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45:51
序论:在您撰写诚信市场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和原因
(一)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损失约1800亿元。
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企业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外国大量建筑企业涌入中国,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生死存亡。
(二)建筑市场产生诸多失信行为的原因
1. 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诚信意识。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变和改革开发的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普遍不强,再加上我国产权问题及相应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使得整个建筑市场的诚信意识都很缺乏。
2. 建筑市场缺乏诚信标准及必要的市场失信奖惩措施。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一种人人向“钱”看的观念,且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率很小。同时,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衡量其失信行为,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失信惩处措施,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
3. 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规则办事,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单位、招标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扰乱了市场秩序。
4. 供求失衡,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在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与建设项目的数量严重失衡,造成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在我国虽然设立了一些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套监管机制,但由于政府某些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确实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使得来自外部的监管力度苍白无力。
5. 缺乏科学的诚信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所进行的一些诚信调查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消耗了大量的人、物、财力后也没有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建设主体是否发生了失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是造成诸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
建议和措施
(一)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
当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诚信市场的环境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防止不同地区之间的“诚信壁垒”。此外,笔者建议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如下的诚信评价等级。(见下表)
由表所划分等级所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诚信等级将作为招投标、控制动态管理、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筑市场将根据各责任主体所处的诚信标准等级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筑主体。
(二)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对建筑市场诚信行为进行信息化管理,明确记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要求对其记录在案和公之于众,并对相关责任部门与个人实行处罚,而对守信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向社会公布其诚信行为,予以激励和表扬,这一做法便于建筑市场选择一些诚实守信的建筑主体,对于那些不守信的且没有改变其失信行为的企业和单位则早日清除出建筑市场。政府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完善从建筑虚拟市场到实体市场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三)建立诚信数字图书馆进行集成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辅助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各级的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全国的诚信数字图书馆,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如企业资质、规模、实施过的项目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收集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业主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但是他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情况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就可以进入施工单位的诚信数字图书馆,来查找有关资料信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纳入招标的评价体系当中,从而极大的节省了业主的招标时间。另外,应该根据信用原则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到建筑市场的有法可依,为我国诚信体系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四)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教育
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工商、环保、银行等对建筑市场中各参加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且所得的信用信息各个部门可以资源共享,如环保部门可以用这些信息对那些无视环保的企业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勒令其整顿,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企业予以重点监控;而一些金融机构可以对一些资产不足,而又乐于“空手套白狼”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贷或少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中的诚信教育,使人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从道德的层面树立诚信,以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形态。
(五)采用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
对于信用的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体系,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除了跟自身履约能力有关外,还包括在主观意愿上与其他建筑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经营合作、合同履行、项目实施的过程或结果来表现的。
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和原因
(一)建筑市场诚信缺失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损失约1800亿元。
建筑市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参与建设项目的任何主体都是构成建筑市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信行为,都可能导致建筑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农民工的工资拖欠,从而引发民工和包工头之间的直接矛盾和冲突,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失信行为也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失信会使企业信誉大大降低,人为造成经济纠纷增多,动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用基础,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外国大量建筑企业涌入中国,诚信建设势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生死存亡。
