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7 17:06:36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第1篇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过程。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只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也大都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求发展的资本与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还有部分人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就业指导,只要在学生就业前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突击,以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现学现用便可,这种短期促销的就业指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教育,它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应包括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素质等一系列的内涵。

2.1品德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有诚信的合格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让他们树立强烈的专业和创业意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嚣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2专业素质教育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要具有生产实践的真实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具有将专业知识转为生产应用的实践技能。

2.3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主要完成学生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社会素质教育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竞争。

3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

3.1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1.1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由于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过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应该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建设是最为重要也是大多是高校最为欠缺的环节,只有拥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职业素质教育专职教师,课程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作为高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社会上专业的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合适的教师出去学习深造,以满足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3.1.2引导学科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某几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而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替移默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须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既可以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贡献和重要性。

3.1.3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步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

3.2营造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特点是由表及里,潜移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成才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职业素质的校园文化。比如,定期举办职业素质讲座,开展职业生涯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演讲会、模拟招聘等,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职业发展教育知识等。

3.3实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利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与企业多接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充分感受到职业魅力的同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达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同步增长的教育目的。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与企业统一研究、分析,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

3.4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勰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21。

第2篇

【摘要】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是将来社会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发展趋势及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各单位对招录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除了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外,还要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水平,特别是优秀的职业道德水平。各事业单位考虑和聘用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已经转化为大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高度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要努力的培养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有用人才,我们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提升职业道德情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水品作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比较薄弱一个部分。许多高校的教育中有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只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在国内对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内容很多,却仅仅是对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的探讨,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比较少。即使近些年有学者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领域做了初步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标模糊

人的活动行为都是指向既定的目标,而教育所指的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及归属,教育的目标对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起到支配、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具有导向、激励、选择、协调与评价的功能。所以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就会影响到职业道德教育所有活动的进展状况,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还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并且约束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考察评价等多个层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有着独有的内容及特点。

2、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念落后

在国内,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以及传统习惯来保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平时社会道德在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这种特殊的、接近标准的定义有意无意的从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出发,忽略了道德的批判、冒险及创新价值。这对职业道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最终,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忽略了作为学习和工作的主体,即个人。当制约着道德问题时人对于能动性的发挥,更趋于对个人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

3、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总是零星出现,制度性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限定在两三个有传统的专业中,如师范、军事和医学,由这些专业拓展的职业活动进程,关系到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因不了解专业的专有职业道德或者没有深入学习而造成的工作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很常见。同时在许多开设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仅仅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作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普通课程,老师在授课中谈论较浅,并没有突出其职业性;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内容的学时数很少。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是教育者在灌输给大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的同时,还要达到和学生之间内心相容以及情感共鸣的情理相容的教育观念,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观。这样就能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职场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标准。大学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大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上,大学生必须做到能够自觉的履行职业道德的标准。

2、合理安排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把目标限定在大学生大学期间可能面对的一般道德素质问题。这样就使大学生不可能接受到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规则。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应该专设一到两章来进行专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就必须制定出专门的教学计划及大纲,让学生按规则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长效体制,从大一幵始直到毕业前都要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安排在显性课程当中。还要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彻到学校所有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优势,找出适合教学科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准确的切入点,充分的发挥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功能。

3、在就业指导中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在就业导向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提升,使其具备较高品质的道德素质。首先,要严格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及合理的规划职业,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就是要把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实习基地、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三者协同设立。通过这样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真实的实际感受,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意识与行为,让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深入人心,并有自己的感悟与信念。最终能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者。

三、总结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必须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开拓工作;另一方面则不能忽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因此,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长期关注,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高校德育素质教育实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高度上,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并及时作出有效地改变。

参考文献: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朱妍洁.反思建构: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1,8-10;

