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把脉法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6 10:46:01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把脉法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把脉法教学

第1篇

――怎样把寿脉

很多人都问我,什么样的脉是长寿的脉?我说,长寿脉有如下特点:寿脉是阴阳平衡的脉,所以必然是柔中有刚、从容和缓,也就是说长寿脉是一种柔和有力的脉象,也就是中医经典医著――《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胃气的脉。即脉缓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长不短,柔和有力。

那么,什么是非长寿脉?非长寿脉就是无胃气的脉,把脉时,应于指下或坚硬击指或微弱而伏,按之不得。

总之,大凡五十岁以上者的脉,不硬、不顶指、不虚软,而是流利圆滑、柔中有刚的就是寿脉。反之,坚脉搏指,刚中无柔,或过快过慢的脉就不是寿脉,就要注意判断是否有病以及去看医生。

――怎样把脉

许多听众要求我用最简单的办法教大家把脉。我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于人民,包括脉学在内,都是来自于人民的,所以不应该只被几个医生所掌握,而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让老百姓学会给自己把脉其实并不难,我现在就给大家讲我们最常见的几种脉。

――怎样切脉

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对应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肾。

那么,寸、关、尺在什么地方呢?

寸、关、尺在我们的手腕部,从大拇指根部开始,三个指头的部位就是寸、关、尺部位,第一个指的部位称为寸,第二个指的部位叫做关,最外侧第三个指的部位叫做尺。

――正常脉是什么样的脉

许多人问我什么样的脉是正常脉?我说正常脉有三个要点。

一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正常成年人脉率每分钟应是60~80次。二是节律一致、无间歇。三是柔中有刚、不太硬也不太软、从容和缓、柔和而有力。

正常脉,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平脉(有胃气之脉)。特点是和缓从容,就是《黄帝内经》说的“胃气来也,徐而和”。

总之,圆滑流利不硬的脉是平脉。

――如何区分脉

《黄帝内经》说:“查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要先区分阴脉、阳脉。

第一,哪些是阳脉?

浮、数、滑、实为阳脉。

第二,哪些是阴脉?

沉、迟、涩、虚为阴脉。

――教大家把几种常见病脉

第一,怎样看高血压脉

高血压的脉大多为弦脉或紧脉。弦脉的特点是比较硬、比较紧,所谓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就是说按在指下感觉脉直而长,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比较硬而且发紧,硬而有力。紧脉的特点是脉体细而急,状若按绳索。

血压高的人,请注意清晨及傍晚经常检查自己的脉。如果发现弦或紧脉,就应量血压,看看自己是不是血压异常,有高血压的人就应看医生,就应赶快服药。注意脉愈紧,血压可能愈高。尤其重按脉紧硬而长,这样的脉大多数是血压高,至少舒张压高,并且常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

第二,怎样从脉看有无冠心病、动脉硬化及高血脂

冠心病、动脉硬化的脉象大多为滑脉或涩脉。

什么是滑脉?滑脉的特点是行脉流利,在指下的感觉是脉象圆滑如珠走盘。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脉象为滑脉而硬,并且指下的感觉偏硬,如伴有高血压的脉象多弦滑。

什么是涩脉?行脉蹇涩不畅,指下感觉如轻刀刮竹。老年人出现涩脉要考虑动脉硬化导致脉管狭窄血流不畅的情况。

第三,怎样看有无心肌炎后遗症的脉

患过心肌炎的人夏季伏天很容易复发,其典型症状是心悸、憋气、乏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脉,如果出现脉跳得过于缓慢或过快无力,跳几下停一下的,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医生。

《黄帝内经》认为正常脉不应该少于60次,也不应该多于80次,也就是说正常老年人脉搏每分钟在60~80次。也即一息四至,就是说一呼一吸这段时间内脉跳4次为正常。

心肌炎后遗症的脉往往慢于50次或高于80次,再出现心慌、心跳、气短、乏力,或伴有间歇脉(跳几下停一下)的应到医院检查。

第四,怎样看感冒脉

中医称感冒为有表证,即有头痛、脉浮、流涕。感冒的脉象是浮脉。就是轻按就可感觉到脉的跳动,重按稍减。

浮脉与虚脉怎样区别?

