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7:02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概率论;本科生;教学改革
一、课程背景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为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而对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1]。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应用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与医学实际科学问题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在随机偶然事件中找出其中潜在的必然性,即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例如,判断某种新疗法是否对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不同年龄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是否一致等问题。医学统计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近几十年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得到极广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医学统计,就没有医学科学研究。统计在医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能,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医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医学统计这项重要技能对于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至关重要。所有统计都是基于概率论基础的,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在单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原则。采用类似反证法的思想,首先假定0假设,然后基于概率论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该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则认为对应显著性水平上0假设不成立。该过程设计较多的概率论知识,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缺乏概率论学习的系统性,难以理解统计学基础原理部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中属于学习较为困难的科目[2]。因此,相对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程,医学统计学更多地侧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着重了解各种现有统计方法,如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操作。
二、教学问题分析
那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的缺失对于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是否会造成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试验对象为贵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共49人。在第一次教学课程时发放概率论试卷,对学生当前概率论知识水平进行简单测试,为保证试验的双盲,对试卷进行封存处理。在所有教学课程完毕,期末成绩出来之后对概率论试卷进行批改。然后统计学生的概率论知识水平,这里采用偏相关分析概率论分数与医学统计学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其余非数学类课程平均成绩作为协变量放入用于排除学生个体因素,例如学习努力程度等的干扰。统计分析后发现医学院护理学学生医学统计学分数与概率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统计学试卷分为理论部分与上机操作部分,学生概率论分数与上机操作部分总分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部分试验结果显示学生本身的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后续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不仅影响了医学统计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看似不相关的上机实践操作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本门课的学习信心产生了影响有关。
三、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一)教学内容1.增强基础数学内容教学从本门课的教学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概率论等基础数学知识水平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有其特殊性,课程较多。在此基础上增加概率论等数学基础课程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导致整体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本论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如古典概率、概率密度函数、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律等内容,在相关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对于基础数学内容的教学。2.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教学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同时发现医学统计学实践操作部分的学习效果也与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相关。而实践操作部分教学内容实际是不需要数学基础知识的。这提示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欠缺可能导致了对医学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对整门课程学习的信心不足,导致对全部课程学习效果的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淡化,但该部分的淡化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推导过程的不重视,而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浅出,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而不是大段的公式推导,例如,统计推断的过程可以采用和数学定理推导中的反证法进行类比的方式,如下表所示,而不强调统计推断的数学推导过程。让学生简单理解其思想即可,不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一、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统计基础知识在和生物、社会、医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中形成多个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属性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与处理数据,在这些学科中统计知识发挥其数量分析方面的作用,这也让其成为人们定量了解大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也使其成为中职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随着我国市场对引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对人才的竞争也呈现了上涨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也需要面向市场,适应当前市场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际化经营下中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大量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新时期统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广大中职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建立统计学思想,在实际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当前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备课、编写教案。对每一门课程来讲,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备课包含准备教学内容、方法与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准备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充分了解将要教授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明确基本的指导思想。而教材则首先考虑到的是教材选择方面的问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首先是应该选择针对该层次教学的专用教材。编写教案是针对具体教学的详细教学计划,其包含教学的目的、重难点、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可以采用文字、程序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计算过程,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此外,还应该针对中职学生基础相对来讲比较差的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梳理,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教学,杜绝由于知识过于烦琐,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导入在教师开展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是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入学习中来的一种方法。科学的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趣,决定课程教学成果的好坏。课程导入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导入,例如在讲授“调和平均数”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案例:某水果市场的某种水果,早上的水果价格是1.5元/斤,中午水果价格为1元/斤,晚上水果价格降为0.5元/斤。如果某人在早晨、中午、晚上各买一斤水果,其平均价格为多少?这里谈到的“算数平均数”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了“算数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就能得出答案。上面谈到的案例引导方式,是让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使用教学的案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介绍,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师通过对案例整理与归纳,积极引导学生提炼并掌握具体的统计学研究方法。例如在教材中谈到了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问题,这里实际上更重视的是实际的运用,并且是对大多数的企业所使用的办公软件的Excel表格的处理能力,对该软件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方面的功能和统计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机会,熟悉该软件的使用技巧,掌握好使用统计计算与统计分析的能力,让广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广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切实体验到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熟悉统计的基本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通过让广大的学生积极参与,在锻炼广大学生的思维、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广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统计调查”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较为简单的市场调查,让学生从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最终得到调查结果。
此外,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统计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验设计的方式来实现。统计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实践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而统计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对数量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为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对调查问卷与调查方案进行设计,让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校内展开实际的调查活动,从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确定,然后到调查样本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输入到计算机内对资料进行整理,最后到调查结果的编写,调查结论与体会的形成,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学生就能亲自体会到参加统计的调研、整理与分析的全过程,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统计学教学的时候还是强调以实用为主,开展统计工作的能力锻炼,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考试是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针对统计基础知识的考察,一般是采用闭卷的方式来进行,该种考试方式对维系教学的秩序与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关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原来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将运算能力的培养看成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教材内的例题是让学生如何去使用提供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这使得学生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背诵概念与公式,并且大量的做题,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广大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统计基础知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考试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出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推理能力,特别是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考试的形式也需要采取教学内的答辩、讨论以及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学生成绩考察方面,还按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交的作业等开展综合性评定,这样利于在引导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应采取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试内容,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式,提升统计知识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统计基础知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慕威.统计学教学方式方法之探讨[J].文教资料,2006(16).
