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险评估及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6 10:45:54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评估及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风险评估及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一、信息系统安全

何谓信息系统,依据美国国家信息系统安全词汇表的定义,信息系统是指用于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传播和清除信息的所有设施、组织、人员等部件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系统应该是一种结合了人力因素、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多方面元素的一种集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就是围绕着信息系统的功能,即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等内容来展开。当前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是数据被篡改、被窃取、系统运行被破坏这几种情形。信息系统的安全以数据为核心,但是其内容又并不局限于数据,理论上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角度都是不同的,不同角度的安全评价决定了我们在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时所选取的方式和角度也必然是不同的。

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组成,我们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事件树分析:这是一种利用逻辑进行演绎推理的方法,它的作用发挥方式是以某一个给定的事件为依据。根据这个事件展开分析,寻找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后果,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推理演绎,实习对风险的预估。(2)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不同因素直接存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表现为相互制约,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形态上的隶属关系。无论是那一种关系,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数学方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层次上的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的结果来对风险进行预估。(3)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系。缺点是风险因素的权值确定较难,优点是有自学能力,问题抽象化,适用于事故预测和方案择优。(4)故障树分析:这是一种较为形象的风险预测方法,即首先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初始的分析,根据这些因素绘画出故障树,利用故障树来发现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找出事件发生之间的联系。(5)风险评审技术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研制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针对不同条件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预测,需多次访问,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三、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无论是对信息系统安全还是风险评估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其最终能够服务于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信息系统的动态风险态势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动静结合的工作。由于当前网络环境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所以动态管理对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虽然具有突发性,但是我们通过对某一段时间的态势值比较分析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当一段时间内的态势值与正常范围内的态势值有差异的时候,我们应该加强系统信息的风险预警。通过这种动态的评估,管理人员能够在数据参考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应对。第二,ART-BP神经网络的模糊专家系统风险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信息系统在未来仍然会以规模化的趋势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将越来越突出,风险管理的水平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加强。ART-BP神经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网络接收外面环境的输入状况,对网络已经存储的模式和新来的网络样本进行比较和权衡,通过一定的程序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利用阈值检查已有的网络存储模式和输入的样本,并且对连接权重进行调整,实现最大的相似度。第三,加强风险管理中的人力因素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力、硬软件设备共同发挥作用而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最大的始作俑者也是人类,人力因素在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对人力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人力因素在整个系统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的是首要的。加强人力因素的管理,首先我们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素质,而且包括一个人的品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其次加强那个人力因素管理,还应该通过制度来予以明确的规定,用明文的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加强风险预警意识的培养,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翠翠,王云.浅析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及其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6

第2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桥梁施工

引言

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网密度不断提高,既有公路上的桥梁建设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既要加快进度,又要尽量减少干扰既有公路的正常通行时间,保证既有公路的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到桥梁本身的施工安全,施工难度,施工风险。因此施工单位要用现代化的风险评估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1工程概况

某城市公路桥梁是由96+175+96m组成的连续结构。因该段地质条件良好,施工期间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但就施工环境而言,该区属低山地貌,地壳间歇性上升,水平运动较弱,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将出现弱震[1]。整体上看,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本文以本工程为例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

2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对策

2.1风险评估

2.1.1风险评估内容(1)本工程整体风险评估:在评估项目整体风险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桥梁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预计施工规模和结构特点,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其静态安全风险等级。(2)本工程专项风险评估:在进行一系列科学评估后,所有有风险的施工活动都应加以识别,根据评估结果,总体风险级别达到了高风险水平的加以重点关注,对危险因素的风险源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各因素得出最终结果。

