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资产价值范文

时间:2023-08-07 17:06:37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资产价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金融资产价值

第1篇

房地产是家庭财富的主体

美国家庭非金融财富主要表现在房地产上,购买住房在美国不会被认为是当“房奴”,而是被称之为投资。买了房娶媳妇的地方有了,家底也慢慢开始攒起来了,何乐而不为。房地产财富分为自用住宅和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三种,其中自用住宅资产额占家庭非金融资产总额的47.4%, 非自用住宅资产额占家庭非金融资产总额的11.2%,商业房地产占美国家庭非金融资产的比例不算高,为6.7%。

虽然住宅是美国家庭非金融资产最主要的资产,但收入不同,住宅财富所占家庭资产的比例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富人而言,住宅只是其财富中的小菜一碟,2010年,最富有10%家庭的住宅资产只占其家庭资产总额(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总和)的19.7%。而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住宅资产那是真正的家底。穷人家庭住宅资产占家庭总资产额的35.6%,中下收入家庭的住宅资产占家庭资产总额高达50.6%。中等收入家庭的资产也主要集中在住宅资产上,住宅资产占家庭资产总额的44.8%。中上收入家庭住宅资产占家庭资产总额的42.7%,即使是高收入家庭,住宅资产占家庭资产的比例也有37.5%。

在美国家庭非金融资产上,商业资产占据重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很多家庭属于“个体户”,多数是搞小买卖的,自给自足。但小买卖在美国被学者称之为美国的未来,自然也没人敢小瞧。美国家庭中的商业资产占家庭非金融资产财富的比重高达28.2%,这也足见“个体户”的商业魅力。其他类非金融资产包括黄金、白银和珠宝,也包括古董和艺术品。这是比较有趣的部分,美国人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兴趣不算很大,所以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上也仅占有1.3%的份额。

中等收入家庭七成拥有自用住宅

如果说到家庭财富,那就要回到基本的思路,人为什么要拥有财产。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生存,二是享受生活。非金融资产基本反映的是人们所需要的生存条件。第一要有个窝,然后窝里得有点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这是为了人生目标而奋斗和自我满足的物质需要。

在满足人类这些基本需要上,如果对比全球大大小小的国家,美国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却有可能是在大国中较好的。按照统计数据, 2010年,美国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为67.3%。在当今社会,住房无疑成了一个社会生活条件好坏的指标之一。美国穷人的住房面积据说比很多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家庭还要大,这已成了旧闻。但在私人住宅拥有率上,美国中等收入以上家庭的的确确是可以说自己实现了“美国梦”。

2010年,美国最穷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是37.2%,比例不高但不足为奇,因为这是美国最穷的人群。而一旦进入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行列,自用住宅拥有率一下子就提升到71%。至于更高收入的家庭,拥有私人住宅的比例会提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高收入家庭的自用住宅拥有率为90.6%,最高收入家庭的住宅拥有率为92.4%。高收入家庭自然不差钱,那为何这类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仍没有达到100%。看起来,对有些有钱人而言,不是买得起买不起住宅的问题,而是想不想、要不要买住宅的问题。

四成富人拥有二套以上住宅

美国人拥有住宅基本上是以自用住宅为主,如果想投资房地产,买个两套房、三套房然后出租也是一种投资选择。当然购买更多房地产并不只是有钱人的专利,收入低的家庭也可以在这种投资上碰碰运气。2010年,美国穷人家庭两套房拥有率是4.4%,比例实在是不高。但穷人家庭也能来上个两套房,说明投资赚钱的机会对穷人也是开放的。中下收入家庭拥有两套房的比例也不算高,只有7.7%。看起来普通收入家庭即使想靠房地产积累家底也不容易,收入不高那就是致命伤。中等收入家庭的境况稍微好一些,11.6%的中等收入家庭拥有两套房。中上收入家庭两套房的拥有率上升到16%。到了高收入家庭阶段,22.8%的家庭拥有两套房。而美国10%的家庭,也就是收入最高的富人家庭,拥有两套房的家庭比例达到42.1%。

如果按照年龄段划分,美国65至7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是最高的,为22.8%,当然这比美国10%最富有家庭42.1%的两套房拥有率还是低了很多。55至6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为22.1%,仅次于65至7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虽然45至54岁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低于75岁以上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但17%45至54岁家庭拥有两套房,而75岁以上家庭两套房拥有率则为14.6%。这表明45至74岁家庭在住房上除了满足住的需求外,还有一部分家庭将房地产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因两套房大多为出租所用,这就是以房养房、以房养老。至于44岁以下的年轻家庭,在住宅上还是以满足自住为主,两套房拥有率低于10%,可谓以房养老尚未成功,同志哥仍需努力。

