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06:38
序论:在您撰写物流规划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企业(4PL) 博弈论 业务外包 监督机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为了在剧烈竞争的情况下生存,越发注重将精力集中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而物流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非处于核心业务的范畴,事实也同样证明了企业单靠自身来降低物流成本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就产生了物流业务外包,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作为从传统自营物流模式向功能性物流外包模式转变与发展的产物,为企业的革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物流系统发展到现在这一阶段,又遇到了新的瓶颈。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资源,缺乏管理整个供应链营运的能力和有效地将整个供应链集成起来的技术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完成了诸如仓储、运输或是清关中的一项或两项业务。因此,就需要一个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再造的企业,在本文中定义为提供物流规划功能外包的企业,也就是第四方物流。
图1反映了物流外包的演变过程。 但第四方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问题、供连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风险控制问题等等,因此可想而知,对该过程进行监督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以及物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本文的立足点以及研究的意义所在。
物流规划功能外包中的委托―理论
第四方物流的运作存在多种模式:正向协作(Synergy Plus)模式依赖于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工作联系,两者进行有效的合作来完成对物流系统的规划与整合;解决方案整合(Solution Integrator)的运作方式是将第四方物流企业独立看待,其单独为客户提供一套运作和管理供应链的方案;而行业革新(Industry Innovator)模式中,第四方物流企业为同一行业的多个客户的发展,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应链方案。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要求合作的双方将自己的运作情况透明化,也就是达到信息的共享。为了简化起见,本文的研究以第二种物流运作模式为前提,这种模式也就意味着第四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一种委托―的关系。
在物流规划功能外包的过程中,第四方物流企业作为外包业务的提供商是委托关系中的人,而客户作为迫切需要对供应链进行再造的一方在这一关系中是委托人。对于双方而言,两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客户追求的是诸如物流成本的最低、货物交付时间的最短、用户满意度的最佳等,而对于第四方物流企业所要追求的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体现在获取利润的最大。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委托―理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样一个现象。由于方与委托方所追求的最大效用的不一致性,导致了双方会考虑保有“私有信息”,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原因所在。
根据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时间点,也就是确定其产生的时间是在契约签订之前还是在签订之后,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模型以及事后的道德风险模型。对于委托方而言,在签订契约之前,无法了解到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真正实力,在契约签订之后,由于外部环境等其他的潜在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判断人的努力程度。而同样对于第四方物流企业来说,在契约签订之前,对于客户的支付能力以及其现实运作情况对供应链再造难易程度的影响都无从验证;而在契约签订之后,在客户提供完整的企业运作情况的基础上,由于保有自身的信息优势,很有可能出现将最终供应链再造的不完整或是失效归咎于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也就是出于自身额外利益的驱使,将委托方的信息外泄,甚至是联合客户的竞争对手来骗取其内部的运作信息。本文将研究的角度设定为契约签订之后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道德风险。
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第四方物流企业泄密行为产生的道德风险,使得契约双方很难维持相互信任。因此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第四方物流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泄密行为。但在实际情况中,委托也会出于各种外在因素的考虑选择放弃监督,下面将应用博弈理论来分析这些情况。
物流规划功能外包的监督博弈模型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现阶段,完全脱离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委托方来建立相应的监督中介平台,在实际情况下是很难办到的。而监督机制一般主要针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泄密行为,故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依托于客户,即本文中的委托方。
基本假设:由于监督管理的建立是依托于委托企业,故不考虑由于委托方是否选择提供完全信息而形成的道德风险。作为第四方物流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两种不同的选择方案,一种是对委托方的运营信息进行严格保密;而另一种则是在额外的利益驱动下将委托企业的信息进行外泄。由于存在这样的道德风险,故委托方也会有相应的措施,建立监督机制,但也有可能综合考虑成本以及其它外在因素,或是对第四方物流企业有足够的信任度,而放弃建立监督机制。 进一步假定I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泄密行为一旦被发现时受到处罚金额;m为泄密行为给第四方物流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n为泄密行为给委托方带来的损失;最后,i为委托方实施监督机制所要付出的成本。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相应的监督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二)模型计算
(三)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从上述模型计算的平衡点可以看出,委托方必须对第四方物流企业选择泄密的原因进行考察,从而选择是否采取监督的措施。第四方物流是否泄密主要与处罚的金额以及额外收益的大小有关。一旦处罚金额远远大于能够获得的额外收益,就会选择保证委托方的信息安全。
而对于委托方来说,是否建立监督机制关键在于监督的成本,监督的成本越小就意味着处罚的金额越大。
因此,对于道德风险的控制,就可以采用提高第四方物流企业泄密行为的处罚金额;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选择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执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收益与绩效的挂钩等,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本文从委托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在物流规划功能外包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并应用博弈论的方法阐明了监督机制对控制道德风险的作用。可以看到建立监督机制对于在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将是达到契约双方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当然,对于风险的控制不仅仅是建立监督机制这一方法,还有诸如建立风险共担原则、对外包结果进行有效评估、签订更加完备的契约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所展开。
参考文献:
1.任登魁.第四方物流―21世界财富的新金矿.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2.张新等.将物流规划功能外包――第四方物流.上海综合经济,2001(10)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的背景及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义、影响和落实等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际刚博士和负责起草《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
物流业的千载机遇
《物流》: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推出物流规划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何在?