2.1.2风险评估流程(1)风险识别①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参与施工方案设计和现场管理,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结合现场实际,与已有的施工经验和事故案例进行比对,对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针对复杂的大事故隐患,建立事故树,层层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排除小风险源,防范更大风险[2]。②参考有关工程技术和管理规范,采用相应的试验技术,从施工开始就确定风险源,可采取的方法有:利用各种测量仪器识别施工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对材料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建立风险模型,推算工程实际及未来状况,判断施工中的决策失误和不当。③通过施工风险分析和计算,找出桥梁结构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全面识别施工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④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风险事件。跟踪调查施工现场情况,随时掌握施工现场工程进度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的风险事件。(2)风险评估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对桥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进行定量估计的过程,主要采用风险概率法和风险影响法。②通过对其他桥梁工程实际发生的事故资料,结合估价人员的经验、预感和直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桥隧工程事故风险概率估计[3]。采用概率树和蒙特卡洛方法进行风险影响评估。③概率树是研究桥梁施工过程中各不确定因素在各不确定条件下的概率分布规律,从而得出各不确定因素对桥梁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④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可靠性预测值进行近似计算,该方法由计算机实现,理论分析表明,试验次数与结果的正确率成正比。(3)风险评价①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在经过专家分析评估后,得出整体风险程度,这样操作和使用都很方便,评价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②模糊评价法主要是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整体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建立模型,推算,确定风险等级。③层层分析法主要是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图表分析,并逐个检验。(4)风险处理①强化施工过程控制,在确定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后,才能对工程项目实施控制。如本桥梁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灌注桩等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使所有施工人员能够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操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随时深入现场,给予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4]。②强化施工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施工单位是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其风险意识影响着整个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风险程度。因此,本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经理、监理等人员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实行严格的施工风险管理,要求所有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前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定期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及时更换防护用品损坏的地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③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天气信息,一旦有关天气变化的信息,应采取包括混凝土保温、原材料入库等措施,以避免因原材料受潮而造成损坏,并确保施工质量。④公路桥梁定期检测和维护可以降低桥梁的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公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会对道路产生磨损等破坏作用,其他因素,如自然因素等,也会对桥梁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增加桥梁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减少桥梁的破坏程度,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2.2风险管理

2.2.1风险回避(1)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如果在风险识别阶段对风险进行回避,可能导致施工单位重大损失,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2)在采取规避风险的策略之前,首先要对各种风险因素有清楚的了解。尽管规避风险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其局限性,风险不可能永远避免,否则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

2.2.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就是运用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把风险转移到其他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可以把风险转移出去,但其带来的收益也会被转移出去,风险转移法是桥梁建设项目中广泛采用的方法。风险转移有两种形式:(1)非保险的或非合同的风险转移;通常是通过协商或签订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承包商等。(2)工程合同的转移。保险合同签订后,承包人或业主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按合同约定支付保险费。

2.2.3风险缓解通过预先设定或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已存在的风险,挽回损失或减少风险的扩散[5]。建立应急机制,特别是应对紧急情况中的风险,并采用一般做法,以应对一般风险,通过在初始阶段逐个控制解决问题,以预防风险。

2.2.4风险自留(1)当风险无法避免、转移和减轻时,通过经济手段处理因风险造成的事故损失是一种经济对策,只有运用经济对策,才能实现风险自留。(2)由于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由项目负责人承担。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无计划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风险管理方法。当项目经理发现某些风险无法避免或转移时,他们只能采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2.2.5风险监控(1)风险监测的内容包括:根据最新监测信息,判断实际已确定的风险情况是否与预期相符,并预测未来风险变化;判断风险对计划措施实现程度的影响,以决定是否已采取其他对策;分析工程施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及其对总体目标的影响[6];预测风险变化趋势,包括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2)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风险管理三个重要目标。工程进度监测采用横道图、线图;工程质量监测采用控制图;工程成本监测采用横道图、挣值法。

