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45:35
序论:在您撰写初三化学大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策略分析
作为初三化学老师,要意识到初三化学教学课程与其他年级教学的不同,初三年级的学生时间更为紧凑,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轮复习和总结,让学生在多次重复的教学复习中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这需要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进行详细的思考以及制订相应的复习策略。本文根据初三化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如何更好地指导初三化学课堂复习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计划。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并且内容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达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这需要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进行提前的规划和打算。首先,作为化学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要对时间有一个统筹的概念。比如说,老师可以把初三化学复习分为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帮助学生详细地将所学过的内容都复习一遍,结合化学实验和课本以及相关的基础习题,帮助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扎实基础以及在习题中总结经验。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基础上有所重点突出,将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重点突出。另外,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给学生布置和安排的习题难度应该有所提升,让学生在有重难点突出的习题训练中有更好的提高。在第三轮复习中,老师不应该再面面俱到地讲解,而是应该注重查漏补缺以及重点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内容。在以上三轮复习计划安排中,应该有各自的重点突出并且每一轮的复习内容都应该是逐步递进并且环环相扣。作为化学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在每一轮复习中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安排,这样有利于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化学
成绩。
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无论初三化学老师再怎么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指导,都不可能让学生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题型和考试题目。这就要求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要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初三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不仅能够增加知识,还要做到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比如说,在考查“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这三种物质时,如果题目中说能够与酸进行反应,那么初三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应该确定这种物质是氧化铁或者是氧化亚铁;如果说这种物质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并且可以作为油漆的材料,那么就应该排除掉这种物质一定不是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如果题目说这种物质是在氧气中燃烧形成的,那么学生就应该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排除这种物质不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而是四氧化三铁。总之,在大量的题目训练中,通过量的积累,达到学生能力质变的提高。另外,正如上文题目中提到的氧化铁可以作为油漆的成分,这样的信息也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多观察、多积累,对生活细节和常见的事物多注意。另外,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实验复习中,老师要多培养学生对细节观察的能力,中考习题中往往会对细节进行考查,这些部分也正是学生所容易忽略的部分。总而言之,在复习化学知识内容的同时,也需要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以不变的能力技巧应对多种多样的
题型。
三、注重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得好,就能提高分数。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在初三化学习题总结和一系列的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分数的丢失都是在一些细节小问题上,这就要求广大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细节的改善。比如说,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选择题应该选C,但是却写了B;再比如,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容易思想开小差或者是吃东西等,这些都是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但是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就会因小失大。还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喜欢在题目上涂涂画画,导致重要信息被掩盖,或者是在涂改中发生错误;还有些学生在做一份习题检测时,不给自己安排规定的时间,导致真正考试的时候时间不够用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学生智力因素导致的问题,但是却能对学生的成绩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以及测试时,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有时间观念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只有把平时的测试当考试,才能在考试时做到像测试一样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整体提高。
升学考试试题简析
——王科
回顾去年升学考试,因课改第一学年,所以出题有了一定的新和改进,全卷主要分为五大块,分别是:单顶选择,填空,推断,实验题,计算题.分值所占比例大概是:3:3:1.5:1.5:1.下面我就以本次考试中命题重点,命题难点和命题热点等三方面来对这次试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一、本次考试的命题重点:
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区别;化合价的推断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别;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气,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的性质及其比较;常见三种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外理等综合实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区别.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命题的难点:
(1)从考试内容上看有多种物质间发生反应的鉴别;物质的鉴别,提纯和除杂;用规律性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综合实验或定量实验;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上述难点不是难在知识上,而是难在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考查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式试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求解.
三、命题的热点:
(1)本次升学考试继续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许多命题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试卷题型新颖,灵活,增加了开放性;主观性试题比例加大,结合现实情景问题,与实验研究有关的问题及题型大量涌现.形成了围绕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热点问题而出现的新理念题型.
大家好!