穷人靠汽车来为己铺路

美国有个别称,叫作“轮子下的国家”。所谓轮子就是汽车轮子,在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将汽车视为奢侈品时,美国的汽车已成了代步的工具。美国汽车普及率有多高?按照统计数据,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美国家庭如果按收入分成5个等级,20%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也就是穷人家庭,在这类家庭汽车的拥有率为64.9%。如果再稍微往上看一下,中等收入家庭的汽车拥有率为91.8%。而对于高收入家庭,汽车就成了“玩具”,96.4%的高收入家庭拥有汽车,95.7%的最高收入家庭拥有汽车。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民众不论收入高低、念书多少、年龄多大,拥有一辆汽车那不算是梦。美国35岁以下家庭汽车拥有率为79.4%,35至44岁家庭为88.9%,45至54岁家庭为91%,55至64岁家庭为90.3%,65至74岁家庭为86.5%,到了75岁以上家庭汽车拥有率则下降到83.4%。美国高中文化程度的家庭,85.5%的家庭拥有汽车。大学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汽车拥有率为91.5%。可见在美国,汽车是民众最容易获得的家庭资产,只要有工作,人坐在车中,路就在脚下。 新饰.6%,最高收入家庭的住宅拥有率为92.4%。高收入家庭自然不差钱,那为何这类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仍没有达到100%。看起来,对有些有钱人而言,不是买得起买不起住宅的问题,而是想不想、要不要买住宅的问题。

四成富人拥有二套以上住宅

美国人拥有住宅基本上是以自用住宅为主,如果想投资房地产,买个两套房、三套房然后出租也是一种投资选择。当然购买更多房地产并不只是有钱人的专利,收入低的家庭也可以在这种投资上碰碰运气。2010年,美国穷人家庭两套房拥有率是4.4%,比例实在是不高。但穷人家庭也能来上个两套房,说明投资赚钱的机会对穷人也是开放的。中下收入家庭拥有两套房的比例也不算高,只有7.7%。看起来普通收入家庭即使想靠房地产积累家底也不容易,收入不高那就是致命伤。中等收入家庭的境况稍微好一些,11.6%的中等收入家庭拥有两套房。中上收入家庭两套房的拥有率上升到16%。到了高收入家庭阶段,22.8%的家庭拥有两套房。而美国10%的家庭,也就是收入最高的富人家庭,拥有两套房的家庭比例达到42.1%。

如果按照年龄段划分,美国65至7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是最高的,为22.8%,当然这比美国10%最富有家庭42.1%的两套房拥有率还是低了很多。55至6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为22.1%,仅次于65至74岁家庭两套房拥有率。虽然45至54岁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低于75岁以上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但17%45至54岁家庭拥有两套房,而75岁以上家庭两套房拥有率则为14.6%。这表明45至74岁家庭在住房上除了满足住的需求外,还有一部分家庭将房地产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因两套房大多为出租所用,这就是以房养房、以房养老。至于44岁以下的年轻家庭,在住宅上还是以满足自住为主,两套房拥有率低于10%,可谓以房养老尚未成功,同志哥仍需努力。

穷人靠汽车来为己铺路

美国有个别称,叫作“轮子下的国家”。所谓轮子就是汽车轮子,在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将汽车视为奢侈品时,美国的汽车已成了代步的工具。美国汽车普及率有多高?按照统计数据,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美国家庭如果按收入分成5个等级,20%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也就是穷人家庭,在这类家庭汽车的拥有率为64.9%。如果再稍微往上看一下,中等收入家庭的汽车拥有率为91.8%。而对于高收入家庭,汽车就成了“玩具”,96.4%的高收入家庭拥有汽车,95.7%的最高收入家庭拥有汽车。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民众不论收入高低、念书多少、年龄多大,拥有一辆汽车那不算是梦。美国35岁以下家庭汽车拥有率为79.4%,35至44岁家庭为88.9%,45至54岁家庭为91%,55至64岁家庭为90.3%,65至74岁家庭为86.5%,到了75岁以上家庭汽车拥有率则下降到83.4%。美国高中文化程度的家庭,85.5%的家庭拥有汽车。大学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汽车拥有率为91.5%。可见在美国,汽车是民众最容易获得的家庭资产,只要有工作,人坐在车中,路就在脚下。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与住房拥有率不一样,年轻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低,而老年人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是最高。因此美国老年人会感叹,退休后房子越住越小、汽车越坐越大。老年人退休时,大多数家庭子女已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所需要的宽大住房空间空闲着有点浪费。卖掉大房子,买个小屋子,里外一吆喝,就能赚到一笔养老钱。老年人腿脚不便,自己开车还让人操心,所以改搭公共汽车,养车的钱也省下了。

家庭自用住宅平均价值26万美元

2010年,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汽车资产额平均为22100美元。67.3%家庭拥有自用住宅,自用住宅资产额平均为261200美元。14.4%家庭拥有两套房,两套房资产额平均为288900美元。7.7%家庭拥有商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资产额平均为321600美元。13.3%家庭拥有商业资产,商业资产额平均为788300美元。7%家庭拥有其他类资产,这类资产额平均为66500美元。

如果按照美国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观察,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最高,为170000美元,这进一步表明自用住宅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家庭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20000美元,而商业房地产资产的中位值为65000美元。商业资产的中位值为78700美元,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5300美元。至于像珠宝、黄金、古董这类的其他类非金融资产,在美国家庭中所占比例不大,而其中位值也只有15000美元。

汽车几乎是美国家庭必备的资产,但除了少数人拥有超级豪华车外,美国家庭拥有的汽车多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此家庭汽车资产的金额并不高。美国10%最富有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仅为35800美元,也就属于中档汽车水平。中等收入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3800美元,资产额更是不高。当然,美国汽车价格便宜是家庭汽车资产额不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在美国20000美元上下的汽车最为流行。穷人家庭虽然说也有汽车,但二手车居多,其汽车资产中位值不到6000美元。

