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45:44
序论:在您撰写互联网银行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互联网银行是金融体系不断升级和创造的新型业态,也是最具活力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互联网银行既能颠覆和创造全新的银行体系,又能促成更加完善和灵活的服务模式。未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既要把握机会,也要识别威胁。
二、互联网银行未来发展的机会
1.技术日趋完善,用户基础较好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风险正在逐渐降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心地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互联网贷款产品等服务。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技术的日趋完善使用户的使用方式更为便捷,这也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银行的用户资源。
2.资金需求量大
目前,小微企业是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我国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占比约为96%,它们创造了约60%的就业、50%的税收和40%的GDP,然而,其获得的金融服务只有不足10%,远未享受充分的金融服务,小微金融业务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需求较为复杂,很多传统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和撮合这种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一对一式的个性化产品及服务只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支撑实现,这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巨大的利益空间。
3.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金融风险,显著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互联网银行小微金融和风险管理实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互?网银行可通过引入大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与云计算处理,从而有效地调查、判断、监督企业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及时甄别异常状况,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4.国家政策扶持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目前国家对于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进一步解禁和放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其次,鼓励其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最后,取消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 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对于资产业务较强、存款业务较弱的互联网银行来说是有利的。
二、互联网银行未来发展存在的威胁
1.监管上仍存在缺位,具有法律风险
互联网银行作为新兴行业,其多方面发展情况已经突破了《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范围,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政府监管存在空白。而在支付结算领域,我国目前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章,没有 《支付结算法》,有关互联网银行支付结算及其他互联网支付基本上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互联网银行行业竞争激烈
大数据环境下,小微金融市场竞争主体迅速增多,竞争局势十分激烈。利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当前网商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竞争状况如下:
(1)现有同业竞争:除了传统商业银行外,直销银行 与其业务的同质化水平最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末,国内开设独立直销银行APP应用的银行已达105家。据调查,用户对于直销银行最满意的三方面分别是:资金安全性、银行的背书以及客服的质量。这也是直销银行相对于成立较晚、发展较新的互联网银行最大的优势。
(2)潜在进入者:随着金融体系的转型改革,民营资本,如百度、美团、小米、苏宁、众邦等各界的大型企业将陆续进军银行领域。此外,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银行合作建立直销银行的模式,将进一步催生成熟和极具竞争力的直销银行列队。
(3)替代品威胁:互联网银行由于政策的原因,并不能完全的发挥银行功能,且服务项目较少,只有几个极为简单的理财产品和贷款产品,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服务同质化高,可替代性较强。
3.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利差缩小
2013年7月19日晚,央行宣布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未来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也终将被取消。而如果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放开,将影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没有了收益率的保证,消费者很可能不再继续追随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这些金融产品。因此,利率的市场化是互联网银行需要面对的潜在威胁之一。
4.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互联网银行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产物,对于征信系统有着强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目前支付宝已经以其海量客户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互联网信用信息系统的雏形,然而信用体系仍存在数据缺乏完整性和可分析性、市场开放度低、信用信息不能共享等不足,不仅给信用评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影响到评级的可信度,也不利于资源整合,易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银监会近几年重启民营银行牌照发放,累计共发放六家民营银行牌照。其中,腾讯系的前海微众银行以及阿里系的浙江网商银行有望打造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银行。自2015年1月18日前海微众银行试运营后,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两家互联网银行走入公众视线。本文尝试对互联网银行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主要模式进行梳理,对国内两家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生存现状,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模式
1.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以威尼斯银行为代表的近代商业银行诞生以来的五百多年历史之中,零售银行一直依托实体网店拓展业务,然而近五十年,这种扩张模式面临着各种挑战,银行逐步开始转战虚拟电子空间。从欧美银行的发展脉络看,上世纪70年代商业银行开始引入ATM机,80年代则建立了电话服务中心,到90年代开始积极“触网”,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进入21世纪后,增加了移动银行业务。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为商业银行多种方式服务客户提供了可能,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但长期以来,零售银行业务仍建立在实体分支网点的基础上,电子分销只是实体网点的补充。在大多数的情形下,电子分销渠道只是起到线上营销渠道的作用,实际业务仍然需要引流到线下实体网点完成。在传统银行通过电子分销扩展营销渠道时,也有一些新兴银行开始在完全没有实体网点支持的情况下发展互联网银行业务。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为美国的安全第一银行(SFNB),该行在1994年4月由Area银行、Wachovia银行、HuntingBancshares股份公司、SecureWare和FiveSpace计算机公司等联合成立,为全交易型网上银行。SFNB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运营,服务范围囊括基本电子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利息支票业务、信用卡、基本储蓄业务及CDS等多种金融服务。由于没有实体网点,该行通过电子邮件或免费热线提供每年营业365天、每天营业24小时的全天候客户服务支持[1]。由于之后进入该行业的大银行与竞争者加快电子银行布局并降低成本,SFNB客户黏性不足、机构盈利能力单薄的问题越发突出。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FNB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被收购后,SFNB转型为网络技术部门,为传统银行提供服务[2]。