浮脉:脉虽然浮,但不弱。

虚脉:脉浮而无力。

不过体虚或年老体弱的人感冒,脉也常出现浮而无力。

第五,怎样把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脉

这三种脉都是虚脉,因此都虚弱而无力。也可以浮在表,或沉在里。

气虚脉: 脉弱无力,多出现浮而弱。

阳虚脉:脉弱而缓,尤以尺脉为甚。

阴虚脉、血虚脉:脉弱而细。

第六,怎样把迟脉、数脉

迟脉、数脉都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的人,要学会把脉,里寒证、阳虚证也可出现迟脉。

迟脉的特点是:一息四至以下,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少于4次,即每分钟60次以下。

当然,一些运动员或身体素质好的人心跳略缓,这是正常的。

数脉同样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数脉特点是:一息五至以上,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动5次以上,即每分钟90次以上。有热证,阴虚内热的也可出现数脉。

第七,怎样把沉脉

沉脉是跟浮脉相对的脉。就是说把脉时要重按才可能摸到。

沉脉多为身体内有病,里证、寒证、阳虚证都可出现沉脉。

第八,哪些是危重病脉

代脉、疾脉、散脉、芤脉、微脉、伏脉都属病情危急。

代脉:脉迟缓还有间歇,如果脏气虚弱,脉力不继,气弱心慌出现代脉的要立即上医院。

疾脉:一呼一吸七八次,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出现这种脉意味着情势危重。

散脉:脉散乱而无根,重取全无,这是脏气将尽的征兆。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大葱,大失血的患者出现芤脉表示生命垂危要马上抢救。

伏脉:用力重按才能摸到,意味着邪气内伏,脉气不通。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16-02

古代中医为病人看病讲究先把脉再诊断最后出处方,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发现,保健管理与医学把脉有相通之处。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中经常需要我们及时把脉――发现问题,诊断――分析问题,处方――解决问题。这三步如同“三角原理”保障了卫生保健管理的稳定性。

一、把脉现场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基础

保健管理是为了有效提升保教质量,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因此,制度是把脉卫生保健的主要依据。开学初,我们上下结合,根据上学期的情况汇总和本学期的工作要求,明确制度,对一日活动常规与细则进行微调,然后民主、公开并逐条学习,让大家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深入一线获取有效信息是把脉卫生保健的必要条件。明确制度要求后,保健教师采取深入一线的方式,巡视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把脉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教师,重点巡视幼儿餐前餐后管理、入厕组织、户外健康活动的活动量等;针对保育员,侧重两巾、茶杯的清洗消毒及午睡室、卫生间、包干区等卫生工作;针对食堂,重点把三关――进货关、烹饪关、消毒关。深入一线既让我对全局了然于心,又能对工作的每个细节心中有数,最终掌握管理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把脉――发现问题。案例一:午餐巡视中的发现。中午进餐活动时段,巡视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喜欢面对电脑,背对幼儿,全体幼儿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开始聊天的聊天、等待的等待,体弱儿胃口不佳,将不吃的菜剔除在餐盘中,挑食者直接将不喜欢吃的菜扔到桌子底下……与教师沟通后,一般教师的回答是:“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天催都是老样子,很慢而且挑食,我们也没有办法。”

二、诊断分析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关键

诊断在医学上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判断。同理,“诊断”是对保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针对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诊断”有助于保健教师梳理日常管理,使其更具条理性、目的性,有助于保健教师及时自我反思管理中的问题,有助于保健教师进一步明确管理方向,把握工作重点。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分级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诊断――分析问题。案例二:教师的进餐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内容不明确。进餐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带着孩子经历了一上午的室内室外的教学游戏活动后,教师的精力明显有所消耗。当教师将饭菜盛好后,便开始松懈,随口提示几句:“快点吃啊!你怎么又磨蹭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个菜不能扔掉……”等等催促、不耐烦语气,疏于管理;或者因为忙于教学台账,无暇顾及孩子进餐。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尤其是幼儿园,每个环节都存在教育条件,进餐管理除了培养幼儿独自进餐的习惯,还需要关注孩子在进餐过程中的洁净度、进餐量,是否将所有按照营养计算的食物吃完?是否关注了班级肥胖儿或者当天身体不适的幼儿的进餐?是否关注了进餐完后的漱口环节?等等。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进餐管理方面的意识淡薄,意识指导行为,由于不具备管理意识,也就不会关注孩子,不会拓展管理内容。