(二)建筑市场产生诸多失信行为的原因
1. 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诚信意识。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变和改革开发的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普遍不强,再加上我国产权问题及相应法规制度的不完善,有些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使得整个建筑市场的诚信意识都很缺乏。
2. 建筑市场缺乏诚信标准及必要的市场失信奖惩措施。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一种人人向“钱”看的观念,且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率很小。同时,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衡量其失信行为,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失信惩处措施,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
3. 一些建筑主体受利益驱动,缺乏自我约束。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规则办事,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单位、招标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扰乱了市场秩序。
4. 供求失衡,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在建筑市场上,施工企业与建设项目的数量严重失衡,造成了一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产生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在我国虽然设立了一些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套监管机制,但由于政府某些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确实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使得来自外部的监管力度苍白无力。
5. 缺乏科学的诚信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所进行的一些诚信调查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消耗了大量的人、物、财力后也没有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建设主体是否发生了失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是造成诸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
建议和措施
(一)制定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
当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建设诚信市场的环境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诚信标准体系。该体系要包括统一的信息收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由此得出可利用的评价结果,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管理,防止不同地区之间的“诚信壁垒”。此外,笔者建议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如下的诚信评价等级。(见下表)
由表所划分等级所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诚信等级将作为招投标、控制动态管理、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筑市场将根据各责任主体所处的诚信标准等级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筑主体。(二)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对建筑市场诚信行为进行信息化管理,明确记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要求对其记录在案和公之于众,并对相关责任部门与个人实行处罚,而对守信行为的责任主体也向社会公布其诚信行为,予以激励和表扬,这一做法便于建筑市场选择一些诚实守信的建筑主体,对于那些不守信的且没有改变其失信行为的企业和单位则早日清除出建筑市场。政府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完善从建筑虚拟市场到实体市场的监督体系,逐步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三)建立诚信数字图书馆进行集成化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辅助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建筑市场的诚信行为,可以建立各级的诚信记录数据库,然后再将不同的建筑市场、实施主体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连网,从而建立全国的诚信数字图书馆,同时将各建筑主体的其他信息,如企业资质、规模、实施过的项目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收集实行信息集成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业主要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但是他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情况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就可以进入施工单位的诚信数字图书馆,来查找有关资料信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纳入招标的评价体系当中,从而极大的节省了业主的招标时间。另外,应该根据信用原则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做到建筑市场的有法可依,为我国诚信体系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四)定期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加强诚信教育
加大监管力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工商、环保、银行等对建筑市场中各参加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上黑名单,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失信行为,且所得的信用信息各个部门可以资源共享,如环保部门可以用这些信息对那些无视环保的企业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勒令其整顿,并在以后工作中对这些企业予以重点监控;而一些金融机构可以对一些资产不足,而又乐于“空手套白狼”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贷或少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中的诚信教育,使人人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从道德的层面树立诚信,以不断强化诚信意识形态。
(五)采用科学的信用评价方法
对于信用的评价,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体系,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除了跟自身履约能力有关外,还包括在主观意愿上与其他建筑主体之间的资金往来、经营合作、合同履行、项目实施的过程或结果来表现的。
[关键词] 诚信 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的原因 诚信建设
一、我国国内保险业诚信问题现状
我国保险业现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保险诚信是最主要的。目前,我国保险业的诚信问题,存在于开发、管理、宣传、经营和实施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为追求利润不顾损害消费者利益,如设计保单时的文字陷阱,出险时的惜赔或无理拒赔,故意误导顾客,借助行政力量强迫保险,展业理赔两张脸等等,还有些中介公司缺乏诚信,夸大其词,隐瞒欺骗顾客来获取高收入;另一方面,有些投保人通过投机或非法手段骗保取得钱财,甚至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带来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1.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那么,我国保险业诚信缺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据调查,主要有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保险中介的诚信缺失、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等,以下就以上问题做具体分析:(1)保险公司和保险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突出表现为:保险公司在设计保单时,用隐晦或所谓专业性的语言设置陷阱,待出险或给付时逃避保险责任;对客户进行误导宣传,为获取业务不择手段;通过协议或借行业协会名义联合限价、划分市场进行垄断经营;展业理赔两张脸,通过拖延赔付、无理拒赔等手段侵害被保险人利益。(2)保险中介缺乏诚信保险人夸大保险产品功能、隐瞒不利于投保人的条款、有的保险人甚至与投保人合谋欺诈,损害被保险人利益、保险中介机构欺诈误导投保人或欺骗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没有进行风险控制,以及对保险人的有效管理,最终承担保险人承诺的责任。(3)保险消费者诚信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履行如实告之义务,隐瞒风险信息,骗取赔偿;有些投保人先出险,后投保;有的伪造与保险事故相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保险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钱财;有的人为制造保险事故骗取赔偿,故意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及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事故。
