选取合适的教材开展双语教学,选取合适的教材是关键。首先,应尽量选择英文原版同时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教材,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中超过96%希望采用外语原版教材。选用原版教材不但使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且提高学生对国外统计学专业发展动向的熟悉程度。其次,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应当注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所选教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并且可以采用中文翻译教材或是其他参考书籍加以辅助。

4.3采用配套的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参考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第一,提高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师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双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普通专业课来说,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所用的时间增加,教学安排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每个学期安排的双语课程不能太多,每门双语教学课程的课时可以适当延长,授课内容力求少而精,并且时间充裕。

第2篇

83·7%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医学统计学对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只有1·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97·5%的学生认为对医学统计学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感兴趣,75·4%的学生则认为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感受,3·5%开始厌倦和讨厌。由此可见,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81·7%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应该是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报告的书写。难点依次为: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t检验、Z检验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分类变量假设检验,生存资料的分析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关于教材使用的难度,有30·1%的学生认为很难或有难度,而69·0%的学生认为基本合适。医学统计学与其他一般医学课程相比,有30·0%的学生认为难度大;难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难以选择和原理抽象。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62·0%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0%觉得一般,不满意4人(2·0%)。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62·0%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9%的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有2人(1·0%)。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69·5%认为很满意或满意,29·1%的学生认为一般,3人(1·5%)感觉不满意。另有60·1%学生认为有必要设讨论课,讨论课内容应为统计方法误用分析、医学统计学问题的答疑,对个别难点和重点内容建议开设专题讲座。2·2·2授课和考核方式78·3%的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和板书;考核方式最为赞同的是闭卷考试(笔试)结合上机操作考(61·6%的学生选择),其次20·7%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机操作考就可以,16·7%学生建议开卷的形式。

4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考。其中笔试的题型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SPSS分析结果的阅读。203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2·54±12·64分,及格率83%。从试卷的失分情况分析,综合分析题的错误率最高,说明学生对分析方法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203名被调查者中,179名(88·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或基本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而有11·8%的学生不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能独立完成资料分析的179名学生中,32·5%的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8·6%的认为自己能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36·5%能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而能进行原始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简单报告的比例占调查者的8·4%(17/203),

第3篇

关键词:医学中心 急诊病人 满意度 调查研究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门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窗口,是患者接触医疗诊治的第一线,也是反映一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时21世纪医院创新经营和应对卫生市场国际竞争的关键一步。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建院理念,努力为病人及病患家长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为了了解病人在门急诊就诊过程中对医院的环境设施、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等方面的满意情况,本研究从我院随机抽取100名门急诊病人家长在其就诊期间对我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从中发现门急诊中存在的问题和病人不满意的原因所在并寻找对策,为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1.2研究步骤

1.2.1主题确定。依研究者工作背景有关的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对象与范围,并且做研究主题的可行性评估,以便进行研究。

1.2.2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探讨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设计调查《SCMC门急诊病患满意度调查表》(附件),调查对象为前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就诊患儿家长。

1.2.3资料整理与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门急诊调查问卷的频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4讨论与建议。根据统计的结果对产生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提升病患家长对此问题的满意度。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项目将由研究者实际参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过程,从中获得学习、观察、心得、实务上遇到的问题,通过文献的探讨与理论的分析整理,并实地对门诊病患实施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了解门诊病患对我院门急诊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并通过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为有效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问卷系由课题小组成员亲自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内,以不规则、任意的抽调方式,进行不记名填写方式来搜集资料。

2.2研究对象与抽样方式

本项目的抽样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病患陪同人员为对象,随机抽取我院部分门急诊病人为样本,采用在输液室(发热与非发热)询问的方式向病人家长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病人家长填写《SCMC门急诊病患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整理得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81%。

2.3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就医背景、各项目满意度、填表人基本资料等内容,其中各项目满意度部分为主要调查部分,包括医院环境设施、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疗过程和服务结果等5个方面共计40道调查提问,要求病人家长根据就诊期间对这些内容的感受和体验按非常满意、满意、可接受、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来做出选择。

2.4计分方式

本问卷以填答者对我院门急诊的服务现况,依其就诊实际感受的满意程度为主。本问卷采取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测量,依次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可接受、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并依次给予 1、2、3、4、5 的分数。分数愈高,表示病患对该项要素的满意程度愈高。

2.5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在受访者基本资料中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就医背景中是否初诊、就诊科别、科室类别等信息作为人群划分的标准,继而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3.结果分析

