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6:51
序论:在您撰写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改进提高
在我国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改进公立医院的经济决策、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的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内容概述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已经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在改进公立医院内部领导,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以及推进公立医院医改深化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对公立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资金收支的合法合规性所开展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的一项传统审计,在所有审计内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二)经济合同审计
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的经济合同审计是仅次于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业务,重点是对各类经济合同的效益、合法、公平、可操作性等开展的审计,并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三)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内部的领导层以及各个业务职能科室责任人所开展的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人员的党风廉政情况、民主决策、权力运用等方面开展的审计,目的在于防范各类舞弊行为。
(四)其他审计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方面,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主要包括效益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决算审计等。效益审计主要是对公立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等开展的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则重点针对预算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以及所带来的绩效情况开展的审计,投资决算审计重点针对公立医院的投资项目所开展的系列审计。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
当前,有的公立医院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不够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是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公立医院不够重视这一基础工作,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较少,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没有形成有力的指导。
(三)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手段都非常落后,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更习惯于采用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管理战略分析等审计方法,而未能全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备是对公立医院的经营发展风险因素考虑不足。
三、改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完善有关制度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水平
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具体审计程序、审结报告要求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通过完善的制度优化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一方面,应该注重不断地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结合现阶段医院大多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重点是建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数据信息库,及时通过对各类经济活动信息重点是资金收支信息的监控,开展动态的审计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细则,重点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标准以及制度落实等进行细化明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三)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中突出风险导向
当今公立医院自身的经营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针对财务领域、非财务领域等方面,找到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找到风险问题发生的根源,确保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内部实际情况,重点在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等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为提高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振华 单位:莱阳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沙占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民生问题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4):30-33.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必要性;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00-02
近年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医院经营管理,财务审计在完善医疗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纵观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一方面促进了医疗机构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但另一方面,在构建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审计工作方法单一、审计机制不健全等。为此,立足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从内部审计视角来探应该如何推进财务审计?应当做些什么?并就未来财务审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内部审计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从概念上定义为:“对本单位及所属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与评价的行为,以提升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确保经济目标的实现。”[1]2014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再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并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所定义的“内部审计”概念基本一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强调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地位,突出风险控制管理与控制;二是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概念,尤其是在改善风险管理,优化医院治理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三是深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突出内部审计对医院组织架构的积极贡献,特别是通过内部审查、评价方法,来规范医院财务会计活动,降低管理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作为国家投资的公立医院,其公共财产及资源更应该突显其非营利性,尤其是在承担医疗服务、医学教育、重大疾病预防、突发性医疗事件救援等工作中,要承担其自身的服务社会的功能。2006年新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对年收入超3 000万元或拥有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明确规定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尽管公立医院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较早,但在审计实务中,就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职能地位、审计职责等问题,一直未切实履行,尤其是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控理念下,公立医院就如何确保自身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真实、可靠,必然需要从财务审计创新实践中来完成。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发展导向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从内部审计的产生来看,依照受托责任学理论,内部审计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认定、计量和报告,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重认定、重计量、重报告,是实现经济监督需要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财务评价来改善受托责任的控制机制。随着内部审计方式的不断发展,主要归纳为三大导向。