何黎明:从1978年物流概念引进以来,直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产业地位,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按比例核算,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物流业增加值近2万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增幅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长水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物流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2.6%。
把物流业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支撑,作为唯一的生产业,物流产业与其它九大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将影响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起到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调整与发展的作用。
物流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将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物流》:规划的主线和重点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应对?
何黎明:国务院的物流规划虽然有“振兴”的字眼,但更偏重于指出长远的方向“调整”。
物流规划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要点。围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样一条主线,围绕五个要点,即: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这五个要点也可理解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总体来看,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是规划制定的起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是规划实施的重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是规划的重要抓手;加强行业基础工作是规划执行的前提;改善物流政策环境是规划的核心内容。
《物流》:行业协会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何黎明: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先后参与了规划的调研、起草和论证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物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了解行业情况和企业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随着规划的出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把配合规划深化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宣传,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携手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各兄弟行业协会和业内各界,进一步做好统计、标准、教育培训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还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行业情况,反映企业需求,共同寻求对策,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个行业的最强音
《物流》:规划中提到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据说这次物流规划方案是十大物流企业提出来的,它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加强自己对行业的控制。对此您怎么看?
魏际刚:我认为这样讲有失偏颇,是不科学的。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率先走出困境非常关键的一个举措。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融入供应链能力不足,就是我国最大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从规模、品牌、赢利能力、竞争力、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曲线,经验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物流》:物流业不是一个独立产业,因为它依附于“物”,有“物”才会对物流有需求,经济繁荣了,物流自然会好。现在经济萧条,物流需求减少,振兴物流业规划就很难落到实处。您对此如何看待?
魏际刚:我认为担忧是有道理的。规划中有很多没有主语,谁来做,怎么落实,更多的是提出思路和方向。通过什么方式发展,人、财、物、信息、知识、市场需求,包括各种利益主体合作等各种因素,具体怎么做没有明确,还属于战略思路。但提振了物流行业的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
规划中关于九大重点工程比较实在,有抓手,可以落实到实处。企业要发展,企业自身长期竞争力的培育还要靠企业自身,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物流》:物流产业规划涉及到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一直以来物流行业分散,全国无一个畅通的网络局面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吗?
魏际刚:现在物流行业实行的是联席会议制。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于物流业涉及范围广,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所以才成立了这一联席会议,进行物流业“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规划制定后,关键是任务要分解到各个部委,目标明确,各司其职,一事一责。建立沟通、协调、考核、评价机制。
《物流》:按照规划的要求,您觉得国家资金将主要投向物流业的哪几个部分,对地方和企业想发展物流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魏际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国家资金主要是投向铁路、高铁、公路、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枢纽、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济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应注重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期:制定专项规划及分工
物流规划出来了,从国家层面如何解读,从行动上国家如何支持物流业,接下来国家有什么新举措,都是目前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人士极为关注的焦点。为此,耿书海指出《规划》解决了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和“九大重点工程”。规划在“九条保障措施”中也谈及到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制订落实专项规划等措施,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到位。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体系;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060-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趋于完善,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等目标的实现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资源和成本优势,而要同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化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的主体行为。本文把农业产业环境的合理化、市场化研究定位为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中流通体系的优化,这对我国农产品和农民的关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套良好的物流体系,对我国的农产品价值增值、质量保障高效率的流通、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极高的效益价值。
二、农产品物流的目标和我国的现存问题
WTO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下合理发展各个国家的农产品作业,努力实现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的同时,努力抓住第三利润源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是基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逐步衍生出来的流通手段,是以农产品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至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农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水平,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提高。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农产品现状的物流体系,是带动和规范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关键,也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手段,提高人们福利水平的突破口。
我国目前所处的农产品流通阶段,流通市场混乱、杂乱无章,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例如,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加了成本,不利于农民增收,破坏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而且也带来了不少的负外部性问题,比如,噪声污染、路面损坏,等等。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对农产品的处理不当,或是技术问题,造成的农产品腐烂、变质、污染、毁坏等直接价值损失高达农产品总价值的25%到30%(美国仅为2%左右),且质量没有保证,可见在流通过程中不但没有形成增值反而形成丧失竞争力的缺口。那么,这些弊端在合理规划物流体系之后是否就能够解决了呢?又会带来多大的正外部效应呢?对农民和农业又有多大的效益呢?
