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6 10:45:37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

第1篇

语文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对于其它各科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致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以及如如何搞好作文教学等几方面入手,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以提高

【关键词】

重视激趣 重视学法 重视作文教学

不少语文老师都在叹息:教语文难,语文难教,费尽了心事,花尽了时间,学生的成绩都难以得到提高,针对这种现状,我就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一改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大胆地尝试,摸索出语文教学的有关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提高语文成绩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文教学要重视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各科教学的基础。要使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成绩迅速提高,激趣是至关重要的。

1.朗读激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经过编辑们精心挑选的经典名作,我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六法:一是多读,形成每天多读的良好习惯;二是认真读,严格训练读,要求学生朗读时不多一字不少一字,不倒一字;三是大声读,使学生真正进入朗读的状态;四是在课堂上单个读,这样,才使学生不会在班上充当南郭先生;五是分组比赛读,一方面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六是教师示范读,给学生做榜样,从朗读的快慢、高低、节奏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朗读的艺术美感,在读书中认真口味文章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情操。

2.导入激趣。每上新课之前,教师的导入语要简洁、鲜明、生动、新颖。这是上好一节课不容忽视的一环,可采用故事法,谜语法、点拨法、回忆法、想象法、图解法等多种导入方法。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课。

通过激趣,使学生改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阅读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学法

对于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我教给他们三步读法:即预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如讲读课文,我不搞“填鸭式,注入式”,而是采取启发式:即定、自学、讨论、分析,自测、自结等六步教学法,象单元教学,我采取重点分析、重点阅读、启发教学,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如记叙文的教学法,我首先告诉他们:记叙文的几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局是什么。先讲这个过程,理清头绪,采取抓重点词语,抓重点句式,抓重点章节的办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逐步领会明确的中心,清晰的段落,丰富的词语,然后写成文章,如议论文的教学,我指导他们,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东西,中心句是什么,我告诉他们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中常出现的位置:或题目、或开篇、或中间、或结尾、文章中心句即文章中心论点。而论证这个中心论点,采用的论据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哪些是讲道理的,哪些是摆事实的,而这些事实和道理又是如何运用论证方法串联起来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历代教育家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为后人做了楷模,指点迷津,现代学者型、创造型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因此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农村教师也应摸索出一条能帮助农村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系列方法。这样,才能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指明方向。

三、语文教学要重视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中,完全可以反映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优劣。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观察法。文章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我指导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要留心,要仔细地观察,并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备一观察笔记本,把观察到的事物用笔记本记下,这是不可缺少的积累,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如按空间顺序观察,由远而近,由上而下,先里后外,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相对静止的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按时间顺序观察,主要是记叙文的六素要记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观察,这是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素材,通过精删,变成题材,即自己写作的材料。

2.摘抄法。俗话说:心记不如默记。我要规定学生备一个摘抄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遇到优美语句,名人名言等把它记录下来,如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时要用上,形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第2篇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明白,教学过程民主,教学思路清爽,能力训练实在。这就是我的语文教学“八字诀”。

内容明白是施教的前提。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教学文本(教材)、辅的教学资料以及有关教材辅导性读物等方面。教师要借助于文本(教材)的解悟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体验,必须把这些内容弄明白。这就要认真研究教材。怎样研究教材呢?以研究课文为例,我的做法通常是:首先弄清楚课程标准(整体),然后研读文本及相关的辅助材料,明白课文内容(局部),再根据内容(局部)研究其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整体);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实施设计。因为文本的多解性(或称多义性),教师对文本的内容哪怕是极个别的细节,也应有较为透彻的理解。比如《背影》表现一种父子亲情,但今天看来父亲买橘穿铁道、爬栅栏的行为却违反了交通“规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表现一种仗义惩恶的精神,然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又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应该尽量了然于胸。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有利于我们明白文本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施教。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就是“交往”关系。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关系等等。在教学中,要通过平等互惠的交往“对话”,达成“三维”目标,就需要有一种民主精神。魏书生极力倡导民主化的教学。他说:“思考教学轻松的原因,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在魏书生看来,语文教师只有创造出科学化民主化的乐学境界,把每个学生变成学习语文的幸运儿,使师生精神得到彻底解放,语文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现代教育提倡的新理念。没有民主的精神更是不行的。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努力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放下“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废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践新的“对话”教学形式,以民主平等的作风、求实 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施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次师生座谈会上,一个学生说:“听罗老师上课,我总觉得很轻松;她那和悦的态度,使我不得不在她的引导下认真思索……”