多年来美国家庭年中位收入一直处于50000美元上下,全美房价的中位值不到200000美元,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收入与房价比最合理的一个国家。最低收入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不高,同时资产额也不高,这类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890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35000美元,与全美房价的中位值还有一段差距。高收入家庭自用住宅中位值250000美元,体现了美国住宅市场的特性,除大都会城市外,300000美元在美国很多城市可以买到非常理想的独立住宅。美国10%最富有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其实也不算高,只有475000美元,当然超级富豪的住宅资产那是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来计算的。

在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这三大方面,中、低收入家庭拥有的比例不高,资产金额也不高。这三类资产主要集中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仅以最高收入家庭的数据来看,这类家庭拥有的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320000美元,商业房地产中位值为200000美元,而商业资产中位值有455000美元。可以说,富人不仅在金融资产上占据优势,即使是非金融资产,尤其是在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上,也占据了家庭财富的绝大部分。

年轻人积累家底要有耐心

在非金融资产拥有上,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家底体现在房子和汽车上,有钱人会更上一层楼,拥有更多的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中、低收入家庭的家底主要是在自用住宅上,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这类家庭资产的升降影响非常大。积累家底是一个过程,除了暴发户以外,家庭资产的积累要经过岁月的历练。年轻人开始成家立业底子薄,这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年头的增多,收入会逐步提高,慢慢也就有了积累家庭财富的资本。

从表4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项目中,35岁以下家庭每一项家庭非金融资产的中位值都低于其他年龄段家庭同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上面已谈到35岁家庭拥有汽车、住宅、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的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家庭中也是最低的,这一切表明家庭财富的积累要脚踏实地,要靠自己辛勤的努力,积沙成塔。

美国35至44岁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价值要比35岁以下家庭好得多,但仍处在一个“革命尚未成功”的时期。35至4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还停留在“小康阶段”,为170000美元。45至64岁家庭开始进入积累家底的黄金时期,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稳步上升。在自用住宅资产上,45至54岁家庭的中位值最高,为200000美元。55至6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中位值出现下降趋势,中位值为185000美元。不过55至64岁家庭拥有非自用住宅资产价值较高,中位值为185000美元,高于45至54岁家庭非自用住宅中位值103500美元。在拥有非金融资产上,从年龄的角度讲有点是人越老越值钱。65至74岁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并不低,非金融资产属于物质资产,对于家庭资产而言,则是人老未必珠黄。

与住房拥有率不一样,年轻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低,而老年人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是最高。因此美国老年人会感叹,退休后房子越住越小、汽车越坐越大。老年人退休时,大多数家庭子女已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所需要的宽大住房空间空闲着有点浪费。卖掉大房子,买个小屋子,里外一吆喝,就能赚到一笔养老钱。老年人腿脚不便,自己开车还让人操心,所以改搭公共汽车,养车的钱也省下了。

家庭自用住宅平均价值26万美元

2010年,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汽车资产额平均为22100美元。67.3%家庭拥有自用住宅,自用住宅资产额平均为261200美元。14.4%家庭拥有两套房,两套房资产额平均为288900美元。7.7%家庭拥有商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资产额平均为321600美元。13.3%家庭拥有商业资产,商业资产额平均为788300美元。7%家庭拥有其他类资产,这类资产额平均为66500美元。

如果按照美国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观察,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最高,为170000美元,这进一步表明自用住宅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家庭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20000美元,而商业房地产资产的中位值为65000美元。商业资产的中位值为78700美元,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5300美元。至于像珠宝、黄金、古董这类的其他类非金融资产,在美国家庭中所占比例不大,而其中位值也只有15000美元。

汽车几乎是美国家庭必备的资产,但除了少数人拥有超级豪华车外,美国家庭拥有的汽车多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此家庭汽车资产的金额并不高。美国10%最富有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仅为35800美元,也就属于中档汽车水平。中等收入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3800美元,资产额更是不高。当然,美国汽车价格便宜是家庭汽车资产额不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在美国20000美元上下的汽车最为流行。穷人家庭虽然说也有汽车,但二手车居多,其汽车资产中位值不到6000美元。

多年来美国家庭年中位收入一直处于50000美元上下,全美房价的中位值不到200000美元,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收入与房价比最合理的一个国家。最低收入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不高,同时资产额也不高,这类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890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35000美元,与全美房价的中位值还有一段差距。高收入家庭自用住宅中位值250000美元,体现了美国住宅市场的特性,除大都会城市外,300000美元在美国很多城市可以买到非常理想的独立住宅。美国10%最富有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其实也不算高,只有475000美元,当然超级富豪的住宅资产那是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来计算的。

在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这三大方面,中、低收入家庭拥有的比例不高,资产金额也不高。这三类资产主要集中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仅以最高收入家庭的数据来看,这类家庭拥有的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320000美元,商业房地产中位值为200000美元,而商业资产中位值有455000美元。可以说,富人不仅在金融资产上占据优势,即使是非金融资产,尤其是在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上,也占据了家庭财富的绝大部分。

年轻人积累家底要有耐心

在非金融资产拥有上,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家底体现在房子和汽车上,有钱人会更上一层楼,拥有更多的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中、低收入家庭的家底主要是在自用住宅上,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这类家庭资产的升降影响非常大。积累家底是一个过程,除了暴发户以外,家庭资产的积累要经过岁月的历练。年轻人开始成家立业底子薄,这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年头的增多,收入会逐步提高,慢慢也就有了积累家庭财富的资本。