SFNB是新兴银行独立发展互联网银行业务而最后被传统银行吞噬的例子,但也有新兴互联网银行发展成功进而促使作为母公司的传统银行整体转型的例子,例如波兰的互联网银行mBand促使其母公司BRE银行全面转型互联网银行业务并改名为mBank统一品牌15标志。传统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将电子渠道视为传统线下实体网点渠道的补充。但对于真正的互联网银行而言,其只有电子渠道一种渠道,移动银行、电话服务中心、互联网、传统实体分支网点只是业务终端,电子渠道为所有业务终端提供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互联网银行强调与客户的交互性,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互联网银行平衡大规模批量生产与个性化服务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批量化提供个性化服务,即借助大数据应用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与他们有关系的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银行在基于个人隐私授权的基础上对海量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客户在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与个人有关联的服务。互联网银行也不再单纯由金融人才主导,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银行由互联网人才主导。
2.互联网银行的主要模式
由于美国发展互联网银行的历史较为悠久,规模以及机制发展较为成熟,本文选取两家运营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互联网银行进行介绍。(1)INGDirectUS:纯粹线上服务荷兰ING集团以直销银行的形式拓展海外金融产品零售市场。2000年,ING集团美国直销银行成立,并在2002年度实现首次盈利。由于不良率大幅上升导致2008年与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之后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于2012年成功收购ING直销银行[3]。ING直销银行把目标客户定位于收入水平较好、对于价格较为敏感并且受到良好教育的客户群,并通过网络与电话两种方式进行营销活动。ING几乎不存在物理网点,而是通过电话与网络的营销方式,吸引对存款利率较为敏感的用户[4]。在贷款业务方面,ING主要的经营业务为风险较低的房贷业务,由于操作简单,风险较低,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总的来说,薄利多销为ING直销银行的主要经营模式,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资金成本导致其净息差低于同业水平。另外,ING银行的中间业务基本不收费,收入来源基本为上文所提到的净息差。所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在ING直销银行经营过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要求其简化产品的种类与服务的过程,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较少的顾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避免增加运营成本。(2)Simple:为个人提供金融综合服务的营运商Simple本身并不是银行,而是由银行从业人员牵头,与各大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并由合作银行提供客户账户,在此基础上,simple通过手机软件、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理财、支付等业务,为其客户提供消费与储蓄的综合理财服务[5]。通过为客户提供储蓄计划和消费计划模块,对于用户的每一项支出都进行分类,用户可在事后查询报告,此举可培养用户合理的消费习惯,增加客户粘性。在技术方面,simple率先使用大数据系统,通过总结归纳客户的消费储蓄习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较为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使得在经营过程中增加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6]。总体来说simple可称为银行服务商,这是其真正价值所在。Simple只做平台,不做资产运用。通过在平台上建立有效的客户服务机制例如综合理财服务吸引客户,增加客户粘性,从合作的银行中提取利息收入的提成。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客户在支付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二、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思路比较
1.前海微众银行的发展思路与现状
中国首家以互联网平台为交易中介的民间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正式挂牌经营,前海微众银行是由腾讯作为主要发起人,与实体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不同,前海微众银行并不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改进提品和服务的渠道,而是围绕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映射关系布局,重新设计适于网民需要的产品和务。但是由于腾讯除旗下财付通涉足支付领域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并没有太多涉足。因此,腾讯系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前海微众银行的高管配置以原平安系主导,除此之外,前海微众银行也将平安银行的基层人员挖来,作为银行的后台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由于平安银行是目前做个人贷款业务最有成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是前海微众银行大量吸收平安银行人才的原因。在银行的组织架构设计上,设置了五大事业部,包括信用卡事业部、零售与小微事业部、同业金融事业部三大前台部门,以及微金融事业部、科技事业部两大平台部门[7]。从组织架构上看,前海微众银行的业务布局着力点在小微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领域,而善用互联网的人群如年轻人、白领等草根阶层是前海微众银行的主要客户目标。但开业半年来,前海微众银行仅推出面向极少部分消费者开放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产品创新举步维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账户体系的缺失。在远程开户问题并未解决的现在,前海微众银行只能上线无需依靠账户或通过其他账户可以“曲线求生”的产品,比如个人信贷业务。由于前海微众银行在微信与QQ等社交平台上的垄断地位,微粒贷产品无需在营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只需把好风控。前海微众银行风控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人行征信、公检法、教育等外部数据;二是腾讯社交与支付数据。而其风控的核心在于防止欺诈,防止欺诈包括五大流程:(1)通过白名单邀请制度确定是谁在操作;(2)识别是否是本人常用设备;(3)识别是否是常用网络环境;(4)识别网络环境是否安全;(5)识别银行卡,确保贷款资金是否进入本人账户。前海微众银行试图通过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来平衡服务流程简化与风险控制不放松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础在于前海微众银行构建综合评分体系,得出每个注册用户的信用评分。前海微众银行得到的信用评分不予公开,但会向用户公开一个授信额度,这就相当于将风险前置,从而提高用户实际产生资金需求时候的审批效率。事实上,在借款人申请贷款的45秒后资金就有望划转到账。在其综合信用评分体系中,社交基础变量有两千多个,中间变量两万多个,其中关键变量二三十个,具体分类情况参见图1。前海微众银行的长远规划是不仅做没有网点的银行,而且要做没有存款、没有贷款的银行,立足于平台化思路,前海微众银行试图将有融资需求的个人用户和微型企业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连接在一起,前海微众银行在此过程中提供风险控制与贷款管理服务。在起步阶段,由于前海微众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未得到合作金融机构的充分信任,因此对于目前前海微众银行的信贷产品,合作银行只出资80%,而前海微众银行出资20%,这样前海微众银行仍然承担一定的信贷风险。前海微众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以及股东存款,尚未吸收任何零售存款。与Simple的模式类比,未来前海微众银行可能会在移动端吸收存款方面有所突破,其开展存款业务有两种思路:(1)自己吸收存款,对储户兜底,这样其仍未退出信用中介的角色;(2)帮助合作银行吸收存款,前海微众银行收取中间服务费用,这样彻底退出信用中介角色。按照前海微众银行目前的规划,第二种思路最终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2.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思路与现状
