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6:55
序论:在您撰写资本成本估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自资本成本概念诞生之日起,其数值的确定就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界与实务界最为关注的焦点。资本成本无法直接观察得到,这就要求人们采用客观而恰当的估算技术对资本成本数值做出科学而合理的估算。这一估算数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不同层面的若干重大问题,在诸多微观与宏观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发挥着基准性的锚定效应。从学术演变的角度来看,人们关注资本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对资本成本估算值的关注。到底应该如何估算资本成本?不同的估算技术如何进行选择?不同估算技术获得的估算值如何进行协调?如何判断估算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的资本成本是否会发生变动?如果变动,如何调整?资本成本的估算值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界域?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合称为资本成本估算之谜。这些问题看似彼此孤立,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而又极其微妙的内在联系,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彻底解决均依赖于真正明确其他几个问题的答案。因此,资本成本的估算之谜可谓是资本成本之谜的核心。
对于资本成本的这一核心之谜,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学术界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深入研究,并已经针对不同的问题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鉴于估算之谜的极端重要性与特殊复杂性,目前学术界尚未找到真正破解这一谜团的密钥。这种理论研究的困惑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实务界在资本成本估算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非理性。笔者拟就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及其选择、估算值及其调整、不同层级的资本成本及其估算以及资本成本估算值的合理界域四个问题,对资本成本的估算之谜进行详细讨论与深入分析。
二、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及其选择
资本成本的估算问题是实务界与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基础(Mclaney, Pointon和Jon Tucker,2004)。这一争论不是来源于债务资本成本的估算,这是因为债务资本成本的确定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债权投资者与企业可以协商确定资本成本(利息率)水平,二是这一资本成本(利息率)水平以明确的书面契约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公司而言,能否顺利实现对债权人要求报酬率(债务资本成本)的许诺,这既是一个公司理财问题,更是一个依法经营的问题。失信于债权人将会造成公司财务信誉的丧失,直至导致破产清算。因此从技术上讲,严重困扰着学术界和企业界并引发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合理而科学地估算股权资本的资本成本。这一点正如Bruner等(1998)所指出的那样,“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估算的最恼人的组成部分是股权资本成本,因为它不像债券市场那样有现成的收益率数据,股权是没有现成可观察到的收益率数据的。这迫使实践过程中更加关注使用抽象而间接的方法来估计股权资本成本。”
(一)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及其选择 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是一个难度极大、综合性极强、复杂程度极高的技术性问题。由于人们对于股权资本成本本质属性与决定因素的不同认识,在估算技术方面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了估算技术的多样化。Broyles(2002)将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划分为两类:内含报酬率技术与风险补偿技术。
内含报酬率估算技术建立在有效资本市场的严格假设前提下,基于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其内在价值的理性估计。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价格所内含的对未来现金流予以资本化的折现率就是股权资本成本。这一思路符合Bruner等(1998)所提出的“抽象而间接”的估算思想,同时符合资本成本的“预期”属性——股东对于未来投资报酬率的期望。这类技术的早期典型代表是建立在预期未来股利与股利增长基础之上的股利折现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又称戈登模型(Gordon Model)。20世纪80年代之前,戈登模型是美国企业界运用最为广泛的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方法(Brigham,1975;Gitman和Mercurio,1982),这与该模型在股票估价中的大量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企业界减少了现金股利的发放,直接影响了戈登模型的使用。现金股利减少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高科技企业大量产生并获得迅猛发展,此类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一般很少甚至为0;二是股票回购对现金股利的替代。
【关键词】 资本成本; 内含报酬率法; 风险补偿法
一、前言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它贯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水平的估算是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的依据和基础,同时也是政府制定某些企业管制政策(比如国企分红政策等)的重要依据。然而,企业的资本成本究竟是多少?资本成本应该在什么样的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众多学者开发出众多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常用的有Gordon模型、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Ohlson-Juettner模型、GLS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等。众多方法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合理估算资本成本的困难,另一方面又使其更加混乱。这是因为每一个新方法克服了旧方法的某个方面的缺点,但同时又带来新的缺陷。
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每一大类资本成本估算方法主要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各类估算方法的估算结果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被这些计算数据所左右。
评价估算方法的出发点一定要在方法之外,因此本文从资本成本的理论回顾出发,探索资本成本计算的实质。在这一基础之上将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分类,进一步分析、评价。
资本成本的理论也浩瀚无边,而且相互之间也会有冲突矛盾。本文限定有明确的数学公式表达的资本成本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才和资本成本估算技术相联系。
二、资本成本理论回顾
资本成本理论的基础是无套利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采用这一基础理论发展出了不同的资本成本理论,最有名的是MM理论和CAPM模型。
(一)MM资本成本理论
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1963)研究了企业价值、资本成本、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基于下面明确的或是隐含的假设。
1.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
2.单个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借入或是贷出;
3.没有破产成本;
4.公司只有两种类型的融资:无风险债和有风险的权益;
5.所有的公司假定处于同一个风险类别;
6.只存在公司所得税,没有别的税负;
7.所有的现金流是永续的;
8.公司的内部人和外部人具有同样的信息(没有信息不对称);