三、良好的物流体系带来的效益分析
第一,从生产主体一一农民的角度来看。合理的物流体系是降低风险提高农民福利的重要保障。合理化的物流体系,会由于单个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之间的宏大的交易费用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把农户从物流体系中挤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较大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而这种取代又会间接地作用给农户,首先,由于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由农户转移给新的物流主体,即使会遇到不当的物流决策或意外风险,也会有抵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经济组织承担,客观促成了农民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其次,拥有合理的物流体系后会降低流通费用,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会使保鲜、冷冻等适用于生鲜农产品运输的技术得到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会使那些大的经济组织为了达成规模经济而增大农产品一次性运输交易的农产品数量,即增大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我们假定农产品供给是分散的小农户,供给弹性很小,供给总量“S”每一年基本变化不大。需求方是规模较大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需求量用“D”表示,规划物流体系后需求方增加其需求意愿“D”,分析生产者剩余,如下图所示,生产者剩余增加为R,即生产者福利增加,农民的境况变好。
第二,良好的物流体系会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组织的高效和农产品集散市场的正规化,客观上鼓励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订单农业,使得“公司+农户”的模式兴盛起来,由供给市场来决定农户的农产品生产作业。这种模式的兴起必然会使物流的需方由分散的小农户转移到规模较大、管理体制较完善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龙头企业克服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一次易代替批发市场中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多次交易,从而使得交易成本得到了节约。龙头企业会因为对第三利润源追取,规模逐渐扩大。
第三,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的接触,二者之间的交易费用过大,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时常出现机会主义的违规行为现象,这些引致因素最终会带动农业合作组织广泛进入农产品流通的链构,参与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以及农户与集散市场之间,形成农户客体自己的组织形式,逐渐形成农户一合作组织一龙头企业完善形式。
第四,完善物流体系还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进入农村,如超市和农产品加工场等企业形式在村镇开枝散叶。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立可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理论上农业物流体系的创建,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在农村建立物流产业,它属于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建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物流体系,或对目前存在于我国农村的相互独立的具有物流特征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支农企业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小城镇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始,超市、农产品加工场等企业形势会逐步进入农村,其中,超市购物环境良好,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包装精良。对鲜活农产品的供给。最根本的要求便是质量和食品安全有保障,配送及时准确,费用低廉;而农产品加工场是靠加工品外散的组织形势,没有可靠的物流作为依托,深入到原料产地会阻碍产品的营运,加大费用。可见,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持。因此,为其配套良好的向外输送加工品的物流体系,则深入到原料产地,既会易于得到充足的原料,节省购进原料的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又可依赖良好的物流输送系统,节约产品外输的费用和输送的安全性。
可以预测一个区域的物流搞得越好,它的相关产业就会越发达。这些产业的加盟会产生生鲜农产品新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会带动农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连带效益。
建立设施齐全的物流园区,理顺农产品产业链,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处理水平,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大多需要一定的整理、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专业化的物流体系会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按客户的要求进行专业的包装或生鲜农产品的初步加工,提高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保证和效益,而且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正规的流通领域会使物流过程成为各个主体之间达成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避免了原来的一次易或者信息严重不对称所造成的机会主义滋生和过高的交易费用。可见物流也是一种产业形式,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会解决一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四、结论
物流体系是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通道,是纵向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环境的重要环节,是给从农户到最终消费者中间的所有利益主体带来效益的环节。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和全球化,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仅是农民、企业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我国和国际的全部消费者的利益。面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这一严重的缺口和不足,以及良好物流体系所带来的正外部效益之大,合理规划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意义重大。
论文摘 要摘要:加强物流规划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课题,是当前我国企业增强获利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出客户服务驱动和改进服务目标、减少固定投资和降低营运成本是企业物流规划的指导原则,认为确定客户服务目标、物流设施选址、库存和运输、信息系统、多样化分拨等是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并采用系统方法提出了企业物流规划设计程序。?
?
1 企业物流规划的指导原则?
物流系统规划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围绕企业所涉及的物流活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所谓物流系统规划,就是把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实现整体物流系统运行合理化和物流系统化的总目标。企业物流规划有以下指导原则摘要:?
1.1 客户服务驱动和改进服务目标?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和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摘要:?
(1)在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即在实现既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追求物流系统的改善。 ?
(2)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得不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策略,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
(4)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这是增加效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改进服务战略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尽管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成本,但由于顾客满足度的极大提高所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会超过成本的上涨幅度。在当今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去降低成本,可以说物流系统成本压缩的空间在不断减少;而改进服务目标战略另辟蹊径,从提高对于客户的服务水平着手,既符合“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又避免出现和竞争对手的正面价格战而带来的两败俱伤局面。?
1.2 减少固定投资和降低营运成本?
减少投资是指改进服务战略的实施目标是使系统的总投资最小化,其出发点是投资回报最大化。例如,为避免进行仓储而直接将产品送达客户,放弃自有仓库选择公共仓库,选择适时供给而不采用储备库存的办法,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等等。和高额投资的战略相比,这些战略虽然可能导致可变成本的增加,但投资回报率得以提高。?
降低成本是指在保持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尽量将系统总成本降到最低。通常需要评价各备选的行动方案,例如,在不同的仓库选址、库存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或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进行选择,以形成最佳战略。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物流领域,物流的重要目标是消灭库存,把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运行工具和技术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最短送达方案,包括路途最短、时间最短和费用最低的综合目标。在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中,则要帮助企业实现即时生产,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费用。?
2 企业物流规划的有关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包括众多子系统的复杂机体,其中主要有订单处理、运输、仓储、猜测、采购和供给以及选址新问题等。确定客户服务目标、库存规划、运输规划、物流设施选址、信息系统规划、多样化分拨是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决策都会影响到供给链各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率。?
2.1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是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的首要任务,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比任何其他因素对系统设计的影响都大。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物流各阶段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显然,服务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系统的总体效率发挥。过低的服务水平满足不了用户要求,过高的服务水平则会带来较高的物流成本。? 2.2 物流设施选址?
物流设施选址中,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的新问题摘要:一是要考虑选址的环境。如既要考虑运输费用,又要考虑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等。二是要把握选址方法,目前主要有数学模型、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物流设施选址主要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良好的物流设施选址规划还应考虑所有产品的移动过程及相关成本,包括从工厂、供货商经中途库存点后到达客户所在地的产品移动过程及成本。假如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满足客户要求,如直接由工厂供货、供货商供货、经选定的库存点供货等,则会影响总的分拨成本。寻求成本最低的需求分配方案或利润最高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选址规划战略的核心所在。?
