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6:55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教学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生为本;唤起需求;生成;互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和互动中来。诚然,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教师不能揠苗助长。鉴于此,我结合一线课堂教学经验从三个环节分析一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优化高效教学的流程。
一、唤起需求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多以形象思维认知事物。而我们高原地区的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刚入学的孩子因为语言不通(这里的孩子多为藏族学生),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付出诸多的努力,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再加上学生的乐意配合,他们才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抽象的理论说教,要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深入学习和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1.趣味背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相对比较情绪化,对抽象难懂的东西往往厌烦。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个认知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形象和趣味因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实际上小学语文教材选取文章时也深谙此道,诸如《小松鼠找花生》《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每个年级都有这样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结合趣味的故事背景来带动学生仔细地读,让他们在读中掌握新词句的意思,并加以运用,达到提升表达能力的目的。
2.灵活展现
语文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背诵和默写等传统方式上,我们还可以以灵动的方式进行阐述,让知识以灵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时候许多同学记不住的现象,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拆解汉字,教给他们各种趣味记忆的方法。这样启发学生去探索新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让原本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可爱,利于增强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
二、生成体验
“实践出真知。”单纯的死记硬背最多让学生记住知识的轮廓和外壳,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就不能为生活实践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如此方能获取有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便于迁移知识、生成能力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写景文时,我们就可以借此文深入引导学生体验写景文中描物写景的技巧:(1)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先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小兴安岭是怎样的美丽富饶;(2)再仔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特点的;(3)再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揣摩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然后结合我们本土的高原风景,加上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习笔者的写景技巧,完成一段景物描写。针对这样的“体验―生成”要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仿照教材蓝本对一处典型的景点进行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学生才会情发而辞动,将自己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完成知识到运用的迁移。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切入,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思考实践运用,这样才能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交流互动
本质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师生多边互动让学生掌握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过程。语文是开放性学科,许多知识点见仁见智,只有让学生经过互动才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萧伯纳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你一个观点我一个观点相互交换就每人两个观点。语文教学中,同学们囿于认知程度不同,思考角度不同等原因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一样,只有让他们广泛地互动交流,才能相互学习,弥补知识漏洞。
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们要先让学生体会精彩的描物写景句子:(1)……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支的鹿角;(2)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大家经过交流和讨论认识到:(1)句用了排比,让句子读起来更有气势;还用了比喻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2)句运用了拟人,能让人形象地想到海参和龙虾的生活状态。但对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海洋是很陌生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多搜集这方面的视频资料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才能非常直观地理解文中的内容,这样再让学生深入交流和讨论就强化了对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认识和理解,潜移默化生成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唤起需求,驱动学生深入体验交流生成运用能力的分析与探究。总的来说,以生为本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才能让他们深入体验知识,然后通过交流互动拓展知识面,全面拓展语文素养。
一、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传授者,是知识传递者。教师在教学中占“支配地位”,属“专业型”。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脑中及手中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远程教育强大的信息量使老师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尽管教师们都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与远程教育所提供的综合信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教学危机感趋使教师自觉学习各种知识,如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音乐美术欣赏等。远程教育使教师由“专业型”转变为“一专多能型”。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只得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与新环境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不断的钻研中,语文教师由“单一传授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拿着自己编写的教案,在课堂上支配着学生进行学习,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就不再占有“支配地位”,而是平等、民主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因为远程教育可以提供虚拟的教学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讨论空间,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多样。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演练法、表演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观摩法等教学方法,远程教育条件下还可使用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同(异)步辅导法、人机交互讨论法、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网络演示法、课堂网集中讲授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在网上进行指导,也可以在网外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 预习课文,自主探究。
1、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预习的相关内容,如: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对相关重点字、词、句的掌握;对精彩段落的朗读及背诵;对相关链接知识的熟悉等。
2、教师强调预习的要求:如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及时地完成自学
二、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课前预习导学”题,并思考自主探究题、师生互动题。
2、学生找出阅读中疑难问题,并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1、课前准备:把教学目标规范地书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工整、醒目,不能擦去,要贯穿于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在黑板的左部边缘列出各组序号及评价标准,以备教师课堂对学生做具体评价用。
2、教师导入新课学习。教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做简要解读,强调突出某些关键字词。
3、、教师明确将要讨论的问题(导学案上),并分派各组任务(哪组负责讨论哪一题,哪组负责点评),并明确讨论和点评的要求。
4、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讨论释疑,并归纳答案,明确汇报人,教师也应该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讨论进度,并对学生的参与情状(积极或懈怠)作出适时评价。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各小组依据要求展示本组内讨论成果。展示内容可以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和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选派代表一般为b层或c层学生)
2、针对疑难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并明确规律方法。
3、教师适时对各小组评价。(如:参与积极性,展示、评价效果等)。
五、总结反刍,当堂检测。(5分钟)