第3篇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纠纷;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升,由从前的生病就医发展到定期对身体体检的习惯【1】。体检中心也更受人们青睐,体检业务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护理人员与体检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紧迫,一些护理细节稍不严谨处理,易导致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2】。因此,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风险系数,为体检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体检中心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成效,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78名,女性422名,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6.2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12名,高中375名,初中及以下213名;观察组中男性567名,女性433名,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2±5.9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8名,高中387名,初中及以下20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诱发因素每日固定护理人员现场进行风险调查评估,结合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包括:①体检者因素: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得到较多护理人员的关心,多给一些建议和知识讲解。因此,护理服务不周到,没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易造成体检者的不满情绪,易引发护理纠纷事件;②护理人员因素: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例如静脉采血未能一次成功、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引起患者不满意,造成护理纠纷发生。③环境因素:空间小,布局欠合理,内科和抽血穿插一起,一层楼常聚集较多体检者,难分诊,体检者互相影响。秩序混乱,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导致体检者情绪激动,从而引发护理投诉。因为人多,体检者大声谈话,影响医生听诊;影响健康知识宣教;影响护士抽血前、中、后的查对,包括:体检者身份、年龄、性别、抽血项目、试管选择的核对,漏抽血(空试管),影响体检质量。引发护理纠纷。④管理制度不健全:体检流程不合理,体检者分诊不合理。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2根据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

1.2.2.1 完善体检中心管理制度针对护理人员所评估的诱发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保障制度。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日利用半小时时间共同学习风险管理政策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士长通过不定期的护理成员考核,将所得成绩记为年终总评。通过考核方式让护理人员提示护理知识,并时刻让其提高警惕心理,从而提升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

1.2.2.2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护士长每月安排一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例如晕针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坚持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宗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获得体检者的满意评价。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体检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体检者提出的疑问。灵活运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解决体检者的需求问题【3】。为体检者进行治疗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1.2.2.3 积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及服务为了便于提高检查率,实施全程导诊服务,每间诊室的体检者均采取排队取号就诊模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备,过量的工作负荷是诱发风险的关键因素。体检者进行检查时,每间诊所尽可能仅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体检者,这样能有效保护好体检者隐私,给体检者一个较宽敞的就诊环境。对候诊的患者根据其所取号的科目,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为每位体检者讲解正确留取标本的方法和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照顾好年老体迈的体检者,给予轮椅免费使用,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对未婚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详细告知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处女膜可能被破坏),为孕妇进行检查时,必须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不良后果,并获取其同意方可执行。

1.2.2.4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体检流程整改分诊流程,由原来二楼改为一楼分诊,部分护理人员提早15分钟上班,增加分诊护理人员,直接从一楼分诊导诊到各层楼,减少二楼体检者的人流,保持每层楼环境安全安静,减少医疗护理隐患。

1.3效果评价通过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进行调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3。

表3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技术性及非技术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进步,法律体系愈发完善,人们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较前增强。护理是个特殊服务行业,稍有疏忽大意便能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事件,使护理风险程度大大提高【4-5】。人们常用“前脚进病房,后脚进牢房”来形容护理工作性质的艰难。然而,护理风险却贯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技能操作,才能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性【6】。

本研究通过对体检中心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对策。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严谨慎独工作思想,有效的控制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技术性和非技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8.8%,非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6.8%,明显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与体检者接触最为频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晋利,云洁,陈洁.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6(24): 103-104.

[2]余媛, 钱媛. 内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环境建设[J]. 护理研究: 上旬版, 2012, 26(10): 2664-2665.

[3]敢志惠, 王娟, 李媛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6): 150-151.

[4]李旭光, 王晨. 科学公正做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提升鉴定公信力[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 134-135.

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跌倒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44-03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 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 Alan MA. Mel. 老年病学.邢华主译 步态与平衡障碍.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2002,21(8):347~349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59-01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而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病人或工作人员不同伤害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面对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如何识别、回避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等问题,将护理风险管理渗透至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保障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已成为每个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我院33例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和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3例护理差错与失误均为住院精神病人,其中29例为精神分裂症,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心境障碍病人。33例中出走10例,错服药3例,噎食2例,冲动伤人5例,自杀、自伤6例,压疮2例,跌伤3例,烫伤2例。

2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

2.1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系统不流畅,管理力量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不利;核心制度不严格或以经验代替制度;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数量及结构失衡;聘任护士的待遇不能体现同工同酬,护理管理缺乏人性化,而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等。