2.3 库存和运输规划?
库存规划是指库存管理方式。即将库存分配到存储点和通过补货自动拉动库存,代表两种不同的战略。其他方面的决策内容还包括摘要:产品系列中的不同品种分别选在工厂、地区性仓库和基层仓库存放,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来管理永久性存货的库存水平。?
2.4 物流标准化及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物流、供给链渠道中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可替换的零备件、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以及给同样产品贴上不同品牌的标签等而实现,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供给渠道中必须处理的零备件、供给品和原材料的种类。通过延迟也可以控制分拨渠道中产品多样化的弊端。例如在彩电产品的新品设计中,如尽量作到零备件标准化,则可大大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2.5 多样化分拨战略实施的规划?
(1)在同一产品系列中实施多种分拨。?
(2)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柔性。?
(3)实施分拨整合。?
3 企业物流规划的设计程序?
企业物流规划在设计程序上,规划设计必须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对原有系统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分析、找新问题,为制定目标和工作程序做预备;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要求和功能的各种具体方案;对设计出来的各种具体方案,用技术经济的观点来评价其是否可行等。?
3.1 企业物流规划的调查探究?
对规划对象现实的物流和非物流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新问题,为制订改进目标或提出新的目标做预备,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若干主要方面摘要:①物流情况的调查。②贮运方法的调查。③贮运情况的调查。④贮运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调查。⑤外部衔接的调查。⑥非物流情况的调查。是指除物流之外的一切关系,如生产管理、后勤服务,对外联系,规划区域的气象资料、建筑、朝向、总体布置、地质条件等情况,各作业单位之间的人事、组织、计划和业务方面联系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部情况调查完毕后,绘制出整个系统的物流图和相互关系图,为规划设计分析做预备工作。?
3.2 实施调查情况分析?
对所调查到的物流和非物流的情况,从整个规划系统的角度进行逐个分析,其分析的主要标准如下摘要:①专业化组织生产。②合理批量。③环保绿化。④节约土地。⑤节约能源。⑥平安。⑦提高物料搬运“活性”。⑧集装单元化。⑨标准化。⑩工艺直线布置。?B11?利用空间。?B12?贮运过程中进行作业。?B13?均衡贮运。?B14?减少重复搬运。?B15?机械化、自动化。?B16?减轻体力劳动和过分疲惫。?B17?其他建筑朝向、建筑结构、区域道路、管线、建筑造型、通讯、联络、公路服务、后勤设施等应符合规模要求。总之,必须从规划单元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达到投资少、上马快、改善劳动强度,少占土地,好管理,收益大,使用方便,维修轻易,便于发展和技术经济最佳的目的。?
3.3 物流规划的初步设计?
根据对规划单元的目前状况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首先着手对规划内部各区域之间物流路线、方法、设备、设施和各种工位器具的类型进行综合比较。然后,进行物流工艺的设计,制订数个工艺方案,绘制方案流程框图。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绘制物流规划工艺初步设计图,完成设想到制订方案的过程,一般需提出2—3个方案供比较选择,最多不宜超过6个方案,并同时绘出相互关系图。? 3.4 技术经济比较?
对所提出的方案逐个从投资、建设、经济效益比较,然后要求使用单位、建设单位、使用者同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即多方案比较。在初评的基础上对整个规划进行修改,绘制出相对最佳方案,列出整个系统的概预算,经大家认可后请上级审批。?
3.5 施工设计?
对最终方案经过上级审批之后进行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包括整个系统,各区域内,直到各工段、工位之间,贮存点之间等的设备、设施、建筑、仓库和场所,以及工位器具等进行具体布置,选择各种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设计各种非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以及整个系统的道路、管线、绿化等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图纸,为整个系统的实施做好全部施工要求的一切设计文件、图纸等和具体的工作预算。?