[2]胡桂华.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3]王珂珣.浅谈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一、讨论教学法与范例教学法交叉使用
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范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范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从实际范例中学习、理解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实验,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第一章概述中,要求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讲,面对这些专业术语,很难理解,这时教师采用“讨论教学法”效果要好,第一步,教师设疑,什么是统计?统计与统计学有什么关系?第二步,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回答上述问题;第三步,教师总结发言,概括各种意见和分歧,帮助其得出结论,切入主题。
在讲解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时,采用范例教学法,学生更易接受。以研究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范例,指出总体是全班的所有学生,总体单位是本班的每一位同学,每位学生的成绩是数量标志,全班语文总分是统计指标,并且语文总分、数学总分、英语总分、政治总分、专业综合总分又构成了一个总成绩的指标体系,同时对于各位学生而言各科成绩又不尽相同,那这个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成绩就是变量,各种分数就是变量值。通过这个范例,夯实学生对上述概念的认识,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再投入到其他经济现象的讨论中。
二、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方法的交叉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反映的事实,找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案例中应用的方法措施,引导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从案例中分析其反映的本质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中,是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案例,引入到授课中,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统计学的魅力,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调和平均数”时,就可以应用学生比较常见的场景为案例。例如,红富士苹果的价格,甲乙丙三个超市,分别是3元、3.25元、3.5元,若在3个超市各买10元的该苹果,请计算其平均价格。通过预设学生日常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简单的运算公式,得出蔬菜的平均价格。这样,将生活情境和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实际生活与统计学联系在一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三、对比教学法与归纳总结教学法的交叉应用
对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理解抽象的公式。
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是将一些具有相同特性的内容,总结在一起,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统计基础知识》的教材中,有许多的基本概念比较难理解,也比较容易混淆。例如在第二章中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利用对比教学法,可以是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这些概念,同时利用归纳总结法,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表格的形式,总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的学习构架。
四、启发性教学与强化训练结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讲授教学。因为,讲授法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引导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同时,提出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将问题留给学生,教师做一些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将一些类似的案例,或者题目,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主要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而从数量上认识客观世界的一门独立的方法论科学。它在众多的专业课中,内容比较抽象,属于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会使得教学任务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鲍爱芳.学以致用中职学生必备的能力.科技信息,2011,(11).
[2]宁.在统计教学中实施情境创设的探索.内蒙古统计,2007,(2).