1.财务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从英国《股份公司注册法》(1845年)中对内部审计概念的解释,即由一名或多名股东代表,通过对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审查,来考察董事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并通过审计结论让其他股东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从而满足对董事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股东代表的检查单位账务,并对单位董事及职员进行询证的行为即为审计过程。其后,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是股东代表,也可以是受聘的技术娴熟的会计师,从而将审计工作实现了外部化。可见,对于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主要专注于对单位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审查,其目标在于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在于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所谓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划分,即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从审计学理论到审计实践,既有财务审计,也有管理审计。也就是说,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当发现财务管理工作良好,但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经济效益时,将会提出完善管理的改进对策。另外,从会计师事务所所有制方式来看,一般为合伙制或独资制,而对于会计师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由此带来的审计责任,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效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会计责任,突出外部监管,将推进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
3.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就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内部审计是“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将内部审计的职能明确为:“围绕风险来展开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决定因素。”[2]可见,近年来在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上,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的关注焦点,风险控制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在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过程中,还需要从履行财务审计工作职责,做好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监督与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审计署制定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公立制度要求,加强对公立医院自身及所属单位财务经济活动的独立监督与审查,围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公立体系,将财务审计评价作为构建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效率性的重要内容。为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将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审计对象来看,财务报告既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也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会计信息。但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一些医院审计机构不仅关注财务部门的相关业务,还在拓宽对非财务活动的审计。劳伦斯・索耶(1989)曾提出:“内部审计部门尽管已经涉足单位组织中的与财务部门无关的审计活动,但对于这些审计不能走得过远,不能偏离单位财务记录及单位内部相关经济业务的审计。”[3]可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方向,更应该以财务审计为主体,并从财务审计权限延伸上来关注单位财务审计。另外,在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上,决不能仅仅满足“查错纠弊”,而是要立足财务审计实践,从解决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中,创新审计方法,特别是在财务审计实践中,要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作为常规审计手段,将基于过程的审计作为日常财务审计的突破口,以公立医院风险管理导向为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拓宽财务审计的覆盖范围,融入财务绩效评价与内控评价机制,增强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科学性。
四、内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注重审计时间节点前移。从审计理论来看,内部审计所依据的财务信息多为事后审计,不利于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4]。为此,在创新财务审计思路上,通过审计时间节点前移方式,及时发现财务信息失实并给予整改。借助于审计时间节点前移,通过对医院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工作进行审计,强调对原始性财务凭证,以及大额经济业务收支的审查,来优化财务审计重点,体现提前介入的时间特征,推进医院财务决策科学性。
2.注重对财务内部风险的评估。财务审计工作与医院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一致性,内控制度本身从制度、措施、流程等方面,强调了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防范风险。因此,财务内审部门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可以引入内控风险评估手段,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中的重点预算项目、主要收支状况、药品采购情况、资产管理现状、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以及医院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风险评价,来观察国家、医院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c完整,防范差错、舞弊的发生。
3.注重财务信息预警机制。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于财务报表信息、医疗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检测评估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完善医院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上,来构建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预警机制。如对医院药品、药材采购信息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物质库存数量、价格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实时管控。因此,利用内部审计财务信息预警机制,来细化医院财务收支指标,并从建立相应异动指标对比分析上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水平。
4.强调资产安全及使用率。医院资产门类较多,资产管理是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如医疗设备、卫生材料采购等。通过对医院资产完整性、安全性评估,从降低和减少资产损失上,关注医院资产的合理化利用,特别是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大额投资设施的绩效评价,来提升医院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效目标。
五、结论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完善医院财务审计机制,需要从审计理念转变上,明确财务审计的重点,不断拓宽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强调财务核算准确性,维护好医院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效益目标。另外,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推进医院财务审计与计算机系统的融合,提升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加强内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确保内审活动客观、公正性上,加强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及道德培养,真正促进医院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京英,金俊娇,徐伟锋.医院工作的创新和转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1):47-49.