3.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就医背景

3.1.1受访者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由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一家儿科综合性医院,受访者身份绝大部分是患儿的家属和亲友(84%)。年龄结构上,21至30岁和31至40岁的人群占大部分(34.6%和29.6%)。教育程度方面,绝大部分受访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可以完全理解本调查问卷的目的和题目的意思。

3.1.2就诊患儿的就医背景。本次调查受访者大部分是第二次或更多次前来我院就诊(86.42%),且大部分就诊科别为内科(86.42%)。科室类别方面,频数前三位分别为普通门诊(51.25%)、急诊(18.52%)和专家门诊(17.28%)。81位患儿家长绝大部分选择“当日现场挂号”(84%)。就诊原因方面未有特别明显的高频数,主要集中在医院名气(25.57%)、交通便利(25.97%)、医疗设备和医术高明(15.58%)等方面。

3.2门急诊病人满意度

根据公式“患儿家长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的人数/总人数”计算满意度得分,并对各项的满意度由低至高进行排序。

表1门急诊病患总体满意度

表1反映的是本问卷满意度部分四大项目的满意度得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等候时间”是最不令人满意的,其次是“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而“医疗过程”的总体满意度最高。

3.3不同病人满意度比较分析

根据受访者所填基本信息和就医背景,将是否初诊、不同就诊科别、不同科室类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各项目满意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3.0作卡方检验,大部分为无显著差异,但在某些项目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不同病人满意度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于“座椅的舒适度及数量”、“叫号台人员服务态度”和“检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这三项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差异(P

4.讨论与建议

4.1讨论

在满意度最低、问题最突出的“等候时间”方面,受访者认为等候时间最长和最不满意的均为“候诊时间”。这反映了我院门急诊病人数量多、医疗资源稀缺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整合,从而降低门急诊病人的等候时间,是提升门急诊病人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在医院环境设施方面,受访者主要不满意的候诊空间不够宽敞、座位数量有限且不舒适,同时对自驾车不便利也表示不满意。候诊空间的不宽敞和座位的数量有限直接提升病患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其觉得候诊时间过长,无法忍受,影响其对候诊时间的满意度的评价。

通过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座椅的舒适度及数量”、“叫号台人员服务态度”和“检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这三项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需求是不同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家长)对于医疗的需求和期望值是不同的,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医疗需求的期望值也较高,反之,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期望值也较低。

4.2建议

4.2.1挂号方式多样化,优化预约挂号。我院自开始实行专家门诊预约挂号以来,极大方便了前来就诊的全国各地病患,但是本次调查显示,采用当日当场挂号的病患依然占绝大部分(84%),因此提供更多的挂号方式,优化预约挂号是很有必要的。方式上可以在现有的电话预约基础上提供网上预约和自助机预约;数量上可以提供专家门诊、照顾特需等门诊的预约,同时也可提供相关检查的电话、网上预约,方便病患自行选择,适时前来就诊。

4.2.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服务意识。门急诊是医院工作的窗口,门急诊各环节的医务人员的服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提高门急诊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是一项重点任务。通过相关培训使得门急诊医师了解主动说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和保护病患隐私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院理念深入人心,从而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4.2.3改善就医环境。门急诊候诊厅与就诊室由于病人较多,经常人满为患,环境嘈杂混乱。在原本就为患儿病情担心的家长心中,更添上一份焦躁的情绪。改善医院环境卫生,在候诊处添置宣传栏、多媒体设施、小装饰等,都可分散等候家长的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加候诊处的休息设施,同时通过宣传、告知等方式减少陪同家长的数量,使候诊患儿及家长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能有效减少病人对候诊的“心理时间”,从而减少医患矛盾,提高门急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晓燕、许劲松、周妹郭、黎安、陈卫东、杨武.医院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医院管理杂志,2012(6)

[2]龚梅、丁俭、孙静敏.提高儿童医院门急诊输液区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0)

第4篇

[关键词] 沿海地区 高中生 同学关系 行为困扰

同学关系是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主体。良好的同学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情绪和情感的稳定、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社交能力的提高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和谐的同学关系,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孤独感和离群行为,形成不良的个性。笔者以象山县两所高中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就学生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沿海地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基本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的学生为研究被试。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象山三中位于象山县城区,象山二中位于象山石浦镇,这两所学校招生的对象覆盖全县,所以选择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具有代表性。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高一至高三年级抽取3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整理、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获得有效答卷302份。最后取3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100人;重点班与普通班各150人;住校生177人,非住校生123人;男生114人,女生186人;独生子女142人,非独生子女158人。