从表4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项目中,35岁以下家庭每一项家庭非金融资产的中位值都低于其他年龄段家庭同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上面已谈到35岁家庭拥有汽车、住宅、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的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家庭中也是最低的,这一切表明家庭财富的积累要脚踏实地,要靠自己辛勤的努力,积沙成塔。

美国35至44岁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价值要比35岁以下家庭好得多,但仍处在一个“革命尚未成功”的时期。35至4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还停留在“小康阶段”,为170000美元。45至64岁家庭开始进入积累家底的黄金时期,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稳步上升。在自用住宅资产上,45至54岁家庭的中位值最高,为200000美元。55至6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中位值出现下降趋势,中位值为185000美元。不过55至64岁家庭拥有非自用住宅资产价值较高,中位值为185000美元,高于45至54岁家庭非自用住宅中位值103500美元。在拥有非金融资产上,从年龄的角度讲有点是人越老越值钱。65至74岁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并不低,非金融资产属于物质资产,对于家庭资产而言,则是人老未必珠黄。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与住房拥有率不一样,年轻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低,而老年人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是最高。因此美国老年人会感叹,退休后房子越住越小、汽车越坐越大。老年人退休时,大多数家庭子女已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所需要的宽大住房空间空闲着有点浪费。卖掉大房子,买个小屋子,里外一吆喝,就能赚到一笔养老钱。老年人腿脚不便,自己开车还让人操心,所以改搭公共汽车,养车的钱也省下了。

家庭自用住宅平均价值26万美元

2010年,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汽车资产额平均为22100美元。67.3%家庭拥有自用住宅,自用住宅资产额平均为261200美元。14.4%家庭拥有两套房,两套房资产额平均为288900美元。7.7%家庭拥有商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资产额平均为321600美元。13.3%家庭拥有商业资产,商业资产额平均为788300美元。7%家庭拥有其他类资产,这类资产额平均为66500美元。

如果按照美国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观察,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最高,为170000美元,这进一步表明自用住宅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家庭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20000美元,而商业房地产资产的中位值为65000美元。商业资产的中位值为78700美元,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5300美元。至于像珠宝、黄金、古董这类的其他类非金融资产,在美国家庭中所占比例不大,而其中位值也只有15000美元。

汽车几乎是美国家庭必备的资产,但除了少数人拥有超级豪华车外,美国家庭拥有的汽车多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此家庭汽车资产的金额并不高。美国10%最富有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仅为35800美元,也就属于中档汽车水平。中等收入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3800美元,资产额更是不高。当然,美国汽车价格便宜是家庭汽车资产额不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在美国20000美元上下的汽车最为流行。穷人家庭虽然说也有汽车,但二手车居多,其汽车资产中位值不到6000美元。

多年来美国家庭年中位收入一直处于50000美元上下,全美房价的中位值不到200000美元,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收入与房价比最合理的一个国家。最低收入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不高,同时资产额也不高,这类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890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35000美元,与全美房价的中位值还有一段差距。高收入家庭自用住宅中位值250000美元,体现了美国住宅市场的特性,除大都会城市外,300000美元在美国很多城市可以买到非常理想的独立住宅。美国10%最富有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其实也不算高,只有475000美元,当然超级富豪的住宅资产那是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来计算的。

在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这三大方面,中、低收入家庭拥有的比例不高,资产金额也不高。这三类资产主要集中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仅以最高收入家庭的数据来看,这类家庭拥有的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320000美元,商业房地产中位值为200000美元,而商业资产中位值有455000美元。可以说,富人不仅在金融资产上占据优势,即使是非金融资产,尤其是在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上,也占据了家庭财富的绝大部分。

年轻人积累家底要有耐心

在非金融资产拥有上,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家底体现在房子和汽车上,有钱人会更上一层楼,拥有更多的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中、低收入家庭的家底主要是在自用住宅上,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这类家庭资产的升降影响非常大。积累家底是一个过程,除了暴发户以外,家庭资产的积累要经过岁月的历练。年轻人开始成家立业底子薄,这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年头的增多,收入会逐步提高,慢慢也就有了积累家庭财富的资本。

从表4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项目中,35岁以下家庭每一项家庭非金融资产的中位值都低于其他年龄段家庭同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上面已谈到35岁家庭拥有汽车、住宅、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的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家庭中也是最低的,这一切表明家庭财富的积累要脚踏实地,要靠自己辛勤的努力,积沙成塔。

美国35至44岁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价值要比35岁以下家庭好得多,但仍处在一个“革命尚未成功”的时期。35至4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还停留在“小康阶段”,为170000美元。45至64岁家庭开始进入积累家底的黄金时期,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稳步上升。在自用住宅资产上,45至54岁家庭的中位值最高,为200000美元。55至64岁家庭自用住宅资产中位值出现下降趋势,中位值为185000美元。不过55至64岁家庭拥有非自用住宅资产价值较高,中位值为185000美元,高于45至54岁家庭非自用住宅中位值103500美元。在拥有非金融资产上,从年龄的角度讲有点是人越老越值钱。65至74岁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价值并不低,非金融资产属于物质资产,对于家庭资产而言,则是人老未必珠黄。