浙江网商银行所属的阿里系本是以网络公司起家,致力于创造便捷的网络交易渠道与多元化的互联网服务。在大数据的应用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阿里系开展金融业务服务有先天的优势。最初阿里系服务商家和客户的方式采取了阿里提供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的合作模式。例如,在2007年,阿里便开始尝试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是向会员企业提供网络联保贷款,阿里巴巴将提交贷款申请的会员资料提交给银行,资料包括个人信用记录,最终由银行风控部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然而阿里和银行的合作成果非常有限,最终双方分道扬镳,阿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自行发放贷款。而后阿里系的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后文简称为蚂蚁金服)于2014年3月成功获取民营银行牌照,浙江网商银行由此挂牌成立。由于蚂蚁金服在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前早已尝试开展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以至于在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后在金融项目的开展上如鱼得水。传统银行的“存贷汇”业务,蚂蚁金服早已涉及。招财宝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余额宝类似于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两个产品的推出为蚂蚁金服奠定了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而支付宝转账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汇款功能,并汇集了从事金融服务的大量数据。按照规则,浙江网商银行的业务板块集中在三大方面:小微企业、个人业务以及农村金融。小微企业这块,阿里小贷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尝试。个人业务这块,继推出虚拟信用卡失败后,蚂蚁金服推出的“花呗”已经对个人消费信贷做出了探索。对于浙江网商银行而言,真正需要摸索的是农村金融。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风控手段还是依据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水文”模型。依据小微企业类目、级别等统计的阿里系商户的“水文数据”库,阿里系统在考虑为客户授信时,会结合水文模型,基于该商铺自身数据的变化,以及同类目下的可比商铺数据的变化,判断客户未来商铺经营情况的变化,预测其融资需求,判断其还款能力。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主要依据于其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根据芝麻信用评分体系(见图2),支付宝会对消费者设立信用额度,即“花呗”的信35用上限。作为国内第一个个人信用评分产品,芝麻信用分从个人用户的履约能力、信用历史、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对其信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淘宝、天猫上购物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申请在信用额度以内的消费信贷,还款方式有两种:(1)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的分期付款方式;(2)确认收货第二个月10号一次还款方式。还款当日阿里依次从支付宝、余额宝、绑定的银行卡扣除用户款项。浙江网商银行成立农村金融部门的出发点在于配合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金融战略和村淘业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与个人理财需求。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宣布,将在未来3-5年内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即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筹建1000个县级运营子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将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网络覆盖到全国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以及三分之一强的县。由于浙江网商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缺乏经验,农村金融业务的推进必须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浙江网商银行的农村金融部门与邮储银行、农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在农村网点较多的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合作,按照2015年年初蚂蚁金服首席运营官井贤栋对外的披露,蚂蚁金服已经与2300多家农村金融机构联通,一方面,为农村地区用户开展线上支付通道,满足其线上购买农资与生活用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接农户和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消费信贷需求。除此之外,针对浙江网商银行在农村开展业务面临的数据缺失问题,尤其是农民日常生活、消费交易的数据缺失问题,浙江网商银行着力与农村生产资料、融资产品的供应商以及农民、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利用这些机构的数据、渠道与经验开展金融服务。
3.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发展思路的异同
第一,前海微众银行申请银行牌照更多是在进行开展金融服务上的探索,而浙江网商银行申请银行牌照更多是针对已开展的金融服务的延伸。腾讯先前在“存贷汇”三方面仅勉强在“存”(微信理财通)、汇(财付通)两方面有所涉及,在“贷”这一领域并未涉及,因为在“贷”方面缺乏风控经验,前海微众银行的创建以平安系人马为主导。反观蚂蚁金服“存”、“贷”、“汇”三大方面均已涉及,浙江网商银行业务的开展更加轻车熟路,其风控模型几乎都是现成的,仍由原蚂蚁金服先前人马主导。第二,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为“平台中介”,而浙江网商银行的定位为“平台中介”加“自营业务”。按照前海微众银行的规划,其并不提供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服务,而是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存在,将QQ、微信上的优秀个体借款人推荐给商业银行,前海微众银行仅提供风控服务以及贷后管理服务并收取中间费用。前海微众银行试图打造平台中介有两个原因:
(1)前海微众银行的资本金有限,信用中介意味着信贷规模扩张补充资金的压力过大,从用最少的资金办成尽可能大事情的角度看,做平台中介优于做信用中介;
(2)资本市场对于平台中介的估值远远高于信用中介,前海微众银行主打平台中介有望最大化其估值水平。但是从理论上看,前海微众银行如果单纯做平台中介,实际上无需银行牌照,获取银行牌照开展类似业务反而增加监管成本,从前海微众银行获取银行牌照这一举动来看,其只满足于平台中介的可能性不大,未来有可能会开展一些类似于直销银行的业务,目前宣布不做传统银行业务可能是为了缓解与合作银行的矛盾。浙江网商银行在坚持“平台中介”定位之余强调不放弃做自营业务。银行牌照的意义对于蚂蚁金服而言,在于扩宽从事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先前阿里小贷从事小额信贷时,其融资仅限于自有资金和从不超过两家商业银行融入不超过资产净额50%的信贷资金,以及通过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拥有银行牌照的蚂蚁金服可以面向公众融资,余额宝吸纳的大量资金有望引导浙江网商银行以存款形式存在。在远程开户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不排除浙江网商银行通过产品创新给予储户更高的利率以吸收存款,例如类似余额宝的产品设计让储户一方面享受类似活期存款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享受与机构协议存款等同的较高的利率。第三,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都将主打小微企业与个人贷款业务,但前海微众银行偏重个人消费信贷,浙江网商银行偏重小微企业信贷。目前前海微众银行有面对个人的“微粒贷”产品,但是小微信贷产品尚未推出,从短期看,QQ、微信目前个人用户主导的局面也意味着前海微众银行仍将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主,而随着微店等移动端商铺的兴起,前海微众银行未来的小微企业客源将会相当可观,从而顺利向小微企业授信领域扩展。浙江网商银行的雏形阿里小贷以做小微融资起家,在小微企业风控方面相对较为成熟,而在个人信贷方面与前海微众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短期看浙江网商银行的放贷端业务将集中于小微企业,但淘宝、天猫生态圈的个人消费者的授信业务的体量将极为可观。
三、对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思考
借鉴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银行的思路,对于相关企业独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笔者有如下三个建议:
第一,强化平台中介思路,轻资本运作。无论是前海微众银行还是浙江网商银行都强调平台化的思路,从而降低资本消耗,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借鉴。特别是对于重工业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助力下,应将着力点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盘活存量,由于持有大量固定资产,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信用销售,与租赁业务相结合,以减少经营性风险;(2)寻找增量,发展零售客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拓零售客户,与各类金融公司(机构)形成合力,形成较为综合的金融服务。