第3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99-02

0引言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目前践行的仍然是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导的传统培养模式,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分工的细化,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发展日益凸显出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7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较差,8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毕业生没有达到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而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应届大学生至少需要经过一至二年的社会洗礼才能符合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在我国某知名企业的招聘现场,招聘方曾表示:“如果在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经验之间挑选,企业用人一定首先挑职业素质”,可见,职业素质已成高校毕业生是否被录用的首道门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指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1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误区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只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也大都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求发展的资本与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还有部分人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就业指导,只要在学生就业前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突击,以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现学现用便可,这种短期促销的就业指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教育,它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应包括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素质等一系列的内涵。

2.1 品德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有诚信的合格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让他们树立强烈的专业和创业意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2 专业素质教育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要具有生产实践的真实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具有将专业知识转为生产应用的实践技能。

2.3 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主要完成学生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社会素质教育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竞争。

3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

3.1 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1.1 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由于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过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应该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建设是最为重要也是大多是高校最为欠缺的环节,只有拥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职业素质教育专职教师,课程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作为高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社会上专业的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合适的教师出去学习深造,以满足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3.1.2 引导学科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某几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而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须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既可以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贡献和重要性。

3.1.3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1]。

3.2 营造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特点是由表及里,潜移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成才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职业素质的校园文化。比如,定期举办职业素质讲座,开展职业生涯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演讲会、模拟招聘等,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职业发展教育知识等。

3.3 实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利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与企业多接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充分感受到职业魅力的同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达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同步增长的教育目的。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与企业统一研究、分析,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

3.4 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2]。

4结论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我们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创新人才,学生必须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要乐观、要诚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高等教育附属品,而是一个理论体系日趋成熟、操作体系日趋完善的新型领域,将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郁南.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4):45.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素养;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华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32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for applied agricultural talents,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reform idea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riented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urfgrass specialt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urfgrass specialty reform were as follows:modify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of teachers,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development of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education,and establishment of diversified quality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y;quality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理念。1998年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可见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个性发挥、价值观形成、职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大学素质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通识教育已被普遍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1]。专业之间交叉相融、学生的知识面拓宽、第二课堂活跃、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都得益于素质教育改革。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质疑和争议却不断。主要的争议点包括:首先,专业教育弱化、专业课程学时数大大压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下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其次,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和口号化严重,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最后,专业泛化。过分强调“宽口径”和“淡化专业”,使学生变成不同专业知识的杂乱堆积体,既不能“文”也不能“武”,学生的就业能力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2-3]。事实证明,若不解决上述问题,大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将困难重重。下面就以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为例浅谈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

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是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首先要提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二是敬业精神和道德。在职场上和生活中,敬业精神和道德表现为职业素养和个人的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 。其中前4个方面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即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而要想使在校大学生这些未来的大树根系茂密,加强其素质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1 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都是采用发达国家通才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强调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大量的通识类和人文类课程;主张文、理相通和淡化专业,增加大量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强调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学生社会活动大幅度增加[4]。然而,我国素质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首先,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原来苏联式纯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惯性思维和习惯势力大。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等)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尚不能满足欧美式通才教育的需求[5]。最后,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和高校教学管理的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均具有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的特征。如果不考虑上述条件而盲目照搬欧美式的通才教育方式,就会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和高校教学管理方式落后,引起非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激烈矛盾,二者之间互相排挤,导致学生非专业素质未提高而专业素质却下降。另外,由于受到“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压力,高校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和口号化就不可避免。

当前,我国草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草学专业教育的体制改革和学科发展。而且各地院校根据当地草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制定了自己的草学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使草学专业教育的区域特色突出[6]。华南农业大学草学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唯一具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水平评估中,本校草学学科在高等学校中排名第7位。本学科点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其热带亚热带特色,在草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近几年来,草学专业一直面临着招生和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华南农业大学从早期就开始探索草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模式。先后开展了“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农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基于网上资源的专业课程自主性学习”和“复合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摸索。在多年素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上而下”设计的通才式教育模式难于解决大学生长远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和近期发展(就业)的矛盾,学生、家庭和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认为应围绕高校与社会的结合点――职业来开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将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到职业素养培养中。此外,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高夫球场草坪建植与管理,草坪及园林植物栽培、育种和景观设计等对于草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有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草学专业人才受到市场的追捧。因此,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被提到日程上来。为了要将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我们不断探索着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区域就业的素质教育途径。