2.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
第一,对社会的危害,保险业是三大金融行业之一,如果保险业出现诚信危机,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整个金融行业的顺利运行,人们的安全不再有可靠的保障。第二,对保险行业的危害,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存在严重的诚信不足,就会使公众对保险行业失去信任,导致保险需求大量减少,使保险行业失去稳定健康长期发展的基础,最终使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失去立足之本。第三,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危害,对保险从业人员来讲,如果对保险消费者不诚信,一旦被对方发现,不但人格会受到鄙视,还会失去客户,业务开展就非常困难,收入自然就会减少,甚至会失去工作。
3.保险市场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呢?虽然诚信缺失的问题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所致:第一方面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只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和保险从业人员的最终目的,但有些企业和保险从业人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赢得客户和利益,便不遵守诚信的规则, 推销产品时一切都顺客户之心意,不向客户介绍真实情况而是夸大自己的产品效果,当出了险时得不到原来承诺的赔偿,最终的受害者肯定是消费者。第二方面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市场规则不健全,信用管理的方法不明确,大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没有明确的惩戒措施,这就使一些投机的人放大了胆子去欺骗客户,制度也就无从谈其作用。
三、解决诚信缺失的具体意见和方案
那怎么样来实现保险业的诚信建设呢?笔者根据诚信模型图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诚信缺失的具体意见和方案。
诚信模型图分析: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都是根据利益最大化来展开活动的,这就要求相互之间有较高的诚信度表现,哪一方出问题了必然影响整个保险业的运作,带来很多弊端。由此引出一个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诚信模型图,如下:
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诚信模型
我们来分析上图:在(Ⅱ)中,客户不守信而保险公司是诚信的,如果保险公司发现其行为,可以拒付赔偿金,并将其列入不诚信客户名单,以后再遇到这类客户时,可以根据情况向其谨慎提供保险服务或者拒绝提供服务,减少不合理费用和损失;在(Ⅲ)中,客户是诚信而保险公司是不诚信的,当客户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为自己取得合法权益,而此保险公司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必定大打折扣,其公司的生意也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受到影响甚至瘫痪;在(Ⅳ)中,两者都不讲信用就形成了互相骗取的格局,其恶果必定由双方共同承担,诚信也就无所谓存在了。而在(Ⅰ)中,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都是以诚信的态度相互对待,当然在保险公司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消费者的权益也得到了最大的维护与尊重,这是相互受益的最好情况,是我国保险市场应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保险业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稳健发展的最佳保障。
既然诚信在保险业中如此重要,那么保险诚信缺失的问题就不得不加以解决,由此从改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提出解决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方案:
1.改善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政府参与管理力度,就我国目前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保险诚信建设过程中,如果只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显然不够力度,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适度的干预,可以加快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需加快保险信用信息建设,信用信息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 首先要加强保险信用信息的有关立法,尽快出台关于界定数据保密范围的法律法规,从而充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和企业的商业机密,并设立严惩不真实数据提供者的条款。其次,加快保险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健全保险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保险从业人员和保险消费者的信用档案和保险信用信息网络,实现保险机构、监管机关和社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加强保险诚信失信的惩戒力度和体制,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所以必须实行严格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保险企业和从业人员充分享有诚实信用的益处和便利,使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沉重的经济和声誉代价。第四,建立保险公司退出市场的保障机制,保险监管机构应通过立法或规定,要求保险公司要建立专门的保险保障备用基金,其目的是将破产保险公司的债务由各保险公司进行共同分担,向破产保险公司的客户偿还破产保险公司不能偿还的债务,以此来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2.改善内部环境
第一,加强保险机构自身的诚信建设,各保险机构是开展保险业诚信建设的主体,所以,首先要要求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以诚信教育为重,打牢诚信经营的思想基础,彻底清理本单位的保单,对于不明确、不规范的条款及时进行清理修订,不给欺诈误导可乘之机;其次,把提高理赔质量作为规范经营和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来抓,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承诺;最后, 及时真实地提供有关人员和经营方面的信用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二,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行业自律,减少不诚信现象,提高所有行业人员和企业的信誉度,使保险业在中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第三,提高信用评级级别,信用评级制度是对保险机构实现承诺能力和完善诚信建设的综合评价。这一制度的评价标准涉及公司的资金状况、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反映公司的经营实力和诚信分值。评级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诚信度。保险公司应当提高评级级别来提升竞争力。第四,培养优良的保险诚信文化,保险诚信文化建设应以保险从业人员诚信建设为基础,以保险机构主体信用建设为重点,以被保险人信用建设为依托。加强宣传教育,以教育感化人。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以增强保险从业人和消费者的信用意识、规则意识,形成人人“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良好风尚。
四、结论