与住房拥有率不一样,年轻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低,而老年人家庭汽车拥有率并不是最高。因此美国老年人会感叹,退休后房子越住越小、汽车越坐越大。老年人退休时,大多数家庭子女已成家立业,养儿育女所需要的宽大住房空间空闲着有点浪费。卖掉大房子,买个小屋子,里外一吆喝,就能赚到一笔养老钱。老年人腿脚不便,自己开车还让人操心,所以改搭公共汽车,养车的钱也省下了。

家庭自用住宅平均价值26万美元

2010年,美国86.7%的家庭拥有汽车,汽车资产额平均为22100美元。67.3%家庭拥有自用住宅,自用住宅资产额平均为261200美元。14.4%家庭拥有两套房,两套房资产额平均为288900美元。7.7%家庭拥有商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资产额平均为321600美元。13.3%家庭拥有商业资产,商业资产额平均为788300美元。7%家庭拥有其他类资产,这类资产额平均为66500美元。

如果按照美国家庭拥有的各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观察,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最高,为170000美元,这进一步表明自用住宅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家庭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20000美元,而商业房地产资产的中位值为65000美元。商业资产的中位值为78700美元,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5300美元。至于像珠宝、黄金、古董这类的其他类非金融资产,在美国家庭中所占比例不大,而其中位值也只有15000美元。

汽车几乎是美国家庭必备的资产,但除了少数人拥有超级豪华车外,美国家庭拥有的汽车多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此家庭汽车资产的金额并不高。美国10%最富有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仅为35800美元,也就属于中档汽车水平。中等收入家庭汽车资产的中位值为13800美元,资产额更是不高。当然,美国汽车价格便宜是家庭汽车资产额不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在美国20000美元上下的汽车最为流行。穷人家庭虽然说也有汽车,但二手车居多,其汽车资产中位值不到6000美元。

多年来美国家庭年中位收入一直处于50000美元上下,全美房价的中位值不到200000美元,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收入与房价比最合理的一个国家。最低收入家庭自用住宅拥有率不高,同时资产额也不高,这类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890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135000美元,与全美房价的中位值还有一段差距。高收入家庭自用住宅中位值250000美元,体现了美国住宅市场的特性,除大都会城市外,300000美元在美国很多城市可以买到非常理想的独立住宅。美国10%最富有家庭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其实也不算高,只有475000美元,当然超级富豪的住宅资产那是以几百万、上千万美元来计算的。

在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这三大方面,中、低收入家庭拥有的比例不高,资产金额也不高。这三类资产主要集中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仅以最高收入家庭的数据来看,这类家庭拥有的非自用住宅资产的中位值为320000美元,商业房地产中位值为200000美元,而商业资产中位值有455000美元。可以说,富人不仅在金融资产上占据优势,即使是非金融资产,尤其是在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上,也占据了家庭财富的绝大部分。

年轻人积累家底要有耐心

在非金融资产拥有上,美国大多数家庭的家底体现在房子和汽车上,有钱人会更上一层楼,拥有更多的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中、低收入家庭的家底主要是在自用住宅上,因此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这类家庭资产的升降影响非常大。积累家底是一个过程,除了暴发户以外,家庭资产的积累要经过岁月的历练。年轻人开始成家立业底子薄,这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年头的增多,收入会逐步提高,慢慢也就有了积累家庭财富的资本。

从表4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有家庭拥有的非金融资产项目中,35岁以下家庭每一项家庭非金融资产的中位值都低于其他年龄段家庭同类非金融资产中位值。上面已谈到35岁家庭拥有汽车、住宅、非自用住宅、商业房地产和商业资产的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家庭中也是最低的,这一切表明家庭财富的积累要脚踏实地,要靠自己辛勤的努力,积沙成塔。

第2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它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现阶段,我国已成立了四家国有独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收购的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范围内,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时,可以从事下列业务活动:

1、 追偿债务;

2、对所收购的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

3、债权转股权,并对企业阶段性持股;

4、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

5、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

6、财务及法律咨询,资产及项目评估;

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活动。

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的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由财政部核拨。财政部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财政财务政策的规定》,对此进行了原则规定。为了尽快落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划转工作,确保资本尽快足额划转到位,财政部于2000年7月25日印发了《关于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划转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金[200]44号)文件,就资本划转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实收资本100亿元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现有资本中划转解决,其中现金资本不得低于应划转资本的25%;

二、以固定资产形式划转的资本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固定资产价值不超过应划转资本的30%;

(二)固定资产价值按照银行划转当月的帐面净值计价。

银行在划转时,不得将原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而未作价入帐的土地,作价至固定资产中以增加固定资产净值;不得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或盘盈增值;不得调整原已入帐的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划转当月由银行计提折旧;划转下月由资产管理公司按原折旧率继续计提折旧。

四、以投资形式划转的资本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投资不超过应划转资本的45%;

(二)投资必须是银行自身的投资项目。股权关系须明确落实;出资证明书、投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经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1999年度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银行历次出资的划款凭证和历年送增股份的入帐凭证等法律文件和会计资料须齐全;

(三)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资产管理公司确认有效的项目;

(四)投资按照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双方审计后的净值划转。

从上述财政部有关的文件规定可以看出,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金的资产(以下简称资本金资产),包括现金、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其来源均从国有商业银行划转。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国有商业银行划转当月的帐面净值计价;对外投资均按照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双方审计后的净值计价。