[2] 张丽英,杨俊峰.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2):81-83.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作者:宋延海 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
关键词:数据审计;公立医院;科研管理
1引言
数据式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且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模型进行审计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电子数据审计是数据式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审计署成立电子数据审计司,各级审计机关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建立数据审计体系的序幕。从实务角度出发,有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是电子数据审计分析缺乏系统理论框架,到底分析什么问题,大多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业务复杂,通常只能披露从数据分析角度发现的疑点,难以借助疑点的核实情况得出经济业务总体的结论。这两方面问题相互影响,导致现阶段大部分数据式审计的效率效果受到限制。归根结底,电子数据审计的分析内容需要一个具有周延性的逻辑框架来支撑,指导审计人员如何通过核实数据疑点,对总体经济业务形成结论。理论上,国内文献中部分学者认为电子数据审计的分析应围绕审计目标,以其为起点的命题验证过程,具体怎么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如何开展验证,现有文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明确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及实施要求,提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监督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备受关注。文章以公立医院科研审计为主题,拟研究提出一个具有周延性的审计方法,搭建公立医院科研审计电子数据审计分析的内容框架。
2基于电子数据的公立医院科研审计命题分解和验证
公立医院科研审计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审什么、如何审,两者相互作用,息息相关。实践过程中,命题分解过程的每一个选择都直接影响着后续验证思路的设计,即审什么的变化,直接改变如何审的实施。
2.1公立医院科研审计命题的分解
2.1.1审计主题公立医院科研审计命题的分解首先要确定审计主题,一般包括科研项目的财务收支、交易行为和科研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不同的审计主题指向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最终形成的审计结论也随之不同。对于以科研项目财务收支为主题的审计,审计人员重点验证财务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以交易行为为主题的审计,审计人员重点对交易行为的合法性发表意见;对于以科研管理制度为主题的审计,审计人员通过收集证据验证其制度的健全性,如制度制定的合法性和科研管理制度执行的相符程度。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主题来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审计目标来陈述,实践过程中审计主题和审计目标是具体审计工作的内容和中心,这两者不清晰,命题验证工作很容易空洞泛化,无法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2.1.2审计命题审计主体或目标往往比较宏观、抽象,实践中审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一系列的审计命题,审计主体的差异决定了被分解的审计命题的不同。对于科研项目财务收支为主题的审计,审计命题通常可细化为科研交易、经费余额和收支列报等。这些审计命题中,首先重点验证科研交易事项是否真实发生、交易数据是否存在高估;其次关注科研业务事项是否完整披露、是否存在漏报、交易数据是否存在低估;最后验证科研业务指标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记录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报。如果科研业务数据含有绩效指标,审计人员在完成相关指标真实性的验证程序后,对照立项计划书的预期产出来评价科研项目的绩效水平是否达到预期。对于以交易行为为主题的审计,从合规性角度出发,可以分解为范围和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审计命题。实践中,审计人员首先验证该科研交易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套取科研资金的行为;其次重点验证所发生的科研交易事项是否符合立项计划书载明的研究范围,相关交易的支出金额、数量是否符合科研预算书和国家相关的支出标准;最后验证科研交易事项相关的会计记录、经费余额是否准确计算,是否有错报的情形。对于以科研管理制度为主题的审计,根据制度的差异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被审计的制度涵盖了多个科研业务交易行为或事项,则可以根据具体的交易行为或事项分解为一个独立的审计命题;另一种情况被审计的制度是针对特定科研交易事项或行为的,则可以将该交易行为或事项涉及的具体流程、环节分别作为独立的审计命题。以科研管理制度为主题的审计,审计人员重点验证其制度的健全性,可细化为:一是该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权威标准;二是该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存在制度的设计缺陷,避免验证伪命题;三是该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存在执行缺陷。2.1.3审计事项清单基于审计主体、审计命题,被审项目的审计内容框架基本形成,审计人员据此制定审计事项清单,清晰列示所需的审计证据、审计载体及获取路径。审计载体存在差异性,有的是被审单位内部的,有的存在于被审单位外部,这样的差异导致审计证据获取的路径各不相同。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主体、审计命题的内容框架下,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研究列出可能的审计载体以充分获取审计证据。