教学思路清爽,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学过程,可以有不同的环节,各个环节虽然有先有后,但往往总是一环扣一环的。譬如写文章,起承转合,过渡照应,要缝合严密,不可疏漏。一般地 说,语文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预习性阅读阶段 ,理解性讲练阶段,巩固性练习和运用阶段。三个阶段既有连读性,也有阶段性;且同时各阶段之间还有灵活性和渗透性。比如语言训练,练习性阅读阶段可以进行,理解性讲练阶段可以进行,巩固性练习和运用阶段也可以进行。这就更要思路清晰明朗,否则就会出现重复拉杂的毛病。实施“对话”式教学,在师生“对话”的过程,还有可能发生教师始料不及的“意外”情况,引起教学过程“走题”,如果教师思路不清,不及时引导,就有可能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至于教学思路不清爽,影响教学效果的生成,就自不待论。所以一堂好课,一定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明朗。怎样做到教学过程思路清爽呢?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其次就是要做好教学过程设计,特别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此外,做好教学辅的材料,如教具等的准备,也很必要。

训练,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就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训练内容。我以为,要使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训练真正收到实效,就要做到“实在”。“实在”的训练是紧扣课程标准的训练,“实在”的训练是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实在”的训练是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训练,“实在”的训练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训练。课堂教学是训练的主渠道,课外训练当然也不可少。单项训练利于突出难点,综合训练利于发现缺漏,要各得其宜。以写作训练为例。许多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一到作文,就坐在座位上咬笔杆儿,一节课下来还开不了头,看到时间快到,则随便敷衍几笔,草草交卷,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我尝试着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怎么写;把作文训练同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知写什么。学生觉得作文开头结尾难,我又尝试着指导他们做文章开头结尾的单项训练,突破了开头结尾的难点。我还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文练习,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养成写作的习惯。作文评讲,是写作训练的重头戏。我注意把大量的工作放在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身上,肯定他们的进步,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实实在在的训练,使学生作文的兴趣大为增加,作文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再也不以作文为苦了。

第3篇

一、教学相长,共求进步

很多人在学校求学时,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可从事工作之后,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就已经没有学习欲望了。在这种心态下,往往就只记得对学生说,要努力学习,要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殊不知,身为他们的老师的我们才是最影响他们的榜样啊。我一直在思量一个问题:我班学生的性格,处事方式怎么越来越像我了。这时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一言一行无形地影响着他们。身处孩童时期的学生们,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因此,为了我们的同学们能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们共求进步,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时候与朋友一起吃饭时,家长总会带着笑意地说上一句“人多吃饭香一些”。当我们在班会课上提要求的时候,也会说上一句“要努力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比如,同桌在上课时开小差、说小话,在这种诱惑之下,势必会引起另一个同桌的关注和参与,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这其实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在源头处就要注意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这个时候“严于律己”,这几个字就相当重要了。只有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整个班的班级建设和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这其中当然包含了语文教学。

三、与德育同行

现阶段,学生们也许很容易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是成为一个有好的德行的人却需要更多的努力。当学生成为一个懂得什么叫做责任的人之后,再来进行教学工作,也许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比如说,在四年级下学期的《将心比心》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而且这种受益是长久的。因为当学生懂得了什么叫做将心比心之后,就会在家中替家长的苦心着想而努力学习;在课上,就会为老师的尊严着想而认真听讲;在课后,就会为同学的进步着想而严于律己。久而久之,也就能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有效的、科学的学习习惯。而我们常说“优秀就是一种习惯。”其实,习惯来自于好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趣事。因为,它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单一的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正因为生活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表现生活的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要让学生体会草原的美景,如果单纯地由老师用各种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即使再加上老舍先生传神的描写,我想,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原因何在?老师的讲解只能算是一种铺垫,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才是根本,此时利用多媒体带着学生去游草原,看草原的白云、蓝天、牛马成群,一碧千里,再配上一曲藏族民乐,作为老师此刻已经是多余的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享受草原的美。待欣赏完,就是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灵活转换。又如,五年级下册的相声《打电话》,相声是什么?相声的语言特色是什么?对五年级学生说这些深奥的知识,很明显,老师不好说,学生也不好理解。这个时候,先让他们自由看,觉得相声挺有趣的,就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什么有趣?分角色读,原来是语言挺幽默的。那么怎样的语言才能算幽默呢?试着不看书演一段,怎么和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呢?口语化的这个特点又浮出了水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打电话的人呢?目的是为了讽刺那些没有公共道德的人,教育我们要讲公共道德。这个时候还不能结束,为什么?相声的娱乐性还没完全体现出来。录音机先播放这一段相声,更深一层地体会语言特色,然后,多媒体播放去音表演,让学生来配音。最后就是请学生,找搭档,进行表演。整节课在这一刻达到了。