2.2 护理人员的因素:临床护士年轻化,多为聘任制护士,流动性大,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护士的行为过失,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重视护理文件的记录;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对精神患者异常状态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法制观念淡薄,沟通不当,患者的个别需求难以满足。

2.3 患者因素: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治疗及护理缺乏依从性;受精神症状支配易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逃跑等情况;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吞咽困难,出现噎食、性低血压而出现摔伤等意外。从患方的角度还有医学知识缺乏,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治疗收费心存疑虑。

2.4 用药、物品、设施因素:药物配伍和给药途径不当;药品保管不当;患者住院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如刀、剪、针、绳等;设备、设施不安全,如门窗不牢,桌椅未固定等。

2.5 其他因素:对医院环境设施的不满意,对其他的辅助服务的不认可等。

3 精神科风险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实践以预防为主的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院结合专科特点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的院、科两级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在病区成立由护士长负责、3-5名护理骨干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实现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为全院护士呈交了职业保险,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逐步拉近聘任护士与在编护士待遇上的距离,增加她们的职业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定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和放松的活动,如请专家做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旅游等,为护理人员减压,预防职业倦怠,减少人为管理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

3.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和精神科各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规范“五防”(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外逃)病人的防范措施,要求护士对“五防”病人做到“八知道”;不断完善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范,如:“三查八对”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3H”服务模式即:《医院(Hospital),个性化护患沟通服务;宾馆(Hotel)式礼仪服务;家庭(Home)式温馨服务》,以规范的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3.4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及时作好护理缺陷分析。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对护士进行全面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新毕业、实习护士及试用期护士加强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和上岗前的考核,同时将各项考核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实施长短考核和末位告诫相结合的办法,对不适合医院护理工作的人员及时上交医院人事部门。提升护理队伍素质,规范护士行为。加强护士的“三基”训练。组织医疗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缺陷个案分析,加强风险防范的教育,不断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与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3.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夜班人数和充足的休息,我们把原来的三人值班必为四人值班,重新调整了各班的岗位职责,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安全。对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全面质量控制,量化指标,及时反馈。

3.6 实施现代化管理,保证制度的落实:在病房安装录象监控设备,使患者活动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而且各病房的监控在医院及护理部都有总监控点,方便监控各科的工作状态。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以及有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巡视,重点检查和监控

3.7 安全管理落实到位:每周二、周五两次对病房门、窗、锁等环境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每周三为我院的安全讨论日,医生和护士等全科人员要对住院病人的病情,用药,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有环境设施其他的辅助服务有哪些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并记录。抢救药品每天查对,做到“五定”,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危险物品的收集检查,对新入院、假出院返回及接受探视的患者、外出、去康复科等患者回科室都要进行重点检查,防止将剪、刀、火柴等危险品带入病房。各科室护士与护理部签定护理安全责任书。

3.8 构建安全文化,重视安全教育: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管理策略[2]。据此我院提出来“安全护理年”的工作计划,旨在把安全护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提示并引起全体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把凡是涉及到安全制度落实和安全护理内容的质量控制积分提到双倍积分,同时与科室及个人评优及管理者都有连带关系;全面推行病人安全文化。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开会、查房、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向护士进行风险意识教育,以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结合专科特点,定期对护士进行暴力防范技巧培训,使其具备暴力防范和应对能力。

3.9 建立并落实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在目前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3]。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杯、火柴、裤带等)、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一些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告知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对新入院病人家属必须签订告知书和一些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对家属陪住及不遵从护嘱行为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4]。

4 讨论:

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从此定义中我们可见风险的可控性,所以经过全面的评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并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可行性的风险管理,收到的较好的效果,有力的控制的护理风险的发生,并把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了病人的安全及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的运行,通过开展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更加适应现代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轻松的工作氛围,有效的减低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使减低风险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通过评估可见,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患者,往往表现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甚至丧失控制能力,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通过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了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更增加了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2]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管理