2.2公立医院科研审计命题的验证
公立医院科研审计命题分解完成后,审计人员在既定的审计内容框架内实施审计命题验证程序,即根据审计事项清单的独立审计事项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审计命题的验证过程通常是开放性的,审计载体的不同,审计获取证据的模式和手段呈多样性。以会计账项为基础的科研审计,审计人员主要通过查阅科研业务的交易票据、会计凭证、账册等载体以取得审计证据。以制度为基础的科研审计,从内部控制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来评估审计事项中的薄弱环节,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风险为导向的科研审计,审计人员先对清单中的审计事项涉及的风险开展评估,对潜在的风险做出高中低排序,重点获取高风险领域的审计证据。尽管实践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从理论上审计命题的验证是相通的,可总结为三个层次。层次一,验证审计命题的真伪。一般来说,审计证据呈现的事项真实状况与既定的标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若差异程度在重要性标准可接受的误差程度内,则认为该审计命题为真,否则该命题为伪命题。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事项分别获取审计证据,进而对其代表的审计命题进行真伪辨别,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命题验证。在科研审计实践中,科研交易事项、支出金额、经费余额、会计记录等存在多个审计命题,进而产生一系列审计事项。在验证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对科研收支的财务信息是否存在错报、错报程度、科研交易行为与重要性标准相比是否出现偏差、科研管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存在缺陷等作出分析判断,如果错报、偏差或缺陷在可接受范围内,则该审计事项为真实,审计人员将根据获取的证据对该审计事项发表结论。层次二,在完成特定审计事项的验证程序后,验证重点落在审计事项对应的审计命题之上。审计人员需要对上一层次各审计事项的验证情况,如科研收支信息错报、交易行为与标准的偏差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或执行缺陷等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各审计命题与既定标准的偏差程度,尤其是重要性标准的判断,进而针对特定审计命题发表相应的审计结论。层次三,基于审计命题形成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整合信息对审计主题实施综合验证程序。根据前文分析所得,审计主题可细分为多个审计命题,故这一层次的重点在于对各审计命题所得的审计结论进行整合判断。审计人员通过对各审计命题与既定标准的偏差判断,在考虑重要性标准的原则下,对有充分审计证据支撑的审计主题发表合理保证的审计结论;对于审计证据取证受限的审计主题,主要对审计发现的事实予以披露。以科研项目财务收支为主题的审计,对科研交易、经费余额和收支列报等审计命题的验证结论得出科研项目财务信息的整体结论。对于以交易行为为主题的审计,对交易行为导致的范围和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审计命题验证情况形成科研交易行为总体的偏差程度。对于以科研管理制度为主题的审计,对制度涵盖的特定交易行为或事项涉及的具体流程、环节等审计命题验证后,汇总制度的设计、执行缺陷,并对其按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识别,得出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执行有效性的审计结论。
3公立医院科研电子数据审计的例证分析
G医院以2017—2019年科研项目开展电子数据审计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命题分解:一是医院内部信息比对,即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已实现电子化,从科研项目本身涉及的各类审计载体出发,穿透各层级的数据,对相关载体之间数据逻辑进行比对,以比对结果作为审计证据。内部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验证的重点,利用不同数据表中的相同字段可以引用、关联非相同字段的数据,得到数据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二是外部信息比对,即把科研项目相关的审计载体与外部相关信息进行比对,以获取审计证据,而重点在于有效获取外部相关的电子化数据。以科研财务信息作为审计主题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的财务信息审计,旨在通过电子数据分析找出科研业务财务收支数据的差错或舞弊,主要的取证路径是全数据分析,发现疑点,圈定高风险领域,重点核实是否存在收支信息的差错或舞弊。医院内部信息比对发现,科研交易事项中基因测序委外交易占比75%,是审计的重点领域。以科研交易行为作为审计主题为例,审计人员对400家科研交易供应商实施数据分析,外部信息比对显示,部分供应商存在同一法定代表人同时注册多家公司且分别与医院发生科研业务交易、多家供应商共用一个注册地址、部分公司注册资本低于与医院合作的项目金额等。2017—2019年,G医院产生委外基因测序费的250个科研项目中,发生科研交易的共计270个供应商,意味着一个课题组就找一个供应商,导致供应商众多且分散,科研供应商选择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以科研管理制度作为审计主题为例,基于业务数据电子化的环境下,业务流程的执行有迹可循,且不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各制度控制点的执行痕迹使得电子数据审计可以形成总体结论。医院内部业务审批流程数据显示,部分科研项目存在化整为零、规避医院合同管理相关规定的嫌疑。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审计工作的方法、实施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子数据审计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是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审计人员要创新审计思维,有机融合数据思维与审计业务经验,为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巧玲,黄作明,丛秋实.基于PDCA循环的审计数据分析[J].商业研究,2014(3):152-158.