2 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改革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草学专业学生应具备除草学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外,还应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草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熟悉草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技术创新的基本能力。可以看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目前提高草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助推器”,而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混合体,把大学生培养成身心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在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改革的设想。这种教育模式是按照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来选择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依托职业素养,使专业教育与非专业素质培养进行有机融合。

2.1 确定应用型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职业信息需求,提炼新型草业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确定应用型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广东省内有关厅局、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相关部门和省内外多家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对涉农专业人才需要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草坪建植与管理、景观设计、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高新技能,能在现代草业领域从事与草学相关的高新技术研究设计、推广与开发、产业化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为适应现代体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及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的特征)的需求,开设了运动场设计、高尔夫球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增加草学专业学生经营、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修订了草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构架方面,分为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基础和专业拓展5个模块。

2.2 建设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的教师队伍

2.2.1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骨干教师或鼓励具有草学专业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加强学习或出国进修,组建草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2.2.2 组建校外专家教师团队。主要是聘请在华南地区草学领域有较大成就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作为客座教授,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可以依托这些校外专家的社会资源,经常带领学生到科研单位、运动场、草业高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去参观,使学生们看到学草的希望,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对草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也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3.1 教学方式的改革

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克服过去的“黑板种田”教学方法的弊端。如:高尔夫球场管理的授课方法是根据草坪管理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草坪管理分为修剪、施肥、灌溉、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在学习每个环节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真实草坪上现场直接讲授。

3.2 提高草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技能传授者,其自身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必须有一批不仅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师素质,而且有较强实践能力,能不断用新技术、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的专业教师。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3.3 保障实习场地和经费的充足,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草学专业的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规模越来越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践的要求。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日益缩减,校内实践教学开展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南农业大学草学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广东省内几家有条件的高尔夫球场和运动场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还与一些高科技示范园、种植园及社会上的厂(场),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3.4 科研性实践教学方法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进入第3年后,学生要开始进行科研性实践。首先,由教师根据其科研内容及行业发展方向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确定研究题目。根据选择课题的不同,加入不同指导教师的研究小组。在小组内,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择研究题目的行业发展动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题目,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并制定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确定的方案独立完成。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题目,使优秀论文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同时在毕业生产实习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

3.5 丰富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能全面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活跃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由素质教育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各种竞赛活动。通过学科竞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

4 对在校生加强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切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应尽的义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草业的大背景下,草学专业应为区域农业经济服务,因此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间断的创业理论教育,让学生对创业过程具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可以消除大学生创业高不可攀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创业的欲望。

5 构建多元化的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农业院校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把知识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的评价尺度。建立使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分析乃至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如本专业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任务式考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组织分工协作,学会发挥组织成员各自优势做好项目策划、资料收集、社会调研、及PPT制作和考核项目的口头表达。每个人的成绩根据完成考核任务的权重得出。另外,利用假期,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参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机会,在实践中发掘和培养学生行政管理、经商贸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且由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出每个人的考查成绩。总之,一改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设计、开卷、办开卷等多种考核模式,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个性、特长、创造性和潜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根据对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及社会普遍认为该校草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强。主要表现在工作上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富有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8]。这些无疑和学生们在校期间接受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加强素质教育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适时进行实践教育体系改革、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及多元化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并不断地进行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大胆实践创新,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好,利于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张正义.论大学的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18-20.

[2] 孙二军.素质教育缘何遭遇困境[J].现代教育管理,2009(8):11-13.

[3] 李治,杨杏芳.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进的四阶段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31-134.

[4]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5.

[5] 岳慧兰.中美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26-127.

[6] 宋桂龙.草学学科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23-26.