在当前迅猛的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更新下,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从传统单一的技术管理手段改变为技术与管理两者相结合的较全面综合管理手段;其从局部的管理模式改变到对于全局管理的系统管理模式;从最初存在较多问题的不完善经验式管理改变到目前具有着分明的安全等级科学管理模式等。在风险评估上也从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估转变到个因评估、从目前的现今评估发展到对未来趋势的评估;又从静态的评估方式转变到动态评估方式;从最初的手动风险评估转变到今天的全自动技术自动评估;从信息风险的定量评估改变到定性与定量两者相结合等,以上的改变都证实了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不断努力的成效。结合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现状来说,在现有基础上对于相关信息系统科学理论、方法的更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也是确保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的必要前提。

一、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1.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

这种方法经常利用专家系统建立规则和外部知识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的状态。对重要资产的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评估,产生专家推荐的安全控制措施。这种工具通常会自动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提供风险指数,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

2.基于定性或定量算法的风险分析工具。

风险评估根据对各要素的指标量化以及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的风险分析工具。风险分析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原则已经很长时间。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算法在很久以前就提出来,而且一些算法被作为正式的信息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大部分是定性的――也就是,他们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产生的后果基于“低/中/高”这种表达方式,而不是准确的可能性和损失量。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风险了解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数据,因此人们越来越希望用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反映事故方式的可能性。

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1.对于定性评估来说,其主要的评估途径是根据研究者在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经验吸取以及政策走向等非量化的资料来对信息系统的状况做出不同风险情况等级的判断。在信息系统风险的评测中,定性分析乃是被使用较多的分析方法,其特点主要是只关注那些构成危险事件可能会带来的损失,而不计算该威胁是否会发生。在实施定性评估的过程中并不使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评测,而是使用指定期望值来进行评测,如,假设每一种存在的风险其风险影响度和预期风险的发生概率为低等、中等和高等,而不是确切的数字。总的来说,定性评估的优点在于其可以使评估的结果更加深入、广泛,但是很大的一个缺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对于定性评估来说,对评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2.其次是定量评估,它去定性评估的区别是:定量评估是使用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评测的,它在评估过程中,重点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风险危害程度所形成的比值,这与定性来说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定量评估在进行评测的同时大大增加了运行机制和各项规范、制度等紧密结合的可操作性。定量评估的特点在于其使分析评估的目标的对目标采取的补救措施更加明确,在一目了然、清晰的数据中看到直观的评测数据。美中不足的是,定量评估在其量化过程中容易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容易造成疏漏。

3.就目前来说,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最合适不过的方法,而且通过其两者的相互融入,此消彼长,取长补短是非常科学的。因此,在对于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中,需要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遇到关于结构化问题相对很强的时候可采用定量分析;反之,可使用定性分析;如问题的显示既兼有结构化又带有非结构化时,就可以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两者结合的评测;这样就能使遇到的问题复杂变简单,简单变迎刃而解。

三、信息系统动态风险管理模型与对策建议

1.基于态势评估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态势评估值表示系统当前是否安全,即通过当前态势值和正常情况下的态势值比较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安全;也可以提供可能收到的信息系统威胁程度有多大的信息。通过评估己能够得到过去和当前的信息系统安全状况,能给信息系统管理者预警。这些使得信息系统管理员能明确获知信息系统攻击的威胁程度,清晰的把握信息系统安全状态,从而对信息系统现实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基于态势评估的信息系统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模型图如下:

2.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为有效控制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迫切需要构建基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贯穿信息系统各个应用环节的立体式安全防护,使其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从而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顺利进行。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基于业务风险方法,来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需求导向型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典型体现,通过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组织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提高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的出发点,也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实施等级保护、等级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它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也是安全控制效果进行测量评估的主要方法。等级保护是指导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它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信息系统安全分等级、按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监督。