三、艺术处方是提升卫生保健质量的有力保障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把脉与诊断,处方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本着“一把钥匙解一把锁”的原则,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出示处方,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也讲究方法与艺术。良好的处方,能促进管理的良性发展,反之,会使员工产生逆反、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管理处方主要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点:应该怎么做。无论是教师、保育员还是食堂人员,在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讲究时效,针对不同的人员,以多种方式来让他们明确应该怎么做。如果是简单的问题可以是现场直接指导,明示工作要求,明确具体操作步骤。如果是共性、普遍性的问题,则可以结合考核制度,通过培训、会议上明确制度等方式,指导教职工应该怎么做。也可以直接采用榜样法,展示日常管理中做得好的案例,让彼此相互学习。

第二点: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不同方式培训教职工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而设置的。管理者在明确怎样做的时候,可以是朋友式的交流提醒,也可以是沙龙式的相互研讨,从而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保教能力。

处方――解决问题。案例三:多形式引导教师进行进餐管理。以学习交流形式帮助教师明确进餐管理内容,如对于肥胖儿要饭前先喝汤;进餐时,多关注身体不适的幼儿;对于挑食的幼儿进行逐步引导;对于全体幼儿的进餐,可以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法;等等。以竞赛形式,促进教师巩固进餐管理,同时也提供交流机会,便于大家相互学习进餐管理亮点。

第三点:还可以怎么做。这是讲究工作的持续性,明确以上两点,掌握了实际操作方法后,贵在各个部门能够按照制度坚持执行。同时也可以提倡拓展式挖掘员工创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相互学习效仿,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把脉、诊断到处方作为卫生保健管理的三部曲,使管理者和工作对象零距离接触交流,富有人情味,能为教职工创设家园式的工作氛围,利于叫教职工找到归属感;也能促使管理者沉下心来,深入到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把脉、诊断、处方主要以指导工作、提升效果为主,以激励为主要手段,坚持做到标准的一致性和常态的持久性,最终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屈玉霞.幼儿园经营与管理(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临床实习;临床教学

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及临床实习后,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儿科疾病的思维方式及具体方法,或学会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儿科的相关问题。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跨越,带教老师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形式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笔者认为,中医专业学生若想在短时间内适应并圆满完成中医儿科的临床实习任务,需要充分作好以下思想准备工作。

1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实现中医理论知识的软着陆

通过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前已基本构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八纲、脏腑、经络辨证以及四诊合参、方药配伍、常见疾病诊治等相关知识为核心的中医学体系,但该体系仍多处于抽象、模糊、片面,或尚未融会贯通,甚至存在谬误的阶段,尤其是理论与临床还没有有机结合起来。临床实习就是要不断领悟、完善,甚至是修正自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认知,并用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重要阶段。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历来崇尚跟名师、早临床、多临床,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从临床疗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目前《中医儿科学》教材对儿科疾病的教学仍较为刻板的分为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分证论治等框架式的排版和讲解,但在临床中却很难体现某一具体疾病的病机在疾病自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演变,在治疗上也就感受不到中医“机圆法活”、“辨证论治”的魅力。又如脉象作为中医精髓内容之一,但若不把脉,不勤把脉,不经多人、不经多时的反复实践就仍是理论而无法落实。故此,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不断把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参悟,达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修正、完善并构建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也要高度认真负责,若要开展临床实习教学应首先取得医学实习生及患者(家属)对其临床业务水平及医德水平的认可。其在给学生讲授临床知识的同时,对待病人的问诊技巧、态度和处理疾病的思维模式、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带教老师在遇到临床典型、特殊或罕见病例时要及时提醒、指导学生加强认识,必要时可以专门展开集体讨论、分析,或结合患者给学生介绍中医前贤及名老专家的治疗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中医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鼓励、指导学生多读中医经典著作,追溯古代医家临床思维方法和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并与自身临床所见相互参照,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医临床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临床笔记认真总结临床经验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儿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其重要内容,而临床疗效是中医的魅力和活力所在。通过课堂教学,医学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仍局限于理论,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即使时至今日,从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口疮、厌食、腹痛、积滞、泄泻、遗尿、尿频、麻疹、丹痧等;慢性疾病如哮喘、水肿、疳证、癫痫等;危重如肺炎喘嗽、急惊风、厥证等疾病的中医治疗及用药经验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提炼。作为刚刚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临床跟师实习期间,切忌只是泛泛的走马观花、跑腿打杂、看看而已,要认真跟随带教老师的思路,要多想、多问、多记笔记,记录老师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无论得与失,甚至要多跟不同的老师,总结和掌握他们治疗相关疾病的用药特点和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通过千余年来中医医学史的学习可以知道,从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到穿插其间的各家学说,其临床经验的积累无不起于毫末,非一日之功。故此,初上临床的中医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亲力亲为,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泛泛而为。