第二,借助外力,轻资产运作。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为实现轻资产运作都在不断寻求外力支持,其中前海微众银行不断开拓银行合作伙伴作为资金供应方,而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依托与现有在农村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供应商合作。我国企业若独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努力借助外力,实现“轻资产”运营。零售项目开发应该尽量批量开发,一方面可以着眼于与各大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未被满足融资需求的次优质客户导入企业的线上平台,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与地方金融办、小贷公司合作,批量将线下项目导入线上,实现小额信贷债权的“资产证券化”[8]。
第三,体制要活,引入优质股东与业务人才。腾讯由于缺乏金融人才储备,在成立前海微众银行之时,大量吸收平安银行、陆金所高管以及员工。而蚂蚁金服也并非简单在阿里小贷基础上构建其互联网银行,而是重新搭建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组织架构。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发展互联网金融最好以子公司的形式运作,这一方面有助于较大程度上的放权,激活运营机制,从而能够在薪酬激励与决策机制方面更加靠拢互联网企业,增强对相关人才尤其是互联网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吸收有互联网基因与零售客户资源的股东,强化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与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条较优的发展路线,但是对于金融业而言,借力互联网金融又是一条必经之路。我国政府、学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互联网化的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本刊综合.全球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J].时代青年(视点),2014(5):45-47.
[2]张细松.中国网银模式及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机理[J].发展研究,2009(4):27-29.
[3]刘智国,魏劭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直销银行[J].银行家,2014(10):108-111.
[4]张爱军.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与借鉴———基于美国的经验[J].新金融,2015(6):61-64.
[5]王芳艳.美国互联网银行三种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3-11(011).
[6]孟瑾.网络支付及其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4):112.
[7]王翔.重庆银行推进事业部制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 微众银行 机遇 挑战 发展对策
一、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背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进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有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商业银行也随之转变思维,在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方面尝试突破转型,促成了互联网银行的出世。
(二)传统商业银行的矛盾激化
客户不断升级的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和组织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传统的金融体系与风控制度安排一直以来也没有找到有效地为小微企业、为三农、为民间融资的办法。
(三)我国政府的积极政策推进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培育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务院几度发文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3年4月,国务院部署“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为重点研究课题,2014年3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
二、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及特征
(一)微众银行的发展
(1)微众银行的发展历程。2014年07月24日,微众银行获得筹建批复;2014年12月12日,微众银行获得开业批复和金融许可证;2014年12月16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4年12月28日,微众银行官网上线;2015年05月15日, “微粒贷”上线;2015年08月15日,微众银行APP上线;2015年09月23日,“微车贷”上线;2015年12月10日,“微装贷”上线;2016年09月24日,推出个人优惠消费服务“微众有折”;2016年09月底,服务用户达到6141万,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2)微众银行的主要产品介绍。“微粒贷”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受邀用户只需姓名、身份证和电话号码就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借款额度,可以满足普罗大众的小额消费和经营需求。“微众有折”是一款消费优惠产品,用户关注“微信有折”公众号,然后绑定银行卡充值,即可开通使用。微众银行APP为用户优选符合多种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切实帮助用户轻松管理财富。具有理财、转账、绑定工资卡定期存入、还房贷等功能。“微车贷”与“微装贷”是微众银行通过与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优信、土巴兔合作,将金融产品应用至它们的服务场景中,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达成合作共赢的崭新模型。
(二)微众银行的特征
(1)国内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作为我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未来重点打造的是移动端产品,不会设立线下物理网点,其前期所有获客、服务、风控都将在线上完成。构建以个人贷款和大众理财为主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2)落实“普惠”理念的经营模式。微众银行的定位是“科技、普惠、连接”,主要针对客户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将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连接起来,为普通大众提供更为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以此努力化解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难的问题。
(3)大数据技术在征信模式的应用。微众银行的大股东为腾讯公司,其坐拥的QQ以及微信,成为微众银行开展业务的天然优势资源平台。可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一套信用评定和风控策略,依据模型编制客户的征信评估报告来完成风险识别与计量的判断与决策。
三、微众银行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
(一)微众银行的发展机遇
微众银行完全依托互联网进行金融业务交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其目标用户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只能大额贷款的空白;微众银行的发起股东处于产业链的核心节点,为微众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提供有效的稻堇丛矗幌冉的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为预测客户的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提供支持。
(二)微众银行面临的挑战
目前微众银行尚未实现远程开户,不能吸储,只能借助于同行拆借,这样的资金来源不健康,很可能出现错位的现象;微众银行没有信用审核,互联网的虚拟和不确定难以保证采集到真实的数据信息;目前推出的业务种类较少,产品创新步伐比较缓慢;其他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向微众银行发起挑战。
四、微众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以“轻吸储,重平台,中间连接”为定位
微众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长期业务合作,作为中间的连接平台,连接第三方与客户,处理好与第三方的关系,打通线上金融平台,就可以有效规避其吸储风险,降低与传统银行的竞争。
(二)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微众银行应优化基于社交大数据的风控模型,深度挖掘社交数据的价值,提升适用于信用评级的社交数据质量,进一步解决怎样将社交信息转换为真实有效的数据的问题,充分发挥统计学和大数据的优势,做到定位更为准确清晰。
(三)加快提升业务和产品创新水平
面向普惠金融定位,微众银行应致力于发展创新型、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银行模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微众银行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深入分析用户实际需求,进一步开拓业务范围,强化基于社交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江西
0引言