依据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性质,可以对公司的资产分为两类。

一类是待处置资产,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以买断方式或其他方式从商业银行取得的待处置的贷款及利息、待处置的流动资产、待处置的股权投资、待处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置房地产、其他待处置资产。这些资产是要由资产管理公司在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的前提下进行处置。财政部对资产管理公司业绩考核主要是针对这些资产的处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收入,考核指标为现金回收净额。

另一类资产是资本金性质的资产(资本金资产)。这些资产是由财政部核拨,从国有商业银行划转的现金、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资本金资产的性质同待处置资产完全不同,这些资产构成资产管理公司净资产的一部分,属国有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任务。

二、资本金资产的价值计量

资产价值的计量是企业财务核算的的基础,正确确认资本金资产的价值是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础。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制定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该《制度》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待处置资产的价值计量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没有设置专门的章节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资产价值的计量作出特别的规定。资本金资产价值计量只能通过该《制度》对投资人投入资产价值计量的规定作出判断。

(一)固定资产

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试行]》规定,公司自用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1年(不含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含20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其中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除国家特别规定的外,按公允价值计价。该《制度》对公允价值作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关于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划转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金[2002]44号)规定的固定资产划转价值以银行划转当月的帐面净值计价,这个价值不属于公允价值,而应认为是“国家特别规定的”情况。

在实务中,银行划转当月的帐面净值同该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不完全一致。根据《制度》规定,“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实收资本的差额,资产重估确认增值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 帐面净值同该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差部份应确认为资本公积。

(二)对外投资

资产管理公司的对外投资按照持有目的和时期长短,划分为短期投资、待处置股权投资和长期投资。资本金资产不包括待处置股权投资。《制度》规定,“公司的有价证券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按照《补充通知》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取得的划转资本金短期投资是按照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双方审计后的净值计价,也就是说有价证券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就是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双方审计后的净值。

第3篇

自1998年广发证券和辽宁成大相互持股以来,交叉持股现象正日益出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指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参股,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现象。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甲持有乙的股权,乙持有丙的股权,丙又持有甲的股权……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资产都实现了增值,意味着它们所持有别的公司的股权也在升值,进而又刺激自身股价的上涨,从而形成互动性上涨的关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的机制。

根据中国证监会日前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沪深证券交易所日前对两所主板及深市中小板公司2007年半年报披露工作进行了部署,上市公司对外股权投资信息的披露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新旧会计准则过渡工作继续推进。一方面解决了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全流通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在2006年年报资料中,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为340例,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及非上市银行361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保险公司6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综合类券商270例,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信托公司68例,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这些程度不同的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家数,合计为1135例。如下表所示:

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数量为1477家。也就是说,1135例交叉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家数的比例为76.84%。由于有关机构未对上市公司参股期货公司等进行统计,因而还有为数不少潜在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案例将超过1135例。

购买金融资产

首选期货公司壳资源

股指期货推出前夕,券商争夺期货公司资源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统计,目前已至少有34家券商参股、控股了期货公司,其中25家创新类券商大部分已完成对期货公司的收购。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目前多家公司正紧张地对期货公司进行洽购,年内券商参股控股期货公司的数量将达50家左右。广发期货高级分析师陈年柏认为,股指期货对证券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证券公司必须争抢期货公司资源。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理》及《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规定,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由期货公司开展,券商不得直接从事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要从事IB(介绍经纪商)业务,应通过其全资或控股的期货公司来参与股指期货。

统计显示,由于政策层面此前给予创新类券商收购期货公司更多的支持,且创新类券商质量相对优秀,因此走在了收购期货公司的前面。在目前取得创新类券商资格的25家公司中,广发、光大和国泰君安等将近20家公司已收购了期货公司股权。

交叉持股成就牛市神话

交叉持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惊人的利润。截止到7月23日,沪深两市已有61家上市公司了2007年度半年报。根据统计,这61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已达44.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业绩增长态势明显。同时,亦有700余家上市公司了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将达到1400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77%。

从二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交叉持股市场表现如下表:

其中,上涨幅度超过300%的个股中,美都控股持有天鸿宝业3461.54万股,天鸿宝业上涨幅度为458.43%;中国平安持有珠江控股389.85万股,珠江控股上涨幅度为426.88%;中信证券持有中孚实业199.99万股,中孚实业上涨幅度为351.75%。

进入2007年,市场不断创出新高,上市公司所持股票股价也不断创新高,整体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上涨幅度为68%,上证综指为35.15%。这意味着,整体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跑赢大盘。

正是大量上市公司间的相互持股令股市持续走强,股市持续走强又令上市公司的大量闲置资金进一步投入股市,以期形成一个业绩与股价的良性循环。

交叉持股是“双刃剑”

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既能推动股市加快上涨,亦可能使股市快速下跌。牛市之后,只要某一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股价下跌,交叉持股就必然会使其他上市公司业绩下降,进而使牛市走熊,牛熊之间的转换速度大大加快。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管理层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对外股权投资的目标而不是内部经营上。2007年股市奖赏了那些醉心于对外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老实做企业与股权投资相比,其投入产出并不匹配。受此驱动,企业管理层自然会把主要目标定在寻找对外股权投资上,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也会向此倾斜,企业经营必然受影响。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规模一旦形成,对于散户来讲更是无从甄别个股,从而愈趋盲目。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的企业很流行交叉持股,银行间、企业间,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叉持股,这一点在日本股市持续走牛的时候极大地推动了股市的上扬,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账面财富,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但是,当股市由牛转熊的时候,交叉持股则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进一步影响股市走低,使得日本股市走熊长达10年之久。