近年来,我国关于医改的政策将明朗化、全民医保将继续大规模推广、GSP换证的高峰逐渐来临……。国家加大对居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将带来医药市场的扩容,GSP复查、换证将间接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聚集度的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的总额增长幅度在18%左右,医药零售市场则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有机构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药品销售总量可突破1万亿人民币。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物流中作用极大,而目前,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仅仅只有少数如国药、上医、九州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已建设并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它一些相当有实力的医药企业也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很多企业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迷茫,也不知从何着手。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系统的计划筹备、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方案的评估、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的实施等阶段,如右图1所示。
系统的计划筹备
系统的计划筹备工作一般包括计划与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配送中心的目标及定位等三个方面工作。其流程如图2所示。
企业在决策筹建物流中心时,一般首先要成立“物流中心筹备小组”等项目组织,成员包括物流咨询公司、物流系统集成商、土建公司人员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的物流专家或顾问。
筹建小组成立后,首先针对企业使用者进行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与需求调查。搜集的方法包括现场访谈记录以及厂商使用资料的收集,另外对于规划需求的基本资料,也可根据事前规划好的需求分析表格,要求使用单位填写完成。至于表格中厂商未能详实填写的重要资料,则需规划人员透过访谈与实地勘察测量等方法来完成。
现代化的医药配送中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多个子系统组成,一般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DPS拣选系统、平面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同时还包括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因此,必须以配送中心自身的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活动的中心。配送中心总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业主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目标的制定原则包括: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
系统的规划设计
系统的规划设计是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一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
基础资料的分析。资料分析可建立计划性的分析步骤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数据,其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订单变动趋势分析、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EIQ分析)、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等,其中重点要考虑EIQ分析。
规划条件的设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储运单位的规划、基本运转能量的规划、自动化程度的规划。在进行上述规划时,还需考虑具体的行业特点。在医药流通行业,必须考虑GSP的规定内容。
工艺流程与功能区域规划。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相对一般工厂配送中心来说,其工艺流程及功能相对复杂。首先,就存储的物品品项来说,医药配送中心一般在15000-25000种左右,其物品属性和包装形式远比后者复杂,不同的属性或包装形式在物流中心中存储的形式也不一样;其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相对于后者来说,其流通加工功能较为明显,要考虑多种形式的处理方法,如补货方法、拆零拣选方法等;再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较为复杂,特别是具备第三方物流服务功能的配送中心,而后者一般只是针对工厂内部的车间进行配送,相对简单。
在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进行作业工艺流程与功能区域规划时,一般来说要分为两个阶段或更多阶段由简到繁不断细化,才能制定一个较为完整合理的规划。
物流中心作业分类是以物品储运单位的转换与否及作业特性的分类为主,物品储运单位可依储运物品为托盘、箱、内包装盒或单品等特性来作分类,一个物流中心中可能仅有一种或包含各类型储运单位的出货型态;作业特性的分类则包括操作、搬运、检验、暂存、储存等性质,其中在物流中心的操作作业以上货、下货、拣取、补货等作业为主,还要兼顾分拣、包装、复核等辅助工作。对于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来说,一般有托盘、箱件、单品三种货物型态,其作业流程主要是围绕这三种型态的组的关系进行。
在进行功能区域规划中,包括物流作业区及辅助活动区,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出货等,通常具有流程性的前后关系;而辅助活动区如办公室、计算机室、维修间等,则与各区域有作业上关联性的关系,可逐一检讨建立其活动间的关联分析。
图3是我们根据医药行业特点及作业流程特点,规划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功能区域示意图。
货物型态有盘、箱、单品,意图3综合描述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中主要的作业流程、功能区域、药品型态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规划中,还要考虑一些辅助的流程及功能区域。
物流设备规划与选用。物流中心内的主要作业活动,基本上均与物流仓储、搬运、拣取等作业有关,因此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物流设备的规划选用与设计等程序,即为规划过程的重心。当规划不同型式功能的物流设备,则可能的厂房布置与面积需求将都有所改变,因此必须依实际需求决定适合的设备。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由于厂房布置的方案尚未成型,物流设备的规划,主要以需求的功能、数量、选用的型式等内容为主,至细部规划设计阶段,才着手各项设备的详细规格、设施配置等设计。
总的来说,整个物流配送中心的所有设备的选用,实质上都是围绕上配送中心物料的形态来定的,即在物料处在P、C、B三种形态的情况下,选择相对应的、能满足作业需求的作业设备。
信息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是根据物流管理动作的需要,在管理信息系统(MIS)基础上形成的物流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协调系统,它来源于物流系统,反过来作用物流系统,使物流系统高效率化、高效益化运作。
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中,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其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其管理系统也是物流信息系统中核心内容之一。一般来说,自动化立体仓库整个控制管理系统分三层控制,即上层为仓库管理系统(WMS),中层为设备监控系统(ECS),下层为设备控制系统(PLC),其架构如图4所示:
系统方案的评估
一般来说,各种设施规划案经过周详的系统规划程序后,会产生几个可行的布置方案,规划设计者应本着对各方案特性的了解,提供完整客观的方案评估报告,用以辅助决策者进行方案的选择。方案的评估既可以从方案全局来进行评估,也可以针对总体方案中的某一子系统或某一区域来进行评估。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评估选择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两种:分析法和仿真法。而从着重点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大类:优缺点叙述比较法、要因权重评点比较法及成本分析比较法。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有时需要结合上述的几种方法来进行评估,在具体评估时,还需结合配送中心的需求特点和定位来进行评估。
另外,在针对个别子系统的技术方面或能力方面进行评估时,一般采用仿真的方式。系统仿真的目的是优化物流系统和更好的控制物流系统,其步骤一般为:建模和型式化;仿真建模;程序设计;程序检验;模型实验;仿真输出分析。