总之,保险诚信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参与、行业自律、等级评定制度、企业内控、社会舆论监督和文化影响等各方面的力量。保险监管部门应重点做好保险行业诚信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推动保险业的信用立法和制度建设,并加强对保险市场的严格监管;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保险学会要深入开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公司要尽快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诚信管理水平;新闻媒体要对保险业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每个保险人做到诚实守信的自我规范。
参考文献:
[1]刘吉舫:关于我国保险诚信问题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02年第12期
[2]蒋艳清: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保险业的诚信建设[J].前沿,2005年第4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从业人员(以下称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加快推进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是新时期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发展目标,也是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立企业诚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诚信意识,规范企业诚信经营行为,完善诚信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行业诚信环境,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把握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明确工作目标。以打造食品药品诚信体系“模式”为目标,以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行业安全制度、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改善食品药品行业信用环境,培育食品药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药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形成具有特色的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食品药品诚信标准制度。以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奠定企业诚信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的工作基础。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征集制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记录监管对象信息,行业协会收集会员信息,社会信用服务中介征集有关信息。三是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坚持独立、公正和审慎的原则,评价食品药品企业,健全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四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诚信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逐步建立面向社会的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信息查询系统和诚信信息公示系统。
(三)完善监管法规。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制定出台市化妆品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市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程序,完善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执法监督、案件公示等制度,定期开展案卷评查。
(四)开展从业培训。建立适应行业就业需要和行业发展的培训体系,按照“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企业为主、中介支撑、全员参与”的原则,采取“全员分类、短期集中、轮流培训、严格考核”的方式,分阶段、分类、分批地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形成食品药品从业人员自觉抵制业内违规行为的行业氛围,促使企业自身管理更加规范、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挥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的平台优势,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建立从业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建设个人诚信信息电子芯片监管系统,全面厘清全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底数。推动个人诚信档案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发挥在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优化企业人才流动环境。
(五)健全行业协会。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法,组建药品生产行业协会、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化妆品行业协会和医疗机构使用药械行业协会。构建部门主管、协会协管的监管格局,授权行业协会承担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评估认证、监管诚信行为等事务性工作,促进协会信用评价结果在企业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强化行业协会对企业诚信的引导力度,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逐步形成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文明诚信经商的良好局面。
(六)搭建诚信平台。构建政府部门指导、中介公平服务、行业协会管理、企业自律自建的诚信管理平台。引进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管理评估,依法负责行业诚信承诺制定、企业档案管理、诚信风险评估、诚信危机处置、评定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诚信建设信息等。升级建设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标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拓展空间更广阔的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系统,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增强诚信信息的完整性、客观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诚信信息平台在企业自律、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三、认真抓好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的效果运用
(一)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公平正义。推进分类监管,褒奖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把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是否存在失信或违法行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食品药品企业的违法失信行为。建立退出机制,按照“一次黄牌警告、再次依法退出”的原则,重点监管不参与行业诚信体系的企业,依法严格处理违反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延伸监管半径,加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人才体系建设,依托从业人员个人诚信管理档案,建立专业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数据库,形成企业专业人才共同参与食品药品行业监管的格局。
(二)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对诚信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倾斜,将工作重点由督促企业诚信建设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移。协调相关部门为诚信企业开展科技资源招商纳贤,吸引更多的食品药品科技人才在扎根创业,促使更多的食品药品科技成果在就地转化。发挥扶持诚信企业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食品药品企业技术开发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实现食品药品企业与市场、科研、生产相结合,开发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确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使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树立诚信就是生产力的品牌效应。