3转变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中医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带教老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或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转换角色和观念,要把自己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资源、学习指南,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相互作用”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学问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临床考试、考核方法上亦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杜绝以往“高分低能”现象,要改变单一卷面笔试的考核方法,要在传统笔试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实践技能相关内容的考核,前者以理论为主,将来可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后者则包括病例书写、病例分析与处理、临床操作、实验等内容,这种复合考核方法不仅能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分析、判断具体病证特征、性质以及遣方用药的能力[2-3]。总之,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确立,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自我思维转向学生自主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体验和发现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对学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观念的改变。

4提高临床沟通能力掌握中医儿科病史收集的技巧

在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医患沟通已被看作是一门艺术,是医生的品德、修养、知识、技术、能力、经验等各种积累高度浓缩的结果。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学生快速融入临床实习当中的重要表现[4-5]。在儿科医学生主要是面对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之间的医患沟通,只有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下,医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采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历资料,对下一步患者的病情分析、诊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关心患儿疾苦的询问也是一名医学生或医生应有的道德修养。同时,儿科有别于成人内科科室,临床中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病情、或者不能顺利进行查体的婴幼儿,加之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要高,故此在病史采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体会,如感冒发热小儿有无咽痛、头痛,咳嗽(不会咯痰)小儿如何辨痰,泄泻小儿有无腹痛,痢疾小儿有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等。此外,在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医学生还可能不被家属理解,甚至有些家长会有明显不配合、不尊重的语言和行为。但这也是实际临床工作的一个方面,都可能需要经历,自己要学会面对,尽量对患儿或家属不要出现对立情绪,在困难中培养自己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已作为一个以学生的智商及情商,从而通过有效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达到两者之间的双赢。总之,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中医专业人才,中医临床学科应重视培养学生“秉承传统,注重能力,强化临床、面向临床”的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牢固的中医思维,突出的诊疗能力的中医临床特色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注重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鲁艳芳.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0.

[3]许震.谈多媒体教学在中医药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5(4):240-241.

[4]冯刚,吕伟刚,任献青,等.中医儿科实习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5):59.

第4篇

走进雄县中医院侯诊大厅,这里熙熙攘攘,诊室门口已被拿着挂号牌的患者们挤得水泄不通。“听说今天有北京的名老中医来,我们5点多就来挂号了。”“这机会对我们来说太难得,我这腿脚去北京看病很不方便。”“去北京看病太贵了,人又多!”在这等候看病的患者们对记者倾诉。雄县中医院院长杜敏说:“这个活动受到了百姓的好评。把北京的名老中医请到家门口,让雄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省下了他们的路费、挂号费,还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看同样的专家在北京得花上几百元,在这只花64元。

已经是中午12点了,前来义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76岁的教授魏雅君诊室外,还有十几人在排队等候。记者了解到,魏雅君一个早上已不间断地看了20几位病人。她仔细为病人把脉后,耐心地询问病人症状。然后,她一边开方一边提问、指导跟随她出诊、抄方的雄县中医院年轻医生们。魏雅君在中医妇科方面尤为擅长,业内人士对她也是赞誉有加。此次前来找她就诊的患者多为农村女性,相对于城市女性患者来说她们相对保守,对自己的生理周期变化也不够关心。魏雅君还细心地告诉病人在生活中如何关爱自己。

雄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京津冀经济区核心地带。但是当地低收入百姓居多,赴京看病很难实现。他们需要这所医院。雄县目前的两家公立医院雄县医院和雄县中医院,服务辐射周边6个镇、3个乡的38万人口。杜敏说:“医院对在临床上积极运用中医技术的医生给予鼓励,这大大提高了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对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环境。人才培养是该院的难题。杜敏说:“由于人员紧缺,我们无法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北京弘医堂中医院院长听了我们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为我们提供了派专家来义诊、师带徒的支援。今年医院还引进了7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2名中医专业的,2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北京弘医堂中医院负责人说:“中医医疗机构只有靠实力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才能站稳脚。我们通过义诊帮扶活动,再次用实力和行动来说话。这也坚定了我们走捍卫原版中医、传承国粹的道路。”