日东公司在某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前端的托盘输送系统进行规划时,当时考虑的方案有RGV系统(共5台)和双层输送机系统两种方案。经过成本核算,RGV系统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对其输送能力有否满足需求有一定犹豫,因此日东对此作了仿真。
为了获得RGV系统的最佳数据和检查其综合的性能,日东公司利用仿真软件Automode Ver.12.1根据下列某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动画截图5。
仿真结果显示,RGV系统的能力要满足系统的需求非常吃力。
同时,我们对CV的输送能力进行计算,得出在考虑85%的工作效率的情况下,CV系统的输送能力肯定能满足系统的需求。因此我们决定采用托盘输送机(CV)系统。
详细布置设计
选定方案后,应据该方案的初步设计进行下一步的细化设计。细化设计时,要注意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性,在保证总体的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再对各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详细布置设计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子系统。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一般来说,自动化立体仓库包括:入库暂存区、检验区、码垛区、储存区、出库暂存区、托盘暂存区、不合格品暂存区及杂物区等。规划时,立体仓库内不一定要把上述的每一个区都规划进去,可根据前面讨论的工艺流程及整个物流中心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来合理划分各区域和增减区域。自动立体仓库中的设备主要包括货架、堆垛机、输送系统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设备的设计。
箱件拣选区的设计。箱件拣选区的功能主要是实现PC或CC的作业。一般来说实现PC有如下作业方式:
(1) 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直接拣选
(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拣选出库功能
(3)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架侧面选货
(4) 自动化立体仓库与物流输送系统相结合进行拣选
(5) AGV或RGV进行拣选
(6) 托盘货架和拣货叉车进行作业
(7) 托盘货架和普通叉车进行作业
(8) 水平旋转托盘货架拣货
(9) 机械手进行拣货
(10) 专用其它拣货机械设备进行拣货作业
一般来说,实现CC有如下作业方式:
(1) 箱式流利货架拣货
(2) 搁板式货架拣货
(3) 带动力的自动流动货架拣货
(4) 自动化箱式立体仓库自动拣货
(5) 箱式垂直旋转仓库拣货
(6) 箱式水平旋转仓库拣货
(7) 移动式货架拣货
(8) 高层货架和拣货台车拣货
(9) 货架和输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在进行详细设计时,以上所有拣货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拆零件拣选区设计。在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中,拆零拣选区要实现的功能是实现CC+B或CB或BB的作业。一般来说实现CB作业有如下作业方式:
(1) 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载人拣选
(2) 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拣选出库作业功能拣选
(3) 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物流输送系统结合拣选作业
(4) 流利货架+立体仓库拣选
(5) 流利货架单独拣选
(6) 流利货架+电子标签拣选
(7) 搁板货架+电子标签拣选
(8) 搁板货架+拣选台车拣选
(9) 垂直旋转货架拣选
(10) 水平旋转货架拣选
(11) 机械手拣选
实现BB作业有如下作业方式:
(1) 升降库拣选
(2) 回转库拣选
(3)塔式分拣机拣选(A-Fram)
(4) 专用RobatPicker拣选(一般用于食品、饮料行业)
(5) 移动密集架拣选
(6) 流利货架+电子标签拣选
(7) 搁板货架+电子标签拣选
(8) 拣货机械手拣货
(9) 自动售货机拣选
BB+C拣选作业方式是融合了BB和BC的作业方式,并且上面所描述的所有作业方式均可以根据工艺流程进行随意融合,其目的所就提高拣选作业的正确率和作业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在拆零区设备时,要注意到影响拣货效率的三个时间点:拣货步行时间、寻找货物时间、和取出货物时间。
复核及二次包装的处理方式设计。对于已完成拣选作业的塑料周转箱或订单,由于其是单品存放,在配送过程中不方便,所以在配送前一般要重新包装成一个或几个新的箱件药品(即二次包装),与在箱拣区拣选出的箱件药品一起配送到各个客户。
考虑到医药的特殊性,同时为了提高配送的正确率,提升配送服务水平,在二次包装前,必须把所拣选的药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二次包装。
箱拣区及拆零区的补货设计。补货作业是从保管区或储存区把货物运送到另一个拣货区的作业。一般来说,对箱拣区的补货是以托盘为单位,对拆零区的补货是以整箱为单位。
补货的时机有三种形式:
批次补货。每天由计算机计算出所需货品的总拣货量,再查看需补货区域存货量后,在拣货之前一次补足,从而满足全天的拣货量。
定时补货。把每天分为几个时段,计算机自动计算下一时段所需货品的总拣货量,在拣货之前把该时段所需货品一次性补足。
随机补货。当计算机系统计算出某种货品的存量小于设定标准值时,系统会立即下达补货指令给该品种进行补货。
高速分拣系统的细化设计。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配送中心的的出库量相对较大,一般以年销售额在50亿的配送中心来说,除开一些通过类的药品、托盘出库的药品和特殊药品外,其最大的出库出拣量一般在3000箱/小时左右。如以传统的方式来分拣,其分拣的效率和正确率肯定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对于此类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须采用自动化的高速分拣系统来实现分拣目标。一般常用的分拣设备包括:交叉带式、滑靴式(单向)、滑靴式(双向)、45度滚轮式、90度滚筒式、翻盘式、滚筒转向式、滚轮转向式、推杆式等形式。各形式的应用场活和特点均不一样。
系统的实施
为了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系统目标与功能的完整性,在完成物流配送中心的工艺流程详细设计、各区域或子系统的详细布置设计和设计选型后,应进行系统的整合规划工作。也就是把各区域的的系统设备或同一区域的不同系统设备,按照最后选定的规格参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详细规划方案。同时,在系统整合过程中,要根据整个系统的要求,不断修正之前的细化设计,使之更加合理。
在整合规划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合规划时,要注意药品及其相关信息在各区域或各子系统之间的畅通性。
物流系统与营运作业的关系。在整合规划时,要把各子系统之间的营运作业连贯起来进行审视,如发现不合理或不通畅的地方,得要适时做出更正,使物流系统与营运作业能有机结合。
系统与建筑的关系。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各类设备在布置时,一定要结合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建筑设计图纸,把所有设备按实际尺寸贴到图面上,如发现有干涉的地方,一定要提前修改。另外,设备对地面的要求,要求在此时提出。
各子系统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上面提到的一样,各子系统的设备也须按实际外形尺寸贴到图面上,观察各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有干涉或冲突的地方,须修改更正,但不能影响总体的系统功能。特别是在比较的复杂的立体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纵横交错,最有可能发生设备之间干涉的现象。
系统与消防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整合规划时,要注意消防通道的设计,对于立体仓库中的消防,则要预留出安装消防系统(包括消防主管、消防支管、喷淋头)的空间。同时,还要注意一定要按国家规范留出逃生通道。
系统的柔性。在整合系统规划时,要考虑将来因业务变化等原因而带来的对系统需求的变化,因此,整个系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柔性。
在系统方案整合完毕后,就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制度进行整个项目的实施,包括设备制作与安装调试工作,通过项目管理制度的推行,对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等进行有效控制。
采购。在系统方案整合完毕后,就可以着手进行系统或设备的采购工作,原则上,在采购时要按照上面所确定的规格参数进行采购工作。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参与的各供应商的设备从性能、操作、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审查,在确定供应商前应深入现场,对该厂生产环境、质量管理体制以致外协件管理体制等进行考察,最后按性价比最优的原则选择供应商。
生产制作。在确定所有供应商后,为了保证所有系统设备的的稳定性和质量要求,应要求所有供应商严格按照ISO-9001规定进行制造和过程控制,保证按设计要求生产出合格产品;在系统制作过程中和形成成品后,将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不得进入下一工序。
同时,在设备制造期间项目组的管理人员还需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对质量和交货日期等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提出改善要求。