9.公司的经理层总是最大化股东财富(没有成本);
10.经营现金流完全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四)后续的理论
针对MM理论的假设不切实际,之后的学者发展出了众多的资本结构理论。比较著名的有考虑破产成本的财务危机理论,考虑成本的成本理论以及考虑信息不对称的信号传递理论。这些理论同样涉及资本成本,但是由于财务危机成本、成本等没有明确地计量,因此这些理论对于资本成本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研究。由于我们关心的是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这些理论在此不再赘述。
三、资本成本估算技术反思
尽管理论上导出了四种资本成本,由于无负债企业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务中只涉及三种资本成本计算。在这其中负债的资本成本通常认为是可以观察的,因为负债的现金流以及相关的违约风险在契约中已经明确。资本成本估算技术主要是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
估算计算可分为两类:内含报酬率法(价值驱动法)、风险补偿法。
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内生与外生的问题。在计算资本成本时,假设了企业价值是外生的,而资本成本是内生的。实质是通过企业价值导出资本成本。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又假定资本成本是外生的,而企业价值是内生的。采用价值驱动方法计算出的资本成本来计算企业价值,犯了逻辑循环的错误。
(二)风险补偿法
1.风险补偿法概述
2.风险补偿法存在的问题
风险补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风险要素的估计。理论中的风险要素是预期的,也就是先验的;而目前所有的估计方法都是从实际的历史数据来推断风险要素,这些风险要素是实现的,也就是后验的风险推断。风险补偿法估计资本成本存在着先验和后验混淆的问题。如果实现的风险溢价与预期的有很大差别,就会造成估计出的资本较大的偏差。使用CAPM模型或Fama-French三因素估计我国的资本成本就存在这一问题。在某些年份,如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8年等,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率为负,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另外一些年份,如2000年、2003年、2006年、2007年,上证指数(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指数)的收益为正,而且很显著地大,以此作为预期的市场收益也会产生偏差。但是合理的预期市场收益又是什么呢?取以前年度的平均是否合理?这其中一样存在着问题。
GLS模型、OJ模型等的推出就是为了克服风险补偿法的先验和后验的问题。然而,按照前面的论述,克服了先验后验的缺点,可是又带来了内生外生的缺点。目前还没有十全十美的资本成本估算技术。
四、结语
资本成本的理论发展形成了一致的完整的体系,这其中有两条不同的发展途径,一是以MM理论为代表的从企业价值角度研究资本成本;二是以CAPM为代表的从资本市场风险的角度研究投资者期望的报酬。两条线索的理论产生了两类实务中采用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内含报酬率(价值驱动)法和风险溢价法。然而两类方法都存在着缺点,价值驱动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内生外生问题,风险溢价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先验后验问题。期待后续的理论或方法研究能够找到克服这些缺点的资本成本估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F.,and M.H.Miller[J].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58(6):261-297.
[2] Modigliani,F.,and M.H.Miller,Corporat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63(6):433-443.
[3] Rubinstein,M.E.,A Mean-Variance Synthesi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Theory.Journal of Finance[J].1973(3):167-181.
[4] W.R.Gebhardt,M.C.Lee,B.Swaminathan,Toward an Implie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39(1):135-176.
[5] Claus,J.,and J.Thomas. Equity Premia as Low as Three Percent?Evidence from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629-1666.
【关键词】海外上市;资本成本
1.背景介绍及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大批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国企业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不免遇到资金缺乏的发展瓶颈。虽然中国经济金融开放程度在迅速提高,但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规模仍然无法满足企业对融资的需要,大部分企业只能依靠银行商业贷款来补充资金,而随着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得到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导致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交易市场发行股票,筹措股权资本。由此,海外上市成为融资的新途径。海外上市、境外上市、双重上市以及交叉上市成为当今国际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境外上市,又称海外上市,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人发行的股票,在境外开立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目前,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境外直接上市和境外间接上市两种模式。境外间接上市,是指我国境内企业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在境外注册特殊目的公司,收购境内企业或其关联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权益,以特殊目的公司为发行主体于境外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场所交易,包括附属实体公司上市、买壳上市、造壳上市、存托凭证上市和可转换债上市五种形式。境外直接上市,是指依据我国法律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公司经批准直接申请到境外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并在境外证券交易场所挂牌上市交易,境内企业在境外直接上市的以H股、N股及S股等形式在境外上市。
交叉上市,或双重上市,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或以上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交易。通常交叉上市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国家上市进行筹资的情况。即某公司先在香港上市融资,随着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它的股票又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交易的地域和疆界概念日益模糊,交叉(双重)上市不仅成为企业筹集外币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金融制度开放的体现。
对于资本成本的概念,中西方财务界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当今大量学者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资本成本的理解也已经更为趋向于以是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84年11月发表的“管理会计第44号公告中对于资本成本的定义:企业的资本构成包括各种资金来源,资本成本则是这些资本成本的综合指标,它是为了不减少股东利益而必须从新追加的投资中取得的最低报酬率。资本成本是理财学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对整个理财学的研究起到核心的作用,对于企业进行各种决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选取了33只股票进行资本成本的估算来对海外上市情况进行分析。