2014年3月11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正式宣告我国民营银行改革进入实质破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民营银行的先行者中,腾讯集团牵头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阿里巴巴集团牵头组建的浙江网商银行在完全民营化之外,又具备了一层更有超越意义的创新性:他们同时也是我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它们的诞生,将成为今后我国网络金融生态链延伸与拓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而且,剩余的3家民营银行,其股东和背景也或多或少都有些互联网色彩,这说明互联网银行已成为作为新兴的我国民营银行所普遍选择、重视的发展模式,值得业界与学界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
1互联网银行的特点、现状与作用
1.1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定义与发展现状
简而言之,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银行意味着其已完全依托网络商业链进行运行,以技术创新和数据分析能力支撑自身的竞争力;从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的现有业务来看,它们确实都是在腾讯、阿里巴巴等持股企业的既有网络业务基础上,以互联网为渠道,进一步延伸拓展自身金融业务,而且极少或根本不开设实体营业点(甚至没有信贷员)、与客户间的业务联系完全依靠网络应用程序,整个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则是依托“云”技术运行,这个“云”系统在大数据支持下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业务决策(如微众银行,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信用评级,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发放贷款)[1-2]。从这一层面而言,互联网银行是相对传统银行运营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所以其特征、风险、意义与价值都已成为目前银行业、金融业关注的热点。作为我国首家互联网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前后文简称的“前海微众银行”)由腾讯集团发起,于2014年10月22日正式创立。次年1月4日,在总理的亲手操作下,前海微众银行放出了第一笔3.5万元的小微贷,标志着我国民营互联网银行走出了营业的第一步。同时,浙江网商银行则主要依托我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其正式开业时间为2015年6月25日,浙江网商银行的正式开业也意味着我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已全部“开门迎客”。从以上进展可见,互联网银行这一新兴业态已伴随着我国民营银行飞跃式发展(特别是借助了民营银行领域的大量新利好政策),实现了自身发展进程的加速。
1.2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具体特征
从前海微众、浙江网商等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实例来看,能够体现出其特色的绝不仅仅是其基本模式的创新性,实际上还应包括其具体业务定位、内部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策略等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新颖而又“接地气”的业务宗旨
富有技术色彩、重视模式创新和具备普惠精神,是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业务定位的主要特点。例如前海微众银行,在业务定位上恰如其名,一方面是以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模式,为目标客户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例如面对个人或企业的小微贷款需求)———简单而言,即是以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普惠金融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将“科技、普惠、连接”作为自身运营宗旨;而与之一致的是,浙江网商银行也继承了阿里巴巴下属蚂蚁金服的“给社会带来一些微小而美好的改变”的愿景,确立了自身“无微不至、有情有义”的理念。独特的业务宗旨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银行的自身资源配置特点及其差异化的业务定位与市场竞争策略。
1.2.2“轻资产、重科技”的资源配置理念
民营互联网银行通过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营模式,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开辟了全新的业态,同时也在其内部贯彻、实现了“轻资产、重科技”的资源配置理念。如前所述,互联网银行的典型特征便是无实体网点和柜台、非现场开户,绝大部分的业务流程都在线上完成;一方面,这使得互联网银行成为网络时代常见的“轻公司”,在最大的程度上规避了传统银行在业务发展进程中的巨大资源消耗(例如传统银行在网点支出方面的开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民营互联网银行的主要发起者均为互联网企业中的领军者(例如微众银行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其中腾讯出资9亿元,占30%的控股比例,是其第一大股东,百业源投资和立业集团分别控股20%和10%的比例)———实际上,它们的发起者正是利用自身网络产业链中拓展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节,抓住了政策机遇、实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发展和完善,从而催生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例如浙江网商银行与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间的关系),所以微众、网商等银行并非白手起家,而是拥有其发起者雄厚的互联网金融资源作为基础。这些发起者所具备的资源使得互联网银行能够在线业务上突破传统的属地、身份、业务频率限制,并跨过传统银行所秉持的较死板的经济条件门槛,使其业务可以渗透到全国各类人群中的潜在市场,能够抢占传统金融机构所难以企及的市场空间、获得巨量的用户基数。综上可知,互联网应用平台、商业数据等已成为了民营互联网银行籍以获得竞争优势的的关键资源,“轻资产、重科技”的特点已经充分展现。例如前海微众银行能够依靠腾讯现有多元化业务的用户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技术,在规避隐私的前提下,分析潜在用户的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从而以更低成本实现风险定价和控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浙江网商银行的资源优势更是不言自明,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巨量网络消费者信息资源将能够帮助其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发掘存款、信贷、支付、理财等机会,发展消费金融等特色化的零售业务。
1.2.3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
客观地讲,虽然融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具备前述的难以替代的特点与优势,民营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其自身应被视作传统银行的有效补充(而非颠覆者),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社会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必然会选择兼具创新性、差异化等特点的合理化市场竞争战略,其业务虽然与传统银行有交叠之处,但其市业务定位主要是个人零售业务、创业融资与中小微企业贷款,从而有别于惯于为高端零售客户、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质客户服务的传统银行。此外,前述的技术资源优势也是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武器”———以浙江网商银行推出的专为创业型中小网站服务的“流量贷”业务为例,在市场定位差异化的基础上,网商银行进一步通过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对申贷者进行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要素审核,审批过程最短可缩至2分钟以内,而最快在审核通过3分钟左右,款项就能打入申贷者的支付宝账号内———传统银行既较难全面采取类似的用户定位,又难以实现同等的用户体验,所以这种在技术支撑下实现的高效服务从根本上巩固了互联网银行的差异化优势,使其可以填补传统银行在过去难以进入的一些市场真空地带,甚至还会蚕食商业银行的部分中间业务收入。
2互联网银行对江西等后发省份的影响与对策
2.1江西省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在第一波民营银行申报热潮中,江西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也不甘人后,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组建民营银行。可是,江西省在经济总量、金融水平、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大幅的落后,金融生态环境无法达到培育本土民营银行的标准;2014年,江西省民营企业协作申报的“赣商银行”、“商联银行”、“裕民银行”最终均无缘进入首批试点。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成为民营银行领域的典型后发省份,江西省在未来申办民营银行的努力并不会中止,各地市正加快落实国家、江西省围绕民营银行准入、监管等问题出台的意见与措施,并结合“一带一路”规划、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定民营银行机构设立、筹资融资奖励和高端金融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例如南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给出了明确的扶持、奖励条件。当前,民营互联网银行的涌现,对江西金融业尤其是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遇,它们是否能够为孕育中的江西省民营银行提供一种值得参考的发展模式?江西等地又应如何合理地把握、运用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机遇?下面将针对以上问题,逐步展开阐述与分析。