弘医堂中医院正式与雄县中医院签署了名老中医下基层传承活动协议。弘医堂医疗集团将每月两次,每次两天,每天派两名弘医堂的著名专家到该院进行临床诊疗、教学查房、专家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和专题讲座。同时,弘医堂医疗集团还作为该院的见习基地,为雄县中医院的骨干医生们提供拜名老中医为师的学习机会。

第5篇

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中医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本论文针对中医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医;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了将中医更好地传承,就要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在中医教学中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不够的,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塑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中医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发挥着指导作用,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科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并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掌控,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地展开。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堂情境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而展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问题,并对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1]。比如,“在课堂上创设中医诊断情境,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为医生,另一个小组的学生作为患者接受诊断。在两个小组互动时,要求学生在其过程中总结老年脑卒中采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如何做才能够将病情以及致病的原因诊断出来,采取哪些治疗措施比较有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能够做到相互补充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就会掌握与脑卒中病情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中医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当课堂教学接近尾声,就进入到学习效果评价阶段。评价并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起来,对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中医教学中采用“1+1”实践教学模式

以《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对学生实施“1+1”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讨论病案结合门诊教学。学生所讨论的病案为广为熟悉的经典医案,但是从学科角度而言,这些病例又是陌生的。将这些病例引入到课堂上,就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提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1针对病例进行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针对病案自由讨论,并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病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采用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教学内容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深刻记忆。

2.2门诊教学

中医教学中安排门诊课,就是在课堂上塑造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病患进行诊断并制订治疗策略[2]。这期间,学生可以与病患直接接触。学生在分析和治疗中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以使得病患在中医教学中起到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相关理论知识更容易消化理解,而且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常教学门诊会安排2~3个学时,每一次的教学门诊安排1名病患前来问诊。学生接触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病患进行辨证施治,即与患者充分沟通、收集患者的疾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方法辨证分析疾病、作出诊断、展开治疗。

2.3将病案讨论融入到教学门诊中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将教学门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个小组负责一次门诊活动。在小组中,1名学生对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其他的学生通过采用各种诊断方式获得患者的病症资料,包括观察舌苔、把脉等等。当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之后,将资料内容整理好之后报给教师,除了资料的内容之外,还要将患者资料采集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病症的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的方案以及需要遵循的治疗原则等都要明确。汇报完资料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情况予以评价,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病症开展讨论,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确定治疗患者疾病需要开出的处方,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中医处方。当处方经过多方讨论和修改之后,就可以将处方交给患者了。小组成员对于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还要进行跟踪观察和回访,主要是观察患者服药1周时所获得的治疗效果。1周以后,安排患者复诊。教师将学生所收集的回访资料进行分析,做出总结,将治疗效果告诉学生。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商讨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情况。学生一边参与患者的疾病治疗,一边学习中医知识,可以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中医素质的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门诊经验,学生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时,可以予以必要的指导,并与学生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将治疗疾病的方案制定出来。患者按照最终的治疗方案接受中医治疗。

综上所述,中国的医学领域中中医是重要的内容,为了将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就要重视中医教育。在中医教学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对中医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就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中医理论的应用能力。

作者:丁宇丽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教学难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58-01

中医护理学是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中医类专业课,其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目前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授课内容落后,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以及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学生的护理培养也造成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中医护理学的教学难点进行探讨。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差

由于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条件所限制,造成就读该类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主动自我学习习惯,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同时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中医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例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精气血津等抽象理论知识,所以造成中医护理学实际效果较差。

1.2 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中医护理学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但并不属于考试课,因此,造成众多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该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不注重老师的讲述,对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不认真的完成。同时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将考试过关寄托于作弊或者补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授课兴趣,导致教师不满和抱怨的现象发生,从而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不优化

传统的中医护理学往往将医护联合在一起,并且更加偏重于医。不同版本的中医护理教材也大多是《中医学概要》的缩编和改写,实际与护理岗位相关的内容显得非常的少,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评估等最基本的知识,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指导性也较差,与现时代护理理念不相符[1]。同时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

1.4 教学方法粗略单调

尽管近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职类院校仍然存在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经费不足的难题。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室,但仍然不能满足每堂课都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许多的教师仍在处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单调,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考核模式不明确