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上市的趋势来看,海外上市可以给企业在国内甚至是国际竞争带来一些优势,对于这些优势,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多重解释。但是从理财学的角度来看,企业进行海外上市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应该是资本成本的变动,由此我们对进行了海外上市的企业的资本成本进行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期可以得到企业海外上市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2.文献综述
在众多企业海外上市的研究中,对企业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的研究主要可以划分成两类:一类是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交叉上市市场反应衡量资本成本效应,另一类是采用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来衡量交叉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其中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就是测量某一经济事件(如并购、业绩公告、再融资行为等)的发生对股票价格(或企业价值)带来的冲击的方法。这种冲击可体现在平均股价效应、市场收益方差的变化(反映股价波动性的变化)、股票成交量的变化、经营(会计)绩效的变化等。
在对资本成本使用计量模型进行估算的研究中,大多数使用的对于企业资本成本的估算模型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威廉・夏普教授创建了资产资本定价模型(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下的。这一模型主要从风险成本与收益相关关系论述的: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与以贝塔值与市场风险为基础的风险溢价之和。KS=KRF+βi(kM―kRF)其中,KS是股权资本成本;KRF是无风险报酬率;βi是企业的贝塔系数;(kM―kRF)是市场风险溢价。
模型中的系数中,无风险报酬率一般用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20年)的报酬率来代替。市场风险溢价一般可用历史报酬率或是期望报酬率来估算。而β系数是CAP模型中核心的部分。贝塔系数衡量的是该股票的收益相对于平均股票的变动程度,它能够很好的代表股票的风险程度。由于历史贝塔值不能很好的预测股票未来的风险,所以可以通过不同行业、不同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对贝塔值的影响纪念性调整。或是根据学者布卢姆(Marshall E Blume)提出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股票的贝塔值将趋于1。所以可按βi=0.33×历史的贝塔值+0.67×1.0进行调整。
许多学者利用CAPM模型对企业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进行研究。Stulz(1999)运用CAPM模型对企业海外上市,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他认为: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且,这样资本成本效应是两种方式作用的结果:降低投资者要求的折现率和通过监管企业的管理者提高投资者期望的现金流量。与此同时,他强调,虽然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并不大,但这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这意味着海外上市,企业的国际化不只是一件事情,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在8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Franker)在CAP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International 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这一模型认为,国际证券投资组合能带来比单纯的国内证券投资组合更高的收益,因此,证券投资应该以各个国家的证券作为投资对象。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证券市场国际化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Koedijk,Kool,Schotman(2002)等学者对CAPM和ICAPM在估算企业资本成本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模型估算的结果是基本相同的,只有在5%的企业上有小的差异。即美国企业境内外交叉上市并未引起显著的风险变化。Foerster and Karolyi (1996)运用ICAPM模型,对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四个地区的161个在美国发行ADR的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企业上市后累计异常收益会明显的下降,企业的资本成本有一个小幅度的下降。Varela and Lee (1993)也使用了ICAPM对在纽约、伦敦、东京交易所上市的美国企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上市后的一定时间内,海外上市使得企业的要求报酬会小幅减小,企业的资本成本也会降低。
不论是CAPM 模型还是ICAPM模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的预期收益论的基础之上的并不能正确说明与其股票回报率。于是,Ross教授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它为多因素模型的存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论证。Karolyi(1998)利用多因素风险模型估算境外上市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境外上市后本地市场β值的下降使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资本成本平均下降了126个基点。这就从股权资本成本计量模型的角度证明了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但是,Urias (1996)适用相似的方法研究发现一些从独立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却引起资本成本的升高。
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方法还有剩余收益贴现模型以及变体,中外学者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也多有使用,如Sundaram and Logue(1996)使用在纽约等交易所上市的,来自十四个不同的国家(大部分是发达国家)的80个企业的数据,通过计算其账面―市价的比率、P/E比率等比率,并将比率与行业标准比较发现:企业在海外上市后,其股票价格与其国内的股票相比会有4-10%的上升,企业的价值也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相应减少。我国学者沈红波(2007)采用Ohlson-Juettner模型计算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的预期资本成本,实证研究发现,AH股公司的预期资本成本显著低于A股上市公司。这个结论是支持交叉上市可以显著地降低资本成本。
最终我们组选取CAPM作为研究模型,是基于对于数据源的分析和可操作性综合得出的结论,我们认为在我们针对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决策对企业的资本成本的变动的情况的目标下,主要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或是ICAPM)对海外上市企业海外上市前、后的资本成本进行估算,以更直观的角度察看企业进行海外融资对企业的资本成本的影响。
通过使用CAPM 模型对十一家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估算,我们发现企业进行海外上市是可以降低资本成本的。但是,具体是由于不同市场的原因还是一些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决策的企业可控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对此,我们整理了十一个相关的因素,继续进行了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因素分析。我们整理了十一个相关的因素:股本、大盘指数、大盘月收益标准差、权益资本、股利支付率、每股收益标准差、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每股净资金、市盈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并通过统计学的回归方法最终筛选出4个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股本、权益资本、每股收益标准差和市盈率。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对于股价每年的变动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使用平减的方式来消除这些影响。同时由于各变量之间的量纲不同,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所余我们使用了标准化这一方法,对所有影响因素先进行标准化,之后再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及对企业进行海外上市的建议。