1.2方法

采用宋专茂、陈伟编写的《心理健康测量》中的同学关系测验问卷,该测验主要了解中学生的同学关系,全量表由4个方面内容构成:A.交谈方面;B.交际与交友方面;C.待人接物方面;D.异性朋友交往方面,每个方面包括7个问题。根据总量表分的得分将同学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分为较少、一般、较严重、严重4等,根据各内容量表的得分,将各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分为3等。

测试时,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测试,调查问卷收回后统一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沿海地区高中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研究以全量表总分和各内容量表分为评价标准。0~8分,说明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学生在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学生与朋友相处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00名学生中41.33%的学生报告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有40%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困扰,有14%的学生与朋友相处有较严重的行为困扰,有4.67%的学生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已达到严重的程度。其中,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最为突出,所占的比例最高;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所占的比例最低;轻度同学关系的行为困扰中,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和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8.33%和47.67%;重度同学关系的行为困扰中,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比例最高,达到了16%。说明沿海地区高中生的同学关系不容忽视。尤其是如何与他人成为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与朋友交谈等困扰是高中生较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在交际交友、待人接物以及交谈方面的困扰就会突显出来。

2.2不同年级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Kruskal-Wallis H检验,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学生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及各具体内容方面的困扰中,交际与交友方面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可能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高三的学生忙于学习,高一的学生重要的是高中学习环境适应,逐渐初步开始与周围的同学交往,高二没有太重的学习任务,而与朋友的相处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反而摩擦增多,所以可能存在更多的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

2.3男女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经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中的K-S检验显示,男女生在同学关系及交谈、交往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行为困扰均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并不对学生的同学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2.4重点班学生与非重点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学生在同学关系及交谈、交往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的行为困扰存在差异,但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中的K-S检验,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在同学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经非参数检验中K-S检验P=0.003

2.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在同学关系及交谈、交往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困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1)沿海地区高中生同学关系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最大。

(2)年级比较中,高二学生同学关系的困扰最多。

(3)住校生的同学关系困扰程度高于非住校生。

(4)性别、重点班与普通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同学关系无显著影响。

4 建议

沿海地区高中生的同学关系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建议:(1)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尤其要加强高中生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较好地融入集体生活。(2)教师应经常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关注学生的同学关系,对于高二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住校生等特殊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对有困扰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导。(3)学校心理咨询室可开展班级同伴心理委员的培训,同伴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倾诉对象,同伴心理委员可以更直接便捷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1问卷调查

为了更全面了解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对统计的了解及存在的问题,从学习统计前的分类能力,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对统计图的了解这几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

1.1一年级学生的前概念

1.1.1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的分类能力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统计前有65名学生学会了分类,占总人数的92.9%,有42名学生能正确的按形状来给图形分类,占总人数的55.7%。仅有5名学生没学会分类,占总人数的7.1%,有28名学生不能准确的按图形的形状来分类,占总人数的44.3%。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1.2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学习统计前仅有11名学生选择了按书的种类整理书籍,占总人数的15.7%。有59名学生选择了随便整理、整理齐了就可以,占总人数的84.3%。有38名学生选择了一位同学一位同学地问喜欢的运动,占总人数的54.3%,有24名学生选择了随便问几位同学,占总人数的34.3%;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使用适当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且不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描述。

1.1.3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的统计意识

从表2可以看出,学习统计前有15名学生选择数一数并查出差了几本,占总人数的21.4?G,有65名学生选择了不数直接交给老师、不知道,占总人数的78.6%。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统计前都没有统计意识,没有应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

1.1.4一年级学生学习统计前对统计图、表的认识

第6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4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取向的现状,为探索针对大学生AIDS行为干预措施及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在十堰地区4所高校随机抽取120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探讨大一新生与高年级(大二及其以上)学生在AIDS三方面的差异。结果 被调查的新生对AIDS知识知晓率相对低于高年级学生,差异主要集中在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三方面,而在对AIDS患者的态度、行为方面差异性较小。对性行为的态度高年级学生相对较宽容。结论 高校人群对AIDS相关问题知晓率不够高,存在较高危险性,因此对高校人群开展AIDS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关键词】十堰高校 不同年级 大学生 AIDS知识 态度 行为 健康教育