2.2互联网银行兴起对江西本土金融的影响
从当前的政策文件中可知,江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外地类似,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普惠金融发展潮流的进一步响应;事实上虽然民营银行尚未真正起步,江西省的本土金融机构,如各地方银行、信用社等均已广泛尝试开展面向小微企业、创业人士的金融业务,近年开始逐步试点的民间小贷公司也已取得在各省中领先的业务量,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江西省发展民营银行的潜力所在。但目前应当注意的是,本土民营银行的发展滞后与外地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兴起,势必会冲击到定位于普惠金融的江西省本土金融机构———如前所述,现有的民营互联网银行虽然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与实力相对有限,但其发起股东都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显著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各传统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所以民营互联网银行不但能够利用互联网数据资源和技术平台开展跨越时空的金融业务、实现风险控制,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各类产业链的核心节点,与各地行业、市场以及上下游企业产生紧密的联系;正基于此,民营互联网银行能够轻易地突破地理限制,渗透进各地的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中,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并很有可能会压缩未来江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生存空间;实际上,民营互联网银行借助产品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点,将能够发挥出显著的“鲶鱼效应”,倒逼传统银行加块开展创新升级步伐,所以面对它们所带来的改革压力的绝不仅仅只是江西省本土金融机构———可以说,这正是我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民营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长远意义所在。面对上述影响,江西省在完善现有地方性金融机构、培育本土民营银行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省内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变压力为动力,为将来本土金融机构的创新升级乃至民营银行的孕育发展铺平道路。
2.3互联网银行兴起背景下江西省的应对之策
2.3.1合理选择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银行、国资银行相比,民营互联网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难以脱离其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而且可能因其独有的技术特征和更大的市场跨度而产生更独特、密切的环境依赖———从这一点出发,自然不难理解为何我国目前的两家民营互联网银行恰好位于我国经济基础最好、互联网产业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省份(浙江、广东)。相比之下,受经济水平滞后等问题的影响,江西省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与现状均令人堪忧,例如该省内的网络域名总量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列第19位,省内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长年名列各省末尾[3]。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资源集中在浙江、广东等少数省份,而江西省并不拥有业务范围广、技术基础强的优势互联网企业,为数不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也不得不依赖外地上游服务商、下游分销商,处于“两头在外”状态。一个互联网产业链尚不健全的省份,自然难以在产业链基础上拓展出配套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环节、构建起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基础。简而言之,江西省独立发展本土互联网银行的条件还相当不成熟,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尽快模仿、照搬外地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培育与发展模式,而是要客观理性地选择有助于现有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银行竞争压力的对策,并为未来民营银行的孵化与发展选择更加务实的总体模式。
2.2.2结合现有条件,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
虽然江西省通过互联网银行这种模式突破民营银行发展门槛的希望仍显渺茫,但这并不意味着省内地方性金融机构(现有的地方性银行、民营金融中介机构与未来的民营银行)不能学习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经验,利用某些创新性的网络金融业务拓展市场空间、增强自身竞争力。省内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向国内民营银行的先驱者学习,坚持走普惠金融道路,并将差异化、特色化作为基本战略,以错位竞争作为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是应尽早地依托第三方网络支付、云计算平台、社交网站、搜索引擎、手机应用等互联网工具,构建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网络金融业务平台,并尝试“直销银行”等新兴业务模式。这些举措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回馈客户,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充分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提前“预习”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
2.2.3将外地资源引入省内,加速互联网金融发展
如前所述,民营互联网银行给江西省内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主要是源自其在技术平台与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其实,通过合理地引进外地优势资源、整合本省金融资源,省内金融机构面对的压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得以走出变劣势为优势的妙棋。其一,是省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银行和民间金融中介机构)可以争取成为民营互联网银行的地区合作伙伴或加盟网点(这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早有先例可循),融入到互联网银行的跨地区运营体系之中,取得互利共赢的效果;其二,是借鉴互联网银行“轻资产、重科技”的特点,重视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资源共享,增强自身竞争力。例如CNZZ、CNNIC等互联网数据服务机构和腾讯征信等网络金融征信服务机构的合作,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巩固基础,早日实现高效、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从而缓解在技术层面上面对的竞争压力;其三,是在引进、运用优势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市场等渠道,多管齐下,支持以普惠金融为业务定位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营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并引导其与地方性银行以及未来的本土民营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优化省内资源利用水平、加强金融产业链条的整合———例如银行业机构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可更加科学地评估贷款者的发展前景与风险因素,降低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参与分享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收益;而与融资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的合作,则有利于学习其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查的方法和经验,以在最大程度上防范贷款风险的集聚,这些改进对未来江西省民营银行、省内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凯风 单位:景德镇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周运兰,杨静静,余宁.首家民营银行发展机遇与风险研究—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为例[J].当代经济,2015,(6):94-95.