3.数据操作
我们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自2004年至2008年6月,同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十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信息,并选择了股票价格、大盘指数以及复利三个原始变量。
在计算海外上市企业的资本成本中,我们选用了33支股票在2004年至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选取了股票价格、大盘指数以及复利三个原始变量进行CAPM中贝塔系数的。
3.1 关于单变量数据的可比性(针对股价变量)
数据的可比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口径问题。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以价值形态出现的(例如本文中的股价),包含了价格因素,而同一件实物在不同年份的价格不同,造成样本数据在不同样本点不可比。如果数据是不可比的,得到的规律性就难以反映实际。所以统计范围口径的变化和价格口径的变化后的数据,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用于模型参数的估计。在这里我们将数据平减到了初始年之前一年的基期,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3.2 关于数据的量纲及统一单位问题
由于财务数据是3个交易市场的股票数据,股价的货币计量单位不一样,因此需要统一货币计量,在这里我们将所有的股价都折算成美元进行数据分析。此外鉴于诸多指标的量纲不同,无法进行统一分析,因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为最常用的Z-score法,计算方法为:
该模型旨在反映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将资本成本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寻找了11个可能对资本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经过逻辑分析,这些因素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符合因果关系,因此可作为解释变量。
我们将资本成本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十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见附录)作为解释变量,利用了SPSS17.0软件,使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了回归分析,使用逐步回归法的好处是可以识别并剔除在统计意义上对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是模型简约而精确;同时有效地避免的多重共线性的产生。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资本成本=35.4+0.526股票市值+0.177泡沫系数-0.162每股收益标准差+0.191市盈率
(3.58) (11.76) (9.93)(10.34)(13.80)
=0.676,AIC=2.21,D.W=0.674,
从统计角度来看,由于该方程是用逐步回归法计算的,所以回归系数显然均显著,方程的线性关系也显著。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676,说明资本成本67.6%的变化,可以由股本、权益资本、每股收益标准差以及市盈率这4个因素来解释,在这种三个交易市场的复杂的财务指标分析中,能够得到这样的拟合优度已属不易。此外该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经过了沙皮奥-维尔克的正态性检验后,得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180,不能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服从正态分布,该模型符合高斯-马尔可夫的经典假定。
4.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的实证结果,我们得出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股票市值、资本比、每股收益标准差以及市盈率四个指标。
股票市值【每月收盘价】指股票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达成的成交价,直接反映了公司的未来增长趋势。一般而言,一个公司未来的成长态势越好,那么它很有可能筹集更多资金进行扩张。这样的话,它在总量意义上的资本成本会越大。回归的结果与预期相同,股票市值与总资本成本呈正相关。这证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大小与公司的成长性呈正相关。
在资本市场上,资本比【会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数值/(股价*流通股股数)】旨在分析实际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是否很大,判断是否存在泡沫。一般而言,有些投资者认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未来也将按既定比例获得利润。他们更愿意像这种类企业进行投资。
市盈率【会计报表中的会计总利润/市价】是投资者们常用来评估某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股票的市盈率越低,投资者就要用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利润相对较少的企业的股票。因此,投资者们很有可能收不回投入的资金或达不到预期的收益。在面临高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即资本成本)变大。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成本与市盈率呈负相关。原因在于,我们选取的这段数据所在期间,各个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尤其是此次金融危机前期,更是表现出疯狂发展的态势。投资者们宁可冒较高的风险也要获取同等水平的回报。这样,资本成本与市盈率呈负相关就不奇怪了。
每股收益标准差是用来衡量风险的指标,它反映了在一段时期内每股收益与平均收益的离散程度。回归结果显示,每股收益标准差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如前文所述,尽管企业的盈利并不稳定,但在三地股票市场总体看涨的情况下,投资者们愿意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来获取企业未来的利润。
通过以上针对影响资本成本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发挥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效应,降低融资成本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从管理角度上来说,企业不应盲目的扩大经营,走海外上市的道路。如果公司有好的赢利点,能够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并且无法通过国内上市或者盈余公积等内部筹资方式进行发展的话,那么海外上市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否则,跟风似的海外上市,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的结果,必定是拔苗助长,以失败告终。
从上市的技巧上来说,企业要选择适合的地点进行海外上市。总的来说,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们投资理念高,不会轻易盲从,而且基础广泛,筹资量大。
从信息披露的角度上来说,由于企业海外上市,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要想使投资者们对企业的盈利水平放心,就应当针对财务信息以及管理方面内容的充分披露。投资者们面临的风险下降了,就会更放心的选择企业的股票,不过企业应注意合理控制财务费用。
从IPO市盈率的角度上来说,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拟进行上市的企业都会提升公司自身的素质;制定合理的IPO市盈率,使其既要被市场认可,又要切合实际;正确把握企业的上市时机,必要时可推迟上市。
总的来说,公司通过海外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集的成本是高昂的:它既不像债券可以抵扣公司利润,少缴纳公司的所得税;又不像国内上市,不用缴纳调整的信息披露费用等。诚然,海外上市拥有着许多优点,但各公司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不要盲从。这样,才能使企业又快有好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黄丽清,邬瑜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溢价及其原因初探[R].2006,(9).