日本的经验说明,交叉持股能使企业在本币升值过程中享受资产重估的好处,并且交叉持股对企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会使得资产泡沫越来越大,只要本币升值过程不结束,这种泡沫就不会破灭。所以,交叉持股具有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作用,而靠交叉持股推动的牛市也具有涨时超出多数人预期、跌时跌破多数人底线的特点。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迈向牛市的路上,而交叉持股就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势必后患无穷。

后期市场交叉持股投资机会分析

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看好三类参股或交叉持股的公司。第一类是持有高速增长金融公司的股权,比如持有券商和保险股权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人寿、吉林敖东、中粮地产等。第二类是持有本币升值带来重估机会的公司的股权,比如工商银行等储蓄类金融机构以及万科等房地产企业。第三类就是持有优质公司股权的公司,如原水股份、雅戈尔等。

机会1:参股券商公司机会分析

火爆的牛市使券商们成了“赚钱机器”,业绩增长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中金公司、申银万国、长江证券、信泰证券、西部证券、光大证券、广州证券等一批券商近日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无论大小券商,其增长率都十分惊人,不仅传统业务大获丰收,金融衍生产品也成为券商盈利亮点。

这7家券商首批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券商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倍数惊人,这主要得益于今年经纪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根据统计,上半年证券市场的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金额已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7.7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的3倍,沪深两市IPO融资接近1500亿元,承销IPO给券商带来的收益进账30亿元,另外,权证创设也收益不菲。业内人士分析,券商的报表爆发式的增长无疑最吸引投资者注意,这也导致该类股票走强。不过,在行情大涨的情况下,那些增长率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证券公司更值得关注。

券商投资公司大都收益不菲:上半年股市给券商捧上了大红包,今年上半年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也在背后偷乐―不仅投资收益不菲,其股价也因市场追捧券商概念而不断高飞。

据WIND统计,两市共有28家公司参股13家券商。

其中,拥有券商股份最多的是亚泰集团,亚泰在今年2月1日投入4亿多元拥有了东北证券42.62%的股份,成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东北证券上半年收入不菲,高达6亿多元。亚泰集团在东北集团拥有较多的股份,相应在红利分配上也有较高的话语权。参股券商带给亚泰的收益不仅仅如此,这家中报业绩每股收益仅为0.04元的上市公司,因为参股券商,股价从2月份的8元多最高飙升至28元多。

数据显示,已公布中报券商中净利润排名第二的广发证券,其上半年净利润超过31亿元,而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作为广发证券的前两大股东也受益最多。其中持有5.43亿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每股收益将净增近1.5元,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每股收益增加也接近1元。此外,以东北证券上半年6.3亿元盈利计算,其第一大股东亚泰集团从中受益约0.23元左右。

事实上,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的收益情况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收入剧增,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此前爆炒的券商类上市公司收益情况差强人意。据WIND资讯统计,上述券商的大股东中,陕西金叶、保定天鹅、海欣股份、皖能电力、皖维高新、桂东电力、中恒集团、河池化工和亚泰集团今年以来平均累计涨幅高达230%,但截至今年一季报,上述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不足0.04元,其中已公布中报的保定天鹅每股收益也仅为0.09元。

有关财务研究人员分析,券商上半年业绩优秀,并不意味着券商会对投资者分红利,分红利需要券商的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这就是说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不会马上红包落袋。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更多地会在年底体现出来。但券商的收益高低,对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会有影响。

机会2:参股银行公司机会分析

国泰君安证券最新研究报告预计,2007年境内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将在35%左右。该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银行业6大投资主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6大投资主题包括:人民币升值提高银行估值;再融资逆转成银行利好;外资并购与银行再造;大市值银行溢价;金融创新助推银行业务转型;税改预期改善银行盈利前景。这些投资主题在过去的1年中相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结合银行股最近的走势,银行股下半年还会有一波较大的行情,很可能先经过一段调整后,再掀上涨波浪。

第4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提出了质疑,在国内经济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否收到影响值得研究。基于以上,本文选取了36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根据均衡价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以及决策有用理论来看,通过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能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此外,金融危机的爆发减弱了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波动存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也会相对减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存在相关性。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会影响投资者的相关决策,投资者会关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股价存在相关性。

2.样本选取。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364家作为样本,其中深圳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137家,上海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227家。这其中剔除了资产为负的公司、亏损公司、ST公司等上市公司,因其价值相关性并不明显或不符合价值相关性标准,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这些公司剔除。

3.选择变量。本文选取了一个被解释变量P,5个解释变量,1个哑变量。被解释变量P表示样本公司i在第t+1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公司股价。解释变量分别为:①FEPS:出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后的样本够公司i在t年的每股收益;②FBPS:除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之后的样本公司i在t年的每股净资产;③FVPS:样本公司i在t年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的变化额。其公式为FVPS=YPS+APPS;④YPS:样本公司i在t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变化额;⑤APPS:样本公司i在t年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变动额。哑变量FDD:样本公司i在t年财务报告中,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披露,若定义详细为1,若不详细为0。