[2]李强,谢汶莉.大数据审计中的可视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6(2):79-87.
[3]冯国富,刘军.一种基于数据流图的审计分析模型构造方法[J].审计研究,2009(4):30-34.
[4]IAPC.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Z].1998.
一、当前我国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目前医院执行的《医院财务制度》是1999年下发的,该制度由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制度只要求财务收支预算,对医院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资本支出等情况预算没有要求。其次是没有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只是将预算工作纳入了财务部门的业务范畴。第三是预算管理内容不够完整,目前我们只做了财务收支预算,而对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的重视明显不足。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预算管理意识方面
要强化预算编制意识,不能把预算编制当作一项领导规定的例行任务来做,也不是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而应当是把预算编制当作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方式。具体来说,预算工作基本是根据部门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来做编报,然后在年底将年度的实际收支明细做一完整的统计,财务人员往往认为财务预算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而没有意识到其是一种有效有力的管理手段。
(二)预算管理体系方面
预算管理工作应由专人及专门的组织负责。然而当前许多医院还缺乏此项配备,还都是各部门会计分管各家小账户这样的情况。要想实施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就必须从上到下统一贯彻,从各科室到医院领导统一协调,充分履行预算收支计算,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目标的到位。
(三)预算内容方面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患者对医院在硬件方面,尤其是环境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医院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再到小规模的绿化美化、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等都给医院在预算编制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而根据经验,医院在筹集资金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都是预算编制要思考的问题。除此以外,随着现代化的就医结算方式的加入,预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在收支款项管理方面力度,确保预算工作在各方面充分到位。
(四)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
预算编制应当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通过编制预算,让广大职工了解公立医院的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但目前公立医院编制预算基本是财务部门和个别几个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根据上级的要求,布置设备管理部门编制预算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布置后勤部门编制维修项目计划,布置人事部门拿出预算年度的进人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上述计划和往年的业务收支情况,编制预算年度的业务收支预算。同时目前公立医院基本上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即根据去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因数来确定年度的预算收支规模。但近年来,公立医院的收入、支出和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若还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则有可能使预算成为空头支票。
二、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资产配置效率
一方面,要完善医院收支分类体系。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前编制预算,细化预算内容,减少代编预算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严格控制部门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资产配置和更新标准。积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作用。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部门预算专项结转和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强化资金调度管理。推进各类资金整合,增强资金的规模效应。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配合,健全预决算相互促进机制。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关键环节,提升信息化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全力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在省级成功应用的基础上,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在地市级财政部门的推广实施。加大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力度,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抓好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引入现代会计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一直采取财务会计方式,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做法。实行 “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公立医院收支核算上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作用,政府财政部门则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解决政府有关部门人手不足、医院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也有利于克服政府直接插手医院微观管理的弊端,增强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更有利于提高医院收支的透明度,也便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加强监督。
四、评估机制决定财政补助额度
政府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定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逐步走上绩效预算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监管应把握“管大不管小,管粗不管细”的原则,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重点是要审查资金运行的效果和绩效。同时,各类公立医院和接受政府资金投入的医院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要通过网络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五、财政补助政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发展
事业单位下公立医院是公共医疗体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疾病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等任务。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确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内部审计发展思路,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审核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1、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的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披露情况进行监督。(1)收入审计。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门诊、住院费用和财政拨款。其审计工作的重点为门诊、住院收费,应该从工作流程、收入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具体来说,一是工作流程,应该对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流程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二是收入来源,针对财政拨款应该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要求进行申报、申请和使用;对于医疗业务收入,则应该审查收费的合理性,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三是收入账目管理,在确定收入来源合法的前提下,按照财务收支流程及时进行入账核算。(2)支出审计。支出审计主要是审查各类支出、报销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具体来说,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费用支出的结构、分类是否适当,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的核对,降低各类不合理支出;其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挪用、挤占或结转专项资金沉淀的情况;第三,加强对医疗药品、器械等的库存管理,坚持入库、出库和盘库资料,规范库存管理行为。
1.2资产负债审计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出发点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从资产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的负债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概括来说,应该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各类负债形成的原因,重点审计坏账的处置流程。在此基础上,给予公立医院合理的建议,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实现医院资产结构的优化。
1.3内部控制审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依托公立医院现有的制度、组织架构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规范,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能够约束公立医院的自身行为,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目的。
2、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就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而言,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当前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在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方能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