我是本班的化学老师,我姓马,今天,借这个机会想和家长们交流一下孩子的化学学习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初三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可能好多的家长也听说过这们学科比较难学。确实是这样的,化学是整个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学生们最难搞定的一门学科,但化学又是中考当中拉分大、容易形成瘸腿的学科之一,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其次、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上学期,主要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知识,较为抽象,要记忆的概念会比较多,与数学几乎没什么关联性,有比较浓的文科特点,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希望家长在和孩子谈化学学习的有关内容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就本学期而言,智力因素对化学学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考试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化学规律性的内容相对要增多一些,综合性增强,化学学科的这种理科性质也就开始显现,难度也会大一些的,到那个时候会比较容易出现分化现象,也就是学习化学入路的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越想学,而似懂非懂甚至不懂的学生有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学心理,会越学越不想学,甚至干脆放弃。
再者,谈一下本次期中考试大概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满分50分,与中招考试分数一致。这次是市里统一网上评卷,改卷要求非常严格,少有一点问题就扣分,改卷之后,我把所有题的平均分加起来不到25分,也就是全市所有九年级学生化学平均成绩,由此可知这次出题难度大,当然化学这科学生初次学也难学。所以这次考试总体并不很理想,虽不理想,但同兄弟学校相比而言,我们也占优势。大家也看到了,我所担任的两班化学,九二班的成绩在煤山辖区三所中学中位居第一,九一班位居第二,当然这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也离不开家长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透过学生答题成绩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化学难学,又是新接触的科目,但学习态度是关键。首先,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指导进行学习,既能取得较好成绩,例如:
然而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自觉地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自暴自弃的态度,想这些学生,平时作业方面要么不交,要么随便抄别人的应付着交,要么交空白作业,有些甚至干脆不交。抱着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针对上面的一些情况我感觉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奋的学习,对于我来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对此次考试中成绩不好者多以鼓励,谈心为主,尽力使其不放弃学习。争取让学生们的成绩更进一步。作为家长,希望也能很好的配合我们,和孩子谈心交流,让其从内因出发,做到想学,乐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95-01
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们在身份上完美转化,但其思想指针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作为高中生应有的状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对初中化学知识能系统进行回顾,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从而顺利开始高中化学学习之旅,在新知识讲授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在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环节发力。笔者在高一年级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实验范围,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创新式实践,时隔一个学期,我对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细心做了记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高一新生在初步入新的学校后,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应对,待学生的激情减退,再道出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讲清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布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切不可将新课前的旧知识复习变成走过场,要对初中化学教材近年来的变化有所掌握,保障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说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复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教材内容的驱使。反观初中化学,其中定性分析的内容较多,强调对现象或结论的记忆,而高中化学除了继续夯实这一点外,对现象原因和参数多少的求知增多。同时,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是其最大亮点,一般是从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孵化出特定的概念或规律形式,而高中化学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的前提下,还从抽象的化学模型入手,学会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此外,初中教材的生动性、直观性表现在大量插图的运用上,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教材就显得严谨充实而形象不足,给人刻板难以理解的感觉。
第二,学生学习特征的需要。初中化学强调对概念或结论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学化学几乎成为常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学段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先理解后记忆逐步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消化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多了。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自主探索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渐趋凸显,自学能力的发展变得强劲迅猛,从被动依赖向独立主动转变。
第三,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需要。学生走进新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的教师、同学对个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学校步入高中校园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大概需要二三周的的时间,其间他们不但要学着迎合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尽快的熟悉学校情况和周围同学的情况,新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会有短暂的无所适从,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 帮助其做好过渡期的心理缓冲。
当我们对过渡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下面就要着手找寻适当的方法实战推行了,要想立竿见影,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扎实推进,逐步扫清过渡过程中的障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万事开头难,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是基于对教材的吃透。据我所知,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三年轮回制,教师从高一跟班走,一直到高三,然后再轮回,周而复始。一些化学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学校任教,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屡次更迭竟浑然不知,在带领高一新生进行旧知识复习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回顾的内容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脱节的情况,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因为教师对初三化学教材变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严重滞后。
第二,以重点问题为牛绳,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方式
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不是简单的过程性回顾,而是要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步调进行。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手段,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一带而过,对存在问题较多,不易学生消化的问题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下大力气解决。如,在复习前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新生对电解质概念及导电性能等方面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溶解度的计算方式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化学教师在安排过渡阶段的课程设计时,要侧重这方面的解析答疑,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瓶颈。
第三,强化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外延
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全程梳理,还要对薄弱或细节问题进行深挖弥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总结罗列出普遍反映强烈的三个方面亟待“修补”:
首先,初、高中教材的罅隙不断加深。经过笔者对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对比发现,这两种教材按理来说应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可事实胜于雄辩,两者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初中新版的化学教材删去的某些知识正是高一新生开始新教材学习的“软梯”,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以空白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材向高中教材的转变难度就加大了,当化学教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突然,甚至匪夷所思、晦涩难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过渡时,应注意盘点这方面的知识,将其合理的安插到过渡复习的环节中。
其次,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初中学段安排较少,一般不作为重点研究,但到了高中学段后,这却成了常规题,对此内容,教师在过渡复习时应适当加深。
再次,对一些选学内容,最好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既符合优秀生胃口,又照顾了学困生。此外,还要巧妙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度的延伸,比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时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必由之路,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材、学法及环境适应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才会快速消失,从而激发其强劲的学习动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学预习;实验观察;趣味记忆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悠久的化学史、趣味的化学实验,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不如初学时的高涨,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常常可以听到的就是“化学怎么这么难啊”“我学不会怎么办啊”等等。因此,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解如何“授之以渔”学化学之“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以为将课本看一遍就算是预习,常常不能抓住课本中的重点,进行思考,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科学指导预习。
化学学科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语言读懂课文。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这是需要教师科学的引读,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预习前,应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实验观察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等特点, 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及步骤,如果仅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
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
(一)防止学生看热闹。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弄清概念不混淆。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三)细心对比防马虎。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便得不到“淡蓝色火焰”和“明亮的蓝紫色”之的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观察全面不遗漏。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巧用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二)趣味记忆。
1.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2.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关键词:初三; 化学学困生; 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把学生分为好、中、差生,这种传统观念上的差异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学生升入初三刚开始接触化学,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为好、中、差哪?对于学困生,我们又应怎样转化?下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在研究化学学困生现象中,有两个基本问题要解决。一是从思想上入手,摸清学困生的本质和成因,对症下药;二是防治与转化学困生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
我觉得,在对待“学困生”这个概念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化学教育中学困生成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化学教师的言行、工作方法、态度,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管理不健全,不能实施科学化管理,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将班分成“实验班”与”平行班”,人为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实施全面教育,考试排名,按名次排座位,这种现象无疑对学生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有的学校不重视思想教育,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批评学生主观武断,这种做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越来越失去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
二、家庭因素
每个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父母是启蒙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对青少年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不少家庭对学生太过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的学习成绩若达不到他们的理想目标,他们就横加指责,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否定中变得自卑起来,对学习化学也越来越缺乏兴趣。还有的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吃一点苦,这些极端的做法都会影响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究。
三、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如网吧、游戏厅;社会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电影、书籍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如赌博,拉关系、吃喝浪费、虚假之风等。目前,有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受升学后不分配的影响,因而有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以上这些不良因素都在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整个社会都要关注这个问题。
四、自身因素
学困生主要表现在: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稍微遇到点困难变会退缩,因为初三刚刚开设化学这门功课,入门可能会遇到些困难,有的同学不能和老师及时沟通或者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基础不太好,所以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既然对化学学困生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防治化学学困生,怎么对他们进行转化呢?下面结合自己从事初三化学教学的一点体会,介绍几种方法:
一、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困生往往渴求得到尊重、信任与关心,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卑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激励是最为重要的。学困生成绩差,老师不给好脸色,同学瞧不起,家长责难,他们感到升学无望,信心越来越差,所以我们作为他们的化学老师千万不能嫌弃他们,要爱他们,允许他们犯错,给孩子们改错的机会。在上化学课时,哪怕是一个期待的眼神都会让他们倍感温暖。
教师的爱和热情是教师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语言感染、动作和目光交流能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当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课上回答对问题时,可以说:“你真聪明!”“你说的很有道理。”“你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继续努力”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随着化学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教养。
那一天,我看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中的“你”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收到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有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说了上面的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一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这个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学校与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作为化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视为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要用“心”去施教。