(三)培育产业优势。依据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淘汰一批不诚信的散、小、差企业,着力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向食品药品集群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以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行业协会管理,建立食品药品行业高效率的产业配置结构、专业化的产业部门结构和集群型的产业区域结构,将部分松散的食品药品产业组织形态调整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模式,增强全市食品药品企业的关联度、聚集性和带动力。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组织体系,通过以大带小、以小壮大、大小配套,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核心企业与中小配套企业合作互赢机制,增强食品药品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四、切实提升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的保障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市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区、县(市)应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实施企业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
【关键词】中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保险行业是一个讲究做达成新的行业。诚实信用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发展之魂和立业之本;诚信在保险产品开发、条款制度和产品推广以及承包、理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信对树立保险公司品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营造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也很重要。诚信建设是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当前保险行业乃至全身会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现在我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加快保险业的诚信建设势在必行,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完整的诚信制度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十分紧迫的任务。
1.我国保险市场诚信缺失的表现
1.1保险公司诚信缺失
第一由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及保险业务的专业性强,使保险消费者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难以了解保险公司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偿付能力及发展状况、参加保险后能够获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保险人的介绍做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公司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
第二是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公司从案件受理到款项给付,平均每案竟达64天,有的还超过100天,个别案件处理时间甚至达到两年之久。
第三是一些保险公司违规经营,支付过高的手续费、给回扣、采用过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
第四是对保险人的选择、培训及管理不严,有一些保险公司误导甚至唆使保险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严重危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向保险监管机关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等。
1.2保险中介者诚信缺失
保险中介者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
在其业务中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阻碍或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等。由于目前我国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较多地表现为保险人的诚信缺失。不少保险人在获得更多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1.3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最基本的诚信道德,绞尽脑汁,千方百计造假弄虚,骗取保险赔偿金。从时间上分析,有四个阶段。
第一是保前欺骗,消费者隐瞒投保标的的现状,骗取保险人的信任,蒙混过关。如隐瞒资信级别和财产安全程度,是否已出险或处在危险状态,财产的数量和价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真实年龄及健康状况等。
第二是保时欺骗,即编造虚假的有关文字材料、账目、人员名册,对保险人的问询假言相对,不如是填写投保单等书面单证,诱使保险人在出具保险单、确定保险金额和计算保险费等方面出现失误,为日后诈骗取得“合法”的手续。
第三是保后蒙骗,如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把保险事故与非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混淆在一起,人为破坏、扩大损失程度,第三者赔偿后又向保险公司索赔等。
第四是索赔时诈骗,有些投保人往往采取夸大损失程度和损失金额,提供虚假的证明材料,任意编造时就费用或低估财产损失后的残值,一个案件数次索赔或同时向两个保险公司索赔等手段。还有的财产被盗案件,在保险公司赔偿后公安部门破案追回的财产,所有权贵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应该交给保险公司或退还已领的保险金,却隐瞒真情,继续占有这些财产,形成事实上的诈骗或侵占。
2.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措施
2.1建立健全保险诚信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1)进一步完善《保险法》。
充实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中介等保险合同各方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者的处理,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法律规定。
(2)抓紧制定和出台与《保险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如《保险诚信制度管理办法》、《保险市场管理办法》、《反不正当保险业竞争法》、《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信息披露管理规定》和《保险人管理办法》等,使保险诚信建设有法可依,全面纳入法律法规监管之中。
(3)建立保险人、保险从业人员、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信用档案。
建立保险信用信息网络,实现保险机构、监管机构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4)制定信用评级标准,使保险信用评估有可靠的依据,避免评估工作随意性。
(5)规范保险信息披露工作。
定期将保险信用评估情况及有不良记录的“黑名单”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6)加强社会和群众监督。
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电话中心建设,接受客户的监督。聘请保险监督员,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7)强化失信惩戒机制,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戒作用。
要加大失信行为成本,对失信者,按《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惩处,以维护保险业的整体行业信用。
(8)建立保险市场退出机制。
对有不良记录被列入“黑名单”的人,保险公司应解除其合同,其他保险公司在规定年限内不能再录用。对不讲信用的保险企业,或连续两年信用评估不合格的保险公司,应责令其退出保险市场,以增强保险经营的危机感、责任感。
2.2进一步加强保险诚信教育