4.模型设计。根据选择的变量可知,本研究主演的研究对象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各个变量每股检验的模型:P=a0+a1×FEPS+a2×FBPS+a3×FVPS+a4×FDD+m此模型能够对上文提出的假设1和假设2进行检验,如果系数a3不是0,且其预测的符号为正,那么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则存在价值相关性,对不同年份数据回归进行分析,得到拟合优度R2如果R22007比R22008大,那么就可以对假设1进行验证,如果a4系数显著不为0,则说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股票价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则实现了对假设2的验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及样本变量数据的相关性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得:2007年与2008年虽然存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但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并不受到影响,这种相关性存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股价在2008年和2007年都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这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2相一致。对比2007和2008年数据的回归修正来看,拟合优度R22007比R22008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数据信息的解释力相较于2007年来说变弱,因此可以证实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通过回归分析法对沪深两市364家A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资产计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果与讨论如下:

1.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都存在,只是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其相关性的强弱不同。在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经济环境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强。

1.2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详细程度也有关注,且市场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关注程度较高。

1.3通过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也呈正相关关系。但对于市场来说,两种不同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并不相同,相较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要更加强烈。

2.建议。

2.1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方法要坚持。当前仍有部分学者在质疑,公允价值是否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源头。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作为一种属性,公允价值的本身肯定不存在问题,在资本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公允价值只是相对的做出了相关反应而已。在资本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的时候,公允价值能够为市场中的投资者提供相关金融资产的信息,例如金融资产质量信息等,且这种信息有着真实性特征。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依然存在,虽然受到影响但却没有丧失。基于以上,我们应当积极肯定并坚持将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坚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金融资产的计量。

2.2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要明确。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表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要求较为含糊,这种含糊性使得投资者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信息以及变动细节不甚了解,这对于公允价值相关性有着一定的减弱作用。因此,应当在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种类以及持有目的进行统一、严格的分类,且对于分类之后的每一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持有人的持有数量等相关信息要详细、单独的进行披露,以此来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这些被披露信息的模糊性,使投资者了解相关种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和变动细节,这样就能够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2.3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可出售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其所用于分类的限制条件过少,这很容易导致企业随意的划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其后续计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企业划分过于随意,很可能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提供机会。基于以上,本文认为应当积极完善在会计准则中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细化分类条件,从而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根本上杜绝企业管理者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操纵相关利润的现象。

2.4不断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市价法是当前采用最广泛的用来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在本研究下发现,如果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有所动荡,或出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依然存在,但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相较于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年份来说,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会有所减弱,在市价法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市价会受到市场活跃程度的影响,如果市场活跃程度有限,那么所取得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也有限。因此,在市价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完善其他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技术,以此来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提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两市364家A股上市企业未样板,研究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建议,旨在促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元.上市公司价值与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计量模式。

(一)积极推进培育活跃、有序的市场

公允价值有别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所以活跃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培育,依赖于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防止行业垄断地发生,让交易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公允的市场价格及市场信息;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积极营造一个充分交易、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开展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来说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长期的资产评估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和评估技术。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与资产评估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了有效提高公允价值估价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借助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的优势,尽量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长期来看,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客观、公允的资产价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正式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对该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但这些指南分散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当前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情况与NO.157号前美国的情况基本类似,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既然美国已经研究并很好地处理了该问题,那么我国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制定公允价值专项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便务实地规范指导公允价值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2]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坛,2005(9).

第6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计量模式。

(一)积极推进培育活跃、有序的市场

公允价值有别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所以活跃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培育,依赖于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防止行业垄断地发生,让交易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公允的市场价格及市场信息;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积极营造一个充分交易、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开展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来说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长期的资产评估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和评估技术。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与资产评估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了有效提高公允价值估价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借助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的优势,尽量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长期来看,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客观、公允的资产价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正式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对该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但这些指南分散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当前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情况与NO.157号前美国的情况基本类似,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既然美国已经研究并很好地处理了该问题,那么我国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制定公允价值专项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便务实地规范指导公允价值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2]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坛,2005(9).

第7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税核算

1引言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使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明显增大。与原有准则、制度相比,最为明显的就是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除历史成本外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部分资产或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其账面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得经常化。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交易性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当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方法与上相同。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概述

2.1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引入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不再盲目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地位。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并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2.2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定义及使用范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以后,当该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期末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1]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要求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等计算利得和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使用对企业纳税核算的影响

3.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资产。[2]3.2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处理原则内容详见表1和表2.3.3案例分析2014年3月1日,QF企业购入一项初始成本为500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该项资产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在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共取得银行存款510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1)2014年3月1日,QF企业买入该项资产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2)2014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结转本年利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3000(3)2015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3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O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6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4)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项资产,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51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投资收益1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投资收益1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4000假设QF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对纳税核算的影响账务处理如下:(1)2014年12月31日,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有差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并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数额为3000×25%=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2)2015年12月31日,资产价值降低,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25%=150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贷:所得税费用1500(3)2016年3月l日,在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多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数额为25%×3000=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从以上会计分录可得出,该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时间为2014年,并增加当期7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增加75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2015年由于公允价值下降6000万元,应当转回150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减少150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最终调增1500万元本年利润;2016年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则要增加最后剩余的7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其公允价值变动是未实现的损失或收益,把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前,税法上的处理方法是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在会计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方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时却要产生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与其相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对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4结束语

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账户纳税核算的案例讲解,我们对公允价值及其损益科目的运用有了充分理解。但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使得会计处理变得很复杂。所以如何兼顾其合理运用同时降低其复杂程度将是未来进行探索的一个主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