五、阅读不容忽视

很多学生都在为自己的语文水平而烦恼,尤其是口语交际和作文,这两方面都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我们是否发现,那些令大家羡慕的演讲者们或辩论者们,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其原因之一是我们总能从他们那听到一些新奇的,或有力的观点和事例。正是有了这一条件,他们才能在各个场合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吸引住对方。他们那些新奇的,或有力的观点和事例从哪来呢?其重要途径——阅读。那么,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重要的不是老师对他们大谈开头如何,中间怎么写,如何结尾,而是应让学生去阅读,从生活和书籍当中去阅读,搜集材料。因为只有积累了素材,老师教的方法才能派上用场。比如,要学生表达一下春天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阅读的前提,就来写或说,绝对会出现一大堆的“鸟语花香”“小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之类的词语,这样一来,也就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锻炼目地。但是如果鼓励学生去广泛地阅读春天,并用心去体会春天,这样从生活中的阅读,到书籍里的阅读,再到心灵里的阅读,我想春天的色彩一定是丰富的、美丽的。

第4篇

关键词:“吃”透教材; 制定目标; 调控有效; 引导自主学习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吃”透教材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假如教师课前没有“吃”透教材,结果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堵滞,思考颇浅,学生仅仅是表面化理解课文。

2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有效教学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些课文,如《一面五星红旗》,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一面五星红旗》的重点是“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难点有二: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点是相互依存的。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3 课堂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一位教师尽管教一门课,面对的也是同一批学生,但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学生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中,所以教师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师生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课前气氛的渲染:每堂语文课的预备铃响过之后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进行词语接龙,背背课文、儿歌,猜谜语等活动。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气氛融洽。往往这样的活动开展完后,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突发问题的机智调控:课堂上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比如,上多媒体课时突然停电,挂着的黑板突然掉了下来,有位同学提出了个怪问题,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可能性不胜枚举。这些活动情境就是在向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调控能力提出挑战。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教师应当先衡量一下这是什么类型或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如果需要解决,那么是否可以机智地将其与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相联系、组合,在经过重组后一定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计划,把问题解决到位。如果没有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解决的必要,那么可以用比较自然简练的话语一笔带过。例如再讲《影子》这篇课文时,我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玩边了解课文内容。可讲课时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偏偏躲了起来。怎么办?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拉上窗帘,打开投影仪,让一个孩子站过去,让转身、移动,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了,并且他们都喜欢到前面来体验。然后我又让他们根据影子画太阳,这个环节就显得简单了。这节语文课虽然打乱了自己的备课计划,但教学效果却没受到丝毫影响。

3.3 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特别是针对聋哑孩子来说,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解的。而多媒体是一座跨跃时空的桥梁,化无为有—— 拉近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三者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自然迸发是学生领悟课文意蕴的完美体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画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领略祖国风光,异域风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课文。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5篇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避免传统一言堂、满堂灌教学现象,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教是为学。教师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

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来临略一下英雄的风采。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设置问题,烛之武是怎样智退秦师的。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释放情怀,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

“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先学后教?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旧的观念与教学方式很难改变,必然对新教学方式实施产生制约。马克・吐温说过:“当你手中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铁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你看来都变成了铁钉。”学生是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人,不是铁钉,不能以过去单一灌输的方式作为工具,让学生被动、痛苦地学习。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快乐自主地学习。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先学后教”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持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以人生幸福追求人性化教育。

二、让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自。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而现在认识到,只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愿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而且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们和我们都会越走越轻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先学后教”,就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少讲精讲。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没有路灯,就不明方向;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的确,我们教师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善用提问,以提问带动高效率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五、“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机械的机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也得到了解放,真正解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学,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活跃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特长得到发展。教师也要跳出传统思维,更新教学观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真正在“学”字上下足工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乐学、愿学,教学才能真正有实效。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 准确性 精要性 趣味性 通俗性

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但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

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一味惩罚不可取,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以上所列举的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些教师忽略教学语言的艺术所致。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呢?我认为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要性。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利用幽默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学生的思路,而风趣文雅的谈吐,却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之感,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最后,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统一性。

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