AIDS的蔓延在全球已备受人们关注,而中国正处于AIDS暴发流行的前沿,且形式相当严峻,大学生HIV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迄今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约50%以上为15-24岁的人群[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组中。他们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均处于显著的变化期,正逐渐成为AIDS的易感人群。同时,受西方性开放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部分学生甚至发生过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本项研究是对十堰地区4所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AIDS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十堰地区4所高校(郧阳医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按照高低年级两个层次:郧阳医学院抽取高年级229人,低年级148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抽取高年级236人,大一新生39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抽取高年级135人,大一新生103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抽取高年级149人,大一新生100人。预计调查人数1200人,实际调查人数1139人,有效问卷1089,问卷有效率95.61% 。

1.2 方法 ⑴结合国内外AIDS的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级、AIDS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采用统一标准进行问卷调查。⑵调查方法:2009年6月对4所高校高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并回收,9月份对4所高校大一新生发放问卷并回收。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统一输入计算机,经整理后输入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对象均在17—23岁,大一新生390人,占35.81%;高年级699人,占64.19%。

2.2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⑴临床症状:不同年级的学生知晓情况在咳嗽、原因不明的喉炎,消瘦、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方面都有统计学意义。⑵传播途径:两个年级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集中在母婴传播、输危险血制品、危险性行为等方面;在非传播途径中,二者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⑶预防措施:无论是高低年级的大学生均对预防措施持积极态度。

2.3 与高年级相比,大一新生对“12月1日为艾滋病日”的知晓率较低,二者分别为43.7%、30.4%,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96,P

对“HIV是艾滋病病毒”,高年级、大一新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2.3%、88.2%,有统计学意义(x2=8.341,P

2.4 对AIDS患者态度调查情况“对被确诊的AIDS感染者”,有26.0%高年级学生,31.2%的大一新生同意“允许他们继续工作”;14.2%的高年级学生,6.4%的大一新生表示“应停止工作”。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在AIDS基本知识方面,高年级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大一新生,更多原因在于大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关于AIDS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并了解AIDS。在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及行为方面,大一新生的表现却比高年级学生更为积极。同时,高年级学生对待性行为方面的问题较大一新生更为开放。整体上,大学生对AIDS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刻,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缺陷。

2008年十堰某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AIDS知识的途径以电视、网络和报刊杂志为主,而通过学校、家庭教育来获得的却较少。本次调查中,电视广播节目、互联网、宣传展览活动仍为主要途径,另有35.5%的高年级学生和42.7%大一新生表示是通过学校教育、教师授课方式获取知识的。由此可见,社会的宣传,学校、家庭关于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更多的事实说明社会、学校、家庭关于AIDS的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获取和素质的提高,更是他们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推动力。因此,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关于AIDS的健康教育对学生远离AIDS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2]。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个特殊人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资料显示,在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与行为方面,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同情和帮助AIDS患者,并愿意去了解更多有关AIDS的知识,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AIDS的积极心态与良好的道德素质。此外,医学院校学生对于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非医学院校学生更为全面且更深刻。由此可见,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AIDS的宣传与教育。学校应当加强有关知识薄弱环节的宣传与教育,联系国内外AIDS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展合适的健康教育。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浅,表现在:仅有44.3%的高年级学生、27.1%的大一新生认可“校园内发放使用安全套”这一措施;甚至有极少数人表示“若自己不慎感染AIDS”会选择“隐瞒实情”。因此,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十分必要,并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AIDS健康咨询及HIV自愿检测。同时,我们应在对该人群进行AIDS知识宣传及教育的同时,加快步伐探索对其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AIDS在全世界的蔓延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的AIDS感染率正逐步上升,不良社会风气、贫穷、较低的文化水平等被普遍认为是我国AIDS发生蔓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AIDS发病率难以控制的困难所在。在我国,不同地区AIDS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与外界信息沟通少,人们的文化水平明显偏低,从而对AIDS的认知较低甚至缺乏,致使其发生率较低。贫困地区还存在较多的非法卖血活动,这大大增加了AIDS感染的机会。沿海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不良的社会风气却使AIDS的发生率较高。由此可见,经济水平对其发生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印证了社会环境因素的显著作用。另外,母婴遗传、性别、个人认知水平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等诸多方面都可能对AIDS的传播产生着重要影响。AIDS是一种经血液和性传播的传染病,而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知识相对薄弱,这与解瑞宁等[3]的调查研究相符。目前,AIDS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措施,只有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蔓延。因此,加强AIDS的宣传教育及预防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监管与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帮助,以便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整体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远离AIDS。

参 考 文 献

[1]徐哲鼓.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38-539.