目前,中医护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并不能实际考核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成绩判定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以上几种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既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热情,严重制约着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于上述难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应对策略。

2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2.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理论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授课过程中也比较沉闷,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动力,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团队合作来体现,首先是提出问题的有用性和实效性,要使设计出的问题能够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以免出现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应对的尴尬场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合作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工作。

2.2 实训课程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所阐述的理论知识需要靠实训和技能操作来实现,因此,在确保实训课程开课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训课程中实际技能的培养。在实训课演示时应该尽量做到简单而精炼,遵循“够用、可行”的基本原则,把更多的实训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的进行练习和体验。如在脉诊“寸口诊脉法”讲授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简单讲述完相关基本要领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演示,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把脉诊断,同时教师应该巡回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诊脉的技巧,实现与临床护理顺利对接。

2.3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生大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抽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问题教学的方法,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药物外治法、药物内服法护理等内容,应当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相应的道具设置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激发起求知欲;对于外、内、儿、妇科等临床护理,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选择典型的案例贯彻中医防重于治的护理观念;对于针灸推拿疗法的护理讲述,可以以实际操作训练为契机,有效实现与临床实习的接轨。

2.4 创新考评模式

中医护理学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察办法,不能够与中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目标相符合,因此应该创新课程考核模式[2]。可以将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质量、操作与创新成果等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同时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测量力度,增加其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得考核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闻记者;望闻问切;技能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50-01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来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中医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汲取营养,吸收精微。从自己从事新闻记者的实践来看,我们也必须学会运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用闪烁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中医文化涵养我们的聪明才智。

一、望——基本情况的感性分析

中医讲究望诊,通过对患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观察,对患者的五官面像的察看,就可以判断出来者身体的大体健康状况,例如:或面色恍白、或两腮发红、或舌苔肥腻、或眼球呈黄等,就可以为进一步确诊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记者也要从自己的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中能有一个很好的感性分析。为此,我们要学会有效的沟通技术,例如:要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就是沟通的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进行换位的理解与感受,保持一种客观的主动的倾诉,让对方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和舒畅的满足感,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也就是用我的真诚换你的真心。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送去亲切的目光、主动与被采访者打招呼,叫出名字,包括爱称、主动对其微笑、主动征求意见、主动表示与其保密等态度,让这种“望诊”,得到升华,为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好深入调查,也为深度采访夯实坚实的基础。

二、闻——发生情况的仔细观察

中医讲究闻诊,通过闻味、观察,了解病情。例如对大小便、唾液、痰汁等颜色、气味等都可以判断病情。我们记者也要学会观察,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掌握不同的了解情况的方法,闻,就是听,就是一种倾听。一方面听采访对象的自身倾诉和述说,另一方面还要从周围群众哪里收集信息,使得闻,能得到细致的全面的恰当的判定结果。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观察法、查验法、查阅资料法、家属咨询法等。在听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让大家平等参与,淡化“记者身份”,营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同时,还要学会商量的技术,因为商量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是调动被采访对象的最好办法。要把商量的技术贯穿于听的全部过程,让商量的态度十分真诚和蔼,让商量带着启发与诱导,让商量伴随肯定与鼓励。只有摆正听的位置,才可以对被采访者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了解,进而从中进行很好的记录与判断,也可以从中总结提炼,为采访积累可取素材。

三、问——优化提问的艺术水准

中医还讲究问诊,中医的问,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多少名老中医就是在问的过程中,通过优化提问的艺术,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开出验方,打下基础。作为新闻记者也要磨砺自己的提问艺术水平,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应坚持优化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括:坚持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目的性。采访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采访中心议题来进行,使提出的问题形式多样,典型并且和实际。要坚持难易适度,注重提问的科学性。要从被采访者的文化水平实际出发,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尊重了对方的实际,也达到了提问的目的。要坚持新颖别致,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提问能够引起对方的极大兴趣,让对方感到新鲜可亲。要坚持因势利导,注重提问的灵活性。每位记者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多运用疏导型提问、铺垫性提问,不断适应情况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点,使问问在问题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我们进行采访的切入点。我们倡导采用优化的提问艺术,掌握多样的提问方法,常用的提问方法很多,例如:直问法、曲问法、反问法、激问法、疏问法、追问法等。

四、切——把控采访的律动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