加强保险诚信建设,教育是基础。要教育全体员工站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整个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保险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倡导“诚信为本”,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使诚信理念深人全体员工的内心,让诚信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诚信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2.3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鉴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可以说,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保险业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4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2.4.1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
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
2.4.2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
对投保人信息的采集及披露,在投保人投保时,保险人有权通过行业协会获得投保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及遵纪守法情况。现阶段可由行业协会采集投保人的投保及理赔记录。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除在指定刊物上定期详细如实公开其经营管理状况外,各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平台。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建设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不是诚信的对立物,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牺牲品,作为一项普遍的社会行为,诚信不仅是传统的道德和法律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诚信和市场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1)市场经济承认人们独立利益和独立的财产所有权的合法性,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是以经济行为为主体,以偿还为条件的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它要求经济行为主体履行最初的承诺,及具有一定的诚信理念。以诚信为基础的广泛的市场协作也变的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而诚信则是实现主体合法利益的重要前提。因此,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和产品要想在全球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遵守诚信的理念和法则。诚信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和竞争机制,但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制度和体系,特别是在企业、个人乃至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实条件下,靠诚信取胜,以诚信为本,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法宝,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根本观念。(3)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而诚信是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诚信即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的素质,也是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原则。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果离开了诚信原则的必要约束,则这种竞争就会失去理性和公正,就会演化成破坏原则的恶性竞争。这就不断会使市场交易的成本上长,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阻,还会导致大量的矛盾冲突,使整个社会最终陷入无序、混乱的危险境地,因此,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剂,是实现社会公平竞争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保障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所不可缺少的黄金规则。而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也应该是最讲诚信的经济。
二、诚信缺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危害
(1)诚信缺失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的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而一些企业和个人因采取违法,背信手段得以暴富,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级分化,由于对失信行为治理力度不够,使现实中大量失信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使失信行为愈加泛滥,致使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骗子经济,认为“多行不义获大利”。诚实守信“是呆子”。不讲诚信几乎成为一种时尚。更有甚者,一些失信厂商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销售到国外,败坏了我国商品的声誉,对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极为不利。(2)诚信缺失将从根本上制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发展经济,依靠法律做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目前的债务拖欠涉及到几乎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领域诚实信用严重贬值。不良的信任导致不正常的经济和金融运作,银行人作为结算中介,对企业相互间的信用监督逐渐失效,因企业间信用而设置的结算障碍,如现金交易、款到发货等使商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在社会信用水平过低的现实下只能渴求过高的信贷安全保障,如要求贷款的高抵押率,项目的低风险性等,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总是萎缩,制约生产规模的扩大等。由此可见,诚信缺失正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企业诚信建设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度逐渐增加,经济也持续繁荣发展,但最近发生的金融风暴并导致实体经济滞涨,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各国正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我们开始追根溯源,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从愈演愈烈的倒下的企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企业的诚信丢失了,不见了,企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后被迫破产、倒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微观组织单元,应该牢记现实的教训,让诚信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并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成长。
一、关于对诚信与企业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进入的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微观经济主体,必须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操守,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诚信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基础。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泉。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对内、对外的每一次行为,都体现着企业的信用,并逐渐累计构成了企业的信誉。一个企业对诚信守法的认识及行为,将直接影响企业内外对企业的评价,并最终决定企业的兴亡。
诚信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准则。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遵循市场信用秩序和诚信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诚信是公平竞争的准则,是通行于市场经济领域的“绿卡”,谁践踏了诚信,违背信誉原则,谁就践踏了公平、践踏了自己。诚信准则的建立不仅需要制度来强制约束,更要把诚信转化为自律行为。企业有企业经营的准则,与做人有做人的道德标准是一个道理。企业到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生存发展规律、办事准则,谁违背了这些要求谁就将受到惩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竞争,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所做出的一切必须以尊重社会、尊重消费者为前提,惟此,才能实现尊重自己,获取更大的市场效应。