第5篇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途径

一、高校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但是高校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现行的教育方式不利用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高校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校培养人才的压力也逐渐增加,虽然很多高校以素质教育为办学宗旨,开设了一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课程,但是总体来看,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的核心,高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从教学资源、师资、考核、后勤辅助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旨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对学生最终的考核也是以专业成绩的好坏为标准。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高校中被忽视,而德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为,也关系到大学生在将来就业中的表现和道德规范,学生的德育水平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当前高校教育重知识轻德育的做法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虽然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但是总体来看,理论教学和书面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的课程安排仍然以课堂学习为主,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知识中,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授课,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埋头于各种作业、考试和评比中。这种情况下,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很少,一方面学校认为实践及具体操作都是毕业以后的内容,因此学校很少安排专门的实践课程,最多就是实验操作或模拟训练,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这样一来,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不到有效提升,不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成果,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高校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有所忽视

高校教师是开展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要求,如一味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等,却忽视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首先,有的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深,将自己的工作内容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个人品质以及言行思想的关注,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缺乏责任感,导致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不够理想;其次,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专业性不足,一方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不清,对学生缺乏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和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不从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4.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视

高校素质教育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方面,心理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无法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首先,高校管理学生的手段较为生硬,高校通常单纯依靠规定、制度、纪律等约束学生,对学生缺少鼓励和正面的引导,导致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没有做到以生为本这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其次,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较为欠缺,教师与学生日常沟通交流较少,没有真正的尊重和关心学生,导致很多学生遇到学习及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策略

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将两者融合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的融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随着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教育理念也要进行及时更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势在必行,只有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因此高校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对此,高校领导者要坚定素质教育的路线,同时将职业素养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安排素质教育的课程或活动时加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高校的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过关,而应该转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就业人才,改变人才培养思想和模式,在专业教学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同时,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需求,并指导学生理性分析自身现状,挖掘自身潜能,认识到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建立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今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当前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首先,高校要改变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现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的成果落到实处,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传授职业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同时达到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其次,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高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在校内建设实践基地,另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例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不断完善职业素养。

3.打造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在职业道路上表现,因此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加深对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真正了解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社会或企业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实际的就业环境和对人才的需求,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使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更有针对性;再次,高校聘请优秀的行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或者定期邀请学者专家到学校讲课,通过学习和讲解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式,确定自己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便于使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综合性。

4.构建基于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考核体系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学融合

一、大学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停留在相对浅表的技术层面

客观上说,当前我国不少应用型高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大多停留在相对浅表的技术层面,着重于在各类专业课堂上滔滔不绝甚至迫不及待地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职业理论和实操技术。固然,这是由于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压力所致。近年来几乎年年都会出现一波波“最难毕业季”、“最难求职季”,导致高校不得不将几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技能、技巧的职教过程中。只为了帮助学生在越来越残酷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给学校挣得一个较为体面的毕业率、就业率。

(二)职业素质培育相对匮乏

然而,在表面相对光鲜的各种数据的反衬下,进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却展示出了不尽相同的一面。曾有数据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所谓“订单式”职业教育模式下,近八成学生在“订单式”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仅一年就会流失约一半,两年后更只剩下约三成。显然,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企业忠诚度、卓越的职业素养在此类“速食”化的职教制度下几近消失。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促进

日本食品行业有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人物: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郞。此人只擅长一件事,就是做寿司。但也正是在六十年只做好寿司这一件事上,小野二郞成为了日本的“寿司之神”。中国的职业教育固然不是为了培养神人,但至少需要培养有精神的职业人,培养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对个体来说,日复一日的坚守、兢兢业业的追求往往能够开创出人意料的职业生涯新境界。这不仅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症等亚健康状态,也能实现个体更为出色的社会价值。