关键词:财经商贸类专业 统计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和统计息息相关。本文仅从财经商贸类专业出发,谈谈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
一提到统计,很多学生都认为统计和数学没有什么两样,课本里面都是公式、图表、计算题,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始终认为他们是来学会计、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的,统计和他们的专业没有联系,对他们考证、考级也没有作用。所以,他们认为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学不学无所谓。这也是很多学校为迎合学生要求而停开这门课的原因。
2.教材和专业联系不紧密
现行《统计基础知识》教材的内容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提到与财经类相关专业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介绍了统计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抽样推断等内容,很少介绍统计方法在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中的应用。
3.教师很少挖掘统计知识在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应用
由于很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或者基础课教师过多,多数学校的统计课程都是由数学教师兼任,或者由数学教师转岗任教。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师喜欢从自身专业出发,把财经商贸类的统计课程当成数学课来教,把教学重点放在公式的推导和证明,重视数理统计的讲授。即使是专业的统计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与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很少注重统计方法在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应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强调统计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联系,上好第一节统计课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第一节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统计课的时候,要先让学生们了解统计这门课,让他们知道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市场预测与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不能让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统计就是一门数学课,而要让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统计这门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举实例讲解统计方法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在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学习一些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与财经商贸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统计调查与整理》这一章时,我们可以举例讲解统计调查与整理在市场调查与分析中的运用,可以举实例讲解问卷调查法、街头拦问法、互联网访问法等。在介绍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可以举例讲解财务会计中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在讲到线性回归分析时,可以举例介绍线性回归分析法是财务管理中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实,只要统计教师肯花时间钻研统计与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统计学的本质就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加强集体备课,编制校本教材
单个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每个统计教师都是通才,只有与各科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通过集体备课,统计教师能开阔眼界、理清思路,上课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很好地把统计方法灵活地应用于财经商贸类各专业的课程中。这样,学生们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就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与不学都一样了。通过长时间的集体备课,逐渐积累,编写一本适用于本校学生学习的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小结
关键词:统计课;教学;有效性
统计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门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及统筹兼顾的综合能力。因此,统计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及走向社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提高统计课教学的有效性,将统计课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基础知识课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以下是我对统计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见解。
一、统计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统计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并且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反思、批判,一步一步得到提升。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众所周知,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文化水平都参差不齐,统计基础知识又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且该学科各章节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前面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章节的学习。所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好学、会学、乐学,最终提升学习统计专业课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统计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传统备课理念是提高统计课教学有效性重要保证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的,这势必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低下。备课时必须提前了解分析学情,因为只有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才能从德育、知识、技能等方面来阐述教与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备课时,要想办法先让学生重新认识甚至喜欢这门课。可以搜集统计重要性的案例,如,用一副为常人所乐道的对联来阐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搜集一些统计学的故事,让学生喜欢上统计,如,护理学的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南丁格尔的故事,“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量测他的旨意。”莱布尼兹的故事,“音乐是人类灵魂从计数中感受到而没有意识到这是计数的那种快乐”。诚然,小到居家生活,大到国情国力,都离不开统计。家庭生活,包里有多少钱,缸里育多少米;企业的生产、销售等都离不开微观统计。一个地区,有多少城市和农村人口,就业率多少,多少人均收入,价格水平多高;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多少,财政实力如何,能源供给,外汇储备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宏观统计。可以说,统计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国民经济的每一个行业,重要性非同寻常,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出学生喜欢的课,否则课堂讲解、讨论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即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进行教学反思,写出自己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误体会。这样准备的课既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学生喜欢的,一定也是能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
2.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统计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用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学,不懂会去查、去问。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知识的来源。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讲究方式方法,创设情境就是方式之一。这样通过巧设情境,学生会愉快地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不但与学习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教学结构或者说教学环节组织得严密与否有很大关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不断地纳入新鲜的学情、灵活的因素。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课堂教学自然是在有效中进行的。当然,课堂教学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调整、丰富和更新,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创造一个灵活、充满活力的课堂,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灵感,让课堂紧紧围绕预设的目标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统计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如何发挥学生统计课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统计课程的学习中有章可循,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及规律性,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承载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要做到这点,一是要尊重学生人格,二是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多数学生不但会计算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等指标,基础好的学生还能够明白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就是动态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具体应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明显提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的共同追求,也是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统计课教学的有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学生增值,使他们真正成为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统计学基础 教学模式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04-01
统计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财经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现代大学教育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系学习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会计与统计专业近200名专科学生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并经过反复的试验及对比分析,概括出了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 课程考核改革的指导思想