[2]范钛著.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绩效与风险[J].统计观察,2005,(6).
[3]陈国进,王景著.我国公司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分析[R].第三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上海,2006,(6).
[4]米歇尔,耶何赫德著.娄芳译.价值寻找――公司资本成本的衡量[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靳云汇,刘霖著.中国股票市场CAPM的实证研究[J].2005.
[6]陈展辉著.股票收益的界面差异与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来自A股市场的经验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6).
[7]沈红波.著市场分割、跨境上市与预期资本成本――来自Ohlson-Juettner模型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2).
[8]沈艺峰,田静著.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9,(11).
[9]米勒,莫迪格莱尼著.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J].美国经济评论,1958.
[10]龚凯颂著.企业资本成本理论探讨[J].财会通讯,2004,(1).
[11]姜付秀,陆正飞著.多元化与资本臣本的关系_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6).
[12]张峥,孟晓静,刘力著.A股上市公司的总和资本成本与投资报酬从内部报酬率的视角观察[J].经济研究,2004,(8).
作者简介:
王晶莹(1988―),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何叶(1988―),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卢超(1987―),男,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税务。
刘丹(1988―),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进行资本成本估算时,面临的问题不在于缺乏足够的估价法及资产估价模型,而在于结合实际估算对象的特性,合理地作出判断及其应用环境。就科技型企业来说,由于存续时间短、数据收集困难、缺乏客观定价机制等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更加复杂。因此,选择符合科技型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前特性的估算模型与方法及可行路径是提高资本成本估算质量的关键。
一、科技型非上市企业资本成本的相对估算方法
IPO前的科技型企业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明显特征,通常他们只存续了较短时间(常常是3―5年或更短),财务报表不能反映资产的增值潜力,因为预期的未来增长占据了企业价值的绝大部分。因能搜集到的相关评估信息尤其是相关数据十分有限,所以对这类私人公司的资本成本估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更甚者,非上市公司由于没有股票市场这一客观定价机制,使得其资本成本估算需要采取不同于上市公司估算的间接相对估算方法。
相对价值评估是以类似的公司在市场上的当前定价为基础来评估某公司的价值。就估算非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来说,类比估价法就是按一定的标准,选择一家与非上市公司的风险程度、收益特征均较类似的上市公司作为类比公司,以类比公司的资本成本或加上必要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作为该非上市公司的估算资本成本的主要依据。
同时,类比公司的选择是整个估算流程的关键环节。即从风险程度来说,选择风险具有相似性的同一行业公司使得接下来的必要风险调整成为可能;从相关参数确定来说,选择处在同一规模数量级内的公司来最大限度减少对有关参数确定影响;从收益特征来说,选择市场占有情况、销售波动情况、现金流状况等较相似的公司以有利于收益预测的准确性。随后,估算IPO前的科技型企业的资本成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展开:选择并确定3-5家类比公司;计算类比公司平均的贝塔值;将类比公司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转换为无债状态下的贝塔;按照私人公司或项目的目标资本结构或负债权益比率计算有债状态下的贝塔值;根据CAPM,估算私人公司或项目的股权资本成本。
二、科技型企业IPO前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框架的构建
确定相对价值评估方法后,接下来就要构建估算的基本路径。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科学预测的过程,主客观因素考量伴随整个测算过程甚至有时主观因素如理财经验判断要重于客观因素。从实施流程角度,把股权资本估算分成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企业生命周期审视、估算模型遴选、估算关键因素复核四个主要步骤:
(一)多渠道估算信息采集
资本成本估算科学性离不开充分的信息来源和严谨的综合判断。评估信息的获取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查阅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二是分析公司诸如历史盈余和历史价格等指标;三是观察或对比其竞争者或类似公司从中得到估算公司的一般风险、成长性和现金流的关键信息。理想状态时,可以从上面三个渠道获取充分的评估信息,这样在选取估算方法更符合评估公司的真实特征,进而得到的结果也就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但更为常见的是,仅能从某一种来源获取信息往往是不系统的,其他来源基本无法提供一丁点有益的线索。这时就需要估算人员有相对丰富的估算经验和较高的分析判断水平,综合各种因素后选取较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对相关参数以及估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调整,使得最后的估算结果更接近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的真实水平。
(二)企业生命周期审视
对成长性和风险程度尽可能接近事实的把握是科技型企业资本成本估算的另一关键。即它直接关系到对企业产生现金流能力和现金流不确定性程度的度量的准确性。科技型企业按生命周期特征分为初创期、扩张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因每个阶段特征不同特别是信息可获取性和价值主要来源等差异很大,对其进行资本成本估算思路也就不尽相同。IPO前科技型企业处于扩张期,具备以下特征:收入增长较快;利润很低或利润为负;主要来自未来增长能力。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仍不能进行直接预测,可以有限参考类比公司。
(三)估算方法模型遴选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预测具有一定动态性。想找到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万能估算模型只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结果。资本成本估算是理财人员针对评估对象的具体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较充分判断信息的可获得性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适当的估算方法及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其中还往往有可能掺杂一些非严谨、主观的、定性的东西在里面。有过资本成本估算经历的人们都知道,仔细的分析和合理的主观判断都是必需的,而且往往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
(四)关键估算因素复核
接下来要对资本成本评估中最常犯的错误或最重要因素进行复核。下面四个方面的复核必不可少,他们关系到评估结果与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能否最接近吻合。
对贴现率与资本化率进行准确区分。贴现率等同于资本成本,可应用于估算所有预期的经济收入(包括对已分配或将要实现的资本收益),而资本化率只是某些特定经济收入(如未来12个月或其他具体时间段)的一个因子。只有当预期长期经济收入水平是固定的时候这两个比率才相等。资本成本是基于市场导向的投资的函数,而不是投资者的函数。实践中,有些使用者将贴现率直接做资本化率使用或直接将资本化率做贴现率来预期未来现金流,这都是错误的。
对预期收益率与历史收益率进行明确区分。资本成本指的是预期收益率,具有前瞻性的特质,市场将以预期收益率而不是历史收益率来吸引潜在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投资。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通过从行业合成数据加工得到的数据来计算行业的平均历史收益率,并且假设这个平均历史收益率是这个行业中吸引未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这些加工数据的基础是账面价值,而相关收益测量的是市场价值的预期收益。