诚信是企业无形的品牌。商标是产品的标签,让人一目了然,但产品的质量、性能则是内在的,人们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它实际上就是产品诚信的内在含义。一个好企业、好品牌、好商标之所以给人的记忆是永远的,甚至可以永远牢记,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不但有好的产品,更是因其有良好的信誉。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只有实现诚信基础上的客户认同感,企业才能长期受益。在西方有“信誉就是金钱”的理念,可见讲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良好的诚信声誉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诚信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正像著名管理学家沃尔顿所说的,企业应被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仅仅是赚钱的机器。诚信使企业在经营行为中时刻受到约束,要求企业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在诚信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二、近年来企业诚信的现状
近几年,诚信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诚信缺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诚信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1个~2个百分点;诚信缺失造成企业交易成本提高,在近几届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企业宁愿放弃订单也不肯采用信用结算,欧美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80以上;诚信缺失造成企业应收账款逾期率上升,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高达5%以上。
相反,大浪淘沙,那些坚守诚信这一信念的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国内外多数成功的大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均以实践表明,只有靠诚信、勤奋、智慧和机遇才能稳定发展。例如久盛不衰的著名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株事会社,就是以诚实和信用闻名遐迩的,它那“宁舍弃利润也不丢信誉”的经营原则至今仍被国际企业界所称道。
想当年自张瑞敏当众砸掉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后,海尔人便把企业诚信作为企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在那个“用纸糊一个冰箱都能卖出去”的供不应求的年代,扩产增量是当时国内电冰箱企业的一致做法。但海尔追求的不是有形的产量,而是无形的信誉,并明确提出“先卖信誉,再卖产品”。靠着这种信念,海尔不仅能迅速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而且使企业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品牌价值,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海尔已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786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三、当前企业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一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原本就是劣质企业,经营动机不纯,掠夺社会财富是其唯一目标,蒙骗欺诈是他们的卑劣手段。有些原本是合法经营的企业,由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加上低价格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充斥于市,企业无正常利润可得,以至亏损时,一些企业就往往选择诚信缺失的办法。再一类是只有满足服务对象的“特殊需要”(如上市公司为了圈钱要求会计事务所行业做假报表)才能接到任务,企业出于生存目的而往往违心地作假。
二是生产、财务诚信缺失。许多企业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认证,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采用了非法生产方式;有的即使有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路于现实的短期利益。财务诚信缺失是企业诚信缺失的一个突出点。大量的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少纳税或者不纳税;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设分公司,开设多个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其套利的目的。
三是市场监管不到位。虽然企业诚信缺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然而就某个地区、某个部门而言,它一时能刺激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增加就业,这对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无疑是有利的,由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查处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上表现得积极性不高。同时,客观上政府部门监督体系和制度还不能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还不能及时遏制企业的不正常、不正当的失信行为。
四、提高企业诚信的措施和对策
建立企业诚信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努力。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提高企业的提高企业的诚信度,软件方面就是加强思想教育、完善企业文化,将诚信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潜意识之中,形成一种自发的职业行为;硬件方面就是完善法制、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和企业主体功能的作用。
一是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长远考虑,企业若想建立诚信体系,必须将诚信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的诚信理念,才能真正地树立诚信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诚信在企业中广泛建立,持久发展。企业要想将诚信落到实处,把诚信贯彻到企业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就必须要在组织内部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
二是健全企业诚信制度。当前,企业要建立健全并实施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履行订货合同;建立资金信誉管理制度,严守对金融机构的诚信承诺;建立与消费者及供应商的合作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特别是要把保证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建立以客户满意为理念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体系:并对产品质量实行跟踪服务。确立起“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用户百分之百满意”的经营理念,依靠创建优质品牌来赢得市场、赢得用户。
三是提升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企业交往中需要诚信,它取决于交往过程的公开性、对信息及信息准确性的保证。从事交易的双方总是预期对方在谈判时提供有关交易的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而且在达成协议后信守承诺。公众对企业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诚信执行情况,从而约束企业的行为。
四是打造社会诚信体系。政府应努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具有权威性、范性的、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信息是经济与社会得以正常运作、发挥作用的一个根本点,还应建立诚信信息传输系统,促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同时,健全监管体系,严格依法监管,规范企业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