第7篇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又着眼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促进,衔接互动,既反映当前发展的要求,又反映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各要素的变动规律。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思维,全面地回答了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目标,准确地破解了统计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难题,为现代统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当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彰显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开创新时期统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论保障,因此,基层统计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统计工作实践的内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并建立统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推动统计事业进步的各环节。

二、当前推动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是快速推进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经过中国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统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计方法制度逐步确立,统计的信息产品与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增长方式转变,人与环境的统一等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统计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和和谐,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深入当地统计机构调研视察,既是对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给统计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统计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

2、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统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监测预警功能,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晴雨表和报警器;经济和社会的深入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统计提供强有力的监测、评价和服务能力;同时,统计的发展更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来支撑,统计内容的变化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因循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经济的腾飞又为统计发展提供了更多调查制度需求,丰富了统计调查的内涵;社会的进步为统计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为环境和物质环境,提供了持续永久的发展动力。

3、统计事业新局面的不断开拓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内部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统计的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统计的方法制度日趋完善。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需求,建立起来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更能有效地监控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预警监测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统计分析和统计报表就反映什么,社会公众需要什么统计产品,统计工作就设计提供什么产品。统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统计教育和统计文化的发展,统计工作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不断开拓,统计的科学发展日趋成熟。

4、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条件。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客观需求越强烈。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的不断增强需求,就必须更好地发挥统计的职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监测,对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剖析;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不断增强的需求,就必须努力拓展统计的服务职能、强化统计的预警作用,推动统计工作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前进。

三、影响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层统计机构基础薄弱,统计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从中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和实际情况看,统计机构建设呈倒挂“金字塔”的特点十分明显:上层统计机构设置健全、人员多力量相对较强,基层统计机构(市县乡镇)尤其是乡镇统计机构设置单一、人员少力量相对较弱;目前,市级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80人左右,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30人左右,而乡级统计机构人员近2—3人,村级统计网络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样的人员规模,既要完成国家、省局的统计调查任务,又要完成正常的业务报表和当地政府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更要高质量地完成跨度大、时间长的大型普查,统计人员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种“上强下弱”是影响统计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层基础工作也相对薄弱,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服务不到位、统计制度不科学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统计任务和统计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周期性的统计普查和定期性的统计调查相互交织,任务重、范围广,基层统计站(所)条件简陋、办公经费短缺,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待遇差、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频繁,基础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残缺不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统计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统计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都由本级地方政府管理和拨付,同级政府对统计机构具有人、财、物权的绝对领导权,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机构仅有业务指导权,这样给统计政令的上下畅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级统计机构对下级统计机构的管理职能,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在统计数据评估监测等意识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下算一级制度和地方行政绝对领导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上下都难做人;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给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增加了难度,严重约束了统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紧,政府综合统计干了许多本应由部门统计干的事,但缺乏对部门统计强有力的管理和协调手段,导致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现象,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国家调查与地方调查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队之间职责交叉、权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队在数据汇总、使用上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统计调查系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双方各自为政,重复调查,不仅导致了调查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统计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

3、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统计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还是属于物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内容、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还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环境资源、生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活动,在统计上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抽样调查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代表性以及数据分层使用的问题,还不能满足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使得统计工作越到基层,头绪越多,任务越重,压力越大。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不完备、数出多门、重复统计、统计调查对象负担过重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样,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由层层汇总、机械求全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组成。这是在国民经济基本上处于单一的公有制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所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面临严重挑战,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4、统计调查网络结构单一,兼容性能差,统计的工作效率难以明显提高。

统计调查网络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终端,统计数据的生成都要通过成千上万个终端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统计建设和发展,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住户,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统计调查网络体系,这些调查网络体系的形成,为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调查网点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调查网点功能单一,工业调查点、服务业调查点、贸易业调查点、城市住户点、农村住户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点、农产量调查点等专业调查点同时交替设立,星罗棋布,且专点专用,互不干涉,调查点的兼容性能差,使调查员跑了东村跑西村,出了南村进北村;二是现有调查点由于受经费、被调查人员素质(记帐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调查点的配合程度差,调查质量不高;三是各种类型(级别)的调查点数量庞大,调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四是调查点的设立缺乏系统性,重复调查,造成了统计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本来人员紧张的统计系统更是举步维艰、疲于应付。统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