3.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对于保护对象的有效识别

从目前国内外信息系统的安全实践看,信息系统存在许多威胁和潜在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属于信息安全管理范畴的问题。实施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识别需要保护的对象,知道了要保护什么,就会分析保护对象的特点、属性,分析保护对象存在的脆弱性(既包括技术脆弱性,也包括管理脆弱性)和面临的安全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来应对具体的风险,尤其对于管理脆弱性,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程序来加以控制,这正适合于解决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 风险评估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加。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销售部门的地位和待遇在企业所有部门中也是最高的,尤其对于那些有很多产品积压的公司来说,此种现象更为严峻。但销售部门在工作中,往往把业务中心放在销售业绩上,而不关注销售后的汇款。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购销制度和赊账制度,给客户优惠付款条件存在随机性,造成了大量应收款项难以落实和回收,加长了企业账期,也加长了企业资金链,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率。现实中,常常有企业应收账目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多应收账目最终变成坏账。

(二)应收账目管理缺位

企业管理中,销售部门的职责在于销售企业产品,扩大企业业绩。但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赊账问题,他们并不负责管理,顺利成章地成为财务部门的职责之一。在某些企业中,财务部对于企业的来往账目往往只做简单记录,既不进行风险评估也不实际操作,难以抓住问题的核心;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罅隙和矛盾,财务部对于销售部的问题不管不问,应收账目管理长期缺位。

(三)不注重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中,应收账目应当遵循收入大于成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赊账固然能够将销售额提高上去,但是后期成本管理费用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将赊账和应还账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赊账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赊销方案的对比和分析,忽视成本管理的费用,基本上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忽略成本效益这个基本原则,而且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少“三角债”,更加加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那么如何尽可能低地减少应收款项的损失和风险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认清应收账目的风险源头,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和不稳定性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损失。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努力识别、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并使之成为一个长效机制。风险管理的目标共分为两个部分:事前预防和事后弥补。

(一)风险识别

正如前文所述,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认清风险源,它是企业难以及时、足额收回应收款项的因素。认清风险源是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风险分析中,必须努力厘清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将企业销售目标和销售管理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例如,当交易双方产生贸易纠纷时,风险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合同中的条款是否明晰和完备,避免出现漏洞,影响企业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当然风险管理还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当才能完成,既离不开销售部门的识别和合作,也离不开财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当出现可疑地销售合同和欺诈行为时,各部门要共同合作,销售部门以外部打探为主,财务部门以内部审查为主,在可能出现的企业风险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风险评估

在企业合同签订之前,财务部门首先要对对方企业或个人进行风险评估;当损失发生后,还要有效评估损失的大小,尽量减少企业损失。

当然,在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的评估,必须搜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资料。通常情况下,可以阅读企业的年度、季度财务报表了解其整体情况,还可以实地访问或与其他顾客交流交易心得和体验。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实际上一种风险预防管理,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在企业发生损失前,通过风险控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生损失之后,力图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5个环节:避免、预防、降低、转移和承担,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时间段。当损失现象发生前,可以利用避免、预防或转移风险的措施,当损失发生后,可以采用降低或承担损失的方式。

其中,避免风险又称为规避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本环节。当某个客户的风险评估较高时,企业就不能给其赊账,规避潜在的风险。不过风险评估是在建立在正确的评估基础上的。而预防风险则不同于避免风险,它并不强调风险必须为零。预防风险是要求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并定期核对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办法。降低损失是将应收款项进行融资实现证券化、抵借、仲裁等方式。转移风险是指当企业不愿意为某些应收账款承担风险时,就要考虑如何将风险转移掉,参与企业所创价值的分配。承担风险是指在前面提到的风险评估时?企业往往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有关资料,以此为每一客户设定信用额度,这便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的赊销风险额。

三、结论

与其说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程序,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尤其是最高管理层的重视,自上而下地推行,才能奏效。本文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到风险控制,力求减少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和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程度,克服传统应收账款管理的弊端。

本文在阐述风险控制时?罗列了各种措施下的具体方法?有些方法在我国目前没有实施的条件?某些方法之间有交叉重叠?我们将其划分到某种措施?只表明作者自己主观的看法而已。

参考文献:

[1]曹颖.利用应收账款筹资的方法及会计核算[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