[2]山成英.互联网民营银行的发展及影响[J].青海金融,2015,(6):12-1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www.cnnic.cn/,2015-07.
一、互联网银行发展的背景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无论从营业地点、经营模式或是产品设计和营销来看,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银行不再像传统银行那样依靠广设网点去占领市场,而是通过现代数字通讯、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相关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实现在线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相关的中间业务等。
互联网银行业务的发展是以一国网民的数量为基础的。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中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5亿,占总网民数量的81%,这意味着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讲,选择银行不再仅受距离远近的影响,而是可以通过高度透明化的共享信息,在网络上选择真正适合自己需求的银行服务。
二、互联网银行发展的机遇
1.互联网银行为降低客户的贷款成本带来了可能性
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要建立在准确分析银行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其贷款利率,而互联网银行将贷款与电商相结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边际经营成本。以微众银行为例,它不设立林立的经营网点、没有繁杂的组织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人脸识别技术来做出信贷决策,解放了劳动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经营成本的降低无疑为降低客户的贷款成本提供了可能性,更加体现出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为小规模借款者服务的出发点和普惠、便捷的特性。
2.互联网银行为客户的新体验奠定了技术支持
根据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中国客户会考虑开设互联网银行的账户,微众银行的正式成立为国人揭开了互联网银行神秘的面纱。其贷款流程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省去了传统银行贷款面签的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效果,客户不再需要奔波,免去了很多麻烦。以微众银行的“信用付”信贷产品为例,它可以实现客户“先消费、后还款”的要求,并且使客户享有为期14天的免息期,类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并且其申请也完全由客户通过网络自助完成。
3.互联网银行为信用风险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传统银行在审批贷款阶段主要依靠信贷经理在线下搜集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来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并做出决策,而微众银行在搜集数据时主要依赖自身的数据库得到借款人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甚至是一并整合包括借款人相关关系人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使银行和客户共享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没有流向真正需要的行业和个人。
三、互联网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1.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微众银行发展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银行的基础设施铺设的问题。截止今日,登陆微众银行的首页也只能看到一个二维码,由此可以合理的推断其希望未来将产品开发的核心放在移动终端上,所以如何远程开户和进行客户贷款决策的做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摆在了互联网银行发展的道路上,而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和略去面签的环节是否能够长期的运作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风险也将是未来互联网银行监管将要面对的棘手难题。
2.产品和服务开发受限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微众银行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个人及小微企业存款,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互联网银行一直以来被社会冠以“普惠金融”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客户对互联网银行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而银监会在明确了微众银行的经营范围的同时,无形中也限制了其发展的辐射面。在此种形势下,如何突出重围,找到互联网银行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互联网银行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性因素。
3.大数据的有效性遭到质疑
众所周知,互联网银行是靠“刷脸”来建立客户信息的,也就是说其目前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的方式实现开户服务。而众所周知,微众银行是基于腾讯已存在的电子商务平台来搜集数据的,这类数据除了基本信息外,更多的是建立在腾讯社交软件基础上的社交类数据,微众银行如何将大量的社交数据转化为银行可用的金融数据,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参考依据和流程。如果不能准确的处理和转化数据,那么这样的大数据必将遭到社会的质疑,未来将要面对的一定是各类风险,这势必会使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国外互联网银行的经验借鉴
提起互联网银行,不得不让人想到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无任何分支机构的纯网络银行,SFNB的前台业务在互联网上完成,后台则集中在某地处理,通过自身开发的环球网系统来实现业务和产品的推广,后来还陆续出现了BOFI、ING Direct US 和Simple等网络银行。而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SFNB出现的第二十年头后,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些银行在发展中有以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1.线上服务为主,线下服务为辅
美国的互联网银行主要依靠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线上服务为主,其负债业务主要依靠客户对互联网的使用和手机客户端的下载,凭借其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为优惠的手续费用来吸引客户。
2.精心筛选目标客户
互联网银行几乎不设立物理网点,这对于客户这一方来讲,无疑是拓宽了选择的范围,那么对于银行这一方来讲,是不是来者不拒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以ING Di
rect US来举例,他们严格地筛选自己的客户群,根据银行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收入水平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户,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 3.提供真正有价值的附加服务
除了提供高于传统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较为优惠的手续费以外,互联网银行的生存之道还在于提供用户需要的高附加值服务。以Simple为例,其利用自身开发的强大应用平台,在客户端中为客户提供日常的储蓄、消费和现金留存等建议和规划,帮助客户建立自己的综合理财目标和方案规划,既具有个性又保有一定的私密性,深受客户欢迎。
4.让客户来为服务定价
客户既是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者,同时又是它们的定价者。互联网银行相比于传统的银行而言,一个很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边际经营成本低,相对而言,互联网银行的客户也会产生较低的心理预期定价。那么,这类服务究竟该如何定价呢?以SFNB为例,就曾经在其网站上基于利率和收费的组合进行了五种不同收费标准的调查,提供客户最满意的定价标准,以进一步巩固客户和银行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优势比较多,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其对网络金融产品的开发也比较重视,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要。
1.给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是金融普惠,其客户群体往往是小微客户,吸引那些以前银行不重视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方面的竞争力比较强。从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慢慢的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也在不断的增加。现在对于银行而言,吸引更多的客户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商业银行为了满足需要必须从小微商户和商户两端根据其需要提供不同的中介服务,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主动权。
2.分析数据,细化客户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在推线金融产品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进行,拥有海量的数据来源,并且数据分析工具也比较的强大,和以往的商业银行相比,其无论是进行信息的收集还是处理优势都比?^的明显,这些数据能够给个性化的服务定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商业银行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客户资源也比较多,若是能够做好数据分析并开发利用数据,能够将数据转换成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保证客户定位的准确。
3.重视网络金融产品以及支付工具的开发