安装。安装是项目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安装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立体库内设备的安装,要有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安排,也就是要有一个详细并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在施工前,项目组成员应与各设备供应商应对合同规定的安装内容、安装进度、施工场地、需要配合的工作进行确认。
调试。一般来说,调试工作包括机械、电子与电气、软件的调试。软件又分为设计后调试和现场调试。在调试阶段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提供详尽的运行日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培训。培训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施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指派本单位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和各供应商一起跟班作业,以提高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感官认识。
试运行期间,各供应商应对业主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讲解,使操作者达到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处理故障能力。
试运行期间,在施工现场对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机械原理、电气原理、重点部位、安全装置、部件进行现场实物讲解,使操作和维护人员达到能达到会维护的水平。
[关键词] 检验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
1.引言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医院开发的相关检验项目也随之不断增多,已经渗透到了医疗中的每个环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对于疾病的诊治以及预后观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一些疾病的检验流程相当烦杂,造成了患者对于医院检验业务服务质量的怀疑,继而产出不满情绪。可见,规范化管理医院检验业务流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
2.医院检验业务规范化流程的界定
医院检验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医院检验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图
本文研究的检验流程由相关科室医生所开的检验单为起点,也就是当病人挂号后,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开出相应的检验申请单,护士进行采样即可。当患者样本完成采集后就直接送至检验科,当班检验人员对样本进行规范化的处理。首先,检验人员要对样本进行核收,也就是将待检验的样本与检验单进行比对,确认一致后才可以接收下来。其次,检验人员对待检验的样本进行标记后,就可以借助于相关的仪器或者手工对样本进行检验处理。最后,当检验结果出来之后,不应该马上,应再次经过检验人员的审核,确定无误后才可以。
3.医院检验业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首先,构建检验预约中心。借助于预约模式,不仅可以合理安排患者的检验时间,还可以告知患者做好特殊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可有效避免进餐后抽血做血脂,血糖等测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等状况。预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病人的到达方式和到达时间,使病人的到达更具可预见性和可组织性,使医院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更趋合理。各检查项目单独预约仅能保证该项目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不能保证病人的检查流程比较合理。增设综合性预约岗位,将能够根据病人的检查项目,综合考虑医院现有检查资源的使用状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从而既达到了导医的解惑作用,又协调了病人的检查时间,最终减少了病人在门诊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其次,使用就诊“一卡通,’,基于网络技术的就诊IC卡的使用。门诊的注册、分诊、挂号、交费等手续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在门诊检验报告单打印处建立液晶屏幕滚动字幕系统。患者的检验报告一出来就显示在大屏幕上,故病人可清楚地了解检验时间的长短和工作进度情况。
另外,合理布局检验部门、归口服务。改变抽血、检验、取报告窗口分布在门诊部的不同角落让患者来回跑的局面,调整布局,让患者抽血、取标本、各项目的检验、取单等环节都在同一地点完成,实现“一站式”服务。建议医院将采血中心(因大部分项目由检验科检测)、取报告服务台以及临床检验项目全部由检验科统一负责。发生问题时可以在检验科内部及时调整解决,不将问题直接暴露给患者,也不与其他科室发生关系,避免了检验科与医疗科室、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此外,检验报告单的有效管理。检验科化验单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检验科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着患者对检验科和医院的满意度。通过网络化管理,使报告单的发送和保存实现网络化,报告单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发放报告的时间,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有效避免了化验单在部门之间流通造成的交叉感染,并且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补单和查询工作。患者可以凭借取单凭证通过医院自助取单系统直接查询、打印化验单,也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或者通过外地邮寄等方法获得化验单。当然,医院应该尽可能完善医院的检验项目,比如:乙肝DNA的定量、血铅及血钙元素的检测、新生儿急诊检验等,这也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水平。而且医务人员应该态度热情,充分体现亲情化的服务理念。
总之,进行医院检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医院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水平,满足病人就诊过程中的各种诊疗要求,为病人提供高效、准确、优质的服务。第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系统,实现真正的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加强对检验业务流程中知识的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经济合理性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当遵从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假定。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益来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就是要看他是否有利于各个商品流通参与者的利益。
2 环境合理性原则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物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思想的直接体现。
3 统一规划设计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应该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并结合规划设计选址的用地条件来确定物流园区的具置。
4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原则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现有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降低资金投入,缩短投资回收期。
5 循序渐进原则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同其他规划设计一样,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任何盲目的、不符合实际的超前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在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物流园区。
6 风险预防原则
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应长、建设风险大,因而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二、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要素及分析