(二)对群体价值创造的推动

三人成众。人类社会的组成并不是物质,而是每个个体的人。只有当每个个体都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人类社会才能整体向好。同样,当每个职业人尽职履责、具备足够的职业操守,才能促进每个行业直至产业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实现对人类群体价值创造的不断推动。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优化创新专业课教学设置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职教之所以存在诸多缺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按部就班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式发展。教学双方都满足于跟随书本教材亦步亦趋,只要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就万事大吉。然而这样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却无法在学生思想意识深处烙印上精益求精、吃苦耐劳、专注专业的职业精神,自然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大国工匠。因此,优化创新专业课教学设置模式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是前提条件。比如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5+1+2”的职教育人新模式。“5+1+2”是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到原有教学设置的八成,只用五个学期理论学习,一个学期进行校内实训,剩下两个学期则开展校外工程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利用更加充分的校内外实际操作印证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两相促进的结果不仅是参与新课改的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基本满意的工作,而且由于在校期间经受了真实工程项目的考验,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一生只从事一种还是多种职业,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个相对稳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因此,事业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从事怎样的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需要提前有所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人生的战略设计,是成功人生所必须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是个体的特性,独特而持久。换言之,素质就是一个人习惯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反映方式。素质和职业的最佳匹配,会促使个人成为最佳工作者。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素质类型是匹配的,他工作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同一职业类型或团体中,往往聚集着素质相似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挥积极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还应包含自身的个性发展,要注重全面发展。素质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在职业生涯规划运用中,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本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

我国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各高校的研究尚不成熟。学校开展的基本课程就是就业指导、创业实训等,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来说,这些尚不构成体系。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对自身的认识相对较肤浅,对于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也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也不知道社会的最新需求,导致无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为弥补在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缺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规划,提高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重要内部因素

素质教育以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态度、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为宗旨,之所以提出,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素质教育都不能真正地体现以学生为本。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素质教育,使其回归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的目标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的是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制定出适合个人发展的生涯规划目标,促使学生通过素质教育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此外,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招聘越来越趋于理性,对学历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而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品德越来越看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将素质教育合理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个人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来订立一份合理的、有效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自己正确、合理地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自己目标实现与现实有何差距,并合理地评估实现目标存在什么阻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最终实现成功的就业。

二、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中作用显著,但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有研究发现素质教育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

(一)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

素质教育对学生意志力塑造水平不够,主要表现在不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显不足,对自己毕业之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一方面不少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比较肤浅,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与什么样的职业对口,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施以素质教育的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

素质教育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缺乏,表现在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全面。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的,是让大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了解自己,包括兴趣、特长等。一个大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必须先全面了解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规划职业生涯,以实现规划目标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对于自我认识相对比较缺乏,自己也不重视素质教育,片面的、主观地认识自我。这些情况势必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三)对学生的培养重理论、缺实践

实践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如此,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必须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目前而言,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只是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其结果只能是空洞的理论教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力求在实践活动中来体现教育理论的价值。换言之,高度重视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应当是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方式,也体现了在方式上,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尽管大学生对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迫切需求,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既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与付出,也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引导,还要营造教育环境,才能达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教育成效。

三、对策分析

针对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及课外教育的相互促进,努力拓展素质教育提升的渠道。首先要充实教育内容,把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思想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塑造自身良好素质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课程体系上的建设;第二要改进教育方式,将素质教育职业从生涯规划课堂延伸到行为实践,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领域;最后,要发挥课外教育的典型作用,将树立良好的素质典型与自身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榜样和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加强提高素质的自我教育,将素质教育不断地延伸到深入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加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教育的结合,学生掌握了大学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作用于实践,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能培养大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养,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社会实习、实践,可以让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要。既帮助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避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与现实社会的需求脱离。

(三)素质教育与考核考评相结合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能力,相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都是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身、提升自我、锻炼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确切地说,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最有效平台。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教育者通过合适的测评方法来检验,确认素质是否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得到量化的体验,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四、结论

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对各类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使大学生认清目前的社会形势,进一步客观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运用其中,促进大学生自身目标追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树立大学生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观和实现自身理想的价值观,最终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及价值。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贯通。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超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刘勇.大学生生涯管理与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0.

[4]周祥龙.大学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