传统商业银行的流程比较的复杂,互联网金融平台工序比较的简单快捷。就贷款发放业务而言,商业银行设置的流程比较多,从借款申请到贷款前的调查,然后需要进行风险的评估以及分级审核等等,相关的流程是比较复杂的,网络平台则比较的快,仅仅需要简单的进行电脑操作,借款人便可以借到贷款。此外,银行也进行了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重要非物理渠道,进行新型业务平台的建立。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种模式
随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也出现了较多的模式,主要是下面几种。
1. P2P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P2P模式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中介是网站,优势比较明显。和以往的融资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下资金借贷双方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对方的相关资料以及信息,并了解借贷方的资金使用途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借款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可能存在贷款无法全额收回的情况。
2. 第三方支付模式
人们在日常消费的时候,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也搭建了消费者和银行的电子支付平台。除了上面的方式,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系统还包含了移动电子工具支付方式,比如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支付宝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支付体系也呈现出了身份数字化、支付便捷化以及服务通用化的特点。
3.电商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中,最常见的模式便是电商模式。电商平台的基础则是互联网,电商的不断增加,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也愈加成熟。
4.网银模式
网银本身便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结合产生的一种模式。其合理的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渠道,在提供以往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捷和方便的金融服务,并且网银模式的出现,也帮助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本身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资金脱媒,资金的盈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不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二、渠道脱媒,资金体外循环的日益严重,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并且货币流通速度偏离历史轨迹,不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媒介运行;三、信息脱媒,优质客户凭借自己的信用直接绕过银行这个传统的信用媒介,来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使得我国金融市场获取渠道发生变化;四、技术脱媒,是指在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一些IT企业开始介入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使得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被部分替代,威胁到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1.2互联网金融推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宏观调控刺激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状态。一是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脱媒的加剧,降低了商业银行为主题的传统中介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二是互联网金融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以及不良风险反弹带来的拨备增加,打破了银行长期垄断的资金的价格,直接冲击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为收入的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银行的?A利模式。
1.3互联网金融推动客户需求变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给客户带来一系列高收益、便捷性产品体验的同时,也让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客户对银行的实体网点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客户体验、自主式办理,一体化的服务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选择。这对银行线上线下服务与整合提出了新要求。
2.互联网金融的局限性
2.1余额宝模式发展的局限性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存在一定风险。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保本的活期储蓄,依然存在亏损可能。一旦购买的货币基金营收出现问题,用户的资金将蒙受损失。同时,余额宝对政策的依赖性强。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支付宝在2012年5月获得了基金支付牌照,但尚未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目前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尚不合法。倘若监管部门对此做出限制,余额宝将面临巨大风险挑战。
2.2 P2P市场的局限性
尽管P2P网贷企业规模急剧增长,线上线下的综合性运营模式,涉及线下交易及地域差异,必然存在线下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放松了风险控制的力度的道德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借贷相比,整个行业的信贷信息没有共享,平台参与者信息不对称。使得提供的借款者信贷信息各不相同,交易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的增加阻碍其价值实现。根据余额宝的数据,其个人投资者持有者比例在99.5%以上,而机构持有者不到0.5%。同样,在网络信贷中,参与者也是中小型企业、小微企业,其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优质度差。因此,在目前阶段,互联网仅适用于零售行业中标准化程度高、市场需求明显的产品,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方面具备着极强的成本优势。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
3.1 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不仅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可以加强合作。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不能逃避竞争,更不能用恶意手段排挤互联网金融。而应该在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优势及特色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支付方式,拓展新渠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共享商户资源与客户信息,商业银行在以往业务中累积了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大型优质客户,而互联网企业在近段时间的迅猛发展中累计了庞大的用户群,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3.2改革向小微、零售调整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等外部环境变化,优质大中型企业不断金融脱媒,市场竞争激烈,而在集团业务中,银行为了保留大型客户,就会放款对贷款利息的要求。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多处于由买方定价的状态,进一步降低银行利润率,在新宏观经济背景下,资本监管进一步强化,传统高资本站信用业务因此就受到抑制。但中小型企业受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融资渠道少,更多地依赖间接融资。与集团业务相比,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上站在主动地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往积极拓展小微业务转型,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有效发掘更多的客户群,更好地提升利润,提升经营收益。
3.3以人为本,需求导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客户需求朝着网络化发展。银行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网点布局。突出小型化、智能化、多业态的发展趋势,打造简单、便捷、服务质量高的“智慧型”网点;二是提升自助机效能,在优化自助机客户消费体验的前提下,提升自助机及自助银行的交易份额。三是提升远程银行的效能,以客户为导向优化地电话银行、网银交易流程,强化其产品销售职能。
3.4实现功能再造,开辟新的增长点
3.4.1大力发展托管业务
对商业银行来说,托管业务由于能带来稳定和可观的收入、经营成本低、带来庞大的资金池和协同关联的业务、拉动负债和中间业务收入,是一个几近零风险、高利润率的优质业务方向。托管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巨额资金池,缓解银行在发展资产业务时存贷比压力,并以托管业务为基础,来进行贷款的发放、同业市场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投资获取利润。
3.4.2大力发展同业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资本业务受到约束、利差收窄,金融脱媒现象加速深化,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同业业务不但作为调节商业银行间流动性的工具,更是以多变的方式、高收益性走进大家的视野。相对于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同业资产有较高的资本杠杆率。同业业务拓展了银行的负债来源,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