二、要努力激发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这门课拥有先天的优势,它与生活紧密相连,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都是从试验中获得的,这为我们化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就要用实验、模型、挂图、甚至多媒体等手段把孩子们的心紧紧抓住,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它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我们的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科研项目、国防技术等、哪样离开了化学。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好化学是那么的有用。
比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时,我总是事先准备好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上课时让孩子们走上讲台自己来试验,下边学生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还要让下边的人对他们的实验做出评判。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有关,它是有意思的,我乐于学它。
再比如学“酸碱盐”时,我在一张白纸上先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写上几个字,当然这是看不见。上课我故作神秘的说:“今天给大家变个魔术,你们一定要看仔细呦。”然后我便拿出事先处理过的白纸,让他们仔细检查,当然他们什么也没看出来,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演示,我拿出一瓶无色的液体(酚酞试液)向纸上喷去,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大字,孩子们一声声惊叹,我说:“魔术没完,请继续看。”我又拿出了无色的液体(稀盐酸),又向红色的字上喷去,这回红字消失,底下又是一阵惊叹。孩子们虽然还未开启“酸碱盐”的这扇门,但早已被变化多端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当然这都是化学中的一些小伎俩,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了化学。
三、要改变化学教学的方式
老师不应该再做知识的“传话筒”,而应成为学生的启蒙者与引路人。评价教学的优劣,不能只看学生对知识存储了多少,而且更要看学生的化学能力与素养是否有所培养与发展。教学方法要从“教”法向“学”法转移。要让我们的教学变成参与式的、互动式的、对话式的教学。在组织教学中,人人参与,营造一个人人都能分享的轻松环境,这样我们的化学教学才是有色彩的、是富有活力与魅力的。
例如:我以前在讲“分子与原子”这章内容时,孩子们总感觉抽象、难懂,那些本来学习就吃力的同学更是学得糊里糊涂,我就想:自己真是费力不讨好,怎没做才能使学生接受起来容易点哪?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未学之前先让他们去自学,如:到学校图书馆或网上查资料、还让他们通过获取的信息利用橡皮泥、火柴棒亲手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分子模型。为了帮助他们理解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总体积为何小于200毫升这个问题,我还让他们从家里拿来小米和黄豆,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试验。当然宏观物体与围观物体是不一样的,这其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但通过这样的比方,那些学困生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确实感到容易了。
记得以前讲授“元素化合物”这块知识时,同学们总说:这块反应多、现象多,很难记。于是,我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性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探究A与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若缺少药品,就寻找替代品,光做实验还不够,还要他们表达,尤其是不太自信的学困生一定让他们说,说实验设计的思路、说实验的步骤、说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有条件的话,还会叫他们写个简单的实验报告。由于这些小的改变,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变得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了。
教育是需要改变思路的。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黑色粉末会变成红色,实验结束时,我故意操作错误,让学生看到红色物质又变成黑色,这时他们感到特别疑惑,我及时引导他们找到原因,明白了为什么,怎样防止出现这种结果哪?让学生讨论出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当然变的方式有很多,譬如: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演示;请学生讲课;让孩子们写科学小品;让他们自己出卷子互相测验;编写一周菜谱进行营养方面的研究等等。但是不论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其中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的教学方式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教学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而且要随着成功率及时调整。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困生有的是基础较差;有的是缺乏学习动力;有的是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能指望几次的教育努力就能解决,它需要时间,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充满希望与期待,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点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五、实施优先教育策略
对学困生采取的优先教育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先提问。 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多提问,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优先表扬。 学困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表扬。因此,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只有多表扬、优先表扬,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三)优先参加活动。 由于学困生学习较差,有些教师限制、甚至禁止他们参加学校的活动。这种做法不仅违反教育规律,而且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让他们优先参加学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施展才华、表现自我,这对转化工作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减少学困生,我们的教师就要多动脑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对学生负责,并对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待。而且要逐步将学习的一些责任转向学生――鼓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决策。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把我们的学生引向化学那变化无穷的世界,让他们在这种科学的启蒙下能永远领略到化学的魅力与精彩!
参考文献
[1] 鹿艳萍.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初探.试题与研究.2010(17)22
[2] 王金霞编著.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9
[3] 席位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 (1~2) 33
[4] 邓涛.新课程与教师发展[M].北京出版社,2005.63~68
[5] 孙云晓.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M].新华出版社,2002.314~316
我们在生活中大都离不开化学知识,所以我要在教学中强化化学与实际生活的接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不如初学时的高涨,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常常可以听到的就是“化学怎么这么难啊”“我学不会怎么办啊”等等。因此,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解如何“授之以渔”学化学之“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以为将课本看一遍就算是预习,常常不能抓住课本中的重点,进行思考,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科学指导预习。
化学学科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语言读懂课文。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这是需要教师科学的引读,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预习前,应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实验观察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等特点,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及步骤,如果仅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
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
(一)防止学生看热闹。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弄清概念不混淆。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三)细心对比防马虎。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便得不到“淡蓝色火焰”和“明亮的蓝紫色”之的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观察全面不遗漏。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巧用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二)趣味记忆。
1.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2.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