1 要求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记忆。
<!--[if !supportLists]-->1、<!--[endif]-->布置学生当堂完成针对性习题。(一至二题)
4、教师根据前面评价评出最佳答题手和优胜组。
关键词:交流;城市;农村;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76-0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新知识,这些对于处在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对此有着不同的感受。城市的学生,他们能够应用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授课,可以直观的去体验各种教材中所设计到的环境,但是他们只能听和看,却不能够闻到花香和大地的味道;农村的学生虽然对花香和大地的味道再熟悉不过,但是他们却不能够体验自己身边没有的事物。借助于城市教学的先进工具,同时借助于农村广大的资源,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实现互相进步的目的[1-3]。
一、城市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和不足
城市的是经济发达的代名词,经济发达必然会有很多资源投入到教育中,所以在城市教学中,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它的成本因为技术的进步而降低了很多,一般的学校都能够承担的起。所以在教学中,城市学生占有了很多优势,那就是先进的教学工具。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很少会遇到抽象的问题。因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可以给他们形象的展现教材中的内容。他们没有见过玉米,但是多媒体可以充分给他们讲解什么是玉米,玉米生长过程及用途等。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那就是条件太优越,学习不刻苦,而且不能够身临其境体验田园生活。在学习到《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部分时,他们就非常迷茫。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野外。很多学生可能连小麦和面粉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够讲清楚。所以在这些方面,他们占据了劣势[4,5]。
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田园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别说是在野外迷了路,就是让他们闭着眼都可能摸到家里。其次,他们的优势最凸显的就是学习够刻苦。因为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才能够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在这种最原始的动力支撑下,他们学习起来劲头十足。这也是他们的成绩普遍非常好的原因。还有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设计到了农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他们会非常容易接受。例如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工作,就非常容易实现。学生们从家里拿一个玻璃瓶,装一些泥土,放进种子就可以了。一些小动物,例如小鸡,很容易得到的资源。但是这些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但是他们也有很大的劣势,那就是先进的教学工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非常简单的,一盒粉笔、一块板擦和水泥黑板。现在很多中学的上课铃都没有,还是最原始的钟。但正是这种条件的艰苦,让农村的学生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不畏惧辛苦,每天可以晚睡早起,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而这种精神在城市的学生中很少有能够见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源好,但是成绩依然较差的原因了。
二、合作的好处
将城市的资源和农村的资源相结合,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农村的学生可以因此阅读更多的资料,而城市的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从而彼此都收到鼓舞。
城市的学生初次来到农村,本以为自己有很多优势和自豪感,但是他们看到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之后,他们都震惊了。他们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是对于教材的了解却远不如这些学生。而且农村学生的热情也让他们感到很诧异,独生子女所特有的自私在这里很少存在。他们都会产生要留着农村的冲动,其实他们确实是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农村的学生。其次,农村的资源让他们也大开眼界。这些农村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城市的学生却将之视为珍宝。开始,城市的学生把麦子当成了韭菜,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活生生的小麦。他们还参观了面粉的制作过程,这些都让他们瞠目结舌。这些资源虽然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从来没有见过这些的人来讲确实兴奋了很多。在当地孩子的带领下,他们还很有可能去问一问土地的香味。有时候有可能会亲身体验一下课本和多媒体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场景,这些真实的场景不仅是三维的,而且还有声音和味道,相比之下再先进的媒体工具都不能够表达出来。
农村的学生在城市的学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先进教学工具以及城市孩子的严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多媒体在城市学生眼中是非常不起眼的,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新鲜的。他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我国的大好河山,足不出户却可以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地理和文化,这些让他们都大开了眼界。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农村的学生也是受益匪浅。因为他们的学习环境完全是针对教材的,而没有设计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差很多。在针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不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明显的就是在上课过程中,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提出问题的,更不要说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这些方面,是农村孩子需要仔细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高晓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农业与技术,2009,(06).
[2]刘丽君.论农村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把握的三个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
[3]曹建湘.新时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论,2009,(13).
【关键词】创新灵魂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教师要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语文这个学科和生活时刻都在密切联系着。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一)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例如,我在讲《太阳》一课时是这样完成这堂课的:(1)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相互增进知识。(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让学生把这些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太阳对比。这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带进实践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原来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很重要。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花束灿烂地开放,就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积极动脑。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的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陪乡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训样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思考之后才会产生疑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是教师想不到的,他们有的时候会比教师想得更全面和更周到。教师要多多的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耐心地给予解答。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让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最简便最准确的方法。
三、激活思维,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跃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1、脑筋急转弯训练。利用课前三分钟,出示一些脑筋急转弯或开发智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开拓思维。
2、编字谜。在教学生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音、字形或字义想象编字谜,猜谜。如:学生在记“灿”时就说:火山爆发;用“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上方,中间秃宝盖,几字在下方”记住了“亮”
3、听故事。让学生听一些发明发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如给学生讲1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如何发明炸药的故事;告诉学生由于爱迪生坚忍不拔,后终于发明白炽灯泡的故事。还可以在课中或课余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小发明:如盲人用的自控饮水桶、定位墨水瓶、无泪蜡烛、新型方便卫生的胶水瓶等等,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四、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时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这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
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
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
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
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2~13周:第五单元(第16课至练习5)
第14~15周:第六单元(第19课至练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