1.体现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进行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核心目标是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人才既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还要有适应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并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
2.体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统计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3.体现可操作性
实施方案作为指导性意见,只有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考核内容的设计都是基于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Excel计算技术情况调研基础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能力完成各项形成性的考核内容。
二 统计学基础课程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
1.课程内容的改革
统计学基础课程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统计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即统计的基本问题、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搜集及应用。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实训等,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培养学生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实施上,对每个单元的实训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际单位现场参观、实习等方式,配合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集中实训中配合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专题实训,采取提前布置、课下阅读实训资料、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还通过学生团队、统计网上指导、撰写与实习相关的统计小论文,甚至参与企业的具体课题制作等形式来贯彻实践教学方案,落实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用:(1)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式教学,强化学生对社会调查及其方法运用的重要性和具体调查方法、技术环节的认识,促进社会调查方法技术程序化使用意识的进步。(2)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小组。通过组建调查小组和学生实习团队,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全过程的社会调查活动,增强独立地、全过程地使用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的能力。(4)统计沙龙。这是针对统计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经济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充分的准备;然后,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便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法采取以“能力为中心,综合测评”的方法,所谓“以能力为中心,综合测评”是指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采用课堂、作业、模拟实习、项目实训、考试等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测试,最后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力求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教学资源库及课程网站的建设改革
统计学基础课程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完善教学程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建设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这门课程网上资源目前还处于初级的状态,拟建立统计学基础的课程网站,逐步把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参考文献及教辅资料等资源上网并免费开放。
总之,统计学基础是会计与统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我们本着实施采用层次推进法教学模式,运用模块组织教学,力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合理,从而体现统计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把该课程建设成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妍、王洪录.“一主三分”式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6)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统计实务;项目教学;项目设计
一、前言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为计量和定量分析重要工具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以及高新技术的开发相联系的应用统计学,其应用的范畴已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是当代财经、经管等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结合我院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统计实务在会计统计、营销统计、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有具体应用,所以《统计实务》的教学,应根据统计调研流程和统计软件的操作内容、操作流程,结合具体的实际工作应用,用真实的项目来全面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实践的流程及统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因此该课程非常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
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主要存在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个环节当
中。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方法
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统计实务》项目设计进行一定的探讨。
二、高职《统计实务》课程项目教学法中项目设计原则
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以科学实用为准则,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在设计项目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的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设计学生较熟悉、易理解、感兴趣的项目,如可结合学生的营销学知识,设计***产品满意度调研;结合学生的会计学知识,利用指数因素的原理,要求学生对指定的实训资料,进行产品成本过高的原因剖析;也可结合大二学生即将面临实习毕业的特点,组织召开大学生就业座谈会等一系列的统计调查方法实施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项目的设计要难易程度适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设计的项目既不能难度过大,也不能过于简单。项目难度过高,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导致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项目难度过低,一方面会降低教学质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果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异校大,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项目小组化,因小组能力而进行不同项目的设计和任务的下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时,应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内容交融结合;同时还应注意与横向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不仅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项目开发实践能力。
三、高职《统计实务》课程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情景设计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老师必须预先准备一个真实的项目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项目活动过程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由点到面,砌砖式地演练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从而完成教学。因此教学项目的情境创设是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结合高职《统计实务》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情境创设:
1、项目教学场所情景创设。通常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项目(由多个子项目构成),会从统计任务的设计到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直至最终形成书面的统计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都将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子项目特征,创设不同的情境,如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座谈会这种具体的方法,那么教师应创设一个真实的座谈会情境,以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座谈会从形式到实质的内容与过程。
2、项目教学使用的统计软件。在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时,在职业实践中,往往是运用相关的软件来进行。因此,应在完成有关子项目时(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Excel、SPSS等相关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一种软件的应用,为将来的职业能力进行储备。
3、营造项目小组分工合作情境。项目教学中,根据项目及子项目的学习特点,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合作,结合自身的优点,进行角色定位,从而达到综合的能力提升。
四、高职《统计实务》课程项目教学法项目体系构建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老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靠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项目时,根据《统计实务》课程的知识要点,可将一个综合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单,每个任务单涵盖一定的课程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然后,每个任务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引出任务。针对《统计实务》课程的特点,按照项目设计的原则,课程项目具体设计如下表:
本课程项目教学安排中,最大限度地结合《成本会计》、《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内容及EXCEL、SPAA等软件,实现本课程与其他主干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教学活动完成后,也可以形成体现教学活动能动者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升。
五、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对项目设计。除了在项目选取上注重层次、内容和来源外,还要进行项目的分解和项目为的管理等问题。所以在项目设计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注:此文为2012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研教改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7
参考文献
[1]张红玲.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2011.05
[2]曹磊.“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