贴现率的选择要与预期现金流变量相适合。预期现金流变量的贴现要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税收因素和投资期内项目自身增长等的影响。关于通货膨胀因素,某些估算者错误地把真实的贴现率应用于名义的现金流贴现,而除非在恶性通货膨胀国家以外,都是用名义数据解释预期现金流度量;关于税收因素,几乎所有的常规做法中都是以税后现金流为标准;如果不考虑短期高速增长因素,那么得到的贴现率是保守的,将导致价值高估。
加权平均计算要与资本结构映射一致。资本结构映射是建立在市场价值基础上的。估算实践中,我们常常假设一个资本结构,而最终按照估算市场价值所得到的资本结构与假设的资本结构不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资本结构映射,经过多次重复直到估算的股权市值的最终资本结构与假设的资本结构趋于一致,即“被研究公司的资本结构应该反映使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方法和为消除杠杆效应对贝塔进行调整的方法”。极端情况是,只用账面价值来确定资本结构。
三、研究结论
科技型企业IPO前资本成本估算是一个由各种已知和未知变量所决定的、必须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复杂问题,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因此,在混沌中寻觅秩序,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参考依据,这就是资本成本估算的目的。从方法论角度来说,就是按行业、规模以及发展阶段,运用相对价值评估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选择恰当的估计模型以及相关经验法则,其实施框架包括信息采集、生命周期审视、模型遴选、关键因素复核四个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①汪平. 财务理论(修订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②Robert F. Reilly(美).高级商业价值评估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资本成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资本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企业筹资决策的制定以及投资计划的实施都有赖于对资本成本的正确估算,而资本成本的降低则是公司改善资本结构的目标,此外较低的资本成本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研究与公司筹资活动有关的资本成本,即公司资本成本。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云南省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筛选。云南省上市公司共计29家,本文选取在深沪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并发行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并剔除其中的两家ST企业,剩余的25家上市公司中,昆百大A在2010年9月至11月期间停牌,云南锗业于2010年6月上市交易,由于这两家上市公司数据不全,故将其剔除;云南白药和保税科技两家公司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贝塔值时,由于其相关性和拟合度均较低,因此将其剔除;博闻科技2010年年度报告中未列示利息支出金额,数据不全,将其剔除。最终将剩余的20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公司(表1)。
二、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计算
公司筹集所需资本有多种形式,而不同来源的资本其成本不同,也就是说公司的资本包括了多种资本要素,而公司的资本成本,就是各种资本要素成本的加权平均,即综合资本成本。实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模型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该方法将企业的资本成本分为债务要素资本成本和股权要素资本成本,为了估计公司的资本成本,需要首先估计资本的要素成本,然后根据各种要素的权重,计算出两种要素的加权平均值,即为公司的资本成本。
(一)确定每一种资本要素的成本
1.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债务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其计算有两种方法:考虑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由于云南省上市公司中2010年发行债券的公司仅有两家,因此本文采用不考虑时间价值的方法计算债务的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KB=I×(1-T)/[B×(1-f)]
式中:KB——债务资本成本;I——债务资本利息;T——企业所得税税率;B——债务资本额;f——债务筹资费率。
其中,债务利息根据样本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中利息支出的数额确定;企业所得税数据取自样本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债务筹资额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中的长期借款、其他流动负债中的短期融资券、长期借款以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应付债券的合计金额,以上几项债务数据根据样本公司2010年年度财务报表以及2010年年度报告分析计算得出;由于债务筹资费率数值较小,因此在计算时将其忽略。
利用以上方法计算得到的样本公司的债务成本见表2。
2.权益资本成本的估计
权益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权益资金所付出的成本,这里主要指普通股的成本。估计普通股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CAPM、股利增长模型和债券收益加风险溢价法。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是CAPM,因此本文对普通股成本的估算也将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我国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极少,因此本文不涉及对优先股成本的估算。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模型如下:
KS=Rf+?茁×(Rm-Rf)
式中:KS——权益资本成本;Rf——无风险报酬率;?茁——该股票的贝塔系数;(Rm-Rf)——权益市场风险溢价;?茁×(Rm-Rf)——该股票的风险溢价。
(1)无风险利率的估计
通常以长期的国家债券作为无风险报酬率的代表。但是考虑到长期国债收益率数据不足,而我国银行存款违约风险接近于零,不存在市场分割问题,因此可以将银行存款利率默认为无风险报酬率。我们选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存款利率,2010年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75%,将无风险报酬率率确定为2.75%。
(2)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
市场风险溢价,通常被定义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权益市场平均收益率与无风险资产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异。任何国家的市场风险溢价都可以看作由成熟市场的股权风险溢价和该国股权的国家风险溢价组成,本文选取美国市场为成熟市场,采用在美国市场风险溢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到中国市场的风险溢价。计算过程如下:
市场风险溢价=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国家补偿额=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国家违约补偿额×(σ股票/σ国债)
式中: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取自美国adamodar教授2011年1月公布计算的美国隐含溢价(FCFE Implied Premium)数值5.20%;国家违约补偿额——根据国家债务评级机构Moody’Investors Service对我国的债务评级为Aa3,转换为国家违约补偿额为0.7%;σ股票/σ国债——我国股票的波动平均是债券市场的1.5倍。
将以上数值带入上式得到我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6.25%。
(3)贝塔值的估计
贝塔系数是对某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度量。是一项反应资产系统风险的指标,代表该家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相对于股市大盘的风险系数。定义法和回归直线法是计算贝塔系数时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采用国内外经常使用的回归直线方法计算贝塔值,回归方程如下:
Ri=?琢i+?茁iRm+?着i
其中:Ri——第i支股票的收益率,利用每月末的个股收盘价相对于上月末的收盘价的变动率表示;Rm——市场收益率,利用每个月末的上证收盘指数相对于上月末收盘指数的变动率表示。
本文中样本期间选为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利用此法得出的样本公司股票的?茁值及权益资本成本见表2。
(二)确定公司资本结构中各要素的权重
在计算权数时可采用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或者目标价值法三种方法。账面价值法计算方法简单但误差较大,而采用目标价值法进行计算,其资本的目标结构很难客观确定,因此本文采用市场价值法来确定各要素的权重。考虑到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因此各公司所拥有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用2010年流通股的股数与其2010年的平均股价之积来计算得出。由于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一般相差不大,因此,本文用公司债务资本的账面价值来代替市场价值。
Wb=B/(B+Q)
Wq=Q/(B+Q)
式中:Wb——债务要素的权重;Wq——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B——债务筹资额;Q——权益资本的市场 价值。
公司各资本要素的权重见表2。
(三)确定各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每家样本公司各资本要素的资本成本以及权重之后,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计算各家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模型如下:
式中:WACC——综合资本成本;Kj——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Wj——第j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n——表示不同种类的筹资。
将相关数据带入上式,计算得到样本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见表2。
三、资本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资本成本的高低不仅是公司进行筹资决策以及改善资本结构的依据,同时较低的资本成本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改善,从而能使得公司得到较低的资本。影响资本成本的宏观因素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资本市场的风险以及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等。微观因素即指各个公司中对资本成本高低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公司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以及公司规模如何影响资本成本。
经营杠杆是对一个公司的经营风险的度量,经营风险是指企业未使用债务时经营的内在风险。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财务杠杆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由于云南省上市公司都没有发行优先股,因此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如下形式: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公司规模用总资产表示,在进行分析时总资产采用其对数形式。
(一)相关性分析
借助于SPSS软件研究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公司规模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程度。为了能够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控制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本文采用偏相关分析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各因素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以及显著性水平见表3,表4,表5。
(二)影响因素分析
由分析可知,三个因素中经营杠杆对资本成本影响不显著,而财务杠杆和以总资产表示的公司规模对资本成本有显著影响。财务杠杆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财务杠杆效应由借款利息产生,财务杠杆提高表明公司债务融资比例上升,而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权益资本,且债务利息具有税盾作用,可以税前扣除,因此财务杠杆的提高使得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降低。公司规模与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即公司规模增加会使得资本成本上升。虽然规模较大的公司较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一般有着较高信誉度,而且在享受国家政策方面更有优势,因而更易取得借款,但是如果同为上市公司,从资本成本的角度看,规模优势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益。企业扩大规模意味着资产的增加,当企业无法利用自有资金满足需要时,企业就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借债和发行股票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途径,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较高,且公司进行权益融资时要受到证券市场诸多条件的约束;如果采用债务方式融资,随着公司负债额的增加,财务风险随之加大,债务资金的可得性降低,利息率提高。因此,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融资都会导致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的增加。
四、对策措施
降低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调整资本结构的目标。从表2可以看出,在云南省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中,权益资本成本高于债务资本成本,但是权益筹资的比重却明显高于债务筹资,这说明云南省上市公司对权益融资存在偏好。
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杠杆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增加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传统理论认为财务杠杆系数在[1,2]之间为安全区间,分析过程中发现,云南省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超过2,其他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大多在1.5以下,这说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杠杆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优势。因此,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当调整资本结构,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债务资本的比重,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得以优化,综合资本成本得以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但是,如果在企业财务杠杆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就不能运用增加债务比例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因为此时债务比重的增加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迅速增大,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由表5的分析结论可知,扩大公司规模会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因此,如果现阶段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就应当避免大量运用外来资金大规模购置资产,避免资本成本因资金需求的增加而过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32-150.