3.1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尽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很少有医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在医院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依附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或划归医院总会计师负责,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与主要的审计对象不具有独立性或存在隶属关系,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行的,两个规定分别颁布于2003年和2006年,与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相比存在极大的出入,缺乏可操作性。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指导,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3.3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实际的管理中,多数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新设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4.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风险管理审计。当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能够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借助风险教育、系统风险评估、分析和辨识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审计。(2)舞弊行为的预防。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应该实现全过程监控,体现内部审计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即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对此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控,破坏舞弊腐败滋生的土壤。对于发现的舞弊行为应该深入调查,及时控制和汇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3)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和医院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管理工作的殊途同归。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其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功能,约束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行为,达到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4.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以公正的视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规范、制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体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医疗行业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各科室、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藉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医疗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此形势下,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是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出发,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
[2]胡亚利,李新玲.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优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3]王静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发展
事业单位下公立医院是公共医疗体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疾病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等任务。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确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内部审计发展思路,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审核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1、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的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披露情况进行监督。(1)收入审计。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门诊、住院费用和财政拨款。其审计工作的重点为门诊、住院收费,应该从工作流程、收入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具体来说,一是工作流程,应该对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流程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二是收入来源,针对财政拨款应该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要求进行申报、申请和使用;对于医疗业务收入,则应该审查收费的合理性,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三是收入账目管理,在确定收入来源合法的前提下,按照财务收支流程及时进行入账核算。(2)支出审计。支出审计主要是审查各类支出、报销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具体来说,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费用支出的结构、分类是否适当,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的核对,降低各类不合理支出;其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挪用、挤占或结转专项资金沉淀的情况;第三,加强对医疗药品、器械等的库存管理,坚持入库、出库和盘库资料,规范库存管理行为。
1.2资产负债审计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出发点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从资产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的负债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概括来说,应该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各类负债形成的原因,重点审计坏账的处置流程。在此基础上,给予公立医院合理的建议,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实现医院资产结构的优化。
1.3内部控制审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依托公立医院现有的制度、组织架构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规范,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能够约束公立医院的自身行为,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目的。
2、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就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而言,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当前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在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方能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
3.1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尽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很少有医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在医院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依附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或划归医院总会计师负责,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与主要的审计对象不具有独立性或存在隶属关系,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行的,两个规定分别颁布于2003年和2006年,与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相比存在极大的出入,缺乏可操作性。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指导,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3.3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实际的管理中,多数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新设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4.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风险管理审计。当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能够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借助风险教育、系统风险评估、分析和辨识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审计。(2)舞弊行为的预防。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应该实现全过程监控,体现内部审计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即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对此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控,破坏舞弊腐败滋生的土壤。对于发现的舞弊行为应该深入调查,及时控制和汇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3)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和医院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管理工作的殊途同归。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其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功能,约束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行为,达到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4.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以公正的视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规范、制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体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医疗行业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各科室、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藉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医疗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此形势下,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是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出发,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
[2]胡亚利,李新玲.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优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3]王静霞.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