物流园区一般位于物资流通集中的城市地区,是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重要项目,因此从项目立项、功能定、规划设计位、物流园区选址等方面均需充分论证,确保物流园区建成后能够正常运作,从而发挥物流园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一般地,在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之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的基本经济地理位置条件。区域物流园区与区域物流活动要紧密相关,符合区域物流的经济地理位置要求。因此,区域物流园区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物流服务。
从城市角度来看,物流园区的布局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或具有下面的特征:(1)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2)靠近铁路枢纽(3)位于消费物流集中的地区。(4)接近市中心。(5)追求较低的地价区位。(6)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7)良好的可达性。
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的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及区际间存在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互补性是区域物流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表征为:(1)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联系的开放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2)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小而全”的地域综合体,这也意味着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具有比较优势。(3)区域内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形成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企业群体和不同分工、多层次的居住群体。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物流需求,并能够为区域物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布局和分工条件。
3 物流现状需求分析与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规划设计的直接的制定基础和重要的前提条件。由于目前国内尚无较为准确反映物流运作的系统统计体系,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各类运输、仓储及其它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促使其达到物流需求预测要求的基础水平。
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合作的角度看,深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布局和长远规划设计,调查现有物流设施的数量规模、分布和服务状况,结合现状货物的特点、规模、流向以及发展前景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区域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前物流企业所承担的物流服务的比例,确定物流园区未来的物流量规模,是制订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十分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制订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服务水平条件
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条件主要指由其所提供物流服务的方便性、可靠性、快速性以及物流成本的合理性,具体体现为规划设计地区范围内多方面的物流需求服务的满足程度。表现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效率,库存控制的合理程度,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保证度,物流运作可靠性水准,以及对物流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快捷地反应的“随机应变”能力。
建设以城市为依托的物流园区,对形成的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便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1)能够方便地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商品种类、批次、批量、时间、场所、价格、包装、流通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服务。(2)能够提供持续一贯的物流组织管理、物流安全和物流作业绩效,保证按承诺的物流时间和成本适时而准确地完成物流服务。(3)合理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将物流服务不足造成的订货断档减少到最低程度,并维持合理的库存量。(4)提高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全球化。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无阻,使物流系统作业系统费用降到最低的同时,使物流运作可靠性保持稳定的高水准。(5)能够对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以上对区域物流服务水平的具体要求,需要通过区域物流园区所具备的物流能力来实现。这种物流能力是物流园区在物流活动中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具体要求而对物流过程进行是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能力。它既包含了系统内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调运转的综合能力。
5 运作基础条件
物流基础运作条件是形成区域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包装以及流通加工、外贸通关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性物流资源条件。要具体分析的方面包括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配合的合理和协调性。仓储管理的市郊性以及现有信息系统的通畅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以对未来建设与发展重点做出明确规划设计。
(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交通运输设施、运输工具、通行权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运输服务的承运人组织所构成。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确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或多式联运系统的经济特征。运输方式确定了运输的基本形式,物流系统要求交通运输具有良好通达性,能够满足物流需求的可得性,保拣合理的运输价格,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合理和配合协调。
(2)仓储
仓储除具有场所功效外,因对产品需求具有调节功能,适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从而构成物流系统中另一支撑要素。仓储基础结构是由库场设施、仓储设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仓储功能和仓库管理者构成,并由此形成了物流系统中的物流据点。物流据点的功能特点是在物流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①输入小批量、散装、半包装物品而输出大批量、大包装物品的区域集货中心、分拨中心。
②输入大批量、大包装或散装物品而输出小批量、小包装物品的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③多品种、小批量进货向若干用户送货的配送中心。
④货物换装以其它运输方式运输的转动中心。
⑤多余物品输入满足对用户、供销、需求供给的储调中心。
⑥对流通物品具备加工条件的流通加工中心等。
(3)信息
信息对实现优质物流服务的保障作用和其对于现代企业产销决策的支持作用,使得通信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
①城市物流中心应提供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②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断适应社会物流需求变化的同时,能通过在精确、及时、灵活、标准化方面得以改进,提供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制订战略计划等多层次物流信息服务。
此外,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国际贸易通关及其物流延伸服务等环节在物流活动中体现出的保护、量化、便利、效率等功能,使得这些环节的设施设备配套成为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系统各环节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即所谓的效益背反。因此,在重视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强调各种基础结构的合理衔接和装备配套。
6 人才、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