[2] 刘章胜.对资本成本的再认识[J].财会月刊,2008(1):3-4.
一、准确把握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成本法下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一)准则规定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当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二)对准则规定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准则的规定,初始计量比较容易理解,在分派股利时考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往往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错误。
在成本法下,关于现金股利的处理涉及到三个账户,即“应收股利”账户、“投资收益”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如果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后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先确定应记入“应收股利”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然后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具体做法是:
1.首先确定“应收股利”账户的金额。当被投资企业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得部分记入“应收股利”账户。
2.然后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金额。这一步比较复杂。具体分两种情况:
(1)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计算本期应冲减或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2)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3.最后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
为便于理解,下文通过一个具体例题来进行说明。
【例题】繁荣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000000元购入昌盛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
2007年1月1日购入股份,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1)2007年的分红情况:
昌盛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000元,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
由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的是2006年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000
(2)2008年的分红情况:
1)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500000元,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
应收股利=500000×10%=5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50000=6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其差额20000元(60000-40000)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000元,所以本期应继续冲减10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4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000
投资收益40000
2)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50000元,昌盛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
应收股利=350000×10%=3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5000=45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其差额5000元(45000-40000)为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5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为4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35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5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3)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000元: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0000=4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累积数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0,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10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10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金额为4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4)若2008年5月2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150000元:
应收股利=150000×10%=1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15000=25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小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000元恢复。注意:这里只能恢复投资成本10000元(以原冲减数为限)。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25000元。
如果盲目地代入书上的公式,就会出现错误,“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250000-400000)×10%-10000=-25000元。(注意冲减25000元是错误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5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10000
贷:投资收益25000
(3)接(2)中1)2009年的分红情况:
如果2009年5月1日昌盛公司宣告分派2008年现金股利300000元,昌盛公司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是500000元,则: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50000+30000=9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500000×10%=90000元
由于应收股利累积数等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累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0,前期已冲减“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20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20000元。根据借贷平衡原理确定应记入“投资收益”账户金额为50000元。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昌盛公司20000
贷:投资收益50000
三、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股利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累积股利
财政部新颁布的新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的确定比较复杂,“应收股利”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投资后治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得净损益)×投资比例-投资单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
照此公式和原则计算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数额的确复杂,较容易使人产生混淆,并且缺乏操作性,尤其是初学者更是茫然,笔者在新准则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投资当年分以前年度股利,一律冲减成本;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累积股利<累积净利,则不用冲减成本。注:累积股利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累积净利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
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华兴公司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天山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天山公司于2007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6年的现金股利100000元,天山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属于“投资当年分配以前年度(2006年)股利,一律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10000(冲抵成本)
假如2007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包括本年实现的利润300元,则属于“投资当年分当年股利,前冲成本后计收益”投资当年实现的利润300元计入收益,其余700元属于以前年度的利润应冲减成本。
借:应收股利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7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3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0000=4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应得净利累积数,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借:应收股利30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10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45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45000=55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55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55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5000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45000和冲减成本5000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4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5000(冲抵成本)
投资收益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36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36000=46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应收股利累积数46000>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需将(前者累积股利46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4000恢复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36000和恢复成本4000的和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36000
长期股权投资——天山公司4000(转回成本)
贷:投资收益40000
若2008年5月1日天山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200000元。属于“投资以后年度分股利,累积股利减累积净利,差额需判断”的情形:
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20000=30000(元)
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00×10%=40000(元)
属于“累积股利30000<累积净利40000,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30000-后者累积净利40000-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10000)的差额-20000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